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的设计

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的设计
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的设计

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的设计

王艺锋;赵志彬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在对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分别对电力用户、电力公司、全社会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定量计算。在可中断负荷方案设计中,对该方案的实施时间、实施目标、操作主体、实施对象和范围、操作方案、补偿标准、结算方式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1页(128-128)

【关键词】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设计分析

【作者】王艺锋;赵志彬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供电局黑龙江五大连池;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供电局黑龙江五大连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可中断负荷管理实施方案及成本效益研究 [C], 李婷婷

2.最佳设计方案≠最佳实施方案——记江苏广电干线网前端播出平台改造方案设计 [J], 王懿

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建设厅交通厅2002年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实施方案和2002年创建平安大道实施方案的通知 [J],

4.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公安厅《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的设计

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的设计 【摘要】在对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分别对电力用户、电力公司、全社会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定量计算。在可中断负荷方案设计中,对该方案的实施时间、实施目标、操作主体、实施对象和范围、操作方案、补偿标准、结算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设计分析 可中断负荷的实施方案可分为短期和长期进行设计。短期看来,可中断负荷是解决目前高峰期,尤其是尖峰期缺电的重要手段,所以,可中断负荷主要在用电高峰期实施,首要问题是降低尖峰期负荷;长远看来,可中断负荷应作为调节负荷曲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电力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 一、可中断负荷短期实施方案的设计 短期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日前高峰期,尤其是尖峰期缺电的问题,因此,实施方法比较简单,给用户的电价折扣率或补偿标准也较为单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较多地借助政府部门的行政协调能力,以保证实施的效果。实施方案中的关键问题是实施时间、实施目标、实施对象、补偿标准、结算方式等。 1.实施时间。实施时间为每年的用电高峰期。我国的年用电高峰期一般出现在冬、夏两季,各地区可根据本电网的负荷特点及缺电情况,选择具体的实施时间。在实施期间负荷中断的时间为日负荷的尖峰时段,如某些地区的日负荷尖峰在晚8点一9点,即可选择在这个时间进行负荷中断管理。 2.操作主体。可中断负荷方案的具体操作出各省(区)电力公司进行。省(区)电力公司根据本省(区)内电力供需的情况,决定是否实施可种断负荷、实施的企业以及操作方式等,并积极同用户进行协商,尽量争取用户的支持。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间用户的协调以及具体中断的执行则由相关供电企业完成。 3.实施对象。实施对象为受电容量较大,并且中断潜力也较大的大工业用户。推荐容量标准为3.5万kv·A以上;推荐实施行业为冶金、建材、化工、化纤和造纸等。具体实施企业的名单由省区电力公司拟定,并在获得政府认可、实施中断企业同意的基础上确定。对于具体中断的时间,应提前一天通知企业,如有特殊情况,最晚不应迟于实施前2h,以使中断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缺电损失。每次中断持续的时间不应超过4h,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对某实施企业中断的负荷占该企业总负荷的比例不宜过大,应以维持企业主要生产线的基本运转,同时可起到较为明显的中断效果为准,建议对企业中断负荷的比例控制在20%一50%之间。

电网大规模可中断负荷友好互动系统创新与工程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8841617.html, 电网大规模可中断负荷友好互动系统创新与工程实践 作者:李海峰罗建裕陈振宇江叶峰罗凯明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18年第03期 摘要:为提升电网对特高压直流的承接能力,将电网调度由传统的“电源调度”向“负荷调度”延伸,江苏电网开展了大规模可中断负荷供需友好互动系统建设工作。本文从可中断负荷概念、大规模负荷的暂态、稳态精准控制技术等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传输通道以及控制策略。然后,基于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情况,分析了系统快速、精准切除可中断负荷实切演练的效果。实切演练表明,该系统毫秒级动作响应时间满足频率变化的动态特性要求,在故障情况下,对电网有较强的频率支撑作用。最后,本文对系统扩建进行了展望,并介绍了系统未来发展和应用方向。 关键词:可中断负荷;供需友好互动系统;特高压直流;新能源;精准切负荷;实切演练 中图法分类号:TM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https://www.360docs.net/doc/a18841617.html,ki.cjjsjj.2018.0310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发展清洁能源将转变长期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1]。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开发总量已达世 界第一,并仍在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发展分析数据,2016年全国弃水电量达到635亿kW·h,弃风电量396亿kW·h,弃光电量69亿kW·h,总电量达到1100亿kW·h,超过当年三峡电站发电量约170亿kW·h。弃水、弃风和弃光的根本原因是清洁能源资源富余区本地消纳能力弱,外送通道不足,跨区送电困难。 我国已利用特高压电网将西部、北部清洁能源输送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解决“三弃”问题提供治本之策[2]。但是,随着东部受端电网接受区外来电比例增大,当发生区外来电大幅 波动时,受端电网将出现瞬时电力平衡困难,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停电,而传统的拉闸限电对社会影响较大。为应对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给受端电网带来的新问题,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突破,提升电网瞬时电力平衡能力。为此,江苏省电力公司研发并建成投运了大规模可中断负荷供需友好互动系统(也称江苏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下文简称江苏源网荷系统)。在特高压直流故障时,通过毫秒级控制手段,精准切除可中断负荷,有效抑制频率下降,显著降低大电网扰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力保障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 江苏源网荷系统建设背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