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经营分析的框架

关于公司经营分析的框架
关于公司经营分析的框架

关于公司经营分析的框架(草案)

一、背景

1、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领导对经营分析逐步开始重视,并提出进行全面分析的工作布置;

2、受公司规模与管理水平的制约,公司的各项分析工作较薄弱,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分析是近几年才开始进行,而全面的经营分析尚属空白;

3、公司各方面信息处于断裂与不完整状态,急需要一个经营分析框架将这些信息予以整合,从而从战略层面、从公司宏观层面进行整体把握,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

4、公司各方面基础工作不到位,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果以公司全面经营分析为突破口,将利于公司各方面基础工作的完善,推动诸如统计等项工作。

二、总体思路

以公司战略为主线,以达到战略牵引,在公司战略的基础上构建公司经营分析图:以会计报表与财务分析为中心,以各方面经营活动为分支,结合过程(措施列示)与结果(重要指标),以达到对总体的把握。

这其中,融合政府公布的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些指标与参考标准,包括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在内的各种分析方法,包括经营雷达图、鱼刺图(因果分析)、关键比值与控制限图等在内的图表分析方法,同时,紧紧结合公司的经营特点,适应公司既有的管理环境。

三、框架设计的主要原则

1、生动直观原则:充分发挥各种图表的作用,尽量用数字与图表说话。

2、灵活性原则:体现于几方面,一是季度、半年与年度在详细程度、分析深度等方面的区别性;二是对各部门采集数据的侧重点、形式、详略等的差别性;三是全面介绍基础上达

到重点突出;四是数据与资料采集的基础性、简明性与综合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性相结合;五是定性与定量、文字与图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四、内容框架

(一)总体框架

(二)公司战略

包括战略路径(战略形成的回顾与调整,见下图)与目前战略分解(本年度或近期,按1框架的思路)。

目前公司战略形成图

(三)会计报表与财务分析架构

相关负担0.8

产品价格0.6

坏账损失0.2

增加技术人员0.6

贷款调息0.6

出国考察0.4 增加贷款0.4

公司亏损增加原因分析图(例)

(四)其他部分分析:

总体上按下图所示的思路进行分析:

战略分解与工作目标

工作过程 工作结果

1、人力资源与行政:

? 期间内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与创新性措施;

?期间内各部门人员变动与调整情况,工资总体增减幅度;

?期末全公司人员结构与工资结构。

2、营销:

?期间内营销方面的主要工作与创新性措施;

?期间内合同情况,包括合同数、金额、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变动趋势;

?期间内各大类产品提供的毛利情况。

3、生产:

?期间内生产方面的主要工作与创新性措施;

?期间内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量;

?期间内的制造费用与产品成本情况。

4、研究、开发与技术支持:

?期间内技术方面的主要工作与创新性措施;

?期间内新上的项目、放弃与调整的项目情况;

?期末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列表、各自所属阶段(设想期,设计期,试验期,验收期,试生产,寻资期,试销期等);本期项目上的资源分配(人员、财力);

项目与公司战略的关系图(框架内,边缘性与框架外,所属领域)。

5、供应与采购:

?期间内供应与采购方面的主要工作与创新性措施;

?期间内外部采购总量、价格变动幅度与影响。

6、客服:

?期间内客服方面的主要工作与创新性措施;

?期间内的返修情况统计:产品与数量。

?期间内的客服人员出差情况统计:人次,地点与内容,问题反馈,费用水平与

分布。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1、就经营分析框架设想与公司主要领导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由谁来牵头作经营分析。这涉及到分析的深度,以及信息的层次和详细程度。

(2)经营分析提供给谁。明确这一问题将使分析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3)季度、半年以及年度经营分析工作团队。这涉及到人员安排,经营分析的效率与效果问题。

争取于六月底前,公司主要领导就经营分析内容框架达成共识,并对以上三个问题予以明确。

2、在公司主要领导通过的经营分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公司各部门人员提供的信息予以细化,设计各种相关的表格。

3、与各部门人员就相关需填列的表格进行沟通,以期对表格与具体内容进行完善与调整。

4、将经营分析形成一定层面的制度并开始试行。争取本年上半年开始全新模式经营分析的尝试。

公司分析框架

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概述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一、企业简介 1、目标企业得历史沿革,隶属关系,企业性质及制度;目前职工人数。 2、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各交通运输条件(铁、公路、码头与航空港口等),运输方式。 3、年设计及实际生产能力,运营状况。 4、产品种类,主导产品名称及产量。 5、能源供应条件(水、电、汽、气、冷冻等)配套情况。 6、主要原、辅、燃料得供应量及距离,费用情况。 7、产品质量状况及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得定位与知名度。 8、产品出口量、主要国家与国外市场份额。

二、项目概要 三、简要分析结论 第二部分团队与管理 一、董事长、法人代表 二、原有股东情况 三、主要管理人员 四、主要技术负责人员 五、员工与管理 管理及人力资源评价指标 1、内部调控就是否合理 2、管理组织体系就是否健全 3、管理层就是否稳定团结 4、管理层对市场拓展、技术开发得重视程度 5、有否科学得人才培训计划 6、各层面得执行情况

第三部分产品与技术 一、产品介绍 二、产品应用领域及性能特点 三、主要技术内容 四、技术先进性 五、产品技术指标 六、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 产品评价指标 1)产品就是否具有独特性,难以替代 2)产品得开发周期 3)产品得市场潜力 4)产品得产业化情况 5)产品结构就是否合理 6)产品得生产途径 技术评价指标 1)技术得专有性(技术来源) 2)技术得保密性(专利保护) 3)技术得领先性 技术开发 1)技术开发投入占总收入得比重2)技术开发体系与机构 3)技术储备情况

第四部分市场及竞争分析 一、市场需求 二、目前得市场状况 产品市场分布 三、产品应用市场前景分析 四、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五、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1)产品质量竞争力分析 (2)生产成本竞争力分析 (3)产品技术竞争力分析 六、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1)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分析,列出前20名。做出竞争对手一览表。(2)国外竞争对手分析 (3)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4)竞争对手融资情况、技术情况、资产规模情况 七、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1)市场垄断情况 (2)该行业就是否存在剩余生产能力,目前就是什么情形?(3)该行业转换成本高低 (4)该行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八、企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趋势比较 (1)技术发展趋势比较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何 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100015)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是崭新的,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530家 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不同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 分析。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资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和经理人员的 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此外,本文引入了 内部人控 制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股权结构入手,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状况,为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初步依据。所调查的样本包括截至1996年底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这些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公告书以及各年的中期报表和年度报表是本文原始资料的来源。 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1 股权结构概况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有国家股、法人股、A股、B股、H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之分。其中,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A股、B股和H股虽然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三种股票流通的市场是彼此分割的。由于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较小,为研究方便,本文将他们合并称为其它股份。 截至1996年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30家。其中,只发行A种流通股股票的有433家,只发行B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5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有69家,发行H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3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1 7%、2 8%、13%和2 5%。 如果按上市公司的产业分类,则工业类企业318家,房地产类28家,综合类73家,商业类68家,公用事业类38家,金融类5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5 3%、13 8%、12 8%、 7 2%和0 9%。 从总的股本结构来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为35 2%,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总股 本文是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1997年度 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系列招标课题的子课题成果。

企业行业选择与分析

行业的选择与分析 A级机械行业: 机械行业归类:机械、五金机械、包装机械、塑胶机械、木工机械、自动化、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科技、机电、机电设备、纺织机械、仪器等常见机械行业大类; 机械的模式: 生产(涉及到:货款、工伤、劳动合同、技术专利、机械维护、合约的完整度) 贸易(涉及到:货款、合约的完整度) 备注:(机械类由于价格高、订单大、是最容易发生货款纠纷;生产要求比较高,大部分用半自动化机器生产产品,同时也容易发生工伤;技术性比较高,对专利的需求较高) B级五金、塑胶、电子行业: 五金、塑胶、电子行业归类:五金、五金配件、五金建材、金属材料、塑胶、塑胶制品、五金塑胶、塑胶电子、五金电子、电子科技、电源、电线电缆、灯类等常见五金、塑胶、电子行业大类; 五金、塑胶、电子模式: 生产(涉及到:货款、工伤、劳动合同、商标、技术专利、合约的完整度) 贸易(涉及到:货款、合约的完整度) 备注:(五金、塑胶、电子归为一类,此行业为主流行业,此类客户订单相对小,量多,常会出现货款难收的问题;生产要求也比较高,容易出现工伤,电子类对技术专利会有需求) B级包装行业:

包装行业的归类:包装制品、铁罐、膜类(保鲜膜、PE膜等)、纸盒、纸箱、珠宝盒、包装盒、印刷等常见包装行业大类; 包装模式: 生产(涉及到:货款、工伤、商标、劳动合同、外形专利、合约的完整度) 贸易(涉及到:货款、合约的完整度) 备注:(包装行业为主流行业,此类客户订单不大,量多,容易造成货款拖欠的问题,大部分用半自动机械生产产品,容易受到工伤) C级化工行业: 化工行业的归类:化工、气体、冶金、炼油、能源、轻工、石化、环境、医药、环保等常见化工行业大类; 化工行业的模式: 生产(涉及到:货款、工伤、劳动合同、技术专利、合约的完整度) 贸易(涉及到:货款、合约的完整度) 备注:(化工订单较大,一般是工程类居多,也是款项难以收回,货款常出现;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工伤这块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同时比较严重) C级家具、建材行业: 家具、建材行业的归类:家具、家具科技、家居、家居用品、门、窗、卫浴用品、木材、水泥、建筑工程等常见家具、建材行业大类; 家具、建材行业的模式: 生产(涉及到:货款、工伤、劳动合同、外形专利、技术专利、合约的完整度)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DOCX 44页)

规范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发布日期:2004-06-08 文章来源:互联网 第一部分概念综述 一、公司治理结构国际认识 1841年10月的一天,往返于美国两州间的两辆火车相撞,死亡两人,17名乘客受伤,此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议会的推动下,铁路公司进行了改革,老板只拿红利,铁路由专家进行管理(《领导科学基础》第2页)。这可能就是基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初形态,而且这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一经实践,便被普遍接受并迅速推广,成为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由美国经济理论界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产生并发展的,其核心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或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与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牵扯到公司的股东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能否实现和公司能否正常运作的重大问题,它既要保证投资人实现盈利的目的,要使经营者顺利的行使经营权,又要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和发展过程中所涉各个部分利益主体关系的制衡与协调。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通过结合本国经济现状,建立并不断规范一个合理的公司内部组织体系,以此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与水平,妥善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分配关系问题,并协调好相关权益者利益,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社会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及其制度惯性(诺斯称之为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美国为例,公司法中的治理结构就是由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时期过渡到20世纪初的董事会中心主义时期,进入50年代以后发展至今,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处于全面完善发展的时期。

公司基本概况及所处行业发展分析

朗科科技公司(代码300042)投资价值分析 班级:保险1241班:文臣学号:50 一、公司基本概况及所处行业发展分析 (一)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市朗科科技股份 主营业务:从事电脑软硬件、移动存储产品、数码影音娱乐产品、多媒体产品、网络等最新总股本:13360.00万股 最新流通A股:8225.51万股 公司网址:.netac.. 所属板块:预盈预增-本地-国家安全 董事长:石桂生董秘:石桂生(代) 高管减持:邓国顺与2014年06月11日减持2000000股。 交易提示:朗科科技2014年05月15日发布召开201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 最新预约披露:2014年一季报于2014年04月24日披露。 最新龙虎榜:2014年06月04日日涨幅偏离值达7%的前三只证券|前五只证券 股票代号300042 (二)公司主营业务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基于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领域持续自主创新的全球领先技术及专利,专业从事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的专利运营业务。本公司在全球围拥有闪存盘相关领域的系列原创性基础发明专利、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领域其他核心技术及其专利,凭借专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成熟的专利运营体系、知名的品牌和

多渠道营销网络,与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面向全球进行产品销售和专利授权许可以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一直致力于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的专利运营业务。目前,公司已与Toshiba(东芝)、Kingston(金士顿)、美国PNY、Phison(群联)等全球知名企业签订专利授权许可协议,实现专利盈利。公司产品运营主要包括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大学、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创维、长虹、TCL、康佳、富士施乐、人民日报、人民政府、南方都市报、微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华为、拜耳医药、世博会、通用电气、惠普、东芝、海尔集团、金蝶软件、中兴通讯等优质能源、医药、电信、信息电子、政府组织、教育、金融等行业客户,并于2009 年新增宏兆集团、V、移动、宝钢集团、中佳讯14等行业客户。 (二)行业基本情况 闪存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移动存储、消费电子等领域持续迅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闪存盘、手机、数字音视频播放设备(包括MP3/MP4)、电视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闪存卡、固态硬盘、GPS导航仪、汽车电子等领域。 1、主要政策

怎样进行行业分析知名公司模版

怎样进行行业分析知名 公司模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行业分析报告 2011年版 Mckinsey

使用说明: 1.本模板列出行业资料收集、行业分析的思路和框架,各位顾问、分析员可按照此框架 开展工作,也可在此基础上做针对行业特点的局部结构调整。 2.本模板列出的框架主要基于SCP模型;附录为SCP模型分析的框架,供大家参考,另 可参考《Mckinsey-战略》一文。 3.本模板供大家不断积累行业资料使用,增添内容者可将相关资料贴到本文件中,也可 在相关位置注明可查到相关资料的网址、书目页码等信息。

目录

行业概况 行业简介 行业名称: 行业编号: 母行业名称: 母行业编号: 行业简介(200-300字简要描述行业概况): 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

外部影响(政策、技术)(E) 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 国内对行业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等 国内行业管理、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实例) 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政策法规) 技术发展趋势 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 国际技术走向、发展前景分析 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国内技术领先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行业供求分析(S) 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 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资本集中度、利润来源、进入/推出壁垒) 1.行业企业资产主要存在形式(固定资产?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技术产权?) 2.经营成本、费用主要发生形式(人力?关键原材料?)

最新美的公司STOW分析

优势分析: 1拥有强大的营销团队,健全的产业链,营销渠道宽广。 美的空调的营销团队是业内公认的营销高手,学习能力强,反应速度快,体系建设好。 美的电器拥有中国营销总部、国际事业部两个营销平台,拥有中国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 冰箱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 2、多品牌“集团军”作战,渠道渗透率,网点覆盖率高。 为了增强美的专卖店的市场竞争力,2009年,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一改过去各产品单兵作战”的历史,对旗下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中央空调等多产品的国内营销平台进 行整合,同时充分发挥美的旗下小天鹅、荣事达、华凌等多个白色家电知名品牌资源协 同,形成多产品、多品牌集团军”作战,共享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的竞争优势,使得美的专卖店的产品体系和品牌体系都更加丰富,更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渠道渗透 率,网点覆盖率都比较高,品牌影响力大。 3、拥有变频系统方面的领先技术。 美的拥有的变频系统技术使得美的变频空调成为美的电器目前的金牛产品,与其他企业生产的变频空调逐渐拉开,为美的创造了巨大的营收和利润。 4、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行业第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相对于其他家电企业,目前美的意境实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营业利润行业第一,能为技术创新、相互竞争提供资本支持。 5、出口份额行业领先,国际化市场布局完善,拥有广大的出口市场。 美的近年来已经实现空调、洗衣机外销出口额行业第一,冰箱出口仅次于青岛海尔,拥 有广阔的出口市场。除此之外美的已在国际化市场布局、国际化品牌培育等方面走到了中国 家电业的前列,构建了从市场网络拓展、自主品牌营销、海外资本收购、市场业绩提升” 的一体化、可持续核心竞争体系,具备了与国际一流白电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和水平。 劣势分析: 1国度追求企业规模,负面新闻频繁,有损企业形象。 近几年,美的负面信息不断,“大裁员”、“欠保门”、”打人事件”等对企业形象形成严重伤 害,让投资者对美的的期望相聚甚远。针对这种情况,美的正在进行转型之中。 2、从传统的代理商模式向股份制销售模式转变,但对经销商的号召力不强。 美的销售渠道从传统的代理商模式向格力创造的股份制销售公司模式靠拢,但由于对下游经销商而言,格力的品牌明显比美的要强势得多,下游经销商对美的的忠诚度也不够高,因而,即使渠道模式相同,格力电器能大量从经销商预收货款,而美的电器却难以实现,实现模式转换并未导致其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3、“营销主导”型企业,缺乏技术推动力。美的的发展,基本上属于“投资拉动” ,以不断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换取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和国际企业相比,美的的最大短板就 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总体而言,技术不及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的提升(doc 6页)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提升 2001-03-01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效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有学者经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各年年末亏损公司数量占截至该年上市公司总量的比例,还是各年亏损总额占截至相应年份上市公司总股本规模的比例,都存在一种不断增大,效益不断下降的基本趋势。造成上市公司如此绩效的原因何在?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较多,如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紧缩、投资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等,但不管怎样,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来说,经营者(经理层)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管理能力、水平及积极性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只不过是间接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经营效果的根本性的制度性原因。 根据《公司法》组建的上市公,司应该说其内部治理结构已初步符合现代公司所要求的运行规范和治理功能,但还很不完善。正因为不完善,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形式化,制度的激励约束制衡作用没有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积极性、能力、水平的发挥,继而使上市公司绩效处于逐渐下降的通道之中。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占比大,国有股人格主体没有确立,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弱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国外学者Berle和Means等人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有影响的结论;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周业安对股权结构(即A股、B股、H股、国有股、法人股、其它股的结构)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股权结构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系,孙永祥,董祖辉提出股权结构对公司的四种治理机制,即经营激励、收购兼并、代理权竞争,监督机制发生作用,并得出结论: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的公司业绩最好。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改革的路径依赖,改制对观念的束缚,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公有产权占主体的特征,国有股权比例过高,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国家绝对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呈现出“超强控制”,国家绝对控股削弱了其他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上的权利,这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性安排存在较大的冲突,继而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安排易受国家的行政干预,持股比例高的国有股东不仅可以影响股东大会的决议,更可以通过选“自己人”为董事,来决定董事会的运作,从而影响董事会对经理阶层的选聘,如此,董事会、经理层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公司内部高效率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设立。虽然上市公司的国家控股占绝对控制地位,但是国有股权的产权性质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整理)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整理) 公司要从外部获得股权和债权融资,需要得到融资方的认同,基本的是要使得融资方意识到它们的权利能够得到合适的保护,否则融资方就不愿意提供资金或会提高要价,公司治理评价就是证明公司对融资者提供这种保护的“显示信号”。 引言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涉及公司股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治理改革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通过一系列措施、规则和激励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安排,能有效地推动公司的管理层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方面的分析已经很多,这里我们所关心的是:能否将对公司治理的分析和判断用于公司融资和投资领域?这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公司治理的水平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以及公司的市场价值(更具体地说就是股价)存在何种关系?二是对公司治理水平能否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这取决于能否能用一个简洁和可以比较的标准来衡量各个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达到的水平。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公司治理效率确实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和结构有关,也与公司的业绩和公司价值有关。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虽然精确的数量分析是困难的,但在实用的层次上,一个客观的、可以比较的衡量体系是可能的。

戴米诺公司(Deminor)从1999年开始运用其建立的一套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在欧洲开展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以下简称SP)在1998年建立了一套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使这个显得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和可以判断。该指标综合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公司治理专家提出的公司治理原则,从2000年至今SP已经用这个体系对一些公司的公司治理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逐步被市场认同,特别是在机构投资者中得到好评。里昂证券亚洲也已对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开展公司治理评分。证监会提出准备在引进SP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泰国证监会也拟在近期推出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我们试图吸收这些机构特别是标准普尔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并根据中国实际构建一套符合中国特点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 公司治理评价的理论基础 近10年来,对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及公司价值的关系的探讨构成企业理论、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法研究领域的一个共同热点。人们虽然没能建立类似净现值公式那样的一个精确计量模型,但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实证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出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的能力和公司价值有着清晰的、无可辩驳的关系。我们从下面几方面来作简要说明。 一、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

英力特以及美的公司的公司分析 (1)

英力特以及美的公司的公司分析 报告者:XXX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用股票软件和上网阅读年报进行公司分析,判断其基本面的投资价值 二、实验内容 使用股票软件或查阅相关网站找到上市公司资料,然后, 1、对风化高科(000636)或星湖科技(600866)进行公司分析。 2、对美的电器(000527)或格力电器(000651)进行公司分析。 (也可自选两个其他上市公司) 公司分析的提纲和要求(逐项回答,禁止不加选择地大篇幅拷贝) 一、公司基本素质分析:公司全称,所在地,上市日期,经营范围、主营业务 二、财务分析:给出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三、股本和股东分析:给出最新的股本结构和前十大流通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四、组织管理状况分析:给出当前的董事长、总经理的简历 五、产品结构分析:目前的主要产品是什么,这些产品的销售和利润情况怎样 六、风险分析: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该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 1、英力特(000635)的公司分析: (1)、公司基本素质分析: 公司全称: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钢电路; 上市日期: 1996-11-20 经营范围: 电石及其系列延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聚氯乙烯、烧碱及其系列延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电力、热力的生产和销售;硅系列延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开发;活性炭、石灰的生产及销售;机械设备制造维修;对外投资及贸易。 主营业务:聚氯乙烯树脂、烧碱、氰胺类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财务指标(单位) 2011-09-30 2011-06-30 2011-03-31 2010-12-31 每股收益(元) 0.7250 0.5850 0.2400 0.7220 每股净资产(元) 5.8000 5.6800 5.5300 5.2800 净资产收益率(%) 12.5044 10.2955 4.3504 13.6734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2.0344 2.0344 2.0344 2.0344 0.9400 1.1780 0.4200 0.0446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元) (3)、股本和股东分析: 单位(万股)2011-06-30 2010-12-31 2009-12-31 2008-12-31 总股本17706.11 17706.11 17706.11 13747.44

战略管理分析框架

战略管理分析框架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规划,主要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和连续的过程,下图显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尽管在企业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战略管理的正规程度,但战略管理是直觉与分析的结合,即使是中小企业也能从这一分析流程中得到启发。

一、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体。企业的外部环境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明确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行业结构分析 在行业分析阶段,我们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作为分析框架: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五种力量决定着行业的竞争强度,也决定着行业的利润水平。 (A)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1、信息收集 在进行竞争对手研究时,通常通过下面的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研究竞争对手当地的报纸、行业报纸和期刊的公开报道 ?收集竞争对手领导层的公开讲话 ?收集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 ?接触竞争对手的广告机构、咨询机构等 ?进行一定范围的实地调查 ?接触竞争对手的营销渠道、供应商、顾客 ?收集竞争对手的公开报表 ?访问竞争对手的网站 2、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在进行竞争对手分析时,我们通过对综合目标、企业假设、潜在能力和现行战略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到竞争对手的战略选择方向。其分析模式可以用下面的图示加以说明。 (1)综合目标研究: 我们主要通过收集的信息,分析下面几个命题,得到竞争对手综合目标的结论:?竞争对手的财务目标 这主要包括竞争对手在长期业绩与短期业绩、利润水平和收入增长、企业增 长与利润分配之间的权衡 ?组织结构及关键性决策的责任和权力分配 这揭示了竞争对手关于各职能领域的相对状态和协作情况,并且突出了战略 重点。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 题目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分析 英文题目The COUNTERMEASURE ANALY- SIS to IMPROVE the GOBER- 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毕业论文《选题报告》院(系):商学院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的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结构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没有完全的流通,所占股份太大等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的董事和监事、经理层职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和公司外部因素中资本市场不规范、经理人缺乏竞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应该从优化股权结构、健全股东大会制度、规范董事会运行机制、强化监事会职能和健全外部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构。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策分析,完善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GOB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status of research, that China's ownership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exist in the state-owned shares and state-owned legal person shares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the flow, too, such as shares of the is-sues left over by history, the company's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s, managers of the functions and do not fully play their role of external factors in the company and capital market regulations, the manager of the lack of competi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in view of the above issues should optimize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improve the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sys-tem, standardize operational mechanism for the Board of Trustees, to strengthen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functions and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such as the external aspect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 Corporate Governance,Countermeasure analysis ,Perfect

企业分析模板

一、公司的行业地位分析 也就是了解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如果一个行业里连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也很差,更何况行业中的其他二流企业,这样的行业基本不值得投资。如果是行业中的新兴企业,则需要有独有的竞争优势。 一般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年报、半年报、行业资讯、券商深度研报,这些资料里面基本介绍了行业的发展情况,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竞争状况。 了解公司的行业地位,就是了解公司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市场占有率、未来发展趋势和行业增速等内容,就是对公司所属行业的竞争情况、市场情况、发展前景的了解。 二、公司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这项内容公司一般在招股书、年报等里面有介绍,但这里面也有许多虚的内容,我们需要通过后续的跟踪验证。 这里面有许多公司提供的竞争优势其实不是优势,而是虚的东西,我们需要通过其产品、盈利能力分析等进行证伪。 至于劣势,公司往往提的较少,我们只有深入分析行业,进行同行业对比,才能得到公司的差距在哪里。单看一家公司,往往很难看的明白。 三、募投项目研究 每个公司上市,其实都是为了融资,那么融资要投向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有何影响,都需要我们进行评估。 募投项目研究不仅包括首发IPO融资研究,也包括公司历次实施的公开、非公开、定增等融资项目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分析公司融资多少、项目投向、预计对未来的影响、何时建成、建设进度跟踪等等。 对持有的公司,你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最起码应该知道,我买的这个公司还有几个在建的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大致前景如何,一旦建成,对业绩预计贡献几何。 四、公司主业分析 这里面包括公司主营业务的构成,占比分析;主营业务核心产品的营收增幅和毛利率分析; 即:公司主营业务有哪些项目和产品构成,各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如何;这些产品上市以来的营收增长情况如何,毛利率情况如何。 通过分析这些主营产品的结构比例、增长情况、毛利率变化,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在增强还是在减弱。 五、公司的成长性分析 成长性分析的重点就是营收和净利的增长分析,我们要求营收和净利增长最好越高越好。同时二者增长尽量协调一致,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其次是营收增长较慢,但利润增长较快;最差的是营收、净利不增长或负增长。 营收增长较慢,但净利增长较快的情况,这个重点说一下。这里面有几种情况:1、行业可能本身增长有限,但行业存在一定的门槛,少数企业在行业门槛的保护下,虽然营收增长有限,但竞争相对缓和,因而毛利率能不断提高,利润增长超越营收增长;2、公司本身增速一般,但企业管理能力突出,费用控制能力较强,造成净利增速远超营收增速,但长远看这是不可持续的,费用的压缩有一定的限度。

公司基本面研究框架

公司基本面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确定一家公司的“质地”(描绘一家公司的总体印象) 1.1 天花板 天花板是指企业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趋于饱和、达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状态。在进行投资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企业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在判断上,既要重视行业前景,也必须关注企业素质。 (1)已经达到天花板的行业——极度饱和的行业(如钢铁行业)。投资机会来自于具有垄断经营能力的企业低成本兼并劣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构筑市场壁垒,获得产品的定价权。如果兼并不能做到边际成本下降就不能算是好的投资标的。比如,国企在行政推动下的兼并做大,并非按照市场定价原则进行,因此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此类国企不具备投资价值。 那些在行业萧条期末端仍有良好现金流,极具竞争能力的企业在大量同类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之时极具潜在的投资价值。判断行业拐点或需求拐点是关键,重点关注那些大型企业的并购机会,如国内四大钢铁公司。 (2)产业升级创造新的需求,旧的天花板被解构,新的天花板尚未或正在形成。如汽车行业和通讯行业。这些行业通常已经比较成熟,其投资机会在于技术创新带来新需求。“创新”——会打破原有的行业平衡,创造出新的需求。关注新旧势力的平衡关系,代表新技术、新生产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其产品和服务将逐步取代甚至完全取代旧的产品,如特斯拉电动车(TSLA) 和苹果(AAPL) 的创新对各自行业的冲击。 (3)行业的天花板尚不明确的行业。这些行业要么处在新兴行业领域,需求正在形成,并且未来的市场容量难以估计,如新型节能材料;要么属于“快速消费”产品,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医药产品和服务。这类行业历来都是伟大企业的摇篮,牛股层出不穷,要重点挖掘那些细分行业里具备领军地位的优秀企业——即:小行业里的大公司。 我们完全可以从公司和行业报道中,通过以上3点探讨深刻了解一家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未来想象空间。重点是明确:1. 有没有天花板?;2. 面对天花板,企业都做了些什么? 1.2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企业用什么途径或手段向谁收费来赚取商业利润。比如,制造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实用功能的产品获取利润。销售企业通过各种销售方式(直销,批发,网购等等商业模式)获取利润等等。 研究商业模式的意义在于:1. 是不是个好生意?2. 这样的生意能够持续多久?3. 如何阻止其他进入者?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壁垒。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壁垒三位一体构成公司未来投资价值:前者指企业的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是指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从雷士照明管理控制权之争反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之一的雷士照明,再次陷入了内斗的狗血剧。 8月8日,雷士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因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被董事会罢免,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德豪润达负责人王冬雷任临时ceo;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3名吴系高管。 当天下午,王冬雷带领数十人员到吴长江办公室发生打斗事件。8月11日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分别坐镇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隔空叫阵,相互指责。 这一系列风波将雷士内乱再次曝光。对雷士而言,这不是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第一次争斗。事实上,自引入资本以来,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困扰着雷士,它亦因此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公司治理典型教案。 二、影响与评析 雷士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内部之争,其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求取平衡,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经理人角色错位 在公司治理中, 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身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 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移现象 2、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从王冬雷反映吴长江被罢免CEO主要原因是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企业一案来看,内部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三、启发与思考 反思雷士照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有益。 1、创始人地位是否承认? 要承认创始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在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创始人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吴长江最大的筹码,如同当年娃哈哈的宗庆后,是公司独立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2、董事会究竟应该如何监控管理层? 1)每年要对CEO进行正式的评估。2)要有CEO的继任计划。3)对于管理层自身发展的问题,每年CEO都应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关于公司管理层发展项目的报告。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S·普瑞格〈德〉瞿强 [1]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英美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从而为国际比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本文在介绍德国公司法律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特殊的双层委员会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并考察银行和资本市场在德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德国;公司治理(Germany, Corporate Governance)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英文中“Corporate Governance”这个词本身也是最近二十几年才出现的。该领域的研究边界迄今还缺乏明确的界定,例如美国的学者与德国的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不尽相同,前者主要集中讨论企业中的委托-

代理关系,而后者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讨论企业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对企业管理的影响。[2]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金融体制的区别,探讨这种差异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常,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英美的公司治理结构被描绘成两种对立的模式。英美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制上(market-based system),投资者“用脚投票”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意收购是主要的企业控制机制,使得公司管理者需要随时保持警惕,但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进行长期决策;相反,德国模式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之上(bank-based system),不依赖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提供融资,而且控制公司的监事会,凭借内部信息优势,发挥实际的控制作用,这种体制据说有利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这些看法不是没有争论的。 公司治理结构起初主要是从法律角度来研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越来越多地与公司财务的研究相结合,因为公司的管理制度框架必然会影响其投融资决策和外部资金供应者的收益。中国是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对于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金融体制目前可以看作是类似德国的“银行主导”的体制,但是从发

上市公司分析框架

二OO人年二片 -?公司柢况二.行业研丸分析三?上市公SI业务和财务分析 £?报舍格丈

公司柢况 K公司发展简历 2、股本情况 3、实际控制人情况 4、婭营管理人情况 行业研究分析 行业研究的目的杲尊握行业发展演受的规律.廉测行业发用方旬-斗找投资机会.研究范?包括: 】?行业的生命周期定位: 2.彫响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技水进步.政府政策.社会 t迁-人口鰭构.国外市场形响等; 3.行业€求分析; 4>行业供给分析?包括行业诜入豎圣.行业容量絳; 5> R利能力分析.包括供陷/需求对比关系.成本S 素?产fi 定价-国际审场竟爭年.

上市公司业务和财务分析 公司研究的主5内客: 公司发展历S 与S 姐改制过程; 产品结W 与主管收入构成; 在行业内的地位与带场占有率; 与同行业金业的枝心*争力比ft; 金业皆理水平与企业文化; 技术开发实力.投入与研兗戍果; 销智队伍建议与销售网络建设; 投资顶目进度与前景; 企业的发展A 略; 2、 3、 4. $■ 6、 7. 8A 9. 10.資本运営分析; 1K 财务分析- 研龙员帳^^^以下资料,从股票基本库中选择值存进一步探 琮的股累进入股累投资初选库: r 研龙员自己独i 分析上市公司公开披《信息.倚别是财 务报表:a 踪行业发展动向:比较同一行4:中#企业的竟 爭实力;关注行业政策变动;技术分析; 2?阅读证券公司以及其他晞充机构的分析报會?并与证养 公司圻究员充分沟通-

研究员从《垠投资初选库中选择有潜在投资机会的上市公司.谜疔深入仙致的调査和研究.S序如下: 1.硏究员对》股累投资初遥暉"中股累的有关资料进行案头分析; 2.衣经过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深入挖堀公司的投倂价值和 投资风险; 3.根据研宪分析的《求,对与该公司相关的上审公司.行业主管部门? 行* ?硏究 机构、供傲裔.硝售商等机构进行调研和拜访?进行第条度的研究; 4.5出全详尽的研S报ft,阐明股累的投《价值.投费风险、适含买入和奏出的时 机与价格; 5.向投密倂究联席会议说明建议列入?股某投?备选库?的理由; 6.对已列入“股S投资备选库'的股*出建议的研究员毎年至少要与上市公司的 isa*理人员进行访《?对公司发生的新情况与重大受化, 写出-公5]调研报吿",提出畏否将该股票剧除*股?投备选库?的书面总见? ■帝工件《帝; 4?够的虐#: 读上《公司期ftp. ■?养.■授.申&苇公齐?1??屛1?>任鼻公司输吳81$?再仔■牛怖: MC好 Miftt列出*?出的M?:出上《赴匐启关人貝《釣見11幷梅? 人H仗诵门: 咄补毎; ??生』逸住?曙址. 金團的植心力.有无逹入《?: ?划?松m瓦: 鞘frEMs与冃牛是&与1产tt力r做同!h ??层曲績力与??: 枚*套务乌81竟畀女工体的Alt M/Ata^: p土发展"!■nitA: 的公司说令<桂的公乩写出仝耳确克嫩4?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困难与对策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 困难和对策 摘要本文认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困难在于上市前的企业旧体制被上市公司沿袭下来比如所有者缺位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过多干预等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要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政治、法律和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对于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本文提出有效运作的董事会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最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由于《公司法》形成于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建立健全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因此修改《公司法》已成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完善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十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经历了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加强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证券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式其通过严格的规则要求、透明的监督机制、市场化的激励手段等等大大地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尚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过程中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而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化中国上

市公司治理结构任重而道远一、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困难所在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第一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完全解决“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问题在国有股“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情况下董事会是由第一大股东所控制的第一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越多其所占有的董事会席位也越多而这第一大股东一般是国家股或受政府控制的法人股在此股权结构下在董事会中形成了代表国家股或政府控制的法人股的“关键人”(Keyman)控制局面这就很难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新建的公司往往换汤不换药仍然由上级主管机关控制成了所谓“翻牌公司”而现在的上市公司虽然吸收了一些非国有股份但其中不少公司由于国有股所占份额仍然过大非控股股东在董事会中的发言权很小他们的利益往往难于得到保证第二上市公司经理班子和董事会高度重合或者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发展证券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