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含解析

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含解析
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含解析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

01实验报告

【实验目标】

1.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制作流程完成小型地球仪的制作。

2.通过制作小型地球仪,了解地轴的倾斜角度、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划分。

【实验器材】

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铁丝(硬导线)、剪刀、量角器等。

【实验过程】

1.确定两极和赤道。可以用乒乓球的黏合线作为________,离黏合线等距顶端处各钻一个小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为南、北极点,如图A。

2.画经纬线。在乒乓球上等距离画出若干条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纬线。

3.做地轴。如图B,把一根粗铁丝折一下,使铁丝倾斜并与水平面成________。把另一段铁丝做成一个圆环,圆环上放书或其他重物作为地球仪的底座,稳定地放置在桌面上。

4.组合固定。将其中代表地轴的直铁丝部分穿透乒乓球的南、北极点,并将顶头弯曲,以防乒乓球脱离。取另一根铁丝,弯成半圆形并接在乒乓球两端的地轴上。这样就完成了小型地球仪的制作,如图C。

5.在自己制作的小型地球仪上画上七大洲的轮廓。

【问题与讨论】

1.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形状有何特点?

2.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形状有何特点?

3.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有多少度?

4.如果赤道的度数是0°,南极、北极的度数是多少?

5.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何特点?

6.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7.地轴与水平面的角度是多少?

8.南北极圈的纬度是多少?

02实验突破)

1.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球仪上,经线圈的长度等于赤道的长度

B.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总是等于66.5°

C.所有的经线相等,所有的纬线相等

D.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2.下面各图形能反映地球仪形状的是()

3.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下列有关地轴、赤道、南极和北极的标注,正确的是()

A.①北极;②南极;③赤道;④地轴B.①地轴;②赤道;③南极;④北极

C.①北极;②南极;③地轴;④赤道D.①地轴;②赤道;③北极;④南极

4.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时,要把铁丝弯成比乒乓球略大的半圆,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

水平面所成夹角为()

A.66.5°B.90°C.23.5°D.60°

5.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

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下列情况不能从地球仪上获知的是()

A.北京某天的天气情况B.中国的地理位置

C.太平洋的位置D.欧洲的经纬度范围

6.下列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递增,最高为90°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逐渐递增

C.以0°纬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最高为180°

7.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

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

9.观察地球仪示意图,完成相关问题。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制作的________________。

(2)A、B分别代表地球的________和________。

(3)AB连线是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__,其空间指向不变,北极始终指向________

星。

(4)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D、E两点首先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________。

(5)据所学知识简单阐述地球仪与地球实体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

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1.赤道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66.5°【问题与讨论】1.经线长度一样,都是半圆。 2.纬线长度不相等,但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一样,都是圆。 3.180°4.90° 5.度数之和是180°,一条经线是东经,另一条经线是西经。 6.根据经纬度确定。7.66.5°8.66.5°

实验突破

1.D 2.A 3.B 4.A 5.A 6.C7.(1)向北飞行不能飞回珠海,应是向北飞行到北极点后再向南飞行,到达南极点后再向北飞行可以飞回珠海。途中会改变方向。(2)能飞回珠海。不会改变方向。8.(1)不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虽不是一个正球体,但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21千米,将地球缩小制成地球仪,这种差别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球体。9.(1)比例地球的模型(2)北极南极(3)地轴北极(4)D(5)①地球仪是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了的模型;

②地球仪上有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实际在地球上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一、教学目标与意义: 1、学生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使地理教学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创造条件。 2、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是加深了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而且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 二、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地球仪?2、学生讨论后得出所需工具:乒乓球、可随意变形的钢丝、圆规、铅笔。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地球仪的方法。 4、制作步骤: (1)、拿一个乒乓球,在上面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例如赤道、30、60 度南北纬、极点、本初子午线等等。如果有同学画画很好,也可以在上面画上中国的地图,大洲和大洋,不过在乒乓球上画地图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哦。 (2)、画好之后,我们要在两级的极点处用圆规扎个洞,在真实的地球上是没有这个洞的,不过我们要把制作好的地球仪固定在支架上,这两个洞还是要用到的。这样地球仪的球算是做好了。 (3)、现在我们就来做地球仪的支架。我们把可随意变形的铁丝扭成一个地球仪支架的形状,然后把刚刚做好的球穿进去,调整好支架的外观。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球仪算是做好了。 三、作业展示: 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各组的作品,并且由小组成员概括说明本组完成此次活动对应的计划以及思路,介绍小组制作的过程并总结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讲解, 捕捉学生作品中的细节要求学生诠释,以帮助展示作品的学生理清思路,

“制作小地球仪”活动总结

“制作小地球仪”活动总结 一、目的意义 通过地球仪的制作,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地了解地球仪的构造,知道赤道的位置,与极点的关系; 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可以不必固定地按照课本介绍材料,利用现有的材料,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地球仪; 通过动手小制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活动要求: 1、要画出赤道并标明度数; 2、注意小孔(极点)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要相等; 3、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于垂线成23.5角; 4、制作的小地球仪要较为准确且美观,底座要比较稳固; 三、活动过程: 1、材料:乒乓球、胶质球体、细铁丝、胶布、橡皮泥、大头针等; 2、制作过程: (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色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再迟到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把铁丝弯成圆形,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垂线成 23.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在乒乓球钻孔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底座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四、活动总结: 总体来说,同学们大多都能够制作处像模像样的小地球仪,有很多还能够将地球仪上的符号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上,根据制作的规范程度和自己的创作能力,评出了一些优秀作品。 五、活动反思:通过这次的小活动,是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地球仪,单单一个地球仪便可带给学生很多的知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活动中有的同学自发的买了小地球仪作为参考,看到同学们对地球仪的兴趣,我们感到很欣慰,有了兴趣的“帮助”,相信这会是一个良好的开有的同学在制作中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把自己了解的符号反应了出来,这样可谓真正地实现了动手动脑。同样,在这次的制作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良习惯:有个别同学不能够及时地完成,有个别同学未能明确活动的目的是“自己动手”而不是“老师想要些地球仪” (2)制作方面:未标出赤道、两极点的位置不是很准确,地轴的倾角不明显、底座不是很稳定等是较多的同学反映出来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在下次开展活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平时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3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3 / 13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 一、教学目标与意义: 1、学生手工制作简易小地球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使地理教学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创造条件。 2、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是加深了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而且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 二、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地球仪 2、学生讨论后得出所需工具:乒乓球、可随意变形的钢丝、圆规、铅笔。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地球仪的方法。 4、制作步骤: (1)、拿一个乒乓球,在上面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例如赤道、30、60度南北纬、极点、本初子午线等等。如果有同学画画很好,也可以在上面画上中国的地图,大洲和大洋,不过在乒乓球上画地图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哦。(2)、画好之后,我们要在两级的极点处用圆规扎个洞,在真实的地球上是没有这个洞的,不过我们要把制作好的地球仪固定在支架上,这两个洞还是要用到的。这样地球仪的球算是做好了。

(3)、现在我们就来做地球仪的支架。我们把可随意变形的铁丝扭成一个地球仪支架的形状,然后把刚刚做好的球穿进去,调整好支架的外观。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球仪算是做好了。 三、作业展示: 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各组的作品,并且由小组成员概括说明本组完成此次活动对应的计划以及思路,介绍小组制作的过程并总结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讲解,捕捉学生作品中的细节要求学生诠释,以帮助展示作品的学生理清思路,同时启发全体学生进行思考。 四、活动总结: 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比较,表扬优点,并指出不足,重在评价制作过程中设计的独特性,造型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表扬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4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

(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 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 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 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4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3 / 14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 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如用蓝色、淡蓝色来表示海洋,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等。 (3)地球仪的构成 地球仪主要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构成。 ①地轴:地球自转的固定轴。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66.5°角。 ②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例2】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 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基础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例3】下列关于纬度的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4 / 14

3DMAX制作转动的地球仪

3DMAX制作转动的地球仪 3DS MAX7.0制作转动的地球仪 [本帖最后由运营情爱于2008-11-15 00:54 编辑] 制作过程: 1、进入“创建”“几何体”面板,单击“球体”按钮,在顶视图中创建一个球体。设置球体造型的名称为“地球”,“半径”参数为25,其余参数默认。 2、进入“创建”“图形”面板,单击“圆环”命令按钮,在前视图中创建一个圆环造型。进入修改命令面板,在“差值”卷展栏下设置“步数”为10,使圆环比较光滑,然后在“参数”卷展栏下设置“半径1”为27,“半径2”为30。 3、选中圆环,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挤出”修改器,在“参数”卷展栏下设置“数量”为3,其余默认,此时圆环如图01所示。 4、选中圆环,在“修改器列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编辑面片”修改器,单击“选择”卷展栏下的“面片”按钮,进入次物体层级。 5、在前视图中框选圆环的左半部分,这时该部分变为红色,视图中场景造型如图 3DMAX7.0制作转动的地球仪 按Delete键将选中的网格删除,这时圆环只剩下又侧的半部分。再次单击修改命令面板上的“面片”按钮,退出次物体编辑状态。激活前视图为当前编辑视图。单击工具栏上的“对齐”命令按钮,在视图中选中地球造型,这时会弹出“对齐”对话框。在“对齐”对话框中选择“Y 位置”和“X位置”复选框,然后将“当前对象”和“目标对象”栏下的“中心”复选框同时选中,单击“应用”按钮,这样就设置了圆环和球体YX坐标中心对齐,如图 7、选中球体造型,单击工具栏上的“选择并链接”按钮,将球体拖到圆环造型上,使球体链接到圆环造型上,成为圆环的子物体。 8、接下来制作地球仪的旋转轴和底座。打开“几何体”面板,单击“圆柱体”命令按钮,在前视图中创建两个圆柱体,圆柱体的半径为1.5,高为8。使用“对齐”命令并结合“选择并移动”命令将两个圆柱体分别移动到半圆环的两端,如图 9、在前视图中按住Ctrl键,将两个小圆柱体和半圆环造型全部选中,然后选择“组”“成组”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组名支架,将这三个对象组成名为支架的组。 10、在前视图中选中支架造型,单击工具栏上的“选择并旋转”按钮,然后在锁定选中轴为Z轴。在前视图中拖动鼠标,将半环形支架连同地球造型旋转一个角度, 制作支座。进入“ 创建”“图形”面板,单击“线”按钮,绘制支座的轮廓线,如图06所示。进入修改命令面板,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word版本

只供学习与交流《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只供学习与交流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只供学习与交流

地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资料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大小 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2.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其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自学“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部分教材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⑴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四个历程中,属于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猜测的是哪几个阶段?其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⑵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是(),说明地球形状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⑶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⑷你能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 ⑸请列举出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月食照片;海轮的桅杆、船身出现和消失的先后顺序;同一条经线上太阳直射点和非直射点物体的影子长短)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结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活动或观察、研讨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了解知

初中地理《制作简易地球仪》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 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制作简易地球仪》这节课,将地理学科知识建构在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基础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更加丰富,增强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也更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本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实践活动为例,探析通过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理解、运用知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学了两个周的地理,地理知识不是很丰富,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强,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除了具备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学生的创

造力、想象力,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能够做好,如何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的地理知识落实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2.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进一步理解地球仪蕴含的相关地理知识。 3.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太大,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展示地球仪,并出示活动目标。学生观看地球仪,并思考地球仪的构造。 【设计意图】出示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的动手实践中,体现综合实践与地理学科整合。通过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问题探究,设计步骤。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制作简易地球仪

制作简易地球仪 动动手,制作简易教具(此作业10月7日周一晚自习讲评) 老师寄语: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就如“水过鸭背——不留痕迹。”通过什么样的“加工”程序,我们才能轻易地将知识理解消化?那就是动手实践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要把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多动手尝试尝试,对旧的知识活学活用的同时,你又可以在“活用”中“活学”新知识,进行“有形”和“无形”的知识增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吧! 1、制作经线模型 (1)裁剪一条宽约3~5cm,长40cm的纸条,将纸条对折,中线作为0°经线。从0°经线开始,每隔1厘米依次画出经线(1厘米代表10°)。也就是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依次标出10°E、20°E、30°E、40°E……用同样的方法画出西经并标定度数,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 (2)并用不同颜色表示东半球、西半球,最后在180°处粘贴在一起,做成一个纸圈,以加深对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2、用乒乓球手工制作地球仪 【温故而知新】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形成一点。地球仪上除南北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与两

极之间距离相等的纬线就是赤道,赤道为0°,自赤道向南北各9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北极点和南极点分别为90°N和90°S。 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经度相隔180°)构成闭合经线圈。人们给经线标上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属于东经度,以西属于西经度。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材料及工具】乒乓球1个、可随意变形的钢丝1根、细线若干、圆规、铅笔、彩色笔、细线若干等。 【安全准备】在活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铁丝等危险物品的使用 【制作步骤】 1)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极,赤道和0°经线;以0°经线、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出一条经线和纬线。 ①如何确定南北极:用一根细线绕乒乓球接口处一周。将细线取下,找出这段绕乒乓球一周细线的中点,做出中点标志,再将其绕乒乓球一周,在乒乓球上标出细线的起点和中点,确定一点为北极点,标定90°N,则另一点为南极点,标定90°S。 ②绘制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首先确定0°经线,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乒乓球一周,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其中一条经线为本初子午线,那么另一条就是180°经线,把度数写在乒乓球上经线旁。 ③确定赤道并标定度数:用一根细线连接两极点,并做好标记,将细线取下,找出细线的中点,做好中点标志而后再用细线连接两极点,把细线的中点出画在乒乓球上。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移动细线,在乒乓球上画出每次移动后细线中点的痕迹,将这些中点痕迹用笔连起来就是赤道。 ④绘制其他经线并标度数: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把赤道分成了两等分,将这两等分再分别等分成6等分,这样每分之间相隔30°,标出等分点,连接每个等分点和两极点。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依次标出30°E、60°E、90°E、120°E……用同样的方法画出西经并标定度数。 ⑤绘出其他纬线并标度数赤道把每条经线等分成南北两部分,把北半球的每条经线等分成三分,并标识其等分点。把赤道北侧的离赤道距离最近的所有标示点连接起来,标出30°N,用相同的方法画出60°N纬线及30°S纬线和60°S纬线并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内容点析 1.对图1.1的解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图中绿色箭头表示了四幅图的顺序。前两幅图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测。显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比“天圆地方”之说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猜想的进步,又是基于人们对很多现象的观察。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的一次伟大的实践。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早已被人们熟知,因而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在描述地球大小的时候,人们往往使用“平均半径”这个概念。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实际上北极半径与南极半径还不相同。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的长度只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3.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实际例子,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试想一下,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都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初步认识赤道、两极等重要点和线。切记不要把此课上成手工课。 5.纬线和经线、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是通过图释、简述等方式完成的。关于纬线和经线的特点,以及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是通过一组活动来完成。活动要围绕观察实物地球仪展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地球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地球》 撰写人: ____ 部秤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地球,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认识土地和水域的形状;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认识湖泊、岛屿、半岛; 3、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海峡图片或自制教具;泥土若干、树枝、小托盘 4 个、蓝色水、小船、字卡 活动过程: 1、观察地球仪: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海水和土地构成的;找出地球仪上的“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海南岛、台湾岛、泰国岛、安大略湖、密歇根湖”。。。 2、出示图片,介绍“湖泊、岛屿、半岛” 在地球上,像这样被土地包围着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出示字卡〉, 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湖泊;(安大略湖、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洪泽湖、密歇根湖)

在地球上,像这样被水包围着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岛屿〈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岛屿;(台湾岛、海南岛、马达加斯加岛) 在地球上,像这样三面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半岛〈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山东半岛) 3、三段式教学 4、老师示范:制作湖泊:将黏土挤压在托盘的底部,并用刀子割划出一部分,并取出剩余部分,将“海水”倒进其余部分,告诉小朋友“在地球上,像这样被土地包围着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并再次出示字卡“湖泊” 5、幼儿手工制作部分:分组制作“湖泊”、“半岛”、“岛屿”。 6、展评:总结“这是湖泊”“这是岛屿”“这是半岛”。 区域(教学延伸)活动: 继续将所有泥土、海水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将地球仪、地图投放进科学区,供幼儿探索。 活动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与知识点解析汇报

文档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W°20)13 1514E160和°()经线()纬线二、知识点解析 文档

地球卫星照片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形状无关。(2)地球的大小A 答案:下面是一组数据。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 文档

文档

想轴。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66.5°角。②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3【例基础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下列关于纬度的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赤道开始,向北是北纬,向南是南纬(1)赤道 N”表示B.北纬用“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S”表示,南纬用“.从赤道开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谈重点: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及其范围C °D 人们规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的纬度是0”的英语单词“north”解析:北纬的符号是 2()纬线的定义“N,这来源于“北”,这来源于“南”的英语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南纬的符号是“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S 3()纬线的特点south”的第一个字母。“B ①形状: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极点除外)。答案:②长度:纬线有长有短,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极收缩成一点。③指示方向: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度的划分4(在地球仪上纬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不同的度数,叫 文档

大型立体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大型立体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深圳市普天文科技有限公司大型立体地球仪直径普通可达1~2米,更大的可以上到10米。地球仪上地形立体化,对地球三度空间的直观表现力很强。它是科普宣传的好材料,也是进行地理数学的好教具,不可多得。一般的科学展览、陈列如有一个大型立体地球仪定可增色不少。其制作步骤如下: 一、设计底图 和制作一般地形模型相似,首先要设计底图。设计底图的第一步是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比例尺(既是:地球半径/制作球的半径)的大小,如要作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地球仪,可选用1∶1200万的比例尺(直径106厘米);要作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地球仪,可选用1∶650万的比例尺(直径196厘米)。前者垂直比例尺可选1∶40万,比水平比例尺放大了30倍;后者垂直比例尺可选1∶30万。比水平比例尺放大了21倍多。它们对表现地形起伏都可达到较好的效果。第二步是按水平比例尺制作分瓣的地形底图。底图的投影采用分瓣多圆锥投影,各纬圈半径长式内N为地球仪半径,平为纬度。分瓣一般采用每经度30°为一瓣,全球分为12瓣;也可采用每经度15°为一瓣,全球分为24瓣;甚至更高倍数的分瓣。分瓣经纬网作出后,采用比例尺接近的半球图为蓝本,将地形图转绘到分瓣底图上。绘成的底图应复制若干份,以便除贴球体外,尚有底图可作塑制地形的参考。 二、制作球体 制作球体是制作大型立体地球仪最关键的一步,也最难。难在要制出一个大的正圆球体。解决的办法是制作一个校正球体的圆弧规,用它来校正球体,其半径正好等于球体外径。 球体的制作,先要作一个球体骨架。制球体骨架的材料可用铝条、木条或竹算。径圈的材料在南北极固定在两个圆盘上,圆盘中心打孔,用以穿地轴。经、纬圈交接处要用凹卡扎牢,经纬圈的数量,建议可用经圈6个、纬圈5个。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2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3 / 12

神奇的地球幼儿园中班教案

神奇的地球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土地和水域的形状;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认识湖泊、岛屿、半岛; 3、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海峡图片或自制教具;泥土若干、树枝、小托盘4个、蓝色水、小船、字卡 活动过程: 1、观察地球仪: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海水和土地构成的;找出地球仪上的“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海南岛、台湾岛、泰国岛、安大略湖、密歇根湖”。。。 2、出示图片,介绍“湖泊、岛屿、半岛” 在地球上,像这样被土地包围着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湖泊; 在地球上,像这样被水包围着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岛屿〈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岛屿; 在地球上,像这样三面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半岛〈出示字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半岛; 3、三段式教学 4、老师示范:制作湖泊:将黏土挤压在托盘的底部,

并用刀子割划出一部分,并取出剩余部分,将“海水”倒进其余部分,告诉小朋友“在地球上,像这样被土地包围着的水,它的名字叫湖泊”,并再次出示字卡“湖泊” @_@我是分割线@_@ 5、幼儿手工制作部分:分组制作“湖泊”、“半岛”、“岛屿”。 6、展评:总结“这是湖泊”“这是岛屿”“这是半岛”。 区域活动: 继续将所有泥土、海水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将地球仪、地图投放进科学区,供幼儿探索。 活动反思: 1、幼儿的兴趣高涨,对探索地球仪及观察地球仪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幼儿观察仔细,分别分老师“小点点是什么?”“一条一条的线是什么?”“我发现了海南岛”等等,表现突出的有潘柏霖、来来,林月等; 2、幼儿对手工制作很感兴趣,不足的是面粉调制得太松软,有一组的制作效果没达到,幼儿的手上粘满了面粉; 3、活动目标1、2、3基本达到; 4、问题思考:当幼儿的创造新思维及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后,老师该如何将问题收回来?或如何将问题引入到下一个问题当中? 5、对个别对地理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幼儿,今后老师可在区域里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进行个案跟踪。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习题新版浙教版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 01实验报告 【实验目标】 1.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制作流程完成小型地球仪的制作。 2.通过制作小型地球仪,了解地轴的倾斜角度、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划分。 【实验器材】 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铁丝(硬导线)、剪刀、量角器等。 【实验过程】 1.确定两极和赤道。可以用乒乓球的黏合线作为________,离黏合线等距顶端处各钻一个小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为南、北极点,如图A。 2.画经纬线。在乒乓球上等距离画出若干条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纬线。 3.做地轴。如图B,把一根粗铁丝折一下,使铁丝倾斜并与水平面成________。把另一段铁丝做成一个圆环,圆环上放书或其他重物作为地球仪的底座,稳定地放置在桌面上。 4.组合固定。将其中代表地轴的直铁丝部分穿透乒乓球的南、北极点,并将顶头弯曲,以防乒乓球脱离。取另一根铁丝,弯成半圆形并接在乒乓球两端的地轴上。这样就完成了小型地球仪的制作,如图C。 5.在自己制作的小型地球仪上画上七大洲的轮廓。 【问题与讨论】 1.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形状有何特点? 2.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形状有何特点? 3.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有多少度? 4.如果赤道的度数是0°,南极、北极的度数是多少?

5.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何特点? 6.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7.地轴与水平面的角度是多少? 8.南北极圈的纬度是多少? 02实验突破) 1.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仪上,经线圈的长度等于赤道的长度 B.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总是等于66.5° C.所有的经线相等,所有的纬线相等 D.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2.下面各图形能反映地球仪形状的是( ) 3.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下列有关地轴、赤道、南极和北极的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北极;②南极;③赤道;④地轴B.①地轴;②赤道;③南极;④北极 C.①北极;②南极;③地轴;④赤道D.①地轴;②赤道;③北极;④南极 4.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时,要把铁丝弯成比乒乓球略大的半圆,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 ) A.66.5° B.90° C.23.5° D.60° 5.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下列情况不能从地球仪上获知的是( ) A.北京某天的天气情况B.中国的地理位置 C.太平洋的位置D.欧洲的经纬度范围 6.下列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递增,最高为90°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逐渐递增 C.以0°纬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最高为180° 7.第十届中国航展于xx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制作小型地球仪

制作小型地球仪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实验与制作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制作流程完成小型地球仪的制作。 2、学会制订一个评价方案,对小型地球仪进行自评和互评。 3、通过制作小型地球仪,了解地轴的倾斜角度、经纬线特点和经纬线划分。 二、教学重点 从制用过程中了解地球仪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工具的运用和制作。 四、教学器材准备 乒乓球、泡沫塑料、铁丝、钳子、量角器、胶布。 五、教学设计 通过《地球仪和地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纬线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 疔io(r 解,但他们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机械性的记住了这些知识。 例:读图,回答问题: ①A在B的_______ 方向,C在B的__________ 方向, ---- -------- 3 (f 分析:做这道题,第一学生要区分图中哪几条是经线,哪几条是纬线,第二要清楚图中的经线是西经还是东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事实上很多同学都做错上,因为我上第一课时用的是课件, 仅带去了一个自己演示用的地球仪,大部分同学听过、看过也就忘了,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型地球仪,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去领悟那些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自制一个小型地球仪用为课外作业,学生做完以后带到教室让我看一下,这样虽然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在做的时候地轴的倾斜角度不是66.5°;不是自己做的等等。所以设计了本堂课,让这个实验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真正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制定评价方案,在评最佳作品的过程中这让些知识再一次得到温故。 六、教学过程 PPT2:出示制作完成的小型地球仪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小型地型仪,并讨论一下制作小型地球仪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学生:……(畅所欲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