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马骏张文魁张永伟袁东明

课题协调人:周健奇

执笔:袁东明郑舒丹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公私合作、商业化运营的一个成功实践,通过政府牵引、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形成了一个“产学研政”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通了先进制造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范,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制造能力转化。

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领域,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工程。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特定的先进制造技术整合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商业化运作、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为重塑美国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和竞争力,美国政府于2012

年启动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以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向产业转移、向生产力转化。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核心单元是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它担负着特定领域内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的职责。经过向社会公开咨询与评估,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拟建立45家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7家,分别是美国制造、数

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未来轻量制造、美国合成光电制造、美国柔性混合电子制造中心、电力美国和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中心。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融资方式、治理模式、项目运作及促进创新的举措,对于我国正在积极实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①创新中心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转化与推广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扮演着技术“孵化器”的角色,主要功能是加速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渗透,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范,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美国制造能力转化。

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转化与应用

每个创新中心专注于一个特定领域,对处于“竞争前”阶段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展应用性研究、试验性开发、商品化试制,把实验室环境下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产业环境下的生产能力,将生产企业转化和应用新技术的风险与成本降到最低,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能够被快速推广到产业界,最终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围绕特定先进制造技术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中心通过设置适用于各类机构的多层次会员制度,将政府部门、大中小企业、行业联盟与协会、高等院校、社区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非营利组织等纳为会员,构建了一个以特定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产学研政”共同参与的创新生态系统,使得创新技术甄别、技术路线选择等更能贴近产业需求,见下图。

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

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创新中心通过项目定制和招标,推动会员之间紧密联系、信息共享和合作研究,达成共同的利益关注和资源投入,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能够得以有效转化和应用。

②创新中心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尽管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由美国政府部门主导设立,但具体运作采取了商业化模式。融资方式上,早期由政府出资一部分,后期必须自我持续发展;治理模式上,实行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商业治理模式;

项目运作上,聚焦技术前沿,贴近产业要求,按照市场需求来决定项目支持。

融资方式:初期由政府和会员共同出资,逐渐过渡到自我发展

创新中心由联邦政府和私有部门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筹建,形成一个5—7年的合资计划。联邦政府出资总额一般在0.7亿—1.2亿美元之间,以逐年递减的形式投入。前3年,联邦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启动资金和基础项目资助;第4年以后取消启动资金投入,开始资助竞争项目;第5年以后取消设备投入,主要资助基础项目和竞争项目。同时,创新中心需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收入模式,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会员费、服务费、技术转化项目筹资、知识产权使用费、合同研究、产品试制、捐款等,并在5—7年后脱离联邦财政,实现资金上的完全独立和自我发展。

治理模式: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商业治理模式

尽管美国联邦机构主导了各个创新中心的技术领域定位、建立和初步融资,但并不直接领导和干预创新中心的运作。创新中心的日常管理一般交由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要求该非营利组织必须是美国本土的机构,并具备极强的整合“产学研政”各界资源的能力,譬如美国制造的牵头机构是美国国家国防制造与加工中心,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广泛的合作伙伴,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创新中心设董事会,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董事会成员来自于各个会员机构,“产学研政”各方都会拥有一定的席位。

此外,董事会还会引入以制造企业代表为主的独立董事。执行董事由负责日常管理的非营利组织带头人担任。创新中心设有一个层级分明的合作伙伴体系,“产学研政”各方会员根据自身条件与意愿,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层级,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缴纳会费、参与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合作、提供科研资源等,并享受相应的权利,包括董事会席位、技术和知识产权获取、研发设施使用等。譬如美国制造的会员组成,根据捐助的资金或实物分为白金级、黄金级和白银级,到2015年末美国制造已有近150家会员。

项目运作:专注于从技术甄别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创新中心的资金主要投入到执行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各类创

新项目。每个创新中心都会制定各自的技术转化路线图,起点是对领域内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甄别,终点是将该技术转化为可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中间的每一个环节创新中心都会参与。

1.技术甄别。创新中心定期举办由“产学研政”各方成员参与的研讨会,甄别出各种为产业界所需、且具有较高转化价值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并制定出相应的研究与开发计划。譬如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在技术甄别阶段会形成一个研究开发计划,详细描述当前某个数字化技术领域的开发价值、现状、困难、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步骤等。

2.筹集研发提案。针对所甄别的技术领域,创新中心会发起项目动议,向各个合作成员机构征集研发提案。合作成员机构可自由组队,向创新中心董事会递交各自的研发提案。研发提案要求包含两个核心

内容:研发计划和筹资计划。其中,研发计划包含了具体开发步骤和解决方案、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方案、配套的劳动力技能升?方案等内容。筹资计划要求详细描述联邦政府和各会员机构如何分摊相应的研发成本。

3.招标遴选。创新中心通过招标,公平竞争选出最优方案,并给予相应的资金资助。最优方案往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产业发展重点相一致;二是通过公平竞争脱颖而出;三是由能够代表技术创新链各环节的相关机构所组成的综合团队来执行;四是建立起清晰的、全过程的成果转化路径。据此,创新中心能够挑选出最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前沿制造技术,避免了政府及科研机构“拍脑袋”的无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技术转化风险。

4.技术开发和转化。所选定的项目进入技术开发和转化阶段后,创新中心会组织更多会员资源,为其提供所需的智力、材料、设施、试验场地、生产车间等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是提供智力支持,为技术孵化建言献策。国家实验室提供材料和设施,以及交叉学科和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大企业是承接技术开发的重要平台,除资金支持外,还提供技术转化所需的试验场地和生产车间,并联合中小企业共同探索和开发创新技术的商业模式,使先进制造技术能够快速达到规模化应用。

③创新中心多途径促进技术转化和应用

围绕着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了多元化的促进举措。这些举措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以创

新项目为纽带,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着力于应用研究和商品化两个关键环节,打通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使新技术应用能够快速过渡到量产阶段;二是为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扫清各种障碍,包括制定各种应用标准、为新技术应用提供适用性人才等。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

中小企业是美国技术创新和转化的主体,在“产学研政”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中小企业是产业界的核心代表,具有极高的参与度和话语权。首先,中小企业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的领导委员会中,保有一定比例的席位。其次,创新中心组建时,要求必须有较大数量的中小企业参与,譬如美国制造150个会员中,就有1/3是中小企业。第三,创新中心运作过程中,它所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必须是当前行业内的首要关注领域,这就要求那些掌握前沿技术的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参与到创新中心中来。

着力于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的薄弱环节

一是为企业打通先进技术转化的两个关键环节。创新中心承担了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任务,弥补了创新链中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关键一环。同时,创新中心也积极参与商品化环节,在其能力范围内形成新技术应用的原型样机,使企业能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地从试验性应用快速过渡到规模化生产。二是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提升企业承?先进技术的能力,包括提供新技术应用的信息、咨询、设备和培训等各类配套服务,提供与其他会员共同技术开发的合作,促进大中小及初创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和经验分享。

强化系统内各会员单位的共享合作

各创新中心都制定有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使用权分享制度,以保障其会员机构,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以合法的方式获得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此外,创新中心还建立了各种共享机制,包括技术设施共享、共同的技能培训、最佳制造技术实践分享、内部成员和外部相关者的信息共享等。通过共享合作,创新中心与会员企业能够达成对先进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共识,并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和就业创造上形成共同利益和一致行动,更加高效地实现前沿的、跨领域的技术转化。

主导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标准的制定

创新中心通过与产业界、国内外技术标准制定者及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适应于新兴技术的各种标准制定。同时,为加快标准推广,创新中心还为制造企业提供各种适应新标准的软硬件设施与服务,包括技术参考数据、科学和工程数据库、技术应用的相关设施等。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保障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人才需求

创新中心作为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之间的桥梁,引导教育系统加快培养新技术应用所需的人才。创新中心通过甄别新技术和新工艺,明确新技术应用所需要的技能与人才,并将此反馈到教育系统,联合高校、社区学校和技术学校,通过设计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技能认证和颁发资格证书、完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的教育大纲、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等,为新兴制造业产业输送合格的、匹配的

科研人员与技术工人。譬如,未来轻量制造中心将轻量设计课程纳入了美国22个州的教育系统,美国制造中心联合一些制造工程院系推出了3D打印课程,并向1000多所学校捐赠3D打印设备。

④对我国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公私合作、商业化运营的一个成功实践,通过政府牵引、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形成了一个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通了先进制造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领域,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工程。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存在着创新链不顺畅、科研机构与企业“两张皮”的问题,导致科研投入较多,但成果转化应用不多、创新效率不高。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特定的先进制造技术整合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商?化运作、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应专注于一个特定的战略性技术领域

为避免创新资源分散,每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应专注于一个特定的技术领域。技术领域的甄别,要充分听取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意见,并向更广的利益相关者公开咨询。所选定的技术领域要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与长远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能够切实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能力的提升。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或管理单位最好是该领域内的非营利机构,长期从事本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在行业内具

有较大的影响力与权威性,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能够充分整合和利用领域内的各种创新资源。

(二)制造业创新中心应围绕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组建

一是要充分依托地方资源。创新中心可以设在本领域制造业集聚的代表性地区,以便于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设立地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当地在相关产业、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创新链上下游的配套情况,如美国未来轻量制造创新中心设在底特律,与该地区是美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密切相关。二是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多层次的会员机制,将本技术领域内的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联盟等吸收进入,形成一个“产学研政”协同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中心要围绕新技术转化和应用,加强学术研讨、信息共享、设施开放、项目合作等工作,使得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切实运转起来。

(三)制造业创新中心要以打通技术创新链为核心任务

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开展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

业化应用示范,核心是推进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创新中心应针对我国技术创新链不畅的问题,整合领域内的创新资源,以创新项目为纽带,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商品化试制,打通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创新中心首先要对本领域内的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甄别,然后对选定的技术要制定明确的转化路线图,形成不同创新环节的研发项目,再以招标等形式向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

构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发放,最终将先进制造技术转化为可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为产业部门快速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四)制造业创新中心应采取灵活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和企业的主导作用

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专注于应用开发的公共研究机构,具体运作上应采取新模式、新机制。创新中心设立和组建时,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具体运作时,政府不能再“包办”,其融资方式、治理模式及项目运作,要充分发挥产业和企业的主导作用,以产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创新中心内部要建立起合作共享、利益一致的运行机制,激发系统内?机构的创新活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大企业要发挥资金、信息和生产设备的优势,中小企业要发挥对新技术敏感的优势,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发挥基础研究和科研人才的优势,政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优势。

(五)制造业创新中心要为先进制造技术后续的应用推广创造条

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或应用性示范只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第

一步工作,最终是要把先进技术推向市场,能够为企业大规模应用,形成产业的制造能力。为此,创新中心既要充当技术“孵化器”的角色,也要为后续的应用推广创造条件、扫清障碍、铺平道路。一是要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制定各种标准,使其能够为相关各方所接受;二是要成为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桥梁,促进教育部门将先进制

造技术的技能要求纳入教育体系,为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培养出大批量、多层次的适用性人才。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根据《中国制造X》《中国制造XX行动计划》《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X-X年)》(工信部联规〔X〕137号)《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X〕273号)、《X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功能和定位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制造X》《中国制造XX行动计划》,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整合配置各行业优质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

体,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建设目标。按照统筹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稳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通过创新资源的汇聚整合,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力争到X年,培育20家以上覆盖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2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方面实现新突破;到X年,创建6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以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力争第一,形成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支撑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是加强统筹,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一个领域布局一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防止重复建设。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我市优势支柱产业,不断巩固领先地位,带动全行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探索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注重创新中心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统一。加大政府的引导、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的氛围和政策环境。三是区域合作,协同创新。利用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和我市产业基础优势,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模式。四是创新机制,示范引领。鼓励创新中心在运行机制、发展模式、人

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启示_闫敏

全球嘹望QUANQIU LIAOWANG 美国制造业复兴新动向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为振兴经济提出制造业复兴计划。目前,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成为带动经济复苏、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强调工业互联网战略 随着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和互联网革命进一步深化,美国等世界制造强国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发展。 第一,工业互联网发展源于市场导向。德国工业4.0受到世界普遍关注,美国工业互联网同样值得各国重视与研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都以工业体系与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为核心内容,前者区别于后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主导。“工业互联网”主要由市场主导,美国政府发挥推动、倡导与引领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规则制定、国际协调等途径,为企业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工业4.0主要由德国政府推进,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法律,自上而下实施,以对抗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对制造业的支配优势。二是企业主导。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主要以大型企业为核心。GE、思科、IBM等80多家企业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基于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考虑,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作出前瞻性布局,推动全国乃至世界制造业互联。三是需求主导。美国企业将机器设备单体连接成为工业运行系统,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GE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制造企业将信息物理系统反馈的客户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处理,从市场需求角度改进并创新产品设计,实现供 需匹配。 第二,工业互联网发展改变生产模 式。美国工业互联网作为全球新一轮产 业革命的标志,改变了传统要素结构, 实现了产业升级的两大突破。一是突破 了地理限制。工业互联网将全球范围内 的机械、人和数据连接起来,在更深的 层面将数据收集分析与运行预测相结 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销售产 品,减少冗余产生,实现了全球制造联 网。二是突破了边界限制。工业互联网 使机器得以通过网络与其制造者进行交 流,能够实时为客户提供恰当的信息, 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将生产 意外产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突破了原 有生产模式的可能性边界。例如,GE 公司通过机器设备互联,使常规的检修 维护工作变得简单而有计划性,将计划 外故障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 间,提升机器的运转效率,进而带来生 产能力的巨大提升。 强调制造业创新发展 第一,大企业引领创新。创新与变革 是美国企业普遍遵循的基本经营理念, 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自发行为,也是 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美 国大型制造业企业创新具有专注性、前 瞻性、持续性特点,在美国制造业创新 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以GE公司为 例,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集中优势资 源创新,每年研发投入高达50亿美元, 研发团队汇集世界优秀专家;集中优势 领域创新,创新重点聚焦于航空发动机 等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关键业务,对 没有显著优势的领域则开展对外合作, 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集中优势经 验创新,借鉴硅谷的创业经验,强力推 行快速工作(Fast Work)机制,尝试建 立“微型工厂”,努力营造创新平台, 应对创新速度加快的挑战。 第二,人才支持创新。美国通过高水 平的教育体系、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开 放的移民政策,从全世界吸引、筛选创 新人才。以高端装备制造著称的GE、霍 尼韦尔国际公司等,正在实施“未来智 造”战略。一是全球配置资源,GE公司 早在2011年就与美国加州硅谷成立了GE 全球软件中心总部,聚集软件人才,并 计划在全球成立20个左右的软件研发中 心;二是创造育英机制,大型公司高层 领导调整过程中,具备数字化技术及业 务背景的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三是重视 人才挖掘,尤其重视高端人才培养,大 部分公司的高层领导均制定了推动实施 人才管理和继任培养引进规划。 第三,理念推动创新。借助互联网, 出现了“众包”等新的创新形态,美国 利用全球智慧推动制造业创新的速度更 快,效果更好。美国工业互联网把全球 智慧和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一并 视为“未来智造”的三大支柱。GE航空 部门曾在互联网上面向全球工程师发起 一项飞机发动机支架3D打印设计竞赛, 共有700多个设计项目参赛,最终来自印 尼的、没有飞机发动机设计经验的工程 师获得了第一名,支架重量减轻了84%, 大大超出了专业航空工程师的想象。 第四,细节完善创新。美国制造业 创新不全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原始创新, 也包括大量的改进型创新。美国工业互 联网发展在创新过程中高度重视用户的 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启示闫 敏 张令奇 陈爱玉 80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

附件2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 (建设方案)编写指引 为进一步做好广东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建设环节,结合《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指引。 一、背景 广东作为国内制造大省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同时也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严峻挑战,其根本在于创新能力不强。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借鉴产业领域出色经验,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能够承担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与原则 贯彻落实制造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汇聚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资源及优势,突出协同配合,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

我省制造业竞争能力。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技术创新和社会资本相结合、资源整合与人才发展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攻克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为推动广东制造由大变强提供战略支撑。 (二)定位与功能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省级创新平台的一种形式,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这种新型创新载体具有以下特征与功能: 一是整合制造业创新资源。在发展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整合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工程数据、知识产权、科技文献,以及人才、技术、标准、服务、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 二是加强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转化扩散,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支撑产业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打通技术研

国外产业集群案例

1日本创新型集群与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 目前,日本各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日本的《中小企业白皮书》把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分为以下三种形态:(1)产地性集群:属于特定区域内的同一行业集中地,储备该区域内的原料、劳动力、技术等经济资源,具有很强烈的地方工业色彩的集群;(2)企业城下町型集群:以特定大企业的批量生产工厂为中心,在其周边地区提供多数零部件的下请(外包)企业群的集群;(3)都市型集群: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制造零部件、五金制品的制造业的集群。从图 1.1可以看到,拥有很强装备产业色彩的素材产业,如钢铁业和化工业,都被划分为“企业城下町型集群”,运输机械、电器行业也可以归为此类。一般机器、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的中间性的产业,由于广泛地分布于整个工业地带,企业间也形成了水平分工,因而可以归类于“都市型集群”。至于精密机器、纤维等产业则可归类于“产地型集群”。图中的第4种集群类型—“单独立地型集群”,是日本产业集群中的新现象,即“地理上分布广泛,集群内部垂直整合程度高”。近年来,不少大企业都倾向于采用大型工厂“单独立地”的手法,其中尤其以电器、精密机械、一般机械等领域为多。 图1.1 日本产业集群结构 资料来源:辻田昌弘著:《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构造的变动及其原因》,2005年3月 日本的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发挥集群效应,得益于日本国内较为完善的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的完成。国家层面制定最基本的激活政策方针,再由都道府县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协会共同制定配合政策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这套法律体系的服务对象群体集中于基础性技术产业集群和特定的中小企业集群。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分别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 地理分布 集中 分散 垂直 水平 统合度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健康发展,规范开展创新中心考核评估(以下简称考评)工作,根据《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工信厅科〔2017〕6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评对象是已运行满一年的创新中心。考评分为年度考核与定期评估,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定期评估一般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当年不进行考核。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会同有关司局负责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确定参评创新中心名单、选择和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确定专家组人员、对考评结果的处理等。 第四条第三方机构应具备组织实施考评工作的条件,能够按照本办法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拟定考评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开展考评,提交考评报告。 第五条考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由熟悉创新中 心工作的技术、管理、财务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第二章考评内容 第六条创新中心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和运行情况。

第七条建设情况主要考评创新中心按照建设方案提出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中试孵化、测试验证、行业支撑服务等方面建设的情况。 第八条运行情况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分别是:创新中心的研发力量、共性技术突破、产学研协同、突出市场导向、成果转移转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情况。 第九条创新资源重点考评创新中心研发队伍建设和研发资金投入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拥有固定研发队伍和本领域行业技术领军专家的情况,以及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 (二)创新中心研发资金投入的情况,以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比例。 第十条核心定位重点考评创新中心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按照建设方案中明确的技术目标取得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情况,以及新增专利申请数量; (二)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共性技术需求,自主或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承担所在领域的国家级项目的情况。 第十一条协同化重点考评创新中心汇聚本领域创新资 源的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聚集本领域各类创新主体的情况,包括用户在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年)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年) 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组织实施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 (一)全球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行愈近、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不断涌现,交叉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变革。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转变: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以具有跨界、融合、协同特征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核心的全球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为顺应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发达国家着眼于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如,美国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网络,英国加紧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都是力图弥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断层,促进实验室技术向实际产品转移转化。这些计划强调构建以新型创新载体为关键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我们要深刻洞察这一变革趋势,将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否则就有可能再次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未来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我国制造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创新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需实现三个深刻的转变: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实现由引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技术引进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中前期实现追赶发展的主要途径。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之后,必须扬弃这种发展模式,构建满足产业内生发展需求的技术供给体系。我国制造业要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依靠过去的技术引进模式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全球产业变革的趋势,加紧打造制造业高水平新型创新载体,丰富和拓展技术创新链,弥补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脱节与断层,形成技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摘要:从 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到今天,美国只用了 200 多年时间,就从一个只有 13 州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对我国的启示,史学家有不同的认知。在这里,我们从经济、地缘政治、制度、教育和科技等因素分析美国的原因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崛起原因启示 一、美国崛起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美国在19世纪,特别是在内战以后的半个世纪内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农业革命。独立战争以来,通过非法占地以及将西部国有土地分小块出售的方式,美国的农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小农场,后来又通过分化和兼并的方式建立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从而开始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所谓“美国式道路”。例如,从1850年到1860年的10年间,美国的全国农场数就增加了41%,西部更是增加了416%;然而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拥有农场的农户比例却开始逐年下降: 1880年为74. 5%, 1900年为64. 7%。[1] 美国式道路的成功,使得美国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低廉的美国农产品通过新建造的蒸汽轮船、火车和运河系统,运送到国内各地和欧洲市场,从而使欧洲的农业进入一个长期的萧条时期,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工业革命方面, 1812年的美英战争引入了工厂制度,在19世纪30、40年代解决了燃料、铁矿石、蒸汽动力问题,使美国制造业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使美国工业在内战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政府的秘诀是,对国内企业采取放任政策和对外高关税壁垒政策相结合。 (三)制度因素 美国要实现世界大国的崛起一个重要前提是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总统充分借助法律与战争手段,扭转国家分裂局面,然后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中恢复工业化建设,确保美国在19世纪后期的崛起成为现实。年3月4日宣誓就职的林肯总统曾经希望采取和平方式恢复统一局面,甚至提出妥协法案,主张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维持南北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即维持美国式的“一国两制”局面。但是4月12日南部分裂势力贸然挑起内战,炮轰并占领联邦军队的萨姆特要塞,彻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一、英国的崛起 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 (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 (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 (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条件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 创新中心条件 为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稳步有序、高标准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按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和《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对拟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提出如下条件: 一、创新中心建设领域应符合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要求。 二、创新中心应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符合《指南》有关要求。 三、创新中心应以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目标。 四、创新中心组建应符合的条件: (一)创新中心应是企业法人形态,采取“公司+联盟”等模式运行。 (二)创新中心的依托公司应是面向行业,由本领域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以资本为纽带组成的独立企业

法人,股东中应包括若干家在本领域排名前十的企业。 (三)创新中心的联盟应汇聚全国范围内,包括用户在内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并覆盖50%以上本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五、创新中心应建立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 (一)创新中心依托公司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责权明晰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团队,实现企业化运行。 (二)创新中心应充分发挥各类主体作用,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各类主体的责权利,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 六、创新中心应具备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创新中心的股东投资应满足基本运行需要,建设运营过程中,应按市场化运行,并已与社会资本有密切合作。 (二)创新中心应通过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企业委托研发、检测检验和为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 七、创新中心应拥有代表本领域先进水平的研发力量。 (一)创新中心内设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判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方向,专家委员会应由行业领军专家担任主任。 (二)创新中心依托公司应有固定的研发队伍,从事研

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一个初步设计》概述

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一个初步设计》概述 1、提出背景 一个多世纪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石。2011年, 美国制造业增加值高达1.8万亿美元,占GDP勺12.2%; 1.3万亿美元的制成品出口海外,占美国货物出口总额的86% 2013年1月,为 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 nt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atio nal Scie nee and Tech no logy Cou ncil )和高端制造业国家项目办公室(Adva need Manu facturi ng Natio nal Program Office )联合发布《国家制造业 创新网络:一个初步设计》(Natio nal Network of Manu facturi ng Inn ovation : A Prelim in ary Desig n )。建立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是奥巴马政府的一大创新之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面对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数字化制造等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严峻挑战。当前,培育发展高端制造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成为我国能否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占领先机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对NNM计划做 了编译和整理,以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政策借鉴。 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提出背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经历了明显衰退。1979年至2010 年间,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从1.94亿个降低到1.15亿个,降幅为 40.7%,其中,2000年至2010年尤为明显,共有5900万份制造领域的工作消失,降幅为33.8%。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过去13年,每季度平均有占制造业总数3.5%的工厂关闭,而仅有2.6%的工厂新开。事实似乎表明,美国企业在本土保留核心研发、将规模制造外包或外迁的模式,或难以符合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特征:电子与通讯产业可模块化与可复制化的特点,加快了知识的溢出效应,由美国公司巨资开发的技术很容易被海外公司获得,并抢先开发为可商业推广的产品;制造业大规模外迁还造成本地产业链断裂,进而损坏产生创新的基础结构,不少企业的研发部门也随之迁往他国。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的高端科技产品尚有5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到了 2011年则逆转为高达990亿美元的赤字,占总体贸易赤字的17%在半导体记忆存储装置、锂电池、平面显示器、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高端照明、氧化物陶瓷等领域,美国曾经是技术的发明者,现在却落后于其他国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制造业衰落呢?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的研究表明,导致美国高科技制造业衰落的因素,并不在于劳动力价格一一德国的工资比美国高30% 至40%但德国制造业却一直蓬勃发展,而在于美国在将发明和发现转化成“美国制造”的产品和流程上逐渐失去立足点,即使美国仍然引领着世界基础研究、科学发现和创造精神。过去美国有贝尔实验室、施乐帕克研究中心以及IBM实验室等等,它们负责构想下一个有影响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1、美国崛起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a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经过: 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领导人:华盛顿 d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f 宪法:1787年宪法颁布,三权分立,成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g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h启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a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结果: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e领导人:林肯 f性质:既是内战,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g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H启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 意义: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启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 (4)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目的:称霸世界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6)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富尔顿发明汽船。 第二次:美国在电力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三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 启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7)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17年参战,成为战胜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卷入战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成为战胜国。 启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三、探究美国崛起的原因? 1、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经济发展,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6、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远离战火,开始都采用中立政策,向战争双方出卖军火,发了战争横财;后期参战,成为战胜国,捞取战利品。 …… 四、探究美国崛起给中国的启示。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先进科技,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编写指南

附件1 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编写指南 为便于拟创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编写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特制定本指南。 一、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 各有关单位在编写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时,应首先学习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的通知》(工信厅科〔2017〕6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2018年新增)》的通知》(工信厅科〔2018〕67号)、《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指南》(工信厅科〔2016〕159号)等指导性文件,深刻领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近期有关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谈话、讲话要点,深刻理解《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创建创新中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保证所编制的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符合《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八个要点(以下简称“八有”)要求。此外,还要认真学习领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工信部科〔2017〕251号)、《<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年版)》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7年发布的河南省冷链食品、新型

合金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输变电装备、智能终端技术路线图等文件资料,以保证拟建创新中心的中长期规划及技术路线图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拟建的创新中心打好基础。 二、科学确定拟建创新中心的重点突破方向和领域 牵头单位要会同参与单位根据行业、领域及我省实际,参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工信厅科〔2017〕64号)、《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2018年新增)》(工信厅科〔2018〕67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新能源及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豫政办〔2018〕46号)、《河南省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8个方案(豫政办〔2018〕85号)、《河南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豫政办〔2019〕3号),与相关行业、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等进行研讨交流,确定拟建创新中心将重点突破的技术方向和领域;在此基础上,确定拟建创新中心的名称和基本建设方案,做好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认真落实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八有”要求 《实施方案》关于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八有”内容是拟建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基本内容构成。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这些要求研究确定拟建创新中心的各项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编写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八有”的具体内容是: (一)有明确的产业化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有待突破、可促进形成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二)有产业链的重要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重点学科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作为创新中心组建成员,专业技术研发人员队伍相

美国崛起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美国崛起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美国崛起的原因很多样,政治制度的独特与先进性,邻国不具有威胁和限制性,但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我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美国崛起的最直接的原因。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美国先进的经济体制。 美国早期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崩溃,大萧条,美国吸取教训,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健全了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工业革命 首先从工业革命开始说起,美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欧洲进行),却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到了19世界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世界首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采用最新技术和设备,经济高速发展,19世纪末,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一、南北战争后,政治的统一和稳定、联邦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861~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彻底埋葬了腐朽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解放了生产力,消除了南北对峙,巩固了统一。同时,联邦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如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等。这些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美国工业跳跃式发展和企业的大型化、集中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进入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美国工业起步晚、企业规模大、技术设备新、竞争力强、重工业发达,工业的地区分布也比较集中,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资本和生产集中得极为迅速,美国企业日益向大型化、集中化发展。1887~1897年,美国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大公司有86个,其中二十几个大公司分别垄断了各自所在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这些垄断组织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性大企业对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19世纪下半期,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4-10-23 11:50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张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879次点击:我要评论 正是依靠这种自信,美国克服与战胜了种种危机与困难,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崛起梦想。所以,对于当前正在期盼实现中国梦的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怀疑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成功道路,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这三个自信,中国梦的实现 在国际政治话语里,所谓崛起就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实力差距迅速缩小或拉大,从而对整个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大国崛起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也格外受人瞩目。以美国而言,其崛起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到“一战”爆发这一阶段,是美国崛起的起飞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面临过种种困难和危机,可以说美国是带着诸多的难题实现崛起的。总结美国崛起的若干经验,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但又面对各种难题的中国而言,大有裨益。 一、美国崛起起飞阶段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难题 (一)行政效率低下与政治腐败 美国一直宣称其有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完美政治制度,并以此而自豪。但实际上,美国崛起起飞阶段的诸多麻烦恰恰来自于其政治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权力划分模糊。19世纪后期,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是国会,联邦行政部门的规模非常小,甚至小到不能有效履行基本职能。例如,一直到1900年,美国的联邦政府全部雇员人数也只有94000人,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美元,甚至比不上美国铁路公司的规模。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一直难以承担起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不能根据当时的经济趋势相应地制定对策,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中不断产生危机。同时,由于权力的不平衡,美国国内政治腐败情形相当严重。以最廉洁为指数0、最腐败为指数1为标准,19世纪70年代,即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期间(1868—1876年),指数创下1.03的历史纪录。在此期间,号称民意机构的国会有12名议员包括众议院议长遭到收受贿赂的指控,这引起民众对立法机关强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行政与司法系统腐败的情形也十分严重。行政部门官员通过分配公共职位偷窃国库,通过泄漏与利用内部信息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巧取豪夺等多种办法大肆获取不义之财。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也多次做出不公判决。例如,19世纪末,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就多次通过重金贿赂法官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赔偿金。 (二)企业垄断和环境污染严重 从表面上看,美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产权制度对于所有的人都给予同样的保护,但实际上产权的保护是非中性的,制度设计对工商业利益集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爱。例如,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原文是:“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从而使公司企业可以以“法人”身份行事,把维护产权放在司法判决的核心位置,强调私人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忽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垄断。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垄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国际收割机公司控制了85%的收割机市场;全国9/10的罐头由美国罐装食品公司出售;美国糖业集团控制着美国全部的食糖市场。同时,商人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和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处理它们导致的煤烟和灰尘,这些煤烟和灰尘被任意排放,特别是在毗邻矿山的地方,矿物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进大气与湖泊河流。空气和水的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三)社会道德严重滑坡 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与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导致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泛滥,社会道德滑坡情况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情形使当时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完全为贪婪所左右。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对食品、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任何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例如贪得无厌的生产商和销售商经常销售结核病奶牛生产的奶、低质量的奶,在牛奶中掺水、盐、苏打水等,在脏牛奶上覆盖一层好牛奶,用没有消毒的、敞开的容器运送牛奶等。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屠宰场》里描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虽然是小说,却被公众广泛认为是事实。 (四)外交的摩擦不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从美国内战结束之后到“一战”之前,美国在世界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使美国不愿介入外部事务;另一方面,国力快速上升引起了美国和欧洲老牌强国的摩擦。191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出口商品急剧增加,影响了欧洲强国的商业利益。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美国在美洲极力寻求独大地位也引起了欧洲老牌强国的不满。因而,美国当时和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强国的关系都十分紧张,1889年美国和德国围绕萨摩亚岛屿以及1895年美国和英国围绕委内瑞拉边界划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