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衰减技术

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衰减技术
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衰减技术

噪声衰减公式

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 在自由声场(自由空间)条件下,点声源的声波遵循着球面发散规律,按声功率级作为点声源评价量,其衰减量公式为: (8-1) 式中: △L——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 r ——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 在距离点声源,r 1处至r 2处的衰减值: △L=20 lg (r 1/r 2)(8-2) 当r 2=2 r 1时,△L=-6dB ,即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1倍,衰减值是6 dB 。 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实际应用有两类: a .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 L (r )=L (r 0)-20 lg (r/r 0) (8-3) 式中:L (r ),L (r 0)——分别是r ,r 0处的声级。 如果已知r 0处的A 声级,则式(8-4)和式(8-3)等效: L A (r )=L A (r 0)-20 lg (r/r 0) (8-4) 式(8-3)和式(8-4)中第二项代表了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A div =20 lg (r/r 0) (8-5) 如果已知点声源的A 声功率级L WA ,且声源处于自由空间,则式(8-4)等效为式 (8-6): L A (r )=L WA -20 lgr-11 (8-6) 如果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则式(8-4)等效为式(8-7):

L A (r)=L WA -20 lgr-8 (8-7) b.具有指向性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计算见式(8-8)或式(8-9): L(r)=L(r 0)-20 lg(r/r )(8-8) L A (r)=L A (r )-20 lg(r/r )(8-9) 式(8-8)、式(8-9)中,L(r)与L(r 0),LA(r)与L A (r )必须是在同一 方向上的声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6 多次波衰减

概述 相干线性噪音 利用常规处理进行相干噪音处理 交混回响和多次波 交混回响和多次波处理 空间随机噪音 共中心点多次波衰减 多次波的周期性 反射波和多次波的速度差异 K -L 变换 多次波模拟 频率波数域滤波 随机噪音与频率波数域滤波 静校正与频率波数域滤波 相干线性噪音倾角滤波 频率波数域多次波衰减 倾斜叠加变换 倾斜叠加的物理意义 倾斜叠加变换 时变倾角滤波 倾斜叠加域多次波衰减 拉东变换 速度叠加变换 离散拉东变换 抛物线拉东变换 应用因素 速度叠加操作数的脉冲响应 野外资料实例 拉东变换多次波衰减 线性不相干噪音衰减 空间预测滤波器的设计 野外数据实例 习题 附录F :噪音和多次波衰减的多道滤波技术 导波分析 p -τ域波场外推 离散拉东变换的数学基础 自由表面多次波衰减 水底多次波衰减 空间预测滤波器 参考文献 6.噪音和多次波衰减 6.0 概述 在 1.3节里我们选用40个共炮点道集(CSG ),分析了这些地震资料的噪音和信号的特征。噪音可以归为两类:随机噪音和相干噪音。随机噪音又包括两类:时间域随机噪音和空间域随机噪音。不同道的空间随机噪音是互不相关的。在地震记录资料中通常后到的时间噪音要比的先到的强,通常采用时变带通滤波来压制时间域随机噪音。常规CMP 叠加是压制道间互不相关随机噪音的一种有效的处理,通过采用每个地震道有多个检波器、每个地震记录有多炮组合和多次覆盖系统的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信噪比。Sengbush 在1983年就给出了随机噪音及其分析的全面总结。相干噪音包括三类:线性噪音、交混回响和多次波。相干线性噪音包括在浅海地震资料中经常大量存在的导波、面波以及与浅海水底侧面散射有关的噪音。 相干线性噪音 两种值得特别注意的相干线性噪音是导波和侧面散射。图6.0-1分别在CSG 道集、CMP 道集和CMP 叠加等三个域中显示了有相干线性噪音的野外数据。图中A 代表频散导波,线性同相轴B 、C 以及弯曲同相轴D 是与侧面散射有关的。导波在CSG 道集和CMP 道集上表现为频散的线性噪音,但是经过叠加以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衰减。 导波是在水层或低速近表层中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它是频散的,即每一个频率成分是以不同的相速度传播的,并且可以用正交分布函数得到较好的描述。附录F.1给出了导波的正交分布函数理论数值模拟。由于导波没有多少有用的反射能量,所以在CMP 道集上导波通常要切除。当一种导波从导波束中分离出来并以更低的速度传播,这样就会与反射同相轴重迭。

噪声测量的有关概念术语的定义

噪声测量的有关概念术语的定义 一声音与噪声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得空气发生振动,当震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声音的传媒介质有空气。水和固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水声和固体声等。噪声监测主要讨论空气声。 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但有些声音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呼啸而过的飞机声等。这些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从物理现象判断,一切无规律的或随机的声信号叫噪声;噪声的判断还与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心理因素有关,即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叫噪声,例如,在某些时候,某些情绪条件下音乐也可能是噪声。 环境噪声的来源有四种:一是交通噪声,包括汽车、火车和飞机等所产生的噪声;二是工厂噪声,如鼓风机、汽轮机,织布机和冲床等所产生的噪声;三是建筑施工噪声,像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发出的声音;四是社会生活噪声,例如,高音喇叭,收录机等发出的过强声音。 二、声音的发生、频率、波长和声速 频率:声源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单位为Hz。 周期:声源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记作T,单位为s。T=1/f。 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为λ,单位为m。 声速: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为m/s。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声速(c)和温度(t)的关系可简写为:c = 331.4+0.607t常温下,声速约为345m/s。 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c = λf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使周围空气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传递,且这种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人耳可以感觉,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噪声监测的就是这个范围内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它们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不引起声音的感觉,所以不能听到。 三、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一)声功率(W)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二)声强(I) 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 / s2。 (三)声压(P) 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单位为P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压缩和稀疏交替变化,所以压力增值是正负交替的。但通常讲的声压是取均方根值,叫有效声压,故实际上总是正值,对于球面波和平面波,声压与声强的关系是: I= P2 / ρc式中:ρ-空气密度,如以标准大气压与20℃的空气密度和声速代入,得到ρ·c =408 国际单位值,也叫瑞利。称为空气对声波的特性阻抗. 四、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 (一)分贝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 = 10lg(A1/A0) 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通风噪声计算

选择一排风机房进行消声设计计算,现选择SEF/EAF-AB1-7、SEF/EAF-AB1-8排风机房作消声设计计算。 该系统由2台65000/21667CMH,余压400Pa/200Pa的轴流排风机组合成一系统,分两支管,每支管共14个进风口 支风管截面为1600*450,进风口800*600的6个,1000*200的8个。 选择一离机房最近的进风口进行计算,并把各节点编号,如附图, 假设节点⑩正下方1.5m处,在平时排风状态下,要求由于排风系统造成的噪声不超过NR40曲线或A声级45dB(A)。 平时排风状态时,支管排风总风量为21667CMH,节点⑩的排风量为921CMH, 其方法及计算结果如下表: 合计NR曲线 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Lw(A)(dB) 1①单台轴流风机噪声(节点①的噪声)979590858176696281.076 2②节点②的噪声(2台轴流风机噪声叠 加)(即静压箱入口噪声) 1009691878480726589.084 3消声静压箱规格4000*1600*1000 4消声器的吸声系数α0.10.250.4 1.2 1.2 1.2 1.3 1.4 5消声器的消声量 L=1.6*α*P*L/S0.280.7 1.12 3.36 3.36 3.36 3.64 3.92 6③节点③的噪声99.795.389.983.680.676.668.461.186.081 7阀门的气流噪声衰减13354353 8④节点④的噪声10198.392.988.684.679.673.464.190.085 9消声器规格为1600*450*1600 10消声器的吸声系数α0.10.250.4 1.2 1.2 1.2 1.3 1.4 11消声器的消声量 L=1.6*α*P*L/S 2.16 5.48.6515.615.614.314.112.1 12⑤节点⑤的噪声98.692.984.273.169.165.459.35274.069 13⑤-⑥的通风截面积1600*450,风量 21667CMH,管道流速8.4s/m,直流 管道的气流噪声较大,其直管内的 噪声衰减可忽略不 9183777370676564 14⑥节点⑥的噪声98.692.984.273.169.165.459.352 15无衬里的弯头噪声衰减13354353 16⑦节点⑦的噪声97.689.981.268.165.162.4575570.065 17⑧-⑦的通风截面积1600*450,风量21667CMH,管道流速8.4s/m,直流管道的气流噪声较大,其直管内的噪声衰减可忽略不计 18⑧节点⑧的噪声97.689.981.268.165.162.4575570.065 19无衬里的弯头噪声衰减35453321 20⑨节点⑨的噪声83746863.162.159.4555467.062 21⑩-⑨的通风截面积1600*450,风量21667CMH,管道流速8.4s/m,直流管道的气流噪声较大,其直管内的噪声衰减可忽略不计 22⑩节点⑩的噪声83746863.162.159.4555467.062 23节点⑩的出风口自然衰减噪声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24出风口处噪声78.869.863.858.957.955.250.849.863.058 25出风口处正下方1.5m处噪声,因此 处有两个出风口,噪声会叠加,故 噪声为 81.872.866.861.960.958.253.852.866.061 送风系统消声设计计算(1) 备注 倍频带中心频率(Hz) 序号节点编号计算方法与步骤

MATLAB对语音信号加随机噪声及去噪程序

%对语言信号做原始的时域波形分析和频谱分析[y,fs,bits]=wavread('C:\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cuocuo.wav'); %??sound(y,fs)??????%回放语音信号 n=length(y)??%选取变换的点数? y_p=fft(y,n);??????%对n点进行傅里叶变换到频域 f=fs*(0:n/2-1)/n;???%对应点的频率 figure(1) subplot(2,1,1); plot(y);????????????????????%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title('原始语音信号采样后时域波形'); xlabel('时间轴') ylabel('幅值A') subplot(2,1,2); plot(f,abs(y_p(1:n/2)));?????%语音信号的频谱图 title('原始语音信号采样后频谱图'); xlabel('频率Hz'); ylabel('频率幅值'); %对音频信号产生噪声 ??L=length(y)????????%计算音频信号的长度 ??noise=0.1*randn(L,2);??%产生等长度的随机噪声信号(这里的噪声的大小取决于随机函数的幅度倍数) ??y_z=y+noise;????????%将两个信号叠加成一个新的信号——加噪声处理??? ??%sound(y_z,fs) %对加噪后的语音信号进行分析 n=length(y);??%选取变换的点数? y_zp=fft(y_z,n);??????%对n点进行傅里叶变换到频域 f=fs*(0:n/2-1)/n;???%对应点的频率 figure(2) subplot(2,1,1); plot(y_z);????????????????????%加噪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title('加噪语音信号时域波形'); xlabel('时间轴') ylabel('幅值A') subplot(2,1,2); plot(f,abs(y_zp(1:n/2)));?????%加噪语音信号的频谱图 title('加噪语音信号频谱图'); xlabel('频率Hz'); ylabel('频率幅值');

噪声污染控制的计算题

噪声的计算题四、计算题(1,2题每题10分,3题12分)

2、某车间几何尺寸为6×7×3m 3 ,室内中央有一无指向性声源,测得1000Hz 时室内混响时间为2s ,距声源10m 的接收点处该频率的声压级为87dB ,现拟采用吸声处理,使该噪声降为81dB ,试问该车间1000Hz 的混响时间应降为多少?并计算室内达到的平均吸声系数。已 知: S V T 161.060= 解:房间体积V=6×7×3=126m 3 ,房间表面积S=162m 2 ,混响时间T 60=2s ,Q=1, 吸 声 量 2 60143.102126 161.0161.0m T V S A =?=?= ?=α ,则 062 6 .0162 143 .10=== S A α 因为△Lp=87-81=6dB ,则s 5.0s 2,6lg 10602601602 601 ====?T T T T Lp ,则算得因为 则25 .01625.0126 161.02=??= α 3、某工厂生产车间内的噪声源情况如下表所示,车间墙壁隔声量按20dB (A )考虑。车间外50米和200米(厂界)处的总声压级分别是多少?能否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区标准规定的昼间65dB(A),夜间55dB(A)的要求?假设所有设备都安装在距地面一定高度。

解 4、在车间内测得某机器运转时距机器2m 处的声压级为91dB ,该机器不运转时的环境本底噪声为85dB ,求距机器2m 处机器噪声的声压级,并预测机器运转时距机器10m 处的总声压级。假设环境本底噪声没有变化。 解:设机器运转时的声压级是P B ,由Lps=10lg (100.1×Pt -100.1×PB )=10lg (100.1×91-100.1×85 )得,P B =89.7dB , 从距声源2米处传播到10米处时的发散衰减: Ad=20lg (r2/r1)=20lg (10/2)=14dB Lps=89.7-14=75.7dB 距机器10m 处总声压级 L pT =10lg (100.1Lps +100.1PB )=10lg (100.1×75.7+100.1×85 )=85.5dB 5、地铁路旁某处测得:当货车经过时,在2.5min 内的平均声压级为72dB ;客车通过时在1.5min 内的平均声压级为68dB ;无车通过时的环境噪声约为60dB ;该处白天12小时内共有65列火车通过,其中货车45列,客车20列。计算该处白天的等效连续声级。已知: ] 101lg[101.01 i L N i eq i A T L τ∑==。 解:dB L eq 5.6560)205.1455.26012(1020)605.1(1045)605.2(10432001lg 10601.0681.0721.0=???? ??????? ?????-?-??+???+???=???

噪声检测标准

噪声检测标准 1、环境噪声新标准 我国新颁发的GB 3096-2008、GB 12348-2008和GB 22337-2008等三个环境噪声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已经在200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中,都涉及到室内环境噪声的测量。作为环境噪声的监测机构,如何按新标准的要求对室内环境噪声测量,进行认真而正确的运作,这在全检测行业来说,是一个急需研讨的实际课题。 但是,在新标准颁布前,我国仅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以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以下简称“原标准”)。在其适用范围上,基本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依法行政的依据。进入新千年后,室内环境噪声污染监测需求量大,检测机构呈现多元化,从而促进了噪声监测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然而,这两个标准在适用性和操作的可行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很难满足不同环境条件的、不同委托方对噪声监测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在为维护人身健康权的环境噪声危害争议的司法判决上,存在依据标准不当的困境。因此,急需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系列环境噪声标准的颁布,达到适应委托检测方的需要,推动环境噪声监测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2.、新标准的特点 同原标准相比,新标准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检测机构开展室内环境噪声的实际需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特点上。 (1)把声环境标准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噪声排放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颁发的新标准中,把GB3096-93和GB/T14623-93合并为一个标准GB3096-2008,名称改为“声环境质量标准”,把GB12348-93和GB12349-93合并为一个标准GB12348-2008,名称改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同时还新出台了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使声环境标准形成了环境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这是对声环境标准标准体系建设的一大进步。 (2)对声环境标准的基本概念,给出明确定义。在 GB3096-2008中的第3部分,给出了“昼间等效声级”和“夜间等效声级”、“昼间”和“昼间”、“A最大声级”、“累积百分声级”、“城市”、“乡村”、“交通干线”、“噪声敏感建筑物”、“突发噪声”等11个基本概念;在 GB12348-2008中第3部分,新给出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厂界”、“频发噪声”、“偶发噪声”、“倍频带声压级”、“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背景噪声”等8个基本概念(还包括“A声级”、等效声级”、“噪声敏感建筑物”、“昼间”和“昼间”、“最大声级”等5个基本概念);在 GB22337-2008中的第3部分,新给出了“社会生活噪声”、“边界”等2个基本概念(还包括“A声级”、“等效声级”、“噪声敏感建筑物”、“背景噪声”、“倍频带声压级”、“昼间”和“昼间”等6个基本概念)。它是适用各个标准的关键词,展现了新标准的规范化,同时对正确执行本标准,具有指导意义。 (3)增加了室内环境噪声限值,为室内环境噪声监测提供直接依据。在GB12348-2008和GB22337中,明确规定了“结构传递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使检测机构对室内环境噪声的监测有了实用的标准依据。特别是居民楼中的水泵、电梯和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室内环境噪声污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函(2007)54号)对此做出解释,可参照执行GB12347-93。这种“参照适用”标准的“解释”,由于GB12347-2008的颁布,提供了可行的适用标准。这就使环境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更具有可行性。

噪声衰减公式(建议收藏)

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 在自由声场(自由空间)条件下,点声源的声波遵循着球面发散规律,按声功率级作为点声源评价量,其衰减量公式为:.。.。..文档交流 (8—1) 式中: △L—-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 △L=20 lg(r1/r2)(8-2) 当r2=2 r1时,△L=—6dB,即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1倍,衰减值是6 dB. 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实际应用有两类: a.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 L(r)=L(r0)-20 lg(r/r0)(8—3) 式中:L(r),L(r0)—-分别是r,r0处的声级。 如果已知r0处的A声级,则式(8-4)和式(8-3)等效: L A(r)=L A(r0)-20 lg(r/r0) (8—4) 式(8-3)和式(8-4)中第二项代表了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A div=20 lg(r/r0) (8-5)

如果已知点声源的A声功率级L WA,且声源处于自由空间,则式(8—4)等效为式(8—6): L A(r)=L WA-20 lgr—11 (8—6) 如果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则式(8—4)等效为式(8—7): L A(r)=L WA-20 lgr-8 (8—7) b.具有指向性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计算见式(8-8)或式(8-9): L(r)=L(r0)-20 lg(r/r0)(8-8) L A(r)=L A(r0)—20 lg(r/r0)(8—9) 式(8-8)、式(8-9)中,L(r)与L(r0),LA(r)与L A(r0)必须是在同一方向上的声级.。..。.。文档交流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关于噪声

噪声 又称“加性噪声”。各种加性干扰的统称。通信系统中因外部或内部的原因所出现的独立于被传输信号,不承载信息,但叠加在信号上,干扰通信,降低通信质量的有害成分。产生噪声的外部原因有:机电设备运行时的电磁辐射,宇宙电磁辐射,雷电干扰,雨雪对信号波的吸收等;内部原因有:电路元器件所产生的热噪声,散粒噪声,电源交流声等。按噪声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表现可分为离散型的脉冲噪声,连续型的单频噪声与起伏噪声。信号中噪声的严重程度可用信噪比来衡量,系统的噪声性能可用噪声系数即输入端的信噪比与输出端的信噪比之比值来衡量。 白噪声和有色噪声 若随机过程()w t 满足 ()0E w t =???? (1a ) ()()()T w t w t E q t δτ??=-?? (1b ) 则()w t 称为白色噪声过程。 式()()()T w t w t E q t δτ??=-??为w(t)的自相关函数,即 ()()w R t q t τδτ-=- (2) 可看出,w(t)的均值和自相关函数与时间间隔t μτ=-有关,而与时间点t 无关,所以w(t)是平稳过程,式(2)可写为 ()()w R q μδμ= q 称为w (t)的方差强度。 因此w(t)的功率谱为 ()(){}()j w w S F R q e d q ωμωμδμμ+∞ --∞===? (3) 式(3)说明,白噪声w (t)的功率谱在整个频率区间内都为常值q ,这与白色光的光谱分布在整个可见光频率区间内的现象是类似的,所以w(t)被称作白色噪声过程,且功率谱与方差强度相等。 凡是不满足式(1)的噪声都称为有色噪声过程。有色噪声的功率谱随频率而

(整理)必学噪声声压级

第5章噪声监测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噪声的概念、分类、危害; 2.了解噪声监测参数; 3.掌握噪声测量仪器结构、原理、操作方法; 4.掌握噪声监测方法。 △本章重点 噪声的分类、危害;等效连续声级、计权声级、声级计;噪声监测。 △本章难点 等效连续声级、噪声监测 △本章教学目录 5.1概述 5.2噪声监测 5.1 概述 5.1.1噪声的概念 声音:受作用的空气发生振动,当振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 噪声: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 5.1.2噪声的分类 5.1.2.1 机理分类 从噪声发生的机理,可将噪声分为三大类: (1)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振动产生的,当气体中存在涡流或发生压力突变时引起气体的扰动。 (2)机械性噪声:是固体振动产生的,在撞击、摩擦、交变作用应力作用下,机械金

属板、轴承、齿轮等发生的振动。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动、磁致伸缩、电源频率脉动等引起电气部件的振动而产生的。 5.1.2.2 按来源分类 一是交通噪声:指机动车辆、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二是工厂噪声: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各种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三是建筑施工噪声:指在施工活动中由各种建筑施工机械运转时产生的噪声; 四是社会生活噪声: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和家庭活动产生的噪声。 五是自然噪声:指除去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噪声的其他噪声。 5.1.3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 (1) 噪声是感觉公害 (2) 噪声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 5.1.4噪声的危害 (1)损伤听力,造成噪声性耳聋 在强噪声下工作一天,只要噪声不是过强(120分贝以上),事后只产生暂时性的听力损失,经过休息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每天虽可以恢复,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过强的噪声还能杀伤人体。见表5-1。 (2)干扰睡眠 (3)干扰语言通讯。见表5-2。 (4)影响人的心理变化 (5)能诱发多种疾病 5.1.5噪声监测参数及其分析 5.1.5.1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1)声功率(W)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 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2)声强(I) 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米2(W/m2)。

噪声常用计算公式整汇总

目录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3) 1)基本公式 (3) 2)声音衰减 (4) 二、吸声降噪 (5) 1)吸声实验及吸声降噪 (6) 2)共振吸收结构 (7) 三、隔声 (8) 1)单层壁的隔声 (8) 2)双层壁的隔声 (9) 3) 隔声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 (10) 5)隔声罩 (10) 6)隔声间 (10) 7)隔声窗 (11) 8)声屏障 (11) 9)管道隔声量 (12) 四、消声降噪 (12) 1)阻性消声器 (12) 2)扩张室消声器 (14) 3)共振腔式消声器 (15) 4)排空放气消声器 (13)

压力损失 (13) 气流再生噪声 (13) 五、振动控制 (16) 1)基本计算 (16) 2)橡胶隔振器(软木、乳胶海棉) (16) 3)弹簧隔振器 (18)

重要单位: 1N/m=1kg/s2 1r/min=1/60HZ 标准大气压1.013*105 气密度 5273.2=1.29 1.01310P T ρ? ?? 基准声压级Po=10*105 基准振动加速度10-6m/s2 1Mpa=1000000N/m2 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70.7%带宽;1/3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23.16%带宽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1)基本公式 声速331.50.6c t =+ 声压与声强的关系2 2P I=cv c ρρ= 其中v wA =,单位:W/m 2 声能密度和声压的关系,由于声级密度I c ε=,则2 2P c ερ= J/m 3 质点振动的速度振幅p I v c p ρ= = m/s 《环境影响噪声控制工程—洪宗辉P11》 A 计权响应与频率的关系见下表《注P350》

噪声基础知识及治理

7、A声级 研究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噪声的防治,必须有噪声对人体影响程度的评价标准。对噪声的评价常采用统计的方法,即依靠足够数的人们对噪声主观反应的对比性调查,得出统计的平均量。主要的评价量有A声级、等效连续、噪声评价数NR和累积百分声级。 有关概念: (1)响度级:单位是方(phon)。响度级就是指当选取1000Hz纯音做基准音时,凡是听起来和该纯音一样响的声音,不论其声压级和频率是多少,它的响度级(方值)就等于该纯音的声压级数。 (2)等响曲线:345页图表示每一条曲线表示不同频率、不同声压级的纯音具有相同的响度级。 (3)频率计权:在测量仪器中,对不同频率的客观声压级人为地给予适当的增减,这种修正方法称为频率计权,实现这种频率计权的网络称为计权网络。A、B、C、D 4种计权网络,经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称为计权声级,是衡量噪声强弱的主观评价量。 A声级测量的结果与人耳对声音的响度感觉相近似,用A声级分贝数的大小对噪声排列次序时,能够较好反映人对各种噪声的主观评价。是目前评价噪声的主要指标。 8、等效声级 A声级很好的反映了噪声影响与频率的关系,对于稳态的噪声,即随时间变化不大的噪声,我们通常可以采用A声级来评价。等效声级是以A声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非稳态噪声的噪声评价量,它是以A声级的稳态噪声代替变动噪声,在相同的暴露时间内能够给人以等数量的声能,这个声级就是该变动噪声的等效声级,又称等效A声级,或简称等效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指在某段时间内的不稳态噪声的A 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声级来表示该时段内噪声的声级,又称等能量A 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Leq 可表示为: 9、频带声压级 在一个倍频程带宽频率范围声压级的累加称为倍频带声压级。 10、噪声评价数 噪声评价数NR曲线见350页图,NR数指噪声评价曲线的号数,它是中心频率等于1000Hz时倍步带声压级的分贝数,它的噪声级范围是0—130dB,适用于中心频率从31.5—8000Hz的9个倍频带。在同一条NR曲线上各倍频带的噪声级对人的影响是相同的。 11、累积百分声级 累积百分声级又称统计声级,指在测量时间内所有超过Ln声级所占的n%时间,单位为dB。 12、混响 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房间内的声音并没有立即停止,需要延续一段时间,声能逐渐衰减直到实际听不到声音为止,这种声音的延续现象称为混响。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多次反射或散射而逐渐衰减的声音也可以称之为混响。室内空气或墙壁壁面的吸收作用愈差,声能愈不容易衰减,混响时间就

声学计算

声学计算 1.已知音箱灵敏度90dB/w/m,加1w功率,则8m处声压级为72dB。 2.已知音箱灵敏度72dB/w/m,加64w功率,则1m处声压级为90dB。 3.已知声波信号频率f=50Hz,其周期为0.02s。 4.已知声波信号频率f=50Hz,其波长为6.8m。 5.已知声波信号波长为0.34m,其频率为1KHz。 6.已知声波信号波长为0.34m,其周期为0.001s。 7.某电压放大器输入100mv时,输出100v,其电压增益是60分贝。 8.某衰减器输入2v时输出1v,其电压增益是-6分贝。 9.某功率放大器输入100mw时输出10w,其功率增益是20分贝。 10.某电流放大器,输入20mA时输出200mA,其电流增益是20分贝。 11.某分频器特性为-6dB/oct表示每倍频程衰减6分贝。 12.某滤波器特性为-6dB/oct表示每十倍频程衰减6分贝。 13.一台额定功率100w,8Ω的功放,接4Ω音箱时,输出功率为200w。 14.一台额定功率100w,8Ω的功放,接16Ω音箱时,输出功率为50w。 15.三台电压增益各为100倍的电压放大器串接,总增益为120dB。 16.三台电压增益各为100倍的功率放大器串接,总增益为60dB。 17.三台电压增益各为10:1的衰减器串接,总增益为-60dB。 18.某放大器输出电压为0dBu,等于0.775伏。 19.某放大器输出电压为20dBu,等于7.75伏。 20.某放大器输出电压为-20dBu,等于0.0775伏。 21.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计算式等于(输出电压)平方/负载阻抗。

22.放大器信号噪声比的计算式等于20lg(输出信号电压/噪声电压)。 23.放大器接8Ω负载时测出输出电压为8v,此时放大器输出功率为8w。 24.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压10v时,噪声电压为100mv,其信噪比为40dB。 25.扬声器1m处的声压级为110dB,那么在距扬声器8m处的直达声扬声压级是92分贝。 26.扬声器1m处的声压级为110dB,那么在距扬声器2m处的直达声扬声压级是104分贝。 27.扬声器1m处的声压级为110dB,那么在距扬声器4m处的直达声扬声压级是98分贝。 28.语音和音乐兼用的厅堂扩声系统2级技术指标要求0.125~4KHz的传声增益为≥-12dB。 29.要求距扬声器16m处的直达声扬声压为84dB,在距离扬声器1m处的声扬声压级是108分贝。 30.声速C=340m/s,声波波长λ=0.034m,声频f=10KHz。 31.声速C=340m/s,声波波长λ=0.068m,声频f=5KHz。 32.一扬声器,其额定灵敏度为93dB/m/w,现给它加100w电功率,在距扬声器1m处的声压级应为113分贝

随机实验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发生与分析

实验八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产生与分析 1.实验目的 了解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掌握用matlab或c/c++ 软件仿真和分析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方法。 ⒉实验原理 所谓白噪声是指它的概率统计特性服从某种分布而它的功率谱密度又是均匀的。确切的说,白噪声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实际的噪声功率谱密度不可能具有无限宽的带宽,否则它的平均功率将是无限大,是物理上不可实现的。然而白噪声在数学处理上比较方便,所以它在通信系统的分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说,只要噪声的功率谱密度的宽度远大于它所作用的系统的带宽,并且在系统的带内,它的功率谱密度基本上是常数,就可以作为白噪声处理了。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 其中为单边功率谱密度。 2 ) ( 0 N f S n 0 N 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位: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是位于τ=0 处,强度为的冲击函数。这表明白噪声在任何两个不同的瞬间的取值是不相关的。同时也意味着白噪声能随时间无限快的变化,因为它含一切频率分量而无限宽的带宽。) ( 20 N R )( 20 N 若一个具有零均值的平稳随机过程,其功率谱密度在某一个有限频率范围内均匀分布,而在此范围外为零,则称这个过程为带限白噪声。带限白噪声分为低通型和带通型。 ⒊实验任务与要求 ⑴用matlab 或c/c++语言编写和仿真程序。系统框图如图19、图20 所示: 特性测试绘制图形低通滤波特性测试绘制图形白噪声 图1 低通滤波器系统框图 特性测试绘制图形带通滤波特性测试绘制图形白噪声 图2 带通滤波器系统框图 ⑵输入信号为:高斯白噪声信号和均匀白噪声信号,图为高斯白噪声。 ⑶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带通滤波器。要求低通滤波器的通带为0KHz-2KHz、

图像噪声的概念与分类

1.1图像噪声的概念与分类 图像噪声是图像在摄取或传输时所受的随机信号干扰,是图像中各种妨碍人们对其信息接受的因素。很多时候将图像噪声看成是多维随机过程,因而描述噪声的方法完全可以借用随机过程的描述,即用其概率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图像噪声是多种多样的,其性质也千差万别,所以了解噪声的分类是很有必要的。 一.按产生的原因分类 1.外部噪声,即指系统外部干扰以电磁波或经电源串进系统内部而引起的噪声。如电气设备,天体放电现象等引起的噪声。 2.内部噪声,一般有四个源头:a)由光和电的基本性质所引起的噪声。如电流的产生是由电子或空穴粒子的集合,定向运动所形成。因这些粒子运动的随机性而形成的散粒噪声;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所形成的热噪声;根据光的粒子性,图像是由光量子所传输,而光量子密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所形成的光量子噪声等。b)电器的机械运动产生的噪声。如各种接头因抖动引起电流变化所产生的噪声;磁头、磁带等抖动或一起的抖动等。c)器材材料本身引起的噪声。如正片和负片的表面颗粒性和磁带磁盘表面缺陷所产生的噪声。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这些噪声有望不断减少,但在目前来讲,还是不可避免的。d)系统内部设备电路所引起的噪声。如电源引入的交流噪声;偏转系统和箝位电路所引起的噪声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理解噪声产生的源头,有助于对噪声位置定位,对于降噪算法只能起到原理上的帮助。 二.按噪声频谱分类 频谱均匀分布的噪声称为白噪声;频谱与频率成反比的称为1/f噪声;而与频率平方成正比的称为三角噪声等等。 三.按噪声与信号的关系分类 1.加性噪声:加性嗓声和图像信号强度是不相关的,如运算放大器,又如图像在传输过程中引进的“信道噪声”电视摄像机扫描图像的噪声的,这类带有噪声的图像g可看成为理想无噪声图像f与噪声n之和;

MATLAB对语音信号加随机噪声及去噪程序

%对语言信号做原始的时域波形分析和频谱分析 [y,fs,bits]=wavread('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cuocu o.wav'); % sou nd(y,fs) % 回放语音信号 n=length(y) %选取变换的点数 y_p=fft(y,n); %对n点进行傅里叶变换到频域 f=fs*(0:n/2-1)/n; % 对应点的频率 figure(1) subplot(2,1,1); plot(y); %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title('原始语音信号采样后时域波形'); xlabel('时间轴') ylabel('幅值A') subplot(2,1,2); plot(f,abs(y_p(1:n/2))); %语音信号的频谱图 title('原始语音信号采样后频谱图'); xlabel('频率Hz'); ylabel('频率幅值'); %对音频信号产生噪声 L=leng th(y) %计算音频信号的长度 noise=0.1*randn(L,2); %产生等长度的随机噪声信号(这里的噪声的大小取决于随机函数的幅度倍数) y_z=y+noise; %将两个信号叠加成一个新的信号——加噪声处理 %sou nd(y_z,fs) %对加噪后的语音信号进行分析 n=length(y); %选取变换的点数 y_zp=fft(y_z,n); %对n点进行傅里叶变换到频域 f=fs*(0:n/2-1)/n; % 对应点的频率 figure(2) subplot(2,1,1); plot(y_z); %加噪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title('加噪语音信号时域波形'); xlabel('时间轴') ylabel('幅值A') subplot(2,1,2); plot(f,abs(y_zp(1:n/2))); %加噪语音信号的频谱图

噪声常用公式整理

目录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2) 1)基本公式 (2) 2)声音衰减 (3) 二、吸声降噪 (3) 1)吸声实验及吸声降噪 (4) 2)共振吸收结构 (5) 三、隔声 (6) 1)单层壁的隔声 (6) 2)双层壁的隔声 (6) 3) 隔声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 (7) 5)隔声罩 (7) 6)隔声间 (7) 7)隔声窗 (8) 8)声屏障 (8) 9)管道隔声量 (9) 四、消声降噪 (9) 1)阻性消声器 (9) 2)扩张室消声器 (10) 3)共振腔式消声器 (11) 4)排空放气消声器 (9) 压力损失 (10) 气流再生噪声 (10) 五、振动控制 (11) 1)基本计算 (11) 2)橡胶隔振器(软木、乳胶海棉) (12) 3)弹簧隔振器 (13)

重要单位: 1N/m=1kg/s2 1r/min=1/60HZ 标准大气压1.013*105 气密度 5273.2=1.29 1.01310P T ρ? ?? 基准声压级Po=10*105 基准振动加速度10-6m/s2 1Mpa=1000000N/m2 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70.7%带宽;1/3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23.16%带宽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1)基本公式 声速331.50.6c t =+ 声压与声强的关系2 2P I=cv c ρρ= 其中v wA =,单位:W/m 2 声能密度和声压的关系,由于声级密度I c ε=,则22 P c ερ= J/m 3 质点振动的速度振幅p I v c p ρ= = m/s 《环境影响噪声控制工程—洪宗辉P11》 A 等效连续A 声级0.1110lg 10 Ai L eq ti ti i L =??∑∑ ti ?第i 个A 声级所占用的时间 昼夜等效声级0.10.1(10)5310lg 10 108 8d n L L dn L +?? =+???? 22:00~7:00为晚上 本底值90L ,2 109050()60Aeq L L L L -=+ 如果有N 个相同声音叠加,则总声压级为110lg p p L L N =+ 如果有多个声音叠加10 110lg( 10 )PI L N p i L ==∑ 声压级减法10 10 10lg(1010 )PT PB L L PS L =- 背景噪声(振动)修正值

噪声

摘要 随着对城市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城市交通噪声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事业迅猛发展,各种车辆越来越多.汽车的大量使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次课程设计通过五章的内容分别向大家阐述噪声的概念、噪声的种类、噪声对人的危害与处理、噪声控制基本途径、噪声的利用等有关内容,来帮助大家了解、熟悉噪声对人体的伤害,并且通过相关数据、事例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噪声”,如何控制、阻断噪声的产生与传播,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坏境。 关键词:噪声;危害;防治措施

目录 第一章噪声的概念.................................................... I 1.1噪声 - 定义 (1) 1.1.1噪声 - 概述 (2) 1.1.2噪声 - 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 (2) 1.2噪声 - 噪声的等级与标准 (3) 1.2.1听力保护标准 (3) 1.2.2机动车辆噪声标准 (3) 第二章噪声的种类 (4) 第三章噪声对人的危害与处理 (8) 3.1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8) 3.1.1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8) 3.2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9) 3.3噪声 - 电路的噪声 (10) 3.4噪声 - 噪声问题的特殊性 (11) 3.5噪声 - 噪声综合防治 (11) 3.6噪声 - 噪声处理方法 (12) 3.7噪声 - 我国环境噪声允许范围 (13) 第四章噪声- 噪声控制基本途径 (15) 4.1道路交通噪声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16) 第五章噪声的作用 (17) 5.1噪声的利用 (1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