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专题__摩擦力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__摩擦力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__摩擦力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__摩擦力

高三一轮复习摩擦力问题专题 何涛重点难点提示] 摩擦力问题既是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重点,又是力学计算的难点和关键.因此,弄清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掌握相关的计算规律,抓住它的特点,并正确分析、判断它的作用效果,对于解决好跟摩擦力相关的各种力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分析时,由于摩擦力存在条件的“复杂性”,摩擦力方向的“隐蔽性”及摩擦力大小的“不确定性”,使得对问题的研究往往容易出错.摩擦力的大小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必须接触;②接触处有形变产生;③接触面是粗糙的; ④接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μN,式中μ为滑动摩擦系数,N为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系数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无关。 在滑动摩擦系数μ未知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由动力学方程求解。 静摩擦力的大小:除最大静摩擦力外,与正压力不成正比关系,不能用某个简单公式来计算,只能通过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方程求解。 在一般计算中,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与滑动摩擦力的计算采用同一公式,即f m=μN,并且不区别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而实际上前者要稍大于后者。 3.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或不做功。滑动摩擦力的功要改变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的机械能将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而静摩擦力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不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摩擦力做功特点: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摩擦力

高三一轮复习 摩擦力问题专题 何涛 2015.9.122 [重点难点提示] 摩擦力问题既是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重点,又是力学计算的难点和关键.因此,弄清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掌握相关的计算规律,抓住它的特点,并正确分析、判断它的作用效果,对于解决好跟摩擦力相关的各种力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分析时,由于摩擦力存在条件的“复杂性”,摩擦力方向的“隐蔽性”及摩擦力大小的“不确定性”,使得对问题的研究往往容易出错.摩擦力的大小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必须接触;②接触处有形变产生;③接触面是粗糙的;④接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 =μN ,式中μ为滑动摩擦系数,N 为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系数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无关。 在滑动摩擦系数μ未知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由动力学方程求解。 静摩擦力的大小:除最大静摩擦力外,与正压力不成正比关系,不能用某个简单公式来计算,只能通过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方程求解。 在一般计算中,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与滑动摩擦力的计算采用同一公式,即 f m =μN ,并且不区别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而实际上前者要稍大于后者。 3.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或不做功。滑动摩擦力的功要改变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的机械能将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而静摩擦力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不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摩擦力做功特点: 静摩擦力做功: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为0。(故静摩擦力不损失系统机械能) 滑动摩擦力做: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不为0,且为f s -?,s ?为相对位移。 类型一 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 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 时,P 、Q 仍静止不动, 则( ). A.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分析与解答::物体P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绳上拉力恒等于物体P 的重力,不会发生变化,所以D 选项正确.未加F 时,物体Q 处于静止状态,Q 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不确定,

高考物理复习-摩擦力专题

高考物理复习 摩擦力专题(附参考答案) 一、 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 物体间直接接触 (2) 接触面粗糙 (3) 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 (4)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这四个条件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显然,两物体不接触,或虽接触但接触面是光滑的,则肯定不存在摩擦力.但满足(1)、(2)而缺少(3)、 (4)中的任意一条,也不会有摩擦力.如一块砖紧靠在竖直墙,放手后让其沿墙壁下滑,它满足条件(1)、(2)、(4),却不具备条件(3),即相互间无压力,故砖不可能受到摩擦力作用.又如,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它满足了条件(1)、 (2)、(3),缺少条件(4),当然也不存在摩擦力. 由于不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导致答题错误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例1 (1994年全国考题)如图1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 块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 作匀速直綫运动,由此可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有可能是 (A)=1μ 0,=2μ 0 (B) =1μ0,≠2μ 0 (C) ≠1μ0,=2μ0 (D) ≠1μ0,≠2μ0 解析:本题中选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受推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地面对的摩擦力一定水平向左,故≠2μ 0,对A 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不受力,1μ可能为0,可能不为0。正确答案为(B)、(D). 二、了解摩擦力的特点 摩擦力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接触性; (2)被动性.所谓接触性,即指物体受摩擦力作用物体间必直接接触(反之不一定成立)。这种特点已经包括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里,这里不赘述。对于摩擦力的被动性,现仔细阐述。所谓被动性是指摩擦力随外界约束因素变化而变化.熟知的是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例2 (1992年全国考题)如图2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1F 、2F 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图2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1F =10N 、2 F =2N ,若撤去 力1F ,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N ,方向向左 (B)6N ,方向向右 (C)2N ,方向向左 (D)零 解析;1F 没有撤去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此时静摩擦力大小为8N ,方 向向左.撤去1F 以后,物体在2F 作用下不可能沿水平方向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仍保拧静止.此时地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N ,方向向右.从上 图2 图 1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专业题材摩擦力

高三一轮复习摩擦力问题专题 何涛2015.9.122 [重点难点提示] 摩擦力问题既是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重点,又是力学计算的难点和关键.因此,弄清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掌握相关的计算规律,抓住它的特点,并正确分析、判断它的作用效果,对于解决好跟摩擦力相关的各种力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分析时,由于摩擦力存在条件的“复杂性”,摩擦力方向的“隐蔽性”及摩擦力大小的“不确定性”,使得对问题的研究往往容易出错.摩擦力的大小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必须接触;②接触处有形变产生;③接触面是粗糙的;④接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μN,式中μ为滑动摩擦系数,N 为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系数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无关。 在滑动摩擦系数μ未知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由动力学方程求解。 静摩擦力的大小:除最大静摩擦力外,与正压力不成正比关系,不能用某个简单公式来计算,只能通过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方程求解。 在一般计算中,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与滑动摩擦力的计算采用同一公式,即f m=μN,并且不区别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而实际上前者要稍大于后者。 3.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或不做功。滑动摩擦力的功要改变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的机械能将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而静摩擦力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不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摩擦力做功特点: 静摩擦力做功: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为0。(故静摩擦力不损失系统机械能) 滑动摩擦力做: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不为0,且为f s -?,s ?为相对位移。 类型一 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 时,P 、Q 仍静止不动,则( ). A.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分析与解答::物体P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绳上拉力恒等于物体P 的重力,不会发生变化,所以D 选项正确.未加F 时,物体Q 处于静止状态,Q 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不确定,设斜面倾角为α,则有T p F m g =,sin T f Q F F m g θ+=,即sin f Q p F m g m g θ=-,当 sin Q p m g m g θ>时,f F 方向沿斜面向上,再加水平向左的的推力F ,f F 可能变小,f F

高考物理—摩擦力专题练习

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 N 是物体的正 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二、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有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往往起着决定作用). (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可先分析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分析接触力,分析接触力时,要先分析弹力,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上,再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 (3)受力分析完后,应仔细检查分析结果与物体所处状态是否相符. 另外,检查时要能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这样做看似费时,但只要能养成好习惯,分析受力时,就会自觉地运用了.2.受力分析时应注意:

高三物理:水平圆周运动中摩擦力专题附答案

1.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置两个用细线相连的质量均为m 的小物体A、B,它们到转轴的距离分别为,,A、B与盘面间最大静摩擦力均为重力的0.4倍,试求: (1)当细线上开始出现张力时,圆盘的角速度。 (2)当A开始滑动时,圆盘的角速度。 (3)当A即将滑动时,烧断细线,A、B运动状态如何?(g取) 2.如图6—8—30所示,水平转盘的中心有个竖直小圆筒,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转盘上,A到竖直筒中心的距离为r,物体A通过轻绳、无摩擦的滑轮与物体B相连,B与A 质量相同,物体A与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压力的μ倍,则转盘转动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物体A才能随盘转动?

3.如图所示,水平转盘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盘上叠放着质量均为1kg的A、B两个物块,B物块用长为0.25m的细线与固定在转盘中心处的力传感器相连,两个物块和传感器的大小均可不计.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N.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B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且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转盘静止时,细线刚好伸直,传感器的读数为零.当转盘以不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时,传感器上就会显示相应的读数F. 求:(g取10m/s2) (1)绳子刚有拉力时转盘的角速度; (2)A物块刚脱离B物块时转盘的角速度; (3)绳子刚断开时转盘的角速度ω; (4)试通过计算在坐标系中作出 F-ω2图象 4.如图所示,水平转盘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盘上放着质量均为 1kg的A、B两个物块,物块之间用长为1m的细线相连,细线刚好伸直且通过转轴中心O,A物块与O点的距离为0.4m,物块可视为质点。A、B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且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1)当转盘以ω1=1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时,A、B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大?(2)当转盘至少以多大的角速度匀速转动时,细线上出现拉力? (3)当转盘至少以多大的角速度匀速转动时,A、B两个物块均会在转盘上滑动?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训练(完美版)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摩擦力分析 1.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 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2.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同时受到一个向左的5N的水平拉力作用,若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10N,水平向左B.5N,水平向右C.15N,水平向左D.5N,水平向左 3.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 小为10N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A.2N,水平向左B.2N,水平向右C.10N,水平向左D.12N, 水平向右 4.如图所示,木块质量为m,跟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受水平向 右的力F作用做匀速运动,从木块右端到桌子边缘开始,到木块下落时为止, 在此过程中,木块一直保持匀速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因木块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 B.推力F在木块下落前变为原来的1/2 C.推力大小始终是μmg D.因接触面变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 5.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的作用。 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F增大时,f也随之增大B.当F增大时,f保持不变 C.F与f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F与f合力为零 6.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长方形的物块,A在上,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 A和B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由此可知,A、B间摩擦力f 1和B、C间摩擦力f 2 的值为:() A .f 1=0 B.f 1 =F C.f 2 =F D.f 1 ≠0,f 2 ≠0 7.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 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在与水平面成θ的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滑行,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μ (mg+F sinθ) C.F cosθD.μ(mg+F cosθ)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 力F作用,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F cosα/(mg-F sinα)B.F sinα/(mg-F sinα) C.(mg-F sinα)/F cosαD.F cosα/mg 10.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使A、B、C以 共同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A、B、C三者相对静止)那么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C受摩擦力为零B.B受摩擦力为零 C.A受摩擦力的矢量和为零D.A、B、C作为整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11.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m,A、B之间以及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均为μ水平拉力F拉着B物体水平向左匀速运动(A未脱离物体B的上表面)F的大小应为( ) A.2μmg B.3μmg C.4μmg D.5μmg 12.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 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13.把一个物体放在传送带上,当传送带匀速向上运动时(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无相对运动)如图则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 B.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 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下滑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下滑力 14.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 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 )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15.如图所示,重为10N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0的斜面上受到一个F=2N 的水平恒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F的方向与斜面平行)则木块与斜面的滑动摩 擦系数为() A.2/10 B.0.6 C.3/3 D.无法确定 16.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为G的木块压紧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不计 手指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当把水平力增加到2F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P Q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提限时训练摩擦力专题复习带答案

摩擦力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 .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F ,等弹簧再压缩x 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也不相同 2.小明对重力有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B .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在同一地点,同一物体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其运动时所受的重力不一样 3.如下图所示,A 、B 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 A =3N ,G B =4N ,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 =2N ,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 A .1N 和6N B .5N 和6N C .1N 和2N D .5N 和2N 4.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如下图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 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 5.如图3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 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 A .等于零 B .不为零,方向向右 C .不为零,方向向左 D .不为零,v 0较大时方向向左,v 0较小时方向向右 6.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7.(2012·浙江理综)如下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 =1.0 kg 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 =9.8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 小为零 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 C .斜面对物体的 支持力大小为N ,方向竖直向上 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8.一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 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则物块( ). A .仍处于静止状态 B .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高考热点摩擦力专题

摩擦力专题 摩擦力受力情况分析: 例1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力F作用在c物体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个接触面间都存在静摩擦力 (B)只有b与c间和c与地间有静摩擦力 (C)只有c与地面之间存在静摩擦力 (D)各个接触面间都无静摩擦力 解析从相对运动趋势看,因c上有外力F作用,c相对地有运动趋势,因此c和地面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当c静止时a、b相对c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a、b不受静摩擦力作用。从力的效果上看,若a与b有静摩擦力,则a、b会运动,而现在a与b静止,所以a与b不受静摩擦力作用。又因c静止,则c一定受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才能使之平衡。显然,只有选项(C)正确。 例2如图所示,一木块所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 (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D)0 解析由于木块原来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依据平衡条件有F1-F2-f=0,此时静摩擦力为f=8N方向向左,据此可知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小于8N。当撤去F1后,木块水平方向受到向左2N的力,有向左的运动趋势。由于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故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这就是本题的隐含条件。所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D)选项正确。 例3如图。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在外力F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确定摩擦力的方向。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趋势有所变化。如图,当外力较小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F增加时f减少;当Fcosθ=mgsinθ时,摩擦力为零;当外力较大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外力增加,摩擦力增加。所以在外力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 例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粗糙的长木板上放置一个物体m,当用力缓慢抬起一端时,木板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力将怎样变化? 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物体受重力mg、摩擦力f、支持力N。物体在斜面缓慢抬起过程中先静止后滑动。在没有出现滑动之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N=mgcosθ,f=mgsinθ。可知θ增加,压力减小,静摩擦力增加。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据f=μN,而N=mgcosθ,θ增加,N减小,滑动摩擦力减小。所以抬起木板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小,压力一直减小。 例5如图,两块固定的竖直平行板A、B间夹着一块长方体木块C,C重6N,A、B对C 的压力大小都是N=10N。现对C施一外力F,将C从两板间水平匀速拉出,求F的大小和方向。已知C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 解答可见,要将物体水平匀速拉出,拉力F必斜向上,F的一个分力克服重力,F另一个分力克服摩擦力。从侧面看受力如图所示。 f=2μN=2×0.4×10N=8N, 拉力F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山师附中2021年高三物理复习考点精讲-专题05 重力、弹力、摩擦力

专题05 重力、弹力、摩擦力 1.下列情景中,物体M 所受摩擦力f 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2.(2020·甘肃天水调研)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1和m 2,A 与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用力F 拉着A 物体向右运动,B 保持静止,则关于地面对B 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μ2(m 1+m 2)g ,方向水平向左 B .μ2(m 1+m 2)g ,方向水平向右 C .μ2m 2g ,方向水平向左 D .μ1m 1g ,方向水平向左 3.(2020·湖南怀化博览联考)如图所示,与竖直墙壁成53°角的轻杆一端斜插入墙中并固定,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水平轻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为3 4mg(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 ) A.53mg B.35mg C.45mg D.54 mg 4.(2020·陕西商洛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 =0开始以初速度v 0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1 N 的作用,g 取10 m/s 2,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5.(多选)(2020·河北遵化一中高三检测)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大小和长度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C .弹簧的原长为6 cm D .弹簧伸长2 cm 时,弹力的大小为4 N

高三一轮摩擦力问题专题

F F 摩擦力问题专题1 班级 姓名 一.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 )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互挤压的粗糙物体间一定产生摩擦力 B .正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C.存在摩擦力的接触面一定存在弹力 D.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E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F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一定受到摩擦力作用 G .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H .摩擦力方向有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 I.手握着竖直的瓶子时,用力把瓶子握得更紧些,主要是想增大手对瓶子的最大静摩擦力 J.一个物体沿着竖直墙壁下滑,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二.水平、竖直面上摩擦力的探究: 1.一个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从0逐渐增大的水平推力的作用,摩擦力随时间如何变化?一个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成θ角的推力F 作用而静止(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摩擦力多大?如果运动,则摩擦力多大?匀速运动呢?运动过程中撤去推力,则摩擦力多大? ( )2.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 和B ,A 和B 间的接触面也是 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 拉A ,但A 、B 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 .物体A 与地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C .物体A 与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D .物体A 与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 其中 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 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A .3μmg/5 B .3μmg/4 C .3μmg/2 D .3μmg ( )4.如图所示,在一个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 滑块,(m1>m2)随着车一起向前匀速运动,设两个滑块和车之间的滑动摩擦 因数为μ1=μ2=μ,其他阻力不计,当车突然停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μ=0,一定相碰 B. 若μ=0,一定不相碰 C. 若μ≠0,一定相碰 D. 若μ≠0,一定不相碰 ( )5.如图所示,质量m =10kg 和M =30kg 的两物体,M 和粗糙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0。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250N/m ,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推力F 作用 于质量为M 的物块上,使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当移动0.40m 时。两物块间开始相对滑动。这时水平 推力F 的大小为: A.100N B.250N C.200N D.300N ( )6.如图,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力F 挤压相同的木板, 木板中间夹着两块相同的砖,砖和木板均保持静止,则 : A .两砖间摩擦力为零 B .F 越大,板与砖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大 C .板、砖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砖的重力 D .两砖之间没有相互挤压的力 7.夹角为60°的V型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槽内放一根重500N 的金属圆柱体, 用F=200N 沿圆柱体轴线方向的拉力拉圆柱体,可使它沿槽匀速滑动,如图所示.求圆柱体和V型槽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 2015届高二下 物理编号5 F M m F

高考物理—摩擦力专题试

高考物理—摩擦力专题试

————————————————————————————————作者:————————————————————————————————日期:

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 N 是物体的正 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二、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有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往往起着决定作用). (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可先分析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分析接触力,分析接触力时,要先分析弹力,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上,再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 (3)受力分析完后,应仔细检查分析结果与物体所处状态是否相符. 另外,检查时要能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这样做看似费时,但只要能养成好习惯,分析受力时,就会自觉地运用了.2.受力分析时应注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