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估计

数学建模——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估计
数学建模——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估计

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估计与量纲分析

一、问题提出

1945年7月16日,美国科学家在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进行了“三位一体实验”,试爆了全球第一颗原子弹。这一事件令全球震惊。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当时,有关原子弹的所有资料都是保密的,一般人无法知道。两年后,美国政府首次公布了这次爆炸的录像带,但是仍未公布任何数据。

英国物理学家Taylor(1886-1975)通过研究爆炸时的录像带,建立数学模型对这次爆炸所释放的能量进行了估计,得到的结果为19.2千吨。这次爆炸所释放的实际能量为21千吨。

Taylor建立数学模型的数据来源如下:

表1 时刻t(ms)所对应的“蘑菇云”半径r(m)

现在我们要在Taylor所使用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量纲分析法建立计算原子弹爆炸能量的数学模型。

二、模型假设

1.原子弹的爆炸是在瞬间完成的,不考虑爆炸的核反应过程。

2.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主要是以冲击波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考虑其它(如

辐射)的影响。

3.只考虑冲击波的动力学特征。

4.冲击波可以通过爆炸形成的“蘑菇云”来表征。

三、符号说明

四、 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从题目叙述中可以得知,因为缺乏详实的的数据资料,我们不能从从爆炸录像中去推断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从而用能量转化等规律去分析爆炸产生的能量较困难。

其次,爆炸产生的能量主要是以冲击波和辐射的方式向外扩散,这在录像当中是看不到的。一般地,爆炸产生的冲击播以爆炸点为中心呈球面向四周传播。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在一定时刻冲击波就会传的越远。而冲击波又可以通过爆炸形成的“蘑菇云”表现出来。

据此我们我们可以推断出:爆炸形成的“蘑菇云”的半径与时间有关,与能量有关,还与“蘑菇云”周围的空气密度有关,与大气压强有关。从而可以通过量纲分析法确定这些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五、 模型建立与求解 1) 模型建立

根据上文得出结论,使用量纲分析法来尝试建立数学模型。根据Pi 定理,设爆炸中,冲击波的半径r 、时间t 、能量E 、空气密度ρ、大气压强P 满足的一般

函数形式为:

(1)

由于爆炸是在瞬时间完成的,不考虑爆炸过程所需时间。故只考虑能量释放后的冲击波传播的物理过程。所以这是一个动力学问题,取3个基本量纲:长度L ,质量M 和时间T ,则(1)中各个物理量的量纲分别是:

[r] = L, [t] = T, [E] = L 2MT -2, [ρ] = L -3M, [P] = L -1MT -2

(,,,,)0

f r t E P ρ=

由此得到量纲矩阵为:

因为Rank (A )= 3齐次方程Ay = 0有m - r = 5 – 3 = 2 个基本解,即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

设其中的两个基本解为:

根据量纲分析的Bucking-ham Pi 定理,由这2个基本解可以得到2个无量纲量

(2)

(3)

且存在某个函数F 使得

(4)

与(1)等价。取(4)的特殊形式2()πφπ=1,由(2)、(3)可得

(5)

(6)

于是

35102310011101202A ?--????=????--??

(1,2/5,1/5,1/5,0)T

y =--(0,6/5,2/5,3/5,1)T

y =--2/5

1/5

1/5

1/5

12(

)rt

E

r t E

ρ

πρ

--==656/52/53/5

1/5223()

t P t E P E πρρ

--==ππ12F(,)=0

6

5

1/5

1/5

223()()t P r t E E ρ

=265

1/5

1/523()()

t E

t P r E ?ρρ

2) 数值求解

现在问题简化为根据函数式(6)以及得到的数据来求出爆炸能量E 的大小。

当中E 的数量级远远大于t,P 的数量级,所以可以认为2

0π≈,

建议(0)

1?≈故可以得到更简单的函数式:

E ,ρ均为常数,1/5()E

ρ

作为b r at =的系数a

两边取对数得;11log log r a t b b

+=log

求解过程: 使用MATLAB 对数据进行函数拟合:

651/52

23()t P E πρ=2

1/5

1/52/5

(

)()t E

E

r r t

ρ

ρ

→==

求出b=0.3883与量纲分析结果b=2/5一致

同时可以求出1

a b

log =6.942

所以598.136a ==1/5()E

ρ

ρ可取1.25kg/m 3

即可推出:

5E a ρ==9.57e+13

1千吨TNT 的盒子能量=4.184x1012焦耳 可得原子弹的爆炸能量是22.8727

与实际结果21千吨基本一致

智慧树知到《走近核科学技术》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走近核科学技术》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下列哪种元素不是以国家命名的()。 答案:Pb 2、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在哪一年?() 答案:1986 3、核电占本国能源结构比例最大的国家是___。 答案:法国 4、2012年2月19日最新命名的新元素符号是() 答案:Cn 5、下列国家中,核电占本国能源结构比例最大的国家是() 答案:法国 6、1945 年,美国给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答案:对 7、1. 联合国把()年定为国际化学年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 周年 答案:2011 8、从伦琴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至今,()的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奖与从事放射性,辐射(粒子)有关。 答案:1/3 9、元素周期表中U以后的元素被称作超铀元素,超铀元素都是人造元素 答案:对 10、铀是自然界存在的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 答案:对

第2章单元测试 1、亚洲人第一次对新元素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是第几号元素?() 答案:113 2、下列哪种元素不是以国家命名的()。 答案:Pb 3、2012年2月19日最新命名的新元素符号是() 答案:Cn 4、我国高放废物地址处置地下实验室的重点预选区——北山位于()答案:甘肃 5、除中国外,国际认可的有核武器的国家有() 答案: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6、中国于()年试爆第一颗核弹 答案:1964 7、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答案:对 8、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和鉴别了23种新核素 答案:对 9、核能是唯一能取代化石原料的的()、()、()的能源 答案:高效、清洁、经济 10、重水堆的燃料元件不需要用到六氟化铀 答案:对 第3章单元测试

邓稼先导学案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详细历史背景

刚刚的这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我们都知道核武器爆炸时会产生非常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无论是对人体还是对自然环境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危害。那为什么当年我们国家坚持一定要研究制造核武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去掀开历史的幕帘,去看看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什么样的情形。 同学自学文章的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是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惨烈的世代。我们历经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的外敌侵略战争。课本举的例子。那时的中华民族就像砧板上一块待宰的鱼肉,被贪婪残暴的侵略者肆意分割,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之后又经历了混乱动荡的20年抗日战争,10年内战,中华人民在血与泪中遍尝艰辛争取到了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但在西方列强强盗式的逻辑里,我国仍然是一个不被尊重的贫弱落后的国家,中华人民作为黄种人被西方列强所歧视、压迫。 19世纪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一天一位满清政府的领事在过桥时,身后的两个美国农民觉得这个中国官员穿着花花绿绿的官服,脑后留着长辫子十分好玩,他们打赌这个中国外交官不会游泳,于是两人一使劲就把这位官员推进了桥下的河中。之后呢?你们觉得之后会怎么样?会发生些什么?什么也没发生,就好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一个生命在美国国土上销声匿迹,没有一个人会去关注会去重视。 而在纽约的华人区,那里的中餐馆所有的服务人员都要想来往的客人下跪服务;在南非,公交车的前排座位黄种人是没有资格做的,他们只能坐后排……这样的事例在那个年代数不胜数。中华人民虽然争取了民族解放但仍然没有尊严地活着。 1945年,美国率先研制出全球的第一颗原子弹。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节节胜利,美国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1950年11月30日,合众社报导,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美联社也随即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话”。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毛泽东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意识到: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没有抗衡的力量,所以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了原子弹研究,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如果说抗美援朝战争是列强真正地意识到中国人民的必然崛起,那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让世界看到:一个饱受磨难、历经坎坷的伟大民族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踏入了世界列强的行列。中国人民从任人宰割到彻底站了起来,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对这一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他就是邓稼先。 这篇课文是邓稼先逝世后他的好友杨振宁先生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人物传记。在回忆录的第一部分他以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为背景,进而退出了邓稼先先生。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站在一种历史的高度上认识到: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以为历史性的,对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自学文章第二部分。为邓稼先制简历。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本科教学日历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本科教学日历 数学建模部分 开设课程课程名称数学建模课程编号0701107 施教单位理学院 课内学时 总课时36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讲授课时28 修读要求选修实践课时8 选用教材教材名称数学建模教程出版社名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及版次 2011年出版,第一版印刷时间2011年 其他情况 教学安排 班次授课对象及人数任教教员(指导教员)姓名及职称数学建模A 各专业本科学员 吴孟达教授 段晓君教授 毛紫阳讲师 王丹讲师 数学建模B 各专业本科学员 吴孟达教授 段晓君教授 毛紫阳讲师 王丹讲师 课次节 次 授课内容 教学 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时) 多媒体电教双语网络实验 1 1 (1)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一般概念 (2)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讲授 1 2 (1)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2)敏感问题调查案例 讲授 1 2 3 (1)行走步长问题 (2)雨中行走淋雨量最小问题 (3)道路是越多越通畅吗? 讲授 1 4 (1)有奖销售的抽奖策略问题 (2)“非诚勿扰”女生最佳选择问题 (3)网络文章流行度预测和招聘匹配 讲授 1 3 5 (1)线性规划模型基本概念 (2)整数规划模型 (3)0-1规划模型 讲授 1 6 (1)非线性规划 (2)多目标规划 讲授 1 4 7 (1)最短路算法 (2)最小生成树算法 讲授 1 8 (1)最大流算法 (2)PageRank算法 讲授 1 5 9 规划模型上机实践实践 1

课次节 次 授课内容 教学 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时) 多媒体电教双语网络实验10 图论模型上机实践实践 1 6 11 (1)博弈模型基本概念 (2)Nash平衡和Pareto最优 (3)博弈论案例 讲授 1 12 (1)贝叶斯纳什均衡 (2)拍卖模型 讲授 1 7 13 社会选择理论中的选举问题数学模型-阿罗不可能定理讲授 1 14 越野长袍团体赛排名规则公平性问题讲授 1 8 15 军事作战模型-Lanchester作战模型讲授 1 16 自动化车床管理模型讲授 1 9 17 (1)“边际效应”基本概念 (2)实物交换模型,最佳消费模型、报童售报问题 讲授 1 18 (1)价格弹性模型 (2)合作效益的Shapley值分配模型 讲授 1 10 19 (1)聚类分析基本概念 (2)常用聚类算法 讲授 1 20 (1)方差分析基本概念 (2)单因素方差分析 (3)双因素方差分析 讲授 1 11 21 (1)主成分分析基本概念 (2)因子分析 讲授 1 22 (1)一元回归分析 (2)多元回归分析 (3)多元回归模型的检验与优化 讲授 1 12 23 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上机实践实践 1 24 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上机实践实践 1 13 25 (1)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26 遗传算法计算实例讲授 1 14 27 (1)模拟退火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28 模拟退火算法计算实例讲授 1 15 29 (1)蚁群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30 (1)数学建模中的计算机仿真 (2)不可召回的秘书招聘问题 (3)车灯光源优化设计 (4)生命游戏 讲授 1 16 31 遗传算法上机实践实践 1 32 模拟退火算法上机实践实践 1

内爆式原子弹弹芯设计绝密资料

内爆式原子弹弹芯设计绝密资料 核弹是利用易裂变元素进行链式反应,将亏损的质量以质能方程:E=MC2转化成如冲击波、辐射等形式的能量,在几百万分之一秒内释放出来,从而造成巨大破坏的武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枚核弹的设计过程。 第一章现代最新内爆式原子弹弹芯设计 先说原子弹,燃料是铀235或钚239,铀235做的原子弹保存期上亿年,钚-239,半衰期为2.41万年,常被用制核子武器,纯度必须90%以上,被分开保存为多个不会发生裂变的亚临界质量,以避免象TNT一样引爆,不是核爆炸。 原子弹制造:钚239原子弹的爆炸临界质量是5千克左右,为半径2厘米的球。 有了核部件、经过精心计算试验验证的常规化学炸药部件,能可靠地把铀-235压缩到临界体积,还是不够引爆原子弹。 还必须有专门设计的点火中子源装置。 不然的话,铀部件临界后开始链式反应。为了使核爆炸能量释放达到最大值,应该使链式反应的代数达到要求。如果在达到的要求的代数之前,核材料由于热膨胀而变为亚临界状态,那么这颗“原子弹”就成了臭弹。万吨级爆炸能量的99.9%以上是在链式反应的最后7代释放出来的,其时间约为0.07微秒。点火装置的作用很关键,它在开始时给裂变材料注入足够多的中子,这样就能使随后产生的中子数足够多,不致造成“臭弹”。要想发生核爆炸,还要有中子源帮忙。 中子源就象一个能引暴核弹的小火源。中子源——铍、钋弹丸球,它是一个铍制的空心金属球,里面填充钋金属,用金箔片隔开。钋210是人工核反映堆中合成,能时刻自发产生大量阿尔法粒子。

经计算,在我们的设计中,弹芯材料选为钚239,反射层为铍9,弹芯由几层球状的金属壳构成。 中心部位是一个半径为1cm的中子源(铍/钋弹丸); 第二部分为空间3厘米的空间; 第三部分为2cm厚的钚239燃料层球碎片(钚239重量为5KG),我们将1cm厚的铍(重量为0.7KG)布置在紧贴着钚239表面; 然后第四部分是3cm厚的炸药爆轰驱动机构(炸药爆轰装置质量为5kg); 最外层的第五部分是1cm厚的铍(重量为2.1KG)加1cm厚的铀-238金属外壳(重量为2.6KG)。 当然最后不能忘记在弹芯中间插上一根半径约2cm的中子管(具体设计见后文)。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弹芯的临界设计,弹芯为总质量大约为14KG、直径22厘米的圆球体,相当于一个篮球大小。 结构示意图如下:

中国原子弹背后十件大事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十件大事(图) 参加我国原子弹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 周恩来向大家宣布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完全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40年前的那天,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传遍了整个中国大地,深秋的夜晚,首都长安街上蜂拥的人群,追逐着散发原子弹爆炸成功号外的大卡车,全市人民奔走相告,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广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沉浸在欢腾的海洋中。巨龙腾飞,扬眉吐气,更是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庆贺和鼓舞之声,不断传来,惊慌和贬毁之语,也间有所闻,世界

在一片喧哗声中。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经历了艰辛、困难、风险的历史进程,是来之不易的历史性成果,这当中除了要突破核子理论、爆炸物理、电子测试、自动控制、精密工艺、总体设计以及核材料提取等各个领域中无数大大小小的技术难关,真正掌握确保原子弹起爆成功的奥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那就是国家正处于经济甚为困难时期,可以说中国人勒紧了裤带,把原子弹研制出来,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永放光芒。 我们要向世人说的有许多许多,现在只能将其中部分重要内容作一回顾。 一、毛泽东对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1945年8月,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科学家传话给毛泽东: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志愿军在甚为劣势装备的条件下,英勇无比,取得节节胜利,美国的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1950年11月30日,合众社报导,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美联社也随即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话”。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 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毛泽东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完全意识到:为什么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什么美国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 段,没有抗衡的力量。 毛泽东面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 视,逐步在战术上重视起来。 1954年秋,我国最初发现有铀矿。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观后感

档案管理基础 档案管理学第一章作业二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共和国档案——大漠惊雷》有感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相关作业,我观看了关于原子弹的相关声像档案节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共和国档案——大漠惊雷》。在这以前,我只在教科书上得知,在1964年10月16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至于其他的细节,就无从得知了。如为什么要研发原子弹?是谁提出要这么做的?什么时候,哪些人做的?他们是怎么样攻克各种困难的... ...多亏了这次作业,不然,我想我这辈子还是不知道,原子弹是怎么来的。 纵观全集,我了解到原子弹的研发不是偶然的。“在新政权成立之初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11月,美国将原子弹运到了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并且声称将采取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来应付朝鲜战场局势;1953年春季,美国秘密将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倒了日本的冲绳岛;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之后,美国军方曾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由于美国咄咄逼人的核大棒政策,再加上朝鲜战争、台海危机,使当时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都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和威胁。面对美国一次又一次的威胁,毛泽东心里很清楚,美国人之所以敢于这么做,就是因为中国人手里没有核武器,没有力量和他抗衡。因此,1955年1月中旬,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从下午三点多,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拍板作了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同时此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研制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代号为02。”看到这,我顿然醒悟,原子弹这个研发计划是在如此国际环境中产生的。 “在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后,聂荣臻、陈云和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知道原子能事业发展工作。1956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兼任国家科委主任和国防科委主任,1956年11月16日,全国人大一届常委会作出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领导全国和工业的设计和发展。1950年5月19日,经毛泽东批准,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彭桓武任副所长。此后,大批有造诣,有理想,有实干精神的原子能科学家,从美、英、法、德等国陆续回国,来到原子能所。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面,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以后还要比这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5到1957期间,中国和苏联在原子能领域,一共签署了四个协议。随后大批的苏联专家,开始陆续地来到中国,援助中国进行原子能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工作。”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钱学森前辈回国的所遭到的种种阻难,但依然阻挡不了他回国的决心,阻挡不了他那为国做贡献热情。 第一步迈出去了,接下来,要找一个研制基地,最后确定在青海省海北藏族

瓦斯爆炸心得体会

瓦斯爆炸心得体会 【篇一: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体会反思】 **矿11.5瓦斯爆炸事故的体会 **矿2006年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公司的安全 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安全思想松懈、管理混乱 等一系列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汲取11.5瓦斯爆炸事故 的教训,举一反三的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努力把轩煤公司打造成一 个本质安全型、和谐稳定型、强势竞争型、科学发展型的现代化企业。 思想决定行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搞质量标准化 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牢固树立“质量为本、安全为天”和“持之以恒抓质量、扎实有序做工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抓质量就等于抓安全、就等于增效益” 的观念,牢固树立“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 机制、考核机制、事故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制度落实是关键。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 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杀不住“三违”的风,就迈不开安全的路。从11.5事故到所有 的事故的发生,每一起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广泛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 党政领导一条线,工团组织一条线、纵向管理一条线、女工家属一 条线,在全矿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压的态势。各区队,班组要 充分利用班前会、口头问答、知识测试、献身说法、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普及煤矿三大规程安全知识。对 有“三违”思想的人员下重药,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安 检部门要在加强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 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不论责任者处于什么目的,无论是 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主要是我们管理干部要 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作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使干部 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 的追查落实机制,按照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一追到底,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习题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总结与练习内容总结 第一章 1.简述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2.简述数学建模的分类方法。 3.简述数学模型与建模过程的特点。 第二章 4.抢渡长江模型的前3问。 5.补充的输油管道优化设计。 6.非线性方程(组)求近似根方法。 第三章 7.层次结构模型的构造。 8.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分析。 第五章 9.曲线拟合法与最小二乘法。 10 分段插值法。 第六章 11 指数模型及LOGISTIC模型的求解与性质。 12.VOLTERRA模型在相平面上求解及周期平均值。 13 差分方程(组)的平衡点及稳定性。 14 一阶差分方程求解。 15 养老保险模型。

16 金融公司支付基金的流动。 17 LESLLIE 模型。 18 泛函极值的欧拉方法。 19 最短路问题的邻接矩阵。 20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描述。 21 马尔科夫过程的平衡点。 22 零件的预防性更换。 练习集锦 1. 在层次分析法建模中,我们介绍了成对比较矩阵概念,已知矩阵P 是成对比较矩阵 31/52a b P c d e f ?? ??=?????? ,(1)确定矩阵P 的未知元素。 (2)求 P 模最大特征值。 (3)分析矩阵P 的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0.58)。 2. 在层次分析法建模中,我们介绍了成对比较矩阵概念,已知矩阵P 是三阶成对比较矩阵 322P ? ???=?????? ,(1)将矩阵P 元素补全。 (2)求P 模最 大特征值。 (3)分析矩阵P 的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 3.考虑下表数据

(1)用曲改直的思想确定经验公式形式。 (2)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经验公式系数。 4.. 考虑微分方程 (0.2)0.0001(0.4)0.00001dx x xy dt dy y xy dt εε?=--????=-++?? (1)在像平面上解此微分方程组。(2)计算0ε=时的周期平均值。(3)计算0.1ε=时,y 的周期平均值占总量的周期平均值的比例增加了多少? 5考虑种群增长模型 '()(1/1000),(0)200x t kx x x =-= (1)求种群量增长最快的时刻。(2)根据下表数据估计参数k 值。 6. 布均匀,若环保部门及时发现并从某时刻起切断污染源,并更新湖水(此处更新指用新鲜水替换污染水),设湖水更新速率是 3 (m r s 单位:)。 (1) 试建立湖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下降的数学模型? 求出污染物浓度降为控制前的5%所需要的时间。 7. 假如保险公司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险种:35岁起保,每月交费400元,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养老金标准为3600元,请估算该保险费月利率为多少(保留到小数点后5位)? 8. 某校共有学生40000人,平时均在学生食堂就餐。该校共有,,A B C 3 个学生食堂。经过近一年的统计观测发现:A 食堂分别有10%,25%的学生经常去B ,C 食堂就餐,B 食堂经常分别有15%,25%的同学去

原子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原子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原子弹确实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带来了恐惧,它不但在当年使得日本人更快地投降、使美国人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也曾一度使得斯大林在对抗美国的遏制战略时如履薄冰…… 当我们翻开这一段沉甸甸的历史,60多年前的一幕幕场景便再次浮现在眼前——当年美国人在制造出原子弹后是怎样的兴高采烈,紧接着他们又是怎样的趾高气扬,并迫不及待地将其投掷在日本的土地上;斯大林在表面上是如何的不动声色、谨慎应对,并紧紧抓住了对日宣战的最后机会,同时在暗地里下令全力加速研制原子弹…… 上述的一切也表明,核武器对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对他们制定各自的国家战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武器的出现,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重大发展的结果。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所以,今天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分析原子弹对我们的影响。 首先,原子弹是一种核威慑性武器,能威慑他国,为本国带来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核威慑”战略。也就是核大国倚仗核军备和核战争威

胁来实现本国的战略目标的一种策略。“威慑”就是以使用武力作为威胁,迫使敌方因面临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报复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的一种手段。西方理论界把威慑的手段分为“惩罚性威慑”与"抑阻性威慑"。前者亦称“进攻性威慑”,即采取迅速和压倒一切的报复行为,迫使进攻者认识到得不偿失,其立足点是反击能力。后者亦称“防御性威慑”,即以足够的、有效的防御能力,使敌方感到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 再次,原子弹销毁后,里面的核原料可以用来发电。核电站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使核能转变成热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汽。利用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使机械能转变成电能。世界上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利用核电站来发电的居多,而且产电量大,所占比例高。 当然要说到原子弹对我们人类的负面影响,那可就可圈可点了。众所周知,原子弹在历史上只有美国在二战期间对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致使日本投降。在军备竞赛期间,美国、苏联、法国等核大国进行了千百次的地下、空中大规模的原子弹试验,释放了巨大的放射性物质,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从1944年到1957年的13年间,美国中西部汉富德第2号反应堆向周围的大气泄漏了大约53万居里的碘131。附近很多居民都得了胰腺疾病甚至胰腺癌,牲畜也生产出大量有缺陷的后代。1954年比基尼岛的氢弹试验,不仅是上百艘渔船上的渔民受到辐射,附近众

原子弹爆炸时巨大的能量以冲击波形式向四周传播

问题:原子弹爆炸时巨大的能量以冲击波形式向四周传播。据分析,在t 时刻冲击波到达的半径r 与释放的能量e ,大气密度ρ,大气压强p 有关 (设t 等于0时r 为0)。试用量刚分析法证明 ??? ? ?????? ??=3265512ρφρe t p et r ,φ为一函数。(注:原题φ中e 的指数错误,应是2不是三) ?????=++++=--++=-+-+∴==??? ?????? ? ????? ??===========++--+--0000 320020201 ,][][][, 设,][][,][][][,] [][][,][r ,T ML ]t s [[ma][F]— —到的量纲解:3222232222 22322e d c e d c b e c a M L T L T M L M T ML L T p e r t T ML fs e L T M s F p L M L M e d c e d c b e c a e d c b a e d c b a πρπρ则本题涉及

()()()51232653265512315251251251251 151251112121211 13211521h ,h r ,h ,0,f ) 1,0,1,3,0()0,1,1,5,2(πφφρππφρπρπρρππππππρπ=??? ? ????? ? ?????? ??=???? ?????? ??=???? ??=??? ? ??=???? ??===∴==--------p e t p p e t p e t e t e t e t e t p e r e r t 其中即其对应的显函数为 )(公式可写为,积分别为因此相对应的无量纲乘和由此得基解: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 “双重生父”的玻尔 如果一定要给原子弹找出一位教父的话,玻尔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人选。1913年,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理论,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为他赢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玻尔不仅从科学的角度为原子弹的诞生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也从精神上照管这个核物理的婴儿:在原子弹尚未试验之前,玻尔就指出,如果原子能掌握在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手中,这种能量就会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如果它被滥用,就会导致文明的毁灭。战后他获得了美国首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奖。 1943年,知道研究所再也保不住了的玻尔终于出走了,然后他去了美国。这时候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已经开始了一年多,尽管罗斯福总统在1939年10月就说过,“对此事要加紧办理”,但真正的大额拨款决议直到1941年12月6日才通过。 美国的理论物理学家费曼这时候也在曼哈顿工程区,他俏皮地说:“这里本来有许多大腕,玻尔来到洛斯-阿拉莫斯后,所有的人都成小人物了。” 与德国的竞争 1942年秋天,格罗夫斯和奥本海默在火车上第一次

见面,格罗夫斯此时已经晋升为准将,而奥本海默经过康普顿的推荐,成为一个美国历史上最大实验室的主任。在1945年后,他们一个被称为“原子弹将军”,一个被称为“原子弹之父”。在奥本海默的提议下,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成为建造新实验室的地点。 1943年,奥本海默整整40岁,虽然已经颇有名气,但和玻尔或者康普顿这样的前辈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但奥本海默用他的文学素养和口才弥补了这一不足。曼哈顿计划罗织了当时在美国最好的一批核物理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雇员很快超过1万人。 在同时期的德国,原子弹计划由于希特勒的自信已经胎死腹中。1942年6月,海森堡向德国供应部长报告说,从理论上来说,从反应堆内部获得爆炸物质是完全可能的。但德国在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后,希特勒相信他的闪电战可以征服世界,因此对于一切在6个月内拿不出成果的研究不感兴趣。 然而,美国人相信德国人已经开始了原子弹计划,这使美国感到他们必须加快速度。曼哈顿工程迅速膨胀到一个投入达20亿美元,雇员超过15万的人大工程,许多项目仅仅在理论上证明可行就匆匆上马。格罗夫斯回忆说,当时他曾和人开玩笑说,应该在国会山旁边买房子,以预备项目失败后在那里随时准备迎接国会的质询。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试卷及答案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试卷及答案 二、本题10分(写出程序和结果) 蚌埠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2,x在 [-5 ,5] 区间内的最小值,并作图加以验证。求函数yxe,,,3《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补考试卷答案 f1=inline('x.^2 +exp(-x)-3')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09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1,2班 2、本试卷共1页,附答题纸1页。满分100分。 x=fmin(f1,-5,5) 3、考查时间100分钟。 y=f1(x) 4、考查方式:开卷 fplot(f1,[-5,5]) 一、填空:(每空4分,共60分) x = 0.3517,y== -2.1728 123111,,,,, ,,,,三、本题15分(写出程序和结果) 1. 已知,,则A的秩为 3 ,A的特征值为 A,612B,234,,,, ,,,,,215531,,,,,360000xx,,,12,max2.5fxx,,求解:, stxx..250000,,,1212-1.9766 4.4883 + 0.7734i 4.4883 - 0.7734i ,若令 A([1,3],:)= B([2,3],:),则,x,150001,A(2,:)= 6 1 2 ; 解: xxx,,,22,123,model: 2. 的解为 1.25 ,0.25 0.5 ; xxx,,,521,123max=2.5*x1+x2; ,242xxx,,,123,3*x1+x2<=60000;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2*x1+x2<=50000; 3. 将1234521 分解成质因数乘积的命令为_factor(sym(‘1234521’)),

1952年11月1日 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52年11月1日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49年9月23日,苏联政府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对美国朝野震动很大,美国空军原以为苏联只有到1952年才有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网易历史https://www.360docs.net/doc/a614591741.html,/ 美国科学家泰勒认为这是动员政府制造氢弹的极好机会,他首先在加利福尼亚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伯克利辐射实验室的劳伦斯、化学家拉蒂默和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斯(他们都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于1949年10月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聚会,详细讨论了氢弹的制造问题,充分估计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给氢弹制造带来的困难。第一,新的方程式用常规方法根本算不出来。对氢弹复杂装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作出惊人的次数的精确运算,以测定它对炸弹内部数以百万计的细小部件的影响,但人的大脑难以应付。第二,需要有几百万度高温才能引爆氢弹,投向广岛的那种原子弹不适用,需要制造一种专门原子弹作引爆物,这势必将影响美国原子弹的生产能力。第三,氢弹的真正炸药是氢和氢的同位素氖,氖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而且衰变很快。只有在一种专门设计的重水反应堆里,通过铀和中子核反应才能产生氖。然而氢和氖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因此在引爆之前,必须保持近乎绝对零点,即摄氏零下273度,因此就需要庞大的制冷设备。网易历史https://www.360docs.net/doc/a614591741.html,/ 他们决定寻找制造氢弹的支持者,他们找到的第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是美国海军预备役少将刘易斯-斯特劳斯,他是原子能委员会5个理事中的一个(其余4个都反对)。他们还在争取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如国会原子能联合委员会主席麦克马洪参议员、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保罗-尼采、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泰勒他们坚持说,美国的威望依赖于美国的技术优势,如果苏联人制造了第一颗聚变炸弹,美国就会丢脸。通过游说,泰勒在政界和军方找到了支持者。1950年1月13日,奥马尔-布雷德利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名义,提出要制造氢弹。这个月,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出笼。在布雷德利作出决定后第四天,从英国传来有利于氢弹制造者的消息,英国核科学家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 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 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 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经综合分析认为,顶板周期来压造成工作面机组后滚筒附近顶梁上部瓦斯突然大量涌出,同时遇火(可能是顶部煤矸冒落摩擦支架前梁或其他原因产生火源)引起局部瓦斯爆燃。 间接原因:瓦斯抽采未真正实现高瓦斯矿井变低瓦斯矿井;对支架顶梁上部等非可控范围内局部瓦斯积聚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对支架顶梁上部岩石垮落与支架前梁摩擦或采煤机滚筒切割石头产生火源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且相关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不完善;防治瓦斯燃烧应急装备、措施不完善。 综合防范措施 1、依据初采期间采空区顶煤可能大面积冒落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工作面配风量,工作面各条巷道的风速和风量要根据瓦斯涌出量情况合理调配。严禁风量不足作业和超通风能力生产。 2、高瓦斯、突出矿井要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评判体系,严禁超瓦斯抽采能力生产。 3、严禁在微风、无风的联络巷、硐室等处和瓦排巷、专回等瓦斯易积聚区域安设电气设备。安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电气设备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瓦斯。 4、严禁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失爆。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P59 4.学校共1002名学生,237人住在A 宿舍,333人住在B 宿舍,432人住在C 宿舍。学生要组织一个10人的委员会,使用Q 值法分配各宿舍的委员数。 解:设P 表示人数,N 表示要分配的总席位数。i 表示各个宿舍(分别取A,B,C ),i p 表示i 宿舍现有住宿人数,i n 表示i 宿舍分配到的委员席位。 首先,我们先按比例分配委员席位。 A 宿舍为:A n = 365.21002 10237=? B 宿舍为:B n =323.31002 10333=? C 宿舍为:C n =311.4100210432=? 现已分完9人,剩1人用Q 值法分配。 5.93613 22372 =?=A Q 7.92404 33332 =?=B Q 2.93315 44322 =?=C Q 经比较可得,最后一席位应分给A 宿舍。 所以,总的席位分配应为:A 宿舍3个席位,B 宿舍3个席位,C 宿舍4个席位。

商人们怎样安全过河

由上题可求:4个商人,4个随从安全过河的方案。 解:用最多乘两人的船,无法安全过河。所以需要改乘最多三人乘坐的船。 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为从开始的岸边到河对岸,虚线表示从河对岸回来。商人只需要按照图中的步骤走,即可安全渡河。总共需要9步。

P60 液体在水平等直径的管内流动,设两点的压强差ΔP 与下列变量有关:管径d,ρ,v,l,μ,管壁粗糙度Δ,试求ΔP 的表达式 解: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写为为()?=?,,,,,μρ?l v d p 。 各个物理量的量纲分别为 []32-=?MT L p ,[]L d =,[]M L 3-=ρ,[]1-=LT v ,[]L l =,[]11--=MT L μ,Δ是一个无量纲量。 ???? ??????-----=?0310100011110010021113173A 其中0=Ay 解得 ()T y 00012111---=, ()T y 00101102--=, ()T y 01003103--=, ()T y 10000004= 所以 l v d 2111---=ρπ,μρπ112--=v ,p v ?=--313ρπ,?=4π 因为()0,,,,,,=??p l v d f μρ与()0,,,4321=ππππF 是等价的,所以ΔP 的表达式为: ()213,ππψρv p =?

2012-2013-2数学软件实验3原子弹爆炸能量估算实验

实验2 原子弹爆炸能量估算实验 成绩 专业班级 信息111 学号 201112030115 姓名 贺星 报告日期 5.24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训练学生应用数值计算方法中数据拟合的概念与理论,思考和解决原子弹爆炸能量估算数据处理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家泰勒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熟练掌握Matlab 提供的数据拟合函数polyfit 进行数据拟合。 实验内容:1945年7月16日上午5时24分美国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两年以后, 美国政府首次公开了这次爆炸的录影带,没有发布任何有关的数据。如何对原子弹爆炸的能量进行估计?Taylor 研究录影带,测量出从爆炸开始,不同时刻爆炸所产生的“蘑菇云”的半径如下表所示。 单位:t (ms), r (m) Taylor 应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根据根据一些小型爆炸实验最终确定了数学模型 实验原理 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进行拟合并确定爆炸能量e 实验说明 要求使用Matlab 与excel 数据传送方法将表格中的数据传送到Matlab 的矩阵变量中,使用非线性模型线性化技术和 polyfit 函数进行数据拟合实验。最终确定爆炸能量e 实验步骤 1 在excel 中加载 Matlab 与excel 数据传送的excel 宏 2 将excel 数据传送到到Matlab 的矩阵变量中 3 使用非线性模型线性化技术,使模型线性化。用polyfit 进行拟合 4 画图展现和对比原始数据的图像与数据处理后的数据的图像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情况和结果撰写并递交实验报告 t r(t) t r(t) t r(t) t r(t) t r(t) 0.10 11.1 0.80 34.2 1.50 44.4 3.53 61.1 15.0 106.5 0.24 19.9 0.94 36.3 1.65 46.0 3.80 62.9 25.0 130.0 0.38 25.4 1.08 38.9 1.79 46.9 4.07 64.3 34.0 145.0 0.52 28.8 1.22 41.0 1.93 48.7 4.34 65.6 53.0 175.0 0.66 31.9 1.36 42.8 3.26 59.0 4.61 67.3 62.0 185.0 1 2 5 (*)t e r ρ??= ? ??

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为什么会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