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

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它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心理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

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在这一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

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

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

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

决特定的问题。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一.

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观察法可作为一种

科学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可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

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即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应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太广泛.最好

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sampling)方式进行。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实际上.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有控制的观察.实验法.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提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利

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所谓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既是主动创设条件。又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它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学生心理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教育心理的实验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的基本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三种:(1)单组实验形式;(2)等组实验形式;(3)循环组实验形式.

三、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

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凋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谈话要求学生本人作口头回答;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如班级鉴定、教师评语、学生的作业等)进行分析。教育心理学某些课题的调查研究常采用问卷法去搜集资料。问卷法系霍尔所创。它有许多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由于样组扩大。可以抵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具有科学性等。来源于考试大目前采用问卷法的较多.为了发挥它的优点,应用时可作如下改进:(1)问卷试题不宜过多,可以适当加大,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拟题;(2)

问卷题目内容应生动有趣,使被试愿意回答。回答须简单;(3)被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尽量避免明白主试的意图;(4)一套问卷题。中间应加入一定量的测试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题目;(5)问卷材料的选择须严格和客观,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四、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被试,也可以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如家庭、班级、工厂等)。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

人的了解。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此外,个案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但在经过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可为研究者设计实验研究假设提供参考。

要使个案研究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研究者除深入了解被试的各种情况以外。还应与学生多接近.建立友谊,保持良好关系,能给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使其充分信任研究者的帮助和关心,这样,个案研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教育心理研究中有时采用临床法,也是以少数人或个别人为研究对象,基本上也是一种个案研究的方法。

五、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验作出的总结。这在历史上是早就有的一种研究方法。我国历代教育家和思想家的一些重要的教育言论,就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可用于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还有很多,上述几种只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们之间不是互不关联和孤立的.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可综合地使用其中两种或几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对象,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

开始从哲学中独立。教育心理学是l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桑代克对于美国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而且为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石,也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这一时期的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般了解)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上,教育心理学,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家庭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上,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交叉学科/中间学科/综合学科/前沿学科。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包括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整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1.学生—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1)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2.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教师心理,涉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敬业精神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指在教学活动中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媒体。 教学媒体的发展: (1)语言媒体阶段(人类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模仿等);(2)文字媒体阶段(引起了教育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3)印刷媒体阶段(教科书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媒体);(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使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分类: 按教学媒体发展的先后,分为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按感觉通道,分为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型媒体、视觉型媒体(挂图、标本)、视听型媒体、相互作用型媒体(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 5.教学环境 包括两个方面:(1)物质/物理环境:课堂自然条件(如照明、温度)、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投影机等)、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2)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 学习过程,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荀子·修身》‘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即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四、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总论(第一章) 2.学生与学生心理(第二章~第十一章) 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十二章~第十五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简言之,对教育实践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预测并及时干预学生 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地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另一方面,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教学工作。 3.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

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 赫:教材教师课堂 杜:经验儿童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主要继承了欧洲传统教育思想,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什么叫教育?试述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狭义: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的结构; 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如教科书、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2.如何评价生物起源理论和心理起源理论? 生物起源说 评价: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心理起源说

教师公招·教育心理学知识整理·第一章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体系,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振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 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在学科分类学中,通常将学科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心理学通过探讨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 为变化的规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分析、揭示、预测来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因此,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边缘)科学。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 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 且还产生了语言。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一面。 心理现象 注意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 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 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 心理状态。(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 觉、记忆、想象、思维等;(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仁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 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 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坡不同,形成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

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 ....,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 心内容 ...。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教育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五要素”共同影响着“三过程”,整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也 孟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荀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学习是积极地思维过程) 西方:裴斯泰洛奇《论教学方法》(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首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乌申斯基最早在教育中尝试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1868年,(俄)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著作)1879年,(德)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13-1914将其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别差异及原因》。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西方: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大70年代末 ④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我国:①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②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1963年内部发行潘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③文化大革命至今后1980年出版潘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作用 极大丰富了心理学,对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德育论)理论发展期起重要作用。 2.实践作用 对教育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具体体现在: ①帮助教师准确的分析教育问题 ②帮助教师实行科学教学 ③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和指导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

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心理动力系统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多选)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同,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星期。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固定持久。 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8、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9、意识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0、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 笛卡儿-----唯理论,洛克-----经验论 11、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入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4、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简答)(1)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2)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3)调查法: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式。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4)个案法: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第3章高等教育心理与高等学校教师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学习过程 研究对象: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11、12~14、15) 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序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二)青年初期(14、15~17、18)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2、劳伦兹:关键期。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化运算(11--1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差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其它: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自我认识二、自我体验三、自我监控 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一、生理自我二、社会自我三、心理自我 8、认识方式及种类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种类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 9、斯坦福~比纳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由斯坦福大学推孟(美国)多次修订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虽然时间不过百余年,但是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却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有许多深刻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论著中也蕴涵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夸美纽斯(https://www.360docs.net/doc/a619234728.html,enius,1592-1670)、裴斯泰洛奇(J.H.Pestalizzi,1746-1827)、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等更是提出了许多教育心理学观点和主张。 为了让大家对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章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学完本章以后,应做到: 1、能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作出适当的评价; 2、能陈述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3、能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能列举教育心理学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任务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第一节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学现象”,这一观点以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为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在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中,又由于对学与教有不同的侧重而分为两种看法。一种看法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师的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外部因素,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和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为代表。另一种看法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线,认为教育心理学家应研究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奇(N.L.Gage)为代表。 我们认为,既要考虑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也要考虑这一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过多的限定,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较为宽泛的界定,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主,同时也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与条件。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核心,一方面研究学习的实质、过程和类别,揭示学习的一般心理学规律;另一方面,分析制约学习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为有效地学和教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为: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师聘请《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要紧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关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要紧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妨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要紧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故意传递的要紧信息部分,普通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操纵的作用。

(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咨询题 (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 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举行研究 5. 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 (1) 初创阶段(20 世纪20 年代往常)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 进展阶段(20 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 成熟阶段(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 完善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往后) 布鲁纳在1994 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如今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进展与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要紧介绍了中学生心理进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进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进展以及个不差异与因材施教。 知识点梳理 1. 心理进展的含义所谓心理进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进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延续性与时期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别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进展划分为8个时期。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青年期(11、12岁?14、1 5岁);少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 岁);老年期(65 岁往后)。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教育心理学]概念: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期时期。20世纪20年代 俄国,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教育心理学之父”,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时期:中国,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美国,布鲁纳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又称自然实验法}) 4)个案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产品分析法7)测验法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念联系实际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概念: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对照************以下为摘自《教育学》 [个体身心发展]概念:指做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发展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强论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霍尔(1两的遗传胜过1吨的教育)。 二是: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强调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代表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XXX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XXX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XXX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惟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XXX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题目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1 八、XXX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九、XXX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篇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 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 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 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

实践。而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 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 指导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 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 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 体现。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一一裴斯泰洛齐一一第一次提出“教育学

心理学化” 的思想 德国一一赫尔巴特一一首次把教学理论的研究 建立在心 理学的基础之上 俄国一一乌申斯基一一出版《人是教育的对 象》,被誉为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一一卡普捷列夫一一发表《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美国 --- 桑代克--- 出版《教育心理学》,是 西方第一本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被称为 “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称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彩色重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3、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补充发展时期30——50年代见课本 P10)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补充成熟时期60年代见课本 P10)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第一章到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心理学常考经典理论汇总 在历年の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理论大多来自西方,大部分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较费力,所以考生在复习の过程中要注意复习の方法和策略。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了教育心理学中常考の经典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の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の基本需要提出の。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の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の需要、尊重の需要、自我实现の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の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の需要。 需要の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の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の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の追求。如果一个人の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の物质保障;在基本の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の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奥苏贝尔の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の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の内容。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の需要,要求

掌握知识の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の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の和稳定の动机。由于需要の满足(知识の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の,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の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の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成为成就动机の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の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の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の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の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の学习成绩,目の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の愈好,取得の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の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の增强而提高の。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の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の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の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の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の正常活动。

教育心理学各章要点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一、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任务,富有职 业的敏锐洞察力,其教学效绩优于一般教师的一类教师。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专家教师所熟练掌握的技能主要有: (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 (2)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自动化; (3)教学监控能力强; (4)采用深入的方法针对班级纪律问题制订计划; ⑸关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二、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 (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Glatthorn认为,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 (二)教师成长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他们的需要,将教师成长划分为3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景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三)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

2•微型教学训练;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5•教师参与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学生在学习活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主要包括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3•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制度 18世纪末到19世纪,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都非常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并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XX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与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考点 9: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 ◆考点 10:教育学的萌芽★ 1.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A.中国 〔1〕《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观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