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识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关系:心理现象虽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P4图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多选/单选/填空)( 给你根据概念实例判断哪种方法)

(一)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它是实验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严格控制条件主要指:①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②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③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

④严格控制被试反应,用指导语言引导反应方向与范围。

优点:能主动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发生的原因,所获得的信息较为精准

缺点:由于严格控制了各种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与现实生活相差很多,不能真实地反映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

2.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做适当控制,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同一般观察法相比,实验法的特点是主动创造并严格控制条件,从而能精确查明自变量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实验法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他人是可以验证的。

(二)测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分为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和口头调查法,即访谈法

(四)临床法

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五)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

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原则。在研究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研究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收集资料时要如实的记录被试者的外部刺激、机体反应、行为表现及口头报告,不能用推断、臆测代替客观事实

③全面分析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最后结论。

(二)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贯彻系统性原则,研究中做到:

①研究设计要考虑心理的发展、变化,要考虑被研究的心理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②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处于萌芽的心理特点,切忌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它们。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做到:

①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要考虑心理学的理论意义,使其结果又助于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

②在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均应考虑到对被试有良好的影响,而不能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对人的心理现象(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一)描述心理现象。

(二)解释心理活动机制。

(三)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包含有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分支。按照他们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大致把它们分为四个层次:

1.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心理学史、理论心理学、心理统计测量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2.心理现象研究:包括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情绪心理学、需要心理学、动机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能力心理学、气质心理学和性格性理学等。

3.心理对象研究:按照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领域。我们又可以把心理学细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活动领域层次:心理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产生以应用为研究目的的心理学分支,其主要目的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航空心理学、航海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网络心理学、交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等等。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心理学的历史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时期:①哲学心理学时期②科学心理学的创和发展时期

一、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一)、时代背景

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理性主义,笛卡尔,贬低感觉经验,抬高理性能力,相信人有“天赋观念”。经验主义,洛克。

2.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个婴儿的生活简史》

3.生理学的影响。缪勒,赫尔姆霍兹,费希纳。费希纳是对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有重大影响的生理学家。他首创用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的过程。他对生理感官功能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使他成为心理物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二)、冯特的贡献

有三个方面:

①他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主要采用实验内省法

③他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此外,冯特在情绪、实验精神病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对以后这些领域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三、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使用实验内省法。

②技能主义心理学,是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对抗而形成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安吉尔(1869~1949)观点: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③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878~1958)在20世纪初创办的,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刺激—反应(S—R)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20世纪30年代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有托尔曼(1886~1059)、赫尔(1884~1952)、斯金纳(1904~1990)。刺激—有机体—反应(S—O—R)

④完形主义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观点:每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

⑤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办,观点: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20世界30年在美国兴起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霍妮,沙利文,弗罗姆等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成为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创始人是马斯洛,主张用现象学方法研究自我的内心感受,另一位创始人罗杰斯用来访者中心治疗,“无条件地积极关怀”“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当代心理学的特点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派林立、理论纷争的局面演变为学派相互吸收、互补并存的态势,这也标志着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

四、当代心理学的特点

当代心理学呈现出多种研究取向整合和分支学科繁茂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教师职业与心理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一、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

(一)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教育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

(三)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二、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

(一)高尚的职业品德。

(二)广博的知识。

(三)完善的人格。

(四)全面的能力

1.教育教学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系统学习能力。

(五)专业的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

2.教学语言技能。

3.教学监控技能。

4.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

5.教学评价技能。

6.教学研究技能。

7.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三、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论述/多选)

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术,更好地鉴别的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1.关注技术

关注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被辅导的学生表达:你是我唯一关心的对象。关注过程应注意:①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②不要在学生讲话时东张西望③要让学生感到你在专心地听他讲话④要以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你对他的关注与理解。

2.倾听技术

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倾听要求教师不可以随便插话、随意进行是非评论乃至争辩。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的主述(除非涉及到法律的问题),并以积极的关注来表现辅导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倾听也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倾听过程中应注意:①要鼓励学生多讲话②让学生感到你愿意听他讲话③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讲话时的内心体验④谈话时要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3.沉默技术

沉默过程中应注意:①不要怕辅导谈话中出现沉默②要学会鉴别思考性的沉默与对抗性的沉默③要学会以各种非语言的举动(如微笑、亲切的注视)来表达对学生停止讲话的理解与继续讲话的期盼④谈话时要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4.宣泄技术

宣泄过程中注意:①保证心理辅导是一个清晰化的过程②没有情绪的表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理辅导③不要对学生的情感表露麻木不仁④要让学生感到你很关心他的感受

5.讨论技术

探讨过程中应注意:①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做讨论,少做评论②要亲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当前面临的问题③要以商量的口吻,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所讨论的问题的观点与立场④要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个人成长中出现的困难与挫折。

6.面质技术

面质过程中注意:①要理解学生②要对学生的认知方法做到知彼知己,这样才能

使学生真心地接受面质③要学会以事实来改变学生认知中的偏差④要让学生感觉到面质不是为了以势压人

7.自我表露技术

自我表露时应注意:①自我表露时机适当②不要为增强与学的沟通去刻意表露自己,甚至不惜编造假话③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自我表露时为了启发他的思维

8.行为矫正技术

行为矫正时注意:①制订十分具体、明确的行动计划②赏罚分明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④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自己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 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㈠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㈡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两条基本发展趋势:①终身教育;②自我教育 三、教学与课: ㈠什么是教学: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㈡什么是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育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 ㈢有效教学的指标: ①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 ②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 ③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④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 ⑤师生均有方向感; ⑥有令人愉快的气氛; ⑦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 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⑨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 一、学生群体心理特征: ㈠学生及学生群体: 1.正式的学生群体:指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学生班集体具有①育人的目的性;②组织的指令性;③成员发展的相近性;④活动的整体性和独立性相结合;⑤伙伴关系的平等性;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知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概念: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里发展与教育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 ·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集中化和不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的发展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认知方式差异 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幅合型与发散型 ·智力: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 100,智商>140被称为天才。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笔记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 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着,出现了几个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 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 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 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着《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 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 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着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 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 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 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 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 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

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识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关系:心理现象虽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P4图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多选/单选/填空)( 给你根据概念实例判断哪种方法) (一)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它是实验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严格控制条件主要指:①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②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③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 ④严格控制被试反应,用指导语言引导反应方向与范围。 优点:能主动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发生的原因,所获得的信息较为精准 缺点:由于严格控制了各种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与现实生活相差很多,不能真实地反映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 2.自然实验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师聘请《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要紧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关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要紧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妨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要紧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故意传递的要紧信息部分,普通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操纵的作用。

(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咨询题 (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 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举行研究 5. 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 (1) 初创阶段(20 世纪20 年代往常)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 进展阶段(20 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 成熟阶段(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 完善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往后) 布鲁纳在1994 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如今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进展与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要紧介绍了中学生心理进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进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进展以及个不差异与因材施教。 知识点梳理 1. 心理进展的含义所谓心理进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进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延续性与时期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别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进展划分为8个时期。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青年期(11、12岁?14、1 5岁);少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 岁);老年期(65 岁往后)。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教师(关键作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包括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3、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6、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图式: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的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是量变。 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顺应是质变。 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教学内容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辅助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应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过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2)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过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3)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贡献:揭示心理发展的一些规律,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心理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 8、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9、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0、认知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特点:持久性和一致性。分类: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3)发散型与辐合型 11、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中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3)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2、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3、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基本观点: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决定的发展危机。分为8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对自卑(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14、健康人格的建构: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自尊、自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自信、自强。②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和良好的情绪是人格成熟的标志。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原则。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具有实践活动的自我效能感。 15、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6、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或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具体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 17、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表现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8、自我意识的内容(形成的三个阶段)(奥尔波特):①生理的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②社会的自我: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③心理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的认识 19、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发展、生理自我发展、心理自我发展、自我同一性形成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 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点梳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P1)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P1)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的四个要点:(P1)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学与教,它主要研究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4.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P2) 5.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P3)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5)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教育过程的科学化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著《对教师的谈话》是教育心理学的雏形。(P8)

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起点是从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开始。P(8) 3.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分析。(P8)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9)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桑代克: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方法来看都没有出现真正的突破,没有超越桑代克的研究。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 《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 教育目标观和掌握学习理论是他的主要两大贡献 2.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加涅: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学习的条件》(1965) 4.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1968、1973) 5.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教与学的科学》(福斯特合著,1974) (4)革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梅耶:三个隐喻(联结主义隐喻、信息加工隐喻、认知心理学隐喻(建构)) 5.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p11)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中,比较重视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差异和群体差异。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