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多孔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及应用吉林大学共14页word资料

无机多孔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及应用吉林大学共14页word资料
无机多孔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及应用吉林大学共14页word资料

第一节多孔材料的概述

1.1.1多孔材料的分类

多孔材料的重要特征是孔的种类和属性,具体包括孔道与窗口的大小尺寸和形状、孔道维数、孔道走向、孔壁组成等性质,可以按照不同标准来划分多孔材料的类型。如按孔道结构可以划分为一维(1-dimensional)孔道结构、二维(2-dimensional)孔道结构、三维(3-dimensional)孔道结构等;按孔道走向可以划分为直形(straight)孔道,弯形(curved)孔道等;按孔壁组成可分为非金属无机材料,金属无机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以孔径尺寸为标准将多孔材料定义为三类(图 1.1):微孔材料(Microporous Materials,孔径小于2 nm)、介孔材料(Mesoporous Materials,孔径在2-50 nm之间),大孔材料(Macroporous Materials,孔径大于50 nm)。此外,多级孔材料(微孔-介孔、微孔-大孔、介孔-大孔)成为多孔材料研究的又一热点领域,是新一代材料的代表。

1.1.2微孔材料

为了便于介绍,我们按照结构和组成的特点分类介绍,分别为沸石分子筛,类分子筛空旷骨架材料,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

a) 沸石分子筛

天然沸石最早在1756年由瑞典矿物学家Cronstedt发现,它是一类天然硅铝酸盐矿物,并且在灼烧时会产生气泡膨胀的类似沸腾的现象,因此将其定义为沸石。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渐对天然沸石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可逆性脱水和吸水、离子交换、气体吸附等,由此人们认识到这种材料的重要性。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Barrer R.M.为首的沸石化学家成功模仿天然沸石的生成环境(火山沉积物与碱性湖水共存生成沸石),在水热条件下加热碱和硅酸盐的水溶液,合成出来首批低硅铝比的沸石分子筛。此后,大批科研工作者采用高温水热合成技术对新型沸石分子筛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地挖掘。随着工业化的日渐成熟和不断发展,沸石分子筛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尤其在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中地位显著。虽然许多种天然沸石被勘探出来,但是为了满足工业上大规模的需求,人工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显得尤其重要。

沸石分子筛是无机微孔晶体材料中最重要的家族,截止到目前,国际分子筛

协会(IZA)结构委员会网站上最新版本的“Atlas of Zeolite Framework Types”(分子筛骨架类型图集)中收集的分子筛骨架结构类型一共有194种。传统意义的沸石分子筛是以硅氧四面体(TO4)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四面体顶点氧原子作为氧桥,将基本结构单元相连接构成有规则的笼或孔道,如图1.2所示。它们还可以通过共顶点首尾相连组成多元环,如四、六、八元环或者双四、双六、双八元环,这是分子筛的次级结构单元(SBU)。骨架T原子还可以替换为Al、P 原子,少数情况下可以是其它原子,如B、Ga、Be等。许多沸石分子筛具有催化活性,是硅铝酸盐,化学通式为Ax/n(SiO2)(SiO2)x·mH2O(A:骨架外阳离子,价态为n)。

分子筛骨架中存在一些特征的笼型结构单元:如方钠石笼(如图 1.3),经双四元环连接构成LTA型骨架(A型分子筛),经双六元环连接构成FAU型骨架(Y或X型分子筛);钙霞石笼与双六元环交替连接构成笼柱,形成LTL型骨架(L型分子筛)。这些笼在分子筛的应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章的第二节将具体介绍。另外,分子筛骨架中还存在着特征的链和层状结构单元以及周期性结构单元。链状结构单元有双锯齿形链、双之字形链、双机轴链、短柱石链、Pentasil链等。MFI型分子筛骨架就是由Pentasil链构成,它是由边共享的笼组成,是高硅分子筛家族的特征链,镜像对称关系的两个Pentasil链交替连接,形成带有10元环网层,网层间进一步连接成三维骨架结构,骨架中含有两种相互交叉的孔道体系(如图1.4)。

1961年Barrer R.M.和Denny P.J.将有机季铵碱引入沸石合成体系中合成一批富硅沸石,提出了模板剂的概念。将有机季铵碱作为模板剂引入到沸石分子筛合成中在沸石分子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有机分子被利用,并且合成出很多新的拓扑结构的沸石。沸石分子筛的孔径大小随模板剂或其它填充物的不同而不同,表1.1中列出了不同孔径与对应的代表沸石分子筛。

b)类分子筛空旷骨架材料

1982年磷酸铝分子筛被发现,类分子筛空旷骨架化合物出现,极大丰富了微孔晶体材料的组成化学和结构化学。空旷骨架微孔材料化合物的结构类型迅速增加起来,骨架元素种类丰富,已经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上大部分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不同于经典分子筛结构,它们的骨架有TOn(n=3、4、5、6)多面体

构成。它们具有新颖的3D骨架结构、2D层状结构、1D链状结构、0D团簇结构。他们的孔道或笼中通常由模板剂分子(有机胺)或水分子等其它客体物种所占据。但与分子筛相比,多数的空旷骨架的类分子筛化合物热稳定性较低。从发展的角度看,它们为完善应用方面的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储备资源。1992年吉林大学徐如人与霍启升成功合成具有最大的20元环孔道的JDF-20,成为超大微孔磷酸铝合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JDF-20的20元环椭圆形孔道孔径达14.5×6.2A,它的10元环与8元环孔道交叉构成迄今位置具有最大孔径的微孔磷酸铝,孔道中有四个三乙胺分子与孔壁上的P-OH以H-键相连。

到目前为止,已有几百种类分子筛空旷骨架类型被报道,骨架元素组成丰富,主要有磷酸铝系列、磷酸盐系列、亚磷酸盐系列、硼酸盐系列、氧化锗或硅锗系列等。近几年,类分子筛空旷骨架材料的合成发展很快,从最初的水热合成法,发展到溶剂热合成法、离子液热法、微波法等等。但是,由于这类化合物的孔道通常被模板剂分子所占据,模板剂除去又极易引起骨架结构破坏,不能成为自由孔道,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不属于微孔化合物,想要达到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c)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

近几年来,微孔材料的范畴被扩展到配位聚合物,称为是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它们通常指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经自组装形成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晶体材料。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晶体材料不仅具有丰富的空间拓扑结构,而且在气体存储和分离、光、电、磁、手性拆分以及催化方面都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类材料结构通常非常空旷,这使它们在气体存储方面获得巨大优势,但一般情况下结构的空穴被大量有机溶剂分子所占据支撑,相对于分子筛材料非常不稳定。最经典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应当是2019

年O.M.Yaghi研究小组以对苯二甲酸(1,4-BDC)为配体,合成出含有Zn4(O)O

12C 6

簇的金属有机化合物MOF-5,其孔径达18.5A(如图1.5)。MOF-5具有类分子筛CaB6拓扑结构,在空气中加热至300°C下可稳定存在,客体分子除去后,晶体不仅能够完整保持并且可以吸附氮气、氩气等多种有机溶剂分子。MOF-5的Langmuir比表面积高达2900 cm2/g。2019年,Yaghi研究小组成功构筑了孔径跨度从3.8A到28.8A的IRMOF(IsoreticularMetal-OrganicFramework)系列

类分子筛材料,其中一部分孔径超过20?,达到了介孔尺寸。另外,G.Férey和吉林大学裘式纶、霍启升小组也在配位聚合物设计合成方面做了大量优秀的工作。

1.1.3介孔材料

1992年,美国Mobil公司报道了首例有序介孔二氧化硅M41s系列材料的合成,开启了介孔材料研究的大门,被认为是分子筛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随后,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他们又得到了不同结构的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除了二维p6mm六方结构的MCM-41,还有Ia3d立方结构的MCM-48和层状介孔材料MCM-50,构成MCM系列介孔分子筛,它们的结构如图1.6所示。介孔分子筛的诱人之处在于它具有许多优良特性:高比表面、高孔容;基于纳米尺度上高度有序的孔道、孔径单一分布,并且孔径尺寸可以在很宽范围内调节;具有不同的孔道形状、结构、孔壁组成;在催化、吸附、生物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介孔材料的机理研究:

MCM系列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过程是将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超分子聚集态作为结构导向剂与无机物种相结合,这与传统的微孔分子筛的合成原理有类似之处,即有机物种作为模板支撑孔道的原理。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作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的过程,在有机物种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引导下通过某种结合力作用,自组装成规则有序的介孔材料。然而,微孔分子筛的孔壁是高度结晶的,而介孔分子筛的孔壁是无定形的二氧化硅,所以与微孔分子筛相比水热稳定性较差。为了更好的解释介孔材料的形成过程,许多机理被提出,Mobile 公司最早提出了“液晶模板机理(liquid crystal template,LCT)”,即将表面活性剂生成的液晶作为介孔结构的模板剂,图 1.7为该机理的路线图,路线a 为表面活性剂的液晶相在加入无机反应物之前产生,路线b是在加入无机反应物之后形成。路线a的说法很快被否定,研究者们就路线b提出许多具体描述,具有代表性的有Davis提出的“棒状胶束组装”机理,Firouzi和Stucky等人提出的“硅酸液晶”机理,和Stucky及霍启升提出的“协同自组装”机理。

目前看来,由霍启升等人提出的“协同自组装”机理被广泛接受,因为它能够解释不同合成体系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实验。该机理认为介孔材料的合成中,无机和有机分子级物种之间通过协同作用最终形成有

序的排列结构,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关键(如图 1.8)。协同模板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靠静电相互作用的电荷匹配模板(cooperative charge matched templateing);(2)靠共价键相互作用的配位体辅助模板(ligand-assisted templateing);(3)靠氢键相互作用的中性模板(neutral template)。在不断完善以后,该机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可以指导和发现新的合成介孔材料的途径,因此介孔材料的合成由介孔硅酸盐或硅铝酸盐延伸到其它非硅组成的介孔化合物上,如介孔磷酸盐、介孔金属氧化物等。

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改变模板剂种类和浓度、控制实验条件及合成工艺、采用有机添加剂等办法合成出不同孔道大小和孔道结构的硅酸盐及硅铝酸盐介孔材料,继MCM系列之后,具有代表性的介孔分子筛是赵东元等人在强酸条件下,利用嵌段共聚物(P123、P108、P127)为模板剂制备的SBA-n系列介孔材料,其中SBA-15介孔材料的孔径可以在非常大的范围内调变,与MCM系列相比、孔壁厚、稳定性高,有微孔连接介孔孔道形成三维连通结构(如图 1.9),其合成方法对其它材料的合成是很好的借鉴,并且该材料在许多应用方面普遍被研究,如负载催化剂或功能材料、作为硬模板合成“非硅”多孔材料、孔壁的有机-无机杂化。另外,Pinnavaia等人采用长链伯胺和聚环氧乙烷一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制备出HMS和MSU系列介孔材料;赵东元等人在加入有机添加剂间三甲苯和氯化钾条件下以嵌端共聚物为模板剂合成了具有大孔径、面心立方的FDU-n 系列材料;车顺爱等人利用手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和氨基有机硅烷化试剂作为共结构导向剂,在碱性条件下首次合成具有手性形貌特征和螺旋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如图1.10),这种方法对合成手性结构的多孔材料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是介孔材料合成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1.1.4大孔材料

在发现了微孔和介孔材料之后,基于对多层次结构的更高追求,人们开始探索更大孔的材料的合成。当孔径增大到一定尺寸时,会出现许多独特的性质,比如当孔径达到光波长范围内,有序的大孔材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光学性质;在孔径可以调控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或药物载体,尤其是多级结构(介孔-大孔、微孔-大孔)有利于物质的扩散和传输。可见,大孔材料在实践工业生产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受仿生材料为模板的合成技术的启示,研究者们采用单分散胶体颗粒(如聚乙烯小球、SiO2微球、碳微球)作为超大模板,通过纳米级铸造合成法,合成出不同尺寸分布的均一有序的大孔材料。图1.11中为模板合成大孔材料的两个实例。

第二节“非硅”介孔分子筛材料

最初对介孔材料的研究与沸石分子筛相类似,也是从氧化硅和硅铝酸盐的合成开始的。我们前面所讨论的介孔材料都是由二氧化硅构成,随着人们对介孔材料合成机理理解的深入,选择合适的无机物种/有机物种组合,可以将这种合成路线引入到其它体系当中。

最初改变介孔材料组成的想法是从引入杂原子开始,单纯的介孔二氧化硅所具有的性质非常有限,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将具有催化性质的过渡金属引入介孔材料的骨架中是实现介孔材料应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介孔材料孔壁为无定形二氧化硅,这对于杂原子的掺入要求(合适的键长、键角)并不严格。利用原位合成掺杂或后掺杂的方法,人们已经成功的将B、Ga、Cu、Fe、Co、V、Mn、Sn、Cr、Mo、W、Zr、Nb等杂原子引入MCM-41骨架。与微孔钛硅酸盐催化剂(TS-1)相比钛掺杂的介孔材料大大改善了的催化环境,由于不再受微孔无机骨架的孔道尺寸限制,介孔材料的巨大比表面积可以使反应物分子充分接触活性位点,因此它在有机大分子烯烃选择氧化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

严格意义上讲,掺杂型介孔材料并不完全属于“非硅”介孔材料,因为这类材料中的过渡金属只是部分取代了骨架中硅原子。为了挖掘更多介孔材料的优势,充分利用其孔径尺寸大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人们开始从几个方向上合成“非硅”介孔材料,主要的有介孔磷酸盐、介孔金属氧化物、介孔硫化物、介孔碳、介孔金属等。“非硅”介孔材料的合成技术通常经过几个途径,图1.12总结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合成路线,表1.2列出不同合成途径对应的特点和所合成的代表性材料。

由于本论文的一部分主要工作是围绕功能化介孔磷酸盐展开的,所以我们将对介孔磷酸盐作详细介绍。

在微孔沸石分子筛的发展过程中,磷酸铝分子筛是继硅酸盐分子筛之后在合成上发展最快的一类分子筛材料,由于二氧化硅和磷酸铝之间存在很大相似性,

人们首先就想到将介孔合成扩展到磷酸铝材料。Fyfe等利用季铵盐作为模板剂,采用溶胶法合成出一系列介观层状磷酸盐材料。Sayari等以直链脂肪胺为模板剂,合成出具有层状结构中间相的介孔磷酸铝。但这些介观层状结构没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脱除模板剂后,层状结构坍塌,非常不适合应用。在前人工作的启发下,赵东元和冯萍云各自独立成功合成了介孔磷酸铝。冯萍云选择阳离子表面活

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Al(OPri)

3和H

3

PO

4

分别作为表面活性剂、

铝源和磷源,在HF加入条件下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调节水溶液pH值为8.3合成具有六方相排列结构的介孔磷酸铝。赵东元则选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氢氧化铝和H3PO4分别作为表面活性剂、铝源和磷源在pH值为9.1条件下合成,脱除有机模板剂后材料比表面积可达到700 m2/g。

合成介孔磷酸铝材料只是介孔磷酸盐材料研究的开始。由于磷酸盐材料除具有催化、离子交换、生物相容性,还具有光、电、磁方面的性质,并且金属磷酸盐与金属氧化物相比稳定性较好,所以合成介孔磷酸盐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浓厚兴趣。Rozière等人于2019年首次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作为模板,

Zr(OPr)

4和H

3

PO

4

分别作为锆源和磷源合成了介孔磷酸锆,孔径达到2.7nm,并对

材料的酸度进行研究,随后,他们又选择N-Benzyl-N,N-dimethyloctadecylammonium chloride hydrate(C18BDAC)作为模

板剂,Zr(SO

4)

2

·4H

2

O和H

3

PO

4

分别作为锆源和磷源,首例合成了具有Ia3d立方

结构的介孔磷酸锆。Inagaki等人合成介孔磷酸钛,发现其离子交换性能明显优于介孔氧化硅材料MCM-41。Tan等人用氨水和四甲基氢氧化铵调节反应条件为碱性,合成了介孔尺寸下的管状磷酸镍,材料在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Guo等人在添加HF条件下,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模板剂,

Fe(NO

3)

3

·9H

2

O和Na

2

HPO

4

·12H

2

O分别作为铁源和磷源合成介孔磷酸铁,并研究

了这种材料在苯酚羟基化中的催化活性。不仅如此,介孔羟基磷灰石的合成也陆续被报道。林君等人成功将羟基磷灰石做成介孔结构,并且在骨架中掺杂稀土金属作为荧光标记来研究这种材料的布洛芬药物缓释能力,羟基磷灰石(Hydroxyapotite,Ca10(PO4)6(OH)2)同骨骼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成份,并且具有组织相容性,所以又称为“骨水泥”,在医学上被用来植入人体作为“人工骨”,介孔结构的羟基磷灰石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缓慢释放药性,对于治疗骨骼病症具

有重要用途。可见,介孔磷酸盐不仅可以将不同磷酸盐的固有特点移植入介孔骨架中,而且能够将这些性质优化,提高效率,这是介孔氧化硅材料所不能做到的。

从表1.2可以看出,介孔磷酸盐的合成思路通常是基于“液晶模板机理”选择电荷匹配的表面活性剂与无机前躯体,使胶束与无机物种在界面有相互作用力。然而,介孔磷酸盐的合成过程相对介孔硅较为复杂,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a)控制聚合过程,避免无机网络过快和不加选择的生长;

b)促进微小(纳米和次纳米级)的相隔离(由于有机相和无机相的作用力弱)

c)必须控制结构曲率,避免生成层状物。

最近,赵东元小组针对“非硅介孔材料”稳定性差,合成难等若干问题,提出了从酸-碱中和反应配对的无机前躯体出发,在极性非水体系中“自我调节的过程合成介孔材料。他们主要以介孔磷酸盐的合成为例,将相对的酸性或碱性的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分类排序,配对选择,酸碱差别越大越好(如图1.13)。所用溶剂一定是极性有机溶剂,如甲醇或乙醇这类两性的溶剂,它们可以作为氧的给体,促进质子在合成体系中迁移。合成的具体过程是先将嵌段共聚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将选择好的两种或多种酸碱配对前躯体以适当比例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将溶剂蒸发,高温烧除产物的有机模板剂,获得介孔结构。这种方法合成出来的介孔材料结构有序度高、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好。

第三节多孔材料的组装和功能化

近三十年来,随着科研工作者对多孔材料性质的深入掌握以及在合成上的熟练控制,他们对这类材料的功能化、修饰以及主客体组装等方面越来越重视,大大拓展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分子筛的结构和组成千变万化,不同类型的孔材料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功能化方式。目前我们了解的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微孔分子筛和介孔材料的功能化或主客体组装。根据主体材料的孔道或者孔笼的直径存在于哪个尺寸范畴,以及孔壁的化学组成和性质,首先确定哪一种尺寸的客体元素可以组装,再确定通过哪一种化学手段进行组装,制备出纳米尺寸内的“微反应器”或装载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的客体物质,这是进行功能化或者主客体组装的基本方法学。与此同时,分子膜也成为多孔材料组装的一个发展方向。

1.3.1微孔沸石分子筛的组装

1.3.1.1微孔沸石分子筛的主客体组装

微孔分子筛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具有非常规整的孔道和孔笼空间,如LTA型分子筛具有立方排列的SOD笼,FAU分子筛具有六方排列的方钠石笼和超笼(如图2.13)。这样的空间不仅可以稳定客体物种,而且可以使它们有非常规整的几何排布,单一分散。利用这一特点对于微孔沸石分子筛的客体组装主要以下几种方式:

(a)分子筛包合金属簇或金属离子簇形成的复合物;

(b)染料分子与分子筛形成的主客体复合物;

(c)在分子筛的孔道或孔笼中形成的无机半导体纳米粒子;

(d)包合金属配位化合物;

(e)分子筛中的聚合物以及碳物质,包括富勒烯和碳纳米管。

1.3.1.2微孔沸石分子筛的自组装

a)沸石分子筛膜

沸石分子筛阵列或薄膜在膜催化、膜分离、微电子器件与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制备沸石分子筛阵列和薄膜可以总结出两种主要方法:原位水热合成和载体表面的晶粒自组装。在原位水热合成法中,通过对载体表面的改性或对合成条件的调控来实现沸石分子筛晶体在载体表面的定向生长,最终获得单一取向的多晶沸石分子筛阵列或薄膜。在载体表面的晶粒自组装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结合方式将沸石分子筛晶粒组装于载体表面,实现膜层微结构的调控,制备出结构有序的沸石分子筛阵列或薄膜。将近几年国内外在沸石分子筛晶体表面定向生长和组装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内容主要涉及:(a)在原位水热条件下通过载体表面嫁接功能基团、改变载体表面微结构以及调变合成液组成等措施,获得高度取向的沸石分子筛阵列或薄膜;(b)利用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在载体表面组装沸石分子筛晶粒,制备高度覆盖、结构有序的晶体阵列或薄膜;(c)表面组装与光刻蚀技术、微接触印刷结合制备图案化的沸石分子筛阵列或薄膜。

在原位水热条件下通过载体表面嫁接功能基团。通过在载体表面涂抹含有有机官能基团的薄膜,使表面分子层在水热合成过程中作为结构导向剂,从而实现对分子筛晶体定向生长的组装过程调控。Yoon等人将玻璃载体表面涂敷聚亚胺酯层经过水热过程合成出高度有序排列的Silicalite-1沸石膜层,晶体取向由

聚亚胺酯的性质决定。如图1.14所示,利用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PDI)和对苯二酸双-(2-羟基乙烷基)酯(TBE)组成的聚亚胺酯薄膜表面的导向作用,可以合成出a-轴取向的Silicalite-1膜层,利用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PDI)和2-丁炔-1,4-二醇(BDO)组成的聚亚胺酯膜表面引导后,可合成出c-轴取向的Silicalite-1膜层。Zhang等在壳聚糖改性的多孔α-Al2O3载体(平均孔径为320 nm)和硅锆复合中间层(平均孔径为8 nm)表面上分别合成出b-轴取向的TS-1和Silicalite-1沸石分子筛薄膜。如图1.15所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b-轴取向连续膜由单层生长为多层。可见,不同功能基团对沸石分子筛晶体在载体表面定向生长和组装影响很大。

调变合成液组成。严等人在TPAOH-NaOH-TEOS-H2O-NaCl合成体系中获得了分子筛膜晶体取向和合成液组成之间的关系图。并在此基础上调变合成溶液组成在不同衬底上如硅片、电极、多孔不锈钢等表面合成了b-轴取向的MFI型沸石单层膜。之后,他们发现了全硅分子筛膜具有很低的电解质常数,可以作为low-k 材料,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决定了它优于其它具有low-k性质的膜如无定形氧化硅膜和介孔分子筛膜。这种low-k材料需要膜具有非常好的连续性,严等人所采用的合成方法主要为原位晶化法(或二次生长法)(如图1.16)

和悬涂法。

沸石分子筛晶粒的表面组装。尽管自组装出自有机化学中的分子组装,但原则上这一方法适用于所有尺度范围,利用载体表面与沸石分子筛晶粒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键等)可以将纳米到微米尺度的分子筛晶粒高度有序的组装到载体表面。在此方面以Yoon教授研究工作最具有代表性。以离子键作用为例,离子键没有方向性,正负电荷中心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发生作用,因为在成键的数目上远高于共价键,通过离子键组装的分子筛晶体与载体表面的结合力更强。不过离子键的稳定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包括溶剂种类、溶液pH值和离子强度等。Yoon等人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钠(Na+PSS-)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Cl-)作为连接分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沸石晶体组装到玻璃表面,其结合强度高于以PEI(聚乙烯亚胺)连接的共价键组装,通过控制增加组装次数可获得单层或多层的晶体膜(如图1.17a)。Wang等人同样使用了这对聚合高分子电解质,采用交替排列电解质的顺序在不锈钢载体表面组装MFI型沸石晶粒

(80 nm和300 nm)。Hedlund等人将Au表面用MP-TMS的甲醇溶液和HCl水溶液进行处理后,在中性和碱性水溶液中显负电,将阳离子聚合物和60-320 nm 的Silicalite-1晶粒一次粘附到载体表面,得到Au表面组装的MFI分子筛(如图1.17c)。图案化分子筛阵列的表面组装。将沸石分子筛表面组装方法与光刻、微接触印刷等技术结合,可制备图案化的沸石分子筛阵列或薄膜,这种技术在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和科学意义。b)其它形式的分子筛自组装

分子筛膜是分子筛应用发展的一大分支,除此之外,分子筛还被用于制备大孔材料、分子筛纤维、分子筛电纺丝材料等。Holland等人首次利用聚乙烯小球(PS)作为模板合成了沸石分子筛大孔材料,利用聚乙烯分离后可以进行规则密堆积排列(如六方排列)的特点,将MFI合成溶液灌注于堆积空隙中,经水热合成,再高温烧除PS模板,便可得到具有规则大孔排布的MFI材料。Botta等人首次合成了装载染料的L分子筛的电纺丝,他首先将纳米级L分子筛与染料溶液浸泡,完成装载过程后与poly(ethylene oxide)(PEO)均匀混合配制成合适粘稠度的前躯体,纺丝后的纳米纤维表现出与装前躯体中L分子筛完全不同的颜色。

1.3.2介孔材料的功能化

自从1992年Mobil公司正式报道了MCM系列介孔材料以后,科研工作者们就开始了对介孔材料功能化的研究。起初他们研究的重点仍是在介孔材料的合成的基础之上将有机基团引入介孔的孔壁内,实现了孔壁的改性。不久以后,他们

材料缺成功的将功能基团嫁接入介孔中。对介孔材料进行修饰不仅弥补了SiO

2

少活性中心的缺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介孔材料的水热稳定性,这对于介孔材料的实际应用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修饰、功能化方法的开发使介孔材料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介孔分子筛的功能化修饰是指将特定的有机基团通过共价键的方式固载到介孔材料的结构中,目前为止可总结为两种方法:利用后嫁接法(after-grafting)将功能基团以共价键方式连接到孔壁上和共合成法(co-condensation)将有机基团直接连接于孔壁中。

为例,在嫁接(1)后嫁接法即在介孔孔道内表面用功能基团修饰。以介孔SiO

2

过程中,介孔材料表面独立的Si-OH与有机硅烷化试剂(R’O)

SiR发生缩聚反应

3

(如图1.17),有机Si与无机Si以Si-O-Si连接,功能基团R连接在介孔表面。硅烷化试剂(R’O)

3

SiR可以根据需要将R基团换成各种功能基团,如-NH2、

-NH-NH2、-SH等。有机硅烷化试剂(R’O)

3SiR的合成通常是将氯硅烷SiHCl

3

一端接丙烯基另一端为功能基团R的有机物在H

2PtCl

6

催化下反应得到氯硅烷有

机物,再与R’OH发生缩合反应(如图1.18)。后嫁接的功能化方法已经使介孔硅SiO

2

在手性不对称催化、发光材料、分子捕捉、医学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Mercier将巯基嫁接于MCM-41表面可以有效的吸附Hg离子;Liu等人同样将巯基接到SBA-15上,可以有效的吸附Cu2+、Zn2+、Cr2+离子并以同样方法嫁接上氨基可以很好的吸附Ni2+离子;此后不久,Yoshitake等人再次证明氨基的MCM-41和SBA-1对于清除有毒的化合物如砷酸盐和铬酸盐非常有效。嫁接氨基或巯基的介孔材料在污水处理和环保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戴胜等人采用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将络合Cu2+的N-(2-(triethoxysilyl)ethyl)methanediammine嫁接到MCM-41表面,再脱除Cu2+后获得相应孔穴,使之成为Cu2+识别材料。近年来,在医学、生物等领域,将功能基团嫁接到介孔材料表面,达到生理探测或病理研究目的的报道陆续出现,Lin 等人将若干种功能基团以有机硅烷化试剂的形式(3-aminopropyl、3-guanidinopropyl、3-[N-(2-guanidinoethyl)guanidino]propyl、N-folate-3-aminopropyl)分别嫁接到MCM-41纳米粒子上,考察它们被人体癌细胞吞噬的情况,发现MCM-41被内吞的速率与其所携带的功能基团有重要关系。

按照嫁接后的步骤过程又可分成许多种嫁接形式,如络合嫁接、多步嫁接等。图 1.19所示为络合嫁接方式,Lee等人在MCM-41孔道表面嫁接上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APTS),氨基基团络合固载(VO)2+离子,从而可以作为苯氧化为苯酚反应中的催化剂,这种锚接式的五价V5+-O-O配合物比V 掺杂的MCM-41(V-MCM-41)催化活性更好,而且结构更稳定。贾明君等人将(3-triethoxysilylpropyl)[3-(2-pyridyl)-1-pyrazolyl]acetamide)嫁接到MCM-41表面和硅铝MCM-41表面,再将MoO5与吡啶环和吡唑环上的N络合固定,可以作为环己烯环氧化反应的有效催化剂。图1.20所示为多步嫁接方式,李灿等人通过多步反应将Ti的不对称催化剂嫁接于MCM-41表面,这种非均相不对称

催化剂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

(2)共合成法又称共聚法。以介孔SiO

2为例,以合成介孔SiO

2

的方法为基础,

使用正硅酸乙酯或正硅酸甲酯(TEOS或TMOS)和硅烷化试剂(R’O)

3

SiR在模板剂的诱导下共同结合,形成介孔结构,有机功能基团R保留在孔壁上,有机硅嵌入介孔孔壁中(如图1.21),这种方法可以使功能基团均匀分布在孔壁上,从而起到改变孔壁性质的作用。

共合成与嫁接法相比各有优点和缺点,在表1.4中列出,研究者们通常根据实验条件、应用目的的需要以及侧重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四节手性功能基团在多孔材料中的功能化及手性拆分的应用

手性在宇宙间无处不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现象,人类生命与生活离不开手性,生命体系中生物大分子的主要构件仅以单一对映体形态存在,存在于生命体中的分子识别体系具有很强的手性识别能力,同一结构的生物大分子的不同构型往往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生理效能。将手性理念引入介孔材料成为介孔材料功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单一对映体化合物在精细化工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它们可以作为农药、医药、香料的前躯体、中间体以及最终产物。目前获得单一对映体分子的途径和应用成为化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图1.22列出了获得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主要途径。其中不对称催化和手性拆分这两条途径是实验室方法获得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主要方法。将具有手性催化和手性拆分能力的功能基团嫁接于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介孔材料不仅实现了介孔材料在手性领域的应用,而且为这类功能基团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反应环境。

1.4.1功能化多孔材料的手性拆分(手性识别)应用

当一对对映体化合物通过一种材料时,材料对其中一种单一对映体化合物具有优先吸附作用,另外一种单一对映体化合物自由通过,表明这种材料具有手性选择性,这个过程成为手性拆分过程(如图1.23),这类材料可以作为该对映体化合物的对映体拆分材料,它们通常是手性色谱柱、手性拆分剂等。

1.4.1.1手性拆分机理

手性拆分机理。“3-3”机理和中心金属离子机理是手性拆分机理中普遍被接受的两个典型机理。

在“3-3”机理中,模板分子与被识别的手性分子之间至少需要三个作用点才能有效的进行识别,即两个较强作用的分子间氢键和一个可以比氢键弱的作用力,如π-酸与π-碱电子对的授受作用或极性诱导,如图1.24所示。如氨基酸分子,卟啉分子都具有类似的手性识别机理。

在中心金属离子机理中,如1.25所示,金属离子和官能化的有机基团构成立体选择区域,不同对映体在液相色谱分离过程中与手性固定相的金属离子形成能量不同的可逆过渡态,经洗脱剂作用,不稳定的对映体首先解离,从而达到拆分对映体的效果。

1.4.1.2功能化多孔材料的手性拆分应用

在合成具有手性拆分能力的功能化多孔材料的方法中,较为典型的方法为模板法。2019年Corma等人用共聚法合成手性的周期介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hiMO),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和对映体选择能力;Mastai等人以手性聚合物作为模板剂poly(ethylene oxide)-(block)-poly-(D-phenylalanine)与正硅酸乙酯(TEOS)在酸性条件下合成SiO2介孔小球,再将模板剂脱除,获得单一手性孔穴,并对材料在拆分DL-valine性能上做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合成具有手性拆分能力的介孔材料的报道仍然较少。另外,将具有手性拆分能力的功能基团负载于介孔材料内部也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本论文第二章工作主要是围绕这种思路将手性氨基酸基团引进介孔材料中产生手性拆分位点,使介孔材料具有手性拆分性能。

档案工作人员年度总结

档案工作人员年度总结 档案工作人员年度总结 档案工作人员年度总结 年档案馆(校史馆、科学技术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对照本单位年度工作要点、《吉林大学年工作要点》以及《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师生负责”的原则,不断加强档案的收集、利用力度,不断加强校史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充分体现档案的育人、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现将档案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拓展档案的收集范围,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1.完成了《档案馆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编撰工作,修订了《档案馆办公会议制度》《档案馆大宗物品采购管理办法》等6项工作制度,新制定了4项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了“档案查借阅流程”、“中英文认证材料制作流程”等工作程序,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水平。 2.加强了对全校档案归档工作的指导,修订了《吉林大学档案分类暂行规定》,对归档单位代码表以及各类档案归档范围进行了更加合理的调整,全年共接收各类档案32436卷,逐步加大了对电子、声像、实物和人物档案等的收集、征集和宣传力度,如,本科生毕业合影照片33卷,同比增长18%,基本覆盖全体本科毕业生;实物档案7

卷,同比增长17%;主动采集全校档案照片5650张;征集到部分珍贵史物,如,唐敖庆先生的部分用品,优化了馆藏结构,提高了馆藏含金量。 3.以“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通过悬挂条幅,举办网上档案知识竞赛,开展档案馆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开展档案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宣传、宣讲,提高全员档案意识。举办为期1个月的“吉林大学校园历史建筑”专题巡展,深度挖掘档案史料,再现校园中13幢历史建筑的今昔对比,将档案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为学校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整合开发档案资源,增强档案服务能力意识,推动档案管理服务升级。 1.加强馆内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开设档案查、借阅服务大厅,配备自动档案查询终端,在办公区醒目位置粘贴业务办理标示牌,使办公地点、业务流程的指示更加清晰明了;及时更新档案馆主页及校史馆、科技馆展板的相关内容,及时修缮档案库房、校史馆等设施设备,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2.按照最大程度方便师生的原则,出台档案馆办事指南和便民措施,通过设立电话、传真和邮件等方式开展档案利用预约咨询服务,扩大档案信息在线搜索功能,使师生既清晰了办理流程,又减少了来往次数,大大方便了师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共接待查档8500余人次。 3.通过设立“档案指导开放日”、建立档案业务交流QQ群等方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答案

1、熔体的概念: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与组成的关系(决定硅酸盐熔体粘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硅氧四面体网络连接程度) 在熔体中加入LiO2、Na2O 、K2O 与BaO 、PbO 等,随加入量增加,粘度显著下降。 在含碱金属的硅酸盐熔体中,当Al2O3/Na2O ≤1时,用Al2O3代替SiO2可以起“补网”作用,从而提高粘度。一般加入Al2O3、SiO2与ZrO2有类似的效果。 流动度为粘度的倒数,Φ= 粘度的理论解释:绝对速度理论η=η0exp(ΔE/kT) 自由体积理论η=B exp [ ]=Aexp( ) 过剩熵理论η = Cexp [ = Cexp( ) 2、非晶态物质的特点 :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3、玻璃的通性 (1)各向同性(若有应力,为各向异性) (2)介稳性 (3)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的可逆与渐变性 (4)、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其物化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4、 Tg 、Tf , 相对应的粘度与特点 钠钙硅酸盐熔体粘度与温度关系表明:熔融温度范围内,粘度为50~500dPa·s 。工作温度范围粘度较高,约103~107dPa·s 。退火温度范围粘度更高,约1012、5~1013、5 dPa·s 。 Tg-脆性温度、退火温度,Tf-软化温度、可拉丝的最低温度 5、 单键强度 > 335 kJ/mol(或80 kcal/mol)的氧化物——网络形成体。 单键强度 < 250 kJ/mol(或60 kcal/mol)的氧化物——网络变性体。 在250~335 kJ/mol 为——中间体,其作用介于玻璃的网络形成体与网络变性体之间。 6、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 熔体就是物质在TM 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状态。据随温度降低,熔体释放能量大小不同,冷却途径分为结晶化,玻璃化,分相 ΔGv 越大析晶动力越大,越不容易形成玻璃。 ΔGv 越小析晶动力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观点: 过冷度增大,熔体质点动能降低,有利于质点相互吸引而聚结与吸附在晶核表面,有利于成核。 过冷度增大,熔体粘度增加,使质点移动困难,难于从熔体中扩散到晶核表面,不利于晶核长大。 过冷度与成核速率Iv 与晶体生长速率u 必有一个极值。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观点: (1)、键强(孙光汉理论) 熔点低的氧化物易于形成玻璃 (2)、键型 三种纯键型在一定条件下都不能形成玻璃。 )(00T T KV -α0T T B -)(0T T C D P -?0T T B -η1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1螺位错:柏格斯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2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3晶胞:指晶体结构中的平行六面体单位,其形状大小与对应的空间格子中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一致。 4肖特基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的原子,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在晶格内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即为肖特基缺陷。肖特基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的原子,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在晶格内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即为肖特基缺陷。 5聚合:由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同时释放出部分Na2O,这个过程称为缩聚,也即聚合。 6非均匀成核: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而形成晶核的过程。7稳定扩散:扩散质点浓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8玻璃分相:一个均匀的玻璃相在一定的温度和组成范围内有可能分成两个互不溶解或部分溶解的玻璃相(或液相),并相互共存的现象称为玻璃的分相(或称液相不混溶现象)。 9不一致熔融化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这种化合物到某一温度便发生分解,分解产物是一种液相和一种晶相,两者组成与化合物组成皆不相同,故称不一致熔融化合物。10晶粒生长:无应变的材料在热处理时,平均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 11非本征扩散:受固溶引入的杂质离子的电价和浓度等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扩散。或由不等价杂质离子取代造成晶格空位,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2.5)本征扩散:空位来源于晶体结构中本征热缺陷,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 12稳定扩散:若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各处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不稳定扩散: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这种扩散称为不稳定扩散。(2.5分) (2.5分) 13可塑性:粘土与适当比例的水混合均匀制成泥团,该泥团受到高于某一个数值剪应力作用后,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状,当去除应力泥团能保持其形状,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2.5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用六个参数即三条边棱的长度a、b、c和三条边棱的夹角α、β、γ即为晶胞参数。 14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称为一级相变。 15二次再结晶:是液相独立析晶:是在转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被回收的晶相有可能会被新析出的固相包裹起来,使转熔过程不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液相进行另一个单独的析晶过程,就是液相独立析晶。(2.5) 16泰曼温度: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2.5) 17晶子假说:苏联学者列别捷夫提出晶子假说,他认为玻璃是高分散晶体(晶子)的结合体,硅酸盐玻璃的晶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玻璃的结构特征为微不均匀性和近程有序性。无规则网络假说: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的重复没有规律性。 18正尖晶石;二价阳离子分布在1/8四面体空隙中,三价阳离子分布在l/2八面体空隙的尖晶石。 19液相独立析晶:是在转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被回收的晶相有可能会被

吉林大学档案管理软件操作指引-吉林大学档案馆

吉林大学档案管理软件操作指引-吉林大学档案馆

————————————————————————————————作者:————————————————————————————————日期:

吉林大学档案管理软件操作指南 一档案管理系统登陆 档案管理系统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的系统,客户端只要通过浏览器(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就可以登陆档案管理系统。具体登陆方法如下: 方法一:进入档案管理网页。如下图: 方法二:在浏览器的地址输入框中输入档案管理系统的IP地址。如下图: 使用档案馆系统管理员给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首次登陆。登陆成功后,系统自动进入“档案信息管理”的功能接口,如下图: 二用户信息修改 用户可以点击上面或左边的“系统设置”进入用户管理界面,可以看见自己的用户信息。用户如果需要修改密码,可以先删除旧的密码,输入自己的新密码。也可以修改用户姓名、联系电话等其他用户信息。更改完信息后点击“修改信息、修改密码”即可。见下图: 三档案著录 在“档案信息管理”页面点击档案表的名称或点击“打开”进入数据库,如下图: 可以看到左边的“表内文件分类目录”。点击“”直至最后一级目录可以进入右边的“档案文件信息管理”页面,最上面显示这个目录的基本信息:它的各级目录名称,以及这个目录下总案卷数和总文件数。中间罗列出这个目录下的数据。如下图: 点击档案管理页面上方的“添加案卷”或者是“添加文件”。进行档案的著录。如下图:

用户参照《吉林大学档案网上著录规则》进行信息著录,完成信息著录后,点击“添加”即可。 四档案信息文件的上载 档案管理系统除了可以支持用户实现对案卷、文件的基本信息的录入、编辑、修改外,还支持用户远程上载各种格式的电子文件,纸质文件扫描图像以及录音、录像等音频、视频多媒体文件。 用户可以有两种方式进入对案卷或文件进行全文、图像或多媒体的操作页面。 方式一:用户可以在“档案文件信息管理”页面下,通过点击对应案卷或文件左侧的三个超链接,如下图红框区中所示: 方法二:用户可以在“编辑案卷、文件”页面下,点击“输入员”右侧的三个按钮。如下图: 全文提交的格式为word、excel、PDF、html和txt文件。 图像文件提交的格式为JPEG、GIF、BMP、RLE、TIF、PNG、DWG、PDF,建议使用JPEG、GIF、BMP格式 视频文件提交的格式为asf、wav。音频文件提交的格式为mp3、wma。 上传的文件名要与归档的文件名保持一致。 (一)用户要对案卷或文件进行全文上传操作,可点击“全文”超链接或“全文”按钮,系统进入“全文”页面。点击“浏览”找到上传文件所在的位置并完成设置后。点击下方的“上传”按钮,完成系统文件的上传。如果上传的文件不是PDF格式,上传完毕后点击“转换”。见下图:(二)用户要对案卷或文件图像、视频、音频上传操作,可点击“图像、视频、音频”超链接或“图像、视频、音频”按钮,系统进入“图像、视频、音频”页面,打开图像、视频、音频上传页面,点击“浏览”找到上传图像、视频、音频所在的位置并完成设置后。点击下方的“上传”按钮,完成系统文件的上传。见下图: 五数据的编辑与修改 (一)在“档案文件信息管理”页面,显示的就是我们已经著录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陆佩文 课后答案

2-1 名词解释(a )弗伦克尔缺陷与肖特基缺陷;(b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c )类质同象与同质多晶 解:(a )当晶体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而挤到晶格点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原子,而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这种缺陷称为弗伦克尔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原子,热起伏后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跃迁到晶体的表面,在原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b )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c )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2-6(1)在CaF 2晶体中,弗仑克尔缺陷形成能为2.8eV ,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5.5eV ,计算在25℃和1600℃时热缺陷的浓度?(k =1.38×10-23J/K ) (2)如果CaF 2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的YF 3杂质,则在1600℃时,CaF 2晶体中时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解:(1)弗仑克尔缺陷形成能为2.8eV ,小于肖特基缺陷形成能5.5eV ,所以CaF 2晶体中主要是弗仑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可忽略不计。-----------1分 当T =25℃=298K 时,热缺陷浓度为: 242319298 1006.2)2981038.1210602.18.2exp()2exp(---?=?????-=?-=??? ??kT G N n f ----2分 当T =1600℃=1873K 时,热缺陷浓度为: 423191873 107.1)18731038.1210602.18.2exp()2exp(---?=?????-=?-=??? ??kT G N n f -----2分 (2)CaF 2中含百万分之一(10- 6)的YF 3时的杂质缺陷反应为: Ca F Ca CaF V F Y YF ''++??→??62223 由此可知:[YF3]=2[Ca V ''],所以当加入10- 6YF3时,杂质缺陷的浓度为: 73105][2 1][-?==''YF V Ca 杂--------------------1分 此时,在1600℃下的热缺陷计算为: Ca i Ca V Ca Ca ''+→?? x x +5×10- 7 则:8241089.2)107.1()exp(][]][[--???=?=?-==''kT G k Ca V Ca f Ca Ca i 即:871089.21 )105(--?=?+x x ,x ≈8.1×10-4 热缺陷浓度: 4101.8][-?=≈''x V Ca 热------------------1分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无机化学(含实验)

无机化学(含实验) 交卷时间:2015-11-26 15:09:08 一、单选题 1. (4分) 下列混合溶液中,属于缓冲溶液的是_____ ? A. 50 ml 0.1mol·L-1 HAc溶液与50 ml 0.2 mol·L-1 NaOH溶液混合? B. 50ml 0.2mol·L-1 HAc溶液与50 ml 0.2 mol·L-1 NaOH溶液混合? C. 50 ml 0.2mol·L-1 HCl溶液与50 ml 0.1 mol·L-1 NH3·H2O溶液混合? D. 50 ml 0.2mol·L-1 HAc溶液与5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混合得分:0知识点:无机化学(含实验)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2. (4分) NH3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与水分子之间存在:() ? A. 取向力 ?

色散力 ? ? C. 氢键 ? ? D. 离子键 ? 得分:0知识点:无机化学(含实验)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3. (4分) 在0.10 mol·L-1氨水中加入等体积的0.10 mol·L-1下列溶液后,使混合溶液的pH最大,则应加入__________ ? A. HCl ? ? B. H2SO4 ?

HNO3 ? ? D. HAc ? 得分:0知识点:无机化学(含实验)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4. (4分) 已知298K时,K sp(Ag2CrO4)=1.0F10-12。则在该温度下,Ag2CrO4在0.010 mol·L -1AgNO3 溶液中的溶解度是_____ ? A. 1.0×10-10 mol·L-1 ? ? B. 1.0×10-8 mol·L-1 ? ? C. 1.0×10-5 mol·L-1

2020年吉林大学财会类档案立卷工作规范精品

2020年吉林大学财会类档案立卷工作规范精品

吉林大学财会类档案立卷工作规范 为了提高我校财会类档案(以下简称财会档案)工作的业务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校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并为考核财会档案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及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财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1 高等学校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凭证、帐簿、报表等材料,均属财会档案。 1.2 高校财会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学校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高校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财会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其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开发和利用。 1.4 财会档案工作应纳入财会部门管理制度,纳入财会工作计划、规划,纳入财会部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财会工作的同时,要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财会档案工作。 1.5 努力实现财会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料,为高等学校进行会计监督、分析、决策和制定教育发展计划服务。 1.6 要把财会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在经费、库房、设备和人员分配等工 作条件上给予保证。 2.财会档案归档范围的确定 2.1 确定的原则 2.1.1 归档的财务工作管理和会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必须对学校和社会当前与长远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 2.1.2归档的财会文件材料,必须反映财务管理、会计活动的全过程,保证完整、准系统。 2.1.3归档的财会文件材料,必须遵循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有机联系,充分考虑财会档案的类型特点。 2.2 归档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2.1 归档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管理、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工资清册等。具体范围见附件一。 2.2.2 归档的重点是会计活动中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2.3 不归档的文件材料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第二章、晶体结构缺陷 1、缺陷的概念 2、热缺陷(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 热缺陷是一种本征缺陷、高于0K就存在,热缺陷浓度的计算 影响热缺陷浓度的因数:温度和热缺陷形成能(晶体结构) 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 3、杂质缺陷、固溶体 4、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结构缺陷(半导体) 种类、形成条件、缺陷的计算等 5、连续置换型固溶体的形成条件 6、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因素 7、组分缺陷(补偿缺陷):不等价离子取代 形成条件、特点(浓度取决于掺杂量和固溶度) 缺陷浓度的计算、与热缺陷的比较 幻灯片6 8、缺陷反应方程和固溶式 9、固溶体的研究与计算 写出缺陷反应方程→固溶式、算出晶胞的体积和重量→理论密度(间隙型、置换型)→和实测密度比较 10、位错概念 刃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垂直 螺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平行 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既不平行,又不垂直。 幻灯片7 第三章、非晶态固体 1、熔体的结构: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2、非晶态物质的特点 3、玻璃的通性 4、 Tg 、Tf ,相对应的粘度和特点 5、网络形成体、网络改变(变性)体、网络中间体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观点:键强,键能 6、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相变),3T图 7、玻璃的结构学说(二种玻璃结构学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8、玻璃的结构参数 Z可根据玻璃类型定,先计算R,再计算X、Y 注意网络中间体在其中的作用。 9、硅酸盐晶体与硅酸盐玻璃的区别 10、硼的反常现象 幻灯片8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 1、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表面的特征 2、润湿的概念、定义、计算;槽角、二面角的计算 改善润湿的方法:去除表面吸附膜(提高固体表面能)、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答案第六,七,九,十章习题答案

6-1 略。 6-2 什么是吉布斯相律?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解:相律是吉布斯根据热力学原理得出的相平衡基本定律,又称吉布斯相律,用于描述达到相平衡时系统中自由度数与组分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一般形式的数学表达式为F=C-P+2。其中F为自由度数,C为组分数,P为相数,2代表温度和压力两个变量。应用相率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 6-3 固体硫有两种晶型,即单斜硫、斜方硫,因此,硫系统可能有四个相,如果某人实验得到这四个相平衡共存,试判断这个实验有无问题? 解:有问题,根据相律,F=C-P+2=1-P+2=3-P,系统平衡时,F=0 ,则P=3 ,硫系统只能是三相平衡系统。 图 6-1 图6-2 6-4 如图6-1是钙长石(CaAl2Si2O)的单元系统相图,请根据相图回解:(1)六方、正交和三斜钙长石的熔点各是多少?(2)三斜和六方晶型的转变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3)正交晶型是热力学稳定态?还是介稳态? 解:(1)六方钙长石熔点约1300℃(B点),正钙长石熔点约1180℃(C点),三斜钙长石的熔点约为1750℃(A点)。 (2)三斜与六方晶型的转变是可逆的。因为六方晶型加热到转变温度会转变成三斜晶型,而高温稳定的三斜晶型冷却到转变温度又会转变成六方晶型。 (3)正交晶型是介稳态。

6-5 图6-2是具有多晶转变的某物质的相图,其中DEF线是熔体的蒸发曲线。 KE是晶型 I的升华曲线;GF是晶型II的升华曲线;JG是晶型III的升华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明各相的相区,并写出图中各无变量点的相平衡关系;(2)系统中哪种晶型为稳定相?哪种晶型为介稳相?(3)各晶型之间的转变是可逆转变还是不可逆转变? 解:(1)KEC为晶型Ⅰ的相区,EFBC 过冷液体的介稳区,AGFB晶型Ⅱ的介稳区, JGA晶型Ⅲ的介稳区,CED是液相区,KED是气相区; (2)晶型Ⅰ为稳定相,晶型Ⅱ、Ⅲ为介稳相;因为晶型Ⅱ、Ⅲ的蒸汽压高于晶型Ⅰ的,即它们的自由能较高,有自发转变为自由能较低的晶型Ⅰ的趋势; (3)晶型Ⅰ转变为晶型Ⅱ、Ⅲ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多晶转变点的温度高于两种晶型的熔点;晶型Ⅱ、Ⅲ之间的转变是可逆的,双向的,多晶转变点温度低于Ⅱ、Ⅲ的熔点。 6-6 在SiO2系统相图中,找出两个可逆多晶转变和两个不可逆多晶转变的例子。 解:可逆多晶转变:β-石英←→α-石英α-石英←→α-鳞石英 不可逆多晶转变:β-方石英←→β-石英γ-鳞石英←→β-石英 6-7 C2S有哪几种晶型?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它们如何转变?β-C2S为什么能自发地转变成γ-C2S?在生产中如何防止β-C2S 转变为γ-C2S? 解:C2S有、、、四种晶型,它们之间的转变如右图所示。由于β-C2S 是一种热力学非平衡态,没有能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因而在相图上没有出现β-C2S的相区。C3S和β-C2S 是硅酸盐水泥中含量最高的两种水硬性矿物,但当水泥熟料缓慢冷却时,C3S将会分解,β-C2S将转变为无水硬活性的γ-C2S。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生产上采取急冷措施,将C3S和β-C2S迅速越过分解温度或晶型转变温度,在低温下以介稳态保存下来。

无机化学样题2与复习资料吉大版

无机化学样题(二) 姓名:学号:专业: 一、填空题(本题共小题,共34分。请将答案写在横线上方) 1、(2分)273K,101.3KPa时,将1dm3干燥空气缓慢通过二甲醚液体,测得二甲醚失重0.0335g。求273K时二甲醚的蒸汽压等于。(已知二甲醚的M=46g/mol) 2、(4分)称取某一有机化合物9.00克溶于200g水中,测其溶液的凝固点为-0.1860C,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____ ,此有机物溶液的沸点为__________K。(已知水的Kb=0.513K.kg.mol-1;Kf=1.86K.kg.mol-1) 3、(2分)对某系统做功165J,该系统应热 J,才能使内能增加100J。 4、(8分)把100℃,101.3kPa下的1mol水向真空完全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已知水的汽化热为40.68kJ.mol-1。则该过程中的Q= kJ.mol-1,ΔH= kJ.mol-1,ΔS= J.mol-1.K-1,ΔG= kJ.mol-1。 5、(3分)在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Ac和HCl溶液中,所含氢离子浓度;若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这两种溶液时,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中和时两溶液的pH 。(填相同、不同) 6、(2分)任何电对的电极电势的绝对值都是不能直接测定,在理论上,某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θ是将其与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该原电池的电动势而得到的。国际上规定上述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7、(2分)单电子原子的能量有量子数决定,而多电子原子的能量有量子数决定。 8、(2分)CO 2与SO 2 分子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有。 9、(5分)在盛有无色溶液A的试管中,加数滴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氨水,摇动后沉淀消失,再加入几滴KBr溶液后,又有谈黄色沉淀产生,再加入Na2S2O3溶液后,沉淀又消失,推断A为______________,其有关离子反

(完整word版)图情档案专业学校排名

研究生教育图书馆学专业学校排名: A+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 A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郑州大学 B+ 四川大学,湘潭大学,吉林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河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B 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C 中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广西民族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研究生教育情报学专业学校排名: A+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A 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 B+ 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天津大学 B 山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湘潭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C 河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海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新乡医学院,南昌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江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研究生教育档案学专业学校排名: A+ 中国人民大学 A 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 B+ 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广西民族学院 B 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 C 湖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南昌大学 研究生教育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排名: A+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第三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玻璃具有下列通性:、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2.在硅酸盐熔体中,当以低聚物为主时,体系的粘度 3.物质在熔点时的粘度越越容易形成玻璃,大于,等于,小于)时容易形成玻璃。 4.熔体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量状态,在冷却的过程中可以出现和分相三种不同的相变过程。 5.当SiO2含量比较高时,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熔体粘度的能力是Li2Na22O。 6. 2Na2O·CaO·Al2O3·2SiO2的玻璃中,结构参数Y为 3 。 7. 从三T曲线可以求出为避免析出10-6分数的晶体所需的临界冷却速率,该速率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8.NaCl和SiO2两种物质中SiO2 容易形成玻璃,因其具有极性共价键结构。 9.在Na2O-SiO2熔体中,当Na2O/Al2O3<1时,加入Al2O3使熔体粘度降低。 10. 硅酸盐熔体中聚合物种类,数量与熔体组成(O/Si)有关,O/Si比值增大,则熔体中的高聚体[SiO4]数量减少。 11. 硅酸盐熔体中同时存在许多聚合程度不等的负离子团,其种类、大小和复杂程度随熔体的组成和温度而变。当温度不变时,熔体中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 O/Si比值增大,这时熔体中高聚体数量减少。 二、问答题 1.试述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的影响?在硅酸盐熔体中,分析加入—价碱金属氧化物、二价金属氧化物或B2O3后熔体粘度的变化?为什么? 答:1) 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熔体在熔点时具有很大粘度,并且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剧烈地升高时,容易形成玻璃。 2) 在硅酸盐熔体中,加入R2O,随着O/Si比增加,提供游离氧,桥氧数减小,硅氧网络断裂,使熔体粘度显著减小。加入RO,提供游离氧,使硅氧网络断裂,熔体粘度降低,但是由于R的场强较大,有一定的集聚作用,降低的幅度较小。加入B2O3,加入量少时,B2O3处于三度空间连接的[BO4]四面体中,使结构网络聚集紧密,粘度上升。随着B2O3含量增加,B开始处于[BO3]三角形中使结构网络疏松,粘度下降。 3+2+ 1当我排队等着站上小便池的时候有人已经在大便池先尿了■■■■■■■■■■■■张为政整理■■■■■■■■■■■■勿删■■■■■■■■■■■■ 2.试阐述网络形成体和网络变性体。 玻璃网络形成体:其单键强度>335KJ/MOL。这类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璃。 网络变性体:其单键强度<250KJ/MOL。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

吉林大学档案网上归档工作规范

吉林大学档案网上归档工作规范

吉林大学档案网上归档工作规范 档案网上归档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为建立健全我校统一的档案检索体系,深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在学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规范共包括:档案网上著录规则、档案管理软件操作指南、档案网上著录信息打印要求及操作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档案网上著录规则 1 范围 1.1 本规则规定了文件及案卷的网上著录项目、著录格式、著录用文字、著录信息源。 1.2 本规则适用于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外事、出版、产品、设备、基建、财会等各类档案的网上著录。 2 著录格式 2.1 文件、案卷所属类别著录格式 一级目录 二级目录 三级目录 2.2案卷级著录格式

副题名 附注 第一责任者 其他责任者页数规格 起止时间 归档单位存址 主题词 出版项奖励名称获奖等级获奖时间 接收人移交时间 输入员 2.3文件级著录格式 信息分类号档案馆室代号全宗号缩微号 实体分类号案卷/盒号及馆编件号保管期限密级正题名 副题名 附注 第一责任者

其他责任者页数规格 起止时间 归档单位存址 主题词 出版项奖励名称获奖等级获奖时间 文号、图号载体文本文种 归档份数 输入员 3 著录项目 3.1 类目项 为了便于对系统中大量的档案数据进行管理,系统可以让用户对同一个档案集下的案卷、文档进行分类。这个类就称之为类目。 3.1.1 一级目录 一级目录著录年度号,使用阿拉伯数字。 3.1.2 二级目录 二级目录著录分类号的第一、二级类目。具体参看吉林大学各类档案管理工作规范。 3.1.3 三级目录 3.1.3.1 博士学位档案 学历博士学位档案三级目录著录“归档单位全称+博士”。例如:“经济学院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6)

6-1 说明熔体中聚合物形成过程? 答:聚合物的形成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础单位,组成大小不同的聚合体。 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石英的分化; 中期:缩聚并伴随变形; 后期: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下,聚合和解聚达到平衡。6-2 简述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 答: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熔体的组成。 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剧烈降低粘度。 随温度降低,熔体粘度按指数关系递增。 6-3 名词解释(并比较其异同) ⑴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⑵单键强 ⑶分化和缩聚 ⑷网络形成剂和网络变性剂

答:⑴晶子学说:玻璃内部是由无数“晶子”组成,微晶子是带有晶格变形的有序区域。它们分散在无定形介中质,晶子向无 定形部分过渡是逐渐完成时,二者没有明显界限。 无规则网络学说: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 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 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 面体的重复没有规律性。 ⑵单键强:单键强即为各种化合物分解能与该种化合物配位数的商。 ⑶分化过程:架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缩聚过程: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化合物相互发生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次过程为缩聚过程。 ⑷网络形成剂:正离子是网络形成离子,对应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 璃。即凡氧化物的单键能/熔点﹥0.74kJ/mol.k 者称为网 络形成剂。 网络变性剂: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即单键强/熔点﹤0.125kJ/mol.k者称 为网络变形剂。

6-4 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2、SiO2玻璃、硅胶和SiO2熔体。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利用X—射线检测。 晶体SiO2—质点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排列,各向异性。 SiO2熔体—内部结构为架状,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SiO2玻璃—各向同性。 硅胶—疏松多孔。 6-5 玻璃的组成是13wt%Na2O、13wt%CaO、74wt%SiO2,计算桥氧分数? 解: Na2O CaO SiO2 wt% 13 13 74 mol 0.21 0.23 1.23 mol% 12.6 13.8 73.6 R=(12.6+13.8+73.6 ×2)/ 73.6=2.39 ∵Z=4 ∴X=2R﹣Z=2.39×2﹣4=0.72 Y=Z﹣X= 4﹣0.72=3.28 氧桥%=3.28/(3.28×0.5+0.72) =69.5%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卷资料

1. 不一致熔融化合物,连线规则 答:不一致熔化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会发生分解,分解产物是一种液相和一种固相,液相和固相的组成与化合物组成都不相同。(2.5分)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2.5分) 2. 非本征扩散,稳定扩散 非本征扩散:受固溶引入的杂质离子的电价和浓度等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扩散。或由不等价杂质离子取代造成晶格空位,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2.5) 稳定扩散:若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各处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这种扩散称稳定扩散。(2.5分) 3. 非均匀成核, 一级相变 非均匀成核:是指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等而形成晶核的过程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称为一级相变。(2.5) 4. 晶粒生长,二次再结晶 晶粒生长:平衡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2.5分) 二次再结晶:是少数巨大晶粒在细晶消耗时成核长大的过程。(2.5分) 5. 一致熔融化合物,三角形规则 答:一致熔融化合物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与正常的纯物质一样具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产生的液相与化合物组成相同。(2.5分)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2.5分) 6. 晶粒生长,二次再结晶 晶粒生长:平衡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2.5分) 二次再结晶:是少数巨大晶粒在细晶消耗时成核长大的过程。(2.5分) 7.液相独立析晶,切线规则 答:液相独立析晶:是在转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被回收的晶相有可能会被新析出的固相包裹起来,使转熔过程不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液相进行另一个单独的析晶过程,就是液相独立析晶。(2.5)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8.本征扩散,不稳定扩散, .答:本征扩散:空位来源于晶体结构中本征热缺陷,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2.5)不稳定扩散: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这种扩散称为不稳定扩散。(2.5分) 9.均匀成核,二级相变, 答:均匀成核是晶核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产生的过程。(2.5分) 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商也相等,但二级偏微商不等的相变。(2.5分)10.烧结,泰曼温度 答:烧结:由于固态中分子(或原子)的相互吸引,通过加热,使粉末体产生颗粒粘结,经过物质迁移使粉末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2.5) 泰曼温度: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2.5)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研究生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全讲解

化学综合和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李玲云 学号:2014332036 专业:无机化学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操作及用途 2、掌握样品的制备方法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从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直径20cm~30cm的电子束,受到阴阳极之间加速电压的作用,射向镜筒,经过聚光镜及物镜的会聚作用,缩小成直径约几毫微米的电子探针。在物镜上部的扫描线圈的作用下,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作光栅状扫描并且激发出多种电子信号。这些电子信号被相应的检测器检测,经过放大、转换,变成电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上并且调制显像管的亮度。显像管中的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也作光栅状扫描,并且这种扫描运动与样品表面的电子束的扫描运动严格同步,这样即获得衬度与所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应的扫描电子像,这种图象反映了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第二节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大多数生物样品都含有水分,而且比较柔软,因此,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前,要对样品作相应的处理。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使样品的表面结构保存好,没有变形和污染,样品干燥并且有良好导电性能。 在高压(2~20kV)的作用下,利用聚焦得到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使其在试样上扫描(电子束与试样表层物质相互作用),激发出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等信息,通过对上述信息的接收、放大和显示

成像,对试样表面进行分析。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物质中存在着隧道现象,电子可以通过隧道穿过一个能级高度大于其总能量的势垒而出现在势垒的另一侧。因此,物质的表面电子可以借助隧道作用散逸出来,在物质表面附近形成电子云。在导体表面电子云中某位置的电子几率密度,会随着此位置与表面距离的增大而以指数形式迅速衰减。 扫描电子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信息产业、地质、石油化工和其它相关学科领域。是在微观尺度范围内,对样品的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的工具。现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配备相应附件后,可以获得试样表面的化学成分,晶体缺陷、电势、磁场及晶体取向等信息,是对固体物质表层进行综合分析的仪器。 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该显微镜通过接收二次电子信息来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显微镜的扫描倍数从25到650000倍,最大分辨率可达到1nm。显微镜有Oxford的能谱附件,可以进行样品的能谱测试。该显微镜不能对具有较强磁性的物质进行分析。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 1、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电子枪、三个电磁透镜、扫描线圈、试样室 电子枪中的灯丝产生高能电子束,电子枪的引出电压直接反映了灯丝状态的好坏(5kV~8kV不等)。每次实验都必须注意并记录电子枪引出电压。

吉林大学科学研究类档案立卷工作规范模板

吉林大学科学研究类档案立卷工作规 范 1

吉林大学科学研究类档案立卷工作规范 为了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类档案( 以下简称科研档案) 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更好地发挥科研档案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作用, 并为考核我校科研档案工作提供依据,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等规章, 结合我校实际, 特制定本规范。 1 科研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1 凡在科学研究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均属科研档案。 1.2 科研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 便于开发利用。 1.3 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 必须纳入科研计划、规划、管理制度和有关人员职责范围之中, 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 实行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同步; 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 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 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以及科研人员提职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 1.4 要努力实现科研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 并逐步采用先进管理技术手段,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学校和社会发展服务。 2

1.5 把科研档案工作列入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发展计划中, 在经费、设备和人员配备等工作条件上给与保证, 每年应从本单位科研经费总额中拨出一定的数额作为科研档案工作经费。 2 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确立 2.1 确定的原则 2.1.1 归档的科研管理和科研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必须对学校和社会当前与长远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 2.1.2 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 必须反映科研管理、科研课题(项目)活动的全过程, 保证完整、准确、系统。 2.1.3 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 必须遵循其自然形成规律, 保持其有机联系, 照顾不同学科、专业的科研文件材料的不同特点和成套性。 2.1.4 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研究课题, 由主持单位归档保存一整套档案, 协作单位保存自己所承担任务中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 并将有关的复制件送交主持单位。如确系涉及协作单位的合法权益, 应在协议、合同或委托书中明确其科研文件材料的归属, 但协作单位应将承担课题部分的有关档号及案卷目录提供给主持单位。 2.1.5 与国外合作的研究课题, 经协商在协议合同中明确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办法。 2.2 归档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2.1 归档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管理、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申报奖励、推广应用等方面。具体范围见附件一。 3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解答完整版

第一章晶体几何基础 1-1 解释概念: 等同点:晶体结构中,在同一取向上几何环境和物质环境皆相同的点。 空间点阵:概括地表示晶体结构中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结点:空间点阵中的点称为结点。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对称: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型: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伸轴)的集合为对称型,也称点群。 晶类:将对称型相同的晶体归为一类,称为晶类。 晶体定向:为了用数字表示晶体中点、线、面的相对位置,在晶体中引入一个坐标系统的过程。 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的集合。 布拉菲格子:是指法国学者A.布拉菲根据晶体结构的最高点群和平移群对称及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原则,将所有晶体结构的空间点阵划分成14种类型的空间格子。 晶胞:能够反应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单位。 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a、b、c、α 、β、γ ). 1-2 晶体结构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哪种几何图形可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解答:⑴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①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②晶体的内部质点呈对称分布,即晶体具有对称性。 ⑵14种布拉菲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单位格子可以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1-3 晶体中有哪些对称要素,用国际符号表示。 解答:对称面—m,对称中心—1,n次对称轴—n,n次旋转反伸轴—n 螺旋轴—ns ,滑移面—a、b、c、d 1-5 一个四方晶系的晶面,其上的截距分别为3a、4a、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解答:在X、Y、Z轴上的截距系数:3、4、6。 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3:1/4:1/6=4:3:2 晶面指数为:(432) 补充:晶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其内部结构有什么关系? 解答:①自限性:晶体的多面体形态是其格子构造在外形上的反映。 ②均一性和异向性:均一性是由于内部质点周期性重复排列,晶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异向性是由于同一晶体中的不同方向上,质点排列一般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③对称性:是由于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对称。 ④最小内能和最大稳定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较之同种化学成分的气体、液体及非晶质体,晶体的内能最小。这是规则排列质点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的原因。 晶体的稳定性是指对于化学组成相同,但处于不同物态下的物体而言,晶体最为稳定。自然界的非晶质体自发向晶体转变,但晶体不可能自发地转变为其他物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