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水冷却循环使用的有机液课程设计

冷却水冷却循环使用的有机液课程设计

在设计冷却水循环使用的有机液课程时,你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有机液的性质:了解有机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冷却循环中的性能表现。了解有机液的热传导性、稳定性以及与金属材料的相容性等。

2. 确定循环系统的要求:确定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压力要求,以及所需的冷却能力等。这将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有机液,并确定循环系统的设计参数。

3. 选择合适的有机液:根据系统要求和性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有机液。考虑有机液的成本、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性等因素。

4. 设计冷却循环系统:根据系统要求和有机液的特性,设计适当的循环系统。包括选择和设计冷却器、泵、管道和阀门等设备,并确保其与有机液相容。

5. 进行实验和测试:在实验室或实际应用中进行有机液的性能测试和循环系统的验证。检查其热传导性能、稳定性和循环效率等。

6. 安全和环保考虑:确保有机液和循环系统的使用安全,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合适的储存和处理方法,以及废液的处理和回收等。

过程装备设计课程设计

《过程装备设计》课程设计 一、基本要求: 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有关要求进行。 二、题目: 2.1换热器 2.1.1某企业用冷却水冷却从反应器中出来的循环使用的有机液,要求从有机液中取出4×105kJ/h的热量,其操作条件和物性参数如下表,试设计该列管式换热器。 2.1.2某企业用冷却水冷却从反应器中出来的循环使用的有机液,要求从有机液中取出4×105kJ/h的热量,其操作条件和物性参数如上表,设有两个单程列管式换热器可用,其尺寸如下:换热器内径D=270mm,内装48根Φ25×2.5mm,长3m的钢管,试通过计算分析如下问题: (1)这两个换热器能否移走4×105kJ/h的热量? (2)这两个换热器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安装,哪一种方式最好? 2.1.3一套管式换热器,已知其内管为一根Φ22×1mm长2m的铜管,管间通入110℃的饱和水蒸气,使内管中的冷水温度从25℃升到45℃,水侧的对流传热系数为4800W/m2·K,垢层及间壁总热阻为0.0007m2·K/W,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换热器应具备何种条件才能满足需要? 2.1.4某炼油厂用175℃的柴油将原油从70℃预热到110℃,已知柴油的处理量为34000kg/h,柴油的密度为715kg/m3,比热为2.48kJ/kg·K,导热系数为0.133W/m·K,粘度为0.64×10-3N·s/m2,原油处理量为44000kg/h,密度为815kg/m3,比热为2.2kJ/kg·K,导热系数为0.128W/m·K,粘度为3×10-3N·s/m2,传热管两侧污垢热阻取为0.000172m2·K/W,两侧的阻力损失都不应超过0.3105N/m2,试确定一适当的列管式换热器。 2.1.5某炼油厂用海水冷却常压塔产出的柴油馏分,冷却器为Φ114×8钢管组成的排管,水平浸没于一很大的海水槽中,海水由下部引入,上部溢出,海水通过槽内时的流速很小。已知计算时测得海水的平均温度为42.5℃,钢管外壁温度为56℃,试确定该冷却器的基本结构参数。 2.1.6有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换热管的材料为20号碳钢,尺寸为φ25×1.5mm,管数109根,两管板内侧间的长度为6m,管程压力为0.6MPa,管壁温度为130℃,安装时的温度为20℃。管程数为2。壳体由Q235钢板卷焊制成,内径为400mm,厚5mm,壳壁温度为30℃,

制冷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目录 (1) 第二部分、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2) 二、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3) 三、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4) 四、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4) 五、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5) 六、管径的确定 (5) 七、水泵的选型计算 (6) 八、制冷系统的流程图 (7) 九、设备明细表 (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已知条件:已知空调系统要求冷负荷800kw ,拟采用R22制冷系统,循环水冷却,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冷冻水球的压头为25m ,机房面积14400mm ?9000mm ,机房高4000mm ,冷却塔放在机房顶上,其它设备及辅助用房都在机房空间内。 设计说明书 根据设计要求,此系统的设备设计计算、选用与校核如下: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由已知条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 1t =32℃ 2t =37℃ 1s t =12℃ 2s t =7℃ 1.1 蒸发温度0t : 025s t t =- (比要求供给的冷冻水的温度低5℃) =2℃ 1.2 冷凝温度k t : 121 ()52k t t t =++(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取下限。其范围是 5~7℃) =39.5℃ 1.3 吸气温度吸t : 吸t =0t +8 (过热度3~8℃,并选8℃) =10℃ 1.4 过冷温度过冷t : 过冷t =k t -4.5 =35℃ (过冷度:4.5℃) 查R22 lgp-h 图可知 根据0t =2℃,k t =39.5℃,吸t =10℃,过冷t =35℃,可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冷却煤油

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及条件 (1)使煤油从140℃冷却到40℃,压力1bar; (2)冷却剂为水,水压力为3bar,处理量为10t/h。 二、设计内容 (1)合理的参数选择和结构设计: 传热面积;管程设计包括:总管数、程数、管程总体阻力校核;壳体直径;结构设计包括流体壁厚;主要进出口管径的确定包括:冷热流体的进出口管 (2)传热计算和压降计算: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 三、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A4设计图纸包括:换热器的设备尺寸图。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概述 (1) 1.2 换热器设计依据 (1) 1.3 换热器选型 (1) 1.3.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 1.3.2 浮头式换热器 (2) 1.3.3 U型管式换热器 (2) 1.3.4 填料函式换热器 (3) 第二章确定设计方案 (4) 2.1换热器类型的选型 (4) 2.1.1 换热器内冷热流体通道的选择 (4) 2.1.2 换热管的选择 (5) 第三章确定物性参数 (6) 第四章估算传热面积 (7) 4.1 热流量 (7) 4.2 平均传热温差 (7) 4.3 冷却水用量 (7) 4.4 总传热系数K (7) 4.4.1管程传热系数 (7) 4.5 传热面积 (8) 第五章工艺结构尺寸 (9) 5.1 管径和管内流速 (9) 5.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5.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9) 5.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0) 5.5 壳体内径 (10) 5.6 折流板 (10) 5.7 接管 (11) 第六章换热器核算 (12) 6.1 热量核算 (12) 6.1.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2) 6.1.2 管程对流给热系数 (1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循环水冷却说明书

目录 1 主要物性参数表 (1) 2 工艺计算 (2) 2.1确定设计方案 (2) 2.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 2.1.2 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水流量 (2) 2.1.3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差,确定管程数 (3) 2.1.4工艺结构尺寸 (4) 2.2核算总传热系数 (5) 2.2.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Ai (5) 2.2.2壳程流体传热系数o (6) 2.2.3计算总传热系数K0 (6) 2.3核算压强降 (8) 2.3.1管程压强降 (8) 2.3.2壳程压强降校核 (10) 3设备参数的计算 (11) 3.1确定换热器的代号 (11) 3.1.1换热器的代号 (11) 3.1.2确定方法 (12) 3.2计算壳体内径i D (12) 3.3管根数及排列要求 (12) 3.4计算换热器壳体壁厚 (12) 3.4.1选适宜的壳体材料 (12) 3.4.2该钢板的主要工艺参数性能 (13) 3.4.3壁厚的计算 (13) 3.5选择换热器的封头 (15) 3.6选择容器法兰 (16) 3.6.1选择法兰的型式 (16) 3.6.2确定法兰相关尺寸 (16) 3.6.3选用法兰并确定其标记 (16) 3.7选择管法兰和接管 (17)

3.7.1热流体进出口接管 (17) 3.7.2冷流体进出口接管 (18) 3.7.3选择管法兰 (18) 3.8选择管箱 (19) 3.9折流档板的设计 (19) 3.10支座的选用 (20) 3.11拉杆的选用和设置 (21) 3.11.1拉杆的选用 (21) 3.11.2拉杆的设置 (22) 3.12确定管板尺寸 (22) 3.13垫片的选用 (23) 3.13.1设备法兰用垫片 (23) 3.13.2管法兰用垫片 (24) 4数据汇总 (25) 5总结评述 (26) 6参考文献 (27) 7主要符号说明 (28) 8附表 (30)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摘要:本文对现代民用建筑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的冷却塔选型,循环水的处理以及冷却水系统的管道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力图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系统运行能够达到合理,经济,节能的目的。 关键字:冷却循环水系统选型冷却水处理管道布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odern civil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water circulating system cooling tower of the selection, and handling of circulating water piping layout of the cooling water system in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paper tr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so the system can achieve rational, the economy,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Key word: cooling water circulating system selection treatment of cooling water piping layout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用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建筑越来越多,能耗也随之增大。作为空调系统中循环冷却水系统,虽然水量较小,设备为定型产品,水质要求较低,季节性运转等,但设计中对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关注不够,造成冷却水系统水温降不下来,系统能耗过大,运转操作不便等问题,甚至由于空调冷却水系统的结垢、腐蚀和藻类滋生造成循环水系统管道的堵塞和腐蚀。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下面从冷却塔选型,循环水的处理,系统管道的布置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的合理选型 1.1注重设计基础资料 为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必须注重气象参数的收集,气象参数应包括空气干球温度θ(℃),空气湿球温度τ(℃),大气压力P(Pa),夏季主导风向,风速或风压,冬季最低气温等。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冷却塔设计计算所选用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应与所服务的空调等系统的设计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吻合,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反应釜循环水冷却装置的优化设计

反应釜循环水冷却装置的优化设计 摘要:反应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搅拌、混合、反应的化工装置, 但在完成化工工作的同时,反应釜内部必然会产生高温,一方面是化学反应所带 来的高温,另一方面是摩擦升温。过高的温度一方面会影响化学反应,降低工作 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加大反应釜的摩擦,影响反应釜的使用寿命,为了保障工作 效果,通常会使用水冷却装置来对反应釜的内外部进行降温,确保工作能够长时 间展开。本文将深入分析反应釜循环水冷却装置的优化设计,旨在交流学习,共 同进步。 关键词:反应釜;循环水冷却装置;优化设计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相关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当中。反应釜是当前化工产业生产当中最经 常使用到的化工设备之一,功能为将原材料进行加温搅拌,完成化学反应和混合 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反应釜的内外部会不断产生高温,一方面是由于反应釜 内部的化学反应,另一方面是由于反应釜内部的摩擦升温。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 易见的,一方面是热胀冷缩导致的膨胀量需要补偿,另一方面也会给反应釜带来 较大的磨损。因此在反应釜工作中需要采用循环水冷装置来不停的对反应釜降温。本文将设计一种经过优化的反应釜循环水冷却装置,并详细分析构造和性能,旨 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1 反应釜循环水冷却装置的概述 1.1 反应釜循环水冷却装置的概念 在精细化工聚胺脂漆的生产领域,特别是一些易挥发的溶剂,为防止溶剂扩 散挥发,经常需要用到反应釜之类的化学溶剂反应装置,且反应釜能够将溶剂充 分搅拌混合,但在搅拌过程中,反应釜内的溶剂会搅拌产生大量的热或溶剂自 身释放大量的热,但由于热量不能及时排出,这样会影响溶剂的品质,降低了溶 剂的效果。此外,在反应釜中,当蒸汽损失了热量,它会转变为冷凝水[1],其体

循环水冷却水处理方案设计

循环水冷却水处理方案设计 循环水冷却系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冷却方式。其通过将冷 却水循环使用,能够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然而,随着循环水 的反复使用,其中的杂质会逐渐积累并导致水质变差,从而影响冷却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循环水冷却水处理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对循环水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和分析。通过监测循环 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微生物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 监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次,针对悬浮物的处理,可以采用物理过滤的方法。通过使用沉淀池、过滤器等设备,将悬浮物进行去除。同时,可以考虑增加一段预处理 设备,如格栅或沉砂池,用来去除大颗粒悬浮物,防止对后续设备造成磨 损和堵塞。 对于溶解物的处理,可以采用化学方法。例如,可以使用除垢剂和缓 蚀剂对循环水进行处理。除垢剂可以有效地去除循环水中的水垢,防止水 垢在换热器表面形成导热层,减少热量传递效率。缓蚀剂可以通过与金属 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金属氧化和腐蚀。 再次,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生物技术。例如,可以引入一 些水生植物,如芦苇、水葱等,将其种植在水质处理区域。这些水生植物 可以通过吸附、吸收等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净 化水质。 此外,还应注重循环水系统的清洁与维护。定期进行冲洗、清理和消 毒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水质的稳定。例如,可以定期使用高压 水枪对循环水系统中的管道、换热器表面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污

垢和菌藻。同时,可以使用消毒剂对循环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其中的微 生物。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循环水的质量,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高级处理技术。例如,可以采用逆渗透、臭氧、紫外线等设备对冷却水进行处理。逆 渗透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物,臭氧和紫外线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 病毒。 综上所述,循环水冷却水处理方案的设计包括定期的水质监测和分析、悬浮物的物理过滤、溶解物的化学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系统的清洁维 护和高级处理技术的运用。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有效 地解决循环水冷却系统中水质变差的问题,提高冷却效果,实现节能环保 的目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某生产过程中,需用循环冷却水将有机料液从102℃冷却至40℃。已知有机料液的流量为(2.5-0.01×学号)×104kg/h,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40℃,并要求管程压降与壳程压降均不大于60kPa,试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二、设计要求 提交设计结果,完成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结果汇总表、参考文献及设计自评表、换热器装配图等。(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均须计算机打印完成) 三、定性温度下流体物性数据 有机化合液986 0.54*10-3 4.19 0.662 水994 0.728*10-3 4.174 0.626 注:若采用错流或折流流程,其平均传热温度差校正系数应大于0.8 四、参考书目: 1、姚玉英. 化工原理,上册,1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3、匡国柱.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2 4、李功祥.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1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一、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某炼油厂用柴油将原油预热。柴油和原油的有关参数如下表, 两侧的污垢热阻均可取1.72×10-4m2.K/W,要求两侧的阻力损失均不超过0.5×105Pa。试选用一台适当型号的列管式换热器。(x:学号) 二、设计要求 提交设计结果,完成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结果汇总表、参考文献及设计自评表、换热器装配图等。(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均须计算机打印完成) 三、定性温度下流体物性数据 推荐总K=45~280 W/m.℃ 注:若采用错流或折流流程,其平均传热温度差校正系数应大于0.8 四、参考书目: 3、姚玉英. 化工原理,上册,1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3、匡国柱.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2 4、李功祥.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1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交换装置,它通 过循环和冷却水来控制和稳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保护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以下是一个关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的详细讨论,包括系统组成、设计考虑因素和系统优化方法。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由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冷却设备、水处理设备、循环泵和管道网络。冷却设备通常是热交换器或冷却塔,用于将热能 从工业过程中的介质中转移到冷却水中。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冷却水,以 去除悬浮物、颗粒和有机物质,防止水垢和腐蚀。循环泵则负责将冷却水 从冷却设备推送回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以保持温度稳定。管道网络用于 连接各个组件,使冷却水能够流动。 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系统安全性:冷却设备和管道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抵抗 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冷却水的循环和处理设备应具备防漏和防爆等安全措施。 2.温度控制:根据工业过程的需求,需要设计合适的冷却设备和循环 泵来保持系统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3.水质管理:通过水处理设备去除冷却水中的杂质和有机物质,防止 水垢的产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节能优化:可以采用节能设备,如变频器来控制循环泵的运行速度,根据实际需求来调节水流量,降低能耗。

5.自动控制和监测:通过合适的传感器和仪表设备,可以对冷却水的 流速、温度、压力和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报警功能。 为了优化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进行系统动态模拟和流体力学分析,以确定最佳的管道布局和设备 参数配置。 2.选择高效的冷却设备和水处理设备,以提高热能传递效率和水质处 理效果。 3.使用适当的换热介质,如冷却塔来提高热交换效果。 4.定期维护和检查系统,确保设备和管道的正常运行,清除可能的堵 塞和泄漏。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掌握,确保正确操作 和维护系统。 总之,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安 全性、温度控制、水质管理、节能优化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合 理的设计和优化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能耗,延长设 备使用寿命。

化工行业企业案例 循环冷却水系统

循环冷却水系统 循环冷却水系统,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一种冷却水系统。主要由冷却设备、水泵和管道组成。冷水流过需要降温的生产设备(常称换热设备,如换热器、冷凝器、反应器)后,温度上升,如果即行排放,冷水只用一次(称直流冷却水系统)。使升温冷水流过冷却设备则水温回降,可用泵送回生产设备再次使用,冷水的用量大大降低,常可节约95%以上。冷却水占工业用水量的70%左右,因此,循环冷却水系统起了节约大量工业用水的作用。 冷却设备有敞开式和封闭式之分,因而循环冷却水系统也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类。敞开式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较为复杂。 敞开式:冷却设备有冷却池和冷却塔两类,都主要依靠水的蒸发降低水温。再者,冷却塔常用风机促进蒸发,冷却水常被吹失。故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图1)必须补给新鲜水。由于蒸发,循环水浓缩,浓缩过程将促进盐分结垢。补充水有稀释作用,其流量常根据循环水浓度限值确定。通常补充水量超过蒸发与风吹的损失水量,因此必须排放一些循环水(称排污水)以维持水量的平衡。 在敞开式系统中,因水流与大气接触,灰尘、微生物等进入循环水;此外,二氧化碳的逸散和换热设备中物料的泄漏;也改变循环水的水质。为此,循环冷却水常需处理,包括沉积物控制、腐蚀控制和微生物控制。处理方法的确定常与补给水的水量和水质相关,与生产设备的性能也有关。当采用多种药剂时,要避免药剂间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 封闭式:封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图2)采用封闭式冷却设备,循环水在管中流动,管外通常用风散热。除换热设备的物料泄漏外,没有其他因素改变循环水的水质。为了防止在换热设备中造成盐垢,有时冷却水需要软化。为了防止换热设备被腐蚀,常加缓蚀剂;采用高浓度、剧毒性缓蚀剂时要注意安全,检修时排放的冷却水应妥善处置。

制药厂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简介:根据抗生素企业冷却水系统的特点和工艺条件,结合XXX市水质特点,筛选出适合其运行条件的水处理配方方案,投入运行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规范的要求。 关键字:循环水处理缓蚀剂杀菌剂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稳定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70年代初,我国引进十三套大化肥的同时引进了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它的优越性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快被人们公认,并由化工行业迅速推广到石化、医药、热电等其它行业。特别是80年代后期,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我厂生产抗生素,年用水量达3 000万t以上,是XXX市第一用水大户。在目前水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占全厂用水量80%以上的冷却水改为循环冷却水是非常必要和势在必行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循环水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我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特点 1)换热设备多、情况复杂、材质多样。我厂循环水系统换热设备约300多台,材质包括碳钢、不锈钢、紫铜和黄铜,而且换热介质温度差别大,又分布在不同区域,有的高达200 ℃,有的只有二十几度,这样给水处理运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2)抗生素药厂本身条件的影响。我厂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抗生素的企业,生产工艺本身就是对微生物进行培养,由于换热设备多,设备的泄漏是避免不了的。另外,在抗生素生产的某些工艺中使用大量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弥漫在空气中,通过凉水塔与循环水接触而溶解在水中,为循环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3)环境因素的影响。气候干燥,春秋季风沙大,加上离热电厂很近,空气中灰尘含量很高,这些灰尘在凉水塔中进行热交换时,空气中80%以上的灰尘进入到循环水中,使水的浊度升高,含泥量增加。 4)补充水的影响。我厂采用地下水作循环水的补充水,水的硬度和碱度均较大,离子含量高。 2循环冷却水处理配方的确定 首先,我们对补充水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化验,其结果为Ca2+90.18 mg/L,Mg2+22.89 mg/L,K+1.31 mg/L,Na+24.72 mg/L,HCO3-257.60 mg/L,pH 7.96,Cl-41.36 mg/L,SO42-62.02 mg/L,NO3-21.58 mg/L,F-0.41 mg/L,SiO211.73 mg/L,游离CO25.6 mg/L。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不同浓缩倍数和不同温度下的Langelier饱和指数的Rgznar稳定指数,结果见表1。 通常,稳定指数为5.0~6.0时,水是结垢型水;稳定指数为3.5~5.0时,水严重结垢。由表1可以看出,冷却水采用直流供水时为结垢型水,而当浓缩倍数提高到2.0时,冷却水严重结垢,而且结垢的趋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由此可见,我厂循环冷却水处理的重点是结垢问题。但由于循环水浓缩后水中离子浓度较大。再加上其它腐蚀性因素,所以腐蚀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补充水的情况摸清后,结合我厂循环水的特点,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出一系列水处理方案,在实验室内进行了阻垢、缓蚀实验,初步确定出三种效果较好的水处理方案:1#HY-962+HY-931+BTA、2#六偏磷酸钠+有机膦+T-325+苯并三氮唑,3#钼酸钠+HEDP+苯并三氮唑,这三个配方方案进行短管动态模拟实验,实验条件:热介质,常压蒸汽100 ℃;冷却水温差Δt=10 ℃;换热管直径19 mm×2 mm;换热管长度1 000 mm;换热强度5.64×105 kJ/(m2.h);流速1 m/s;实验用水:补充水浓缩2倍的水质;实验时间120 h。实验结果见表2。

冷却水系统设计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当前最常用的冷却水系统设计方式是冷却塔设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空调冷冻站设在建筑物的基层或地下室。水从冷却塔的集水槽出来后,直接进入冷水机组而不 设水箱。当空调冷却水系统仅在夏天使用时,该系统是合理的,它运转管理方便, 能够减小循环水泵的扬程,节俭运转花费。为了使系统安全靠谱的运转,实质设计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冷却塔上的自动补水管应稍大一点,有的按补水 能力大于 2倍的正常补水量设计; 2.在冷却水循环泵的吸进口段再设一个补水管,这样可缩短补水时间,有益于系统中 空气的排出; 3.冷却塔采用蓄水型冷却塔或订货时要求适合加大冷却塔的集水槽的贮水能力; 4.应设置循环泵的旁通止逆阀,以防止停泵时出现从冷却塔内大批溢水问题,并在突 然停电时,防备系统发生水击现象; 5.设计时要注意各冷却塔之间管道阻力均衡问题;按管时,注意各塔至总干管上的水 力均衡;供水支管上应加电动阀,以便在停某台冷却塔时用来封闭; 6.并联冷却塔集水槽之间设置均衡管。管径一般取与进水干管同样的管径,以防冷却 塔集水槽内水 位高低不一样。防止出现有的冷却塔溢水,还有冷却塔在补水的现象。 1、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 此刻的资料给出的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数据鉴别较大,见下表: 补水量 电动制冷时补水量为循环量的 1.53%,汲取式制冷时为循环水量的2.08%; 大略估量取2%~3% 取循环水量的1%~1.5% 取循环水量的1%~3 汲取制冷时取循环水量的2%~3% 取循环水量的0.3~1% 均匀补水量为循环水量的 2.5%,当机组运转时间长且运转时需换水 1~2次时,补水量可达3%~5% 电动冷水机组,补水量约为循环量的 1.4%~1..6%;汲取式冷水机组时,补水量为循 环水量的2%~3% 电动制冷取循环水量的 1.2%~1.6%;汲取式制冷为 1.4%~1.8% 经对表中资料的剖析,从理论上说,如把水冷却5_C,蒸发的水量不到被冷却 水量的 1%。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 一、前言 冷却水在循环系统中不断循环使用,由于水温升高、流速变化、蒸发、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的浓缩,冷却塔和冷却水池在室外受到阳光照射、风吹雨淋、灰尘杂物的进入,以及设备的结构和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水垢附着,设备腐蚀,微生物的滋生与粘泥等问题。 化工厂循环水冷却水系统是生产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循环水系统是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提高水处理技术水平,实现节水、节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装置运行周期是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AA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二、循环水系统情况 (1)循环水量(Q):1000m3/h×2台 (2)保有水量(V):约800m3(水池+管道+换热器) (3)补水量(Qb):约59m3/h (4)浓缩倍数(K):2.5倍 (5)系统材质:换热器器管:碳钢 循环水主管道:碳钢 (6)系统类型:采取开放式循环冷却 (7)补充水源:工业水 三、药剂的选择及确定 依据对贵公司水质的分析化验,结合我们以往处理经验,为贵厂选择了我公司化工厂专用缓蚀阻垢剂BF-204。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确定了该药剂在贵厂水质条件下的效果和投加浓度。 1、通过实验室静态阻垢和旋转挂片腐蚀试验我们确定在贵厂循环水系统投加50mg/L的BF-204化工厂专用缓蚀阻垢剂,阻垢率在95%以上,碳钢腐蚀率小于0.125 mm/a; 2、从以往运行经验看,该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挂片测试及实际应用中,碳钢腐蚀率会在0.0258 mm/a-0.0409 mm/a,阻垢率达98%-99.5%以上,优于国

家标准指标(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设计规范水质要求确定的技术指标、碳钢腐蚀率0.075mm/a,阻垢率85%)。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贵厂循环冷却水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缓蚀阻垢剂BF-204在水中的加药量为50mg/L。 四、药剂的使用方法 循环水系统的运行管理是机组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为确保机组系统安全运行,应严格遵守循环水系统药剂投加标准。 (一)缓蚀阻垢剂的投加 1、产品性能 本品由多种有机磷羧酸、聚羧酸、含磺酸盐共聚物、缓蚀剂、特殊界面活性剂等组成的复合缓蚀阻垢剂,利用有机磷酸盐在金属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起到缓蚀作用,同时对水中的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等均有良好的螯合分散和晶格畸变作用。按照合理配比原则充分发挥其协同效应,具有缓蚀率高、耐高温、阻垢力强、不易分解等特点。 2、技术指标 3、首次加药量: 循环系统保有水量800m3,加药浓度按系统容量200mg/L 计量冲击性投加缓蚀阻垢剂BF-204,加药量: 800m3×0.2kg/m3=160kg。 4、每天补充加药量: (1)系统补充水和排污水量分析 系统循环水量Q为2000m3/h,保有水量V为800 m3 当浓缩倍数达到N=2.5时,温差△T为10℃左右 蒸发量Qe=Q×△T×r(循环量×温差×蒸发系数)

孙志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辽宁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题目:有机循环液冷却器的设计专业: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孙志伟 班级: 环境 BG112 学号:27 指导教师姓名:田景利 设计完成时间:2014年1月8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有机循环液冷却器的设计 二、设计条件: 一、处置能力:45000kg/h(有机循环液); 二、设备型式:标准列管换热器; 3、操作条件: 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 2) 冷却介质:水, 入口温度25℃,流量26000 kg/h; 3)许诺压强降:管程压强降小于70kPa; 4、物性参数: 物性参数表 流体t,℃ρ,kg/m3 μ,mPa·s 残油50~65 950 井水10~40 1000 流体c p,kJ/(kg·℃)λ,W/(m·℃)r,kJ/kg 残油- 井水- 三、设计计算内容: 一、传热面积、换热管根数; 二、确信管制的排列方式、程数、折流板的规格和数量等; 3、壳体的内径; 4、冷、热流体进、出口管径; 五、核算总传热系数; 六、管壳程流体阻力校核。

四、设计功效: 设计说明书一份。 五、设计时刻 一周。 六、参考文献 [1] 申迎华,郭晓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 [2] 柴城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林大钧,于传浩,杨静.化工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中国石化集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七、设计人: 学号:27 姓名:孙志伟 八、设计进程: 指导教师布置实践题目天 设计方案确信天 工艺计算天 画图天 编写实践说明书天 答辩天 应用化学教研室 2014年1月6日

乙醇冷却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设

目录 任务书 (2) 第一章概述与设计方案的选择 (3) 1.1概述 (3) 1.1.1换热器概述 (3) 1.1.2换热器的种类及特点 (3) 1.1.3换热器设计要求 (4) 1.2设计方案的选择 (4) 1.2.1换热器型式的选择 (4) 1.2.2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5) 1.2.3流体流速的选择 (5) 第二章、确定物性数据 (6) 2.1确定物性数据 (7) 第三章、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7) 3.1估算传热面积 (7) 3.2初选换热器类型 (9) 3.3壳体内径 (10) 3.4校正平均传热温差 (10) 3.5折流挡板 (11) 第四章、换热器的热流量核算 (12) 4.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2) 4. 2管程表面传热系数 (13) 4. 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14) 4. 4传热系数 (14) 4.6壁温计算 (14) 第五章、阻力损失 (15) 5.1管程流体的阻力损失 (15) 5.2壳程流体的压力降 (16) 第六章、主要附件的尺寸设计 (17) 6.1接管 (17) 6.2换热管 (17) 6.3封头 (18) 6.4膨胀节 (18) 6.5其他附件 (18) 第七章、设计结果一览表 (18) 乙醇冷却器工艺流程图 (20) 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乙醇冷却器的设计 二、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乙醇产品冷却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达到让学生了解该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类型,同时还能根据传热的基本原理,选择流程,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计算传热面积以及计算流体阻力。 三、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处理量12×104t/a乙醇 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1)乙醇:入口温度:78℃,出口温度44℃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4℃,出口温度38℃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每天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4、建厂地址江西地区

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 摘要: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掌握《制冷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现对其进行冷冻水制冷系统的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设计要求和任务,合理拟定制冷系统总体方案。 2、根据制冷系统设计方案要求,选择制冷剂、制冷压缩机、节流阀及制冷辅助设备等部件。 3、依据热力学、传热学及流体力学原理,设计计算制冷换热器(主要是冷凝器和蒸发器)。 4、制冷管道计算及保温层结构、厚度等设计。 5、绘制制冷系统流程图和机器设备布置图,并注明有关尺寸和技术要求。 设计资料: 冷冻水工艺需冷量 Q =(150+50×N)KW, =150+50 34=1850KW N=34,Q 载冷剂为冷媒水: 供水温度t1=+5℃;回水温度t2=+10℃,冷媒水采用闭式系统。冷凝器采用水冷却式,冷却水进水温度tw=32℃。 关键字:蒸发器;压缩机;保温层;冷负荷

目录 第一章设计说明 (2) 1.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 (2) 1.2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确定 (2) 1.3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2) 1.4选配制冷压缩机 (3) 第二章蒸发器与冷凝器的设计选型 (5) 2.1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的计算 (5) 2.2冷凝器设计 (7) 第三章制冷辅助设备选型 (11) 3.1油分离器的选择 (11) 3.2贮液器的选择 (12) 3.3空气分离器的选择 (12) 3.4紧急泄氨器的选择 (13) 3.5 氨液分离器的选择 (13) 3.6 集油器的选择 (14) 第四章冷冻站制冷设备布置 (15) 4.1冷冻站位置选择 (15) 4.2制冷设备的布置 (15) 第五章制冷系统的管路设计 (17) 5.1管路布置要点 (17) 5.2 管路管径的选择 (18) 5.3设备及管道的保温 (21) 设计体会 (23) 参考文献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