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1.2.2项目建设验收报告书

目录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总体质量 (3)

(一)教学改革完成情况 (3)

(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情况 (5)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5)

(一)资金落实情况 (5)

(二)资金支出情况 (5)

三、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6)

(一)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6)

(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操作性 (7)

(三)组织实施的情况及项目管理水平 (7)

四、项目效益 (8)

(一)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情况 (8)

(二)职业培训情况 (8)

(三)实训设备利用率 (8)

(四)对学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9)

(五)科技创新情况及效果 (9)

(六)示范辐射作用。 (9)

五、建设、管理和功能发挥的其它典型经验 (10)

典型案例一 (10)

典型案例二 (12)

附件2 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投入产出一览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4年12月学校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工作,四年来,在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安监局的领导下,学校按照《关于加强我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举全校之力投入项目创建工作。一是认真修改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二是落实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三是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进程;四是及时总结、推广和完善建设经验成果。经过四年的创建,全面完成了《专业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四年中,项目建设12项任务,共投入建设资金525.09万元,到2018年5月底共完成项12项任务,任务完成率达100%。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总体质量

(一)教学改革完成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1)“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实现理论知识和能力水平一体化,保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的高度一致,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2)完善了课程体系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和现场专家开展调研,收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方面的要求,根据岗位培养目标和工学结合的需要,提炼企业实际项目和任务并转化成典型案例,制定了教材建设方案,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成了对《三菱FX3U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和《机器人实训指南》等3门课程开发,并公开出版,还组织编写《计算机检测与维修》和《电工作业(高压电工)》2本校本教材。

2.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通过开展校本培训、选送外培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及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修订完善了《收入分配方案》,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完善了教师评价与考核制度,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的教师管理办法。校内学生评教满意率达98%以上,听课评课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60%以上。

(2)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年中,本专业成功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 名,骨干教师 6 名,共安排3人次到企业实践,支持14名教师参加国培和区培及各种企业培训,资助3人名专业教师到高校进修。“双师型”教师 22名,聘请兼职教师数达 3 名,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

(1)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组,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制定完善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期内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增至9个,校企合作新建校外实训基地3个、校内实训室7间等,形成了“专业共建、学生共管、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

(2)全面提升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

一是学历教育规模进一步巩固。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日制教育专业群年招生人数现在达176名左右。

二是职业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主动加强与安监及劳动等部门的联系,加强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开展职业技能资格证培训、特种作业操作证及机电设备专项技能的培训,2017年全年总培训量达到2118人次,现在职业培训规模正在不断的增加。

三是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当年就业率保持97.8%,其中,对口就业率、本地就业率、顾客满意率均保持在78%以上。同时,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2015-2017年三年间共输送约60多名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升造。

(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情况

1.设备安装及运行情况

学校通过政府采购了实训设备,增加了电子实训室、芯片维修实训室、拖动实训室、汽修车间、机电产品销售实训室及网络实验室(2)等七间实训室,为电工实训室、视频监控实训室、和网络实训室(1)更新设备,以及为18间教室增加多媒体一体机。所有设备安装完成,运行情况良好。

2.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设备采购是根据教学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经过市场调查,专家认定后,形成采购方案,然后通过政府招投标采购教学设备。因此,采购的设备经济合理。

3.实训基地管理与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为了加强基地管理,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实训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训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和各种设备《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同时,安排了陆丽梅、黄科大、刘大千、吴土旭、闭松贵、张凤皖、韦少寒和苏胜州等八位老师负责管理。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一)资金落实情况

项目建设中,国家资金500万,学校投入25.09万,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为463.09万,共建设、整改10间实验室;投入62万,进行教学改革等软建设。目前这些资金全部落实,并已付诸实施。

(二)资金支出情况

1.预算执行与批复的相符性。

原计划中最初计划总投入553万,国家资金500万元,主管部门及学校自筹资金53万元,500万用于初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75万自有资金用于教学软建设投入,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投入525.09万元,其中实训基地建设投入463.09万元,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软建设投入62万元,国家资金投入基本全部到位,自筹资金投入25.09万元,资金投入虽与计划书有误差,但在建设实效上基本上是达到了预先的设定目标。

2.实际支出调整的合理性。

项目建设资金实际开支525.0913万元,具体开支如下:

单位:万元

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调整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原因:(1)招投标:学校在进行基地建设及教学改进过程的推进中引入的是项目招标制度,使得任务书的计划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流标或与原计划投入减少现象;(2)学校在使用国家专项资金中严格按《广西第一工业学校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执行,严格审核,杜绝了一切与项目之外的开支;(3)学校厉行节约之风。

3.实际支出与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相符性。

专项资金实际支出经财政部门及第三方审计,结论是基本相符,专项资金使用真实、合法,没有违规使用专项资金。

三、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一)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1.成立了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李仲良(李仲良,注2016年学校领导进行调整,张海林同志为校长,李仲良为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陈瑞强任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策划、协调、计划调控、检查督导、人事安排和经费保障。

2.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使在专业建设中,更多地发挥专家及专业教师的意见,确保项目建设更加专业化及更在效志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2015年9月,我校对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并修订了新和章程,新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由学校、大学、

企业代表共9人组成,并在2017年初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两年多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开展活动,充分地开会探讨,校内委员多次外出考察、调研,校外委员搭台架桥,协助学校专业团队进行调研、学习和培训,同时也帮助学校加起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学校现在与企业之间有多种形式的合作,如教师培训学习、企业实习;学生顶岗就业、生产实习;企业员工来学校培训考证等。专业建设委员会协调和解决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办学的很多具体问题,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都提出了很多建议,对建设卓有成效。

3.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

公办室由教务科、后勤科和专业教研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编制和协调年度分项目建设计划,督促、检查子项目建设的实施进度,起草子项目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检查有关政策及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定期汇报建设情况,组织交流,进行总结。

4.成立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针对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成立2个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分项目建设内容任务的分解、建设进度的调控、建设质量的测评和建设经费的管理等具体事务。

(二)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在项目建设申报之始,学校就开展制订了项目建设的方案,在实施方案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复后,就将项目建设放在重要的工作日程上进行实施。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在实施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加强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严肃纪律,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如《广西第一工业学校项目经费实施管理细则》、《示范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管理规定》等。建立了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

同时,学校建立各分项目的工作小组,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各项建设内容确定具体责任人,落实到人,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三)组织实施的情况及项目过程管理

1.建立项目建设例会制度

学校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研讨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布置下一阶段建设任务,保证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由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及聘请校外专家组成专家评估组对项目建设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绩效评估与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

3.定期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中期检查

建立项目建设专门空间,将项目建设年度进展情况、年度统计、年度资金预决算、投资完成情况及有关资料汇总形成年度总结报告,及时上级主管部门。2017年6月,自治区财政厅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并通过了财政厅的专项审计工作。

四、项目效益

(一)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情况

根据职业教育“职业性”特点,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学校主动加强与人社等部门的联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开展职业技能资格证等项目的培训,如电工、车工、钳工、制冷维修工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扩大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通过新实训室的建成及新设备的使用,大幅改善了培训考证的条件,使校内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的规模大幅增加,现一次性培训规模可达约500人,新设备的使用使今年的考证考证通过率达90%以上,比2017年提高约17%。校外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培训与鉴定人数约在80人次左右。

(二)职业培训情况

我校是安监系统单位,根据行业特点,我们开展了安全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根据社会需要开发了新的安全技术培训项目,更新培训内容,开展了低压电工、高压电工、登高作业、制冷作业和焊接作业等特种作业培训和鉴定工作,近两年,也是得益于新实训基地的建设,培训总量达到2200人次/年,考证通过率达80%。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效果。

(三)实训设备利用率

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学校对电工、电子、制冷及车铣工汽修四大实训基地的学生实训课程时间做出了调整,从以前每天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的松散型课程安排,改为每天上午6节课的紧凑型课程安排。

这一实训上课时间的调整,一是给学生空余出整个下午时间可进行自修、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二是各专业兴趣小组、学生对外参赛队伍进行专项练习提供了场地和设备。三是学校进行对外社会性、服务性的培训奠定了基础。四是学校进行科研活动、生产性实习及校企合作提供了条件。实训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大地提高了实训设备利用率,现在设备的利用率基本上达到95%。

(四)对学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示范特色专业对学校专业建设的作用有:一是增加了教学设备,增加了实训工位,基本实现一人一个工位,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二是有利促进招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及机电设备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相近专业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三是辐射到学校其他专业,起到引领作用。

(五)科技创新情况及效果

2017年9月11-12日,以“共建现代职业教育,共享‘一带一路’繁荣”为主题的2017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举行。作为参展院校,我校共有四件作品在此次联展活动中展出,分别是:四轴飞行器、不锈钢汽车模型、火箭模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中,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获得二等奖,火箭模型制作获得三等奖。

12日下午,自治区教育厅黄雄彪副厅长一行到展区观展。在我校展台前驻足欣赏,并与我校覃春平、覃金龙老师交谈,详细询问学校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教学与科研情况,对学校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屹教授也对“五轴”机械加工作品点赞。

学校坚持产教研融合,弘扬工匠精神。电气组覃春平老师潜心研究,扎实教学。根据教学需求,他发明制作了——《电动自行车电路示教板》,电教板能够把电路原理图直观、立体地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2016年11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ZL201620248468.7)。

(六)示范辐射作用。

自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示范建设获批准以来,在教学、实训与科研等各方面已发挥广泛的作用,在电气组乃至全校都已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示范专业建设,增加5个功能实验室和1个服务平台。为全日制中职生提供了基础理论教学4000多人次,实训教学达8100多人次。

2. 同时还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培训,扩大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业培训规模达到2200人次/年。为全校,特别是电气组五个专业的教学实训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接待兄弟院校同行前来学习交流,通过举办实验教学研讨会、接待外校教师参观、实验教学软件的推广、实验教师培训等形式,发挥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目前已接待广西动力技工学校、大化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多名教师到校参观学习。

五、建设、管理和功能发挥的其它典型经验

典型案例一

通过开发示教板的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一、实施背景

当前,电动自行车在我区使用非常普遍,电动机维修是一个很现实问题,这样一个维修项目难度适中,同时实用性非常强的技能,极适合开发成一个机电类的中职学生作为一个实习项目,我校部分机电专业群中现在开讲这冷战实习实训项目,通过它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维修技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在讲授《电动自行车维修》课程时,都是采取实物拆装的教学模式。按普通的教法,讲授电动自行车电路系统原理时,都是现场拆装,费时费力,同时还不直观明了;特别是讲授故障分析、排除故障时,基本上都是人为破坏电气元件,损耗率高,一次性使用,不能循环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成本;同时,针对学校教学的环境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这种直接拆装的方法不便于多次的循环进行。因此,寻求一种适合中职学生电动自行车维修技能学习及实习的新方法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要求

为达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效果。我们设定学生通过维修技能训练达到如下目标:

掌握电动自行车电路的原理。电动自行车品牌很多,但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要使今后真正能独立就业,就不能死记硬背电路,要掌握原理,学会分析才能融会贯通。

对电动自行车的电路维修要反复练习,能通过各种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掌握查找故障方法,熟练查找故障使用工具,并能正确排除故障。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设备要实现完全相类的电动单车的操作模拟,能随时设置故障并能便于进行故障恢复的练习。

要切实的做到实训与现实的联系性,技能真实有用,并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工作过程

1、电动自行车示教板的制作

我校教师覃春平为此专门设计一个电动单车的示教板。如图1。

图1 电动自行车电路示教板(正面)

电动自行车电路示教板主要由台架和面板两部分组成,将电动自行车

路系统的各种主要组成原件根据一定的顺序不知道面板之上;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根据系统的电路连接这些原件,最后形成完整的系统电路图;在电路图中的各个连接关键点之上设置操作开关以及测试点。在对示教板通电之后,通过对事先设置的开关的操作,就可以让整系统电路图演示相对应的元件的具体动作,以及相对应的工作过程。同时在电路之中的测试点和操作开关位置,还可以运用万用表来对元件状态进行检测,判断这些元件是否存在问题。

为便于设置故障,设置如图2的电动自行车电路示教板背面。

2. 利用示教板的教学开展

1)“理实一体化”教学

《电动自行车维修》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总离不开实验演示和验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实物教学不利于参数控制演示,使得理论参数与实验数据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动自行车示教板,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演示,都可按照要求,选择相应功能,实现电路功能测试和电路分析,现场演示,直观方便,实物接触,将电路原理图与元件实物相结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观察、演示,使复杂电路简单化,抽象原理形象化,教学更为科学、生动和有趣。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的“双重功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2)灵活设置维修故障点

根据电动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设置了十个故障点,分别涉及到:电源、转把霍尔元件、刹车阀门微动开关、防盗器、直流无刷控制器、电机霍尔元件、转换器、电源锁、闪光器、熔断器等。教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查找故障点,排除故障。

3)便于开发电动自行车电路系统加装功能

电动自行车电路系统的加装、改装是经常遇到的。如加装防盗报警器、EABS、倒车、音响、电压显示器、行车时间表等。利用示教板可以增加相应的加装改装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如在示教板上,开发其加装防盗报警器的功能是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具体安装方法和操作过程。

四、成效与成果

1、由于这个新的实训课程非常实用,所以觉得学生好评,因为学生还可以进行一个对电动自行车电路的改装与创新,所以也很适合学生进行创新试验。

2、2016年6月,覃春平老师撰写论文《研制电动自行车电路示教板》在刊物《科技展望》公开发表。2016年11月9日,《电动自行车电路示教板》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 2 0248486.7。)

3、我校2018年参加全区职业技能比赛的成果斐然,汽车机电维修获全区技能比赛二等奖。典型案例二

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电工仪表教学效果

一、实施背景

对于从事电工技术作业的人来说,“电工仪表与测量”是其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在工作实践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该课程概念多、部分知识抽象性较强,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感觉到很大困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因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原因,接受能力较差,对仪器的学习经验缺乏,对设备应用的目的也不明确,学习知识掌握不牢。

另外在对从企业来的员工进行培训过程中,也出现很多学员对仪表的使用掌握较慢的问题。而且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主要是以考证为目标,培训的时间短,对于培训的效率要求更是迫切。

二、教学目标

针对目前学生的情况和企业学员短期学习的需要,我们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员(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仪表测量在电工作业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短期的教学及技能训练使学生(学员)达到符合日常工作使用的水平。

工作实施

1.对教材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电工仪表与测量》教材多为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其内容主要为常用电工仪表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正确选择和使用仪表的基本技能知识。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些新的电工技术、方法在实践中越来越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教材知识相对落后,加强对现有教材内容改进和完善至关重要。我校在2017年组织了有多年一线教学培训经验的教师来完善教材,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情况及对企业培训学员学习能力特点的校本教材《电工作业》,这本教材结合了学校现有设备特点,对电工仪表的内容进行了必要修改和增补,使之更适合培训要求。

2.培养激发学生(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电工仪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这个课程就适合采用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学校虽然都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来了解电工仪表的内部原理、结构以及操作过程,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仪器的掌握是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达到的,我们尝试切实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为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就结合实际情况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设问:已对电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你们真正了解它吗?如果家中的照明供电线路出现了故障,同学们能快速、正确的排除吗?在企业中配电柜上的所有仪表,同学们是否能正确选用、安装、监控和维修?另外,还展示部分电工仪表实物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这些仪表,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用到。然后引导学生:展示的仪表也是这门课程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再强调:作为电工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会从事电工相关的工作,而这些仪表都是要经常用到的。仪表到底能测量什么?这些测量对于电路的工作状态判定有什么帮助?这样就很好地把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起来。

3.综合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的教学手法,就可以把很多枯燥抽象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清晰展示仪器的原理的使用步骤,便于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

各种仪表的特点及工作过程,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各类电工仪表的结构、功能的理解和记忆有极其重要的帮助。再配以实物展示增强学生的体验的感性认识。这几种直观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刺激学生的视觉,使之在学生中形成深刻印象。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中做,做中学)

对于中职学生,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电工仪表与测量》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而对于电工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后要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必须正确掌握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除安排课程要求完成相关实验外,还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现实状况,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强化技能训练,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促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熟练掌握和提高电工操作技能。

5.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每学完一个完整内容,我们都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操作测试考核,对每个学生的考核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确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强。

授课中师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通过表扬和激励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快乐、自信地学。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我们的培训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员及学生的考证过关率都要很大的提高。

六、结语: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机电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任务,建设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 2018年5月25日

2020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2012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2012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2012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1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201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2012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入选首批60所“实用性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库。这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刘涛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培训总结 机械电子工程系刘涛 一、培训班情况简介 主办:全国高职高专教师培训联盟、北京校企联合管理咨询中心; 地点:上海; 形式:以“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答疑”等形式。 二、培训日程安排 三、培训主要内容 1. 专业群建设的改革创新及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1)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与新要求

(2)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突破办学资源不足 (3)强化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系统建设 (4)如何有效快速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5)专业群建设的创新策略 2.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1)如何改造传统专业,打造升级版专业 (2)明确专业定位,整体规划专业群建设 (3)专业建设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卓越氛围的建立 (4)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5)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制度设计方案 (6)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调研内容与调查方法 (7)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的撰写 3.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如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 (3)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专业课程开发 (4)如何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5)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步骤及案例分享 (6)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及工作任务 (7)专业群建设运行的三大支撑保障系统 (8)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后期建设成效评价 三、培训收获与体会 为期3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充实,紧凑,收益斐然。专家教授们敏锐的思想,结合当面职业教育发展和自身经验、体会出发、畅谈对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的独特见解,并给予精辟分析,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感受到巨大地震撼。通过与参会老师的交流,使我启发很大。 首先是刘显泽教授从什么是专业群、如何构建专业群以及如何建设专业群等三个方面讲解了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接着马树超教授,给我们讲授高职教育质量观与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马教授分别从高职教育质量观与2016年高职质量年报、高职院校评估框架设计背景与内涵要求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剖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剖析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内涵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培养的学生质量在整体上要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具有以下特性: 1、高职性 高职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首要特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除了具有“高等性”这个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外,更应具有职业针对性与技术应用性的特点。“职业针对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等等,都是围绕“职业针对性”来进行的。“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定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强调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岗位实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岗位要求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特色专业必须具有的高职特色。 2、地域性 地域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由于高职教育

是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层一线的各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特色专业应具有自己突出的地域特色。在建设特色专业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所在服务的行业或区域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行业优势以及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着立足地方、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来建设特色专业。应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变化趋势作为确定特色专业的依据;围绕行业、企业发展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努力提升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力。 3、独特性 独特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基本特征。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特色保持一定的差异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策略。高职特色专业要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应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身的办学基础和业已形成的专业结构及教学能力的特点进行分析,摸清自身在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已形成的特色与优势,以便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同时.要对其它高校特别是相同层次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对比分析,以此寻找专业方向的空档或在同类专业上寻找特色课程、特色实践方案、特色就业渠道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专业建设内涵上下功夫,在专业的目标定位上、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构建上、在实践教学上、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自己专业的独特性。 4、整体性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特色专业的形成体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于2010年确定为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主题的院级特色专业。一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学院优秀基层党支部”、“学院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二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 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良好 (一)专业设置经充分调研论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我们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在专业设置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市场设置专业,专业办学方向明确 (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专业设置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江西地区经济的腾飞,给本专业的就业带来极大的机遇。从南昌市及抚州市人才市场的招聘岗位来看,客户服务、市场推

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在两年的建设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原: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建设小组按照教育部等三部委批复的《酒店服务与管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严格履行承诺,按照项目工作进度计划稳步推进,踏踏实实推进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任务书》建设要求,项目预算投资230万元,完成验收要点160个。目前,已完成了预算资金投入100%,完成建设任务100%。 一是深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探索实践了“工学结合、渐进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深入推进了办学模式改革,形成了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办学格局; 三是深入推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树立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构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广运用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方式,广泛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四是深入推进了评价模式改革,依据学生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对学生知识和素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是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加强了教师培训力度,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六是切实深化了校企合作,建立了10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见

习、实习、就业拓宽了渠道,初步构建了“工学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校企共管”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七是构建了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带动引领了以旅游、烹饪、市场营销为辐射的专业群,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建设两年来,在学校领导及各职能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在行业专家、酒店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制定了示范校工作计划,完善了相应工作制度,形成了“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共建机制,保证了示范校建设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程序规范、科学高效。 1、建立了“主任抓项目、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为加强示范校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专业组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专业组主任担任组长,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建设小组下设人才培养模式组、师资队伍建设组、校企合作组,专业组主任根据年度建设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分别与各小组长签订了目标任务责任书,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2、形成了“学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合作机制 学校牵头成立了酒店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合作企业积极选派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到学校参与项目建设工作,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认真研讨岗位能力需求,完成了课程体系建设,分析了教师现状,共同制定了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对照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共同完善了评价体系建设。 3、实施了“动态管理、步步推进”的工作机制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我系电子商务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教学,今年是第一届毕业生圆满结业,三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学院优秀基层党支部”、“学院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二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良好 (一)当初专业设置经充分调研论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

应性。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我们将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在专业设置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市场设置专业,专业办学方向明确 2、校企合作,专业办学更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 (二)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1、深化高职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科学高职教育人才观 在学院与系部组织下,本专业经常开展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把为地方和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基本思路。 2、以需求为导向,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充分市场调研与专家认证的基础上,我们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力求准确、具体,我们树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专业改革方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业办学理念,确定了“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需要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措施科学、操作性强,成效显著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并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对于专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xx特色xx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二章职责分工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

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四条“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三条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自我系启动了电子信息工程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来,极大的调动了我系教师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为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我系对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在电子信息技术(专科)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 年 3 月经省教育 厅审批升为本科专业,现有学生752 人,专任教师36 人,实验用房54 间,实验室使用面积 2917.2 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1023.82 万元。2004 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首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8 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期为三年,2009 年该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项目启动后我们在保持和发扬该专业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强化教学和学生管理,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三个面 向”的时代精神,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特点,坚持以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质量为生命线,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拓宽专业口径与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培育出地方特色、人才特色、课程特色、教师特色、科技特色、管理特色、就业特色等七个方面特色,实现“创新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 三、建设目标 深化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实施 人才战略,以本科教育为主,控制招生规模,确保教学质量,积极筹备发展研究生教育,创出质量与效益,办出特色,打造出一流的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的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今后3-5 年,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成规模适中,特色鲜明,在省内具有相当知 名度和一定影响的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成为区域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1、专业规模适度发展,年招生量控制在160-200 人。 2、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达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生考研录取率50%以 上,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 3、师资队伍总体质量进一步改善。形成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富有创 新意识和能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硕士比例达到90%以上,博士比例达到20%以 上。 4、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层次。积极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湖南省重大科研项 目,实现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跨越增长。 1 5、加大实验中心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完成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计划,申报湖南省普 通高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高校优秀教学基地,并力争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

高职办学理念集锦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提要]本文主要从创建特色专业、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师资队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优质教育这四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高职;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的竞争就是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规律,确立新型的办学理念。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建特色专业的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教育,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树立“依据市场办专业,依据岗位设课程,依据技能搞教学”的办学理念,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为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标志,好专业能够带活一个学校。建立满足社会需要、服务区域经济,能够充分就业的骨干专业群,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就业的市场状况设置专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与

就业前景紧密结合,这也叫“以销定产”。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急需设置专业。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建设的思路,搭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三是实施精品专业建设。大胆地改造老专业,对那些不适时宜、无就业空间又招不来学生的专业坚决砍掉,优先扶持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服务的新专业建设。设置新专业,建设“精品专业”要有前瞻性,进行周密论证,舍得加大投入,并加强其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四是培养有竞争力的名牌专业。要强化专业管理,提高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成为学校的品牌,积极为当地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和技术服务。 二、坚持以就业为核心,强化实践技能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的力度是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的,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可以由以前的1∶1调整为7∶3。为了切实做好实践教学,还要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要至少拿到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既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也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提供了保证。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绿色建设施工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在节省建筑 施工成本,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是为你介绍的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汇报,欢迎阅读以及浏览! 在20xx年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的院特色专业 遴选工作中,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被确立为院特色专业建设点。三年来,经过我系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水平达到了我院专业的验收标准,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现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扣专业建设方略,切实推进各项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一支年轻化、学历高、实力强,而且作风 顽强、锐意进取的专业队伍。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积极培养学术骨干,紧扣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加大力度进行专业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提升,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营造健康和谐的学术氛围。特色专业在学院未来发展方面要起龙头作用,为此全系同志进一步把各教研室工作做细、做强、做大,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1. 力促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健康发展,争创本专业为品牌专业。“十一五”期间,本专业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加快制度建设,加速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为学校进入更高的平台做好了超前准备;培 养了一批批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合格中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文秘工作

者;每年毕业师范类专转本生300人左右。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着 较高比例和较高质量的就业率,其中有一大批相继进入了我院附属高中、南京十三中、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长江路小学和外地的名校,还有一些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不少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另眼相看,给予很高的评价,主动要求我们派毕业生前往实习,在公开招聘前提前来我院物色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这一切为本专业成为院品牌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2.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保证了本专业的良性发展。为适应高教事业的发展,本专业从“十五”期间就致力于发展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截至20xx年x月,汉 语言文学专业先后吸纳2名博士,一位从事古代汉语、古文献研究,一位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3. 刚柔相济,依靠激励、感召、启发、示范、引导等方法,进一步夯实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基础,并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本专业贯彻传统的“课比天大”“教学无小事”的教学管理理念,通过强化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秩序;充分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学分制,有 序推进学分制,强化并完善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队伍;以教学工作的 目标管理为手段,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小学2017年秋学期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亭湖区红星小学 2017-12-15

红星小学2017年秋学期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建设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也备感特色建设工作的艰辛。 我们深深体会到,特色工作建设,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现将大概情况初步总结如下。 一、以校为本开展特色建设 我们给学校的特色发展定位在“校本”二字上,也就是在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学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深入挖掘校本潜力,灵活运用教育手段,科学合理地把学校特长转化为特色。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好高骛远,坚持贴船下篙定方案,量体裁衣拿措施,体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以广大小学生喜闻乐见,好做易为的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实实在在地搞好特色创建工作。 我校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写字特色建设不动摇,扎扎实实地开展写字特色建设,使写字教育教学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为进一步丰富我校教育教学内涵,我校于2015年以来,又开始了以经典阅读为内容的特色建设工作。两年来,我校以经典阅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经典阅读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书香校园,逐渐形成了我校又一特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精心编辑校本课程,科学安排阅读内容 为了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经典文化,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教导处负责编写校本课程《红星小学“经典伴我行”——古诗文诵读》读本作为诵读教材。本学期,我们根据区教研室推荐的阅读篇目指导学生有序进行阅读,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的评比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全力构建书香校园。 2、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诵读氛围

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XX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XX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

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XX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XX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XX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001]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建设等级:国家级 项目负责人:王祥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目录 一、引言 二、建设目标任务 1、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5、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目标 6、特色学科建设目标 三、建设方案与措施 四、建设工作成效 五、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一、引言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10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在广东省教育厅指示精神引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按照申报书提出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认真部署和按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经过仅两年的努力,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具体建设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及学科建设扎实的工作基础,充分发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为契机,以“立足佛山、面向广东”为宗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理论与技能的培养,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把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方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具体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如下: 1、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学院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与交叉学科的综合办学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满足国家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排放为战略性目标的新兴建筑产业对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广东省、佛山市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及交通土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建筑节能减排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模块,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突显专业办学特色。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第四条“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两部负责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职责包括:

(一)项目设计、审核立项、过程监管、绩效管理; (二)规划阶段重点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三)组建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 (四)审定项目遴选和考核标准; (五)指导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管理区域绩效; (六)委托第三方评价项目绩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承担“双高计划”日常工作。 第六条专委会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受两部委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一)研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遴选标准和考核标准; (二)评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三)为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第七条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遴选条件,开展项目预审和推荐工作; (二)指导监督本区域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落实项目学校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建设资金,并对项目实施监管。 第八条项目学校举办方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条项目学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报送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二)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开展项目建设; (三)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按要求报送项目建设报告,并接受监控、审计和评价。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规划项目情况总结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总体情况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自2011年6月始至2013年6月止。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下、重点进行了构建“333”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在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多媒体课件、畜禽标本与教学用具的开发;进行专业技能教室的创建;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推进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下,通过推进教师“五个一”责任计划,重点推进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重点推进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特聘和引进兼职教师,重点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全力推进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强与紧密结合型企业的合作,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开设行业企业专家论坛等措施,推进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制度以及学生创业实践制度的建设。二年的建设周期,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2.专业发展变化 构建了“333”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服务了地方经济。其构建模式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肯定与认可,依据“333”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发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促进了专业教学层面的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教材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创建后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服务于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增强了。为此,受省教育厅职社处的委派,动物工程系负责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业首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牵头开发。 开发了职业教育特色教材,教学内容对接了职业标准。建设期间,依据“33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特征的思想内涵,开发了8本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材,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同类学校使用。其项目课程教材《饲料质量检验、配方设计与营销》2012年10月获教育部首批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称号。《项目课程开发与内容编排设计》课题2012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第二届精品课题称号。《农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与教材改革创新》项目2013年3月获教育厅省教学成果奖受理。 教材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本校五年制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使用后,学生反映:“学习内容通俗易懂,知识点简明扼要,关键环节的图示直观明了,爱读!特别是技能的关键性提示很好,会做!学习后,我们知道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的联系了,学习的目标与目的性更强了”。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非项目课程教学班级。 教材的编写体例被高教出版社作为范例,用于其他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其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经验,在“高教社杯”全国说课比赛中作大会交流;在2011年黑龙江中职教学经验活动中作大会交流。 推行了“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学以致用提升了技能水平。即“专业技术知识”课程以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线,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以用带

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二○一二年三月

目录 1 建设目标................................................. - 1 - 2 建设成效................................................. - 2 - 2.1 探索和实践了“全程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 2 - 2.2构建和实施“四个嵌入”的课程体系............................... - 2 - 2.3锻炼形成了双师素质强、专兼结合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 3 - 2.4以现网设备为主,建成体系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 3 - 2.5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 4 - 2.6学生培养质量好、就业层次高..................................... - 4 - 3 项目建设主要工作内容..................................... - 4 - 3.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5 - 3.2课程建设与改革................................................. - 8 - 3.3师资建设...................................................... - 15 - 3.4 实训基地建设................................................. - 31 - 3.5教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37 - 3.6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 - 46 - 3.7人才培养质量.................................................. - 50 - 4、近两年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 57 - 5 专业优势和特色.......................................... - 58 - 5.1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 58 - 5.2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 - 58 - 6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59 - 6.1主要问题...................................................... - 59 - 6.2整改措施...................................................... - 59 -

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7月,是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办学25年来,沙工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2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连续7次14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7年10月沙工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评估专家对沙工“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 2006年7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沙工新校区。2007年9月,新校区交付使用。新校区占地面积856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8.3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为10亿元。目前,沙洲职业工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共用一个校园,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目前我院共有教职工315人,其中专任教师218人,教授、副教授94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86人,在读硕士、博士学位的57人。有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5名。“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70%。 一、我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院一贯重视专业建设,将专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龙头,带动和推进其它专业的建设。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院于2002年启动并实施了院级品牌及特色专业的创建工作,制定了《沙洲职业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沙洲职业工学院特色专业标准(试行)》、《沙洲职业工学院专业建设奖

励办法》等文件,并遴选出国际贸易、纺织工程、电气技术及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3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于2006年10月正式成为省级品牌专业。2005年我院对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验收评估,确定国际贸易、纺织工程、电气技术及自动化及数控技术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在各方面都给予优先资助和重点建设。 在加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学院紧紧围绕“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为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努力培养适应一线生产的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学院以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为依据,及时进行专业的整合和调整。重点发展及张家港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电、纺织、建筑、外贸类专业,把创品牌、特色专业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工程,进而带动全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正是有着清晰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使得我院的专业建设及专业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作为我院特色专业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我院启动了新一轮的院级品牌、特色专业遴选建设工作,截止2008年10月底,共有7个专业申报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选。对照特色专业标准,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纺织品检验及贸易、会计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四个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学院在创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