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教案

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教案
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商品价格的形式,知道用元作

单位的标价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使用小数表示

商品的价格。培养学生的生活基本常识。

2、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人们币,你们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生齐答:圆、角、分)你们还记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说说看。出示课件,复习进率和整十数的组成。

创设情境

懒羊羊有1元2角钱,为了购物方便,它想换成角币,但是不知道如何换,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出示课件:

例5、1元2角=(12)角53角=(5)元(3)角

1元=10角53角=50角+3角10角+2角=12角50角=5元

教师让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生1:因为1元=10角,10角加2角就等于12角。

生2:因为10角=1元,50角就是5元,与剩下的3角合起来就是5元3角。

教师叫不同的学生分别说一说,加深理解

师:把几元几角换算成几角的方法是:先把几元换成几十角,再加上原有的几角;把几十几角换算成几元角的方法是:先想几十几角里面有几个10角和几个一角,几个10角就是几元,再把几角合起来就是几元几角了。

像这样的,把一个单位换算成其他单位的计算,就叫单位的换算。引出课题并板书。

练习,出示课件,学生在答题卡上练习,再让学生一一回答,并说换算方法。

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懒羊羊最喜欢吃零食了,一天它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店买巧克力。可是当它看到标价4.25元就犯嘀咕了,这到底是多少元呢?这时聪明的喜羊羊来了,它说:“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肯定比喜羊羊更聪明,谁能替喜羊羊说说看?出示课件,并介绍小数。

4.25元=()元()角()分

生1:4.25元等于4元2角5分

师:哪个数分别表示什么单位?

生2:4表示4元,2表示2角,5表示5分

师:数字的位置与它所表示的单位有什么关系?

生3: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数表示角,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数表示分。

教师给予表扬,肯定。

练习1,认识价钱

0.50元=()角 2.00元=()元

1.20元=()元()角35.90元=()元()角

先学生单独作答,师提醒:哪个单位上是0,换算成元、角、分后都省略不写,小数点的前面不管有几位数都表示元。重点讲解0.50元和35.90元的换算方法。

练习2,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练习3,给商品标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每种商品的价格,再连一连。对能正确说出价格的学生给予表扬。

练习4,拓展

一支铅笔0.20元、一块橡皮0.30元、一个羽毛球0.80元,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各种商品的价格,再解决问题。

问题1:买一支铅笔和一个羽毛球一共要多少钱?

问题2:小芳有1元钱,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教师:提示10角=1元,满10角要换算成元;先算出三样东西的总价钱,再换算成1元3角,然后再与1元进行比较。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院、角、分的换算,也知道认识商品的价格了,收获可真不少啊。以后买东西时就不用发愁了,你们高兴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学目标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米 m 分米 dm厘米 cm毫米 mm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1米=()分米10厘米=()分米1厘米=()毫米二、探索方法1、教学例题(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7厘米 70毫米20厘米 2分米7厘米 2分米(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三、课堂练习1、想想做做1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2、填空:50毫米=()厘米9分米=()厘米()分米=3米40分米=()米3、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4、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5、想想做做4按要求完成练习。6、综合运用(每个合作小组课前准备了一只盒子、一份表格)能装得下吗?第小组能装下装不下目测通过测量进行判断实际装一装教师出示一只乒乓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估计你们这组的盒子能装得下老师手中的乒乓球吗?小组讨论,将目测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教师给出数据:这只乒乓球的直径是37毫米。让学生合作通过测量进行判断。每组发一个乒乓球,实际装一装,对前两次的判断进行验证。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课后延伸出示一个发了芽的蒜瓣:将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不久,它就会发芽,就像老师手中的这个蒜瓣一样。听说,植物也像人一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如果你每天都去和它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给它听,它就会长得更快,更好。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想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吗?从同一个蒜头中,选两个差不多大的蒜瓣,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水,放在不同个两个地方,你认定一盘,每天都去关心它,而另一盘则不去管它。每天记录它们发芽的情况:蒜叶生长情况对比记录天数A蒜叶长度B蒜叶长度45678910

【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 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 7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 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

---------------------------------------------------------------范文最新推荐------------------------------------------------------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0分米=()米 10厘米=()分米 10毫米=()厘米 1米=()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 二、操作体验 1.教学例3 (1)独立操作. 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 3 / 7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1. 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设疑引入。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 再现问题。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 探究验证。 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 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 1分米3= 1000 厘米

《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人民币对换》教学设计 阳山县碧桂园小学韦海涛 教学目标: 1、理解兑换比率。 2、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一、创设情境 (一)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二)引导学生围绕美元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学生提问。 (四)教师解疑: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钱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钱币),比如我们国家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等等。为了便于各国货币(钱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 (五)进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人民币兑换”。(出示、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一)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2.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6.7美元就是、、、、、、)4.学生借助兑换比率,独立完成:6.7美元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5.指名学生演示列式 6.小组内评价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积最多几位小数?为什么? 7.延伸:假如是6.70元欧元,那么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元? 8.小组内交流完成。 9.交流总结: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其他币种钱数×兑换比率=折合人民币钱数)。 (二)人民币兑换其他币种 1.我们学会了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那么假如用人民币兑换其他币种呢?你们会兑换吗?(出示问题: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2.引导学生回忆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列式。 4.学生评价。 5.延伸: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呢? 6.学生独立完成,评价。

单位换算教案

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掌握基本的单位换算方法.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间是什么关系?角和分之间呢? 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2元=()角7角=()分50角=()元 30分=()角1元=()分 学生填空以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们愿意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理解换算方法 师:有几个同学托老师帮他们买卡片,卡片买回来以后,还剩了一些钱,你们看,剩了几元几角? 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出示:1张1元的纸币和2个1角的硬币)下载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2角 师:每个同学要退还3角钱,我该怎么办呢?(把1元钱换成10角) 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原来的1元钱变成了10个1角钱)下载 师:原来的1元2角钱就是现在的多少角?(12角) 你是怎么算的?(1元换成了10角,10角加上原来的2角就是12角) 板书:=12角 (2)练习 猜一猜:1角4分=()分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验证一下. 订正时问:这道题应该怎么想?(想:1角=10分,10分再加4分就是14分)2、教学例6

(1)理解换算方法 师:小芳攒了一些零钱,你们帮她数一数,一共是多少角? 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出示:15个1角的硬币)下载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5角 师:妈妈怕小芳拿着不方便,就帮她兑换了一下,请你猜一猜兑换以后,小芳手里是几元几角呢?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进行验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随学生的回答,老师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10个1角换成1元)下载师:15角就是几元几角?(板书:=1元5角)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把15角换算成几元几角. (2)练习 猜一猜:16分=()角()分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验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4页做一做 第1题:1元1角=()角13角=()元()角 1元7角=()角25角=()元()角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第3单元测量 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个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四篇《体积单位的换算》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内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具 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 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刘林明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三、设计理念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

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得意义与性质》中48、49页得例与练习十二得内容。21、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得规律进行单位换算,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改写。 2、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得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位换算得过程中,发展学生得有条理得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得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得换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得意义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互改写得方法。 难点: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得进率、小数得性质、小数点移位得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利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得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会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得数得必要性。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进率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 1吨=()千克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艺术节”快到了,学校准备选拔同学去参加比赛,四年级有四人参加,扎西老师需要根据同学们得身高将她们排成一队,下面就是她们得身高: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问:①、您们能按高矮顺序,给她们排排队吗? ②、请认真观察数据,您有什么感觉? 预设:这些数据太乱了,既有单位“米”又有“厘米”,有得就是一个单位,有得就是两个单位。从直观上,不能直接做出判断。 ③、那我们怎么办呢?怎样才比较方便? 预设: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后,在排队。 导语:在实际生活与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得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得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层层推进。 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得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教案-word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 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或从小到大说.)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0分米=()米 10厘米=()分米 10毫米=()厘米1米=()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 二、操作体验 1.教学例3 (1)独立操作. 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 (2)指导正确的测量方法. 强调:测量纸条的长度时先用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看纸条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数几,纸条就是长几厘米. (3)研究问题. 提问:把纸条的长度单位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4)质疑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7厘米=70毫米)为什么?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换算精品教案 (25)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 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 积和。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 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导读:本文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学环节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 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 )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 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2、1米45厘米=()米 (1)尝试 (2)交流 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三、实践应用 第50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K12学习】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的顺序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1厘米=()毫米 0毫米=( )厘米 分米=( )厘米 0厘米=( )分米 米=( )分米 0分米=( )米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5厘米=(

)毫米 9厘米=( )毫米 30毫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2 一个写字台的高度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习:30厘米=( )分米 5分米=( )厘米4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2)想一想用什么单位合适?这根绳子30分米,用米

作单位应该怎样表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如果教师还有一根长4米的跳绳,并提问:用分米做单位应该怎样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 练习:3 米=( )分米 90分米=( )米 5米=( )分米 80分米=( )米 (5)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就是几分米;把分米换算成米作单位想10分米是1米,几十分米就是几米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I.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为了测量和计算的需要常常要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3题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韩建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P50-51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结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计算的正确性交流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的实际意义。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难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掌握体积与容积单位换算,理解进率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1分米3的盒子(16+1个)、每位学生准备1厘米3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出新课 1.请你填入合适的单位: 一个讲桌的体积约为0.6(m3)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为0.6(dm3)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6(cm3) 2.请你算一算: 一个长方体,它的长为0.5米、宽为2分米、高为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师:我在同学中发现了3种答案:0.008m3,8dm3还有8000cm3,究竟谁做对了呢?体积单位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换算关系,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体积单位的换算 (预设:若有学生提出3个答案都正确,或者提到相邻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老师给予肯定,反问学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吗?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得出真知 1.猜想——实践操作——得出结论:1分米3=1000厘米3 (1)猜想:装满这个1分米3的盒子,需要多少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呢? (2)实践操作: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动手摆放,体会、感知,思考需要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才能填满1dm3的盒子。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例3、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0分米=()米10厘米=()分米10毫米=()厘米1米=()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二、操作体验1.教学例 3 (1)独立操作.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2)指导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测量纸条的长度时先用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看纸条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数几,

纸条就是长几厘米.(3)研究问题.提问:把纸条的长度单位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4)质疑提问:你发现了什么?(7厘米=70毫米)为什么?明确: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板书:7厘米=70毫米)(5)追问:70毫米=()厘米,该怎样想?借助线段图进行讲解.明确:因为10毫米=l厘米,70毫米就是7个1厘米,所以,70毫米=7厘米.说明,一个关系式(如1厘米=10毫米)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用.(6)练习:先填空,再说出思考过程.2厘米=()毫米4分米=()厘米3米=()分米提问:通过上面的习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2.学习例4 (1)出示例4图.(2)提问:一张桌子高80厘米,把厘米改用分米做单位怎样表示?同桌同学讨论,汇报交流.板书:80厘米=8分米强调:因为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分米,所以80厘米=8分米.(3)练习,说出思考过程.20毫米=()厘米60分米=()米50厘米=()分米300厘米=()米质疑:通过这几道习题,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三、巩固应用1.6千米=()米4000米=()千米2.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3.2千米=()米3000米=()千米4千米=()米6000米=()千米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第一段:学什么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谁知道是那几个吗?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你想怎么来学? 4、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段:我来学 二、研究探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说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而且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谁来说下我们是怎么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呢?或者他们的推导方法是什么呢?

2、对我们可以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推导 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出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我们知道1立方米=1米×1米×1米,那么大家想一想,用刚才的推导关系怎样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或者进率? 4、好,大家想了一会了,谁来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书写出来。 5、表扬学生,并且书写正确的推导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书写的关系式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三段:我来用 三、巩固练习 1、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我们刚才知道了相邻的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不相邻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对,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样用推导关系可以推导出来。那么现在大家自己动手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3、集体反馈结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2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4、完成课后练习 2、3题。 5、我们还学习了容积单位,下去同学们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来,再根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第四段;我来思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52-5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 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把人民币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人民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储蓄罐: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 2、看到它,你马上会想到什么?你们都有储蓄罐吗?春节一过,你们的储蓄管里是不是又多了些压岁钱,你打算用这些钱干什么? 3、大家看,这个小朋友用自己的零用钱在干什么?还有很多灾

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上学。这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是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 4、刚才我们说了半天钱,钱在我们国家叫什么?板书:人民币 5、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人民币,好吗?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师:咱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个袋子,你们轻轻地把里面的人民币都拿出来,倒在桌子上,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和你们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 2、口袋里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那谁愿意拿着你认识的任意一张人民币上来,告诉大家它是多少钱?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3、生汇报。 4、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能结合平时生活经验,从人民币的颜色、数字、图案、大小来辨认,你们真是太棒了! 5、咱们快来看,这张人民币是多少?背面的图案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咱们国家,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应该…… 6、出示50元、100元,这些大额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单位换算教案

单位换算教案 竞存小学沈丹华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第33-34页教材分析: 1.认识0.1、0.01、0.001等小数单位的意义,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认、读、写小数;能把分母是10、100或1000的分数(指真分数)改写在小数,反之亦然。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把整数比较大小的道理和方法迁移到小数)。 3。理解小数点是如何移动的。 4.理解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体会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5.在小数加减运算中,知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6.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小朋友属于比较中等的类型,成绩特别优秀的有很少几位,不过经过老师的提示,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够明白老师所要讲授的新课,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比较喜欢老师提示多点一点,尽量给小朋友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探讨和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同时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也比较容易掌握,对于较难得知识,我会加以举例和总结,尽量使他们都能明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并熟练运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2.会使用计量单位的字母符号。 过程能力与方法: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小数点如何才能正确的移动。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小数点如何才能正确的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算: 9.08×10 5.6÷10 9.08×100 5.6÷100 9.08×1000 5.6÷1000

4.体积单位的换算

4.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换算(课本50页——51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米=()分米=()厘米 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的进率) (二)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解决以上问题很简单,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做。预设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1、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2、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出示自探提示(大屏幕出示): 1、以主题图为依据进行大胆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2、小组合作填一填51页的表格。 二、自探、合探、共探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币兑换》是北师版数学第八册第67---68页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求积和商的近似值,学习四舍五入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基础。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强调从生活入手,学习新知。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四、教学重难点: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活动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游玩,欣赏过很多美丽的风景。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稍作停顿5秒)哦,有的同学说他去过泰国,有的同学说他去过香港。看来,你们去的地方可真不少,老师相信你们不仅大开了眼界而且收获了很多知识。老师这有一幅图片,来看(教师点击电脑:美国的图片)这是哪儿?对,美国。同学们去过吗?想去吗?老师也想去,可有一个问题让老师为难了。中国使用的钱币是人民币,美国用什么钱币呢?(稍作停顿5秒)哦,这位同学说美国用的是美元,谁还知道其它国家用什么钱币呢?(稍作停顿5秒)哦,日本用日元,英国用英镑,法国用法郎或者欧元。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的钱币。如果我们去这些地方旅游消费,能用人民币直接买东西吗?对,不能。那该什么办呢?非常好,兑换钱币,下面我们就开始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人民币兑换。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二、探索新知。 1、对于人民币兑换,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很好,钱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是按一定的汇率进行兑换的。(点击电脑)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任何人都应按照当天的汇率进行兑换,任何私自抬高或降低汇率,私自进行货币交易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1)、出示汇率表。请同学们自己看一看,然后想一想,你了解了这个汇率表的含义了吗? (2)那老师问一个问题,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那么如果2美元呢?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2美元就是2个8.09元,所以用2×8.09=16.18元。那3美元怎样列式呢?美元呢? 对,这个汇率表就是这样来帮助我们进行货币兑换的,下面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汇率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来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信息的含义。】 2、(点击课件)美国的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1)同学们,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呢?对,要我们把6.70美元换成人民币。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想一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