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控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点

职业病防控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点

职业病是指由于劳动过程中暴露于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以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工

作岗位为主要发病因素的疾病。职业病的防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这篇文章将对职业病防控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点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础,其中包含了职业病防

控的相关要求。这部法律规定了雇主的职业病防控责任,包括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组织职业病防护培训等。该法律还规定了雇主在职业病防控上的经济责任和违规处罚。

2.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专门针对职业病制定的法律,其中详细规定了职业病

的防治措施和责任。该法律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职业病防控的需要,开展相关培训,并提供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备。此外,该法律还明确规定了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的程序和责任。

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是我国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管理

的基础性文件。职业病防控培训中应当注重讲解该目录中列举的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4.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目录》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参考文件,其中包含

了各种行业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要点。在职业病防控培训中,应引用该目录中的相关条款,对不同行业的防护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5.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是职业病防控工作中进行危害评价的重要依据。职业病防控培训中应当介绍并解读该导则,教育员工了解和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虽然职业病防控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点不仅限于以上几点,但这些要点是其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病防控责任和义务,并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在培训中,要注重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等形式,增强员工对职业病防控的理解和认同,确保其能够切实掌握和应用职业病防控的法律法规要点。

职业病危害防治与控制培训内容

1.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有,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伤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普通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者病态状态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 115 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逐年下降, 1997 年降至

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 71 %,中毒占 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 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7.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 1999 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防治检测不到位。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 70 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 75 %。检测企业

职业病防控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点

职业病防控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点 职业病是指由于劳动过程中暴露于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以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工 作岗位为主要发病因素的疾病。职业病的防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这篇文章将对职业病防控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点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础,其中包含了职业病防 控的相关要求。这部法律规定了雇主的职业病防控责任,包括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组织职业病防护培训等。该法律还规定了雇主在职业病防控上的经济责任和违规处罚。 2.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专门针对职业病制定的法律,其中详细规定了职业病 的防治措施和责任。该法律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职业病防控的需要,开展相关培训,并提供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备。此外,该法律还明确规定了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的程序和责任。 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是我国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管理 的基础性文件。职业病防控培训中应当注重讲解该目录中列举的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4.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目录》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参考文件,其中包含 了各种行业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要点。在职业病防控培训中,应引用该目录中的相关条款,对不同行业的防护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5.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是职业病防控工作中进行危害评价的重要依据。职业病防控培训中应当介绍并解读该导则,教育员工了解和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虽然职业病防控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点不仅限于以上几点,但这些要点是其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病防控责任和义务,并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在培训中,要注重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等形式,增强员工对职业病防控的理解和认同,确保其能够切实掌握和应用职业病防控的法律法规要点。

职业健康培训-《职业病防治法》条款要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进行第二次修订。 A.2002年5月1日 B.2011年12月31日 C.2016年7月2日 D.2017年11月4日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2016年为职防法第二次修订。 2.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由()负责。A.应急管理局 B.卫生行政部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D.市场监督管理局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2018年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调整为卫生行政部门。 3.《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A.中华人民共和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D.国际范围内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4.《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 A.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劳动者因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C.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D.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后所患的疾病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第二款内容。 5.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 A.要求纠正 B.给予行政处罚 C.责令停产 D.开除违反者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第三款内容: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单位职工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D.法人代表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7.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8.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9. 我国规定凡被确诊为法定职业病首先应作如何处理() A. 立即住院治疗 B. 调离现场作业 C.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D. 给予对症处理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10.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谁承担?( )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负担50% B.当地政府 C.当地负责治疗医院 D.用人单位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五条第三款: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1.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警示标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维护劳动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劳动活动的劳动者,包括城镇和农村所有劳动者,都享有本法律规定的职业卫生权益保护。 第三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四条国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劳动安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监管和服务。 第六条国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职业病预防和治疗水平。 第二章职业卫生工作责任

第七条国家领导干部是劳动安全和健康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保护负有直接责任。 第八条各级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度。 第九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劳动安全和健康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对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负责。 第十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机制,对劳动者的劳动环境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职业卫生管理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根据本法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卫生工作计划、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职业病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和保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信息,包括职业暴露情况、健康监护记录等。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 件一览表 本文介绍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的一览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的发布旨在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法律,于2011年12月31日实施,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14年修订,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责任,保障了职工的生命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则保障了职工的劳动权益。 另外,《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则针对特定的职业病和职业危害进行了规范和防治。

此外,还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定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保护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旨在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女职工的权益。 总之,这些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的发布,对于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醒企业和个人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以下是已经修正过的文章: 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 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是我国职业健康领域的重要法规和规范文件。 2.《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关于印 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要求的通知》等文件是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文件。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原则,实行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相结合的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国家实行统一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建立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标准、技术规范和监测评估体系,推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职业病防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上岗资格和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排放、泄漏和扩散,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采取 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设备,配备相 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提供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保养。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或者聘请职业 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和控制。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检查,对可能受到职业 病影响的劳动者进行体检,发现患有职业病或者职业病病变的劳动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保护。 第三章职业病诊断和监测 第十一条劳动者因工作受到职业病危害,发生疾病而需要就医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就医费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对劳动者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应当负责、 公正、科学。 第十三条劳动者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应当依据医学和流行病学 知识,并结合工作和生活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劳动者健 康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健康和权益的重要法律。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确保劳动者在工作场所能够得到必要的防护和治疗。在中国,职业病防治法于1957年颁布实施,并在过去几十年中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最新一次修订是在2002年,该版本对职业病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除了国家层面的立法,各地方政府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法规。例如,《北京市职业病防治条例》就为当地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依据。此外,中国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应对职业病问题。例如,中国与欧盟签署了《中欧劳动协议》,旨在促进双方在职业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总的来说,中国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仍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控策略,加强职业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 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两类: 1、综合性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

则、污染防治的措施、法律责任等。 2、单行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具体的污染种类、污染防治措施、法律责任等。此外,还有一些法规和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等,这些法规和规章根据具体情况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进行更具体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 以下仅供参考,请大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这是职业病防治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权利义务等内容。其次,我国还制定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明确了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等方面的程序和标准。此外,我国还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规章,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和界定,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最后,为了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国还制定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职业病防 治的法定责任。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职业病的,应当承担 法律责任并赔偿职工的经济损失,同时,依法承担行政或者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限制、歧视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不得强迫、限制和监视职工进行职业危害受检、诊治和康复治疗,保障职工依法享有自我保护、自救、自我发展 的权利。 二、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控制 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岗位进行职业病 危害评价,制定防护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和扩散。 在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层面,优先采取物理防护和技术措施, 对未能采取物理、技术防护措施或者防护效果不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应当采取相应的人身防护措施。 三、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 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并组织力量进行演练。对职 业病危害事故和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避免和 减轻影响。

应急救援措施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救援人员和救援器械,并建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应急救援。 四、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监护和职业病危害评估,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对已经发生职业病的职工,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标准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 五、用人单位责任和职工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人员投入、经费保障,落实工作措施和职责。 职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保护职工健康权利,并就职业病预防和治疗向用人单位提供意见和建议,在职业病诊治过程中,职工有权主张证据保全和要求调查。 六、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和培训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防范意识和防治能力。 对新进职工应当在其进入岗位前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办理健康体检和职业病危害检测手续。

职业病防治防治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病防治防治十三项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加强职业病防治,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下是职业病防治的十三项规章制度: 一、职业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法》是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基础,它对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范、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二、职业病防治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要求等方面。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明确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和分类,方便企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防范。 四、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 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包括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职工个体防护器具使用标准、职业病防护装备使用标准等。 五、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的时间、标准和内容,以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生产安全。 六、职业病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职业病预防措施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应采取的职业病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完善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等。

七、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制度》规定了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组织、负责人、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等。 八、职业病临床诊断与诊疗规范 《职业病临床诊断与诊疗规范》规定了职业病临床诊断的标准和诊疗方法,方便医生对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 九、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规定了职业病应急救援的组织、人员、方法和救援措施等。 十、职业病记录管理制度 职业病记录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职业病记录系统,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记录、职业健康检查记录、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记录等。 十一、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规定了企业应向职工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促进职工的自我防护和保护。 十二、职业卫生知识普及与培训制度 《职业卫生知识普及与培训制度》规定了企业应该如何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组织职业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识培训等内容。 十三、职业病防治的奖励与惩罚制度 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激励职工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工防护意识和责任心。

职业病防治培训知识

职业病防治培训知识 职业病是指因长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从事某项工作而导致的疾病,它是一种来 自工作环境的健康风险。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防治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职业病的基本知识是职业病防治培训的基础。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肺癌等几大类别,每种职业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防治方法。职业病防治培训应该学习并了解各种职业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其次,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也是职业病防治培训的重要内容。国家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制定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如《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等。职业病防治培训应当深入学习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职业病的防治要求和措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合理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 此外,掌握职业病防治技术和方法也是职业病防治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劳动 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噪音、尘埃等,因此,掌握合适的防护技术和方法对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职业病防治培训应当注重培养劳动者的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学习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以及学习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等技术和方法。 另外,职业病防治培训还应包括职业病防治实践的培训内容。在实践中,学员 们应该亲自参与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职业病风险、制定防治措施等,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职业病防治的技能和水平。实践环节还可以让学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应用性。 综上所述,职业病防治培训知识包括了职业病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和标准、 职业病防治技术和方法以及实践培训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职业病防治培训,劳动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训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法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主要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经修改后,于2011年12月31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当日发布实施。以下主要对相关的修改条款向大家宣读: 1、第二条,第二款:“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三款:“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2、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第四条,第三款:“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4、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事情周全负责。” 5、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6、第十三条,第一款:“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7、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8、第十六条:“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场所和特定工作条件下,由于工作所致的疾病或者因工作所诱发、加重的疾病。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权益,各国都制定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一、背景介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职业病的防治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职业病不仅会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也会给企业、社会和国家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制定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并进行培训成为了必然选择。 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也是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基础。它规定了工作场所必须遵守的健康安全规章,明确了责任主体和义务。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助于提高工作场所的环境和劳动条件,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三、培训内容 1. 职业病的基本知识 培训课程中,首先需要向培训对象介绍职业病的定义、分类、 病因和危害。这样能够让员工了解职业病的基本知识,增强对职 业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培训过程中,要详细介绍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包括国 家级法律法规、卫生部门发布的规章和标准。培训对象需要了解 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3. 职业病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培训课程中应当向员工介绍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包括个体防 护措施、工作场所环境改善、职业病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使用等。同时,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四、培训方式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面对面 授课、在线培训、远程培训等。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最合适的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五、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成绩等方式进行,以检验培训成果。同时,要及时反馈评估 结果,为后续的培训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六、培训的长期规划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长期规划。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和员工的需求, 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水平。 结语: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培训,员工 能够增加对职业病的了解,提高防治意识,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权益。只有通过不断的培 训和学习,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各行各 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特定物质或从事特定工种而导致的疾病。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以确保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除了常见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法律法规规章,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1.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其中包含了职业病的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的规定。根据该法,雇主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劳动者也有义务遵守相关的职业病防护规定。 2. 职业病防治规定 职业病防治规定是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细化和补充,其中包括了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以及职业病诊断、治疗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等方面的规定。根据职业病防治规定,雇主应建立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 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是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的规定。根据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各行业应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技术规范,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和控制方法,以及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要求。 二、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1. 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制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雇主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合理布局、通风设施、防尘设备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制度要求雇主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工作场所进行改造和设施更新,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要求雇主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和检测,确保劳动者暴露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监测结果应及时通知劳动者,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制度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制度要求雇主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雇主 应建立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机构,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人员,确保劳动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4.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制度要求雇主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及时组织救援和 抢救,并报告有关部门。同时,雇主还应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要求雇主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劳 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雇主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并向劳动者提供相关的宣传资料和信息。 综上所述,除了常见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法律法规规章, 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职业病诊断和治疗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76号令)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76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已经2015年3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杨栋梁 2015年3月24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一、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生产。 二、必须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严禁在职业病危害超标环境中作业。 三、必须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有效运行,严禁不设置不使用。 四、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配发假冒伪劣防护用品。 五、必须在工作场所与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严禁隐瞒职业病危害。 六、必须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少检漏检。 七、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严禁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上岗。 八、必须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监护档案,严禁不体检不建档。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解读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以下简称《八条规定》)已经2015年3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3月24日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76号公布实施。为深刻领会、准确理解《八条规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颁布《八条规定》的必要性 (一)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微型用人单位对职业卫生工作不重视,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基础十分薄弱,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不知道怎样抓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因此,需要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以便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工作。 (二)涉及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较多,内容要求较为复杂,用人单位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关键要素,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把握不准,很难做到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因此,需要将法规标准中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要求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提炼,以便于用人单位掌握和落实。 (三)由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强,而基层监管人员大多数没有从事过职业卫生工作,缺少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和业务能力,监管工作难以抓住重点。因此,需要将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要求突出出来,以利于各级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实施重点监管,促进用人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 由此可见,制定颁布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的若干条规定十分必要。 二、条款解读 《八条规定》围绕责任制、工作场所、防护设施、防护用品、警示告知、定期检测、培训教育、健康监护等8个方面对所有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提出了要求,由“八个必须、八个严禁”组成,共225个字。 (一)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进行生产。 针对问题:当前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不重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各管理环节责任不明确,违法违规生产现象屡有发生,针对上述情况,本条规定提出相关要求。 主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预防培训要点

职业病预防培训要点 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的、频繁的接触或者接触大量的某种有毒、有害物质而引 起的一类慢性疾病。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技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需要进行职业病预防培训。本文将就职业病预防培训的要点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一、了解职业病的基本知识 首先,职业病预防培训的第一要点是让员工了解职业病的基本知识。培训内容 可以包括职业病的定义、分类、病因、预防措施等。员工需要清楚了解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才能更加重视职业病的防护工作。 二、掌握个人防护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职业病预防培训还应重点培养员工的个人防护能力。包括掌握正确佩戴 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了解不同职业病的个人防护要求。例如,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培训中可以介绍不同职业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并指导员工如何正确佩戴防护面具、手套等。 三、强化职业病预防意识 职业病预防培训的另一个重点是强化员工的职业病预防意识。培训中可以通过 案例分析、言传身教等方式来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风险认知和责任意识。同时,培训中还可以强调企业的职业病预防政策和制度,让员工明确职业病防护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责任。 四、学习职业病常识与实践技能 另外,职业病预防培训还应包括职业病的常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常识学习方 面可涉及各类职业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以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实践技能方面可包括学习正确的职业病调查方法、急救技能和应急预案等,以应对职业病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五、定期复训和持续改进 最后,企业还应定期进行职业病预防培训的复训和持续改进。由于职业病的病 因和防护措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职业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法规政策,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保证员工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最新的预防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职业病预防培训是企业确保员工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 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让员工了解职业病的基本知识,掌握个人防护的方法和技巧,强化职业病预防意识,学习职业病常识与实践技能,以及定期复训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这一培训工作,确保职业病防护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健康知识宣教培训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健康知识宣教培训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增强职工的 职业健康意识和知识素养,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在这个宣传 周里,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职业健康知识宣教培训活动,以下是一个关于职 业健康知识宣教培训的示范性内容,供参考。 一、宣传介绍 为加强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知识素养,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 权益,特举办职业健康知识宣教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将围绕职业病防治法,向职工群众普及职业健康知识,提升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培训内容 1.职业病的定义和病因 讲解职业病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的病因,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多个角度介绍职业病的形成过程和危害。 2.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介绍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措施、个人职业 防护措施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3.常见的职业病及其防治方法 针对常见的职业病如尘肺病、噪音聋和有机溶剂中毒等,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病因、预防、发现和处理方法等。 4.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解读《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介绍职业病防治法的基本原则、职业病危害评价与监测、工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的组织领导和职业危害控制等内容,帮助职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保障。 5.职业病检查与诊断 详细介绍职业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包括职业病病史调查、职业病的早期诊断和医学遗传学等内容,引导职工主动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6.工作场所安全知识 向职工普及工作场所安全知识,包括防火、防爆、电气安全和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三、培训形式 1.讲座 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阐述职业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现场观摩 组织职工参观一些职业病防治工作较好的企业,让职工亲眼见到职业健康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增加职工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理解。 3.培训教材 为参训职工提供相关的培训教材,包括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职业病防治法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手册,供职工查阅和学习。 4.互动游戏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培训

人员培训记录 第页;共页 培训 内容 2016年2月,评价部培训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 培训时间培训地点 主讲人参加人员 培训要点记录 参加培训人员签到

备注 人员培训记录(续表)第页;共页

培训要点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5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2]第73号修正);第8条、第1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2]第619号修订);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疾控发[2015]第92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5]第5号); 《高毒物品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第142号);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疾控发[2013]第48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3]第59号);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4]第69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76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ZW-JB-2014-004);002 00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 人员培训记录(续表) 第页;共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