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小朋友们知道无锡阳山的特产是什么吗?(水蜜桃)

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孙悟空从阳山桃林,摘了6个水蜜桃,带回花果山。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子。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

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分完后,请前后两个小朋友说说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

交流:谁能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看谁最勇敢,边分边说分成几个和几个。

其他同学仔细看,看谁看得最认真。xx同学是把6个桃子分成了几个和几个?

谁还有不同的分法?(真会思考)

1—5、2—4、3—3(同学们可真棒!发现了这么多种分法!)

交流:将6个桃子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1—5,2—4为一类,3—3为一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1—5,2—4两份个数不是同样多,3—3每份个数同样多)

思考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多指名几人说一说)

小结:因为两人分的同样多,这样公平。

揭示平均分: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多指名几人说一说,回答后集体说一说)

追问: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明确:6个桃,每( 3 )个一份,分成了( 2 )份。(板书)

提问:另外2种方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也就是说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样样?(同样多)在“同样多”的下面画上着重号。(齐读两遍)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平均分的?已经有小朋友举手了,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思考。要请坐的最端正,举手姿势最标准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按交流摆出平均分的不同结果:每份1个、每份2个)谁能用刚才这样的一句话来说一说这种分法?(说的可真清楚)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比比看谁的眼力最好。

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只要看每一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提问:萝卜是平均分吗?为什么不是?你能想办法让胡萝卜也平均分吗?

(左边拿走一个或者右边添上一个)

3.教学例2。

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人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到第42页,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 )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提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追问:请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明确:8个桃,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

4.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自己读题,看谁读得最认真。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每3根一份地分呢,每次拿出几根小棒?每4根一份地分呢?老师觉得平均分12根小棒,可能不止这几种分法。现在拿出你的小棒,分一分,找一找,看看到底有多少种分法,看谁分的方法最多。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用这样的三句话说一说,12根小棒,每()根一份,分成了()份。现在,开始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其他小朋友仔细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能把他的分法说出来。用这三句话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5.做“想想做做”第2题。读题,有几个要求?(2个)先圈一圈,再填空。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每2块饼干圈一圈,圈出了几份?(5个)分成了几份?(5份)

每3块糖果圈一圈,圈出了几份?(3个)分成了几份?(3份)

每3块巧克力圈一圈,圈出了几份?(3个)分成了几份?(3份)

做全对的小朋友举手。

6.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现在要分什么?仔细看,图里的小女孩是怎样拿气球的?左手拿了3个,右手拿了12个,左、右手一共拿了15个。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把结果填在( )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提问: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切月饼、切西瓜、剥橘子、拔河等)

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分东西的方法有很多,当每份分得同样多时,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我们通过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我们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提问:你能用今天学的平均分的知识说一句话吗?示范:8个苹果,每4个一份,

分成了2份。

课后思考:有16瓶矿泉水,将它们平均分,有几种分法?要求:不能重复,并且一一画出来(矿泉水可以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

五、教学板书

认识平均分

圆片图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6个桃,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

12根小棒,每()根一份,分成了()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精品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一)。(教材第42、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 使学生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体验平均分。 体验平均分。 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能帮老师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吗?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 ·一堆1个,另一堆5个。 ·一堆2个,另一堆4个。 ·两堆都是3个。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平均分”,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平均分”的兴趣】 自主探究 1. 教学例1。 师: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生1:还可以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 生2:也可以平均分成6份,每份1个。 师:是啊,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对,只要每份的数量相同,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2. 教学例2。 师:能帮助老师按要求分这8个桃子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师:题中要求我们每个小朋友分2个,大家先在图中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吧! 生:因为要求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子,所以在分的时候,我把每2个桃子圈一份,表示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圈出4份,所以就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师:说得真好!我们可以摆圆片帮助分一分,还可以画图圈一圈来帮助我们完成分一分的任务,今后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这两种方法哦。 3. 教学“试一试”。 师: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自己分分看。 生:先数出12根小棒,每2根放一起,这样就可以分成6份。 师:如果是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学生尝试自己分一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经历由实物分法抽象出画图表示分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一) 平均分: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1. 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2. 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的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或替换它。教学时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每只小松鼠分到( )个松果。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小朋友们知道无锡阳山的特产是什么吗?(水蜜桃) 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孙悟空从阳山桃林,摘了6个水蜜桃,带回花果山。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子。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 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分完后,请前后两个小朋友说说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 交流:谁能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看谁最勇敢,边分边说分成几个和几个。

其他同学仔细看,看谁看得最认真。xx同学是把6个桃子分成了几个和几个? 谁还有不同的分法?(真会思考) 1—5、2—4、3—3(同学们可真棒!发现了这么多种分法!) 交流:将6个桃子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1—5,2—4为一类,3—3为一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1—5,2—4两份个数不是同样多,3—3每份个数同样多) 思考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多指名几人说一说) 小结:因为两人分的同样多,这样公平。 揭示平均分: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多指名几人说一说,回答后集体说一说) 追问: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明确:6个桃,每( 3 )个一份,分成了( 2 )份。(板书) 提问:另外2种方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也就是说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样样?(同样多)在“同样多”的下面画上着重号。(齐读两遍)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平均分的?已经有小朋友举手了,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思考。要请坐的最端正,举手姿势最标准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按交流摆出平均分的不同结果:每份1个、每份2个)谁能用刚才这样的一句话来说一说这种分法?(说的可真清楚)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苏教版二上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扬州市级公开课)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2页例1、例2,第43页“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1-3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也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重要基础,而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平均分——每几个一份的分”的探索过程,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除法做准备。 【教学目标】 1. 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地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 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12根小棒,8个圆片 教师:教学课件,8个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1、情境引入。 谈话:我们连云港有个著名的景点,你知道是哪里吗?(花果山)它也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老家。孙悟空有72变的本领,它今天你也来到我们课堂课堂,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比试比试,你们敢不敢?(敢)课件出示:6个桃子。 师: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生思考片刻后) 师:用6个圆片代替6个桃子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想法。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分法。 请3位不同的分法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摆一摆(磁铁小桃子)。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三)》教案精品

认识平均分(三)。(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 1. 通过对较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2. 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小棒。

师:以前“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数目比较小的,而且已经规定是平均分成几份,或者是每几个一份,按照要求分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的数目进行平均分呢?你们有信心吗? 师: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我们就用小棒代替铅笔,你觉得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 ·每份3支,分成了4份。 ·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3支。 ·每份6支,平均分成了2份。 ·平均分成2份,每份6支。 ·每份2支,平均分成了6份。 …… 只要学生是进行了正确的平均分,表述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平均分(三)

平均分 A类 把30朵小红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小红花?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会进行较大数目的平均分) B类 把16根小棒平均分给4人组的同学,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姓名张华李丽王平孙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人分到()根,还剩()根。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把平均分的过程借助表格记录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每人分到6朵小红花。(答案不唯一) B类:

姓名张华李丽王平孙丹 第一次 2 2 2 2 第二次 2 2 2 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人分到4根还剩0根。(分的过程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46页“想想做做” 1.(1)5(2)2 2.(1)2(2)3 3.(1)42(2)2 4 4.(1)824(2)84 2 5.(1)4520(2)2045(3)205 4 6. 兔子是每4只一组,平均分成了3组。 小鸡是每2只一组,平均分成了3组。(说法不唯一) 认识厘米。(教材第61~63页的内容) 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 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案)第四单元 认识平均分(一)-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平均分(一)-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 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2. 能够掌握平均数计算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步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能否将其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假设小明这次测验七门功课的成绩分别为89、90、87、92、95、99、98,他的平均分是多少? 给学生留一分钟思考时间。 2.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上述问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其中的规律。

3. 确定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4. 界定方法步骤 步骤一:将所有成绩相加 步骤二:求出总成绩的平均数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总成绩÷总人数 5. 教师演示 在黑板上展示小明的七门功课成绩,演示求平均数的步骤。 6. 巩固练习 将下列成绩相加,求平均数: 90、95、88、91、94 步骤一:将所有成绩相加 90+95+88+91+94=458

步骤二:求出总成绩的平均数 平均数=总成绩÷总人数=458÷5=91.6 7. 扩展练习 在家庭作业中布置更多的类似题目来巩固学生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学习,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大量的练习,以巩固学生的知识。通过对平均数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更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朋友聚会时,如果想计算每个人的消费金额,就可以用平均数的概念来计算。再比如,在学校颁发奖学金时,需要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就可以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来得出结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鼓励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同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候平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所有数据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来计算。 除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 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苏教版2020年二年级上册数学4.1 认识平均分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认识平均分,是为后面认识除法打下铺垫。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含义,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识以及相应的表内乘法的计算。本课教材是帮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ー个开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結果,掲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題,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愿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分东西的经历,这些都为平均分带来很大的帮助。学法建议:操作和观察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手口眼脑全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的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2.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3.通过教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和圆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分东西吗?今天,猴妈妈从花果山带回6个桃,想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的预设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引出“分一分”这一教学环节.】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1)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替6个桃,动手分一分。 (2)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 (3)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 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如何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每只小猴分3个。 2. 依照学生的回答,引导: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什么缘故? 3. 小结: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能够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说明:通过富有乐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推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 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2. 提问:第一幅图什么缘故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3. 第二幅图什么缘故不是平均分?如何样改变能够使它变成平均分? [说明: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 课件出示小兔搬萝卜的画面。 小兔提出问题:我能够把8个萝卜平均分几次搬呢? (1)说一说:平均分几次搬是什么意思? (2)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汇报:你们小组是如何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①每次2个,搬4次。 ②每次1个,搬8次。 ③每次4个,搬2次。 (4)教师依照学生汇报情形整理并板书: 师:同学们真聪慧!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搬法。请大伙儿说一说,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萝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说明: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加深对平均分的明白得,使学生通过操作、观看、摸索,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确实是平均分。]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明白得 1. 按要求分小棒。 (1)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能够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组织交流。 (2)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能够分成()份。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能够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要求说说这几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教案)第四单元 认识平均分(三)-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平均分(三)-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平均分。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 2. 学习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平均数。 3. 实践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请学生回想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如何将一 系列数值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方式排列。 2. 讲解平均数: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教师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讲解。 首先,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班级里面有5个 同学,分别考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科目的成绩,具体成绩如下:同学A:语文70分,数学80分,英语90分, 同学B:语文80分,数学70分,英语80分, 同学C:语文90分,数学80分,英语70分, 同学D:语文75分,数学65分,英语80分,

同学E:语文85分,数学75分,英语90分。 现在,我们要计算出这5个同学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科目 的平均分数。基本的计算方式是,把这5个同学每门课的成绩相加,得到总成绩,然后再除以5,就可以得到平均分了。 3. 练习计算平均数:让学生自己做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目,以 巩固所学知识。 例子1:在一次小测验中,一组学生的得分如下:80,90,65,85,70。请计算他们的平均分。 例子2:小明的语文成绩是80、数学成绩是90,英语成绩是85,则他三门科目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4. 实践应用: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分概念 的例子,并让他们分享给整个班级。 例如:在一次交通安全日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要统计自己在 路上看到了多少违章行为,然后把所有同学的数字相加起来,再除 以班级总人数,得出平均数字。例如,如果有30个同学,他们共看 到了247个违章行为,那么平均每个同学看到(247÷30=)8.23次 违章行为。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帮助学生正确计算平均分。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概念,并灵活应用此概念。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练习、实践应用等,旨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案(区级公开课)

《认识平均分》区级公开课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2页到4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分得同样多”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能用图(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相关的简单问题。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在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体验平均分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 (一)童话故事导入,引出平均分。 (1)猴王想把摘下来的桃子分成两堆,你猜他会怎样分呢?我们用圆片代替桃,试着去分一分。 (2)问:如果把三种分法分分类,哪种分法最公平呢?为什么呢? 这种分法比较特殊,在数学上我们叫“平均分”。它有什么特殊? 生:因为这种分法每人分到的一样多。 师:你真是个敏锐的孩子!非常正确!(指着第一种、第二种分法)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因为只有两个人分的不一样。 师:说得真好!那么到底什么是平均分? 生: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归纳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课题:认识平均分 (二)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平均分。 (1)问:猴王的这六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2)动手用圆片代替这6个桃子试着去分一分。

(3)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问:从这些分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真会思考问题,真了不起! 师:刚才我们用了每份分2个,每份分1个这样不同的分法,这几种分法是不是都“平均分"? 生:是,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小结:虽然分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同学们把6个桃子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 练习:判断是不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1题) (三)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 1.猴王今天看到大家学知识学得这么好,可高兴啦,想请一些小朋友到他家去做客,他想了想,每人要分两个桃子,于是便摘了8个桃子,猜猜他请了几个客人? 2.请一位同学上来当猴王,猴王去请自己的客人,并进行分桃。 3.把(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4)个人。 像这样把8个桃分完的过程也是平均分,你能把平均分的过程像这样分三部分把它说出来吗? 4.你能把平均分的过程在图上圈出来吗? 请大家试着圈一圈,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圈? (四)在分果冻条中,学以致用。 猴王拿出好吃的果冻条招待小朋友, 12根果冻条,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师:先想一想,也可以拿小棒分一分,把想到的答案填在作业单上…… 作业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 认识平均分(2)(教案)

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出平均分成几份时的每份是多少个。 难点:掌握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作平均分?(学生自主发言) 2.出示习题: (1)20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2)如果每人分5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互动新授 1.谈话: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出示8个桃子图片) 请两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来,把这些桃平均分给他们。说到平均分,你想到了什么?交流想法,指出:结果要同样多。 提问:你会把8个桃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吗? 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下面请一个小朋友把你分的过程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直接拿4个桃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再拿出剩下的4个桃给另一个小朋友。 请一个学生把分的过程分给其他人看一看。 引导:要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老师先拿2个分给他们,每人得到几个。再拿2个分一分,每人又得到了几个。继续拿2个…… 你能像这样分一分吗? 学生模仿操作。

2.学习“试一试”。 (1)出示: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你能分一分吗?独立操作,同桌交流结果。 指名说一说分的过程。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4份呢? 动手分一分,全班交流。“平均分成3份”,依次每份分得1个,分得2个,分得3个,分得4个。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意思。 3.小结:这节课是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合作,组长监督学生根据要求分一分,体验分的过程。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然后交流,引导学生将题目完整地表达。 2.完成教科书第4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分一分。 3.完成教科书第45页“想想做做”第3题。(读题,用第2题的方法获得结果。) 4.完成教科书第45页“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读懂题意,引导探索,讨论交流。) 提问:分成3份,每份分得5个。3和5与15有什么关系?想:三五十五。 5.动手做。(小组合作探索,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2)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反思】 教学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用圆片分一分)——获得结果”这一过程。我主要通过操作演练来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知识。比如通过学生分桃来理解“平均分”,通过学生到讲台上“平均分成2份地分”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平均分成几份地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教具准备: 11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一个猜字游戏。(幻灯片依次出示) 骨刻文甲骨文现代文 生1:我认为第一个字是“水”,因为那四笔写的像水滴。

生2:我认为第二个字是“火”,因为那些笔画像火苗。 师:谜底是什么?(分)。揭示分的本意:分就是把一堆或者一个合着的东西,分开。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会用到这个“分”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引出平均分。 活动一:把这些糖分成3分。你有几种分法? 师: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生1:“把6块糖分成3份,两份都是2个”(大部分学生都这样分) 生2:“把6块糖分成3份,一份1个,其余两份分别是2个,3个” 生3:“把6块糖分成3份,一份1个,其余两份分别是1个,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喜欢平均分的最多)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每份同样多、都是2个、不多也不少……公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感悟平均分。 1判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说出你的理由。 师:引导学生完整说出理由。 师:这些人民币怎么分就是平均分了?(渗透‘移多补少’的平均分方法。) 2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只要看每一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3师:你在哪里还见过平均分学生举例说一说 4做一做。(完成学习单第一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很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教学案例《理解平均分》教学案例《理解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 )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能够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来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4-1认识平均分(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2—43页的例1、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 (二)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学生比较活跃,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能正确认识平均分。 【设计思路】: 认识平均分是学生理解除法的必要过程,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平均分的形成过程。首先,要参与理解“平均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不同结果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其次,参与理解平均分的分法,通过不同分法,思考分得过程。最后,参与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形成由同样多到平均分,最后真正理解平均分。 【教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学法】:操作观察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照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正确分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读作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分本子,分小组等等。其实在这个“分”字里还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教学例1 (1)师:瞧,小猴采了6个桃子想把它们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轻轻地从学具盒中拿出6个圆片代替桃子,自己试着分分看。分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教师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学生汇报,指名板演。 A、○○○○○○ B、○○○○○○ C、○○○○○○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 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研究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教学例1。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XXX吗?一天,XXX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XXX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XXX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师巡视,相机让分法不同的小朋友上黑板分)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真厉害,分成2堆,人人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这些分法公正吗?你能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贴) 诘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小猴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2)加深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假设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答复: 〔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每只小猴分3个。

2. 根据学生的答复,引导: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3. 小结: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说明: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分析^p ,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 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2. 提问:第一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3. 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说明: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时机,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 课件出示小兔搬萝卜的画面。 小兔提出问题:我可以把8个萝卜平均分几次搬呢? 〔1〕说一说:平均分几次搬是什么意思?

苏教版二上《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设计

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王婧婧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枝彩笔、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谈话: 首先,老师要热烈欢迎二(4)班的小朋友们今天跟我一起上课(两次鼓掌,一次一下,另一次两下);接着老师还要欢迎后面的客人老师来指导(两次鼓掌,都是两下)。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刚才老师两次鼓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树叶变得金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的新朋友,小猴乐乐一家。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对“分”的认识 师:不着急,先请小朋友们拿出6张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 学生在下面操作,教师行间巡视,找3个有代表性的分法上黑板用磁铁摆出来。 师:老师在下面看到了这样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2.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意义

师:小朋友们分出了三种分桃子的方法,下面老师来做个调查,喜欢第一种分法的同学举手;喜欢第二种的举手;喜欢第三种的举手;(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在刚才板书的上方,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课题)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你怎么想的?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师每三个磁铁外面 加一个圈)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 师:你能想办法让胡萝卜也平均分吗? 生:第一份里面拿一个给第二份。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表扬他!! 3.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可乐乐还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想: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问题)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来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师转身把1+5,2+4分法的磁铁拿掉。然后巡视,每种分法各记住一个学生,请上来展示。) 生1:把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3盘。(这样的话学生说不出时,教师直接问。)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用圆形磁铁摆出:○○○○○○),每几个放一盘?(2个)(师每两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分出了几份?(3份)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是)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个数怎么样?(都是2个;都同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