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初步的数形结合

解析几何初步的数形结合
解析几何初步的数形结合

解析几何初步的数形结合

一.关于数形结合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在数学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课题背景

高中数学不少问题都涉及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所渗透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阶级初步这部分内容能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特别是覆盖范围极广!

一、解决集合问题:在集合运算中常常借助于数轴、Venn图来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使运算快捷明了。

二、解决函数问题:借助于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

三、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问题:处理方程问题时,把方程的根的问题看作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处理不等式时,从题目的条件与结论出发,联系相关函数,着重分析其几何意义,从图形上找出解题的思路。

四、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有关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确定或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等问题,一般借助于单位圆或三角函数图象来处理,数形结合思想是处理三角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

五、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问题是在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问题。从图形上找思路恰好就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六、解决数列问题: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

式可以看作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是借助函数的图象

进行直观分析,从而把数列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有关问题来解决。

七、解决解析几何问题: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就是数形结合,在解题中善于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运用于对点、线、曲线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中。

八、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立体几何中用坐标的方法将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可将抽象的几何问题转化纯粹的代数运算。

三.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正确分析,合理联想,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观念,从而使我们对抽象概念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四.研究综述

1.2010年9月,我们确定了课题,10月完成了课题规划工作,11进入研究状态。

2.通过对在校老师的询问了解相关信息。

3.通过互联网搜索试题,进行组员间讨论。

4.对于个别难题,我们向老师提出了请教,并和版中其他同学交流。

5.和校外学长探讨,讨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经验。

五.研究分析

1.面对茫茫题海,我们找到了几例典型例题,从中大体对解析几何的数形结合有了部分了解

【例题分析】

第1题圆的切线方程中有一个是

(A)x-y=0 (B)x+y=0 (C)x=0 (D)y=0

答案

C

解析:<法一>作图易得:

x=0为圆的一条切线

<法二>利用d=r易得C.

第2题若圆x2+y2-4x-4y-10=0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ax+by=0的距离为

2,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B

解析:(x-2)2+(y-2)2=18是以(2,2)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ax+by=0是一过原点的直线当圆心到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时,能够满足题意,设y=kx 为直线方程:∴=2∴k=2±故倾斜角结合图形,易得为.

第3题在约束条件下,当35时,目标函数z=3x+2y的最大值的变化范围是

A、[6,15]

B、[7,15]

C、[6,8]

D、[7,8]

答案

D

解析:依题意3≤S≤5∴分别作两幅图

找到可行域求最值即可.

第4题已知的顶点B、C 在椭圆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

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的周长是

(A ) (B)6 (C ) (D)12

答案

C

解析:画出图,利用椭圆的定义,有BC+BC+AC=4a

∵a=

∴选C

第5题过双曲线M:x2-=1的左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l,若l与双曲线M的两条渐近线分别相交于点B、C,且|AB|=|BC|,则双曲线M的离心率是

A. B . C . D .

答案

C

解析:据题意,如图

证l AB:y=x+1l OC:y=6xl OB:y=-6x

由解:C 点纵坐标为,B 点纵坐标,

∵|AB|=|BC|∴=2∴b=

∴l=.

第6题 P 为双曲线=1的右支上一点,M、N分别是圆(x+5)2+y2=4和(x-5)2+y2=1上的点,

则|PM|-|PN|的最大值为

A.6 B.7 C.8 D.9

答案

D

解析:(图解法)由已知双曲线的a=3,b=4.焦点为(±5,0),两个圆心与半径分别为(±5,0)R1=2,R2=1.(如图

)

易知,|PM|max=PF1+R1=PF1+2

|PN|min=PF2-R2=PF2-1

∴(|PM|-|PN|)max=|PM|max-(PN)min=(PF1+2)-(PF2-1)=|PF1|-|PF2|+3

∵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PF1)-(PF2)=2a=6 故选D

第8题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过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则梯形的面积为

(A )(B )(C )(D )

答案

A

解析:如图所示

(x-3)2=4x 解得

∴A(9,6),B(1,-2)

∴|AP|=9-(-1)=10 |BQ|=1-(-1)=2

|PQ|=6-(-2)=8

∴S ABQP =×(10+2)×8=48

经过几例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题目中适当使用数形结合可以加快解题速度,甚至解决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

2,请教了相关老师,我们了解到,其实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运用到数形结合的知识。

关于数形结合:先得有坐标系的概念,然后弄明白方程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应用时将方

程的表达式和方程所表示的图形结合起来。

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是解决一个比较复杂或者带有不确定性的问题的方法,这时需要把问

题划分为几种可能性,然后针对每一种出现的可能性给出不同的解答。比如,一个常见的

问题

“一张桌子砍掉一个角后还有几个角?”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很多,因为问题描述的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假设一下,这个桌子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或者是五边形的,那你就可以分情况讨论了,

情况一:圆形的;

情况二:多边形的;

情况三:不确定形状的;

然后针对每一种情况给出解答。假设这个桌子是第二种情况,我们还要讨论“砍掉一个角”究竟是如何砍的,砍法不同,留下的桌子的角数也不同,比如,正方形的桌子,砍掉一个

角就有可能出现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三种可能性。考虑问题要全面,针对不同的情况

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是分类讨论。

之后,我们对中学的数形结合有了相关了解: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

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

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

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

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

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3.和部分学长讨论了他们学习时期的经验,其实老师也说过,图是解决问题一个重要

的手段,不管在数学还是物理,对于数学解析几何来说,这更是一根救命稻草。学长告诉

我们,平时做题一定要养成一题多解的习惯,不要做完了就完事了,可能通过数形结合等

手段可以更快的得到答案!

4.通过互联网,我们了解了数形结合的几种方法。

1)、以“数”化“形”

由于“数”和“形”是一种对应,有些数量比较抽象,我们难以把握,而“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能表达较多具体的思维,起着解决问题的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数”的对应——“形”找出来,利用图形来解决问题。我们能够从所给问题

的情境中辨认出符合问题目标的某个熟悉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数与形的一种特

定关系或结构。这种把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并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推理最终解决数量问题的方法,就是图形分析法。数量问题图形化是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的条件,将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一般有三种途径:应用平面几何知识,应用立体几何知识,应用解析几何知识将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解一个数学问题,一般来讲都是首先对问题的结构进行分析,分解成已知是什么(条件),要求得到的是什么(目标),然

后再把条件与目标相互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对于“数”转化为“形”这类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所求的目标,从题

中已知条件或结论出发,先观察分析其是否相似(相同)于已学过的基本公式(定理)

或图形的表达式,再作出或构造出与之相适合的图形,最后利用已经作出或构造出的图形的性质、几何意义等,联系所要求解(求证)的目标去解决问题。

(2)、以“形”变“数”

虽然形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代数的计算,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形”,不但要正确的把图形数字化,而且还要留心观察图形的特点,发掘题

目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或几何意义,把“形”正确表示成“数”的

形式,进行分析计算。

解题的基本思路:明确题中所给条件和所求的目标,分析已给出的条件和所求目标的特点和性质,理解条件或目标在图形中的重要几何意义,用已学过的知识正确的将题中用到的图形的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再根据条件和结论的联系,利用相应的公式或定理等。

(3)、“形”“数”互变

“形”“数”互变是指在有些数学问题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以“数”变“形”或以“形”变“数”而是需要“形”“数”互相变换,不但要想到由“形”的直观变为“数”的严密还要由“数”的严密联系到“形”的直观。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从已

知和结论同时出发,认真分析找出内在的“形”“数”互变。一般方法是看“形”思“数”、见“数”想“形”。实质就是以“数”化“形”、以“形”变“数”的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想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理解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掌握数形结合思想。

5,得出结论

面对难题,我们不仅要冷静应对,更要用科学有效地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次研究,我们从中体会到了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魅力,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一手段!——“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论文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呼伦贝尔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服务外包一班 2013级 2014.5.4 小组成员: 宋宝文 柏杨白鸽 李强白坤龙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摘要:深入了解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的概念,一一讲述他们的区别和用途。向量的集中加减乘法和运算规律,还有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关键词:向量;向量代数;空间几何 第一部分:向量代数 第一节:向量 一.向量的概念: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成为向量(又称矢量)。 表示法:有向线段a 或a 。 向量的模:向量的打小,记作|a |。 向径(矢径):起点为原点的向量。 自由向量:与起点无关的向量。 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 零向量:模为0的向量,记作.0或0 若向量a 与b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称a 与b 相等,记作a =b ; 若向量a 与b 方向相同或相反,则称a 与b 平行,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与a 的模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 的负向量, 记作-a ;因平行向量可平移到同一直线上,故两向量平行又称两向量共线。若K 3 个向量经平移可移到同一平面上,则称此K 个向量共面。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 平行四边形法则: b a +b a 三角形法则: a + b b

a 运算规律:交换律a + b =b +a a 与b 结合律:(a +b )+c =a +(b +c ) 三角形法则可推广到多个向量相加。 2.向量的减法 b -a =b +(a ) a b -a b b -a a 特别当b =a 时,有a -a =a (a )=0 ; 三角不等式:|b +a |; |a -b |; 3.向量与数的乘法是一个数,与a 的乘积是一个新向量,记作a 。 规定: a 与a 同向时,|a |=|a |; 总之:|a | | |a | 三.向量的模、方向角 1.向量的模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设r (x,y,z ),作om r ,则有r op oq or R Z Q O Y P X 由勾股定理得: |r | |OM| B A 对两点A ()与B ()因AB OB OA () 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AB | 第二节:数量积 向量积

数形结合法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认识转化的策略,能根据一些算式的特点,采用转化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得数;能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采用转化策略使计算简单的体悟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使学生在获得策略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在应用转化中感受计算规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受到事物可以互相转化观点的熏陶。 教学重点: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转化的依据和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内容 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了转化的策略,知道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新问题,变成已经能解决的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相应的思路和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转化的策略,主要研究一些计算问题的转化策略,发现一些转化的具体方法,获得一些计算的规律,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二、学习策略

1.了解特点,计算结果。 出示例2,让学生观察有没有什么特点。提问: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说明:这个算式中作加数的分数,后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的一半。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得数,和同学说说怎样计算的。 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和计算过程)先通分实际上用了什么策略? 2.引导转化。 (1)引导:先通分再计算,实际上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使算式可以直接计算得数。那这个算式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使计算变得更方便呢?看看有没有办法。 现在先想一想, 1/1什么意思?和其余的分数呢?2/4那能不能根据每个分数的意义,像学习分数加法那样,在图上用涂色的方法来计算表示结果呢?可以怎样表示呢,哪位来说一说? (2)引导:那我们就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呈现图形)大家能在正方形里填上算式里的4个加数吗?请在课本上填一填,然后观察图形,想想可以怎样转化。 提问:观察图中分数相加的结果,能想到怎样转化吗? 启发:没有涂色的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相加的和跟“1\()”有什么关系?原来的算式可以怎样转化?

速解高中解析几何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

速解高中解析几何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 四川省郫县第三中学姚慰民 【摘要】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在所有题型中所占比值相对较高。一般来说,解析几何的难度比函数低,且有一定的技巧性,只要掌握了速解技巧,将题目的“数”与“形”相结合,将题目所给条件一一对应来帮助解题,就能减少解题时间,也不会漏掉题目条件,提高答题效率。因此,准确运用数形结合答题方法是高中解析几何成绩的决定因素。文章对速解高中解析几何方法中的数形结合进行分析,对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几种题型中的运用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高中解析几何;速解方法;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3-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把题目所给条件中的“数”与“形”一一对应,用简单的、直观的几何图形及条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语言及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起来,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结合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达到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可见,数形结合在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解析几何的解题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解析几何的概念 解析几何是几何学的分支,主要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和性质,因而解析几何也叫坐标几何,它包括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解析几何两部分。平面解析几何是二维空间上的解析几何,立体解析几何是三维空间上的解析几何,立体解析几何比平面解析几何更加复杂、抽象。 二、数形结合法的概述 1.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 通常来说,一道题目不会明确指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答题,每道题也不会只有一种解题方法,但数形结合方法在解析几何答题中具备相当的优势,能减少运算量,节约答题时间,提高正确率。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练习中形成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遇到解析几何时,能清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将“数”与“形”一一对应,快速找到解题

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第课时总课时 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6——117页。 【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外,还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思考后举例。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某电脑公司2008年各种电脑销售情况的具体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某电脑公司2004-2008最畅销的两种电脑销量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描述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个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长情况。 2、师:图形不仅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体现出优势。你还能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生独立思考)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方法、图形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利用了数形结合。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利用了数形结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 三、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的线段图,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重要应用。例如前面学过的相遇问题、百分数应用题等等。下面我们就做两个题目,体会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1、育才小学2000年有60台计算机,2006年以达到150台。2006年比2000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2、有两根蜡烛,一根长8厘米,另一根长6厘米。把两根都燃掉同样长的一部分后,短的一根剩下的长度是长的一根剩下的3/5。每段燃掉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体会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归纳梳理。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能谈 谈自己的收获吗? 学生谈自己收获,提出尚存疑惑的问题。

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专题复习

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专题复习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结合通常涉及到夹角、平行、垂直、共线、轨迹等问题的处理,目标是将几何问题坐标化、符号化、数量化,从而将推理转化为运算。或者考虑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利用其几何意义解决有关问题。 一:将向量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转化为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或数量关系 【例1.】已知△ABC 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2)、(3,1),O 为坐标原点。已知||=λ·||,||=λ·||,∥ = (1,2)求顶点C 的坐标。 【解】如图:∵||=λ·||,∴λ=0 | |>CB ∵||=λ·||,∴A 、D 、B 三点共线,D 且λ=0 | |>DB ∴||CB =||DB ∴CD 是△ABC 中∠C 的角平分线。 ∴A 、D 、B 三点共线∥∴O 、C 、D 三点共线,即直线CD 过原点。 ~ 又∵直线CD 的方向向量为=(1,2),∴直线CD 的斜率为2 ∴直线CD 的方程为:y =2x (注意:至此,以将题中的向量条件全部转化为平面解析几何条件,下面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决该题) 易得:点A (-4,2)关于直线y =2x 的对称点是A ’ (4,-2), (怎样求对称点) ∵A ’ (4,-2)在直线BC 上 ∴直线BC 的方程为:3x +y -10=0 由?? ?=-+=01032y x x y 得C (2,4) 【解题回顾】本题根据向量共线的条件将题设中的||=λ·||和∥转化

为三点共线,实现了向量条件向平面位置关系的转化;而由λ=||CB =||DB ,实现了向量条件向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的转化,从而从整体上实现了由向量条件向平几及解条件的转化。 \ 【例2】.已知1OF =(-3,0),2OF =(3,0),(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满足:||1MF +||2MF =10。 (1)求动点M 的轨迹C ; (2)若点P 、O 是曲线C 上任意两点,且OP ·=0,求2 2 2 OQ OP ?的值 【解】(1)由||1MF +||2MF =10知: 动点M 到两定点F 1和F 2的距离之和为10 根据椭圆的第一定义:动点M 的轨迹为椭圆:116252 2=+y x \ (2)∵点P 、O 是1 16252 2=+y x 上任意两点 设P(ααsin 4,cos 5),Q(ββsin 4,cos 5) (注意 ∵OP ·=0 得:βαβαsin sin 16cos cos 25+=0 ① 而2 、2 2 ?都可以用α、β的三角函数表示,利用①可以解得: 2 2 2 PQ ?=40041 【例3.】在△ABC 中,A(2,3),B(4,6),C(3,-1),点D 满足:CA ·CD =CD ·CB (1)求点D 的轨迹方程; ~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习题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习题 (一)选择题 1. 已知A (1,0,2), B (1,2,1)是空间两点,向量 AB 的模是:( ) A )5 B ) 3 C ) 6 D )9 2. 设a ={1,-1,3}, b ={2,-1,2},求c =3a -2b 是:( ) A ){-1,1,5}. B ) {-1,-1,5}. C ) {1,-1,5}. D ){-1,-1,6}. 3. 设a ={1,-1,3}, b ={2,-1,2},求用标准基i , j , k 表示向量c ; A )-i -2j +5k B )-i -j +3k C )-i -j +5k D )-2i -j +5k 4. 求两平面032=--+z y x 和052=+++z y x 的夹角是:( ) A )2 π B )4 π C )3 π D )π 5. 一质点在力F =3i +4j +5k 的作用下,从点A (1,2,0)移动到点B (3, 2,-1),求力F 所作的功是:( ) A )5焦耳 B )10焦耳 C )3焦耳 D )9焦耳 6. 已知空间三点M (1,1,1)、A (2,2,1)和B (2,1,2),求∠AMB 是:( ) A )2 π B )4 π C )3 π D )π 7. 求点)10,1,2(-M 到直线L :12 21 3+=-=z y x 的距离是:( ) A )138 B 118 C )158 D )1 8. 设,23,a i k b i j k =-=++ 求a b ? 是:( ) A )-i -2j +5k B )-i -j +3k C )-i -j +5k D )3i -3j +3k 9. 设⊿ABC 的顶点为(3,0,2),(5,3,1),(0,1,3)A B C -,求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 3 62 B ) 3 64 C )3 2 D )3 10. 求平行于z 轴,且过点)1,0,1(1M 和)1,1,2(2-M 的平面方程.是:( ) A )2x+3y=5=0 B )x-y+1=0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许巷中心小学傅玲玲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与形是数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它包含“以形助教”、“以数解形”和“数形互译”三个方面。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实例,阐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这个方面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1]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作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2] 数形结合是指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结合问题中各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根据实际需要,将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相结合,依据数与形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方式使问题得到巧妙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其策略具体表现为把有关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成图形性质的问题进行分析,或者将有关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的问题加以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分析问题的代数含义,而且还要揭示其几何意义,把抽象的数学运算和直观的几何图形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方法具备了数的精确性和形的直观性的双重优势,以数精确地分析形,或以形直观地表示数,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故而,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它包含“以形助教”、“以数解形”和“数形互译”三个方面。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

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1.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 量的表示方法有: a 、i 、F 、OM 等等。 3. 向量相等b a =: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重合的向量)。 4. 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a 。 模为1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 量平行b a //: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 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a -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加减法c b a =+: 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4

2.c b a =- 即c b a =-+)( 3.向量与数的乘法a λ:设λ是一个数,向量a 与λ的乘积a λ规定为 0)1(>λ时,a λ与a 同向,||||a a λλ= 0)2(=λ时,0a =λ 0)3(<λ时,a λ与a 反向,||||||a a λλ=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0 a 表示与非零向量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a a a 0= 定理1:设向量a ≠0,那么,向量b 平行于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 使b =a λ 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a =AB ,b =AD ,试用 a 和 b 表示向量MA 、MB 、MC 和MD ,这里M 是平行 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7-5) 图7-4 解:→→==+AM AC 2b a ,于是)(2 1 b a +- =→ MA 由于→ → -=MA MC , 于是)(21 b a += → MC 又由于→→==+-MD BD 2b a ,于是)(2 1 a b -=→MD 由于→→-=MD MB , 于是)(2 1 a b --=→MB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如图7-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x 轴以2 π 角度转向正向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

利用数形结合处理数学问题的技巧

利用数形结合处理数学问题的技巧 摘要 数形结合在代数解题中有广泛应用,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它的思想可以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把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形结合起来,既能分析其代数意义,又能揭示其几何意义。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下面将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探索解题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技巧典型例题 正文: 数与形是数学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辅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或者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或者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等。“以形助数”就是把某些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几何图形很直观的看出来,这样就把问题直观具体化。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之一,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一、解决集合问题:在集合运算中常常借助于数轴来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使运算快捷明了。 二、解决函数问题:借助于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 三、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问题:处理方程问题时,把方程的根的问题看作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处理不等式时,从题目的条件与结论出发,联系相关函数,着重分析其几何意义,从图形上找出解题的思路。 四、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有关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确定或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等问题,一般借助于单位圆或三角函数图象来处理,数形结合思想是处理三角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 五、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问题是在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问题。从图形上找思路恰好就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六、解决数列问题: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可以看作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是借助函数的图象进行直观分析,从而把数列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有关问题来解决。 七、解决解析几何问题: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就是数形结合,在解题中善于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运用于对点、线、曲线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中。 八、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立体几何中用坐标的方法将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可将抽象的几何问题转化纯粹的代数运算。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 数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一、 选择题 1.设}.4,,1{},2,3,{y b x a -== 若b a //,则 B (A )、x= y=6 (B)、x= y=6 (C)、x=1 y=-7 (D)、x=-1 y=-3 2.平面x -2z = 0的位置是 D 。 (A)、平行XOZ坐标面。 (B)、平行OY轴 (C)、垂直于OY轴 (D)、通过OY轴 3.下列平面中通过坐标原点的平面是 C 。 (A)、x=1 (B)、x+2z+3y+4=0 (C)、3(x-1)-y+(y+3)=0 (D)、x+y+z=1 4.已知二平面π1:mx+y-3z+1=0与π2:7x-2y-z=0当m = B π1⊥π2。 (A)、1/7 (B)、-1/7 (C)、7 (D)、-7 5.二平面π1:x + y - 11=0, π2: 3x +8=0的夹角θ= C 。 (A)、2 π (B)、π/3 (C)、π/4 (D)、π/6 6.下列直线中平行与XOY 坐标面的是 D 。 (A )233211+=+=-z y x (C )1 0101z y x =-=+ (B ){04404=--=--y x z x (D )?? ???==+=4321z t y t x 7.直线L 1:{7272=-+=++-z y x z y x 与L 2:{836302=-+=--z y x z y x 的关系是 B 。 (A )、L 1⊥L 2 (B )、L 1点P(1,2,1)到平面x+2y+2z-10=0的距离是 1 。 2.当l = -4 ,及m= 3 时,二平面2x+my+3z-5=0与l x-6y-6z+2=0互相平行。 3.过点P(4,-1,3)且平行于直线 51232-==-z y x 的直线方程 为 5 32/1134-=+=-z y x 。 三、计算题 1· 求过点(3 0 1)且与平面3x 7y 5z 120平行的平面方程 解 所求平面的法线向量为n (3 7 5) 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3(x 3)7(y 0)5(z 1)0 即3x 7y 5z 40 2. 求过点(2 3 0)且以n (1 2 3)为法线向量的平面的方程 解 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得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复习专题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A B O C x y P 复习专题 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内容提要: 1、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 2、一般说来,依形想数,可使几何问题代数化.由数想形,可使代数问题几何化.这样数形结合,相辅相成,既有利于开拓解题思路,又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 二、例题分析: 例1.如图,图象(折线OEFPMN )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中 ①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②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③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 ④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 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例2.如图,直线l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点A 、B 在 直线l 上.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程0=+b kx 的解; (2)写出不等式b kx +>1的解集; (3)若直线l 上的点P (a,b )在线段AB 上移动, 则a 、b 应如何取值? 例3、如图,矩形ABCO ,O 为坐标原点,B 的坐标为(8,6),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P 是线段BC 上动点,设PC =m ,已知点D 在第一象限,且是两直线y 1=2x +6、y 2=2x -6中某条上的一点,若△APD 是等腰Rt △,求点D 的坐标 例4、..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地480千米的目的地,乙车比甲车晚出发2小时(从甲车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折线OABC 、线段DE 分别表示甲、乙两车所行路程y (千米)与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线段AB 表示甲出发不足2小时因故停车检修).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如下问题: 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 (3)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在途中第一次相遇?(写出解题过程) 三、思维提升: 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 ?---0125>>a x x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O D P B F C E y (千米) x (小时) 480 6 8 10 2 4.5 速度/(千米/时) /分 60 40 20 3 6 9 12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 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6——117页。【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外,还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后举例。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用图形来研究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初步的梳理,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某电脑公司2008年各种电脑销售情况的具体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某电脑公司2004-2008最畅销的两种电脑销量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描述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个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长情况。 【设计意图】将原始数据和统计图同时呈现,可以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原始数据杂乱无章而统计图简单明了,能够帮助阅读的人有效的提取信息。对于用图形描述数据的优越性,学生一目了然。 2、师:图形不仅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体现出优势。你还能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生独立思考)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方法、图形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利用了数形结合。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利用了数形结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 【设计意图】学生个人的想法可能是粗浅的、片面的,而通过小组交流,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例子,通过这些数形结合的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拓展延伸。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平面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经典必看)

56. 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长度,2||a → ()单位向量,3100|||| a a a a →→ → → == ()零向量,4000→ → =|| ()相等的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5???? =→→ a b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b a b b a → → → → → → ≠?=∥存在唯一实数,使()0λλ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 OA OB OC →+→=→ OA OB BA →-→=→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 e e a → → → 12,是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为该平面任一向量,则存在唯一

实数对、,使得,、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λλλλ12112212a e e e e →→→→→ =+ 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 i j x y →→ ,是一对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则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a x i y j x y a a x y → →→→→ =+=,称,为向量的坐标,记作:,,即为向量的坐标() 表示。 ()()设,,,a x y b x y → → ==1122 ()()()则,,,a b x y y y x y x y → →±=±=±±11121122 ()()λλλλa x y x y →==1111,, ()()若,,,A x y B x y 1122 ()则,AB x x y y → =--2121 ()()||AB x x y y A B →= -+-212212,、两点间距离公式 5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叫做向量与的数量积(或内积)。1a b a b a b →→→→→→ =||||cos θ []θθπ为向量与的夹角,,a b → → ∈0

高等数学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复习

第五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5.1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表示:→ -AB 或a (几何表示)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a |、||a 1. 方向余弦:??? ? ??=||,||,||)cos ,cos ,(cos r r r z y x γβα r =(x ,y ,z ),| r |=2 22z y x ++ 2. 单位向量 )cos ,cos ,(cos γβα=→ a 模为1的向量。 3. 模 → →→ ?=++=a a z y x a 2 22|| 4. 向量加法(减法) ),,(212121z z y y x x b a ±±±=±→ → 5. a ·b =| a |·| b |cos θ212121z z y y x x ++= a ⊥ b ?a ·b =0(a ·b =b ·a ) 6. 叉积、外积 |a ?b | =| a || b |sin θ= z y x z y x b b b a a a k j i a // b ?a ?b =0.( a ?b= - b ?a ) ? 2 12 12 1z z y y x x == 7. 数乘:),,(kz ky kx ka a k ==→ → 例1 1||,2||==→ → b a ,→ a 与→ b 夹角为 3 π ,求||→ →+b a 。 解 2 2 ||cos ||||2||2)()(||→ →→→ → →→ →→ →→ → → → → → ++= ?+?+?= +?+=+b b a a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θ 713 cos 12222 = +???+= π 例2 设2)(=??c b a ,求)()]()[(a c c b b a +?+?+。 解 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 )()]()[(a c c b b a +?+?+

“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开始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年级已知一部分,已知另一部分,求总数,是用加法。 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小学时代我的数学老师在教学应用题时,总是先让同学们读题,然后要我们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我不禁想问,应用题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分为三步:1.读题,也就是理解题意,审题,对条件加工,整理。2.列算式,将条件抽象成算式。3.解答。这三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加工,整理条件。在整理条件过程中,将所有已知条件联系在一起,通过某种关系,解决问题。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本质是建立数学模型。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已知一部分,已知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已知总数,已知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已知每份数,份数,求总数,用乘法等,实际上都是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 一、植树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的数学广角设置了“植树问题”,更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典型课例。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就建立了三种数学模型,也就是三种线段图。不仅种树问题适用,凡是满足这种数学模型的,都可以使用。比如路边的路灯,铁轨,上楼梯等。 上过本节课的老师都知道,学生掌握起来非常难,我在教学时,重点教会学生分析题目。要做好植树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什么叫总长,什么叫间隔数,什么叫间距,要学生清楚,间隔数实际上就是间距的数量。弄清楚各个数据之后就要结合模型进行解题。总长÷间距=间隔数。当两端都栽时,棵数=间隔数+1;当只栽一端时,棵数=间隔数;当两端都不栽时,棵数=间隔数—1。 先明确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将条件罗列出来可以帮助同学们解题。 二、单位一问题 在四年级期末复习时候,习题中出现这样几题: 1.起航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上山去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8.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多采了3.8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2.一批货物给了甲乙丙三个运输队,甲队运了95.8吨,比乙队多运2.8吨,比丙队少运4.8吨,这批货物多少吨? 在做第一题的时候,学生很自然的18.5+3.8,可是在第二题时,也有的同学乙队:95.8+2.8,丙队:95.8-4.8。第二题是错解。在讲解时候,教师马上在黑板上出示: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相关概念和例题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向量及其运算 目的: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掌握向量的运算,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运算。难点:运算法则的掌握 过程: 一、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称作向量 通常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向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a、 →AB 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AB的模分别记为| |→a、| |→AB. 单位向量:模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零向量:模等于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规定:→0方向可以看作是任意的. 相等向量: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 平行向量(亦称共线向量):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就称这两个向量平行.记作a // b.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 二、向量运算 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设有两个向量a与b,平移向量使b的起点与a的终点重合,此时从a 的起点到b的终点的向量c称为向量a与b的和,记作a+b,即c=a+b . 当向量a与b不平行时,平移向量使a与b的起点重合,以a、b为邻边作一平行四边形,从公共起点到对角的向量等于向量a与b的和a+b. 向量的减法: 设有两个向量a与b,平移向量使b的起点与a的起点重合,此时连接两向量终点且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就是差向量。 →→→→→ A O OB OB O A AB- = + =, 2、向量与数的乘法 向量与数的乘法的定义: 向量a与实数λ的乘积记作λa,规定λa是一个向量,它的模|λa|=|λ||a|,它的方向当λ>0时与a相同,当λ<0时与a相反. (1)结合律λ(μa)=μ(λa)=(λμ)a; (2)分配律(λ+μ)a=λa+μa; λ(a+b)=λa+λb. 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 ?→ ? AB=a, ?→ ? AD=b.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篇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应用篇 一、知识要点概述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最基本的元素,是数学大厦深处的两块基石,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围绕数和形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的问题利用形来观察,提示其几何意义;而形的问题也常借助数去思考,分析其代数含义,如此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二、解题方法指导 1.转换数与形的三条途径: ①通过坐标系的建立,引入数量化静为动,以动求解。 ②转化,通过分析数与式的结构特点,把问题转化到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将转化为勾股定理或平面上两 点间的距离等。 ③构造,比如构造一个几何图形,构造一个函数,构造一个图表等。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三种类型及思维方法: ①“由形化数”:就是借助所给的图形,仔细观察研究,提示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反映几何图形内 在的属性。 ②“由数化形”: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正确绘制相应的图形,使图形能充分反映出它们相应的数量关系,提 示出数与式的本质特征。 ③“数形转换”:就是根据“数”与“形”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观察图形的形状,分析数与式的结构, 引起联想,适时将它们相互转换,化抽象为直观并提示隐含的数量关系。 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 (一)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 解析几何问题往往综合许多知识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备受出题者的青睐,求解中常常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动态的角度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达到研究、解决问题的目的. ? 1. 与斜率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有向线段PQ的起点P与终点Q坐标分别为P(-1,1),Q(2,2).若直线l∶x+my+m=0与有向线段PQ延长相交,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一、 选择题 1.设}.4,,1{},2,3,{y b x a -==??若b a ??//,则B (A )、x=0.5y=6(B)、x=-0.5y=6 (C)、x=1y=-7(D)、x=-1y=-3 2.平面x-2z=0的位置是 D 。 (A)、平行XOZ坐标面。 (B)、平行OY轴 (C)、垂直于OY轴 (D)、通过OY轴 3.下列平面中通过坐标原点的平面是 C 。 (A)、x=1(B)、x+2z+3y+4=0(C)、3(x-1)-y+(y+3)=0(D)、x+y+z=1 4.已知二平面π1:mx+y-3z+1=0与π2:7x-2y-z=0当m = B π1⊥π2。 (A)、1/7 (B)、-1/7 (C)、7 (D)、-7 5.二平面π1:x+y-11=0,π2:3x+8=0的夹角θ= C 。 (A)、2 π (B)、π/3 (C)、π/4 (D)、π/6 6.下列直线中平行与XOY 坐标面的是D 。 (A )233211+=+=-z y x (C )1 0101z y x =-=+ (B ){ 4404=--=--y x z x (D )?????==+=4321z t y t x 7.直线L 1:{7272=-+=++-z y x z y x 与L 2:{836302=-+=--z y x z y x 的关系是B 。 (A )、L 1⊥L 2(B )、L 1//L 2(C )、L 1与L 2相交但不垂直。(D )、L 1与L 2为异面直线。 二、填空题

1.点P(1,2,1)到平面x+2y+2z-10=0的距离是 1 。 2.当l =-4,及m=3时,二平面2x+my+3z-5=0与l x-6y-6z+2=0互相平行。 3.过点P(4,-1,3)且平行于直线 51232-==-z y x 的直线方程 为 5 32/1134-=+=-z y x 。 三、计算题 1·求过点(301)且与平面3x 7y 5z 120平行的平面方程 解所求平面的法线向量为n (375)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3(x 3)7(y 0)5(z 1)0即3x 7y 5z 40 2.求过点(230)且以n (123)为法线向量的平面的方程 解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得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x 2)2(y 3)3z 0 即x 2y 3z 80 3·求过三点M 1(214)、M 2(132)和M 3(023)的平面的方程 解我们可以用→→3121M M M M ?作为平面的法线向量n 因为→)6 ,4 ,3(21--=M M →)1 ,3 ,2(31--=M M 所以 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得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14(x 2)9(y 1)(z 4)0 即14x 9yz 150 4·求过点(413)且平行于直线51123-==-z y x 的直线方程 解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 (215)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5·求过两点M 1(321)和M 2(102)的直线方程 解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 (102)(321)(421)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