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

设计(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院系:自机学院

班级:电气(1)班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月

一. 实验目的和意义:

1.

了解matlab 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熟悉其界面,菜单和工具条;掌握线性系统模型的计算机表示方法,变换以及模型间的相互转换。了解控制系统工具箱的组成,特点及应用;掌握求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输出响应的方法,运用连续系统时域响应函数(impulse,step,lsim ),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曲线。

2.

掌握使用MATLAB 软件作出系统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图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掌握使用MATLAB 软件作出开环系统的波特图,奈奎斯图;观察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对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进行分析。

3.

掌握MATLAB 软件中simulink 工具箱的使用;熟悉simulink 中的功能模块,学会使用simulink 对系统进行建模;掌握simulink 的方真方法。

二. 实训内容

1.

用matlab 语言编制程序,实现以下系统: 1)

G(s)= 2

26418

24523423++++++s s s s s s

程序:

num=[5 24 0 18];

den=[1 4 6 2 2];h=tf(num,den)

h=tf(num,den) Transfer function: 5 s^3 + 24 s^2 + 18 ----------------------------- s^4 + 4 s^3 + 6 s^2 + 2 s + 2 2)

G(s)=)

523()1()66)(242332

2+++++++s s s s s s s s (

输入以下程序 n1=4*[1 2]; n2=[1 6 6]; n3=[1 6 6];

num=conv(n1,conv(n2,n3)); d1=[1 1]; d2=[1 1]; d3=[1 1]; d4=[1 3 2 5]; den1=conv(d1,d2); den2=conv(d3,d4); >> den=[den1 den2 0]; >> h=tf(num,den) Transfer function:

4 s^

5 + 5

6 s^4 + 288 s^3 + 672 s^2 + 720 s + 288

-----------------------------------------------------

s^8 + 2 s^7 + s^6 + s^5 + 4 s^4 + 5 s^3 + 7 s^2 + 5 s

2.

两环节G1,G2串联,求等效的整体传递函数G(s)

G1(s)=32+s G2(s)=1

22^7++s s 程序:

n1=[2];d1=[1 3];sys1=tf(n1,d1); n2=[7];d2=[1 2 1];sys2=tf(n2,d2); sys12=sys1*sys2 Transfer function: 14

--------------------- s^3 + 5 s^2 + 7 s + 3

3.两环节G1,,G2并联,求等效的整体传递函数G(s) G1(s)=

32+s G2(s)=1

22^7++s s 输入以下指令:

num1=[2];den1=[1 3];sys1=tf(num1,den1); num2=[7];den2=[1 2 1];sys2=tf(num2,den2); sys12=sys1+sys2 Transfer function: 2 s^2 + 11 s + 23 --------------------- s^3 + 5 s^2 + 7 s + 3

4.已知系统结构如图,求闭环传递函数。其中的两环节G1,G2分别为G1(s)=

812100

s 32

+++s s G2(s)=5

22+s 输入以下指令:

n1=[3 100];d1=[1 2 81];

n2=[2];d2=[2 5];

s1=tf(n1,d1);s2=tf(n2,d2); sys=feedback(s1,s2) Transfer function:

6 s^2 + 215 s + 500 --------------------------- 2 s^3 + 9 s^2 + 178 s + 605

5. 已知某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25

102^96.13^16.025

10++++s s s s ,求其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脉冲响应曲线。

1)单位阶跃响应

输入如下指令: num=[10 25];

den=[0.16 1.96 10 25]; y=step(num,den,t);plot(t,y); grid;(绘制单位阶跃响应图) title;(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

图5.1.1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单位脉冲响应

输入如下指令:

num=[10 25];

den=[0.16 1.96 10 25];

t=0:0.01:3;

y=impulse(num,den,t);

plot(t,y);grid;

图5.1.2系统的脉冲响应曲线

6.典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2

22

2n

n n

w s w s w ++ξ,n w 为自然频率,ξ为阻尼比,试绘制出当ξ=0.5,n w 分别取-2 ,0 ,2 ,4 ,6 ,8 ,10时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阻尼比分别为-0.5,-1时系统的稳定性。

输入如下指令:

(1).当ξ=0.5,n ω分别取-2、0、2、4、6、8、10时 w=0:2:10; kosai=0.5; figure(1) hold on for Wn=w num=Wn^2;

den=[1,2*kosai*Wn,Wn^2]; step(num,den); end hold off grid on;

title('单位阶跃响应') xlabel('时间') ylabel('振幅')

图6.1.1ξ=0.5,

ω分别取-2、0、2、4、6、8、10时的曲线图

n

(2).当ξ=-0.5

w=0:2:10;

kosai=-0.5;

figure(1)

hold on

for Wn=w

num=Wn^2;

den=[1,2*kosai*Wn,Wn^2];

step(num,den);

end

hold off

grid on;

title('单位阶跃响应')

xlabel('时间')

图6.1.2ξ=-0.5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3.当ξ=-1

w=0:2:10;

kosai=-1;

figure(1)

hold on

for Wn=w

num=Wn^2;

den=[1,2*kosai*Wn,Wn^2];

step(num,den);

end

hold off

grid on;

title('单位阶跃响应')

ylabel('振幅')

图6.1.3ξ=-1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

分析:由以上结果能够知道当n ω确定,ξ取-0.5和-1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是发散的,因此系统不稳定。阻尼比ξ越大,振荡越弱,平稳性越好,反之,阻尼比ξ越小,振荡越强,平稳性越差。

7.设

有一高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271

.6635.0268.006.0359.9436.1218.0016.02323++++++s s s s s s ,试绘制该系统的零极点图和闭环

根轨迹图。

1)系统的零极点 输入如下指令:

num=[0.016 0.218 1.436 9.359]; den=[0.06 0.268 0.635 6.271]; [z,p,k]=tf2zp(num,den)

运行结果:

z =

-10.4027

-1.6111 + 7.3235i

-1.6111 - 7.3235i

p =

-5.7710

0.6522 + 4.2054i

0.6522 - 4.2054i

k =

0.2667

图7.1.1 系统的零极点图 2)系统的闭环根轨迹

输入如下指令:

num=[0.016 0.218 1.436 9.359]; den=[0.06 0.268 0.635 6.271]; rlocus(num,den)

图7.1.2 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图

8.单

位反馈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G(s)=s

s s s s s s s s s +++++++++234562345101052

81282,试绘制该系统的

Bode 图和Nyquist

曲线,说明软件绘制曲线与手动绘制曲线的异同。 1)绘制该系统的Bode 图: 输入如下指令:

num=[0 0 2 8 12 8 2]; den=[1 5 10 10 5 1 0]; margin(num,den)

图8.1.1 系统的Bode图

2)系统的Nyquist图

输入如下指令:

num=[0 0 2 8 12 8 2];

den=[1 5 10 10 5 1 0];

nyquist(num,den)

图8.1.2 系统Nyquist曲线

K,K=1.5,试绘制9.已知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

s

s

(+

)2

)(1

+s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并求出系统的幅值和相位裕量。

输入如下指令:

d1=[1 1];

d2=[1 2]

den1=conv(d1,d2); den=[den1 0];

num=[10];

bode(num,den)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图9.1.1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

[gm,pm,wcg,wcp]=margin(num,den)

运行结果如下:

Gm=0.6000 %幅值裕量

pm = -12.9919 %相角裕量

wcg =1.4142 %Nyquist 曲线与负实轴交点处频率

wcp =1.8020 %截止频率

10.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该系统阶跃输入时的连接示意图如下。K为学生学号后三位。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其峰值时间,延迟时间,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及超调量。

输入如下程序:

num=[219];

den=[1 9 219];

step(num,den);

grid;

图10.1.1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分析其峰值时间

t,延迟时间d t,上升时间r t,调节时间s t及超

p

调量

num=[219];

den=[1 9 219];

[y,x,t]=step(num,den);

[peak,k]=max(y);

overshoot=(peak-1)*100

tp=t(k)

n=1;

while y(n)<1

n=n+1;

end

tr=y(n)

m=length(t)

while((y(m)>0.98)&(y(m)<1.02))

m=m-1;

运行结果:

overshoot =

36.6697

tp =

0.2209

tr =

m =

115

ts =

0.7485

11.给定系统如下图所示,设计一个串联校正装置,使幅值裕度大于h>10分贝,相位裕度 大于等于45度。

程序如下:

G=tf(100,[0.04,1,0]);

[Gw,Pw,Wcg,Wcp]=margin(G)

G1=tf(100,[0.04,1,0]);

G2=tf(100*[0.025,1],conv([0.04,1,0],[0.01,1]))

bode(G1)

hold

bode(G2,'r')

grid

figure

G1c=feedback(G1,1);

G2c=feedback(G2,1);

hold

step(G2c,'r')

grid

结果如下:

Gw =

Inf

Pw =

28.0243

Wcg =

Inf

Wcp =

46.9701

Transfer function:

2.5 s + 100

-------------------------

0.0004 s^3 + 0.05 s^2 + s

矫正前后的bode图和域响应图如下:

图11.1矫正前后的bode图

图11.2矫正前后的时域响应图

三.总结

本次课题设计,不但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经过到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现的相关资料,自学的时候与同学交流探讨,一步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完成了课题设计。在此期间遇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遗忘,再次,MATLAB的初次见面也很陌生。不但要复习自动控制原理的相关知识,还要学习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李晓秀(习题参考问题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晓秀 第1章 习题答案 1-3题 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发电机端电压U 不变。 当负载恒定发电机的端电压U 等于设定值0U 时,0U ?=,电动机不动,电位器滑臂不动,励磁电流f I 恒定;当负载改变,发电机的端电压U 不等于设定值0U 时,0U ?≠,U ?经放大器放大后控制电动机转动,电位器滑臂移动动,使得励磁电流f I 改变,调整发电机的端电压U ,直到 0U U =。 系统框图为: 1-4题 (1)在炉温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为电炉温度,设为c T ;输入量为给定毫伏信号,设为 r u ;扰动输入为电炉的环境温度和自耦调压器输入电压的波动等;被控对象为电炉;控制装置有电 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可逆电动机、减速器、调压器等。 (2)炉温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炉温度值保持不变。当炉温度与设定温度相等时,r u 等于f u ,即0u =,可逆电动机电枢电压为0,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滑臂不动,炉温温度不改变。

若实际温度小于给定温度,0r f u u u =->,经放大后控制可逆电动机转动使调压器滑臂上移, 使加热器电压增大,调高炉温;若实际温度大于给定温度,0r f u u u =-<,经放大后控制可逆电动机转动使调压器滑臂下移,使加热器电压减小,降低炉温。使得f u 和r u 之间的偏差减小甚至消除,实现了温度的自动控制。 1-5题 (1) 在水位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为水位高度H ;输入量为给定电压g u ;扰动输入为出水量等。 (2)当实际水位高度H 为设定高度时,与受浮球控制的电位器滑臂位置对应的f u 与给定电压g u 相等,电动机不转动,进水阀门维持不变。若水位下降,电位器滑臂上移,f u 增大,偏差 0g f u u u ?=-<,经放大后控制电动机逆转调大进水阀门,加大进水量使水位升高;若水位升高 降,电位器滑臂下移,f u 减小,偏差0g f u u u ?=->,经放大后控制电动机正转调小进水阀门,减小进水量使水位下降,实现了水位的自动控制。 第2章 习题答案 2-1题 a) 122()() ()()()c r c r du t du t R C R C u t R C u t dt dt ++=+ b) 211()()111 ()()()c r c r du t du t u t u t dt R C R C dt R C ++=+ 2-2题

第二章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图2.68 习题2.1图 解: (a) 11r c u u i R -=,2()r c C u u i -= ,122c u i i R +=,12122 121212 c c r r R R R R R Cu u Cu u R R R R R R +=++++ (b) 11()r c C u u i -= ,1 21 r u u i R -=,1221i i C u += ,121c u i R u =+, 121211122112121121()()c c c r r r R R C C u R C R C R C u u R R C C u R C R C u u ++++=+++ (c) 11r c u u i R -=,112()r C u u i -=,1122u i i R +=,112 1c u i dt u C = +? , 121212222112122221()()c c c r r r R R C C u R C R C R C u u R R C C u R C R C u u ++++=+++ 2.2 试证明图 2.69(a)所示电路与图 2.69(b)所示的机械系统具有相同的微分方程。图2.69(b)中X r (t )为输入,X c (t )为输出,均是位移量。 (a) (b) 图2.69 习题2.2图 解: (a) 11r c u u i R -=,12()r c C u u i -= ,12i i i +=,22 1c u idt iR C =+? , 121211122212121122()()c c c r r r R R C C u R C R C R C u u R R C C u R C R C u u ++++=+++ (b) 2121()c B x x K x -= ,1121()()()r c r c c B x x K x x B x x -+-=- , 121221212121211212 ()()c c c r r r B B B B B B B B B x x x x x x K K K K K K K K K ++++=+++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完整版-2

第 一 章 1-1 图1-2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2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解:被控对象:水箱;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给定量电位器设定水位r u (表征液 位的希望值r c );比较元件:电位器;执行元件:电动机;控制任务:保持水箱液位高度 不变。 工作原理:当电位电刷位于中点(对应 r u )时,电动机静止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 开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给定高度 r c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 发生变化时,液面高度就会偏离给定高度r c 。 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由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进水阀门向减小开度的方向转动,从而减少流入的水量,使液面逐渐降低,浮子位置也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电动机的控制电压为零,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r c 。 反之,若液面降低,则通过自动控制作用,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面升高到给定高度r c 。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 1-10 下列各式是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c(t)为输出量,r (t)为输入量,试判断哪些是线性定常或时变系统,哪些是非线性系统? (1) 222 ) ()(5)(dt t r d t t r t c ++=;

(2))()(8) (6)(3)(2 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 (3) dt t dr t r t c dt t dc t )(3)()()(+=+; (4)5cos )()(+=t t r t c ω; (5)?∞-++=t d r dt t dr t r t c τ τ)(5) (6)(3)(; (6))()(2 t r t c =; (7)???? ?≥<=.6),(6,0)(t t r t t c 解:(1)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 ()r t ,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2)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 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3)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所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但第一项 () dc t t dt 的系数为t ,是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因此该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 (4)因为c(t)的表达式中r(t)的系数为非线性函数cos t ω,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5)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6)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r t ,表示二次曲线关系,所以该系统为非 线性系统。 (7)因为c(t)的表达式可写为()()c t a r t =?,其中 0(6) 1(6)t a t ?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第二版 课后答案 第一章_参考答案

控制系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二版课后答案 1-2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3根据图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b与c,d用线连接成负 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b?; a?,c (2)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 1-3 图(a),(b)所示的系统均为电压调节系统。假设空载时两系统发电机端电压均为110V,试问带上负载后,图(a),(b)中哪个能保持110V不变,哪个电压会低于110V?为什么? 解:带上负载后,开始由于负载的影响,图(a)与(b)系统的端电压都要下降,但图(a)中所示系统能恢复到110伏而图(b)系统却不能。理由如下: 图(a)系统,当u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K放大后,驱动电机D转动,经减速器带动电刷,使发电机F的激磁电流 I增大,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会升高,从而 j 使偏差电压减小,直至偏差电压为零时,电机才停止转动。因此,图(a)系统能保持110伏不变。 图(b)系统,当u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K后,直接使发电机激磁电流增大,提高发电机的端电压,使发电机G 的端电压回升,偏差电压减小,但不可能等于零,因为当偏差电压为0时, i=0,发电机就不能工作。即图(b)所示系统的稳 f 态电压会低于110伏。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的萌芽:自动化技术学科萌芽于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被提到了议程。 特点:简单的单一对象控制。 1. 经典控制理论分类 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大系统理论 4. 智能控制理论 发展历程: 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 研究单变量的系统,如: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的速度;调整方向盘改变汽车的运动轨迹等。 ?1945年美国人Bode出版了《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 基础;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系统无能为力。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多变量的系统,如,汽车看成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驾驶盘和加速踏板)和两个输出(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系统。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并推动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Kalman的能控性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 ?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3. 大系统控制时期(1970s-) 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 如:人体,我们就可以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体温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2-3试证明图2-5( a )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分析首先需要对两个不同的系统分别求解各自的微分表达式,然后两者进行对比,找岀两者之 间系数的对应关系。对于电网络,在求微分方程时,关键就是将元件利用复阻抗表示,然后利用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变换成微分方程的形式,对于机械系统,关键就是系统的力学分析,然后利用牛顿定律列岀系统的方程,最后联立求微分方程。 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 即取A、B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整理可得: 经比较可以看岀,电网络( a)和机械系统(b)两者参数的相似关系为 2-5 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x(t)曲线,指岀各方程式的模态。 (1) (2 ) 2-7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2-6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U c ( s )/U r ( s)。 图2-6 控制系统模拟电路 解:由图可得 联立上式消去中间变量U1和U2,可得: 2-8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方块图如图2-7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功率放大级放

大系数为K3,要求:

(1) 分别求岀电位器传递系数 K 0、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比例系数 K 1和K 2; (2) 画岀系统结构图; (3) 简化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 图2-7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 (2)假设电动机时间常数为 Tm 忽略电枢电感的影响,可得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为 式中Km 为电动机的传递系数,单位为。 又设测速发电机的斜率为,则其传递函数为 由此可画岀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3)简化后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9若某系统在阶跃输入 r(t)=1(t) 时,零初始条件下的输岀 响应,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和脉冲响应。 分析: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域表示变成频域表示, 进而求解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然后对传递函数进行反变换求岀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解:(1),则系统的传递函数 (2)系统的脉冲响应 2-10试简化图2-9中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 C(s)/R(s ) 和C(s)/N(s) 分析:分别假定 R(s)=o 和N(s)=O ,画出各自的结构图,然后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 将其化成最简单的形式,从而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a )令N (s )= 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可求出: 分析:利用机械原理和放大器原理求解放大系数, 构图,求岀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1) 然后求解电动机的传递函数, 从而画岀系统结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完全版-第二版(孟庆明)

; 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类)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 1-1(略) 1-2(略) 、 1-3 解: 受控对象:水箱液面。 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 h " 执行元件:通过电机控制进水阀门开度,控制进水流量。 比较计算元件:电位器。 测量元件:浮子,杠杆。 放大元件:放大器。 h h (与电位器设定 电压 u 相对应,此时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 当 h h 时,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电动机不工作。一但 h ≠ h 时,浮子位置相应升高(或 ' 降低),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或上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工作电压,驱动 电动机通过减速器使阀门的开度减小(或增大),以使水箱水位达到希望值 h 。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职能方框图 1-4 解: 受控对象:门。 执行元件:电动机,绞盘。 放大元件:放大器。 受控量:门的位置 , 测量比较元件:电位计 工作原理: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大门。被控量为大门的实际位置。输入量为希望的大门位置。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桥式电位器测量电路产生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 使大门向上提起。同时,与大门连在一起的电位器电刷上移,直到桥式电位器达到平衡,电动机停转,开 门开关自动断开。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反转,使大门关闭。 *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开(闭)的职能方框图 1-5 解: 系统的输出量:电炉炉温 给定输入量:加热器电压 被控对象:电炉

放大元件: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减速器 比较元件:电位计 测量元件:热电偶 职能方框图: 第二章 习题 2-1 解:对微分方程做拉氏变换: ? X (s ) R (s ) ? C (s ) N (s ) ? ? X (s ) KX (s ) ? X (s ) X (s ) ? X (s ) ? ? TsX (s ) X (s ) ? X (s ) X (s ) ? KN (s ) ? ?K X (s ) sC (s ) sC (s ) ? 绘制上式各子方程的方块图如下图所示: KK C (s ) / R (s ) , Ts (T 1)s s K K 1 s s 1 s s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经典控制部分)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经典控制部分 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学时 (2)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9学时 (6)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io学时 (15) 第五章频率特性12学时 (26)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8学时 (36)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8学时 (40) 第八章离散控制系统8学时 (45)

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 学时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认识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使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学会利用所学控制原理分析控制系统。 3)使学生学会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方法, 4)掌握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本章讲授的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本章的教学安排 本课程讲授3 个学时,复习学时3 个。 演示《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进步》及《自动化的应用举例》幻灯片,加深同学对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了解,加深对反馈控制原理及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解。

1.教学主要内容 : 本讲主要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 2.讲授方法及讲授重点: 本讲首先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离心调速器为例, 说明需要用控制理论解决控制系 统的稳定、 准确、快速等问题。 其次,在讲授控制理论的发展时, 主要介绍控制理论的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重点说明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范围、 研究的手段, 强调本课程重 点介绍经典控制理论。 另外,在介绍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时, 应举出控制理论在军事、 数控机 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系统、动态测试、机械动力系统性能分析、 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及与后续课的关系, 激发 同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介绍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时,先说明本门课的特点,起点高、比较 抽象、系统性强, 然后强调学习本门课程应以新的视角分析和考虑问题, 以系统 的而不是孤立的、 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掌握控制 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意结合实际, 为解决工程中的控制问 题打下基础。 3.注意事项: 介绍本门课的参考书及课程总体安排。 4.课时安排: 1 学时。 5.教学手段: Powerpoint 课件。 6.作业及思考题: 借参考书,查阅与本门课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控制理论的 应用及最新发展动态。 [教案 1-2]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本讲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 闭环控 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 [教案 1-1] 第一节 概述 控制理论的发展、 控制理论在工程 给出定义,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自动控制原理夏超英 第2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习题解答 2-1试求下列各函数的拉氏变换。 (a )()12f t t =+,(b )2 ()37()f t t t t δ=+++,(c )23()2t t t f t e e te ---=++, (d )2 ()(1)f t t =+,(e )()sin 22cos 2sin 2t f t t t e t -=++,(f )()2cos t f t te t t -=+,( g )()sin32cos f t t t t t =-,( h )()1()2cos 2f t t t t =+ 解: (a )212()F s s s = +(b )23372 ()1F s s s s =+++(c )2 121()12(3)F s s s s =+++++ (d )2 ()21f t t t =++,3221()F s s s s =++(e )222222()44(1)4s F s s s s =++++++ (f )2222 211621()11(1)s d s s F s s ds s s ?? ?++??=+=++++ (g )2222222223262231()(3)(1)s d d s s s s F s ds ds s s ???? ? ? +++????=-+=-++ (h )2222 211684()(4)s d s s F s s ds s s ?? ?++??=+=++ 2-2试求图2.54所示各信号的拉氏变换。 (a ) (b ) (c ) (d ) 图2.54 习题2-2图 解: (a )021()t s e X s s s -=+(b )000 221()t s t s e e X s t s s s --=-+- (c ) 33112212()()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a ae be be ce ce a b a c b ce X s e e s s s s s s s s s s ----------=-+-+-=++- (d ) 11 ()1()1()1()()1()1()11 ()1()(2)1(2)1(2)111 1()21()2()1()(2)1(2)1(2) x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完全版_第二版(孟庆明)

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类)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 1-1(略) 1-2(略) 1-3 解: 受控对象:水箱液面。 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 h c 执行元件:通过电机控制进水阀门开度,控制进水流量。 比较计算元件:电位器。 测量元件:浮子,杠杆。 放大元件:放大器。 工作原理:系统的被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水箱的实际水位 h 。给定值为希望水位 h (与电位器设定 c r 电压 u r 相对应,此时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 当 h c = h r 时,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电动机不工作。一但 h c ? h r 时,浮子位置相应升高(或 降低),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或上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工作电压,驱动 电动机通过减速器使阀门的开度减小(或增大),以使水箱水位达到希望值 h r 。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职能方框图 1-4 解: 受控对象:门。 执行元件:电动机,绞盘。 放大元件:放大器。 受控量:门的位置 测量比较元件:电位计 工作原理: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大门。被控量为大门的实际位置。输入量为希望的大门位置。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桥式电位器测量电路产生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 使大门向上提起。同时,与大门连在一起的电位器电刷上移,直到桥式电位器达到平衡,电动机停转,开 门开关自动断开。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反转,使大门关闭。 开(闭)门 门实际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开(闭)的职能方框图 1-5 解: 系统的输出量:电炉炉温 给定输入量:加热器电压 被控对象:电炉

放大元件: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减速器 比较元件:电位计 测量元件:热电偶 职能方框图: 第二章 习题 2-1 解:对微分方程做拉氏变换: ? X 1 (s ) = R (s ) C (s ) + N 1 (s ) ? ? X 2 (s ) = K 1 X 1 (s ) ? X 3 (s ) = X 2 (s ) X 5 (s )? ? TsX 4 (s ) = X 3 (s ) ? X 5 (s ) = X 4 (s ) K 2 N 2 (s )? ?K X (s ) = s 2C (s ) + sC (s ) ? 3 5 绘制上式各子方程的方块图如下图所示: 1(s) 3(s) 5(s) K 1K 3 C (s ) / R (s ) = , Ts 3 + (T + 1)s 2 + s + K K 1 3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习题解

习 题 2 2-1 试证明图2-77(a)所示电气网络与图2 77(b)所示的机械系统具有相同的微分方程。 图2-77习题2-1图 证明:首先看题2-1图中(a) ()()()s U s U s U C R R -= ()()()()s U Cs R s CsU s U R s I R R R R ?? ? ??+=+= 11 ()()s I s C R s U C ???? ? ?+=221 ()()()[]s U s U s C R s C R s U C R C -??? ? ??+???? ??+=112211 ()()s U s C R s C R s U s C R s C R R C ???? ??+???? ??+=??????+???? ??+???? ? ?+112211221 1111 ()()()()()()s U R s C R s C s C R s U R s C R s C s C R R C 11122211122211111+?+=?? ????++?+ 2-2试分别写出图2-78中各有源网络的微分方程。 图2-78 习题2-2图 解: (a)()()()t u R t u R dt t du C o r r 211-=+ (b)()()()?? ????+-=t u R dt t du C t u R r o 2o 111

(c) ()()() ? ? ? ? ? ? + - =t u dt t du C R t u R r c c 2 1 1 2-3某弹簧的力一位移特性曲线如图2-79所示。在仅存在小扰动的情况下,当工作点分别为x0=-1.2,0,2.5时,试求弹簧在工作点附近的弹性系数。 解:由题中强调“仅存在小扰动”可知,这是一道非线性曲线线性化处理的问题。于是有,在x0=-1.2,0,2.5这三个点处对弹簧特性曲线做切线,切线的导数或斜率分别为: 1) () ()35.56 25 .2 80 5.1 75 .0 40 40 2.1 = = - - - - = - =x dx df 2)20 2 40 = - - = = x dx df 3)6 5.2 15 5.0 3 20 35 5.2 = = - - = = x dx df 2- 4图2-80是一个转速控制系统,其中电压u为输入量,负载转速ω为输出量。试写出该系统输入输出间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解:根据系统传动机构图可列动态如下: ()()()t u K dt t di L t Ri r e = + +ω(1) i K T T em =(2) dt d J T i K T T L T L em ω = - = -(3)将方程(3)整理后得: dt d K J T K i T L T ω + = 1 (4)将方程(4)代入方程(1)后得: ()t u K dt d K LJ dt dT K L dt d K RJ T K R r e T L T T L T = + + + +ω ω ω 2 2 (5)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二部分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 2-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 控制系统优点缺点 开环控制简单、造价低、调节速度快调节精度差、无抗多因素干扰能力闭环控制抗多因素干扰能力强、调节精度高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 2-1-2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解】: 开环控制——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过程。 工作原理:被控制量为衣服的干净度。洗衣人先观察衣服的脏污程度,根据自己的经验,设定洗涤、漂洗时间,洗衣机按照设定程序完成洗涤漂洗任务。系统输出量(即衣服的干净度)的信息没有通过任何装置反馈到输入端,对系统的控制不起作用,因此为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卫生间蓄水箱的蓄水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以卫生间蓄水箱蓄水量控制为例,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为蓄水箱水位(反应蓄水量)。水位由浮子测量,并通过杠杆作用于供水阀门(即反馈至输入端),控制供水量,形成闭环控制。当水位达到蓄水量上限高度时,阀门全关(按要求事先设计好杠杆比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用水,水位降低,浮子随之下沉,通过杠杆打开供水阀门,下沉越深,阀门开度越大,供水量越大,直到水位升至蓄水量上限高度,阀门全关,系统再次处于平衡状态。 2-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何种类型(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 【解】: (1)线性定常系统;(2)线性时变系统;(3)非线性定常系统;(4)线性定常系统。 1

2 2-1-4 根据题2-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系统; (2)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a -d 连接,b -c 连接。 (2)系统方框图 题2-1-4解图 抽头移动,电动机获得一个正电压,通过齿轮减速器传递,使阀门打开,从而增加入水流量使水位上升,当水位回到给定值时,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又会回到零,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反之易然。 题2-1-5解图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1.1 引言 控制观念 生产和科学实践中,要求设备或装置或生产过程按照人们所期望的规律运行或工作。 同时,干扰使实际工作状态偏离所期望的状态。 例如:卫星运行轨道,导弹飞行轨道,加热炉出口温度,电机转速等控制 控制:为了满足预期要求所进行的操作或调整的过程。 控制任务可由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来完成。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1.2.1 自动控制问题的提出 一个简单的水箱液面,因生产和生活需要,希望液面高度h维持恒定。当水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平衡时,水箱的液面高度维持在预定的高度上。 当水的流出量增大或流入量减小,平衡则被破坏,液面的高度不能自然地维持恒定。

所谓控制就是强制性地改变某些物理量(如上例中的进水量),而使另外某些特定的物理量(如液面高度h)维持在某种特定的标准上。人工控制的例子。 这种人为地强制性地改变进水量,而使液面高度维持恒定的过程,即是人工控制过程。 1.2.2 自动控制的定义及基本职能元件 1. 自动控制的定义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状态)自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行。 当出水与进水的平衡被破坏时,水箱水位下降(或上升),出现偏差。这偏差由浮子检测出来,自动控制器在偏差的作用下,控制阀门开大(或关小),对偏差进行修正,从而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2. 自动控制的基本职能元件 自动控制的实现,实际上是由自动控制装置来代替人的基本功能,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的。画出以上人工控制与动控制的功能方框图进行对照。 比较两图可以看出,自动控制实现人工控制的功能,存在必不可少的三种代替人的职能的基本元件: 测量元件与变送器(代替眼睛) 自动控制器(代替大脑) 执行元件(代替肌肉、手)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李洪波

一、课题:&1.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二、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什么是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控制原理的发展史和主要内容 技能:通过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进程了解本课程主要的任务 三、教学重点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本课程的任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六、教具教案、粉笔等 七、时间分配课题引入 10分钟讲授 85分钟作业布置 5分钟 八、作业布置 九、审批 十、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疑点讲解 &1.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一提到自动化很多人就会问自动化是什么?所谓自动化就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的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自能活动。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新的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古代,很多的能工巧匠就发明了许多原始的自动装置,以满足生产、生活和作战的需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以下几种: (1)指南车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具有能自动离合齿轮系装置的车辆。指南车是

一种马拉的双轮独辕车,车箱上立一个伸臂的木人。《宋史·舆服志》中对指南车的构造和各齿轮大小和齿轮数都有详细的记载。 (2)铜壶滴漏 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计时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记》。这种计时装置最初只有两个壶,由壶上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壶,液面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时间)。 (3)饮酒速度的自动调节 宋朝仇士良著的《岭外代答》(公元1178)蹭记载中国南方和西南方部落村民的一种习俗,就是常用长0.6米以上的饮酒管饮酒。在这种竹制饮酒管中有一条银制小鱼,作为可动的开关(即浮子式阀门)。这种阀门可用来保持均匀的饮酒速度。 (4)记里鼓车 中国古代有能自报行车里程的车制,是东汉以后出现的,由汉代改装而成,车中装设具有减速作用的传动齿轮和凸轮、杠杆等机构。车行一里,车上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一次,以表示车的里程。 (5)漏水转浑天仪 公元2世纪,中国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一种天文表演仪器。它是一种用漏水推动的水运浑象,和现在的天球仪相似,可以用来实现天体运行的自动仿真。 (6)候风地动仪 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的一种观察地震的自动检测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检测地震信号的大小和方向。 (7)水运仪象台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水力天文装置。它既能演示或能观测天象,又能计时及报时。 中国古代人民在原始的自动装置的创造和发明上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也为后来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动化的发展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 公元一世纪古埃及和希腊的发明家页创造了教堂庙门自动开启、铜祭司自动洒圣水、投币式圣水箱等自动装置。17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多种自动装置,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法国物理学家B.帕斯卡在公元1642年发明的加法器;荷兰机械师C.惠更斯于公元1657年发明的钟表;英国机械师E.李在公元1745年发明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俄国机械师H.波尔祖诺夫于公元1765年发明了蒸气锅炉水位保持

自动控制原理二试卷(2014.4-2010.1)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自动控制系统中,比较元件又称为( ) A.放大器 B.控制器 C.受控对象 D.偏差检测器 2.信号流图中,不接触回路是指( ) A.开通路 B.闭通路 C.没有任何公共节点的回路 D.只有一个公共节点的回路 3.一阶系统G(s)=1 Ts K +的单位阶跃响应是y(t)=( ) A.K(1-T t e -) B.1-T t e - C.T t e T K - D.K T t e - 4.当二阶系统的根为一对相等的负实数时,系统的阻尼比ζ为( ) A. ζ=0 B. ζ=-1 C. ζ=1 D.0<ζ<1 5.当输入信号为阶跃、斜坡、抛物线函数的组合时,为了使稳态误差为某值或等于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N 至少应为( ) A.N ≥0 B.N ≥l C.N ≥2 D.N ≥3 6.设二阶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为16 4j )j (16)j (G 2+ω+ω=ω,则其极坐标图的奈氏曲线与负虚 轴交点频率值=ω ( ) A.2 B.4 C.8 D.16 7.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为)14j )(1j (j 1)j (G +ω+ωω= ω,当频率ω从0变化至∞时,其相角变化范围为( ) A.0°~-180° B.-90°~-180° C.-90°~-270° D.-90°~90°

8.在奈氏判据中若N=2,即表示F(s)在F(s)平面上的封闭曲线( ) A.逆时针包围原点2次 B.逆时针包围(-l ,j0)点2次 C.顺时针包围原点2次 D.顺时针包围(-1,j0)点2次 9.下面最小相位系统的奈氏曲线中,闭环系统稳定的是( ) 10.幅值条件公式可写为( ) A.∏∏==++=m 1 i i n 1j j |z s || p s |K B. ∏∏==++=m 1i i n 1j j | z s ||p s |K C. ∏∏==++=n 1j j m 1i i |p s ||z s |K D. ∏∏==++=n 1j j m 1i i | p s ||z s |K 11.当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H(s)的分母多项式的阶次n 大于分子多项式的阶次m 时,趋向s 平面的无穷远处的根轨迹有( ) A.n —m 条 B.n+m 条 C.n 条 D.m 条 12.设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5s )(3s ()9s (K +++,其根轨迹( ) A.有会合点,无分离点 B.无会合点,有分离点 C.无会合点,无分离点 D.有会合点,有分离点 13.采用超前校正对系统抗噪声干扰能力的影响是( ) A.能力上升 B.能力下降 C.能力不变 D.能力不定 14.为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采用滞后校正装置,可使系统在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幅值显著衰减,从而允许系统提高 ( ) A.开环放大系数 B.闭环放大系数 C.时间常数 D.超调量 15.一个二阶系统状态方程的可控标准形为( ) A.u 10X 2110X ??????+??????--=? B.u 10X 2001X ?? ????+??????--=? C. u 10X 2110X ??????+??????--=? D. u 10X 2111X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自动控制原理C作业(第二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C作业(第二 章)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RC 无源网络电路图如图2-1所示,试采用复数阻抗法画出系统结构图,并求传 递函数U c (s )/U r (s )。 图2-1 解:在线性电路的计算中,引入了复阻抗的概念,则电压、电流、复阻抗之间的关系,满足广义的欧姆定律。即: )() () (s Z s I s U = 如果二端元件是电阻R 、电容C 或电感L ,则复阻抗Z (s )分别是R 、1/C s 或L s 。 (1) 用复阻抗写电路方程式: s C S I S V R S U S U S I s C S I S I S U R S U S U S I c c c c C r 222221212111 111)()(1 )] ()([)(1)]()([)(1 )]()([)(? =-=? -=? -= (2) 将以上四式用方框图表示,并相互连接即得RC 网络结构图,见图2-1(a )。 2-1(a )。 (3) 用梅逊公式直接由图2-1(a) 写出传递函数U c (s )/U r (s ) 。

? ?= ∑K G G K 独立回路有三个: S C R S C R L 11111 11-= ?- = S C R S C R L 22222111-=?- = 回路相互不接触的情况只有L 1和 L 2两个回路。则 2 221121121S C R C R L L L == 由上式可写出特征式为: 2 2211122211213211 1111)(1S C R C R S C R S C R S C R L L L L L ++++ =+++-=? 通向前路只有一条 221212*********S C C R R S C R S C R G =???= 由于G 1与所有回路L 1,L 2, L 3都有公共支路,属于相互有接触,则余子式为 Δ1=1 代入梅逊公式得传递函数 1 )(1 111111 21221122121222111222112 221111++++=++++= ??=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C R C R s C R s C R s C R s C R C R G G 2-2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2所示,试用化简法求传递函数C (s )/R (s )。 S C R R S C L 12213111-= ?- =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试建立如图 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 解: 输入u i 输出u o u 1=u i -u o i 2=C du 1 dt ) - R 2(u i -u o )=R 1u 0-CR 1R 2( du i dt dt du o o i 1=i-i 2 u o i= R 2 u 1 i 1= R 1 = u i -u o R 1 dt d (u i -u o ) =C C d (u i -u o ) dt u o - R 2 = u i -u o R 1 CR 1R 2 du o dt du i dt +R 1u o +R 2u 0=CR 1R 2 +R 2u i (a) i=i 1+i 2 i 2=C du 1 dt u o i 1= R 2 u 1-u o = L R 2 du o dt R 1 i= (u i -u 1) (b) o = R 1 u i -u 1 u o +C R 2 du 1 dt u 1=u o + L R 2 du o dt du o dt R 1R 2 L du o dt + CL R 2 d 2u o dt 2 = - - u i R 1 u o R 1 u o R 2 +C )u o R 1R 2 L du o dt ) CL R 2 d 2u o dt 2 = + +( u i R 1 1 R 1 1 R 2 +(C+ 解: 2-2 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 (1)t t t f 4cos 4sin )(+= (2)t e t t f 43 )(+= (3)t te t f --=1)(

(4)t e t t f 22)1()(-= 解: (1) f(t)=sin4t+cos4t L [sin ωt ]ω=s s+42+16L [sin4t+cos4t ]+s ω2+s 2L [cos ωt ]=解:(2) f(t)=t 3+e 4t 解: L [t 3+e 4t ]6s+24+s 4 s 4(s+4)= (3) f(t)=t n e at L [t n e at ]=n!(s-a)n+1(4) f(t)=(t-1)2e 2t L [(t-1)2e 2t ]=e -(s-2)2(s-2)3 解:解: 2-3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反变换。 (1))3)(2(1)(+++= s s s s F (2) ) 2()1()(2++=s s s s F (3) )1(1 52)(2 2++-=s s s s s F (4) )2)(34(2)(2++++=s s s s s F A 1=(s+2)s+1(s+2)(s+3)s=-2=-1 =2f(t)=2e -3t -e -2t (1) F(s)=解:A 2=(s+3)s+1(s+2)(s+3)s=-3F(s)= 2s+3- (2) F(s)=s (s+1)2(s+2)F(s)=-2e -2t -te -t +2e -t 解:= A 2s+1s+2+ A 3+ A 1(s+1)2A 1=(s+1)2s (s+1)2(s+2)s=-1A 3=(s+2)s s+2][A 2s=-1=-1 =2=-2 (3) F(s)=2s 2-5s+1s(s 2+1)F(s)(s 2=A 1s+A 2s=+j A 2=-5 A 3解: = A 3 s 2+1A 1s+A 2=1 2s s 2-5s+1=A 1s+A s=j j -5j-1=-A 1+jA 2 A 1=1 F(s)= 1s s 2+1s -5s 2+1 ++ (4) F(s)=s+2s(s+1)2(s+3) 解:=+A 1A (s+1)2+A +A A 123A 3= A 4A 2d []A 2+e 212 -+f(t)=-t 32e -3t -t e -t 1 t t t f sin 5cos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