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透镜和视觉学案(第二课时)

第六节  透镜和视觉学案(第二课时)
第六节  透镜和视觉学案(第二课时)

第六节透镜和视觉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进一步理解虚象和实象概念。

3、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学习从科学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

三、课前准备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透镜。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f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v表示。

3、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4、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的像;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的像;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的像

5、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四、学习过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

上。

....

调整、、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3、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情况,然后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4)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 =_____cm

物距的范围

(u)像距的范围

(v)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正立/倒立实像/虚像同侧/异侧

u>2f

u=2f

f

u =f

u

分析上表的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有关,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u=f是成像的分界点;u=2f是成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虚像都是立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仔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选填“靠近”、“远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选填“变大”、“变小”)的。(物近、像远,像变大)

巩固练习: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_(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2.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

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_______(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

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___点,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焦距。

3.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形成了一些结论,请你判断对错。

①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②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③凡是实像,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④凡是虚像,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

⑤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4.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

同时调整光屏和蜡烛的位置,那么:

①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②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③若切去凸透镜的上半块,则当烛焰放在d 点,光屏上所

成的像为()

A.大小变成原来的一半B.大小不变但变暗的完整像

C.不能成像D.缩小倒立的实像

④若烛焰从a向d点移动,则光屏的大致方位和移动的方向是()

A.在凸透镜左侧,向左移动B.在凸透镜右侧,向右移动

C.在凸透镜左侧,向右移动D.在凸透镜右侧,向左移动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

像,如右下图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

是,该实验是的应用模型。

6. 蜡烛处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若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一些(距离仍大于2倍焦距),要想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所述做法和观察到的像的情况正确的是()A.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

B.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C.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

D.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7.如图3-4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

8. 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9.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11.(2011杭州卷)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

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12.将下列光学仪器与所对应的成像的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透镜和视觉-练习题知识点

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 知识建构: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_____,对光有____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______, 对光有______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 2.光学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成___立、____的____像。放大 镜是一个短焦距的______,成_____立、_____的_____像。 3.眼的结构中,主要的折光结构是晶状体,它相当于一枚______。虹膜中有______,可以 调节进光量,光变强的时候,它会_____以减少进光量。 4.` 5. 6.人的视觉是在_________________中形成的。 7.人类的视觉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具体表现为近点、_____和_______。 近视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于_________,可佩戴________矫正,远视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于________________,可佩戴_______矫正。 7 .色盲是一种______性色觉障碍 基础练习: 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作 用。 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成一点,这一点称为凸透镜的_____,该店到凸透镜的距离 称为________。 3.,

4.下列光学元件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一组的是() A.凸面镜、凹面镜B.凸透镜、凹透镜 C.凸透镜、凹面镜 D.凸面镜、凹透 镜 4. 请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 … 5.请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 6. 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线 ( A.一定是平行光线B.一定是发散光线 C.一定是会聚光线D.比入射光线会聚 些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探究前对实验器材的摆放及调整方面的要求是: 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或光具座上,并保证三者在 ________ ②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左侧如图位置,在右侧适当位置的光屏上会成像(填完整的像的性质),这一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 _______(写出一种器材即可)。 (3)把图中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则要想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方向移动,光屏所成像的大小与上一次相比 ______(选填“变小”、“变小”或“不变”)。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当给“眼睛”戴上一个近视眼镜,这时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A

《第6节透镜和视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人的视觉上的限制。 3、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4、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能说处视觉的形成过程。 5、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6、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成像的特点。 2、体验和感悟我们眼睛的功能,并发现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3、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对透镜的利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 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3、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知道目前人类对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 3、视觉的形成与用眼卫生意识的逐步树立。 三、教学难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刻度尺、照相机、放大镜、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眼球结构模型、变色卡、有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问:显微镜为什么能够看到微小的物体?人眼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照相机为什么能够照相?照相机照相原理和人眼看物体的原理有相似之处吗? 新课讲解: 一、透镜 常见的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实验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 实验2: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观察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凸透镜具有什么性质?凹透镜又有什么性质? 结论:凸透镜具有会聚的性质;透镜具有发散的性质。 设问:平行光线从右侧射入,经凸透镜折射后会会聚吗? 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透镜的光心与主轴:透镜的中心叫光心O;通过透镜两边圆心的直线O1O2。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虚象与实象:能够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实象;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物距、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透镜的距离。 思考:你能用瓶取火吗? 再设疑:放大镜能够用来看较小的物体,照相机能够照相,他们都是凸透镜,都能成像,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成像的大小、倒正、远近与什么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器材,说明各器材的作用:光具座上面放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前面的刻度尺测量物距、像距,告知焦距,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屏是用来接受像的,点燃的蜡烛烛焰作为成像的物体,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过程: 移动蜡烛,使它与透镜的距离,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倒与正、放大与缩小、虚与实的情况,并侧此时的物距、像距,将观察情况记入表内。 移动蜡烛,使物距,重复以上步骤,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表内。

透镜和视觉(第二课时)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预习导学: 1、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表示。 3.实验时“三心”: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必须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实验过程: (1)A.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f之外的某个位置,通过调节光屏的位置,在 (2 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特点及像距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之中) (5 否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在光屏一方朝凸透镜看像的特点是怎么样的?(记录在表

(6)用纸挡住一部分凸透镜,则所成的实像会发生什么变化? (7)如上述实验中,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得到实象吗?为什么?在光屏方向朝蜡烛看到什么? (8)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镜成像是由什么决定的? 总结1、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 (1)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像距 (2)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像距 (3)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像距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像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胶卷相当于。 1、被拍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及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有何要求? 2、在胶片上成像的性质是什么? 3、为了使像大一点,被拍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胶 片的距离如何调节? 幻灯机:幻灯片到透镜距离是距,屏幕相当于。 1、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有何要求? 2、在屏幕上成像的性质是什么?放映时,幻灯片应如何放置? 3、为了使像大一点,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如何调节? 4、幻灯机上的反光镜启到什么作用? 放大镜: 如何使用放大镜? 1、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使用放大镜时,必须使放大镜接近物体,使物体处于什么以内? 3、为了使放大的倍数大一些,如何调节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 成像规律: 1、两个分界, A、二倍焦距处是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 2倍焦距成缩小实像;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八十七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八十七第1题【单选题】 翼龙无人机是一种集侦察、激光照射/测距、电子对抗设备及空地打击一体的多功能无人机,有关此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飞机上升是由于受空气浮力的作用 B、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作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C、安装的光学照相机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该飞机安装的内燃发动机完成化学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情况与它相同的是( ) 有误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答案】: 【解析】:

透镜和视觉练习题

透镜和视觉 1.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 .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 .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2.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 .变浅的虚像 B .变浅的实像 C .变深的虚像 D .变深的实像 3.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 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5. 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 ,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 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 和20cm 的凸透镜L 1和L 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7. 小吴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画了个头像如图甲。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它替代蜡烛。实验操作中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头像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成清晰像为止,如图乙所示。则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0c 51 9876 4321 c m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教案

透镜和视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能描述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会作出相关的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学生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不同的作用的比较,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知道焦距的长短与凸透镜的突起程度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重点: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焦点和焦距。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会做图。 教学准备:凸透镜6个,凹透镜6个。凸透镜成像实验器具一套。老花眼镜。 教学过程: 引入:1、旧知识复习。 2、展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新课展开: 透镜: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一个平面的透明体。 给学生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说说不同点。 凸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例: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凹凸透镜 凹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例:双凹透镜,平凹透镜,凹凸透镜。 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 活动:课本75页 任务: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的焦点),粗略地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该凸透镜的焦距。(因天气不好,没有太阳光,只好将蜡烛拉得远一些,然后移动光屏找最小最亮的点,但不是那个缩小的像。) 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读图:76页。(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活动:75页。研究对光的会聚作用,证明有两个焦点。

活动:75页,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测它们的焦距。 画图说明: 得出: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汇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汇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偏折大。);而凸透镜表面的突起程度决定了他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画图:1、平行光。 2、光过焦点。 3、光过光心。 思考: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 换用凹透镜实验,找不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凹透镜对光没有会聚作用。 让学生透过凹透镜观察,会有一个蜡烛的像。这是为什么呢? 画图:1、平行光 2、光过虚焦点。 3、光过光心。 活动:凸透镜成像。 回忆:放大镜就是凸透镜,物和像在同侧。 活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先让学生再次观察刚才的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将光屏往外移动,会有一个很清晰的像。 实像:像能呈现在光屏上的,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小孔成像。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如: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 物距: 像距:

七年级科学透镜和视觉课后习题精选(含答案)3

七年级科学透镜和视觉课后习题精选(含答案)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答案】D 2.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门镜的作用于一个:() A.照相机镜头B.幻灯机镜头 C.凹透镜和凸透镜D.放大镜 【答案】C 3.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的像() A.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B.先缩小后放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答案】AD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 B.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答案】D 5.下列对于凸透镜特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央比边缘厚

B.两个焦点与透镜中心的距离相等 C.有一个实焦点和一个虚焦点 D.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可得到平行光线 【答案】C 6.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 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答案】A 7.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照相机B.老花镜 C.幻灯机D.放大镜 【答案】A 8.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凸透镜B.潜望镜 C.凹透镜D.平面镜 【答案】C 9.为了获得一束平行光,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A.选用凹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 B.选用凸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选用凹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D.选用凸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答案】B 10.“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A. B.

浙教版 七年级下2.6 透镜和视觉知识点和练习

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与练习 〖知识整理〗 一.透镜:

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注意: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⒁,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熟记、并理解)

五.近视与远视原因与矫正

〖例题解析〗 〖例题1〗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车漆发生折射而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发散光使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 ?解析:由于水的特点,水滴类似球形或半球形,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因此答案为B 。 〖例题2〗[2015宜宾]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⑴他第1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 。 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⒆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远处 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⒇ 原理图 矫正图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

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A.小于0.05毫米B.等于0.05毫米 C.大于0.05毫米D.任意值 2.当像成在盲点上时,不能引起视觉的原因是() A.没有视神经B.没有感光细胞 C.感光细胞过于集中D.感光细胞分布过少 3.如图表示近视或远视的成像特点及其矫正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 A.图①表示近视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B.图②表示近视的成像特点 C.图③表示可用凹透镜矫正近视 D.图④表示配戴凸透镜后,远视眼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4.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老花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5.下图中a、b是同一个人的两幅图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第5题图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6.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第6题图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7.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7题图 A.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 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 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 8.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2.6 透镜和视觉 教案

第6节透镜和视觉(1) 《透镜》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年级:初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中第6节“透镜与视觉”第1课时的内容。透镜是一种简单的光学元件,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是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透镜这节是本章的基础,为后面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包括透镜的分类、主光轴和光心、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和焦距以及会作光路图,集概念建构、规律探究和物理知识应用于一体,是充分体现物理思想方法的一节课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观察实验。我所教授的学生的总体成绩一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做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易接受知识,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去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思维,从而建立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所以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加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及作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展示,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

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 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作图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近视眼镜、激光、白纸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透镜和视觉》实践反思

《眼和视觉》实践反思

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摩了《材料的利用与发展》、《光学复习——平面镜成像》、《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遗传与进化》五堂优秀教师精彩的展示课,五位教师的教学模式、新的思想和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恰如其分的运用,让我感觉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也为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真正的学有所获。通过观摩,学习到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专业上的互补,共同提高。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在各学科中应用的多样性,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要深入到自己教学设计的每个程序中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课堂的实践反思 我们知道透镜一节内容简单,实验器材比较生活化,探究问题也和生活有关,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在设计导课时采用了激情导入;通过视频放映“神七”点火到计时的情景。把学生一下子拉进课堂。告诉学生这个历史是由透镜给我们记录下来的。既然透镜对我们生活有用,那我们有必要把它学好。通过视频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读教材,并完成自读题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的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循序渐进的问题)。 采用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自己总结规律,对习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己解决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要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巩固提高.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生了解凹凸透镜后,让学生体验实物元件并进一步指出近视眼镜是属哪种。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第二轮练习中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有一学生提出: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我马上想到用激光分别正对凹凸透镜照射比较透过去的光圈与原光束的大小。结果否定了学生的判断。又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能否利用凸透镜得到平行光?我有意感到为难,突然有名学生奋勇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给他解决。”学生讲得有理有据。之后,教室里掌声响起,课堂气氛陷入高潮。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三目标学习中。学生查阅课本积极性高了,分组讨论更热烈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讨论交流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透镜和视觉(一)

透镜和视觉(一) 知识点1.凸透镜与凹透镜 (1)概念与作用: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2)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例1:如图所示四个透镜中,与其它三个不是同一种透镜的是() A. B. C. D. 例2:取一段铁丝,绕制一个内径约为3mm左右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圆环上布满水膜,此时辨别水膜相当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最可靠方法是() A.用手摸 B.透过水膜看物体 C.用强光照射 D.用刻度尺测量 例3: 如图所示,拿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改变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则凸透镜的焦 距是() A.5cm B.15cm C.20cm D.10cm 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凸透镜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 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

第六节 透镜和视觉学案(第二课时)

第六节透镜和视觉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进一步理解虚象和实象概念。 3、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学习从科学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 三、课前准备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透镜。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f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v表示。 3、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4、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的像;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的像;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的像 5、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四、学习过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 上。 ....

调整、、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3、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情况,然后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4)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 =_____cm 物距的范围 (u)像距的范围 (v)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正立/倒立实像/虚像同侧/异侧 u>2f u=2f f

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3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2.6 透镜和视觉⑶ P78—P79 1.如图表示近视或远视的成像特点及其矫正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①②③④ (第1题) A. 图①表示近视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B. 图②表示近视的成像特点 C. 图③表示可用凹透镜矫正近视 D. 图④表示配戴凸透镜后,远视眼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2?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 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 片的边缘厚度(C) A. 小于0.05毫米 B.等于0.05毫米 C.大于0.05毫米 D.任意值 3?“老花眼”的主要原因及矫正的方法依次是(D) A. 眼球前后径过长,配戴凸透镜 B. 晶状体曲度过大,配戴凹透镜 C. 眼球前后径过短,配戴凹透镜 D. 晶状体弹性变小,配戴凸透镜 4.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A. 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老花镜

B.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C.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5. 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 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6. 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 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 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A. 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 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 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 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7. 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 盯着眼前12毫米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 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长期使用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凹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第 5 题) T (第 6 题)

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太阳光正对着照射到凸透镜上,则通过凸透镜后形成的亮点在() A.2倍焦距之外B.焦点上 C.焦点内D.无穷远处 2.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第2题图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3.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4.森林中若有可乐瓶,容易引起火灾,这是因为可乐瓶装水后()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6.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a、b、c都射到光心O上,那么哪条光线将沿着直线射出() 第6题图 A.a将沿直线射出 B.b将沿直线射出 C.c将沿直线射出 D.三条光线都将沿直线射出 7.如图所示,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 第7题图 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8.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不正确的是() 9.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如图所示)。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 A.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顶棚的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它会聚太阳光而引起的火灾

《透镜和视觉》教案

《透镜和视觉》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人的视觉上的限制。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的特点。 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能说处视觉的形成过程。 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 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道目前人类对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 视觉的形成与用眼卫生意识的逐步树立。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应用、总结提高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解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刻度尺、照相机、放大镜、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眼球结构模型、变色卡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设问:人眼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照相机为什么能够照相?显微镜为什么能够看到微小的物体? 新课教学 透镜 常见的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实验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实验2: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观察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凸透镜具有什么性质?凹透镜又有什么性质?结论:凸透镜具有会聚的性质;透镜具有发散的性质。 设问:平行光线从右侧射入,经凸透镜折射后会会聚吗? 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透镜的光心与主轴:透镜的中心叫光心O ;通过透镜两边圆心的直线O1O2。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 表示。 虚象与实象:能够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实象;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物距、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透镜的距离。 思考:你能用瓶取火吗?再设疑:放大镜能够用来看较小的物体,照相机能够照相,他们都是凸透镜,都能成像,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成像的大小、倒正、远近与什么有关)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器材,说明各器材的作用:光具座上面放置凸透镜、蜡烛、光屏,前面的刻度尺测量物距、像距,告知焦距,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屏是用来接受像的,点燃的蜡烛烛焰作为成像的物体, 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 度。 探究过程: 移动蜡烛,使它与透镜的距离,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倒与正、放大与缩小、虚与实的情况,并侧此时的物距、像距,将观察情况记入表内。移动蜡烛,使物距,重复以上步骤,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表内。移动蜡烛,使物距,重复以上步骤,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表内。 再将蜡烛靠近透镜,使物距,移动光屏,光屏能够成烛焰的像吗? 再将蜡烛靠近透镜,使物距,移动光屏,光屏能够成烛焰的像吗?移开光屏,直接用眼睛通 过观察烛焰,看到了什么?

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及其分类,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⑵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⑶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概念 ⑷学会画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殊光线及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探讨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分析和作图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⑵进一步体会凸、凹透镜结构与凸、凹透镜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并激发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凸、凹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三、教学器材准备 凸、凹透镜组、光源、放大镜、近视镜、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内容,提问:为什么可乐瓶会炸裂? 2.新课讲授 【想一想】1、生活中你遇到过、使用过透镜吗? 2、不同的透镜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3、用手摸一摸放大镜和近视眼镜各处的厚薄,感觉一下有什么区别?透过放大 镜、近视眼镜看书本上的文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1.放大镜、近视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2.由透明材料(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两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 另一面是是平面的透明体叫做透镜。 3、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用凸透镜 看书本上的文字,字变大;用凹透镜看文字,字变小。 【活动一】初步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要求:1、用一条激光从不同角度射向凸透镜,观察折射情况并绘制出光路图 2、每小组绘制3-4组相应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

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教案

第6节透镜和视觉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的种类,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了解凸透镜的一些使用常识,如充当放大镜等,但对其成像特点还未作进一步探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归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活动1 在阳光下放一根火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引燃? 学生回答―――用一块透镜。那么什么是透镜,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活动2 【讲授】活动2 新知探究 活动3 【活动】活动3 指导学生观察图2-64 得出透镜的种类: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活动4 【活动】活动4 活动5

【活动】活动5 活动: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 活动6 【活动】活动6 小组活动:两人一组,分工协作 器材:光具座光屏 f =5厘米焦距的凸透镜1个 蜡烛1个火柴若干 活动7 【活动】活动7 课堂练习:见课件 活动8 【讲授】课堂小结 1、透镜的种类,对光线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的焦距、焦点、物距、像距的含义

3、凸透镜成像规律 活动9 【作业】作业布置 见作业本 活动10 【讲授】板书设计: 1、透镜的种类 2、透镜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作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活动11 【活动】教学反思: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住成像特点,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