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太阳光正对着照射到凸透镜上,则通过凸透镜后形成的亮点在() A.2倍焦距之外B.焦点上

C.焦点内D.无穷远处

2.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第2题图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3.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4.森林中若有可乐瓶,容易引起火灾,这是因为可乐瓶装水后()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6.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a、b、c都射到光心O上,那么哪条光线将沿着直线射出()

第6题图

A.a将沿直线射出

B.b将沿直线射出

C.c将沿直线射出

D.三条光线都将沿直线射出

7.如图所示,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

第7题图

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8.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不正确的是()

9.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如图所示)。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

A.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顶棚的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它会聚太阳光而引起的火灾

C.透镜应当由透明固体制成,水不可能起到透镜作用

D.水的上表面是平的,因此不可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10.(福建中考)如图所示:

(1)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甲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2)在乙图中已知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

第10题图

11.(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________于一点,叫________,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一个凸透镜有________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2)如图a所示,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把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已在图上标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第11题图

(3)如图b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______,从A处射出的光为________(填“发散”、“平行”或“会聚”)光线,这种小灯泡的灯丝位于A的________处。

12.暑假中,小明与几个同学顶着烈日到海滩游玩、烧烤,等到点火时,却发现忘带火柴了,他们几个人的包中只有绳子、透明塑料袋、镊子、小刀、纸等物品,请你替他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取火?

B组自主提高

13.(芜湖中考)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

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第13题图

A.f B.L C.f+L D.f-L

14.(昆明中考)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可使用的光学元件是()

第14题图

A.一定是平面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可能是凹透镜

15.(盐城中考)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

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

16.某科学学习小组,选择如图a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第16题图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a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________(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的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__。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17.(重庆市涪陵区中考)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

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用直尺测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第17题图

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做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________;用直尺量得的距离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纸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1-5.BADAA6-9.DCDB

10.(1)(2)

11.(1)会聚焦点焦距2

(2)13.2(3)凸透镜平行焦点

12.透明塑料袋中装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它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来取火。

13-15.DDA

16.(1)A、C小(2)材料

17.(1)焦点焦距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不能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和视觉-练习题知识点

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 知识建构: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_____,对光有____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______, 对光有______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 2.光学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成___立、____的____像。放大 镜是一个短焦距的______,成_____立、_____的_____像。 3.眼的结构中,主要的折光结构是晶状体,它相当于一枚______。虹膜中有______,可以 调节进光量,光变强的时候,它会_____以减少进光量。 4.` 5. 6.人的视觉是在_________________中形成的。 7.人类的视觉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具体表现为近点、_____和_______。 近视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于_________,可佩戴________矫正,远视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于________________,可佩戴_______矫正。 7 .色盲是一种______性色觉障碍 基础练习: 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作 用。 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成一点,这一点称为凸透镜的_____,该店到凸透镜的距离 称为________。 3.,

4.下列光学元件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一组的是() A.凸面镜、凹面镜B.凸透镜、凹透镜 C.凸透镜、凹面镜 D.凸面镜、凹透 镜 4. 请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 … 5.请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 6. 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线 ( A.一定是平行光线B.一定是发散光线 C.一定是会聚光线D.比入射光线会聚 些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探究前对实验器材的摆放及调整方面的要求是: 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或光具座上,并保证三者在 ________ ②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左侧如图位置,在右侧适当位置的光屏上会成像(填完整的像的性质),这一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 _______(写出一种器材即可)。 (3)把图中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则要想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方向移动,光屏所成像的大小与上一次相比 ______(选填“变小”、“变小”或“不变”)。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当给“眼睛”戴上一个近视眼镜,这时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A

《第6节透镜和视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人的视觉上的限制。 3、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4、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能说处视觉的形成过程。 5、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6、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成像的特点。 2、体验和感悟我们眼睛的功能,并发现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3、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对透镜的利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 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3、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知道目前人类对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 3、视觉的形成与用眼卫生意识的逐步树立。 三、教学难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刻度尺、照相机、放大镜、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眼球结构模型、变色卡、有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问:显微镜为什么能够看到微小的物体?人眼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照相机为什么能够照相?照相机照相原理和人眼看物体的原理有相似之处吗? 新课讲解: 一、透镜 常见的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实验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 实验2: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观察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凸透镜具有什么性质?凹透镜又有什么性质? 结论:凸透镜具有会聚的性质;透镜具有发散的性质。 设问:平行光线从右侧射入,经凸透镜折射后会会聚吗? 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透镜的光心与主轴:透镜的中心叫光心O;通过透镜两边圆心的直线O1O2。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虚象与实象:能够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实象;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物距、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透镜的距离。 思考:你能用瓶取火吗? 再设疑:放大镜能够用来看较小的物体,照相机能够照相,他们都是凸透镜,都能成像,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成像的大小、倒正、远近与什么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器材,说明各器材的作用:光具座上面放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前面的刻度尺测量物距、像距,告知焦距,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屏是用来接受像的,点燃的蜡烛烛焰作为成像的物体,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过程: 移动蜡烛,使它与透镜的距离,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倒与正、放大与缩小、虚与实的情况,并侧此时的物距、像距,将观察情况记入表内。 移动蜡烛,使物距,重复以上步骤,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表内。

透镜和视觉(第二课时)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预习导学: 1、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表示。 3.实验时“三心”: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必须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实验过程: (1)A.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f之外的某个位置,通过调节光屏的位置,在 (2 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特点及像距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之中) (5 否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在光屏一方朝凸透镜看像的特点是怎么样的?(记录在表

(6)用纸挡住一部分凸透镜,则所成的实像会发生什么变化? (7)如上述实验中,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得到实象吗?为什么?在光屏方向朝蜡烛看到什么? (8)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镜成像是由什么决定的? 总结1、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 (1)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像距 (2)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像距 (3)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像距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像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胶卷相当于。 1、被拍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及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有何要求? 2、在胶片上成像的性质是什么? 3、为了使像大一点,被拍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胶 片的距离如何调节? 幻灯机:幻灯片到透镜距离是距,屏幕相当于。 1、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有何要求? 2、在屏幕上成像的性质是什么?放映时,幻灯片应如何放置? 3、为了使像大一点,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如何调节? 4、幻灯机上的反光镜启到什么作用? 放大镜: 如何使用放大镜? 1、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使用放大镜时,必须使放大镜接近物体,使物体处于什么以内? 3、为了使放大的倍数大一些,如何调节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 成像规律: 1、两个分界, A、二倍焦距处是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 2倍焦距成缩小实像;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八十七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八十七第1题【单选题】 翼龙无人机是一种集侦察、激光照射/测距、电子对抗设备及空地打击一体的多功能无人机,有关此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飞机上升是由于受空气浮力的作用 B、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作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C、安装的光学照相机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该飞机安装的内燃发动机完成化学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情况与它相同的是( ) 有误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答案】: 【解析】:

2.6透镜和视觉

知识题练 感知地带 近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佩戴凹透镜 远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佩戴凸透镜 1. 透镜 (1) 透镜由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光线经过透明折射后,总是向透镜厚的一侧偏 折。 (2)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图 1-6-1所示,凸透镜中心 的点 0为光心,通过光心 并垂直与透镜的直线 AA '为主光轴。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 F ,称为焦点。焦点 F 到光心0的距离叫做焦距(f )。根据光路可逆,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将平行。 (3)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图 1-6-2所示,平行光经凹透镜 折射后会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会交于主光轴上一点,称 为焦点,由于没有实际光通过所以为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直线上,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 物距指的是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大小”指放大、缩小。 “内外”指小于、大 于。“虚实”指虚像和实像。 (3)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变大,像距缩小,像变小;反之,物距变小,像距 变大,像变大。 (4)盲点:视网膜上视神经传岀的地方,无感光细胞 K 凸透镜成像规律 2.冋侧、正立、缩小"虚像. 3、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1、 u=f 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 u=2f 是像大小的分界点。 3、 凸透镜成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 物体离焦点越近,像离焦点越远,且像越大。 2.6 透镜和视觉 物距U 像胆V 物像位置 像的特点 像的恂 「1!>2F f2f 异测 倒立.放大 实煩 IM 不应像 r ii

透镜和视觉练习题

透镜和视觉 1.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 .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 .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2.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 .变浅的虚像 B .变浅的实像 C .变深的虚像 D .变深的实像 3.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 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5. 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 ,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 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 和20cm 的凸透镜L 1和L 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7. 小吴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画了个头像如图甲。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它替代蜡烛。实验操作中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头像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成清晰像为止,如图乙所示。则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0c 51 9876 4321 c m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教案

透镜和视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能描述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会作出相关的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学生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不同的作用的比较,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知道焦距的长短与凸透镜的突起程度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重点: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焦点和焦距。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会做图。 教学准备:凸透镜6个,凹透镜6个。凸透镜成像实验器具一套。老花眼镜。 教学过程: 引入:1、旧知识复习。 2、展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新课展开: 透镜: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一个平面的透明体。 给学生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说说不同点。 凸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例: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凹凸透镜 凹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例:双凹透镜,平凹透镜,凹凸透镜。 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 活动:课本75页 任务: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的焦点),粗略地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该凸透镜的焦距。(因天气不好,没有太阳光,只好将蜡烛拉得远一些,然后移动光屏找最小最亮的点,但不是那个缩小的像。) 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读图:76页。(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活动:75页。研究对光的会聚作用,证明有两个焦点。

活动:75页,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测它们的焦距。 画图说明: 得出: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汇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汇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偏折大。);而凸透镜表面的突起程度决定了他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画图:1、平行光。 2、光过焦点。 3、光过光心。 思考: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 换用凹透镜实验,找不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凹透镜对光没有会聚作用。 让学生透过凹透镜观察,会有一个蜡烛的像。这是为什么呢? 画图:1、平行光 2、光过虚焦点。 3、光过光心。 活动:凸透镜成像。 回忆:放大镜就是凸透镜,物和像在同侧。 活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先让学生再次观察刚才的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将光屏往外移动,会有一个很清晰的像。 实像:像能呈现在光屏上的,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小孔成像。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如: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 物距: 像距:

七年级科学透镜和视觉课后习题精选(含答案)3

七年级科学透镜和视觉课后习题精选(含答案)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答案】D 2.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门镜的作用于一个:() A.照相机镜头B.幻灯机镜头 C.凹透镜和凸透镜D.放大镜 【答案】C 3.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的像() A.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B.先缩小后放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答案】AD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 B.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答案】D 5.下列对于凸透镜特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央比边缘厚

B.两个焦点与透镜中心的距离相等 C.有一个实焦点和一个虚焦点 D.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可得到平行光线 【答案】C 6.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 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答案】A 7.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照相机B.老花镜 C.幻灯机D.放大镜 【答案】A 8.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凸透镜B.潜望镜 C.凹透镜D.平面镜 【答案】C 9.为了获得一束平行光,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A.选用凹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 B.选用凸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选用凹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D.选用凸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答案】B 10.“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A. B.

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2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2.6、透镜和视觉⑵ 1如图是人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7 8 (1)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中的[] __________ 、房水、[] ________ 和[] ______ 到达[] ________ 形成物像。 (2) 从暗室走到阳光下,[] _________ 会变_________ ,这种变化是由[]________ 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 2?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A.角膜是蓝色的 B .虹膜是蓝色的 C .晶状体是蓝色的 D .玻璃体是蓝色的 3 .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能够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的结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 () A .晶状体瞳孔视网膜 B .晶状体虹膜脉络膜 C.玻璃体瞳孔角膜 D .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5.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 6.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

上所成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7?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 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B .等于20厘米 C .小于10厘米 D .大于20厘米 &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 ?视网膜、视网膜B. 大脑、大脑 C.视网膜、大脑 D ?大脑、视网膜 9?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 ?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 ?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 ?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 ?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 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______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 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 小乙内 11. 摄影师给全班同学拍了一张合影照,但摄影师看了几次都发现靠边的两个同学照不全, 为了使全体同学进入镜头,应使() A .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B .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C .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外伸一些 D .照相机向人靠近一些 12.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即像距)为() A . 100毫米以外 B . 50毫米以内 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2.6 透镜和视觉 教案

第6节透镜和视觉(1) 《透镜》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年级:初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中第6节“透镜与视觉”第1课时的内容。透镜是一种简单的光学元件,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是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透镜这节是本章的基础,为后面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包括透镜的分类、主光轴和光心、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和焦距以及会作光路图,集概念建构、规律探究和物理知识应用于一体,是充分体现物理思想方法的一节课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观察实验。我所教授的学生的总体成绩一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做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易接受知识,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去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思维,从而建立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所以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加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及作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展示,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

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 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作图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近视眼镜、激光、白纸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

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A.小于0.05毫米B.等于0.05毫米 C.大于0.05毫米D.任意值 2.当像成在盲点上时,不能引起视觉的原因是() A.没有视神经B.没有感光细胞 C.感光细胞过于集中D.感光细胞分布过少 3.如图表示近视或远视的成像特点及其矫正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 A.图①表示近视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B.图②表示近视的成像特点 C.图③表示可用凹透镜矫正近视 D.图④表示配戴凸透镜后,远视眼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4.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老花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5.下图中a、b是同一个人的两幅图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第5题图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6.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第6题图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7.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7题图 A.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 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 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 8.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透镜和视觉》实践反思

《眼和视觉》实践反思

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摩了《材料的利用与发展》、《光学复习——平面镜成像》、《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遗传与进化》五堂优秀教师精彩的展示课,五位教师的教学模式、新的思想和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恰如其分的运用,让我感觉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也为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真正的学有所获。通过观摩,学习到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专业上的互补,共同提高。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在各学科中应用的多样性,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要深入到自己教学设计的每个程序中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课堂的实践反思 我们知道透镜一节内容简单,实验器材比较生活化,探究问题也和生活有关,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在设计导课时采用了激情导入;通过视频放映“神七”点火到计时的情景。把学生一下子拉进课堂。告诉学生这个历史是由透镜给我们记录下来的。既然透镜对我们生活有用,那我们有必要把它学好。通过视频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读教材,并完成自读题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的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循序渐进的问题)。 采用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自己总结规律,对习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己解决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要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巩固提高.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生了解凹凸透镜后,让学生体验实物元件并进一步指出近视眼镜是属哪种。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第二轮练习中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有一学生提出: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我马上想到用激光分别正对凹凸透镜照射比较透过去的光圈与原光束的大小。结果否定了学生的判断。又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能否利用凸透镜得到平行光?我有意感到为难,突然有名学生奋勇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给他解决。”学生讲得有理有据。之后,教室里掌声响起,课堂气氛陷入高潮。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三目标学习中。学生查阅课本积极性高了,分组讨论更热烈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讨论交流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6透镜和视觉2科学试卷(I)卷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6透镜和视觉2科学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 2 . 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3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C.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 D.图中,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 . 下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的紫光常被人们用来灭菌 D.图丁中,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 . 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B.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6 .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就曾这样写道:“我们的眼珠也不认识实在的本性,所以请别把这心灵的过失归之于眼睛。”这句话说明 A.人类视觉的观察总是正确的 B.人类视觉观察结果的正确与否与眼睛无关,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C.肉眼观察会发生偏差,正确的测量需要借助于仪器,它能使我们看得更多、更远、更广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 . 在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如何破解学生近视率高发的问题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下列关于近视眼的说法不正确() 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会造成真性近视 B.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会造成假性近视 C.近视眼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D.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8 . 对下列现象和事物的解释正确的是() A.金老师观察某植物的花,发现其花粉较多,且干而轻,柱头分叉,他认为该花是风媒花 B.学校消防演练时烟雾弥漫、视野不清,是因为眼睛到景物的光线被浓密的烟雾所阻挡 C.同学用眼不当导致近视,是由于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因此要佩戴凸透镜做的近视眼镜纠正 D.静止在水平桌面的课本,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 .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10 . 如图为近视和远视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为近视,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B.图甲为远视,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图乙为近视,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D.图乙为远视,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11 . 通过实验证实蜗牛对外界刺激的下列感觉中,不具有的是() A.听觉B.触觉C.视觉D.嗅觉 二、填空题 12 . (1)某同学长期趴在桌上看书写作业,时间久了,他的眼球_______(“凸起”、“凹进”),应配戴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疾,得了远视眼,呈像在视网膜__________(“前方”、“上”或“后方”),

透镜和视觉(一)

透镜和视觉(一) 知识点1.凸透镜与凹透镜 (1)概念与作用: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2)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例1:如图所示四个透镜中,与其它三个不是同一种透镜的是() A. B. C. D. 例2:取一段铁丝,绕制一个内径约为3mm左右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圆环上布满水膜,此时辨别水膜相当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最可靠方法是() A.用手摸 B.透过水膜看物体 C.用强光照射 D.用刻度尺测量 例3: 如图所示,拿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改变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则凸透镜的焦 距是() A.5cm B.15cm C.20cm D.10cm 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凸透镜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 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

2.6 透镜和视觉

2.6 透镜和视觉 知识题练 感知地带 1.透镜 (1) 透镜由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光线经过透明折射后,总是向透镜厚的一侧偏 折。 (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图1-6-1所示,凸透镜中心的点O为光心,通过光心 并垂直与透镜的直线AA’为主光轴。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称为焦点。焦点F 到光心O的距离叫做焦距(f)。根据光路可逆,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将平行。 (3)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图1-6-2所示,平行光经凹透镜 折射后会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会交于主光轴上一点,称 为焦点,由于没有实际光通过所以为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 (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直线上,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物距指的是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大小”指放大、缩小。“内外”指小于、大 于。“虚实”指虚像和实像。 (3)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变大,像距缩小,像变小;反之,物距变小,像距 变大,像变大。 3.眼睛和视觉限制 (1)眼睛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构成。 (2)视觉形成:光线→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近视和远视: 近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佩戴凹透镜 远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佩戴凸透镜 (4)盲点:视网膜上视神经传出的地方,无感光细胞。 3、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1、u=f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是像大小的分界点。 3、凸透镜成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物体离焦点越近,像离焦点越远,且像越大。 图 1-6-1 图1-6-2

第六节 透镜和视觉学案(第二课时)

第六节透镜和视觉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进一步理解虚象和实象概念。 3、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学习从科学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 三、课前准备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透镜。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f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v表示。 3、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4、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的像;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的像;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的像 5、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四、学习过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 上。 ....

调整、、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3、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情况,然后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4)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 =_____cm 物距的范围 (u)像距的范围 (v)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正立/倒立实像/虚像同侧/异侧 u>2f u=2f f

第6节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太阳光正对着照射到凸透镜上,则通过凸透镜后形成的亮点在() A.2倍焦距之外B.焦点上 C.焦点内D.无穷远处 2.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第2题图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3.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4.森林中若有可乐瓶,容易引起火灾,这是因为可乐瓶装水后()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6.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a、b、c都射到光心O上,那么哪条光线将沿着直线射出() 第6题图 A.a将沿直线射出 B.b将沿直线射出 C.c将沿直线射出 D.三条光线都将沿直线射出 7.如图所示,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 第7题图 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8.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不正确的是() 9.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如图所示)。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 A.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顶棚的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它会聚太阳光而引起的火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