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浅谈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浅谈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浅谈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摘要]数学教育的历史和数学本身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中国在其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也慢慢摸索出一条发展中国数学教育的路子。实际表明,中国的孩子在多次国际数学大赛和水平测试中成绩名列前茅,个中原因,作为国人有必要总结一下。

[关键词]中国数学数学教育教育特点

中国的数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其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特点,并在某些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然而,从总体上说,国人对自己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褒少贬多。如今,国外尤其欧美国家由于“中国数学教育悖论”的发现,而出现了仿效中国数学教学模式的趋势。这种现象要求我们要反思,分析和总结自己的数学教育特点,这对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项国际数学比较研究,在1990~1991年间第二次国际教育进步评价(IAEP)中有2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研究活动,被试由两个年龄组的学生组成:9岁和13岁的学生。中国大陆地区只有20个省、市的学生参加了13岁年龄组的测试,表1是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平均成绩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平均成绩。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安淑华

第13卷第4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 ol.13, No.4 2004年11月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Nov., 2004 收稿日期:2004–07–26 作者简介:安淑华,女,江苏南京人,博士,主要从事数学学科教学论研究.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安淑华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摘要:数学教育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促进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我国多年来数学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到,中国的数学教育的重点偏重了“数学”,忽视了“教育”.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应该改变传统的应试制度,采用在标准基础上的评价制度. 关键词:数学教育;改革;课程标准;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04)04–0010–03 近年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新课本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革.2004年夏天,通过与不同地区的数学教育同行的交流以及参观听课,我对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产生了一些思考,特撰此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数学教育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数学教育改革.例如,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NCTM (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协会)一系列标准大纲(例如教学与课程标准,评价标准,老师培训标准)的指引下,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0年NCTM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来3套标准合并为一套,并且增加了新的内容,使之成为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呢?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新认识,数学教育这个传统上被认为仅仅和数学有关的学科,逐渐发展为一门跨教育和数学及其它学科的综合领域.数学不再被认为是一门仅与数形有关的学问,它被认为是一门有规律、有序的实验学科.数学知识不再被认为是早已存在的不变真理,在等待人们去发现、去学习,它被认为是可构建、可创造、可变的人类活动.人们可以用手工活动来学习数学.例如,我们的母亲(或者祖母)也许从来没有学过数学,但是她们中的许多人可以绣出(或者剪出)相当复杂的、美丽的几何图案,她们实际上是在构建或者说是在做数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学具有其普遍意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可以学数学,人人可以建构数学.所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数学教育改革强调数学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英数学,而是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大众数学. 另一方面,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促进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新的标准和大纲,老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者,他们是引导启发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促进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联系学前知识,联系各种手工活动,日常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来建构数学知识,老师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学习数学.例如为了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能成功地学数学,美国的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研究设计了一系 列新的数学教学法,并且结合实物、手工活动及结合实际生活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及创造性. 此次回国交流,笔者也听到一些关于国内有关数学教育改革的争论.笔者认为这些争论都属于改革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对待数学认识的新理念,自然促进了新标准、新课本的出台,也促进了数学教育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在现代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影响下,任何国家的数学教育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必然会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才使数学教育改革不断地反省,探询正确的方向.例如,美国的数学教育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曾经历了一场“数学论战”.2000年初,超过200个数学家联合起草的一封关于反对数学教育改革的信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这封信在美国激起了一场支持与反对数学教育改革的强烈的持久论战.反对改革者认为新的数学是“Fuzzy Math ”,这种数学缺少深度,水分太多,而改革者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他们认为孩子们可以从看、做、联系、探索等各种方式中获得数学知识.在数学改革的课堂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常被用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老师用实物、手动活动,联系数学的概念使数学变得更实际、更有意义、更易懂,但是在这种数学课堂中,创造性能力的教学法往往可能伴随着削弱基本技能、基本过程的熟练及精确的竞争能力.究竟哪一方是正确的,谁将赢得这场“数学论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将受益于数学教育改革.因为数学教育改革代表着多数孩子们的利益,所以它最终会为人们所理解和欢迎. 2 中国数学教育的重点放在教育上还是数学上 数学教育包括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数学”和“教育”.把“数学”还是“教育”放在首位,区别了一个国家对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我国多年来数学教育的实践中可以观察到,中国的数学教育,其重点是放在“数学”上,而不是在“教育”上.这表现在我国的数学教育还是以传授严格的数学定义、公式、算法为主,强调严格的练习速度和熟练程度.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奥数班和补习班使得学生、家长、老师把数学教育放在攻克数学难题、偏题上而不是放在培养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关于郑州几处古建筑的浅析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 ——关于郑州几处古建筑的浅析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和地域其建筑风格也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本文主要是以康百万庄园和郑州城隍庙、文庙为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各方面的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郑州,建筑风格,康百万庄园,城隍庙,文庙 一、中原古建典范——康百万庄园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人工自然物和自然环境,它既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我参观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步入庄园,我仿佛走进了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风雨沧桑,进入了一幅幅历史画卷之中。下面就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建筑,作一些分析。 康百万庄园是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建筑群,是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着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康百万家族以农、商、官结合的方式发家,辉煌时期曾经有“马跑千里

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之美誉。一直发展延续富裕了12代,400余年(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康百万家族在物质富裕之后,便大兴土木,充分利用自然地势,“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整个庄园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园林区、教育区和社会活动场所,形成了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风格各异的多个建筑群体。园区的介绍说:“据1965年统计,保存下来的尚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共计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到2005年,整个庄园建筑除了寨上主宅区完整外,其余保留下来的建筑群已不是1965年统计时的面貌。”尽管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数量减少,仅就现有建筑而论,其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之高,也是其他绝大多数民居建筑不可比拟的,可谓明清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浓缩图。 在日常设计中,建筑方案的选定至关重要,建筑风格千变万化,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在设计中如何有地方特色,达到和谐的目的至关重要。康百万庄园处于嵩、邙、河、洛交汇处,依山傍水,有“金龟探水”之美称,鲜明的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庄园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依次向南、东、北方向的寨下发展。首先,在选址方面它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地理地貌,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北近黄河,南凭黑石关,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利。其中尤以主宅区最为典型,主宅区南北长83米,东西宽73米,建于邙山半腰。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此处的地理地貌,用青砖砌筑寨墙,顶部有垛口,形成堡垒式大庭院,庭院经由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作为文类最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之一,建筑以其自身形象反映着历代生活的主题,体现着我们祖先的惊人智慧,。从70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和陕西半坡村的房子发轫,到商都、周城、秦关、汉宫及至明清辉煌的紫禁城,数千年来中国的建筑文化发展迅速。各种建筑巨构遗物也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令众多的旅游者流连忘返。 一古代建筑的突出特点 (一)地域性突出 我国的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有巨大的差别。为了适应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建筑在统一风格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墙体薄,屋面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形相应轻巧玲珑,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体厚,墙面重,木材用料粗,建筑外形显得浑厚稳重。这是大体的粗划分,实际上由于各地的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的作法,建筑结构和外形更是多种多样,呈现千姿百态特点。 (二)民族性突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各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建筑材料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和文化艺术传统不同,因此,在建筑上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中国传统的建筑采用土木材料,但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各种石料被广泛采用;蒙古族聚居区,则用毡塔包。福建客家地区建筑的圆形土楼,云南傣族地区采用干栏式等。 (三)美妙优雅的艺术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突出表现位造型优美。这一特色尤为表现在屋顶的建筑造型上,西晋时的屋顶像飞鸟展翅,到了汉朝,已有五种屋顶样式:四面破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面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时是西面坡歇山顶。发展至清末,屋顶选型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卷棚等。无论是庑殿还是歇山,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直线和曲线巧妙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水,而且曾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四)富于弹性的结构体系 木材造房是我国建筑上最早的传统,所以木结构成为我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 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主要采用梁柱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古建筑中用的极为广泛。所谓梁柱式结构,就是在地面上立柱,柱上架梁,这种木构架式建筑屋顶的全部重量,是通过梁传到立柱,最后达到地面,而墙壁最后不承受房屋的重量,只起分割空间和保护作用。古建筑中比较笨重的建筑物一般采用斗拱。这是我国古建筑所特有的建筑形式。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到柱上。斗拱的外形有一种错综精巧的美,还可以起到建筑的装饰作用。 木构架结构有许多优点,例如门窗的安排比较灵活,多开一些门窗和少开一些门窗都可以。门窗可以开的大一些,亦可以开的小一些。这种结构可以充分满足人们使用房屋的不同要求,而且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征。

谈谈你对数学教育学学科的特点及其研究内容的认识

1、谈谈你对数学教育学学科的特点及其研究内容的认识。 答:数学教育学虽是一门年轻学科,但其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数学教育学的含义:研究数学 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以及相关的理论。 1、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高质量的数学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数学师资队伍,需要 数学教师专业化。高师院校数学专业肩负数学教师培养的任务,数学教育学是其中一门非常 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2、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发展。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核心任务。通过学 习数学教育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自觉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 3、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的有效 实施。通过数学教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内容结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及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判断能力和调和能力。 4、使学生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及学习该学科的意义。 5、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理解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意义。数学教育 学的结构及其相关学科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虽然三论是互相关联的,研究其中的一论必然会影响另外两论。但是,这三论中,学习论是基础,它提供给课程论与教学论必要的心理学根据,教学论是学习论与课程论的直接体现者。 数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大致分为三部分: 1、基础部分其中包括哲学、数学、数学思想史、中学数学近代基础、数学方法论、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数学,除了包括解析几何、 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的旧三基外,还要包括拓扑学、抽象代数、泛函分析的新三基,除此之 外,还应有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几何基础、集合论以及一些传统的初等数学。 总之,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应该是广而博,并在一个分支上有较深入的了解。 数学思想史,着重研究一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分支如何由孕育、成熟到发展,如何由粗糙到精确,其间的思想是如何发展,从而对研究数学教育得到必要的启示。中学数学近代基础,是 用高观点研究初等数学的一门课程。换句话说,是把初等数学置于现代的,统一的观点下来研究,从而对初等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数学方法论,它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和讨论数学 发展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造等。教育学,包括教育论与教学论部分,属于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心理学,这里指普通心理学,它主要研究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逻辑学,包括数理逻辑和形式逻辑两部分,并以形式逻辑为其重点。计算机科学,包括计算机原理,几种常用的程序语言以及编程的方法与技巧。 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教学原则以及课件的编制等。以上是研究数学教育学的必要的基础,数学教育学主要是研究下面的核心部分。 2、核心部分其中包括数学课程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 3、拓广部分其中包括数学教育评价、数学教育史、数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数学教育学。数 学教育评价,包括一般的评价概念、数学课程的评价、数学教学的评价、数学学习的评价,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评价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通过评价选择适合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数学教育史,包括中、外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特 别是对一些代表人物的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从而对当今的数学教育有所启示,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数学教育心理学,它是以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为对象,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分析被教育者身心发展对教育条件的依存关系,探讨学生在教育条件下,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特点。比较数学 教育学,它是研究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数学教育;在研究其各自的经济、政 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点,发展规律以及其总的趋势,进行科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作者张奠宙先生。 原文见苏州大学《中学数学月刊》2012年第1期, 现摘录部分精彩语句。 (1)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即缺乏数学教育的民族自信。 (2)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既具有悠久的数学教育文化积淀,又能全方位地从包括前苏联和美国在内的国外数学教育中吸取营养。 (3)兼容并包,把国际上的各种优秀教育理念,综合地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乃是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的指导思想。 (4)加强基础,培育能力,发展智力。 (5)在加强基础的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 (6)研究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可以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以下5个特征。 ①数学新知的“导入”艺术丰富了情境创造的教学内涵。 ②“尝试教学”体现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教学特点。 ③“师班互动”体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合作交流。 ④“变式教学”化解了重复操作的弊端。 ⑤数学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 (7)扬长避短、锐意改革是未来中国数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8)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必须以建设自己独立的学生话语体系为目标,拥有自己的核心概念,重新回答数学教育面临的永恒的本质性问题。 原文: 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相对于大肆追捧国外的一些光怪陆离却并无实践效果的“概念”和理论,我们未免有点“妄自菲薄”,太瞧不起自己了。以下我们分别简述中国数学教育的六个特征,并和国外的有关提法相对照,借以显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所在。 1. 注重“导入”环节。 涂荣豹指出,中国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导出“新知”,“引入新课”往往是数学教师最为精心设计的部分①。注重“导入”环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往往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数学导入”上,已经发展为一门艺术。国外引进的、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设置”,只是“导入”的一种。事实上,就数学课堂而言,能够设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只能是少数。大多数的数学课,尤其是大量的“数与式”的运算规则的程序性数学内容,多半没有现实情境可言。例如,因式分解、合并同类项、幂和指数运算等,很难设置现实情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及案例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及案例 Characteristics and case Chin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朱玉洁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黑龙潭 650201 课程名称:建筑欣赏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年级:2011级 专业:土木工程学号:2011311234 云南农业大学 2014年6月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及案例 朱玉洁 (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昆明650201)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表面特征、空间布置特征、建筑的结构特征以及 它的建筑环境等的描述,再结合一些特别案例加以分析,使读者们能对中国传统建筑有 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色彩 Characteristics and case Chin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Zhu yu ji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ABSTRACT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surface features, Chinese 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pace layout,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some special cases to be analyzed,

浅析中国南北建筑的区别

本文通过运用实地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分析及例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南北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建筑文化演变的角度对中国地域文化之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结合的民族文化之发展,进行了一些阐释。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 1.1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环境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院落空间轴线艺术诚实的结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一、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三、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

浅析西方与中国建筑风格论文

浅析西方与中国建筑风格论文 在概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分别对西方建筑风格及中国建筑风格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体现建筑造型风格美的措施,最后反思我国在建筑风格(特别是民族风格)方面的问题。 1. 建筑风格概述 任何与艺术相关的作品都有风格可言,有些是以历史背景来分类的,如巴洛克风格以及后现代风格等等;有些是以个人色彩来分类,如莱特风格或罗丹风格等等;也有些更细微的分法,是以创作者个人不同时期为基准,如画家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与粉红色时期等等。对风格的探讨,研究者一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上的共识为,风格是作品在外表形式上,利用共同的元素和固定的手法,而达成许多类似的组合。 建筑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被人们所认知。就世界范围的大文化圈的空间区域来划分,建筑有西方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印度建筑风格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等类型。就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而言,如较晚近的欧洲建筑,至少从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建筑,已可以分出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英国风格和尼德兰风格等地方性建筑的细微区别。在东亚文化圈中,中国风格、日本风格、朝鲜风格、东南亚风格又各不相同。仅以印度建筑而言,就有印度教建筑、印度佛教建筑及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等风格上的差别。而传统中国建筑,不仅有民族的差异,如西藏建筑、新疆建筑、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等,而且有北方建筑、江南建筑、岭南建筑和荆湘建筑等的区别。 风格的另一种含义是把某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审美对象的美学效果等诸多因素集结在一个概念之中。我们说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国内正在盛行的“欧陆风格住宅”等等,都把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的或大量的建筑物所显示的特征,用风格二字概括。这类“风格”的说法,可以是一种简单的年代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一套规范形式的应用,也可以专指某一时代的一种共同审美追求。 2. 西方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在西方中世纪,先后经历了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格建筑、哥特建筑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后,又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还有以繁缛琐细而著称和洛可可建筑等不同风格。18~19世纪期间,一方面出现了专门复兴古老风格的建筑潮流,如希腊复兴建筑、罗马复兴建筑及哥特复兴建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将各种建筑风格作标签式的拼贴处理的所谓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从时代风格来看,古希腊建筑具有宁静典雅的风格,它与同时期的雕刻一致,甚至可以说,古希腊建筑具有当代雕刻的风格。我们看到不同的希腊神庙,便感受到形式(造型)上的一种特定风格,因为它们不但具备了古典柱子、楣梁、山墙、阶梯等共同元素,更因为这些共同元素是以一套建立在数字上的类似比例关系作为组合的手法,才使得它们得以成为一种建筑风格。[1]哥特建筑具有神秘朦胧的风格,它也与同时期的雕塑、绘画一致,甚至可以说,哥特的雕塑、绘画具有当代建筑的风格。现代西方建筑强调体量对比,造型简洁,突出空间组织,也与当代的抽象雕塑、绘画,以至文学、音乐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罗马式建筑的特征,一般是在窗、门和拱廓上广泛采用半圆形拱顶,以这种桶状拱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支撑,可使建筑物牢固而美观。这种建筑艺术风格已被广泛用于桥梁、高架渠、大圆形竞技场以及凯旋门等建筑中。哥特式教堂保持了罗马式的十字形建筑平面,但它用尖的和斜脊的屋顶代替了罗马式的圆顶,在墙壁外面用大石柱加固墙壁,以承受斜脊屋的横推力。教堂内部是似框架式的结构柱,窗子占满了支柱间的整个面积,而支柱又全部由垂直线条组成,筋骨嶙峋,几乎没有墙面。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形高而直尖,显得巍峨飞耸,直插云天,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的特殊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不追求所谓的排场而求实惠,关心的是方便和舒适,精致的客厅和亲切的起居室代替了豪华的沙龙,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文艺复兴的

中国农业比较优势word精品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目录 背景: (2)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2)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5)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7) 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9) 举例: (9)

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龙初, 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年度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额 2000112.3156.2286.5 2001118.1159.8277.9 2002124.1180.2304.3 2003188.9212.4401.3 2004230.9279.7510.6 2005286.5271.8558.3 2006319.8310.3630.1 2007409.7266.2775.9 2008583.3402.2985.5 2009521.7392.1913.8 2010719.1488.81207.9 (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

1400 ---- 进口额 ---- 岀口额 ---- 进岀口额 (图一:中国农产品2000至2010年进出口额曲线图) 由此可知: 1.从2000-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外贸易仍以进口为主。 2.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低于进口总额,但出口总额每年仍以很大速度增长,且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的情况: ■水产 ■粮食 ■畜禽 ■果蔬茶叶 ■秸秆饲料 ■其他

数学教育评价重点

1.数学教育评价:运用系统的方法,全面收集和处理数学教学教育活动,行为之中的各种信息,从而做出价值评判和改进教育决策的过程 2.数学教育评价主要涉及:数学课程评价、数学教学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评价 3.评价要素:评价对象、评价标准、方法与途径 4.数学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评价、数学教科书评价、数学课堂实施评价、学生数学学业评价 5.数学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诊断功能、甄别选拔功能、激励改进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 6.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首在建立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新体系。 7.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按评价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评价基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按评价内容: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按评价分析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8.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学生、教师、学校是发展性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 9.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点:基本理念: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10.数学学习评价的含义:是指有计划,有目的收集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运用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有关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或数学计划作出判断的过程。 11.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1、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2、手机有关资料,改善教师的教学3、对学生数学的进步和成就进行评价4、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5、修改项目方案,包括课程教学计划等。 12.数学学习评价的类型:1、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2、数学能力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4、数学学习过程评价 13.运算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变形和处理数据;会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14.思维能力:指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准确,清晰,有条理的进行表述。 15.空间想象能力:是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只管形象;能正确的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 16.学生数学学业成绩评价:学校根据数学教育教学目的,确定一定的标准,借助于考试考查,测验等多种手段,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变化及结果做出评价的过程。 17.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变化:具体是指。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产生或者即将产生的思想,学业,行动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或者变化的发展趋势。 18.学生数学学业成绩评定的类型与方法:量化的方法:(百分制法,标准方法,分项评分法)质性的方法:(观察,访谈,自我反省,成长记录袋) 19.评价学生某个模块的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20.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能测量出纸笔测量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他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之间内容整合的能力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 21.数学学业评价的方法与趋势: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22.数学教师评价:就是指以数学教师作为评价对象,以数学教师所从事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水平,做出评价的具体内容,以达到某种特定的评价目

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_与国际上相应概念的对照_张奠宙

REN MIN JIAO YU 人民教育2010.2 JIAOXUE 教学RE DIAN YU ZHENG MING 热点与争鸣 编者按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命题?因为越是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处,越发现这 个问题的重要。“继承与创新”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难就难在对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创新的判断。在改革中,“传统”似乎一直是被打压的对象,“传统”就是应当被革命的事物的代名词。论起理来,大家也都觉得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可是具体说来,什么才是我们今天应当发扬的“优良”传统,却讳莫如深。追根溯源,是我们对传统抱有偏见,对“优良”传统的内涵还没搞清楚,对真正的传统缺乏很好的归纳、审视和总结。在“课程改革再出发”之际,我们很有必要在以前诸多争论的基础上,对这个具有本原性的问题做一个彻底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开诚布公的对话渠道,一个健康的学术争鸣环境。如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本期话题:究竟什么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 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 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 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相对于大肆追捧国外的一些光怪陆离却并无实践效果的“概念”和理论,我们未免有点“妄自菲薄”,太瞧不起自己了。 以下我们分别简述中国数学教育的六个特征,并和国外的有关提法相对照,借以显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所在。 1.注重“导入”环节。 涂荣豹指出,中国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导出“新知”,“引入新课”往往是数学教师最为精心设计的部分①。注重“导入”环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 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往往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数学导入”上,已经发展为一门艺术。 国外引进的、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设置”,只是“导入”的一种。事实上,就数学课堂而言,能够设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只能是少数。大多数的数学课,尤其是大量的“数与式”的运算规则的程序性数学内容,多半没有现实情境可言。例如,因式分解、合并同类项、幂和指数运算等,很难设置现实情境。但是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导入。比如,用“整数的质因数分解”导出“因式分解”、用“同类归并”的朴素思想导入“合并同类项”、用“连加为乘”导出“连乘为幂”等都是可行的。中国数学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独特的导入方式,除了现实“情境呈现” ———与国际上相应概念的对照 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 ●张奠宙 36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有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以高、大、深、严为特点。高以突出之势显现帝王地位崇高,大以空间显示疆土和国威,深是纵深,严是排列严整,以显示帝王的尊严。陵墓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了一份肃穆气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表现了秦灭六国的国威和一代暴君不可一世的气势;唐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则通过长约四公里的神道更多地表现了庄严和肃穆。寺庙建筑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主要体现了和谐、澄静、神秘的特点。寺庙或建于都市,或筑于名山,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民居反映了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显得古朴而温馨。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是群体组合。四合院是四面合一的,如有数进院落,也是连成一体的。皇宫宫殿的大和深,也是由建筑组群来体现的。这是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团聚、国家一统的反映。二是布局平整。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王室居中,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和居民四布的都市规划制度。后世都城和寺庙往往以中轴为线,对称排列,均衡分布。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居内部,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各有其所,不得混淆。这是传统文化重礼、尊君、崇孝的反映。三是封闭自守。古代建筑虽有御敌、防盗的考虑,但其封闭形态也不能说没有自守自足的心理因素。大到万里长城,中到护城河和城墙,小到四合院和客家圆形土楼,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不待外求的一面。 信息来源: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编.中西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版第168-169页

中国与巴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

中国与巴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 2014级国贸四班朱耿松201440401110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时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巴西都是“金砖国家”之一,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自1974 年建交,1993 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经贸往来频繁,目前,巴西上半年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6年1-6月,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09.9亿美元,下降12.0%。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197.7亿美元,增长7.0%,占巴西出口总额的21.9%,提高2.3个百分点;巴西自中国进口112.1亿美元,下降32.9%,占巴西进口总额的16.8%,降低1.4个百分点。1-6月,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顺差85.6亿美元,增长387.7%。 从表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位的商品是植物产品,且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0.8%,贸易规模达

到10625百万美元,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排名第一位的商品近几年都是植物产品。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巴西森林总面积为4.24亿hm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9.7%,森林覆盖率为49.8%。其森林蓄积量为560亿m3 ,居世界第2位 相对来说,我国现有森林1.337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01.3亿立方米,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由此看来,巴西无论在森林总面积上还是在人均面积上,均远超中国,致使其价格成本都较低,相对于其他地区有各方面优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巴西在植物产品和纸张等商品的出口上均利用了自己的要素禀赋,在出口上具有价格和成本优势,符合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同时巴西的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也占有较大比例,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属矿产巴西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铁矿、锰矿、铝土矿、锡矿、铌钽矿、铜矿、铅锌矿、镍矿、金矿等。铁矿:巴西铁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160亿吨,居世界第五位,淡水河谷矿业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0%。巴西铁矿石类型绝大部分为赤铁矿和铁英岩。锰矿:巴西锰矿资源比较丰富,探明储量132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铝土矿:巴西铝土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27.0亿吨,占世界铝土矿资源的8.4%,居世界第三位,90%以上的铝土矿资源分布在巴西北部地区的巴拉州(Para)。锡矿:巴西锡矿探明储量77.7万吨,约占世界锡矿资源的12.4%。铌钽矿:巴西铌钽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分别为376.1万吨和88.4万吨,均居世界第一。铜矿:巴西铜矿探明储量1436.5万吨。金矿:巴西金矿探明储量1800吨,近年来巴西金矿储量大幅增长。镍矿:巴西镍矿探明储量830万吨,由于近年来世界不锈钢工业的发展对镍的需求大幅增长以及镍的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刺激了巴西镍矿的勘查投资,镍矿储量增长明显。锌矿:巴西锌矿探明储量620万吨,巴西锌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硅锌矿和菱锌矿,含锌16%~39%,闪锌矿,含锌5.0%~5.2%。三非金属矿产巴西非金属矿主要产包括石墨、高岭土、滑石与叶蜡石、菱镁矿、蛭石等。石墨:巴西石墨探明储量11300万吨,石墨资源非常丰富,石墨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高岭土:巴西高岭土探明储量77亿吨,巴西是仅次于美国、英国的高岭土生产国和出口国。菱镁矿:巴西菱镁矿探明储量34500万吨,占世界菱镁矿资源的8.9%,最典型的菱镁矿呈细粒到中粒的白色或灰色的菱镁矿。滑石与叶蜡石:巴西滑石与叶蜡石探明储量12580万吨。磷矿:巴西磷矿探明储量24600万吨,是南美洲生产磷酸盐最多的国家。水晶: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生产国。蓝晶石:巴西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蓝晶石。矿床分布于米纳斯吉拉斯州,含矿岩层为前寒武系石英岩、片麻岩和片岩。年产蓝晶石5万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巴西在矿产资源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巴西对中国出口如此多的矿产品以及贱金属及制品也就不足为为奇。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想巴西出口了大量的商品,排名前几位的商品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