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0399SKH 008-2016甲醇蒸汽转化催化剂(QMH-01)

Q_0399SKH 008-2016甲醇蒸汽转化催化剂(QMH-01)
Q_0399SKH 008-2016甲醇蒸汽转化催化剂(QMH-01)

Q/0399SKH 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0399SKH 008—2019

替代Q/0399SKH008-2016

甲醇蒸汽转化催化剂

(QMH-01)

2019-05-03发布2019-05-03实施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该产品目前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本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贸易的依据。

本标准2007年首次发布并实施,2010年第一次复审,2013年第二次复审,2016年第三次复审,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规范了产品的控制指标及堆密度的测定方法,并对型式试验重新定义,其主要内容未作调整。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替代Q/0399SKH008-2016,有效期三年,到期应复审。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长学、田力、谭永放、程玉春。

甲醇蒸汽转化催化剂

(QMH-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甲醇蒸汽转化催化剂(QMH-01)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金属铜为活性组份,以氧化锌为助剂,采用共沉淀方法生产的甲醇蒸汽转化催化剂(QMH-01)。该产品主要用于以甲醇为原料蒸汽转化制取工业氢气的工艺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T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79-2003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HG/T3553-2005 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化学成份分析方法

3 要求

产品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4 试验方法

4.1 形状

目测。

4.2 外形尺寸的测定

用游标卡尺测量30颗的直径和长度,取其平均值。

4.3 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测定

按HG/T3553-200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4 侧向抗压碎强度的测定

4.4.1 仪器

——催化剂强度测定仪,最高测压量程为500N。

——游标卡尺,精确至0.02mm

4.4.2 测定步骤

取30颗试样,放入烘箱中,在120℃±5℃条件下干燥3h,取出试样,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依次测量其高度,然后依次放入催化剂强度测定仪中,按仪器操作步骤逐颗测定其侧向抗压碎强度,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4.5 堆密度的测定

4.5.1 仪器

——量筒:1000ml;

——电子天平:称量范围2100g、称量精度0.1g;

——烘箱;

4.5.2 测定步骤

取适量试样放入烘箱中,在120℃干燥3h,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将试样分3份,依次加入量筒内。每加入一次后,上下振动到料面不再下降,使试样装填均匀密实。反复操作直至试样全部加入量筒,振实的试样量应为500-1000 mL。称重(精确至0.1g)。

4.5.3 计算

试样的堆密度ρ(g/ml)按式(1)计算:

ρ (1)

=

V

m

式中:

m-装入试样的质量,g;

V ─试样在量筒中所占的体积, mL;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5 检验规则

5.1 出厂检验

产品应由本公司质检部门逐批检验合格并附质量证明书后方可出厂,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单位名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编号、本标准编号以及检验结果等。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氧化铜质量分数、侧向抗压碎强度和堆密度。

5.2 组批和抽样。

以不大于5吨的产品为一批,按GB/T6678-2003和GB/T6679-2003中的规定取样。取得的试样经充分混匀后装入两个试样瓶中(采样总量不少于1000克)分别贴上标签。一瓶检验,一瓶留样备查。标签上注明: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5.3 判定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定为合格。检验结果若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取样复检,复检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定为合格,复检结果仍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时,则判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5.4 型式检验

在下列之一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开发、初次试车时;

b)产品原料、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c)客户或上级质监部门要求时;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 标志

产品外包装上应有清晰、牢固的标志, 注明:制造者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商标、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本标准编号以及GB/T191-2008中“防雨”、“防潮”标志等。

6.2 包装

产品采用带内衬塑料袋的铁桶包装并封严,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其他密封包装形式。。

6.3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雨措施,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6.4 贮存

包装好的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严防污染、受潮和破损。

6.5 保质期

产品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包装、运输和贮存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五年。产品超过保质期应按本标准要求重新检验,检验合格后仍可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醇合成催化剂生产工艺

甲醇合成催化剂生产工艺 甲醇合成催化剂分两期进行生产,甲醇合成催化剂每批生产周期(从物料加入到得到产品)为24小时,每批产品为500kg,一期年生产批数为2000批,总计为1000吨。一期甲醇合成催化剂以电解铜、电解锌、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碳酸氢钠、硝酸、氧化铝、石墨为原料,经备料、反应、过滤、烘干、焙烧、成型得到产品。 (1)备料 ①化铜 先将电解铜和水加入5m3化铜罐中,再加入95%硝酸,化铜罐内设有冷却水盘管,用冷却水控制反应温度为60~70℃,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该工序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4H2O ②化锌 先将电解锌和水加入5m3化锌罐中,再加入95%硝酸,化锌罐内设有冷却水盘管,用冷却水控制反应温度为60~70℃,锌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该工序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3Zn + 8HNO3 = 3Zn(NO3)2 + 2NO↑+4H2O 将上述制备好的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打入15m3混合液罐中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打入计量罐用作反应工序原料。 备料过程会有含氮氧化物废气产生,送二级低温水+二级尿素水溶液吸收系统处理。 (2)反应 先向12m3反应罐加入一定量水,再夹套内通入蒸汽升温至60~65℃,开启搅拌器,然后加入碳酸氢钠。保持罐内温度为60℃~65℃,将制备的硝酸铜、硝酸锌混合液经过计量后匀速加入反应罐中,硝酸铜、硝酸锌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沉淀,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为难溶性物质,溶解度均小于0.01g/100g 水。该工序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2Cu(NO3)2 + 4NaHCO3 = Cu2(OH)2CO3↓+4NaNO3 + H2O + 3CO2↑ 2Zn(NO3)2 + 4NaHCO3 = Zn2(OH)2CO3↓+4NaNO3 + H2O + 3CO2↑ 反应结束后,将称量好的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氧化铝依次放入反应罐中,继续搅拌20~30分钟,然后静止沉降得到反应浆液。 (3)过滤 将制得反应浆液加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滤饼用水进行洗涤,洗涤水回用于反应工序补水,含有硝酸钠的滤液送硝酸钠浓缩装置进行处理,洗涤后滤饼送烘干工序。 (4)烘干 将过滤得到的滤饼放入托盘,然后送入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机内设有蒸汽盘管,烘干控制温度为120~150℃,烘干后物料送焙烧工序。 (5)焙烧 甲醇合成催化剂物料焙烧采用燃气回转炉,炉体分升温段、恒温段和冷却段三段,内部分为物料通道和燃气通道,以天然气为燃料,采用间接加热方式。 将烘干好的物料送入回转炉中进行焙烧,焙烧控制温度为400~550℃,焙烧结束后得到焙烧料送成型工序。该工序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Zn2(OH)2CO3 = 2ZnO + H2O + CO2↑ 物料焙烧过程会有含尘废气产生,由布袋除尘器回收粉尘后通过15m排气筒排放。回转炉以天然气为燃料,烟气由15m烟囱排放。 (6)成型 先将焙烧好的物料放入3m3双锥混合机,再加入10kg石墨、8kg 水,混合均匀后将物料送入ZP-25压片机中进行压片成型,成型结束后得到产品甲醇合成催化剂,包装后入库存放待售。 甲醇合成催化剂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甲烷水蒸汽转化

天然气转化

天然气转化 甲烷水蒸汽转化(sMR) 甲烷水蒸汽转化工艺(SMR)作为传统的甲烷制合成气过程(图1一2),主要涉及下述反应: CH4+H2O!3H2+COvH298K=206.29kJ/mol 这是一个强吸热过程,转化一般要在高温下进行(>1073K)"产物中HZ/Co约为3:1,为防止催化剂积炭,通常需要通入过量的水蒸汽,依合成气用途,原料气 中HZO/CH4典型的摩尔比为2-5;并且为保持较高的生产速率,工业生产中压力通常高3.OMPa。该反应过程的缺点是能耗高,设备庞大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和操作费用昂贵。 联合转化工艺(SM侧oZR) 联合重整工艺流程如图1-3所示,将SMR反应器出口的混合气送入二级氧化反应器内,未完全消耗的甲烷(在SMR出口处CH;转化率为90-92%)与0:发生部分

氧化反应后,再进一步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二次重整反应,生成的合成气HZ/CO 比在2.5~4.0,随后利用水汽转化(WGS)反应(见式4),调整产品中H:和CO比例,来满足下游合成的利用。该工艺有效地减小了SRM的规模,降低了能耗,但不足之处是仍需两个反应器。 CH4+HZO03H2+COvH29sK=一4IkJ/mol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目前在运行的甲醇装置有两套,一为1996年建成投产的直接以天然气为原料的10万t/a甲醇装置,另一为2011年整合建成投产的以乙炔尾气为原料的77万t/a甲醇装置。前者采用成熟的管式转化炉生产合成气,并利用德国Lurgi合成工艺技术生产甲醇;后者利用英国Davy公司合成工艺生产甲醇,并在合成环路驰放气的处理上采用了膜分离与ATR 转化工艺技术,以提高装置产能和降低综合能耗。10万t/a甲醇装置通过天然气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气,故合成气具有氢多、碳少、惰性气体(CH4、N2、Ar 等)含量低的特点,其气质组成有利于甲醇合成反应。77万t/a 甲醇装置以乙炔尾气为原料,由于乙炔尾气属于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工艺的副产气,因而具有氢少、碳多、惰性气体含量偏高的特点,属于乏氢气质,需对系统进行补氢。为深度利用甲醇合成环路驰放气和提高装置产能,工艺上增设了膜分离与ATR转化流程,但伴随而来的是驰放气中大量惰性气体随 ATR 转化气循环返回合成系统并累积,导致合成环路惰性气体的体积分数长期高达25%~30%,这也是该套装置甲醇产品质量不易控制、部分物耗能耗指标达不到设计值且制约甲醇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针对如何利用天然气制合成气来降低乙炔尾气甲醇装置合成环路的惰性气体含量,提高甲醇产量,使装置运行更加优化与合理,本文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提出可工程实施的优化运行方案。

转化催化剂升温还原技术要求

转化催化剂升温还原技术要求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7.10

转化催化剂升温还原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是转化催化剂在投入工业运转过程中的技术要点,用以协助操作人员使催化剂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涉及工厂具体的操作步骤及操作细节如阀门等。操作应以工程设计文件规范为准。 “技术要求”所叙述的是工厂在一、二段转化设备进行催化剂装填、烘炉,用惰性气体置换系统后所进行的转化催化剂的升温、还原、放硫、投运等化工单元操作。 “技术要求”中所列的升温速度是根据装置在进行原始开车时耐火材料及设备的要求而制定的。转化催化剂本身的升温速度无特殊要求。重复开车时,可以采用快速升温还原方案。

一、转化催化剂的氮气升温 1. 氮气升温的目的 以氮气为介质将催化剂床层温度加热到当时压力下水蒸汽露点以上。 2. 氮气升温的条件与控制 (1)升温条件 氮气循环量:工厂初始给定的氮气量比较小,在循环阶段应逐渐加大氮气流量; 氮气压力:0.5?0.8MPa; 终点温度:?300C(或高于露点温度50C上); (2)氮气升温控制要点 ①在建立氮气循环前系统需充压。当系统与原料气压缩机出口均压后,再 打开系统出口阀,启动原料气压缩机,进行氮气循环。 ②当热氮气升温速度减慢时,根据升温情况均匀增点转化炉顶部烧咀(或 侧壁烧咀)。 ③氮气升温阶段催化剂床层压差不允许超过设计值。 ④氮气循环运行时,除保证本系统用氮外,应保证其余的氮气支路不要受 到损害。 ⑤氮气升温曲线 二、催化剂蒸汽升温 1. 蒸汽升温的目的 用0.8?1.0MPa的蒸汽为介质,在外加热条件下,将转化炉催化剂床层温度提高到650?760Eo 2. 蒸汽升温的条件与控制 (1)升温条件 蒸汽流量:设计蒸汽流量的30%?50%

天然气转化制氢工艺进展及其催化剂发展趋势

专论与综述 天然气转化制氢工艺进展及其催化剂发展趋势 催化剂厂谢建川 摘 要 介绍了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转化制氢工艺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天然气蒸汽转化用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天然气 转化 催化剂 自从20世纪中期天然气在美国得以发展,壳牌化学公司首次在世界上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氨以来,转化制氢工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焦炉气、石脑油(国内称为轻油)、渣油、炼厂气和煤等成为了当今制氢、制氨原料的主流。就转化制氢制氨工艺而言,其发展主要是以节能、降耗、扩产、缩小装置尺寸、降低投资费用以及延长运转周期等为目标进行工艺改进。而在转化催化剂方面,国内外研究人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是围绕不同原料和不同工艺开发新型转化催化剂,并且还要保证开发的新催化剂在适合于不同原料和工艺的前提下,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抗压强度、抗碳性和抗毒性等。 1 天然气转化制氢工艺进展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从国外引进大型合成氨装置,现已有14套以天然气或炼厂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装置。近年来国外推出了一系列节能型工艺,如美国Kellogg公司MEAP节能流程, Tops e公司低能耗流程;美国Braun低能耗深冷净化工艺,I CI的AMV节能工艺以及德国UHDE-I C I-AMV工艺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将传统流程转化炉的热效率从原有的85%提高到90%~92%,烟气排出温度降至120 ~125 ,增加燃烧空气预热器等。 (2)提高一段炉操作压力,由原来的2.8M Pa 提高到4.0~4.8MPa。 (3)降低一段炉出口温度,由原来的820 降到695~780 。 (4)转化炉管采用新型材料MANAUR I T E (25C r-35N-i Nb-T i),使管壁厚度降低,并使管壁中因温度梯度造成的热应力降低至接近内部压力的水平,与HK-40转化管相比,工作寿命更长,性能更稳定。 (5)降低水碳比,由原来的3.5降到2.5~ 2.7。 (6)增加二段炉燃烧空气量,提高燃烧空气温度至610~630 ,采用性能更好的二段燃烧器。 (7)降低一段炉负荷,增加预转化工艺,将一段炉负荷部分转移到二段炉。 预转化工艺是在一段炉前,在较低的水碳比下进行原料的预转化,主要用于以石脑油等高碳烃为原料的转化制氢工艺。但近年来为了降低一段炉负荷,达到增产节能,提高效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装置,在新建和改造中也开始采用预转化工艺技术。国内锦西大化就率先采用了该技术。 Tops e公司首次在合成氨装置中采用预转化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使现有制氢装置在增产节能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减少了一段炉燃烧量,增加生产能力,延长了炉管使用周期,降低了工艺蒸汽使用量,减少了设备投资以及在装置改造中的所谓瓶颈问题。国外使用预转化工艺除了在制氢制氨厂使一部分甲烷转化成氢或使部分石脑油预转化为较低级的甲烷外;另一方面是用石脑油制取富甲烷气,可直接作城市煤气使用,也

天然气水蒸气转化设计

天然气水蒸气转化设计 一、氢气的用途及制造方法 氢气是炼油工业中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加氢工艺中主要的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制氢包括两个过程,即含氢气体制造(造气)及氢气提纯(净化)。根据不同的制氢原料和所需氢气用途不同,采用不同制造工艺,得到不同纯度的氢气。目前制造含氢气体的原料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包括固体(煤)、液体(石油)及气体(天然气、炼厂气)。水是制造氢气的另一重要原料,如电解水。水也可以与碳氢化合物相结合制得氢气―即烃的水蒸气转化法。 二、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制氢 天然气是廉价的制氢原料。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的主要成分是CH4,杂质含量少,含硫量也低,主要是硫化氢,含少量的羰基硫和硫醇,很容易加工处理,是制氢的好原料。 天然气是由以低分子饱和烃为主的烃类气体与少量非烃类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目前天然气大型化工利用的主要途径是经过合成气生产合成氨、甲醇及合成油等。而在上述产品的生产装置中,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工序的投资及生产费用通常占装置总投资及总生产费用的60%左右。因此,在天然气的化工利用中,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占有特别重要的地

位。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方法主要有转化法和部分氧化法。 工业上多采用水蒸气转化法,水蒸气转化是指烃类被水蒸气转化为氢气和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蒸汽转化核心是转化炉,拥有天然气制氢技术的各大公司转化炉的型式、结构各有特点,上、下集气管的结构和热补偿方式以及转化管的固定方式也不同。虽然对流段换热器设置不同,但是从进出对流段烟气温度数据可知,烟道气的热回收率相差不大。在近期的工艺设置上,各公司普遍采用较高转化温度和相对较低水碳比的工艺操作参数设置有利于转化深度的提高,从而简化原料的消耗。 天然气蒸汽转化炉 天然气蒸汽转化炉是天然气蒸汽转化制合成气的主体设备。它是使天然气与蒸汽混合物通过转化管(反应管)转化成富含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合成气。转化管由外部辐射加热,管内装有含镍催化剂。 蒸汽转化炉炉型很多,按加热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顶部烧嘴炉和侧壁烧嘴炉。 顶部烧嘴炉 外观呈方箱型结构,设有辐射室和对流室(段),两室并排连成一体。辐射室交错排列转化管和顶部烧嘴。对流室内设置有锅炉、蒸汽过热器、天然气与蒸汽混合物预热器、锅炉给水预热器等。 侧壁烧嘴炉 是竖式箱形炉,由辐射室和对流室两部分组成。辐射室沿其纵向中心排列转化管,室的两侧壁排列6~7排辐射烧嘴,以均匀加热转化管。对流室设有天然气与蒸汽混合原料预热器、高压蒸汽过热器、工艺用空气预热器、锅炉给水预热器等 三、天然气水蒸气转化过程工艺原理 原料天然气组成: 设计规模:30万吨/天 原料气温度:25℃ 要求:H2S<20mg/m3 因为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80%以上,而甲烷在烷烃中是热力学最稳定的,其他烃类较易反应,反应,因此在讨论天然气转化过程时,只需考虑甲烷与水蒸气的反应。 甲烷水蒸气转化过程的主要反应有(前三个)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后三个): O C CO C C CO C C C O CO C O C CO O H H O H H H O H H O H H H H 222 24222222422422423CH +?→←++?→←+?→←+?→←++??←++?→←+mol k J mol k J mol k J mol k J mol k J mol k J H H H H H H /4.131/5.172/9.74/2.41/165/206298298298298298298-=?-=?=?-=?=?=?ΘΘ ΘΘ Θ Θ 以上列举的主反应均是可逆反应。其中甲烷水蒸气转化主反应式(第一个方程式)和第二个方程式是强吸热的,副反应甲烷裂解式(第四个方程式)也是吸热的,其余为放热反应。 甲烷水蒸汽转化反应必须在催化剂存在下才有足够的反应速率。倘若操作条件下不适当,析碳反应严重时,生成的碳会覆盖在催化剂内外表面,致使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速率下降。析碳是更严重时,床层堵塞,阻力增加,催化剂毛细孔内的碳遇水蒸气会剧烈汽化,致使催化剂崩裂或粉化,迫使停工,经济损失巨大。所以,对于烃类蒸汽转化过程特 分子式 C1 C2 C3 N2 H2S CO2 组成 0.8512 0.0284 0.0013 0.0072 0.0892 0.524

天然气制氢的基本原理及工业技术进展

天然气制氢的基本原理及工业技术进展 一、天然气蒸汽转化的基本原理 1.蒸汽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90%以上,研究天然气蒸汽转化原理可以甲烷为例来进行。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为一复杂的反应体系,但主要是蒸汽转化反应和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 主反应: CH4+H2O===CO+3H2 CH4+2H2O===CO2+4H2 CH4+CO2===2CO+2H2 CH4+2CO2===3CO+H2+H2O CH4+3CO2===4CO+2H2O CO+H2O===CO2+H2 副反应: CH4===C+2H2 2CO===C+CO2 CO+H2===C+H2O 副反应既消耗了原料,并且析出的炭黑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将使催化剂失活,因此必须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转化反应的特点如下:

1)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向右进行生成CO 和H2,称为正反应;随着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反应也可以 向左进行,生成甲烷和水蒸气,称为逆反应。因此生产中必须控制好工艺条件,是反应向右进行,生成尽可能多的CO 和H2。 2)气体体积增大反应一分子甲烷和一分子水蒸气反应后,可以 生成一分子CO和三分子H2,因此当其他条件确定时,降低压力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从而降低转化气中甲烷的含 量。 3)吸热反应甲烷的蒸汽转化反应是强吸热反应,为了使 正反应进行的更快、更彻底,就必须由外界提供大量的热量,以保持较高的反应温度。 4)气-固相催化反应甲烷的蒸汽转化反应,在无催化剂的 参与的条件下,反应的速度缓慢。只有在找到了合适的催化 剂镍,才使得转化的反应实现工业化称为可能,因此转化反 应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 2.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 3.反应速率及影响速率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时,即使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速率也是很慢的。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则能大大加快反应速率;甲烷蒸汽转化反应速率对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扩散

甲烷转化催化剂使用技术资料

转化催化剂使用技术 讲座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前言 Ⅰ转化催化剂的装填及蒸汽钝化 Ⅱ转化催化剂还原技术要求 Ⅲ转化催化剂运转中活性与强度损伤原因分析

前言 自七十年代后我国相继引进和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合成氨装置,这批装置与国内其它中、小型厂相比,具有技术先进、能耗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如80年代初引进的以AMV工艺为主体的河南中原化肥厂总能耗可减少到29.7GJ/T氨,采用美国S·F布朗公司的深冷净化法的涪陵816厂、锦西化肥厂、合江化肥厂、新疆乌石化厂等总能耗为29.9 GJ/T氨。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比较大。占我国合成氨总产量的60%的中、小型厂基本上仍使用60年代的技术。七十年代初引进的十二套大型合成氨厂能耗仍徘徊在40 GJ/T 氨,这些厂设备需要更新,还需要及正在引进部分先进技术进行节能改造。 转化炉是合成氨厂、制氢厂的关键设备,其投资高,能量损失大,转化工段能量损失占总能耗的50%以上,因而节能措施很大部分集中在一段转化炉,如降低一段炉H2O/C,回收烟气余热,将一段炉由外供热式改造为换热式,与节能工艺想适应的新型节能转化催化剂的研制等。 采用先进节能工艺对企业进行改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挖潜革新,使装置作到稳定、长周期运行,实现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提高氨生产能力的目标。 转化催化剂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氨厂的运转率,而且会影响转化炉管及设备的寿命,使催化剂处于最佳性能状态,是保证氨厂、制氢厂长周期稳定运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本讲义拟从催化剂的装填及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等两个关键操作步骤探讨如何使催化剂处于最佳性能状态。 本讲义的各章节是独立的,并无相互关连,敬请参考阅读。

天然气制备合成气

天然气制备合成气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环境友好的能源,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环境友好的能源,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制合成气是间接利用天然气的重要步骤,也是天然气制氢的基础,充分了解天然气制合成气的工艺与催化剂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将有很大帮助。天然气中甲烷含量一般大于90%,其余为小量的乙烷、丙烷等气态烷烃,有些还含有少量氮和硫化物。其他含甲烷等气态烃的气体,如炼厂气、焦炉气、油田气和煤层气等均可用来制造合成气。 目前工业上有天然气制合成气的技术主要有蒸汽转化法和部分氧化法。本文主要对蒸汽转化法进行具体的描述,并具体介绍此工艺的发展趋势。 蒸气转化法 蒸气转化法是目前天然气制备合成气的主要途径。蒸汽转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及高温条件下,使甲烷等烃类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H2、CO等混合气,其主反应为: CH4 + 出0 =C0+3战,人H% =206KJ/mol 该反应是强吸热的,需要外界供热。因为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 90%以上,而甲烷在烷烃中热力学最稳定,其他烃类较易反应,因此在讨论天然气转化过程时,只需考虑甲烷与水蒸气的反应。 甲烷水蒸气转化反应和化学平衡 甲烷水蒸气转化过程的主要反应有: CH4 +日2。= CO+3H2,A^29^206KJ/mol CH4+2H2O= CO2+4H2,AH % =165KJ/mol CO + H 2O u CO2+ H2,△H % = 74.9KJ / mol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主要是析碳反应,它们是: CH4=C+2H2,也Hd98 =74.9KJ/mol 2CO U C+CO2,心Hd98 =-172.5KJ/mol CO + H2U C + H2O,心H 色98 =-131.4KJ /mol

C2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联醇工艺中应用总结

C2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联醇工艺中应用总结 摘要:介绍C2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兖矿峄山化工有限公司的装填、原始升温还原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C207联醇催化剂总结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207 typ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in qinglong Yi mountain chemical Co., LTD. Of the packing and original warming reduc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207 league alcohol catalyst summary 1、前言 兖矿峄山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79年,现已形成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0万吨、甲醇6万吨的生产规模,其甲醇合成工艺,采用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Φ1200均温型合成塔内件,使用临朐瑞祥化工有限公司DC2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通过一年来的高负荷生产来看,装置运行较为理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联醇工艺流程 压缩来原料气经油分分离油和水后,由主副线分两路进入合成塔。主阀由塔上部进入,副阀由下部沿中心管至塔顶部与主气汇合后,进入换热器换热。再进入触媒层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出塔进入水冷器冷却,再经过醇分分离。分离后的部分气体去醇洗,经高压软水洗涤后去铜洗岗位。部分气体经过循环机循环继续进行合成反应,粗甲醇去精醇岗位经过精馏生产出产品甲醇。 3、催化剂的装填及升温还原 3.1催化剂的装填 首次应确认合成塔内件已调整到位并固定后,方能进行催化剂的装填工作。由于铜基催化剂的强度较低,容易破碎产生粉末,装填时须经过筛,还需防止铁锈、铁屑、塑料、油污及其它杂技混入催化剂中。 在装填过程中,先用100—150Kg干净不含油渍的Ф10mm不锈钢球缓缓的从内件筒壁均匀导入底部,均匀填铺1—2层,然后装Ф5×5粒度催化剂,为了装填均匀,采用撒布法,使催化剂落入催化剂筐内时不断改变落点,防止局部过

_甲醇合成催化剂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第31卷第3期2010年6月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J o ur nal o f Chemical I ndus tr y&Engineering V ol.31N o.3 Jun.,2010 收稿日期:2010-03-28 作者简介:薛守标(1970-),男,回族,江苏高邮人,本科,工程 师,现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 E-mail:xueshoubiao@https://www.360docs.net/doc/ab972872.html, 甲醇合成催化剂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薛守标 (南化集团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48) 摘要:介绍了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造及使用过程,探讨了催化剂的失活方式及其机理,提出防止或 消除这些因素、延长甲醇合成催化剂寿命的方法。 关键词:甲醇合成;催化剂;使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T Q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06(2010)03-0050-05 Affect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XU E S houb iao (Research Institute o f Na n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G ro up,N anjing210048,China) A bstract:T he manufacture and a pplica tion pr ocess of methano l synthesis catalyst are presented,and the deactiva tion ma n-ner s and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T he co untermeasures fo r preventing o r removing the affecting f ac to rs and pro lo ng ing the li-fetime of methano l synthesis ca taly st a re put fo rw ard. Key words:M etha no l synthesis;Cataly st;A pplicatio n;Co unter measure s 自20世纪60年代英国ICI公司成功推出合成 甲醇的铜基催化剂以来,甲醇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世界75%以上的甲醇合成采用中低压法, 普遍采用英国ICI工艺和德国Lurgi工艺[1]。近年 来,国内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和制造水平取 得巨大进步,但综合性能特别是核心指标催化剂的 3.4 分离单元的定期作业 压力离心机/压力过滤机是分离PT酸的关键设备,因此需对压力离心机的母液管定期碱洗,将压力离心机/压力过滤机定期切出隔离碱泡,以清除在母液管或设备内件上产生的闪蒸积料,从而保证产品中PT酸的含量正常。 实际生产中还发现,同样工况下,压力过滤机去除PT酸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压力离心机,见表4。 表4 离心机与压力过滤机的分离效果 项目3台离心机4台离心机压力过滤机PT酸/(mg·kg-1)135121115 4 结 语 通过对氧化TA料品质的控制,精制单元可根据产品质量及平均粒径的趋势,及时进行TA料的掺混、氢分压的调整、定期作业等有效手段,使全年因PT酸含量超标返料加工的一次不合格率降至0.01%。 主要措施有:(1)生产过程中,若过程控制异常,工艺人员应及时将产品切至中间疑似料仓,以免污染合格料仓,待加样分析合格后再送往大料仓;(2)产品质量跟踪过程中,若产品PT酸超过内控指标,工艺人员需加样分析,以确保过程控制中产品质量合格。 参考文献: [1] 张卓绝,王振新,徐欣荣.P T A产品中P T酸的控制 [J].聚酯工业,2002,15,(3):30-34. [2] 徐根东.影响P T A产品中P T酸含量的因素分析[J]. 合成技术及应用,2006,21,(2):52-54. [3] 孙静珉.聚脂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甲醇合成催化剂知识

甲醇合成催化剂知识 d i4 X+ }1 z! j0 v1 铜基催化剂的催化原理 + W7 b1 C1 Y9 W4 M1 h) o9 F0 t8 j* c: D q, |6 O 目前,低压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主要组分是 CuO、ZnO和Al2O3,三组分在催化剂中的比例随着生产厂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 CuO的质量分数在40% ~80%, ZnO的质量分数在10% ~30%, Al2O3的质量分数在5% ~10%。铜基催化剂在合成甲醇时, CuO、ZnO、Al2O3三组分的作用各不相同。CO和H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性质与催化剂的活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铜基催化剂表面对CO的吸附速率很高,而H2的吸附则比CO 慢得多。ZnO是很好的氢化剂,可使H2被吸附和活化, 但对CO几乎没有化学吸附,因此可提高铜基催化剂的转化率。纯铜对甲醇合成是没有活性的,H2和CO合成甲醇的反应是在一系列活性中心上进行的,而这种活性中心存在于被还原的Cu-CuO界面上。在催化剂中加入少量 Al2O3的首要功能就是阻止一部分氧化铜还原。当催化剂被还原后,开始进行反应时,合成气中的H2 和CO都是还原剂,有使氧化铜进一步还原的趋势。 这种过度的还原,使得活性中心存在的界面越来越小,催化剂活性也越来越低。从合成的整个过程来看,随着还原表面向催化剂的内层深入,未还原的核心越来越小,作为被还原的Cu-CuO界面的核心表面积也越来越小,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合成反应速率随之降

低。研究认为,Al2O3在催化剂中作为结构助剂起阻碍铜颗粒烧结的作用, CuO/ZnO/Al2O3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双功能催化剂 CuO/ZnO的活性。q7 h- G8 n9 ]$ B5 m- Q: ?& ]/ D2 铜基催化剂助剂6 j8 } x5 L! ?0 V1 l1 K4 H$ Q! m% g\5 K8 e) C+ g5 A) E! ~ 铜基催化剂助剂的研究是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铜基催化剂耐热强度较低,使用时间过长或操作温度过高都会造成铜的晶体长大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其热稳定性差,很容易发生硫、氯中毒,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一般通过加入其他助剂得以改善,由此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新一代铜基催化剂。 $ P3 d }9 z x* |/ t2 bf, Z6 f) K& R2 y( U q: b1 B) t3 @ 锌就是铜基催化剂的最好助剂,很少量的锌就能使铜基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加入Al2O3,可以使催化剂铜晶体尺寸减小,活性提高。若在CuO ZnO/Al2O3催化剂中再加入Cr,则会表现出良好的助催化作用。在催化剂组成中增添硼、铬、锰、钒及稀土元素等,对合成甲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报道,在铜基催化剂的基础上添加钒、锆等,可以提高合成甲醇的催化活性及催化剂的耐热性能。、 k* {7 a% M V3 铜基催化剂的失活 % v+ F, O2 ~ R8 Q8 催化剂的烧结和热失活是指由高温引起的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变化。高温除了引起催化剂的烧结外,还会引起催化剂化学组成和相组成的变化5 a8 _5 K4 r#

天然气制备合成气

天然气制备合成气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环境友好的能源,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环境友好的能源,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制合成气是间接利用天然气的重要步骤,也是天然气制氢的基础,充分了解天然气制合成气 的工艺与催化剂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将有很大帮助。天然气中甲烷含量一般大于90%,其余为小量的乙烷、丙烷等气态烷烃,有些还含有少量氮和硫化物。其他含甲烷等气态烃的气体,如炼厂气、焦炉气、油田气和煤层气等均可用来制造合成气。 目前工业上有天然气制合成气的技术主要有蒸汽转化法和部分氧化法。本文主要对蒸汽转化法进行具体的描述,并具体介绍此工艺的发展趋势。 蒸气转化法 蒸气转化法是目前天然气制备合成气的主要途径。蒸汽转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及高温条件下,使甲烷等烃类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 H 、2等混合气,其主反应为: 2243H CO O H CH +=+,mol /206298KJ H =?Θ 该反应是强吸热的,需要外界供热。因为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而甲烷在烷烃中热力学最稳定,其他烃类较易反应,因此在讨论天然气转化过程时,只需考虑甲烷与水蒸气的反应。 甲烷水蒸气转化反应和化学平衡 甲烷水蒸气转化过程的主要反应有: 2243H CO O H CH +?+,mol /206298KJ H =?Θ 222442H CO O H CH +?+,mol /165298KJ H =?Θ 222H CO O H CO +?+,mol /9.74298KJ H =?Θ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主要是析碳反应,它们是: 242H C CH +?,mol /9.74298KJ H =?Θ 22CO C CO +?,mol /5.172-298KJ H =?Θ O H C H CO 22+?+,mol /4.131-298KJ H =?Θ

甲醇合成催化剂分类

甲醇合成催化剂分类 (1)锌铬催化剂 锌铬(ZnO/Cr2O3)催化剂是一种高压固体催化剂,由德国BASF公 司于1923年首先开发研制成功。锌铬催化剂的活性较低,为了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操作温度必须在590 K-670 K。为了获取较高的转化率,操作压力必须为25 MPa-35 MPa,因此被称为高压催化剂。锌铬 催化剂的特点是: a)耐热性能好,能忍受温差在100℃以上的过热过程; b)对硫不敏感; c)机械强度高; d)使用寿命长,使用范围宽,操 作控制容易; d)与铜基催化剂相比较, 其活性低、选择性低、精馏困难(产品中杂质复杂)。由于在这类催化剂中Cr2O3的质量分数高达10%, 故成为铬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铬对人体是有毒的, 目前该类催化剂已逐步被淘汰[1]。 (2)铜基催化剂 铜基催化剂是一种低温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 其主要组分为 CuO/ZnO/Al2O3(Cu-Zn-Al),由英国 ICI公司和德国Lurgi公司先后研制成功。低(中) 压法铜基催化剂的操作温度为210℃-300℃,压力 为5MPa-10MPa,比传统的合成工艺温度低得多,对甲醇反应平衡有利。其特点是: a)活性好,单程转化率为7% -8%; b)选择性高,大于99%,其杂质只有微量的甲烷、二甲醚、甲酸甲酯,易得到高纯度的精 甲醇; c)耐高温性差,对硫敏感。目前工业上甲醇的合成主要使用铜 基催化剂。

(3)钯系催化剂 由于铜基催化剂的选择性可达99%以上,所以新型催化剂的研制方向在于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以及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大都基于过渡金属、贵重金属等,但与传统(或常规)催化剂相比较,其活性并不理想。例如,以贵重金属钯为主催化组分的催化剂,其活性提高幅度不大,有些催化剂的 选择性反而降低。 (4)钼系催化剂 铜基催化剂是甲醇合成工业中的重要催化剂, 但是由于原料气中存在少量的H2S、CS2、Cl2等,极易导致催化剂中毒,因此耐硫催化剂的研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天津大学Zhang Jiyan研制出MoS2/K2CO3/MgO-SiO2含硫甲醇合成催化剂,温度为533K,压力为8.1MPa,空速3000 h-1,φ(H2)∶φ(CO)=1.42,含硫质量浓度为1350 mg/L,CO的转化率为36.1%,甲醇的选择性为53.2%。该催化剂虽然单程转化率较高,但选择性只有50%,副产物后处理复杂,距工业化应用还有较大差距。

精脱硫系统催化剂及转化催化剂的升温

精脱硫转化系统开车方案及操作规程 第一节精脱硫转化系统生产原理及流程 一、原理 1、精脱硫原理 通过铁钼触媒及镍钼触媒将焦炉气中的硫醇(RSR),噻吩(C4H4S)、二硫化碳(CS2)、硫氧化碳(COS)等有机硫加氢转化成无机硫H2S、不饱和烃加氢转化为饱和烃;再利用铁锰脱硫剂及氧化锌脱硫剂,除去H2S,使焦炉气硫含量≤0.1ppm。 (1)加氢反应 RSH+H2=RH+H2S+Q; RSR′+H2=RH+R′H+H2S+Q C4H4S+4H2=C4H10+H2S+Q; CS2+4H2=CH4+2H2S+Q COS+H2=CO+H2S+Q; C2H4+H2=C2H6+Q 生产中铁钼触媒在进行上述反应的同时还存在以下副反应: CO+3H2=CH4+H2O+Q (甲烷化反应) 2H2+O2=2H2O+Q (燃烧反应) C2H4=C+CH4 +Q(析碳反应) 2CO=C+CO2+Q(析碳反应) 生产中加氢反应及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在操作中应控制好触媒层温度。铁钼触媒主要的副反应是甲烷化反应,因此操作中要注意原料气中CO含量的变化。 (2)脱硫反应

○1铁锰脱硫剂对H2S的吸收反应: FeS+H2S=FeS2+H2 MnO+H2S=MnS+H2O MnS+H2S=MnS2+H2 ○2氧化锌脱硫剂对硫的吸收反应: ZnO+H2S=ZnS+H2O 2、转化原理 在焦炉气中加入水蒸汽,在一定压力及温度下,通过催化剂作用,生成合成甲醇有用的H2、CO及CO2。 转化反应:CH4+H2O=CO+3H2-Q CO+ H2O=CO2+H2+Q CH4=C+2H2-Q 二、流程 1、精脱硫转化系统流程叙述 来自焦炉气压缩机(C201)的焦炉气含H2S≤20mg/Nm3,有机硫250mg/Nm3,其压力为2.5MPa,温度100~110℃。焦炉气通过两台并联的脱油剂槽(D106a、b)脱除掉焦炉气中的油水之后进入冷热交换器(E104),被来自铁锰脱硫槽D103a、D103b的一级脱硫气第一次加热;然后进入原料气第一预热器(E101)被来自转化气废热锅炉(E105)的转化气第二次加热;再经原料气第二预热器(E102)被来自气气换热器(E103)的转化气第三次加热;最后进入加热炉B101被第四次加热。四次加热后焦炉气温度升至320℃,进入两台并联的

甲醇合成催化剂反应机理及应用1

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及应用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新疆哈密839000 杨林君 摘要:本文介绍了甲醇合成反应的机理,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对XNC-98催化剂的使用情况做了介绍。 关键词:甲醇合成催化剂 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碳一化学的母体,广泛用于生产塑料、纤维、橡胶、染料、香料、医药和农药等,还是重要的有机溶剂。甲醇在发达国家其产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甲醇用作汽车发动机燃料,所谓甲醇汽油,今后随着石油不断开采资源日渐减少,直至枯竭,特别在我国少油多煤的资源下,甲醇用作汽车燃料将达亿吨/年以上,跃升化工产品的首位。研究开发应用推广近代甲醇合成工艺与合成塔技术和建设大型化生产装置,成为我国甲醇工业大发展的必由之路[1]。 随着甲醇工业的发展,以低压法铜基催化剂为代表的甲醇合成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内近年来在合成催化剂的反应机理、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研究不断深入,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合成催化剂。 一甲醇合成反应的机理 甲醇合成反应机理与活性中心的研究一直是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的研究重点,其对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实验现象本质特征的解释和反应结果的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合理的甲醇合成反应历程能够为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催化剂制备过程等催化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按合成甲醇直接碳源的不同,将机理划分为以下3种:CO与CO2共同作为直接碳源机理、CO作为直接碳源机理以及CO2作为直接碳源机理[2]。 1.1 CO直接作为碳源机理 长期已来,在铜基催化剂上加氢合成甲醇的碳源问题都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问题。Herman 等研究了CO/H2体系在Cu/ZnO/Al2O3催化剂上的反应,认为反应的活性中心是Cu+,H2的解离吸附发生在ZnO上,并提出以下反应机理: CO+*(Cu2O)→CO*(Cu2O) H2+2*(ZnO)→2H*(ZnO) CO*(Cu2O)+H*(ZnO)→HCO*(Cu2O)+*(ZnO) H*(ZnO)+HCO*(Cu2O)→CH2O*(Cu2O)+*(ZnO) 2H*(ZnO)+CH2O*(Cu2O)→CH3OH*(Cu2O)+2*(ZnO) CH3OH*(Cu2O)→CH3OH+*(Cu2O) 式中:*指催化剂的活性吸附位。 1.2 CO2直接作为碳源机理 Graeme等[3]研究了Cu/ZnO/SiO2催化剂上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机理,认为CO2在反应中首先与吸附在Cu上的表面氧负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再通过加氢脱氧反应生成甲酸盐,其中甲酸盐加氢生成甲氧基的反应为反应的控速步骤。反应机理见图1:

合成甲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化学反应工程论文 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了解甲醇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催化剂组成、种类、各组分功能及失活方式对甲醇催化剂进行探究,同时探索甲醇合成的新方法和新工艺,并对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甲醇合成、催化剂种类、失活、三相床、生物质秸秆、动力学 1.1甲醇工业发展现状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石油、天然气等清洁高效能源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石油消费严重依赖进口,石油资源已经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并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o 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占主导地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能源产品尤其是清洁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结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力发展煤基能源化工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则是针对我国面临的能源需求增长、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的一条解决我国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煤经气化后成为合成气,净化以后可用于生产化工原料、液体燃料(合成油、甲醇、二甲醚)和电力。多联产系统所生产的液体燃料,尤其是甲醇和二甲醚可作为煤基车用替代燃料,可以部分缓解我国石油的短缺。同时,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烯烃和丙烯,以煤化工产品“替代”一部分传统的石油化工产品,对减少石油的消耗量具有重要意义。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一种潜在的车用燃料和燃料电池的燃料,因此合成甲醇的研究和探索在国际上一直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C1化学的兴起,作为C1化学重要物质的甲醇,它的应用得到不断的开发,用量猛增,甲醇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世界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中,甲醇用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 1.2甲醇发展前景 甲醇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在化工、医药、轻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甲醛、氯甲烷、醋酸、甲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酸甲酯(MF)、二甲醚(DME)、碳酸二甲酯(DMC)、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随着甲醇深加工产品的不断增加和化学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甲醇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讲义.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讲义 冯孝庭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烃类转化催化剂是用于所有催化反应中反应温度最高的反应体系中,由此,对转化催化剂的活性要求、使用技术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研制和生产提出了一系列难点和要求。 西南化工研究院从1959年至今一直坚持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工艺技术、催化剂、装备及使用技术)进行攻关。在天然气部分氧化、蒸汽转化、间歇转化、预转化、换热转化等节能流程及相应转化催化剂的工艺及工业化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工业化,达到当今世界水平。已可以按照市场所需提供技术、催化剂及相应技术支撑。至今仍在不断作新的努力。 本讲义简要介绍转化催化剂及与应用有关的技术,希望能对工厂和科技人员有所帮助。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 一转化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特性 烃类与空气、氧气或水蒸汽进行生成含氢气体的反应须采用适当的催化剂在500~1000℃才能够获得满意的反应速度。早在1913年BASF公司就提出了第一个关于转化催化剂的专利。后来,ICI、Standard Oil of New Jersey和I.G.Farben公司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烃类转化制合成气是制氨的重要步骤之一,转化催化剂则是其中的关键。随着转化工艺过程的进展(例如转化压力不断提高和转化炉生产强度增加),转化催化剂从五十年代的硅酸钙载体催化剂发展成铝酸钙载体催化剂。六十年代末以来,各国的许多公司均开始研制并生产低表面耐火材料为载体的催化剂来满足转化工艺发展后对转化催化剂的活性、强度、杂质及抗结碳等性能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使转化过程所用原料扩大至液态烃,并防止运转中催化剂上析碳,ICI公司从1954年以后先后开发成功ICI46系列轻油蒸汽转化催化剂,已经得到广泛采用;Topsφe公司也研制成RKNR型不加钾的轻油转化催化剂,于1968年开始用于工业。 1977年以来,日本TEC公司进一步致力开发重油、原油或渣油蒸汽转化过程(THR过程),其中采用铝酸钙为载体的T-12和T-18催化剂,已经进行中试规模考察。 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究焦炉气部分氧化催化剂,至今已经研制成功用天然气、炼厂气直到轻油为原料转化制取氢气、合成气、城市煤气和还原气的各种类型的转化催化剂,可以满足各种转化方法及各种规模的氨厂对催化剂的需要。这批催化剂已在合成氨及石油化工、电子、冶金、机械制造工业中得到应用。 国内各氨厂广泛使用的转化催化剂典型组成列于表5-1。 1.1 主要化学组成及各组份的作用 1.1.1 转化催化剂的活性组份 元素周期表中第Ⅷ族元素对烃类转化反应均有催化活性。对于甲烷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