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石安全距离计算及防护技术

飞石安全距离计算及防护技术
飞石安全距离计算及防护技术

飞石安全距离计算及防护技术

(1)飞石安全距离计算

露天深孔爆破个别飞石的计算公式为:Rf=(40/2.54)×D 式中:D———炮孔直径,cm; Rf———为个别飞石最小距离,m。安全保护区低于爆破点的位置,应增加距离,反之应减少。注意:无论计算结果如何,该距离均不得小于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200m安全距离。

(2)飞石安全防护技术

露天深孔爆破的飞石主要产生于孔口和前排。造成孔口飞石有两个原因:一是堵塞不严,产生冲炮并带出孔口松动石块;二是装药过多,堵塞长度不够,使孔口石块飞出。造成前排飞石的原因主要是前排临空面不平,最小抵抗线差异太大,或结构面切割,甚至裂缝与炮孔贯通。对于孔口飞石,防护措施可在孔口加压砂包,就能够既消除冲炮隐患,又能限制孔口松动石块的飞出,同时又能有效降低大块率,因此,在孔口加压砂包是防止飞石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有效办法。对前排飞石的防护,一方面可采用多排微差爆破,减少前排出现次数。另一方面,可根据前排抵抗线和结构面变化情况,在抵抗线太薄的位置堵塞岩粉作间隔装药。如果使用铵油炸药,必须防止过量的炸药流入前排裂缝,否则必将造成大量飞石,发生重大事故。一旦发现炮孔与贯通裂缝或空洞相连,应将该段炮孔堵塞,分段装药。如果发现有过量铵油流入裂缝中,必须注水溶解,然后再回填石沫堵塞裂缝贯通段。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爆破方法、爆破参数特别是最小抵抗线的大小、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孔间或排间毫秒延期时间、地形地质构造(如节理、裂缝和软夹层等等)以及气象条件有关。因此,为了防止飞石的产生,工程技术人员在爆破设计和施工时,一定要根据爆破条件的变化合理确定单位炸药消耗量和爆破参数,保证炮孔的堵塞长度和质量,以及采取以上种种措施。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安全距离

各类爆破,必然会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毒气体,这些因素危及爆区及周围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因此,进行爆破时,必须考虑爆破危害范围,确定安全距离,设置警戒和采取安全措施。

爆破危害主要有地震效应危害、空气冲击波危害和个别飞石的危害,爆破安全距离按各种爆破效应分别计算,最后取最大值。

一、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爆破地震,是指炸药爆炸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波,在岩土中传播引起的震动。

爆破地震波,对爆区附近的地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井巷和露天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爆破地震波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使用炸药的性能、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的性质、爆破方法以及地层地形条件。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波的危害,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爆破前应调查了解爆破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露天边坡稳定状况,井巷围岩稳定及支护等情况。

(2)根据爆区的周边环境,采用减震爆破方法和控制炸药量,如微差爆破、缓冲爆破、预裂爆破等爆破方法。

(3)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爆破安全距离(m);

Q——炸药量(kg);

U——地震安全速度(cm/s);

m——药量指数,取1/3;

k、a-——与爆破地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8—1选取。

二、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一)爆破空气冲击波特性

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压力决定于离爆破地点的距离与药包半径的比值、炸药爆炸的比能和周围空气的压力。

对于保护爆区及周围居民区人员的安全,一般以超压作为依据,以允许超压来确定安全距离。不同超压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如表8—2所示。

注:当ΔΡ为(0.3~0.4)X105/m2时,气流速度达60~80m/s,夹杂着碎石加重了对人体的危害。

各国常用动物试验结合爆炸事故中伤亡情况的分析来确定对人的允许超压。一般人员不致受伤的超压△p<0.1×105N/m2。安全规程采用的允许超压,对作业者为0.05×105 N/m2,对居民为0.02×105N/m2。

对建筑物,其易损部分为玻璃窗和顶棚抹灰。一般建筑物窗玻璃发生轻微破坏的超压为(0.01~0.005)×105N/m2;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被掀掉,顶棚部分破坏的超压为(1.15—0.3)×105N/m2;砖木结构完全破坏的超压大于2.0×105NN/m2。安全规程规定建筑物的超压取0.01×105N/m2。

空气冲击波沿地下井巷传播时,比沿地面半无穷空间的传播衰减要慢,故要求的安全距离也更大,如表8—3所示。

(二)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当抛掷爆破作用指数n≥2时,空气冲击波对邻近建筑物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其安全距离按下式确定:

式中R B——安全距离(m);

Qy——同期爆破的总数(kg);

k B——安全系数,决定于抛掷爆破指数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如表8—4所示。

露天裸露矿爆破时,一次爆破的炸药量不得大于20kg,并按下式确定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避炮人员的安全距离:

式中R K——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m);Q—一一次爆破的炸药量(kg)。

对于药包爆破作用指数n<3的爆破作业,对人员和其他被保护对象的防护,应首先核定个别飞石和地震安全距离,当需要考虑空气冲击波的防护时,由设计确定。

(三)爆破冲击波的防护

在露天和地下矿山开采爆破时,可采取限制一次起爆的炸药量、分散装药、使炮泥堵塞良好、采用毫秒微差爆破以及加强覆盖层等措施。对于爆源附近区域、重点保护对象,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1)井下爆破时,修筑人工阻波墙。已广泛应用的有岩石(矿石)、缓冲型(垛式)、木垛和混凝土阻波墙,防波排柱,活动(柔性)阻波墙和专用防爆阻波墙等办法防护。

(2)露天爆破时,可采用构筑防爆堤、阻波墙和防冲屏等措施。

三、爆破飞石及防护

爆破飞石产生的原因是:炸药爆炸能量消耗于介质的破碎后,还有多余的能量作用在碎石块上,使碎石块获得足够的动能,以一定速度抛出。露天矿爆破,尤其是二次破碎大块的爆破,难免有石块飞散得很远,对爆区附近人员、牲畜造成伤害,并打坏设备、设施和建筑物等。飞石的安全距离与爆破参数、岩石性质、炸药性能与数量、填塞质量、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等有关。根据上述因素,在爆破作业中必须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确定飞石的安全距离。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露天矿进行各种爆破时,人员与爆破地点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8—5所示。对设备或建筑物的飞石安全距离,由爆破设计而定。

井下爆破安全距离要考虑设备距工作面的距离,如风筒、钻装设备和各种管道设施等以及起爆操作人员掩护地点情况,由矿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露天矿爆破使用表8—5安全距离的规定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沿山坡爆破时,下坡方向的飞石距离应加大50%。

(2)同时起爆或毫秒延期起爆的裸露爆破药量(包括同时使用的导爆索药量)不应超过20 kg;

(3)为防止船舶驶进危险区,应在上、下游最小安全距离以外设置警戒和信号。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

1.1 恶臭 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本项目恶臭主要来源于兔舍及堆粪池。根据本项目特点,恶臭源在场区分布面较广,以低矮面源形式排放,属无组织排放。根据对同规模养殖场场界恶臭浓度的监测,本项目养殖场恶臭中臭气场界浓度小于70,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7中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中NH3、H2S的场界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新扩改建排放标准要求。 依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 -91)中的规定,对无组织排放源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为: 式中:C 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确定,v=2.1m/s,L≤ 1000m,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型为Ⅲ类,取值A=350,B=0.021,C=1.85,D=0.84。 Q 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本项目恶臭污染源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见表14。 表 14 本项目恶臭污染源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一览表 经计算,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并呈面源无组织排放恶臭中NH3和H2S的卫生防护距离均为50m,同时考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的相关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的要求,因此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另据调查,

镜头角度与距离计算方法

监控摄像头镜头可视角度表 镜头焦距搭配1/3" CCD搭配1/4" CCD二者的角度差异 2.8 mm89.9°75.6°14.3° 3.6 mm75.7°62.2°13.5° 4 mm69.9°57.0°12.9° 6 mm50.0°39.8°10.2° 8 mm38.5°30.4°8.1° 12 mm26.2°20.5° 5.7° 16 mm19.8°15.4° 4.4° 25 mm10.6°8.3° 2.3° 60 mm 5.3° 4.1° 1.2° 监控摄像头镜头可视距离表 镜头焦 距(毫米数) 距离5米 (宽×高) 距离10米 (宽×高) 距离15米 (宽×高) 距离20米 (宽×高) 距离30米 (宽×高) 2.8mm13×9.8米26×19.5米39×29.3米52×39米78×58.5米 3.6mm8.5×6.4米17×12.8米25.5×19米34×25.5米51×38.3米4mm8×6米16×12米24×18米32×24米48×36米

6mm 5.5×4.1米11×8.3米16.5×12.4米22×16.5米33×24.8米8mm 3.5×2.6米7×5.3米10.5×7.9米14×10.5米21×15.8米12mm2×1.5米4×3米6×4.5米8×6米12×9米16mm 1.5×1.1米3×2.3米 4.5×3.4米6×4.5米9×6.8米25mm 1.3×1米 2.5×1.9米 3.8×2.9米5×3.8米7.5×5.6米60mm0.5×0.4米1×0.75米 1.5×1.1米2×1.5米3×2.3米

摄像机选型、安装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摄像机选型、安装通常有八点需要考虑,具体如下(1)应根据监控目标的的照度选着不同灵敏度的摄像机。监控目标的最低环 境照度应高于摄像机最低照度的10倍。 监视目标的照度要求与摄像机的灵敏度密切相关,通常闭路 电视监控系统是由被监视视场所监视时刻的自然光,一般画 面的典型照度见表1-1 表1-1 一般画面的典型照度 各种天气下的自然光照度值照度估计值(lx) 直射阳光100000—130000 晴天(非阳光直射)10000—20000 阴天1000 工作场所内(白天)200—400 非常阴暗的白天100 黄昏(拂晓)10 入夜1 满月0.1 弦月0.01 没有月亮的晴朗夜空0.001 没有月亮的多云夜空0.0001 监视目标的最低环境照度应高于摄像机最低照度的10倍以上,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如下: 计算公式: Q c 1 ——— = ——(BL C+0.25r2)0.05L D C m A 式中:C 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下表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1。 表8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注: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 I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II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III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Qc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当计算的L值在两级之间时,取偏宽的一级。 级差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 本评价以H2S为预测因子,计算出净水厂H2S: Qc为0.003kg/h。 高要市近五年平均风速为2.1m/s,且H2S需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则计算系数A取470,B取0.021,C取1.85,D取0.84,计算出L 29m。再根据级差规定,评价确定新桥镇净水厂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m,因此该净水厂周围50m范围内不得规划建设学校等敏感点。另外,净水厂现状周围50m 内无环境敏感点,故该净水厂的建设对项目区的空气环境影响不明显。

什么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什么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008年下半年,在最后几次导则汇报与讨论会上,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领导提出要加入环境防护距离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定义。虽然到现在为止,导则总纲的正式版还没推出,这次修订版气导则中率先提出了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提出和规范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建立环保系统内的管理要求,以取代原有卫生部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虽然这次定义和原来卫生防护距离很接近,包括对源的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也是最近被咨询的比较多的地方: 1、计算气环境防护距离,直接采用修订版气导则的推荐模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原来所涉及的提级、叠加周围点源的综合影响,也不考虑污染物的毒性。 2、注意这次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届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气环境防护区域。注意最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原来习惯定义的场界外多少多少米作为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太科学的。 关于两个防护距离的执行,注意以下几个具体要求: 1、现行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首先应执行该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2、对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不必再采用原有91年的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进行计算。直接计算气环境防护距离即可。 3、对于计算结果为没有超标的无组织排放源,不用再设置防护距离。 4、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是,无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

最后转一个人的询问邮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及“6、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正常工况下产生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目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该通知是在新气导则出台之前颁布的,按照以往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防护距离是从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源边界开始计算,请问该通知中要求的300米的环境防护距离应从哪里开始计算。” 我的答复是,对于这些尚未失效的管理性的文件,仍应注意执行。同时,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从文字要求理解,该通知要求的300米的环境防护距离应从项目场界处开始计算。

距离计算方法

1.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欧氏距离是最易于理解的一种距离计算方法,源自欧氏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二维平面上两点a(x1,y1)与b(x2,y2)间的欧氏距离: (2)三维空间两点a(x1,y1,z1)与b(x2,y2,z2)间的欧氏距离: (3)两个n维向量a(x11,x12,…,x1n)与b(x21,x22,…,x2n)间的欧氏距离: 也可以用表示成向量运算的形式: 2.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 从名字就可以猜出这种距离的计算方法了。想象你在曼哈顿要从一个十字路口开车到另外一个十字路口,驾驶距离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吗?显然不是,除非你能穿越大楼。实际驾驶距离就是这个“曼哈顿距离”。而这也是曼哈顿距离名称的来源,曼哈顿距离也称为城市街区距离(City Block distance)。 (1)二维平面两点a(x1,y1)与b(x2,y2)间的曼哈顿距离 (2)两个n维向量a(x11,x12,…,x1n)与b(x21,x22,…,x2n)间的曼哈顿距离 5.标准化欧氏距离(Standardized Euclidean distance ) (1)标准欧氏距离的定义

标准化欧氏距离是针对简单欧氏距离的缺点而作的一种改进方案。标准欧氏距离的思路:既然数据各维分量的分布不一样,好吧!那我先将各个分量都“标准化”到均值、方差相等吧。均值和方差标准化到多少呢?这里先复习点统计学知识吧,假设样本集X的均值(mean)为m,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为s,那么X的“标准化变量”表示为:而且标准化变量的数学期望为0,方差为1。因此样本集的标准化过程(standardization)用公式描述就是: 标准化后的值= (标准化前的值-分量的均值) /分量的标准差 经过简单的推导就可以得到两个n维向量a(x11,x12,…,x1n)与b(x21,x22,…,x2n)间的标准化欧氏距离的公式: 如果将方差的倒数看成是一个权重,这个公式可以看成是一种加权欧氏距离(Weighted Euclidean distance)。 7.夹角余弦(Cosine) 有没有搞错,又不是学几何,怎么扯到夹角余弦了?各位看官稍安勿躁。几何中夹角余弦可用来衡量两个向量方向的差异,机器学习中借用这一概念来衡量样本向量之间的差异。 (1)在二维空间中向量A(x1,y1)与向量B(x2,y2)的夹角余弦公式: (2)两个n维样本点a(x11,x12,…,x1n)和b(x21,x22,…,x2n)的夹角余弦 类似的,对于两个n维样本点a(x11,x12,…,x1n)和b(x21,x22,…,x2n),可以使用类似于夹角余弦的概念来衡量它们间的相似程度。 即:

镜头角度与距离计算方法

专用的镜头角度计算方法 镜头焦距的计算 1公式计算法: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2、f=hL/h f;镜头焦距 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 规格 W H 1/3" 1/2" 2/3" 1" 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 q=2tg-1= 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 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W=2Ltg 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W=2Ltg=2×2tg= 则H=W=×= 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图解法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个因素决定; *.欲监视景物的尺寸 *.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 *.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图解选择镜头步骤:所需的视场与镜头的焦距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选择适当的镜头。估计或实测视场的最大宽度;估计或实测量摄像机与被摄景物间的距离;使用1/3”镜头时使用图2,使用1/2镜头时使用图3,使用2/3”镜头时使用图4,使用1镜头时使用图5。具体方法:在以W和L为座标轴的图示2-5中,查出应选用的镜头焦距。为确保景物完全包含在视场之中,应选用座标交点上,面那条线指示的数值。例如:视场宽50m,距离40m,使用 1/3"格式的镜头,在座标图中的交点比代表4mm镜头的线偏上一点。这表明如果使用4mm镜头就不能覆盖50m的视场。而用的镜头则可以完全覆盖视场。 f=vD/V 或 f=hD/H 其中,f代表焦距,v代表CCD靶面垂直高度,V代表被观测物体高度,h代表CCD靶面水平宽度,H代表被观测物体宽度。 举例:假设用1/2”CCD摄像头观测,被测物体宽440毫米,高330毫米,镜头焦点距物体2500毫米。由公式可以算出: 焦距f=440≈36毫米或 焦距f=330≈36毫米

(完整版)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区别及常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汇总

大气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的区别 一、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卫生防护距离有两种:一种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另一种是以大气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它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提出来的,名称比“卫生防护距离”更客观些。 虽然两者名称有所差异,但无论哪种距离,都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 二、主要不同之处 目前,有GB号的各种行业卫生防护距离基本是这样定义的: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卫生防护距离是指: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通过计算后,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从上述可知,有GB号的各种卫生防护距离是以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为起点算起的,而大气导则是以厂界为起点算起的。 三、应用的原则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方法有:一是根据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有GB号);一种是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进行计算;还有一种是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 1、有GB号的卫生防护距离应优先执行。 2、对于大气无组织污染源而言,无GB号可执行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来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公式进行计算就可。 3、有的地区,在计算防护距离时,需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同时计算,然后取最大值,也没有问题。

污水站卫生防护距离

污水处理站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为了解污水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上海市对10万m3/d规模的普通曝气法污水处理厂作过专门的现状闻味调查。组织10名30岁以下无烟酒嗜好的未婚男女青年进行现场臭味嗅闻。调查人员分别在下风向设5、30、50、70、100、200、300m等距离嗅闻,并以下风向作为对照嗅闻。调查当天的风向为NE,风速为4.5m/s,气温12℃。由嗅闻结果统计可知,在污水处理设施下风向5m范围内可感觉到强烈的气味(4级),5—100m范围内很容易感觉到气味(2—3级),200m 处气味很弱(2级),300m以外已闻不到气味。 采用面源模式进行预测,得出污染物NH3、H2S对厂界最大影响浓度为 0.045mg/m3、0.026mg/m3,均小于各自排放标准(NH3 1.5mg/m3、H2S0.06mg/m3)。用厂界浓度最大影响值对照上页“恶臭污染物浓度(ppm)与恶臭强度关系”,厂界处臭气强度为2.5-3级。 另外,根据预测结果,厂界外50-150米范围内NH3、H2S影响值分别为 距离厂界(m) 0 50 100 150 NH3(mg/m3) 1.4 1.1 0.52 0.30 H2S(mg/m3) 0.027 0.021 0.010 0.0054 恶臭强度 2.5-3级 2.5-3级 2-2.级 1-2级 可见在厂界外150米处,臭气浓度为1-2级水平,已经低于感觉阈值。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NH3和H2S的最大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 2、废气 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废气主要成份为恶臭,恶臭主要在进水泵站、水解池、BAS曝气池及污泥处理等部分产生,恶臭影响程度与充氧、污水停流的时间长短、原污水水质及当时气象条件有关。恶臭主要成份为NH3、H2S、甲硫醇等。 由于恶臭物质的逸出和扩散机理比较复杂,废气源强难于计算,本次评价类比同类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项目的废气排放源强。本次评价类比江阴经济开发区石庄园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进行类比分析,根据类比监测资料,在各点各次监测中,甲硫醇均未检出,表明其含量很低。确定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如下: 污染物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 mg/s kg/h t/a NH3 一期 41.2 0.148 1.30 最终 123.4 0.444 3.89 H2S 一期 1.59 0.0057 0.05 最终 5.08 0.018 0.16

最大最小距离算法以及实例

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实例 10个模式样本点{x1(0 0), x2(3 8), x3(2 2), x4(1 1), x5(5 3), x6(4 8), x7(6 3), x8(5 4), x9(6 4), x10(7 5)} 第一步:选任意一个模式样本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如z1 = x1; 第二步:选距离z1最远的样本作为第二个聚类中心。 经计算,|| x6 - z1 ||最大,所以z2 = x6; 第三步:逐个计算各模式样本{x i, i = 1,2,…,N}与{z1, z2}之间的距离,即 D i1 = || x i - z1 || D i2 = || x i – z2 || 并选出其中的最小距离min(D i1, D i2),i = 1,2,…,N 第四步:在所有模式样本的最小值中选出最大距

离,若该最大值达到||z1 - z2 ||的一定比例以 上,则相应的样本点取为第三个聚类中心 z3,即:若max{min(D i1, D i2), i = 1,2,…,N} > θ||z1 - z2 ||,则z3 = x i 否则,若找不到适合要求的样本作为新的 聚类中心,则找聚类中心的过程结束。 这里,θ可用试探法取一固定分数,如1/2。 在此例中,当i=7时,符合上述条件,故 z3 = x7 第五步:若有z3存在,则计算max{min(D i1, D i2, D i3), i = 1,2,…,N}。若该值超过||z1 - z2 ||的一定 比例,则存在z4,否则找聚类中心的过程 结束。 在此例中,无z4满足条件。 第六步:将模式样本{x i, i = 1,2,…,N}按最近距离分到最近的聚类中心: z1 = x1:{x1, x3, x4}为第一类 z2 = x6:{x2, x6}为第二类 z3 = x7:{x5, x7, x8, x9, x10}为第三类最后,还可在每一类中计算各样本的均值,得到更具代表性的聚类中心。

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油漆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0—2000) 塑料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2—2000) 内燃机厂卫生防护距离(GB18074—200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_汽车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5.1—2012) 非金属矿物_水泥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1—2012) 非金属矿物_石灰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2—2012)

非金属矿物_石棉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3-2012) 非金属矿物_石墨碳素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4-2012) 农副食品加工_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8.1—2012) 屠宰及肉类(畜类)加工生产企业 屠宰及肉类(禽类)加工生产企业

动物胶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9—2012) 缫丝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0—2000) 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1—2000)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_皮革鞣制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2.1—2012)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3-2000)电视塔电磁辐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9175-88) 煤制气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T17222-2012)

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8195-2011) 造纸及纸制品业_纸浆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54.1—2012) 铜冶炼厂(密闭鼓风炉型)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57—89) 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59—89) 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GB11660—89)

距离计算

摘要:颜色恒常性算法通常使用距离测量是基于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如角误差。然而,并不知道这些距离与人类视觉距离是否相关。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的几个性能指标和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心理物理实验,用不同的颜色恒常性算法获得输出图像。随后处理的问题是性能指标的分布,表明在一个大的图像中可以提供更多附加的和替代的信息,而且得到了改进的感性意义,即人类观察者之前存在的差异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09美国光学学会 颜色恒常性是视觉系统的能力,无论是人或机器,尽管光源颜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可以保持稳定的物体颜色。颜色恒常性是颜色和计算机视觉的一个主题部分。为了解决颜色恒常性的问题,通常的方法是通过估计从视觉场景中的光源,然后恢复这些反射光源。 许多的颜色恒常性的方法已经被提出,例如,[ 1,4 ]–。为基准,颜色恒常性算法的精度是通过计算在相同数据的距离度量集如[ 5,6 ]评价。事实上,这些距离的措施计算到什么程度原光源向量近似估计。两种常用的距离度量是欧氏距离和角度误差,后者可能是更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距离的措施本身是基于数学原理和归一化RGB颜色空间计算,它是未知的是否与人类视觉距离措施。此外,其他的距离度量可以基于人眼视觉原理的定义。 因此,在本文中,一种颜色恒常性算法分类法不同距离的措施第一,

从数学基础的距离知觉和颜色恒常性的特定距离。然后,设置距离这些措施的颜色恒常知觉的比较。显示距离的措施和看法之间的相关性,颜色校正后的图像与视觉检测的参考光照下的原始图像相比。在这种方式中,距离度量的心理物理学实验涉及的颜色校正后的图像进行配对比较。此外,以下[ 7 ],一个绩效指标的分布的讨论,表明附加的和替代的信息可以提供进一步的洞察在一个大的组的图像的颜色恒常性算法的性能。 最后,除了性能措施的心理评估,颜色恒常性算法之间的感知差异分析。这种分析是用来提供一个获得的性能改进的感性意义的指示。换句话说,这种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表明是否观察者可以看到之间的颜色校正两颜色恒常性算法产生的图像的差异。 本文的组织如下。在2节中,讨论了颜色恒常性和图像变换。进一步,设计了一套颜色恒常性的方法。然后,进行了3不同距离的措施。第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包括角度误差和欧氏距离。第二类型涉及测量距离在不同的色彩空间,例如,设备无关的,感性的,或直观的色彩空间。第三,两域特定距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在4节中,心理物理实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讨论,这些实验的结果在第5节。6节各种颜色恒常性算法进行比较,表明距离测量的影响,并在7节中两种算法之间的差异的感性意义的讨论。最后,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在8节。 2、颜色恒常性 朗伯表面的图像值f取决于光源的颜色e(λ),表面的反射率S(x,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如下: 计算公式: Q C 2、0.05 D (BL+0.25r ) L C m 式中:C――标准浓度限值,mg/n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 --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 元占地面积S(m)计算,r= (S/ n) 0.5; A、B、C 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 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下表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 ?h-1 表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注: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 I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 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II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III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无组织排放的

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Qc 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当计算的L 值在两级之间时,取偏宽的一级。 级差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 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 本评价以"S为预测因子,计算出净水厂HS: Qc为0.003kg/h。 高要市近五年平均风速为2.1m/s,且HS需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则计算系数A取470, B取0.021,C取1.85, D取0.84,计算出L 29m再根据级差规定,评价确定新桥镇净水厂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m因此该净水厂周围50m范围内不得规划建设学校等敏感点。另外,净水厂现状周围50m 内无环境敏感点,故该净水厂的建设对项目区的空气环境影响不明显。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问题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有几种,其中一种情况是无超标点,这种结论是否说明面源之外没超过小时质量浓度,也就相当于不用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了? 如输出结果为“无超标点”,则代表该面源可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问题2:计算输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结果之后,是否还需要考虑对计算结果进行提级?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在内部计算时,已经按100m内间隔10m,100m以上间隔50m 进行取整,因此不需对最后的输出结果进行提级或取整。 问题3:某项目有多个分散的面源,单独核算每个面源的环境防护距离都在距面源中心约300~400m范围,但在使用进一步预测模式逐时计算结果显示,距离场界外600m内一次浓度超标,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环境防护距离? 环境防护距离作为环境管理规定,对于单个面源所对应的环境防护距离按计算结果为准。但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而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由于考虑所有污染源的综合叠加及项目周边实际地形地貌影响,场界外的预测结果可能超过环境防护距离的估算结果。对于在环境防护距离之外出现区域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应考虑采取有效的污染源控制措施,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问题4:如何执行现行导则所规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执行概念,参考执行以下要求: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是两个概念,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按导则要求执行,卫生防护距离按国家颁布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执行。 问题5:在什么情况下才能(需要)设置环境防护距离? 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1)无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2)无组织排放源场界外存在一次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 问题6:《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及“6、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正常工况下产生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目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该通知是在新大气导则出台之前颁布的,按照以往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防护距离是从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源边界开始计算,请问该通知中要求的300米的环境防护距离应从哪里开始计算。 设置环境防护距离是一种管理手段,对于尚未失效的管理性的文件,仍应执行相应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 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 ()D C L .0 /1 = /+ 25 Qc50.02 BL r Cm A 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 (kg/h); 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 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 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Q c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当按式计算的L值在两级之间时,取偏宽的一级。 三、有关名词解释及说明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臵的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均应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 评价机构应依据《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 3046-201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臵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13号,以下简称“13号公告”)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的有关要求,出具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并对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 2、被评价单位概况介绍。 (1)简述被评价单位建厂时间、地理位臵、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安全评价情况、重大危险源评估情况、安全管理现状等内容,明确生产或者储存规模。 (2)详细介绍周边环境及平面布臵情况,特别是被评价单位周边敏感点情况(村庄、学校、影剧院等“13号公告”中要求的防护目标),应阐述厂区周边1km以内各防护目标情况,涉及高毒及以上气体的企业应阐述厂区周边2km以内的防护目标情况。 (3)简述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自然条件,气象

条件应包含十六风向的风速风频,年均温度,年均风速,大气稳定度等必要参数。 (4)简述被评价单位涉及的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情况。 (5)简述生产工艺流程和选用的主要装臵(设备)和设施,明确危险化工工艺、重大危险源分级、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探测系统、隔离系统等情况。 (6)简述重要的公用工程情况。 3、风险辨识。 通过物质辨识和生产、储存装臵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为安全防护距离计算打下基础。 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臵进行分析,辨识出潜在的危害事件,确定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类型,并对潜在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场景进行分析和描述;利用事故统计、设备可靠性分析以及相关模型等进行事故发生基础概率分析;结合企业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事故发生概率分析以使风险评价的结果更加接近企业实际。 可依据《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 3046-2013)和《基于风险检验的基础方法》(SY/T 6714-2008)对发生事故的概率进行判定,泄漏场景发生的频率小于10-8/年或事故场景造成的死亡概率小于1%时,在定量风险评价时可不考虑这种场景。 4、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计算。 依据“13号公告”、《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 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 ()D C L .0 /1 = /+ 25 A r Qc50.02 BL Cm 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 页脚内容1

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表1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页脚内容2

第十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

第 10 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 10.1 防护距离确定总体原则与评价标准体系构成 10.1.1 防护距离确定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是一项涉及建设规划、项目选址、工程建设总平面布置、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污染源排放形式较为分散、排放高度较低低,污染物未经充分扩散稀释就进入地面呼吸带,即使排放量不大,在近距离内也可能会形成严重的局地污染,因此无组织排放对源附近区域的环境影响往往比有组织排放点源更强。从环境空气质量的角度来说,防护距离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提供一段扩散稀释距离,使之到达居住区最近边界时,有害污染物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限值,不致于影响长期居住区人群的身体健康。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结果是否客观科学,取决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源强参数的确定是否客观真实。综合前面论述的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技术方法和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对防护距离的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汇总如下。 (1)杜绝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的根本原则 在项目设计、建设及环境评价过程中,必须根据项目特点和GB16297的规定,结合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提出杜绝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的控制措施,尽量通过集气系统收集、处理后改为有组织排放。即防护距离的设置只是一种管理与评价手段,加强无组织排放污染控制措施、减少排放才是根本和最终目标。 (2)科学、客观确定无组织排放源参数的原则 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要科学、客观,参数要收集全,不能随意类比、计算。应详细列表、绘图给出无组织排放各污染源调查资料,主要包括占地面积、长度、宽度、排放高度、源距厂界距离、排放量与排放浓度、在总平面图中的布局、与近距离敏感目标的精确距离等。 (3)无组织排放污染影响保守评价原则 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或卫生防护距离的“无组织源”,应当是正常工况下包括了体源、线源、低矮点源均简化为带有一定高度的面源的所有无组织排放源。 (4)必须落实可行解决方案的原则 应根据大气环境影响浓度预测结果、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或行业卫生防护距离确定结果,评价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在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5)计算确定、标准确定与文件规范规定区别执行的原则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是两个概念,前者属于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管理规定并应按导则HJ2.2规定执行,后者属于卫生部门的管理规定并应按国家颁布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执行。 对已发布的环境防护距离规定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如环发〔2008〕82号文中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明确规定“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m(该文件规定的环境防护距离,应自项目场界处开始计算,与卫生防护距离类似)”。 对未发布环境防护距离规定的建设项目,应按照HJ2.2和环函〔2009〕224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确定防护距离标准问题的复函”的要求执行:“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防护距离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气象等

地球上两点的经纬度计算他们距离的公式

假设地球是一个标准球体,半径为R,并且假设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则A(x,y)的坐标可表示为(R*cosy*cosx, R*cosy*sinx,R*siny) B(a,b)可表示为(R*cosb*cosa ,R*cosb*sina,R*sinb) 于是,AB对于球心所张的角的余弦大小为 cosb*cosy*(cosa*cosx+sina*sinx)+sinb*siny=cosb*cosy*cos(a-x)+s inb*siny 因此AB两点的球面距离为 R*{arccos[cosb*cosy*cos(a-x)+sinb*siny]} 注:1.x,y,a,b都是角度,最后结果中给出的arccos因为弧度形式。 2.所谓的“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北纬为正,南纬为负”是为了计算的方便。 比如某点为西京145°,南纬36°,那么计算时可用(-145°,-36°) 3.AB对球心所张角的球法实际上是求两向量的夹角K。 用公式*=|OA|*|OB|*cosK 可以得到 其中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004 km

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半径可以查出来,假设是R: 如图: 要算出A到B的球面距离,先要求出A跟B的夹角,即角AOB, 求角AOB可以先求AOB的最大边AB的长度。在根据余弦定律可以求夹角。 AB在三角形AQB中,AQ的长度可以根据AB的纬度之差计算。 BQ在三角形BPQ中,BP和PQ可求,角BPQ可以根据两者的经度求出,这样BQ的长度也可以求出来, 所以AB的长度是可以求出来的。因为三角形ABQ是直角三角形,已经得到两个边 知道了角AOB后,AB的弧长是可以求的。 这样推出其公式就不难了 关于用经纬度计算距离: 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至于比例尺计算就不废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