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

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
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

16.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差异及在血压管理中的位置答案

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差异及在血压管理中的位置答案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清晨血压增高的影响因素包括() ? A.糖尿病B.代谢综合征C.精神焦虑D.以上均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清晨血压治疗方案的选择应遵循四项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半衰期24小时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服药1次就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 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B.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使用并能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C.对于单纯清晨高血压患者,不可调整服药时间; D.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下列关于清晨诊室血压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存在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 B.不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C.应服药后测量血压D.测量诊室血压无法作为长期监测评估清晨血压的方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关于血压晨峰和清晨血压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 A.血压晨峰定义不统一B.血压晨峰正常值不确定C.血压晨峰除了能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还可通过家庭血压测量 D.清晨血压可通过家庭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诊室血压测量实现,操作方便,实践性更强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关于人类通常情况下24小时血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傍晚 B.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清晨 C.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中午 D.以上均不是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关于晨峰血压在血压管理中的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B.难以广泛用于临床实践C.血压晨峰定义明确D.目前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 我的答案:C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者:袁如玉杨立东 文章号:W089109 摘要:血压晨峰现象血即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本文从血压晨峰现象的判定,晨峰血压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晨峰血压对靶器官造成的损害等多方面,阐述了防治过高的血压晨峰,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意义。 在24小时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清晨,即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时,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甚至达到一天内最高水平。晨峰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血压晨峰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过度的血压晨峰则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加速靶器官损害,并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晨峰成为使高血压治疗达标及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键,但是,不少医生对血压晨峰现象缺乏必要的认识,清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亦尚无统一标准。为此,有必要明确血压晨峰现象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1 血压晨峰的概念 清晨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状态后血压迅速上升的现象,即短时间内(2~3h内)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甚至达到一日之内最高水平的现象,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BPMS)。目前血压晨峰程度的判定主要是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估,一般采用收缩压(SBP)上升的速度或幅度来定量判断其血压晨峰的程度。 血压晨峰的判定方法有四种,一般以收缩压作为计算标准。 (1) “睡眠-谷”血压晨峰(Sleep-trough Surge):起床后2小时内血压的平均值减去包括夜间最低血压在内的1h 平均血压(即最低血压及其前后两个血压共3个血压值的平均值); (2) “觉醒前”血压晨峰(Preawakening Surge):起床后2小时内血压的平均值减去起床前2h内血压的平均值; (3) “起床”血压晨峰(Rising Surge):起床时血压与起床前30分钟内卧位血压之间的差值; (4) “清晨-晚上”血压差值(Morning-evening Difference):以家庭自测血压为依据,用清晨血压平均值减去夜间血压平均值。 由于计算方法不一, 目前对晨峰血压的正常范围没有定论。多数研究以正常血压者为对照来确定。一份研究以14 例年龄为( 67±6) 岁的正常血压者为对照, 他们的收缩压晨峰为( 19±6) mm Hg, 舒张压晨峰为( 10±5) mm Hg。以其90%的上限为标准, 确定清晨收缩压增幅≥50 mm Hg 或舒张压增幅≥22 mm Hg为血压晨峰。有研究使用四分位的方法确定研究人群的血压晨峰切点为≥45 mm Hg。可以推测,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晨峰血压可能有不同。但是目前的相关研究很少。 2 血压晨峰的发生机制 血压晨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血压峰值对于血管具有直接血流动力学效应,并促使相关的神经体液激活,反复的压力峰值通过剧增的机械压力和剪切应力促进了心血管重塑的进展。除此之外,血压峰值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Marfella强调过高的血压峰值与易损斑块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强调氧化应激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系统)激活在血压峰值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性。此外,在过高血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差异及在血压管理中的位置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差异及在血压管理中的位置答案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清晨血压增高的影响因素包括() ? A.糖尿病 ? B.代谢综合征 ? C.精神焦虑 ? D.以上均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清晨血压治疗方案的选择应遵循四项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半衰期24小时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服药1次就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 B.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使用并能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C.对于单纯清晨高血压患者,不可调整服药时间; ? D.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下列关于清晨诊室血压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存在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 ? B.不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C.应服药后测量血压 ? D.测量诊室血压无法作为长期监测评估清晨血压的方法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关于血压晨峰和清晨血压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 A.血压晨峰定义不统一 ? B.血压晨峰正常值不确定 ? C.血压晨峰除了能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还可通过家庭血压测量 ? D.清晨血压可通过家庭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诊室血压测量实现,操作方便,实践性更强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关于人类通常情况下24小时血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傍晚 ? B.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清晨 ? C.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在中午 ? D.以上均不是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关于晨峰血压在血压管理中的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 B.难以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 C.血压晨峰定义明确 ? D.目前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关于清晨血压在血压管理中的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B.更容易获取参数 ? C.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 D.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关于家庭血压监测,正确的是() ? A.应在起床后1h内进行,通常在6-10点之间 ? B.尽可能在服药后,早饭前测量血压 ? C.测压尽可能取卧位 ? D.每次测量2-4次取其均值,每周测2-4天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下列关于清晨血压动态监测说法错误的是()

动态高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有何价值? 作者:彭峰,谢良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6-4 15:49:00 点击数:57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诊断技术。由于ABPM 克服了诊所血压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因此较其它血压监测方法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24 小时血压变异及晨峰现象等。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疗效评定、预后及对靶器官损害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和缺点 ABPM 的优点:无观察误差和读数选择偏差;有较多血压读数,可获得24 小时、白昼、夜间和每小时的血压均值,24 小时血压均值有较好的重复性;无白大衣效应和安慰剂效应;可评估短时血压变异、昼夜血压改变和降压治疗后24 小时血压控制状况。 ABPM 的缺点:每次测得的血压读数可能欠准确,尤其在活动时;受睡眠质量的影响;每小时血压均值的重复性较差;费用较高。 2ABPM的诊断标准 2010 年版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24 小时、白天与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标准包括:24 小时≥ 130/80

mmHg,白天≥ 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3ABPM在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 3.1甄别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是指日常血压正常,但由于对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警觉反应致使血压升高的现象。在轻型高血压约占20% ~35%,多见于女性、年轻人、体形瘦小以及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诊断时要注意与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White Coat Effect)区别开来。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可能属于条件反射。这些患者在规律性出现的应激情况,例如上班工作,并不引起血压升高。有研究显示,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未来进展为持久性高血压的危险为血压正常人群的2倍。目前一般认为这种类型患者并不需要实施积极降压治疗。白大衣性高血压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所伴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3.2发现隐匿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是指诊室血压正常,但ABPM 高于正常值,这一类患者又被称为“反白大衣高血压”。约占正常血压者的15% 左右,这类患者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应激状况或运动有较强的升压反应。多见于男性、老年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诊所血压在正常高值者。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中在确诊时大部分人已经有微量蛋白尿和左心室肥厚等明显靶器官损害。如果临床上有难以解释的明显靶器官损害,例如鼻出血、眼底出血、心力衰竭,应高度怀疑隐匿性高血压,其诊断主要依靠动态血压监测。对这类患者,应该实施积极降压治疗,尽可能逆转靶器官损害。 3.3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殊表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血管僵硬、顺应性减退、血管压力感受器的调节功能障碍等因素,血压波动性很大,易出现特殊情况,如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饭后低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ABPM 既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又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引起严重低血压。

晨峰血压管理

【血压管理:一日之“峰”在于晨 重视晨峰血压管理,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众所周知,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存在血压变异。正常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据观察,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甚至有患者可上升80mmHg。而有意思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都于清晨高发,而夜间发生率较低。这些现象说明,清晨血压急剧升高或者说异常血压晨峰现象,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运用有效手段控制清晨血压,减少血压晨峰,对减少患者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益,也是血压晨峰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 血压晨峰发生机制多 研究认为,血压晨峰的发生机制与神经体液因素有关。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可能是晨起血压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24小时血浆儿茶酚胺的水平昼夜节律与血压一致。影响血压晨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血浆肾素活性经上午的峰值后逐渐降低,于下午4∶00降至最低,然后逐渐升高,持续整夜,到第2天上午8∶00再次达到峰值。此外,醒后剧烈运动、吸烟、酗酒、喝咖啡、摄食过多食盐等也与血压晨峰的发生有关。

血压晨峰危害大 正常人体需要适度的清晨血压升高,但如果清晨血压升高过快或上升幅度过大,则可能带来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血压晨峰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2003年日本首先报道了在老年人中,异常增高的血压晨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在519名日本老年(平均年龄72岁)高血压患者中,研究者将起床后2小时内平均血压与包括夜间最低血压在内的1小时平均血压(即最低血压及其前后两个血压测得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定义为“睡眠-谷”血压晨峰,将患者分为晨峰组(血压晨峰≥55 mmHg)和非晨峰组(血压晨峰<55mmHg)。平均随访41周后发现,晨峰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19%vs7.3%,P=0.004)。在调整年龄、性别、24小时收缩压及夜间血压是否下降后,血压晨峰每增加10mmHg,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风险增加25%(P=0.008)。 晨峰血压升高增加左心室肥厚风险另外,有研究对507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心脏超声监测患者左心室质量。结果发现,血压晨峰的严重程度与左心室质量以及其他心血管合并症密切相关,且这种关联独立于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 晨峰血压升高增加肾脏的损害众所周知,尿微量白蛋白是识别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对20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依据收缩压晨峰变异,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发现,晨峰血压升高患者尿微

晨峰高血压与J型曲线

晨峰高血压与J型曲线 发表时间:2011-9-30 15:44:10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陈琦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人类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昼夜交替,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白天,为适应工作学习的需要,保证各个脏器能量供应,黎明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等物质分泌增加,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脏排血量增加,这就是血压的“晨峰现象”。而夜间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这可能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关,因为人体在夜间休息时需氧量减少。因此,人体各系统的功能调节呈现这种周期性规律改变,也就出现正常的杓型血压,但高血压患者的这种波动性会更大。由于晨起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而导致血压的过度升高(指清晨时段血压快速上升,收缩压比夜间血压平均上升14mmHg甚至急剧上升70~80mmHg)及血液黏度增强,出现高凝状态,心率增快,血流剪切力增加,斑块破裂,动脉血栓形成,发生卒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有调查显示,约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此时段,此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是死亡的高发时间。 J型曲线 血压水平持续增高(即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但是血压水平过度降低同样会因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人体血压水平与心血管危险性之间存在着J型曲线关系。而J型曲线的辩论已经持续了30多年,充分认识这一现象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降压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相关研究证据较少且其结论不甚一致,不同学者对于J型曲线现象是否存在以及降压治疗是否应设低限一直存在争议。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研究及其荟萃分析结果的公布,J型曲线现象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从前瞻性,随机高血压最佳治疗(HOT)的研究数据引起了人们对血压J型曲线和心血管关系/非心血管事件关系的一些思考,发现存在潜在疾病的患者,血压降得过低会使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大。从HOT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使舒张压(DBP)降低至≤80mmHg,有利于单纯高血压的治疗,它是安全的。然而,在冠心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有限)存在时有J型曲线与DBP和治疗心肌梗死的关系。 新近的ONTARGET试验(替米沙坦单用或与雷米普利联用全球终点试验)研究指出,降压治疗中血压并非越低越好,在高危患者中收缩压(SBP)<130mmHg会增加心血管病死率。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公布的新靶点治疗试验(TNT)指出SBP和DBP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有着J型曲线关系,提示低血压水平有害无益。这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肯定了降压治疗中的J型曲线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J型曲线往往发生在特定的人群中,如老年、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Bangalore等对INVEST研究的最新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危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水平,尤其是DBP水平与全因死亡、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卒中均呈现J型关系。DBP<82.7mmHg显著增加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危险。

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一般来说,人体血压存在着典型的近日节律(或称为昼夜节律),表现为昼高夜低型[1-3]。夜间血压多半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清晨觉醒前后开始,血压水平迅速上升,并在上午10:00~12:00达到高峰,此后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下午4:00~6:00时出现第 2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凌晨3:00~5:00达到谷值[4]。正常人 的血压呈现的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型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压晨峰(BP morning surge )[5]。本研究应用24h 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 )对血压晨峰对靶器官的损害进行探讨,认识到血压晨峰是发生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大庆油田总 医院住院部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7例,男91例,女76例,年龄52~69岁,平均(60.7±8.5)岁,所有入选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 1.2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并常规检查血脂, 空腹血糖。诊所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 ,OBPM )及应用24h ABPM 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诊断指南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等,将纳入的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 1.3方法1.3.1 24h ABPM 采用北京世纪金科公司生产的无创性血压动态监测仪测定。白昼(6:00~22:00)每20分钟1次;夜间(22:00至次日8:00)每小时1次,同时嘱患者记录监测日志。有效记录大于90%应得数据,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方可入选。计算机自动分析24h 、白昼、夜间的血压平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 1.3.2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 )的确定血 压晨峰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以下计算方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血压晨峰=醒后2h 平均收缩压-夜间睡眠时最低血压(夜间血压最低值及前后共3次血压的平均值)[8]。依据晨峰变异大于 10mmHg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73例,非晨峰组94例。 舒张压的晨峰变异计算同收缩压。 1.3.3超声心动采用PILIP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2.0~4.0MHz ,由一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操作。让患者取左侧卧位,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 amemter ,LVDD ),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T ),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 k -ness ,LVPWT ),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9]。 左室质量(LVM )=0.832[(LVDD+IVST+LVPWT )3-LVDD3]+0.6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 ,BSA )=0.0061×身高(cm )+0.0128×体质量(kg )-0.1529。 LVMI=LVM/BSA (g/m 2)1.3.4尿微量蛋白测定(UALB )收集尿液样本,采用放射免疫法 检测UALB 。 1.3.5 QT 离散度(QTcd )的测定采用NIHON KOHDEN ECG - 9130P 心电图机为患者均做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纸速25mm/s ,QT 间期为以QRS 起始部至T 波终末回到等电位线点。如 有U 波,则取T 波于U 波间的切迹作为T 波终点。每个导联连续 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为该导联的QT 间期。并除外预激综合征、非窦性心律等。 QTd=QT max -QT min QTcd=QTd/(RR )1/2(ms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资 料以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患者身 高,体质量,计算BMI ,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的OBPM 和24h ABPM 比较,见表1。 注:与非晨峰组比较,a P <0.05。 由表1可见,两组的OBP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诊所血压不能及时发现晨峰的危害性。24h ABPM 显示晨峰组的24h 、 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张 燕,马光涛,陈 岩(大庆油田总医院心电室,黑龙江大庆163001)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血压晨峰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关注清晨时段的血压晨峰现 象,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方法 采用24h 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 )将1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放免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UALB ),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心电图计算QT 离散度(QTcd )。结果晨峰组的24h 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的 动态血压监测值,晨峰组的LVMI 、UALB 和QTcd 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 <0.05);两组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BMI 方 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压晨峰导致了靶器官的损害,因此控制血压晨峰对减缓靶器官的受累程度有重要意义,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血压监测,便携式; 昼夜节律; 心血管疾病; 血压晨峰; 靶器官损害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4-2131-02 中图法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表1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24h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比较(x ±s ,mmHg ) 晨峰组非晨峰组OBPM 169.3±10.3152.6±13.2平均收缩压 组别 7394n 24h 151.4±13.6a 138.2±12.8白昼158.7±15.9a 146.4±14.7夜间145.0±15.3a 136.1±13.9晨峰 20.4±8.7a 4.3± 5.7晨峰组 非晨峰组OBPM 92.3±10.5 93.1±8.9 平均舒张压 组别7394 n 24h 75.6±10.478.7±12.9 白昼76.4±12.280.4±10.8 夜间 72.2±12.373.8±14.2 晨峰 10.3±4.13.8±2.7

清晨高血压及处理

清晨高血压及处理 中日友好医院柯元南清晨高血压及其处理分五个内容给大家介绍。第一是血压昼夜变化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第二血压晨峰和清晨高血压;第三血压晨峰增加心血管风险的机制;第四是血压晨峰的分类;第五给大家介绍一下清晨高血压的处理。 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往往是清晨6点到中午是心肌梗死、猝死、缺血性或者出血性卒中的高发的时段。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昼夜血压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早晨有一个峰值,而在午夜有一个谷值,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大约降低10%到20%,所以是呈杓型。那么心率也有相似的变化,白天的心率高,晚间的心率比较慢。峰值和谷值的异常都可能与心血管病相关。 (PPT4)这个图介绍了从6点到中午12点的时候,上面是缺血性的卒中,下面是心脏的猝死,发生率都是明显的增高的。 那么心肌梗死也是6点到12点的时候升高的,下面是血压的情况,也是6点到10点、11点的时候是一天中最高的血压。所以心血管病事件和血压的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变化的原因。一个原因是由于它长期生物进化形成。因为我们人是夜间的休息,代谢较低,不需要过高的血压和心率,而一旦觉醒,则要求较高的血压和心率,以应对周围的环境。这是长期生物进化、人的进化,习惯引起的血压昼夜变化的周期性与血压和心率昼夜周期变化相对应,人体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有张力,以及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也有相应的变化。 (PPT7)这个图是血浆的去甲肾上腺素这一天里面随时间的关系,你看这个中间比较低的是睡眠时间,它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是低的,这是成年的健康的男性。他睡眠时间是低的,而早晨醒了以后,6、7点钟醒了以后,马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就增高,白天一直是持续较高的。 (PPT8)这是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浆醛固酮的水平。黑的是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浆醛固酮水平早晨的时候也是高的,相应的变化。 血压昼夜变化的类型,我们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分成杓型,杓型的定义,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降低10%到20%,杓型血压属于正常的血压变化。非杓型,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降低不到10%,就是晚上血压下降的幅度不够。反杓型,夜间血压较日间高压升高,常见于那些继发性高血压或者合并有靶器官损害的,或者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晚间血压比白天血压还要高。超杓型,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降低大于20%以上,夜间血压降低比正常的更多。

解读i-TECHO试验之更好地监测血压和控制血压晨峰

解读i-TECHO试验之更好地监测血压和控制血压晨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属瑞金医院心脏科施仲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越来越多地暴露于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主要危险因素之中,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高。根据2002 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资料,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高血压患者超过1.6 亿。有效的降压治疗是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切入点,因此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致强调降压达标是硬道理,并推荐使用每天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药物。 血压晨峰现象的控制 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大多数患者在每天早晨服用降压药物,但某些1天使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并不能有效控制次日清晨的血压。由于半衰期不够长、缺乏适当的剂型改良,这些药物的谷峰比值<50%,服用后血浆浓度很快上升至峰值之后就逐步下降,不到24小时已降至很低。其降压效果也随之减弱,至次日清晨已如强弩之末,难以控制血压。这一缺陷有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研究显示,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过程存在“晨峰现象”,即夜间熟睡过程中血压较低,而在清晨的几个小时中血压会明显升高(图1)。这主要是因为在从熟睡至清醒的转换过程及醒后开始体力活动的一段时间内,交感神经活性突然增强而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陡然增高,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压上升。与此同时,大量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显示,卒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也最易发生在清晨6~10时左右。血压的晨峰现象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高发时间段“不谋而合”,提示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因此,控制清晨血压对于预防心血管病事件可能至关重要。 如何对降压药物控制清晨血压的效果进行监测也是一个问题。临床实践中,医师通常采用ABPM来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但ABPM价格较贵,难以普及,更不适合长时期监测动态血压变化。因此,近年来人们努力寻找更为实用的血压监测方法,目前比较看好的是家庭自测血压。2004年博布里(Bobrie)等报道了一项由社区医师实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49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和平均随访3.2年的结果显示,家庭自测血压比在诊室内测量血压能更准确地预测心血管事件。因此,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还应系统地进行家庭血压测量。 i-TECHO试验 借助互联网的随机开放交叉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试验(i-TECHO试验)比较了两种常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对家庭自测血压水平的影响。研究采用一种全新的被称为i-转换器(i-converter)的数据采集系统,患者只需将该装置与血压计和NTT DoCoMo手机相连接,然后按一下其表面的绿色键,该系统即可把血压计中最近7次所记录的血压、脉率和测量时间的数据自动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地址(图2)。这些数据经处理后在网站上自动显示,也可下载到手机上,因此医生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指导患者用药。患者也可通过上

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 相关性研究 文金荣 (云南省蒙自市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州 661199) [摘 要]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相关性三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动态血压表现分为两组,即血压晨峰≥23.6mm Hg(1mm Hg=0.1333kPa)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血压晨峰<23.6mm Hg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展开同步24h动态心电图与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二心肌缺血发生率三结果:①观察组频发房性早搏二房速失常二频发室性早搏二室速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ST段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二T波改变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晨峰的出现提示存在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等风险,对此需要临床重视三 [关键词] 血压晨峰;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相关性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现阶段仍无法发现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确切原因,可能与遗传与环境因素综合形成,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往往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不等,血压异常波动二昼夜变异性等血压晨峰表现可能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也有大量研究相继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表现与心二脑血管疾病发生存在正相关性[1]三针对此,本文收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临床资料,探讨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被证实原发性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中相关标准;依据血压晨峰23.6mm Hg(1mm Hg=0.1333kPa)为临界值,血压晨峰≥23.6mm Hg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8~68岁,平均(55.16± 2.15)岁,病程2~12年,平均(4.25±1.02)年;血压晨峰<2 3.6mm Hg 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8~68岁,平均(5 4.36±2.23)岁,病程2~12年,平均(4.21±1.18)年三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 1.2 方法:①仪器:动态血压监测仪为Oscar2,作24h动态测量;动态心电图选择1 2.3导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②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与血压检测,夜间血压时间为22:00~06:00;昼间血压时间为06:00~22:00;依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的观察组,与非血压晨峰的对照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患者心律二ST波段二传导阻滞等表现,在接受检测前24h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三其中血压晨峰值计算方法为:起床后2h内血压的平均值减去起床前2h内血压的平均值三 1.3 观察指标:①房性早搏二室性早搏评估标准在于≥1%总心搏数;②房性心动过速二实性心动过速评估标准为≥3个连发实性二房性异位波动,且1d发生频次≥5次;③心肌缺血的评估标准为ST段自J点逐渐向后80ms呈下斜超过1mm,且持续时间>1mm[2]三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由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χ2表示三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频发房性早搏二房速失常二频发室性早搏二室速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见表1三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频发房性早搏房速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失常 观察组4632(69.57)19(41.30)20(43.48)34(73.91) 对照组466(13.04)3(6.52)3(6.52)9(19.57)χ2值63.59531.36034.48357.146 P值<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ST段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二T波改变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见表2三 表2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ST段改变ST-T改变T波改变 观察组468(17.39)3(6.52)4(8.70) 对照组462(4.35)1(2.17)2(4.35) χ2值7.481 1.3500.920 P值<0.05>0.05>0.05 四8601四吉林医学2019年5月第40卷第5期

2021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差异及在血压管理中的位置答案

执业药师继续教诲 清晨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差别及在血压管理中位置答案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清晨血压增高影响因素涉及() ? A.糖尿病 ? B.代谢综合征 ? C.精神焦急 ? D.以上均是 我答案:D 参照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清晨血压治疗方案选取应遵循四项原则说法不对的是() ? A.使用半衰期24小时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服药1次就能控制24小时血压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取不当导致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 B.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使用并能控制每一种24小时血压药物,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C.对于单纯清晨高血压患者,不可调节服药时间; ? D.使专心脑获益临床实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进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 我答案:C 参照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下列关于清晨诊室血压说法错误是() ? A.也许存在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 ? B.不能及时理解病情变化、调节治疗方案

? C.应服药后测量血压 ? D.测量诊室血压无法作为长期监测评估清晨血压办法 我答案:C 参照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关于血压晨峰和清晨血压区别说法错误是() ? A.血压晨峰定义不统一 ? B.血压晨峰正常值不拟定 ? C.血压晨峰除了能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还可通过家庭血压测量 ? D.清晨血压可通过家庭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诊室血压测量实现,操作以便,实践性更强我答案:C 参照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关于人类普通状况下24小时血压变化,下列说法对的是() ? A.在24h内,血压变异限度最大时间段是在傍晚 ? B.在24h内,血压变异限度最大时间段是在清晨 ? C.在24h内,血压变异限度最大时间段是在中午 ? D.以上均不是 我答案:B 参照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关于晨峰血压在血压管理中位置,说法不对的是() ? A.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密切有关 ? B.难以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 C.血压晨峰定义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