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功 精品

《机械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眼、脑、手共同参与下自主获取知识。

(2)讲授法

利用实验现象及其多媒体展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3)讨论法

通过小组及其集体讨论活动获取、深化本节所学习的知识

2、学法指导

(1)练习法

在学生亲自参与下,经过自己的尝试、体验掌握知识的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观察分析讨论法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我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

1、教具:木块、钉子

2、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与学、师生互动

1、新课引入

提出疑问:在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技术当中,经常会听到“功”这个词,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功呢它与我们生活当中所说的功,比如,功夫、武功,意义是不是一样呢

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指出,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运动做出了贡献,在物理学当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小组互动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让学生总结什么情况下才会做功:

(1)有力;

(2)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3、教师通过学生总结,归纳机械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在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4、小组互动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5、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1)小实验:拔钉子的过程中是否对钉子做功(一个钉子能拔动,一个不能拔动,让一名男生一名女生来配合实验,让男生拔不能拔动的那个,增加实验趣味性)

(2)小朋友推桌子没有推动是否做功(课件展示小朋友推桌子照片,为增强趣味性,旁边有小猪佩奇加油照片)

(3)投篮的时候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对篮球是否做功(课件展示投篮动画)

(4)冰壶运动冰壶在向前滑动的过程中是否对冰壶做功(课件播放冰壶运动视频)

(5)在水平马路上提着箱子行走是否对箱子做功(课件展示提箱子在水平马路上行走照片)(6)吊车吊着货物竖直向上运动是否做功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运动是否做功(课件播放小猪佩奇开吊车建房子动画)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1)有力无距离

(2)有距离无力

(3)力与距离垂直

6、设计思路

对于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情况,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采用多种生动教学方法,对几种不做功情况进行分析,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与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教师引导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对下面实例进行分析总结。

比较下列三种情况中做功的多少

1甲将一块重为10N的砖从水平面匀速搬到10m高的脚手架上。

2乙将一块相同的砖从水平面匀速搬到20m高的脚手架上。

3丙将两块这样的砖从水平面匀速搬到10m高的脚手架上。

8、教师总结

因为做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有关,在物理学当中就说,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9、教师引导

(1)让学生知道功的单位

(2)介绍焦耳的事迹和成就

(3)分析1焦耳的物理意义

(4)W=Fs的变形公式

10、练一练

例:一个重力为4N的苹果,从高为的树上落下,重力做功为多少焦耳

11、学以致用

例1、关于做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B.起重机吊着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

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

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

例2、在平地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m,他做了多少功

例3、质量为2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汽车所受重力的倍。它先匀速行驶了2000m,接着关闭发动机后又行驶了55m后停下。求在整段路程中动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g 取10 N/g )

12、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及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及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例题、练习的处理上时间有些仓促,学生巩固新知识的时间过少,从获得新知识到应用新知识之间转换过快,学生的思维转换有些跟不上。在学习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实验讨论交流导致学生对功的理解没有直接的感受与认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版

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 版 一、本章知识要点: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力才对物体做功. 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尽管它通过了距离,但是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所以没有力对它做功. 如果物体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则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建筑工人双手棒着一摞砖站在原处准备装上车,他虽然对砖有一个向上的托力,但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此他没有做功. 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物体也在运动着,但是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那么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我们用手提着一桶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虽然我们对水桶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拉力,但是由于拉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因此我们并没有对水桶做功. 2.功的计算 功的大小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写成公式,即为:W=FS 式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用牛;S表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用米;W 表示功,单位即为焦.1焦=1牛·米. 在用公式W=FS计算功时,必须注意F与S的同方向性,即S必须是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或F是在S方向上施加的作用力. 3.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有两种表述: 第一种表述是: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第二种表述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第一种表述的结论适用范围是各种理想机械,即可忽略机械工作时的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这样使用机械工作时做的功,才和直接用手完成同一任务时做的功相等. 第二种表述是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因为实际的机械工作时,不但会有摩擦,而且机械本身的重又不能忽略,所以要多用力,多做功,即使用机械工作时做的功要大于直接用手做的功. 4.斜面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在不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时,将物体沿斜面匀速拉上顶端所用的力为:F= 上式中h为斜面的高,L为斜面的长,G为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重,F即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由于h<L,∴F<G.说明使用斜面提高物体可以省力. 5.有用功 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机械工作时,确定好哪一部分是有用功,这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而确定有用功的方法,则是根据机械工作时的目的来判断.具体在判断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来完成任务需要做的功,其大小就等于有用功. 例如,用滑轮组、斜面或杠杆等各种机械装置竖直提升重物时,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要使重物升高.假如我们不用任何机械而直接用手来将重物匀速提升,则需要做的功是:W=FS=Gh.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的有用功其大小就等于Gh,即W有=Gh. 6.额外功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功 精品

《机械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眼、脑、手共同参与下自主获取知识。 (2)讲授法 利用实验现象及其多媒体展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3)讨论法 通过小组及其集体讨论活动获取、深化本节所学习的知识 2、学法指导 (1)练习法 在学生亲自参与下,经过自己的尝试、体验掌握知识的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观察分析讨论法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我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 1、教具:木块、钉子 2、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与学、师生互动 1、新课引入 提出疑问:在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技术当中,经常会听到“功”这个词,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功呢它与我们生活当中所说的功,比如,功夫、武功,意义是不是一样呢 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指出,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运动做出了贡献,在物理学当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小组互动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让学生总结什么情况下才会做功: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新版

第1节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4).能利用的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经历探究,了解改变做功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件设置情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 【课前准备】 动画实例和图片实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图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答:受重力及人的拉力作用 师:什么力对物体的向上移动作出了贡献? 答:人的拉力 二、新课教学 (一)功的定义 师:使用了很大力气,却没有推动石头网球在光滑地面上滚动 师:总结:展示的三幅图中,有的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有的力则对物体移动没有贡献。像图一这样,力对物体移动做出贡献则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师:那么什么是功呢? 师: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师:想一想,他们都做功了么?

(1)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作用,且物体在这个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2)叉车对物体向上的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或简单地说叉车对货物做了功。 (3)人推石头,虽然累,但有力无距离,所以不做功。 (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一段距离,但没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不做功。 (5)因为物体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靠惯性)移动了距离,但在水平方向上(手)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以不做功。 师:谁能总结一下,怎样才算做功? 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F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s 师: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即移动的距离不是这个“力”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 第一节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精心整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教案

简单机械和功 一、 基础必备 1. 重点: 力臂的知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 设计滑轮组。 2. 难点: 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设计滑轮组。 二. 知识回顾: (一)杠杆 杠杆形状不一定都是直的。 1.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先画力的作用线:过力作用点沿力方向引的直线。 再画力臂:过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直接影响杠杆作用效果。 力臂可能是0,力臂为0,说明这个力不能使杠杆转动。 (注:实验时候的调平实际上就是让杠杆自重的重力力臂为0) 2. 杠杆平衡条件:2211l F l F ⋅=⋅ 平衡是说杠杆在力作用下,处于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1 221l l F F =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之比与其力臂成反比。 易错典型题: 如图6—1所示,慢慢地把一根电线杆竖起,如力的方向总是与电线杆垂直,那么在电线 杆竖立的过程中,力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3. 杠杆的重新平衡(调节之后只要满足杠杆平衡条件就仍然可以平衡) 已平衡的杠杆,由于条件发生变化,重新使它平衡,称杠杆再平衡。 (1)增减动力臂和阻力臂:已平衡的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各自增减几倍时,杠杆可仍能 平衡,若动力臂和阻力臂增减相同的大小,一般杠杆不能再平衡。 (2)增减动力和阻力:已平衡的杠杆、动力、阻力各自增减几倍时,杠杆仍能平衡,若动 力、阻力增减相同大小,杠杆一般不再平衡。 (3)移动支点:支点移动后,杠杆仍能满足平衡条件,2211l F l F ⋅=⋅才能平衡。 (4)由浮力影响(选讲):杠杆两端各挂A 、B 两实心金属块,处于平衡状态,当把A 、B 两物同时浸没液体中时,杠杆是否还平衡? 如果A 、B 两物是同种物质,同时浸没同种液体时,杠杆能平衡。 当3241ρρρρ<时,A 下沉。 当3241ρρρρ>时,B 下沉。 当3241ρρρρ=时,仍平衡。 (二)滑轮 定滑轮:不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完整教案

【前言】 机械运动是初中八年级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之一。本文将针对初中八年级学生学习《机械运动》这个内容,编写一份详细、全面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概念; 2、掌握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图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了解机械运动的物理规律和运动学方程; 4、掌握机械运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一、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1、机械运动的定义 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其他物体所产生的运动。机械运动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之一,包括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方式。 2、机械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 (1)平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各个点都沿着同一条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式,如一个人从A点步行到B点。 (2)转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以某一点为轴心,呈现旋转状态的运动方式,如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基本念 1、位移: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变化的量,通常用ΔS表示。 2、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通常用v表示。其公式为:v = ΔS/Δt

3、加速度:在物理学中,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a表示。加速度的公式为:a = Δv/Δt 4、时间: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通常用t表示。 5、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外部作用力,通常用F表示。 6、力臂:是作用力垂线与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L表示。 7、力矩:是作用力与力臂的乘积,通常用M表示。力矩的大小与力臂的长度和作用力的大小有关。 三、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 1、图示法 在物理学中,图示法是物体运动描述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描述。其中,直线运动可以用距离——时间图表示,而曲线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表示。 2、计算法 在物理学中,计算法是物体运动描述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通过数值计算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其中,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最主要的运动量,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 四、机械运动的物理规律和运动学方程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改变位置,但速度不变的运动方式。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其位移公式为:ΔS = v × t。 2、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规律 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方式。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成正比例,其速度公式为:v = v0 + at。同时,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为:ΔS = v0t + 1/2at^2。 3、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教案:机械功与机械能

初中物理教案:机械功与机械能 一、引言 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而基础的学科。在初中阶段,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功与机械能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这篇教案将介绍机械功与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实例。 二、背景知识 1. 机械功 机械功是指力对物体做功,并且与力和移动距离有关。当一个作用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其发生位移s时,力F所做的功W可以用下式表示: W = F × s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耳J),F代表作用力(单位是牛顿N),s代表位移(单位是米m)。 2. 机械能 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于其位置或者状态而导致的能量形式。由位置引起的机械能称为势能,由运动因素引起的机械能称为动能。 动能Ec = 1/2 × m × v² 势能Ep = m × g × h 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v代表物体的速度(单位是米每秒m/s),g代表重力加速度(9.8m/s²),h代表高度(单位是米)。 三、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 理解机械功与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机械功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准备 讲台、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教学过程 第一节:机械功 步骤一:引入 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有关使用力做事情的例子导入,比如推车移动物品等。 步骤二:讲解并演示公式 教师向学生介绍机械功的定义,并分析其计算公式。然后以实际问题为例,演 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来提高他们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步骤三:练习与讲解 教师布置与机械功相关的练习题,并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解释和讲解,重点强调 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机械能 步骤一:引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机械能的定义,并与机械功进行对比,明确它们之 间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 ,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问:平时 ,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 ,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 ,提书包“累〞一些 ,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 ,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 ,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 ,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拟 ,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 ,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 ,移动的距离不同 ,无法比拟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 ,人提物体“累〞的程度 ,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拟或表示 ,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 二、合作探究: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 ,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 ,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 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 ,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 ,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 1 -/ 6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单元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单元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2.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3.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4.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 二.知识整理: (一)机械功: 1.功: ⑴做功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单位:____________。 2.功率: ⑴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它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⑵公式: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_ ;1千瓦=___________瓦。 3.机械功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⑴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 ⑸η﹤1的原因:。 (二)机械能: 1.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能;单位_________。 2.机械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它的大小跟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有关. 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大小跟 ⑵势能: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弹性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 ⑶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________的;在动能和势能相 互转化的过程中,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是_________的;若 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___________。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简单机械 功 第三节 功》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实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实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

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 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4.2《机械功》说课稿(新版)上海教育版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机械功》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物理学中的机械功,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在这之前,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本节正是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对功的研究也为本章将要学习的“功率”、“机械能”的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这一节课在知识层面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好本节课是至关重要的。 2、学生分析 学生之前学过力、运动等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对用了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 3、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机械功的概念。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为了落实重点,这节课综合应用讲授法、讨论归纳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将采用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受。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活动,根据现象提炼得出物理学上机械功的含义;学生在教师实例讲解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其他实例或活动,归纳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常见的不做功的几种情形;通过比较起重机提升重物在三种方式下做功的多少得出力学里有关功的大小的规定。 本节课教材中是这样安排的:先介绍功的概念,然后讲解机械功的计算,最后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将最后两部分内容做了调换,从定性分析再到定量计算,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机械功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基础上讲解功的计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公式W=Fs,并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从“功”的汉字含义“成效”的意思出发,通过活动: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小车和铁块,小车运动,铁块静止。根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同样的力产生的成效是否一样?这样引入机械功,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二)进行新课 一、机械功 1、通过分析课前的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的含义。 小车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对小车产生一定的成效——劳而有功,在物理学上,就说力对小车做了功;铁块在力的作用下仍然纹丝不动,此时的力对铁块没有产生一定的成效——劳而无功,在物理学上,就说力对铁块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1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

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透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透过学生自己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能够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能够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十一章功和 机械能 一、功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做功实例: (甲)物体在绳子 (乙)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丙)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拉力的作用下升高作用下向前运动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 不做功实例: (甲)搬而未起(乙)提着小桶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提桶的力没有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F(2)→S 补充: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力,没有移动距离,即F≠0 S=0 例:a.甲图中搬而未起; b.端一盆水站着不动;c.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②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力,即F=0 S≠0 例:a.我将手中笔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飞行过程中我对笔没有做功。 b.把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滚动。F≠0 ③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即S≠0垂直无功 F⊥S

例:a.乙图中,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桶的力没做功。 b.人推木箱前进,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做功。 【例1】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6)人提着箱子上楼。 (二)功的计算 1.概念:物理学中,把叫做功。即: = × ※2.公式:W=FS (此公式都用国际单位) 单位焦耳(J)S:距离−−→米(m) W:功−−−→ 单位:牛⋅米(N⋅m) 1N⋅m=1J 物理意义: 3.注意: (1)力的大小、方向不变时,才可用此公式计算功。 如:现用以总垂直于一均匀木棒方向的力将它抬起一头到竖直为止,至少要做多少功? ⇒F大小、方向在改变,不能用此公式。 (2)F、S必须具有同时性,即S必须是F一直参与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如:一人用500N的力将球踢出20m,球在运动过程中,求人对球做多少功 (3)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是否有摩擦无关。 【例2】质量为50㎏的雪橇上装载了350㎏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10N/㎏) 【例3】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cm,他做了多少功? 二、功率

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精品教案

公式 P = P = Fv 单位:1瓦 = 1焦 / 秒 机 第十四章 功和机械能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功率. (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功率的概 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 相互转化。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N) 公式 W =FS 单位:1 焦耳=1牛 ⋅ 米 表示做功快慢的量 概念 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 功和功率 功率(P) W t 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机械工作时 额外功: 械克服自重和摩擦做的功 机械效率( η ) 总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机械效率η = W 有 W 总 m 机 动能 V

重力势能m 械势能h 弹性势能——形变程度 能转化:动能势能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公式:W=FS 3、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P=W/t 二、复习内容 1、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即物体受力没有移动;是物体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物体凭惯性运动。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2、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手提升G 动滑轮提升G 力的大小(F) G G/2 移动距离(s) h 2h 做功多少(W) Gh Gh 结论1、W=Fs;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初二物理机械功和功率-电子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功和功 率-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二.题型分类 题型一:判断力做功情况 例1、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说明小孩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变式训练1、人拎着一桶水从井中提上井台,人对水桶的拉力对水桶 __________功,这由于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__________。人提着一桶水站立在井旁,人对水桶的拉力对水桶__________功。这是由于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__________。 人提着一桶水从楼下走到楼上,人对水桶的拉力对水桶__________功,这是由于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__________。 变式训练2、关于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举力做了功 B. 起重机吊着货物沿着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 C. 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 D. 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 题型二:功的计算

例2小车重200N,人用30N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50m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重力做功为10000J B.人对车做功10000J C.人对车做功1500J D.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30N 变式训练2 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 (图1),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变式训练2跳绳是一项很好的体育健身活动,经测试重500 N的某同学1 min跳绳120次,每次离地约0.06 m(每次离地高度和时间都相同),该同学跳一次做功多少焦耳? 题型三:功率概念的理解 例3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器所作的功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大 B.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越多,其功率则越大 C.速度越大,功率越大 D.作用力越大,功率也越大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十二章《功与机械,机械能》专题教案设计

专题——功与机械,机械能 专题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 )”,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3. 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功率的公式Fv t W P ==,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 )”,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4.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了解杠杆的结构,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5.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7. 了解滑轮组的特点,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8. 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知道功的原理; 9.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0.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1. 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2. 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13. 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14. 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15.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6. 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及其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了解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二、重点、难点: 运用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公式及滑轮组的特点、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梳理 (一)功 1.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单位:焦耳(J ),1J =1N·m 。 3.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 =Fs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 的单位用焦(J ),力F 的单位用牛(N ),距离s 的单位用米(m )。 4. 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