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麦当劳化

社会的麦当劳化
社会的麦当劳化

《社会的麦当劳化》

作者介绍:乔治·里茨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现任美国社会学学会的理论社会学组织及职业分会的主席。乔治·里茨尔在他的新著《社会的麦当劳化》中提出了“麦当劳化”的概念并作了系统的论述。可见,他并不是把麦当劳快餐店作为一种单独的现象来加以分析的。相反,他是把这一现象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经济运动的典型表现来加以分析的。乔治·里茨尔认为,他自己的分析与德国古典的社会学家和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一脉相承。按照韦伯的理论,主导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线索是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所谓“合理化”的过程。这种合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效率”。为了提高效率而使事物整齐划一(所谓“规则化”)。这种合理化在社会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现代官僚制度”。韦伯认为,所谓合理化的社会制度其实是不合人性和非人化的。韦伯担心,不断衍生着的合理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将形成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使人无法逃离。这也就是所谓的桎梏人的“巨大铁笼”。

简介:麦当劳业已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其触角不断在更宽层面、更深程度上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不但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甚至被移植入世界其他很多文化之中。

不仅仅是快餐业,在其他很多行业,克隆麦当劳的行为越来越多,世界很多国家都遭受了“麦当劳化”的美国企业入侵,甚至出现了那些美国企业的本土克隆版。与此同时,全球反对麦当劳快餐店以及麦当劳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通过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加以讨论,本书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出生、成长并可能继续经历的真实世界。通过分析麦当劳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危害,深入剖析快餐文化如何渗透并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本书对这股“理性的非理性化”潮流予以批判,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方案。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大众人群,旨在向人们介绍身边发生的方方面面的社会进展。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旨在向大众发出警告:面对麦当劳化的吸引和诱惑,我们不应对其危害视而不见!

麦当劳化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不符合生存的理性:其一,它使各种机构和过程单一化和机械化。人们身处其间感到一切都是在例行公事,丧失了工作和生活的情趣。

其二,对于过程的控制反过来控制了人。不仅在生产过程和在服务过程中人受到诸如生产线之类的控制,消费者和接受服务者本身也被当作物来对待,被驱赶着通过接受服务的全过程。

其三,最为严重的是,这种以麦当劳化为代表的现代合理化过程走向极端,将整个社会编织成为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冷酷地控制了每一个人。

我觉得,现在,“麦当劳快餐店”对于中国人来说,大概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了。不仅是“麦当劳快餐店”,还有与此相类似的洋快餐店,诸如“肯德基”、“必胜客”,也在中国的城市中越开越多。洋快餐至今还没有真正遇到中国快餐业的竞争对手。当中国的商界对洋快餐业的成功羡慕不已之时,他们大概不会想到在这些洋快餐店的发祥地有人在对这些事物持严肃批评的态度。

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方式典型地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进程。麦当劳快餐店最早出现在本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到八十年代,麦当劳快餐店已是遍布美国各地了。它的经营方式在快餐业中蔓延,也在其他许多社会机构中蔓延,并在遍及全社会。不仅如此,它还快速地扩散到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设有一万五千家麦当劳快餐店。麦当劳快餐店的原则正在主导美国社会,也主导世界其余地方越来越多的部门。麦当劳化不仅影响到餐饮业,也影响到教育、工作、医疗、旅游、食品、政治、家庭生活,事实上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方面。麦当劳的模式为什么在全世界都无以抵御?或者说,麦当劳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在于它为消费者、工人,以及经理人员提供了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而这些正是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过程的真谛之所在。本书作者也同意麦当劳化的这些方面有其合理之处,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福利。正因为这样,它对于人们才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如在提供高效率方面,对于接受服务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快速而便利地完成诸如进餐、减肥、擦车、看医生、旅游、纳税等等事情;在提供可计算性方面,消费者可以为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得到了更大数量的消费品而感到满足;在提供可预测性方面,麦当劳造成了所谓的“万店一面”,消费者可以无忧无虑地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得到同样的消费和服务,而无须担心会出现意外的不安全情况;在提供可控制性方面,则让顾客能得到有保证的服务。所有这些方面对于经营者来说,则是为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利

润。

然而,本书作者在总结麦当劳化进程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深刻地分析了它的负面作用。这也是这部著作的重要贡献之所在。其负面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使各种机构和过程单一化和机械化。人们身处其间感到一切都是在例行公事,丧失了工作和生活的情趣。其二,对于过程的控制反过来控制了人。不仅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和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员受到诸如生产线之类的控制,消费者和接受服务者本身也被当作物来对待,被驱赶着通过接受服务的全过程。其三,最为严重的是如上所讲的,这种以麦当劳化为代表的现代合理化过程走向极端,将整个社会编织成为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冷酷地控制了每一个人。这也就是说,以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方式为代表的现代合理化过程在其表面的合理性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不合理性。它也许符合工具理性,但却不符合生存的理性。

总之,作者在本书中是要向人们指出当今世界以麦当劳化为代表的现代合理化进程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在著作的最后,乔治·里茨尔向人们提供了一张摆脱麦当劳化的药方。从总体的角度上,他认为,后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是逐步超越麦当劳化的倾向(并非如有些人所想象的,目前尚未出现这样的倾向),创造一个更加人性、更加合乎人的生存需要的美好环境。从个体的角度上,他提出了一份长长的列表,告诫人们如何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按照个人的选择去创造非麦当劳化的合乎人性和合乎个性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本书是一部社会批评的理论著作,作者深知其对于麦当劳化的不合理性的批评有可能引起广泛的争议。乔治·里茨尔坦言,“无论读者是否同意我所作的结论,只要读者因此而有所警觉,并对日常生活的一些重要方面作重新思考,那么我的目标也就完全达到了。”

所以我觉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它为生活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提供了很多富有洞见的启示,同时又广征博引饶有趣味。

社会学3号

陈颖

全球化与大学 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全球化与大学 ——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菲利普?G?阿特巴赫 ? 2012-11-22 16:10:36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1期作者简介:菲利普?G?阿特巴赫,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美国波士顿MA02467 菲利普?G?阿特巴赫(1941—),男,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内容提要: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等,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高等教育不平等中心边缘 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Internet)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

等(inequality),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1] 长期以来,大学深受全球环境的影响,因而受到校园外以及跨国界的环境的影响。然而,当人们分析21世纪的全球化时,往往忽略了这种现实。由于大学的深厚历史根源及其对大学气质和治理方式的持续影响,当我们考察大学时,采取一种长远的视野是有裨益的。正如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指出的,那些16世纪20年代以前成立的机构(institutions),其中只有85个至今仍然存在,包括罗马天主教教会、英国议会、几个瑞士行政区和约70所大学;在它们之中,可能大学的变化最小。[2] 从一开始,大学就代表着全球性的院校机构,因为它们使用统一的语言——拉丁语,并且为国际顾客即学生服务。当时的教授同样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的学问。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学,除了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Al-Azhar University)以外,均起源于共同的渊源——中世纪欧洲大学,特别是有教授治校传统的巴黎大学。由于殖民统治的缘故,非西方世界很多地区也输入了欧洲的大学模式。即便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国家——如日本、泰国、埃塞俄比亚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接受了西方学术模式。[3]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中国、尽管该国业已建立坚实的本土学术传统。中国大学表现出了国际性和中世纪欧洲大学传统的特征,譬如院校的基本结构和教学方向。 美国大学结构在全球影响深远,表征着世界各地大学特征的基本结构,但其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1.联系具体例子谈谈高科技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高科技密切相关,高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提高了现代人家庭生活的质量;移动电话的推广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人与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电脑、因特网的使用,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既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使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于更迅速的了解社会信息。借助于高科技电影、电视制作技术日臻完善,人类能够拍摄出可视性更强的影视片。可以说,高科技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高科技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高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高科技仪器设备,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然而,正如一切事物一样,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着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各种危害甚至是灾难。例如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电池。以前没有电池的时候,电不能随身携带,或多或少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有了电池之后,电则可以随身携带,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废电池如果不经过处理,随意丢弃到大自然的话,则会对大自然起到非常大的危害。以前没有塑料袋的时候,人们买菜、买东西时只能用篮子装菜,很麻烦,也不方便。自从有了塑料袋后,人们买菜、买东西的时候就方便多了。但是,人们在使用塑料袋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它的危害呢?是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经过专门的处理,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呢?

麦当劳公关案例分享

麦当劳公关案例分享 「麦向千禧,美梦成真」 「小区经营」是麦当劳在全球执行任何活动的中心思想,为了扩大影响力,鼓励未来的主人翁主动对小区和人群付出关心,在千禧年即将来临的前夕的1999年,国际麦当劳提出「麦向千禧,美梦成真」(millennium dreamers)活动,成功运用了公关策略,塑造麦当劳的新形象,而由世界各地选出的2,000位「未来之星」,也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新希望。 「麦向千禧,美梦成真」的国际目标: ?以麦当劳的领导经营及小区关系延伸,向全球各市场积极规画、推展千禧年麦当劳代表活动。 ?结合世界性两大品牌(麦当劳及迪斯尼的资源和合作,在跨世纪的时机中,全力争取国际媒体的注目。 ?创造世界性事件,有效整合系统努力,以为麦当劳千禧年经营提供持续动力与焦点。 ?善用结盟策略,增进对家庭及儿童客层的承诺,充分强化麦当劳的品牌价值。 正当「麦向千禧,美梦成真」活动提出之际,台湾发生了921大地震,当时,全台湾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在执行企画中,对于正要起步的「麦向千禧,美梦成真」活动,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度及挑战,台湾麦当劳当时也考虑是否要继续执行这项计划;此外,其他执行层面上的新挑战,也应运而生,包括: 1.为了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委员的寻找及评审方式应如何有效落实? 2.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来解决并达成宣传的目的? 3.如何征得政府机关的同意,并结合其他相关团体的资源,一起倡导活动的进行? 4.我们小区中,是否真存在默默为社会付出爱心的未来主人翁,能成为值得表扬的对象? 然而,到了1999尾声,台湾民众将悲痛转化为力量,无论年龄大小,一起为重建灾区及帮助灾民而努力且相互扶持;因此,原本的困难点及挑战,反而成为助力,台湾区的「麦向千禧,美梦成真」活动,随即正式展开。 为了使这项国际性活动能够本土化、小区化,台湾麦当劳运用下列策略,以达成执行面的最高效益: ?迎接千禧年,创造第一波公关话题及运用平面媒体的连续性攻势,充分掌握领导品牌的形象及印象。 ?单店运用公关话题,充分增进小区及学校互动,并积极强化顾客关系。 ?主动吸引少年、儿童消费阶层的注目,促使其经由参与本活动,进而营造长期的好感与忠诚。 由于成功地运用公关策略,台湾麦当劳化挑战为助力,争取内政部的支持,并结合本地专家、学者、小区工作者、儿童教育家、学校以及媒体的共同协助,「麦向千禧,美梦成真」活动得以在千禧年之初,圆满的呈现在国人面前,透过策略性的公关企画与执行,在世纪交替的重要时刻,台湾麦当劳在「国际品牌,小区经营」的承诺上,做出美好的实践。

麦当劳实习总结

麦当劳实训总结 为完成本次实训作业,进行销售实践活动,我在麦当劳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训,获益匪浅。麦当劳是以餐饮服务业为主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属于店内销售。虽然我在这里仅仅工作了两周时间,但是通过此次实训,我学到了很多销售技巧,明白了社会实践对引导我们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工作能力,学习做人之道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开始,当我去肯德基还是麦当劳的时候,看到那些人在做汉堡、收银等,总觉得好难的,我一定不会的。直到这次我真的去了麦当劳实训,我才发现:只要你肯学,用心学,什么都可以做到。这次实训 ,让我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这样才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亦可品尝到社会的酸甜苦辣。 我为能在麦当劳实训感到骄傲,因为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一、实训目的 完成此次实训作业,进行一次销售实践活动,锻炼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了解社会现实,从实践中拉进与社会的距离,认清一些社会问题,看清一些社会现象。在社会大课堂里,经风雨、见世面,检验知识,培养能力,磨练意志,使自身得到启迪,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为日后真正走进社会奠定基石。 二、实训地点 杭州和平广场麦当劳店 三、实训内容概况 我于六月三日进入麦当劳实训,开始时要试工一天,工作4个小时。工作期间,我被安排到大堂,跟着带我的阿姨学习。及时收拾客人用餐后的垃圾,并且保持大厅的整洁是此次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必须兼顾厕所的卫生,给顾客一个好的环境。当顾客多的时候,我会手忙脚乱,因为除了要及时收拾客人留下的垃圾,还要出垃圾桶的垃圾,当然还有厕所的清洁、大堂的整洁。试工时间很快过去,我通过努力,终于顺利被录用,第二天正式上班培训。 培训的第一项目主要是负责柜台的点餐与收银工作。柜台的点餐与收银是餐

怎样管理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

壹、前言 「麥當勞」(McDonald’s)是美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發展之一,它的勢力範圍早已超越美國本土與速食業界,進而擴展到全世界人類生活的各個重要領域(Ritzer,1993,p.1)。事實上,麥當勞不僅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同時也在流行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任何一家麥當勞連鎖店開幕,都可能會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或者躍登當地報紙的頭條新聞。許多電視節目或電影劇情也自然地將麥當勞融入其中,儼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獲缺的重要部分。更有甚者,人們對麥當勞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視其為一種神聖機構的代表。舉例來說,當第一家麥當勞在莫斯科盛大開幕時,被描述為是一種具有特權的大教堂,而川流不息的顧客則像是奉行某種宗教的消費者。麥當勞的影響力還不僅如此,根據一九八六年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六的學校孩童都認識「麥當勞叔叔」(Ronald McDonald),這項排名僅次於第一名的聖誕老人。麥當勞除了在都市與鄉鎮陸續開設連鎖店之外,它也跳脫以往豎立於校園附近的開店模式,迅速地將觸角深入學校的飲食部門,甚至後來還出現在飛機供應的餐點之中,這些都對人們的生活形態產生深遠的影響(Ritzer,1993,pp.4-7)。截至今日,這種以「麥當勞化」(McDonaldization)

為中心的重要過程仍持續不斷地在社會的其他領域中成長茁壯,並且展現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正如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浪潮一樣地令人不可抗拒。因此,一般美國人對於麥當勞連鎖餐廳已經習以為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獲缺的要角,這種影響在幾十年後的今天進行的更快、層面也更深遠,它所觸及的不只是消費品味的層面,而是更全然的世界觀,甚至是考虑認知過程的形塑與改造。 針對此一現象,George Ritzer曾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社會的麥當勞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一文,深刻地描述麥當勞在美國社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若就Ritzer的分析深入剖視,能够發現他的論點多數是植基於現代性(modernity)的模式,此乃形塑其考虑與論述的重要基礎,它所強調的是理性重於情感,理性重於非理性(Hartley,1995,p.418)。事實上,現代性不僅僅是外在的轉型,它已經完全改變日常社會生活的實質,甚至影響到人類經驗中最為細微的面向。然而,由於啟蒙理性隨著科學的進步而逐漸轉化為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並進一步合法化了科層體制(bureaucracy)和市場驅動的經濟系統。市場經濟又轉過來對於教育的各個層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導致功利實用的思維逐漸支

麦当劳化 社会学论文

《麦当劳的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 ——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麦当劳化原则 10播主任艺 作为美国快餐的一个著名品牌,麦当劳流行于世界各地,家喻户晓。麦当劳源起于美国,最初由麦当劳兄弟创立。如今,麦当劳业已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其触角不断在更宽层面、更深程度上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不但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甚至被移植入世界其他很多文化之中。以当今社会的“麦当劳现象”为话题重点并引向深入的社会学著作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与思索,书名《麦当劳的梦魇》,你也许很难将其同社会学联系到一起,本书作者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乔治.里泽在第一章开篇就这样写道:“这并不是一本关于麦当劳或是快餐业的书,虽然本书会频频提及这两个方面。本书将麦当劳(以及它扮演的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快餐业)作为范例来研究一个范围广泛的进程,笔者将其称之为‘麦当劳化’,即快餐店的规则逐渐住在美国社会的诸多方面乃至世界其他地域的进程。”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经指出,不断扩张蔓延的合理化社会制度最终会形成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成为桎梏人的巨大“铁笼”,无法逃离门也没有出口。将韦伯的说法表述地更现代一些,就是麦当劳化。可以说不仅仅是快餐业,在其他很多行业,克隆麦当劳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世界很多国家都遭受了“麦当劳化”的美国企业入侵,甚至出现了那些美国企业的本土克隆版。本书作者里泽通过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加以讨论,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出生、成长并可能继续经历的真实世界。通过分析麦当劳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危害,深入剖析快餐文化如何渗透并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对“理性与非理性化”的潮流予以批判,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方案。 乔治.里泽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家,马里兰大学杰出教授。他曾经担任美国社会学协会理论、组织和职业社会学分会的主席等重要学术职位,还曾经获得过马里兰大学和美国社会学学会的教学杰出贡献奖。在《麦当劳的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里泽用数字和实例说明了麦当劳迅速扩张的趋势。1993年麦当劳的总销售额达到236亿美元,利润几乎达到11亿美元。在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平均每家店的年销售额大约在160万美元。麦当劳快餐店在1955年首次开张营业,到1993年末,麦当劳在全世界大约有了14000家快餐店。而且,对很多人来说,麦当劳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制度。当麦当劳在莫斯科开业时,一名记者把这种专卖店描写成美国标志的“终极偶像”。在这部书里,里泽所意欲揭示的是,快餐店的原则正在主导美国社会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越来越多的部门,并“提出一个警告,告诉人们不应该让麦当劳化的诱惑把我们蒙蔽起来,使得我们看不到它的许多经验。”麦当劳化不仅影响到餐饮业,也影响到教育、工作、医疗、旅游、休闲、饮食、政治、家庭,事实上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在里泽看来,“麦当劳快餐店以及麦当劳化不代表某种新的东西,它只是贯穿20世纪的一系列合理化过程的顶峰而已。” 麦当劳模式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于它为消费者、工人以及经理人员提供了高效性、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进而被社会其他方面纷纷模仿。 首先,麦当劳化提供了巨大的高效性。高效性意味着选用最佳方案来实现既定目标。但是,实现某个目标的真正最佳方案几乎是找不到的。由于受到特定历史背景、经济环境、组织形式和人自身局限性等方面的限制,人和组织机构的效率很少能达到最大化。然而,组织机构还是怀着他们至少可以逐渐提高效率的希望,在不断的追求效率最大化。麦当劳快餐店的流水作业集中体现了它的高效性,很多社会领域其实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对于顾客和银行家来说,免下车窗口服务使银行业务流水线化了。免下车冲印亭可以收取胶卷底片,然后把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毕业实习报告麦当劳

一、实习目的 二、这次实习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本次实习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真正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学校允许我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兴趣爱好寻找单位实习,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二、实习前的准备 四、因为学校允许我们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所以在实习前的一周我们不停的搜索各方面的信息。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感觉找份好工作真的是不易。好多与电气相关的工作都不招收毕业实习生,正在这时候,朋友帮我推荐了一个麦当劳的实习工作,本来想着麦当劳是快餐行业,和我们电气没什么关系,但朋友告诉我说麦当劳里面也有很多电气设备,有自己的设备维修师傅,说我到时候可以跟着电气师傅学习学习,当然麦当劳自己的工作也要做好,后来真的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我决定去麦当劳试一试,因为我是实习、短期的,怕老板不用我,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没想到何老板进行交谈后,老板很爽快地聘用我了。在经历过无数次找工作失败的挫折后,我们自己对自己说,这次一定好好的做。 三、实习的内容 我所实习的单位麦当劳就位于焦作市解放中路三维广场一楼西侧,是一家快餐厅,餐厅面积不大,总体上分为A区、B区、产区和后区,其中A、B区就是外面的大堂,供顾客用餐的地方,产区是专门加工食品的,而后区则是为产区所加工的食品作一些必要准备的地方,而我的主要实习区域就在产区,里面有很多与电气相关的设备与机器。当然了,刚来到麦当劳开始时要试工一天,工作6个小时。试工期间,我被安排到大厅工作。及时

社会的麦当劳化

《社会的麦当劳化——对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生活特征的研 究》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乔治·里茨尔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并被命名为“杰出学者一教师”。他是美国粹学学会理论社会学和组织与职业分会的主席。《社会的麦当劳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英文版于1996年发表。 本书共十五章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包括第一、二章,第二部分合理性的四条标准包括第三到第六章,第三部分理性中的不合理包括第七到九章,第四部分生活指南主要是第十章。 第一部分导言 90年代初麦当劳快餐店已经遍及教育、政治、军事等几乎所有的社会机构。乔治·里茨尔首次提出了“麦当劳化”的概念。由此可见,他并不是把麦当劳快餐店作为一个单独的现象来加以分析的。相反,他是把这一现象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经济运动的典型表现来加以分析和论述的。乔治·里茨尔认为,他自己的分析与德国古典的社会学家和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一脉相承。按照马克斯·韦伯理论,主导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线索是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所谓“合理化”的过程。在此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过是“合理化”(所谓“科学的精神”)的一种体现罢了。这种合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效率”。为了提高效率而使事物整齐划一(所谓“规则化”)。这种合理化在社会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现代官僚制度”。韦伯认为,所谓合理化的社会制度其实是不合人性和非人化的。韦伯担心,不断衍生着的合理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将形成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使人无法逃离。这也就是所谓的桎梏人的“巨大的铁笼”。作者站在客观的立场,承认了麦当劳化的优点,但他把侧重点放在了麦当劳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引发的危险上。作者以韦伯的合理化为基础,最终目的是告诫人们不应该被麦当劳化的优点所蒙蔽,看不到它的危险。麦当劳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不仅被具有预算头脑的汉堡包经销商所采纳,也为一大批其他的低价的、便宜的快餐饮食店所采纳。2、其模式也扩展到了“随意晚餐

麦当劳实习报告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报告 题目麦当劳实习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实习单位 二O二O年四月九号

麦当劳顶岗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介绍 麦当劳(McDonald's)是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1955年创立于美国芝加哥[1],在世界上大约拥有3万间分店。主要售卖汉堡包,以及薯条、炸鸡、汽水、冰品、沙拉、水果等快餐食品。麦当劳遍布全球六大洲119个国家,拥有约32000间分店,在很多国家代表着一种美式生活方式。在美国,每个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就有一家麦当劳分店。 麦当劳公司旗下最知名的麦当劳品牌拥有超过32000家快餐厅,分布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的麦当劳按照当地人的口味对餐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麦当劳公司还掌控着其他一些餐饮品牌,例如午后浓香咖啡(Aroma Cafe)、Boston Market、Chipotle墨西哥大玉米饼快餐店、Donatos Pizza和Pret a Manger。 麦当劳公司2001年的总收入达到148.7亿美元,净利润为16.4亿美元。麦当劳在全球快餐连锁领域是冠军。2012年,麦当劳在中国共拥有1000余家餐厅,2013年餐厅数量预计达到2000家。麦当劳公司每年会将营业额的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创始人雷·克洛克在去世时,用他的全部财产成立了麦当劳叔叔慈善基金。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410位。 实习时间 2019年7月8日——2020年1月8日 实习目的 这次实习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本次实习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增加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能力,便于以后毕业后能真真正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学校让我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兴趣爱好寻找单位实习,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习岗位与内容 (一)实习岗位 生产区、服务区的员工,区域、值班管理

麦当劳化的力量——《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与感悟

麦当劳化的力量——《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 与感悟 麦当劳化的力量——《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与感悟 麦当劳的名字与它黄色的双拱门标志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扩张,早已深入世界各处。麦当劳业已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不但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也被移植到世界其他文化中。 在乔治·里泽的《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作者指出麦当劳化意指快餐店的规则逐渐主宰美国社会的诸多方面乃至世界其他地域的过程。而麦当劳化的成功要素则在于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 在当今社会,很难想象完全没有受到麦当劳化影响的社会事物,可以说麦当劳化的力量无处不在。 但说到目前处于危机中的麦当劳企业,正是它的成功削弱了它的力量。很多竞争者已经采用了它的规则,接受麦当劳化,并且进入了麦当劳创造的快餐市场。 拿周黑鸭来举例,在周黑鸭2016年成功上市后,有不少人 将周黑鸭与精武鸭脖进行比较,针对二者一上市一衰落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可以说,无论是在产品的生产制作还是经营方式上,周黑鸭都完美的实现了麦当劳化。 周黑鸭对供应链、生产线及所有销售渠道都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原材料从源头直采,全程可监察并追溯,连分割规格都严

格把控,规定鸭脖长短误差不得超过2厘米,锁骨必须附有一定厚度的鸭肉,目测时不得“露骨”等。2014年5月周黑鸭所有门店全面停售散装食品,只卖锁鲜装和真空装,此举强化了产品的辨识度,也让许多假冒店铺原形毕露。而采用直营模式,拒绝加盟,更是很好的保持了产品的统一性。 仔细研究周黑鸭的经营模式,可以从这里看到很明确的麦当劳化。无论是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还是可控制性,周黑鸭都十分精于其道。可以说,周黑鸭的成功,有很大部分是来于麦当劳化。 可反观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虽然说也有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但正是麦当劳化的发展为麦当劳企业培养了无数对手。而随着麦当劳化的触角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越来越多的麦当劳化式企业不断出现,即使麦当劳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麦当劳化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麦当劳营销论文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现代生活的节奏是快速的。人们需要快速的网络以及快速的服务,快速的交通,快速的通讯。而随着快速服务的产生和发展,快餐随之产生。麦当劳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快餐品牌,麦当劳的成功值得我们大家去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全球的餐饮业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业在全球范围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快餐正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接受并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日常餐饮选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快餐行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现象,现在已经成为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麦当劳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从1991年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国内贸易局统计数字显示,麦当劳的670家餐厅遍布在跨越中国25个省市和直辖市的108个次级行政区域,在中国的单店年平均营业额为1624万元人民币。目前,麦当劳在中国的供应商系统亦拥有超过1.5万名的员工,总投资达5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5万人,其中99.96%是中国员工。 1.2 所属领域的研究现状 现代市场学是一门适应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对工商企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明显的重要作用,许多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营销对企业的作用,对市场营销与麦当劳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1)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许多学者都对麦当劳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赵明兰通过对麦当劳企业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营销策略的分析和麦当劳的全球构想,揭示了麦当劳在中国成功的必然性;陈瑛,姚尧等对麦当劳2003年全球广告策略进行浅析,认为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活动能使麦当劳摆脱给人们留下的含混、陈旧的印象,树立起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并且顺利收复失地,扩大市场,找到一条新的高速发展的道路,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8]。 庞进、梁秀芳通过借助Hofstede的“洋葱图示”理论,对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华经营策略的文化本土化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化了本土化发展策略对跨国企业重要性的认识[6]。 李晓对麦当劳的服务营销战略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服务营销方面,麦当劳的产品品质策略、特许经营策略、以及灵活有效的促销策略等等都给中式快餐企业以很好的启示,他以服务营销和跨国营销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以麦当劳为主要的案例,通过对它的服务营销战略的具体分析,从中探究麦当劳成功的原因,找到发展中式快餐的出路[1]。 中国对市场营销研究的理论开始的比较晚,现在还没有西方国家那么成熟,但是也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很快,已经可以应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行实践中,并且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改进。 (2)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市场营销研究的理论由来已久,始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已经形成许多比较成熟的理论,同时这些理论也在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直至今天也没有哪一个理论能够一统天下。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单选题: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孔德B.涂尔干C.韦伯D.马克思 2.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A.涂尔干B.孔德C.韦伯D.马克思 3.帕森斯是()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4.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 5.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6.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7.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8.()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 9.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A.费孝通B.科尔曼C.林南D.格兰诺维特 10.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C.关系建立的基础D.关系的协调程度

11.()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B.社会资本C.经济资本D.人力资本 12.()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理论D.拟剧理论 13.()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B.公司C.邻里D.教会 14.根据()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 15.()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次级群体D.初级群体 16.家庭中的传统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抚育功能B.生产功能C.赡养功能D.消费功能 17.社会学家()提出了中层理论。 A.帕森斯B.默顿C.韦伯D.福柯 18.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19.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结构B.社会制度C.社会机制D.因果关系 20.“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B.滕尼C.恩格斯D.哈贝马斯 21.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22.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

酒店行业的发展:当设计学遇见历史(上) - 译言翻译

酒店行业的发展:当设计学遇见历史(上) - 译言翻译欢迎来译言登录注册帮助首页译言精评译言文库协作项目小组个人空间 提交发现开始翻译译者: 酒店行业的发展:当设计学遇见历史(上) 1809个读者 Clivia @ https://www.360docs.net/doc/ae6171295.html, 2008年11月21日双语对照原文字体大小小中大 简介 自从1980年,旅客对艺术,文化和历史兴趣的升温直接导致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个变化从人口统计,社会学和文化变迁中也可以看出。与此同时,这些变迁迫使生活时尚酒店(lifestyle hotel)的出现。考虑到国际酒店行业中对规范酒店(box hotels)的标准,生活时尚酒店的出现急速增加了酒店管理模型的多样性。他们作为文化旅游的产物,确定了三个主要的“产品-市场营销”混合产物:历史上的建设(historic establishments),设计学和设计历史上具有意义的酒店。这些混合产物证明了它们可以和旅游者密切配合起来,从而大幅度的辅助旅游者的旅游文化体验成为一个整体(如果大家对as a whole在这里不太理解的话,Clivia来解释就是:从你踏进一个国家开始到离开这个国家,从头到底的体验被视作一个整体,任何其中的一个环节破坏了你的兴致,都可能导致你对这个国家整体印象变差)。这篇文章对生活时尚酒店产品进行分析,从而对将来利基市场(niche market,不要问我niche在这里的意思……不知道的自己翻书去)的营销做一个前视。 译言联合3G门户推出无线官网,手机看译言,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ae6171295.html, 自从1980年,旅客对艺术,文化和历史兴趣的升温直接导致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个变化从人口统计,社会学和文化变迁中可以得出。与此同时,这些变迁迫使生活时尚酒店(lifestyle hotel)的出现。考虑到国际酒店行业中对标准型酒店(box hotels,其实Clivia觉得箱子型酒店很形象的说,比如有一幅漫画说应试教育前孩子的脑袋是各种形状的,应试教育后孩子的脑袋一律都是三角形的)的标准,生活时尚酒店的出现急速增加了酒店管理模型的多样性。他们作为文化旅游的产物,确定了三个主要的“产品-市场营销”混合产物:历史建筑(historic establishments),设计学和设计历史上具有意义的酒店。这些混合产物证明了它们可以和旅游者密切配合起来,从而大幅度的辅助旅游者的旅游文化体验成为一个整体(如果大家对as a whole在这里不太理解的话,Clivia来解释就是:从你踏进一个国家开始到离开这个国家,从头到底的体验被视作一个整体,任何其中的一个环节破坏了你的兴致,都可能导致你对这个国家整体印象变差)。这篇文章对生活时尚酒店产品进行分析,从而对将来利基市场(niche market,不要问我niche在这里的意思……不知道的自己翻书去)的营销做一个前视。 1. 客户需求和文化旅游者的行为 1.1 需求变化 自从1980年,旅客对艺术,文化和历史兴趣的升温直接导致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个变化从人口统计,社会学和文化变迁中可以得出。人口统计,社会学和文化的变迁如何影响作为在客户的文化体验中的一部分的酒店管理产物会在以下讨论。 作为人口统计学的一部分,在西方世界中快速增长的老龄群体拓宽了历史性酒店的需求。这是因为文化水平和对文化的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此外,“grey

陷入社会发展的麦当劳化

第33卷第8期湖北科技学院学报Vol.33,No.8 2013年8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2013文章编号:2095-4654(2013)08-0006-02 陷入社会发展的麦当劳化 陈静玮,汪艳瑜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理性文化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是探讨已久的话题,麦当劳作为理性化的代表之一,统一模式化管理,极其注重效率,已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乔治·里泽却在《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中着重讨论分析了麦当劳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损害。理性文化一点一滴地融入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作者深入剖析了这种融入是如何发生的。那么,麦当劳化在全球的蔓延是麦当劳的噩梦?还是理性化的噩梦?对这股“理性的非理性化”潮流我们应该持有反思态度。理性化的出路或许正是重新重视非理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麦当劳化;理性化;理性的非理性化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 乔治·里泽是马里兰大学著名的社会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型老师、《消费者文化周刊》的创始编辑。他最知名的著作便是这本《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拜读之后,麦当劳化这四个字在笔者脑中久久挥之不去。 一、麦当劳化的概念 《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提出的一个概念———“麦当劳化”,是用来描述现代社会理性化的一个概念。马克思·韦伯曾用“科层化”描写19世纪的理性化,而到了20世纪,取而代之的是“麦当劳化”。书中指出,这种以效率性、可预知性、可计算性、可控制性为特征的麦当劳化管理方式及附带产生的文化影响已然融入到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都无可避免的陷入这场洪流中。这场洪流中,“得益”于集中化、专业化、理性化的流水生产线而吐纳出批量化的速成快餐食品及其他社会制品。作者同时也考察了麦当劳化的一些著名前身:强调科学管理、效率至上的泰勒主义,福特汽车的生产装配线,甚至包括由维特父子公司所大量建造的郊区住宅。 将美国某一产品的名称挪用来指称某一具世界影响力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绝对不是第一次,由福特汽车所延伸出的福特主义即是明例之一。但是在第一次接触到麦当劳化这个词时,笔者还是会想,是那个风靡全世界的麦当劳么,是那个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麦当劳餐厅么?它和理性化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于是便细细品味起来,在乔治精准、概括、生动且不失幽默的文字中,笔者在脑海中对麦当劳化渐渐有了一些认识。 其实,用“麦当劳化”来描述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并不是必然的,我们大可以将它称为“汉堡王化”、“星巴克化”、“7-11便利店化”,只是将其称作“麦当劳化”更具有影响力罢了。周遭的诸多事物,有麦当劳的金黄色拱门的印记:大量生产、规格世界划一的宜家家俱,标榜速率至上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口味一成不变的可口可乐……我们已经被“麦当劳化”全面包围了。 二、麦当劳化与“形式性理性化”的联系 1.麦当劳化流行与高效率 效率是生产之根本,是每一位资本家都不懈追求的。作为麦当劳化四大特征之一的“效率性”,又是怎样的?麦当劳化强调高效率,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真的是这样的吗?当我们走进麦当劳餐厅、排队、抬头看着大型看板的菜单、快速点餐、点完餐在等候区等待餐点完成、结账、端餐盘去寻找坐位、食用餐点、将垃圾清理到垃圾桶並做资源回收、离开麦当劳餐厅。“快速吃完,然后走人”,这样的流程我们都很熟悉,而我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所做的而减少支出。其实很多时候,高效的最大受益者,是那些推行理性化系统的人。这其中,“自己清理垃圾”这个情节使笔者印象深刻。因为曾几何时,我们总是将外国人吃完快餐后自己将垃圾处理掉这一行为奉为高素质,想着中国人什么时候才会到这样的境界。而读了这本书,笔者忽然觉得消费者又有什么义务要去为资本家做这些呢?不禁感叹,在麦当劳化盛行风靡的同时,麦当劳文化其实早以更猛烈的声势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而这,才是麦当劳化如此流行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麦当劳化如此迅猛地发展,绝不是偶然。麦当劳化符合物质利益,符合我们的文化,适合社会的发展,它采纳了合理化的优点,使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且人们与它之间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这种接受,促使麦当劳化在世界上得到进一步发展。麦当劳化已成为一个全球进程。麦当劳模式被几乎所有行业所学习、采纳,麦当劳模式席卷全世界。 然而硬币总是有两面的,每一项事物的功能都不可能是单一的,麦当劳化也不是完全优越、无可挑剔的。麦当劳化无疑为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社会管理带来无尽的便利,所体现的理性中的不合理性正是乔治·里德意欲着重阐释的。随着麦当劳化融入到社会的肌理,社会的病症就更加 *收稿日期:2013-05-06

麦当劳实习自我鉴定

麦当劳实习自我鉴定 一、实习目的: 锻炼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了解社会现实,从实践中拉进了与社会的距离,认清一些社会咨询题,看清一些社会现象,在社会大课堂里,经风雨、见世面,检验知识,培养能力,磨练意志,使自身得到启迪,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增长才能、提高自身素养、为日后真正走进社会铺定基石。 二、实习时刻: 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共3个月 三、实习地方: 外滩麦当劳店 四、实习内容: 开始时要试工一天,工作6个小时。试工期间,我被安排到大厅工作。及时收拾客人用餐后留下的垃圾,保持大厅的整洁是工作的重点,并且还必须兼顾厕所的卫生。别看厕所惟独小小的一块地点,拖起来别费吹灰之力。但是在用餐高峰,往往前足我刚拖完,还没等地板干掉就有3、4位顾客连着使用,地面有张乱别堪了。在我手忙足乱之际,只见大厅的阿姨,动作马力,总能在第一时刻里把所有的工作做好。速度之快让我佩服别已。 有人会说,用餐高峰时的确辛苦。但是到了低峰就轻松了吧。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我面试的这家餐厅设在前进大街上,和闹市区的生意别能比。过了吃饭时刻,餐厅生意就会明显淡下来。在低峰时段,大厅的托盘都收好了、厕所的地面拖洁净了、洗手台也几经擦的一尘别染,大概差不多没有什么情况要做了,但是总别能就垂手站着吧。于是赶忙请教阿姨你能够把玻璃擦一下。特别是门上的玻璃,客人进出时手会碰到玻璃上,玻璃很容易花掉。大厅的地面上有一些散降的食物碎片看到吗?把地扫一下。地面上的那些足印也要及时拖洁净。垃圾要经常用导压棒压一下。假如压好未来,垃圾超过垃圾桶的3/4就要预备换一具新的垃圾袋了。收好的托盘要用消毒水擦拭、消毒,然后送到柜台上,保证柜台托盘的是数量。盛放吸管的盒子要定期察看,假如吸管数量别够要及时补充。经常到餐厅的外围看看。假如有烟头、树叶、纸屑要及时清扫,保持餐厅外围环境的整洁。人别多的时候,还能够把外围的地板拖一下。 前言:没有实习,就没有发言权,惟独亲身记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寻常的感受。我与社会的接触并别多。事实上学校要求我们参加认识实习, 无非是想让我们提早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如此才可不能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寻别到日子的重心, 于是我才决定那个假期要真正的去接触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假如我们在实际当会, 品尝社会的酸甜苦辣。中别能灵便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算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中。

探析_文化全球化_与_文化美国化_

一、全球化与美国化 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一词就已经出现在了美国的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据文献考证,早先美国学者乔治?莫德尔斯用“全球化”这一概念来解释欧洲人的扩张,通过政府及其它共同体在一个全球贸易网络内实现一体化。如今,这一概念被不断引用,泛化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一般而言,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因此本质上,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多元概念。 “美国化”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从英国学者威廉?斯特德1901年出版的《世界的美国化》一书算起,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化”应归结于20世纪中后期才凸显出的一种现象。随着美国力量的强大,这一趋势也在日益加强。有学者将“美国化”行为特征总结为:“世界各地之人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化的食品,穿美国生产的或美国样式的服装,看好莱坞电影和NBA比赛,储蓄和携带作为硬通货的美元,讲美国英语,使用视窗和英特尔系统日夜上网,过分地关注美国,如果可能的话,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加入美国国籍。另一方面,……除了高技术产品,美国人出口他们的价值观、思想、政策和武器。”毕竟,这样夸张耸动的描述只存在于概念的探究中,事实上,世界各地的绝大部分众人还未对美国趋之若鹜。 总的说来,全球化是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它描述的是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则是涉及全球范围内的深刻变革。即使20世纪90年代之后来势凶猛的全球化在很多方面打上了美国的烙印,但这种性质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美国 化只是局限于美国大众文化向外传播对全球发生的一种影响,它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会导致被影响国的文化发生方向的改变,但不会使它们完全丧失自我认同,从根本上趋同于美国文化。 这样, 一个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社会完全美国化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在现实中更不存在,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和美国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后者还只是对似乎正在发生的趋势的理论描述,并未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 二、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美国化 不少人在概念之初就将全球化和美国化等同了,继而对文化范畴中的两者再度混淆。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全球化”呢?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更倾向王存刚博士观点:“所谓文化全球化,是指随着人类交往关系的发展,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通性(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致性)的趋势。” 他总结了文化全球化主要表现的两个方面: 1.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广泛,不同文化模式和传统之间相互接纳的程度逐步提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群体间的文化交往由于地域限制显得既不明显也不不活跃。但随着交通、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人类进行文化交流的手段也日趋先进与多元化,跨地域群体间的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大,从表面泛泛的生活贸易的交往,到深入的传统、宗教和文化等领域的互动,可以说,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编织的世界网络中,人类不同群体间的文化交流早已不受地域的限制,交流的层面也逐步提高,当今国际社会中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便是其集中的体现。 探析“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美国化” 毛露敏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07-09-16 作者简介:毛露敏,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社会科学家 SOCIALSCIENTIST2007年11月增刊 Nov.,2007Supplement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全球化与美国化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面对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深入探讨,文化全 球化是否会产生全球文化和文化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文化美国化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美国化中图分类号: G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7)增刊-0104-02 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