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学案

一、激活思维

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了中考前的最后备战阶段,在这重要一役中文言文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我们将针对中考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进行有效的知识梳理和方法总结。

二、活动任务

1.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

2.归纳文言文解题技巧。

三、活动过程

(一)、请根据《说明指导》176页古诗文阅读(二)——2012年济宁地区中考题,总结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

(二)、以《桃花源记》为例归纳文言文答题技巧

1.检查背诵默写

①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②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③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④能充分体现桃花源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和乐情景的语句是:

2.请同学们在复习《桃花源记》文意的基础上,试总结考点并归纳答题技巧。△.解释字词

中考重点考查的实词有哪几类:

△.翻译句子

中考重点考查的句子有哪几类:

复习方法:

3.比较阅读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①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②皆有所养,男有分③,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④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注释】①与:通“举”,选举。②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③分(fèn):职分,指职业。④谋闭:奸邪之谋。

△.比较阅读中“文意理解”题常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

△.客串命题人:假如你是命题人,根据中考考点从这几个对比角度,你会就“文意理解”题设计哪些问题?

△.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拓展运用题的答题技巧:

4.自主拟题:请就刚才的对比文段,仿造中考题型中的“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和拓展运用”题,各出一道题,使之与已完成的“文意理解”题成为一套完整的中考仿真题。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总结了文言文阅读的考点及答题技巧。中考中文言文阅读确实有难度,但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在后期的复习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法可依,认真积累,勤加练习,就一定能在中考时取得辉煌的成绩!

(三)、我的收获和反思

(四)、作业:完成《中考指导》P65(七)P85(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2010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解说 (一)考点及解说 2003年《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的文言文”,是指基本词汇是常见词汇、基本文言句式是常见句式的纪传文。这就从原则上确定了文言文备考的基本方向一一其阅读语段并不是艰深难懂的,而是紧密切合中学阅读实际,科学地选择、全面地设计的。那种认为阅读文段及试题越难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2003年《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词,限定为18个,即: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信息。

202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专题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南京【古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 (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 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9.(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 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陕西【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_____ ;太守的“乐”指:______ 。 【答案】(1)C (2)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解析】【分析】(1)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而太守则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够和自己一起来游山,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所以,游人的“乐”主要指享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太守的“乐”指的是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故答案为:⑴C; ⑵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⑶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实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 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 处。(4分) (二)〔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 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 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 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2019年全国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四) 上传: 章杰明更新时间:2012-12-9 18:26:59 (浙江嘉兴) (三)义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21.(1)已经(2)离开(3)快速(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 (浙江丽水) (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三)(7分) 23、(3分)(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4、 (2 分) B 25.(2分)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一、人物品评篇 (一)(2019·达州改编)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 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 (2)属吏咸.伏谒咸:都 (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 (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 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A.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后,在任期间穿布衣,吃糙米饭,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限时训练 题组一专项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但仍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 答案:D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答案:C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答案:C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 一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明年,复拜翰林学士。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②咸:和睦。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时胡伸亦以文名 A.时胡伸/亦以/文名 B.时/胡伸/亦以文名 C.时/胡伸亦以/文名 D.时胡伸/亦/以文名 【解析】“时”是句首表示时间的状语可停顿,“胡伸“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与后面的谓语之间要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 比得上 ) (2)假( 借 ) 【解析】中考中考查到的字词很多是课内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及”就是“比得上”的意思。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 __当时王黼和汪藻同室居住,向来不和睦。__ 【解析】时:当时。素:向来。咸:和睦。 (2)后十年,卒如其策 __过后十年,最终像汪藻的策论说的那样。__ 【解析】卒:最终。策:策论。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 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 学设计(参考文本)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无道人之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①。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②。隐心而后动③,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内含光⑥。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⑦。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⑧。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选自东汉?崔瑗⑨《文选》) 【注释】 ①施:给予,加惠。②纪纲:法度。③隐心:审度内心。④臧:善,好。⑤涅: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ài):昏暗;日月无光。⑦老氏:指老子。《老子》第四十二章:“坚强死之徒,柔弱生之徒也。”这是诫逞强的话。⑧详:通“祥”,吉利。⑨崔瑗(77-142),字子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练习】 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流传至今可归纳成一个成语:( )。 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组词: ①臧( )藏( ) ②谤( )傍( ) ③缁( )锱( ) ④暧( )暖( ) ⑤涅( )捏( ) 3.下列加点词和“无使名过实”中“名”的意思一样的是( )。 a.名不符实 b.不名一文 c.莫名其妙 d.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201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带答案解析

2017文言文中考真题汇编 答案解析 一、【2017届中考省六盘水市卷】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 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学不可以已.④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也);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 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 (1)①甘美②勉励③停止④所以,因此 (2)C (3)①《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 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解析】 (1)试题分析: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 味道的甘美.旨:甘美.②句意: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强, 勉励.③句意:学习不可以停止.已:停止.④句意:所以木材 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困:所以,因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期

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一期 (一) 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 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 9.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B.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C.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D.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尝.微行就饮肆中()(2)使者及.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2)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12.文章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2分) (二)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 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9.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猱则已走避高木 A.猱则∕已走避高木 B.猱则已走∕避高木 C.猱∕则已走避高木 D.猱则已∕走避高木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猱徐取其脑啖.之( ) ②猱则 已走.避高木(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 【考点分析】 【考情分析】 从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考查内容来看,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考查有如下特点: 1.选材、文体的稳定性。命题者近几年一直坚持从“正史”著作中选文,并且一直选取古代人物传记。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的《宋史·朱昭传》,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的《明史·花云传》,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宋史·何灌传》,2011年辽宁卷的《旧唐书·宋庆礼传》,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宋史·萧燧传》。这些阅读文本选材范围的界定和文体的稳定性,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升阅读境界、积淀阅读素养的精义,也为考生的备考复习指明了方向。 2.传主类型的忠义性。文言传记中的传主均为各朝的忠臣、良将,他们都忠君报国、舍生取义,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考点、题型、分值的固定化。文言文阅读考查一直是4道题目,即实词含义判断、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意要点、文言翻译(2个语句)。题型一直是3个客观选择题+1个主观翻译题。分值为19分,其中文言翻译10分。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考试大纲》可知,新课标全国卷2013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仍将延续近年来的命题特色,但也可能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作出一些调整,如选材的范围(这方面应重点关注“正史”选文中的人物传记,也应适当涉猎一下非“史”选文中的人物传记)或将进一步扩大,文体选择(平时可适当关注

一下政论文、游记文、序文等)也许趋向灵活等。 【学习方法指导】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金钥匙 文言文阅读必须脚踏实地地积累,否则可能到考试时感到不足以应对。学习阅读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终极目标的,即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要达到这个目标,需做好以下三点: 一、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是学习阅读文言文的重要基础 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大都从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开始,而后逐渐延伸到课外文言文(包括高考文言文阅读文)。这些文言文,都是从大量古籍中精选出来的,无论从语言到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学习这些文章,从初读第一篇开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千万不能只满足于对所学文段内容的大体了解,不能如讲故事一般将其内容概述下来即视为翻译。 另外,在实词与虚词两者间,大量的、难于掌握的是实词。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古今异义、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文言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考试大纲》又明确指出“理常见文言虚词(18个)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应该说虚词比实词好掌握。但文言虚词同现代汉语的虚词相比,要比文言实词同现代汉语的实词相比的差距大。文言虚词中,几乎没有一个词是古今完全相同的,而且用法复杂,使用频率还颇高。所以在下工夫学习实词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虚词的学习。需要提醒的是: 1.文言虚词也存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混淆的问题。如文言文中的“所以”连用,常常是“所”和“以”两个单词,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同解。还有“于是”、“至于”,也常常是介词“于”和代词“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其意义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和介词“至于”。 2.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更多,情况更复杂,甚至在同一语段中使用同一虚词,词性也相同,含义却各异。如《察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这段话中,用了四个“其”,第三人称代词,如果笼统地译为“他”就会指代不明,因为它们指 代对象不同,第一个指代“抱婴儿的人”(前文有交代),第二个指代“婴儿”,第三个指代“婴儿”,第四个指代“婴儿的父亲”。 3.注意文言中的兼词。所谓兼词,是指古汉语的合音兼义词。从语音上讲,是由两个(或三个)字音合成的一个音节;从词义上讲,是指一个词包含有两个词的意义。如“盍”、“焉”、“诸”、“叵”等有时“兼义”,要分别讲时为“何不”、“于其间(于之)”、“之于(或‘之乎’)”、“不可”。 4.同一个意义,可以用多个语词表达。如第二人称代“你”,在文言文中就用“女”、“汝”、“若”、“而”、“尔”等多个词来表示。

2019-2020年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新人教版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亡: (2)宜多应.者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上使外将兵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0.答案:(1)逃亡(逃走)(2)响应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一、坦然翁传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 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尝( 曾经 ) (2)悉( 全,都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__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__ 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__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写出两件事即可)__ 二、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A.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B.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D.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辍( 停止 ) (2)窃( 偷偷地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江苏南京) 古镜 (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 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 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 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 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 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 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 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每小句1分)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期

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一期 (一) 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 9.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B.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C.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D.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尝.微行就饮肆中()(2)使者及.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2)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12.文章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2分) (二)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9.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猱则已走避高木 A.猱则∕已走避高木B.猱则已走∕避高木 C.猱∕则已走避高木D.猱则已∕走避高木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猱徐取其脑啖.之( ) ②猱则 已走.避高木(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 12.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13.文章通过什么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试作简要说 明。(2分) (三)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 有声口官口官②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 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③,精密 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 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 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 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 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 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 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 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选自《戴名世集》)【注释】①日:有一天。②口 官(guān)口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③盏:杯 ④掬:捧。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⑥奚: 为什么。⑦适:到。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9.为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A.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B.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C.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D.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地不五六尺()(2)手下, 鸣乃已.()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12.文中细致描写了鸟儿的巢之精美的语句 是,表 现鸟儿情态之可爱的语句 是 。(2分) 13.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 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 的话回答。(2分) (四) 琢 冰【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 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 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 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 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 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 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 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 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 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 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实际。 9.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A.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B.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C.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D.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被.以衣裳( ) (2) 置.之堂背(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 思。(2分)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12.文中“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句运用的手法表现琢冰 者技艺的高超,我们曾经学过林嗣环的 一课也运用了这一手法。(2分) 13.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 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 分) 答案 (一) 9. A 10.曾经到(至) 11.(1)如果皇帝责怪您来晚了,您该怎样 来回答? (2)有老朋友从老家来了,我家里贫穷没 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酒了。 12.忠诚老实,本分,不弄虚作假。 (二) 9. C 10.①吃②逃跑 11.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不敢 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12.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 食的享受。 13.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告诉人 们要警醒,不要被甜言蜜语迷惑,被 享乐所麻醉,而失去原则失去生命。 (三) 9. C 10.(2分)⑴距离(离开)⑵停 止 11.(2分)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 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 12.(每句1分)巢大如盏,精密完固, 细草盘结而成。小不能盈掬,色明洁, 娟皎可爱。 13. (2分)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 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 (四) 9. A 10.(1)穿(2)放在 11. 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 授给他。 12.侧面描写《口技》 13.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技 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功 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 费人力和物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