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意义

存在意义
存在意义

存在的意義

不記得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出生前的自己沒有記憶,出生后的十幾個月也是一片空白。無論大人再怎麼跟我嘮叨那時的我怎麼怎麼愛哭,怎麼怎麼病弱,聽起來總有點懷疑。不知從何時開始,覺得人生如夢幻,來去悄然,似真似假,有點虛幻有點真實,只有雙腳踩實了地面,一門心思做喜歡的事時才會安心些,知道自己此時是真正存在的。那我的存在意義何在?人又是什麽?世界是什麽?怎樣才能向一人一樣存在?

(一)從本性到本性的求知

“求知本來就是遠離本性的。”一次某老師說。所有的混亂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頭緒,一個勁地追問:求知是遠離本性的嗎?

求知不是遠離人性的。人的本性自出生以來(也許在胎兒發育成型后)就有了,如影隨形,一直存在著,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未受教育前,我們想的東西雖然不是很少但是確實是比較簡單的,最多是各種各樣的好奇。上學了,從書本里和課堂上瞭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或不清楚的。能夠自己看書後,又會瞭解更多。隨著成長,生活的繼續,又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煩惱,於是我們的大腦不斷地運轉運轉,思想越來越複雜,東西開始堆積在心裡和腦中。初中了,進入青春期和叛逆期,各種問題湧來,接觸的生活世界不知不覺中擴大了好幾倍。已經不

是小學那個簡單的的好奇寶寶了,感興趣的範圍有所擴大或有所縮小,很多人開始真正的想問題,不過得出的答案很幼稚、懵懂、任性,更多的問題是不了了之了。高中,差不多懂事了,性格開始定型,對很多東西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可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是怎樣的,又該有怎樣的打算。雖然我們自認為瞭解周圍的世界,對生活、社會、世界有所了解,可是對未來充滿了疑惑、擔憂、恐懼,又伴隨著美好的憧憬。

似乎,我們就一直圍繞著日常生活和學習轉悠,想的都是日常問題和學習困擾,難得會向深度發展,只是被外界牽引著。是的,我們一直都轉悠在物質的世界,一直忙碌在自我以外的世界。解決了一件事情又會有一件事情跑出來,煩死了,怎會有空想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呢。我就是我,難道還會有誰,難道真像神話魔幻一樣誇張,存在另一個自己。我們都很忙,忙到越來越沒有時間陪自己,越來越不認識自己了。也許很多人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會發出這樣的感歎,不過他們所想到的只是這喧囂的忙碌的外面世界的生活的問題,還有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疲勞,而不是人的本性。因為我們大學之前的知識程度還是基礎性的低層次的,人們大多數意識到了外界的自己,並圍繞那個自己打圈圈,為此煩惱或思考一系列的問題,只有少數人會突破這個外表的世界,意識到真正自我的存在,從而去認識自己的本性。

當然,並不是說大學教育就一定能夠引導我們去突破表面的世界,它也只是引導我們向專業化的較高層次的知識領域進

發。不過哲學、社會、歷史、心理學、文學之類的專業卻很有優勢。哲學本來就要思考這思考那,對於本性的思考是遲早的問題,優勢最大。文學想的也很多,但是由於文學化的感性思維會影響大多數人思考的層次和方向吧;歷史不是單純的時間和事件的集合,但是不小心就會變的呆板,成為考據家,所以它們兩個的優勢相對要弱些。當然,這個說法沒憑據也沒論證,有點武斷,不過還是有點道理。大學不會為所有進入的人們完成夢想,大半的人會收穫四年稀稀拉拉的回憶和那張薄薄的畢業證,他們或許迷迷糊糊得過且過,或許仍過著高中般的生活把自己埋在書堆中做機械運動。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我,迷失在環境為自己製造的身份中,從不去深究,遇到難題就自動退出思考模式,於是養成了不思考的習慣,只是不斷糾結于表面的世界,何談思考自己。或許這和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所形成的性格、心理、思維有關。

在高中知識的基礎上,再慢慢加上大學的知識,還有十幾年的生活經歷,一部份人能夠醒悟,感覺到那個加鎖,於是想方設法去打破它。不過,只有少數人能打破鎖鐐,走完這個里程。許多人就這樣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或迷失,或停滯不前,或放棄。永遠的黑暗太恐怖了!不過可以慶幸了,這一小群可以及格了,終於真正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了,不會再那麼迷失于表面的世界了。

而現在的自己就深陷黑暗中。一直陷在迷茫中,不知道爲什麽會迷茫。不管做什麽都那麼煩躁不安,都那麼無趣。直到開

始問自己很多很多問題——現在的我是不是真正的我,我是不是這樣的?我的本質是什麽?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有什麽的區別嗎?我是誰?真正的我是怎樣的?我來自哪裡,又該去哪裡?所有圍繞自己的問題是否都出自本身?人的本性是什麽?……雖然已經能夠認識到并思考這些問題,並不斷尋求答案,在失敗中一次次迷惘,又一次次再起來摸索。雖然自己的言行在外人看來已經是那麼消極頹廢了,而且自己也覺得這樣很偏激,很幼稚,很自私,很無知,很愚蠢,還帶點叛逆,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向前沖。因為,太想獲得自由,這種被束縛得窒息的強烈的壓迫感很討厭,時刻纏繞著的緊張與恐懼,越來越強烈地攻擊著這座本來就弱小的城池。很多時候會十分猖狂地大笑,宣示著自己的強大,可是另一面在黑暗中瑟縮著,哭泣著,卻又倔強得不肯低頭。除非我認為自己錯了,不然誰也別想讓我真正服輸。即使暫時被打壓下去了,但是這個想法會一直潛藏著,終有一天要卷土重來,大肆爆發。沒能解決的問題怎麼能夠放得下,就像鬼爪一樣,一直撓著心。雖然經過了這次大爆發,解決了不少積存的問題,可是我還在黑暗中徘徊著,摸索著。應該慶祝這個大爆炸吧,至少它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真心——我是真的喜歡哲學的,是想一直這麼思考下去,思考自己。我一直愛否定又愛懷疑,懷疑這樣太感性的自己能否做到哲學上的嚴謹深刻的思考。前些天在北京的一死黨跟我介紹她看的一本類似自傳的書,作者原本是學哲學的,可是一天他的老師钱锺书說他太感性了,建議他去學文學的好,於是他去

了。並不認為作者的決定就是錯的,這是他選擇的人生。如果是以前的自己,雖不至於立馬贊同,卻會偏向學文學。哲學並不是理性者的專利。哲學與理性與否、感性與否都無關,關鍵是這個人所探究的問題和所做的努力。

能夠走完黑暗通道的人們,終於看到了黑暗盡頭的曙光,可以大口大口地貪婪呼吸那溫暖滋潤的新鮮空氣,曬著明媚的陽關,就像脫胎換骨般。人生能夠走到這一步,足夠,就如朝聞道夕可死這麼誇張吧。當然,對於還沒有穿越黑暗的人來說,這實在是太難以企及,太奢求了,現在只能遠遠眺望那個方向,還感受不到它的絲絲光線。也許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真正走到這一步,站在高處,完全沐浴在陽光中,山底下是稀稀拉拉的一群,有從事哲學的人們,有宗教徒,有其他行業的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勉強通過了黑暗,又開始仰望高處的光芒,準備攀爬了。思考這個工具大家都有,無論從哪個方向走來,都可以到達,都能通向內在深處。這與所從事的事業和你是誰、你的理想之類無關,只要你能不斷深究,思考。在山下仰望的那一群,可以上七十分了,他們都是找到了自我的人,在表世鑿出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世界,即使還是十分狹小的。他們不再被外界完全牽引著了,就像獲得了意識的機器人。可是,自我還不是本性,也還只是層層外殼中的一層。

大一大二參加了好些培訓,其中一兩個還有點深度,至少讓我認識到了靈修,不過在看了幾本靈修類的書後就放棄了。

他們太強調無形的心靈的力量,簡直成了另一種宗教。至少在我看那個外國作家的書時,感覺就像看神魔小說,把人寫的有前世今生和各種輪回。即使沒有蒙上宗教色彩,我也不會選擇它。他們所追尋的是一種力量,所用的方法類似于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之類,而不是真正的去認識自我。只是告訴人們這個自我有多麼大的力量,告訴他們怎麼去運用它,發揮它最大的能量。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而靈修所做的就像“大躍進”,省略了太多過程,急功近利。當然,不能否定他們用這樣的方法可以穿過黑暗,不過可能會比站在一起的宗教徒要虛弱。

本性一直與我同在,無須求索于外。藉助外物,寄託于外物,就像槲寄生,經不住風雨和時光的考驗。只有向內求索,最終所有的問題都會回歸人本身。到現在為止,我思考的大多是使自己煩惱的以人為主導的社會的一些東西,所以會認為在人類的社會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回歸人類本身。那麼,如果在以動植物為主導的世界,所有的問題就是回歸動植物本身嗎?好像就有一條規律,在誰主導的世界就需要回歸他自己本身去求解。其實每個人都有個由自己主導的世界,只是我們身在其中卻因為種種原因沒察覺到,所以每個人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應該回歸到自己本身去求解。而這個不斷強調的“回歸本身”,就是尋找、認識本性。

那"本性"又是什麽呢?

自我不是本性,它只是我們給自己貼的標籤,而在自我之外又有許多由外界給我們貼的標籤,如身份,地位,財產,職

業,姓名,情感,家庭,經歷等等。我們就是這樣一路不斷地被貼標籤地走過來,直到把自己掩埋。把外界和自己貼的所有標籤都撕掉,就能看到本性了吧。這個本性是像晶瑩剔透的水晶球一樣,還是像透徹無比的水一樣,或者只是一個真空的世界,又或者是個什麽都包括的世界。這綜合了別人的觀點,下面才是我所想的。

肉體是純粹的存在,橫在中間,一邊是生命在一形成的刹那便被推入的外部世界——有時會說是物質世界,但又不僅僅是物質的;另一邊是內在的世界,是生命最初的形態,也可以說是生命的源起,又可以說是因為生命生成了這個世界才存在,或是與生命同在的不分先後的存在。糾結的問題,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自從這個肉身慢慢形成,內外兩個世界就開始了分裂。在這個外部世界里生活得越久,兩個世界的隔閡就越大,直到再也看不清內部的世界,甚至連這個世界的存在都忘了。內在的世界是怎樣的呢?它既不是水晶球,也不是水,也不是真空,更不是眼前的世界,無論想出什麽來代替它都會是盲人摸象一樣。大學兩年半的我大多時間是思而不學的,還自以為比那些學而不思的人好許多。其實,自己只是個只知道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的小孩,在想像的沼澤探險,不小心陷入了泥中了。現在的自己根本解答不了內部世界到底是什麽,也許就是老子那個道,也許就是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的“無極而太極......太極本無極......”一樣。那個世界就是混沌初開時,似乎一片迷茫的空白,

又似乎什麽都有。對於中哲所講的“太極”、“無極”之類還不理解,現在做不了進一步說明。只知道那個世界,並不是單純的感官的集合,看不見,摸不著,似乎永遠在夢境中。只有不斷求知——求知並不只是從書本中和課堂上,一次談話,一場經歷,一種工作,一個故事,一種幻想,一個朋友,一種宗教,一種信仰,一隻動物,一株小草,甚至是一場夢,也能做到。求知無處不在。——才能慢慢縫合兩個世界的裂紋。

那些正在穿過黑暗前進的人們,做的就是這個縫合工作。剛剛通過黑暗隧道站在山下的人們,已經連接上了內外兩個世界,可以看清久違的內部世界了,但是要認識那個世界就要像嬰孩一樣從頭開始。而那些已經站在山上各個高度各個角度的人們,隨著自己對內部世界認識的提升一步步登上高處,這樣他們就在八十到九十分之間了。那麼怎樣才能登上山頂?有人能登上山頂嗎?登上山頂意味著什麽呢?我現在只知道,是沒有人能得到滿分的。那些大哲,那些聖賢到底到達了那裡?

也許,我把人的本性縮小了,這個本性也只是屬於內部世界的一部份而已。

也許,最高的層次就是打破肉體的隔閡,把這邊和那邊的兩個世界重新融合,回到混沌初開的狀態。但是這個回歸的混沌又不是最初的那個混沌了。回歸的混沌就像完成了一段很長很長的旅程再回到了出發點,這時它已經認清了自己這個混沌本身了,早已不是出發前的那個自己了。

求知不會使人的本性被遮蓋、被否定和被改變。求知是通向本性的階梯,那個階梯也許永遠沒有盡頭,說的玄乎,就是看每個人的悟性了。悟性高就能通,達到大徹大悟、無欲無求的境界,卻又能作為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存在於這個世界,無處不在,又好像又不在這個世界,飄渺不定,無影無形。可是,又有誰做到了,是老子嗎?蘇格拉底?孔子?……

求知像場接力賽,我們從前人那裡接過棒子,繼續向那漫無盡頭、漫無邊際的終點前行,希望在自己這條跑道達到終點。求知是從無意識的本性出發,經過漫長的旅程,回歸到有意識的本性的。給我永恆的生命吧,我願意伴隨時空做永不停休的西西弗斯。

觀點闡述二:

個人世界

這是在看到薩特有關“他人即地獄”的觀點后想到的。因為才看了一點薩特,所以在此只是闡述一下自己的一點觀點,希望能得到些批評和建議。

每個人都有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世界,在那裡你自己就是造物主,就是上帝般的存在。

與人交往並不是被拉入別人的意識世界里,或把別人拉入自己的意識世界里。其實二者都沒進入互相的意識世界,你依舊在自己的世界像神一樣轉悠著。薩特把意識分為兩層,第一層是意識,是對世界的認識;第二層是自我意識,是對第一層意識反省后所得。這點我贊同,但是,我認為在意識之前還有一層,那就是單純的對外在世界的反映,是集合所有肉體的感官所得到的初級印象,就像底片上的曝光陰影,幕布上的投影,鏡子里的景象,這個世界最初就是這樣客觀地反映給我們。經過投影,下一層就是意識。第一層意識會給我們所得的那些投影配上解說。周圍世界在嬰兒那的投影很多是得不到解說的,就像看到一朵花,一隻狗,一瓶奶,他只是單純的得到影像,可是不知道那是花,狗和奶瓶,不過他卻能給媽媽這個影像做最原始的解說——媽媽就等於食物、溫暖、安全之類。他也許可以給小狗、小貓、玩具之類做點解釋——它們就等於好玩,當然,他本身是不知道好玩是什麽。我們的意識就是給我們做這樣的解說的,告訴我們這些投影是什麽,也就是這個世界是什麽樣的,然而這種解說有一定的局限。這種局限是因人而異的,與文化知識也有很大關聯。

在個人世界的他人並不是真實的他,而是由你根據現實生活的客觀影像,給他做的解說,是你對他的再創造。他只是一個被你創造出來的存在,就像這個世界裡的任何其他

東西一樣,都只是你的第二層意識根據第一層意識的客觀反映作出的相應解說,然後由這些解說重新構成了這些人事物。第一層意識的影像功能加上第二層意識的解說創造功能,就像在電影製作一樣。只是這個劇本就是現實世界,你的拍攝永遠沒有NG,也不可能倒帶,不可能重拍,客觀的情節也不能刪改增減,甚至人物的一舉一動也是固定的。你只是在這些客觀基礎上進行主觀創作,添油加醋,甚至扭曲了客觀事實。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於是,在同一環境的人群裡有N個不同的世界。

個人世界與身外這個客觀的世界有什麽關係呢?首先,外在的世界是沒經過任何主觀改造的客觀世界,它就事實的表像。而個人世界是從個人角度出發的經過主觀改造的主觀世界。一個是完全真實的客觀事實,一個是真假參半、虛實各半的重造世界。然後,客觀世界是完全在外的客觀存在,而個人世界是混合著客觀存在和主觀意識存在的世界,這個世界不是完全的客觀實在的存在,也不是完全主觀的個人意識化的意識世界。然而,個人世界主客觀所占程度是在不斷變化的,變化的兩個頂端一邊是完全客觀化,不帶任何情緒,就像一個攝影機在機械運作一樣;另一邊是完全的主觀化,甚至抹去了客觀實在,任意添加人事物和情節。第一個頂端不是做不到,只是難得有人做到完全客觀地看世界,大徹大悟、大哲大智大聖人們該是能到達這裡了。陷入主觀

世界太深的人太多了,他們總是活在自己設定的世界里,仿佛除此之外的世界就都無意義、無所謂,甚至是不存在的虛幻一樣,典型的就是陷入動漫、網絡小說和漫畫的難民,也包括一些作家和思考者。完全達到另一頂端即完全陷入主觀世界的人,大概不是瘋了,就是病入膏肓了,要不然就真的存在一個不同與客觀現實的完全主觀化的平行的意識世界,簡直就是外星人了。

無論怎樣,第三層意識,即自我意識都是這場貫穿整個人生的超長電影的觀眾,再深掘一下,發現其實它還是導演(即第二層意識)後的操縱者。它能影響電影的拍攝,但不能完全左右左右導演怎樣去拍,就像這個一個人很難完全控制自己一樣,這個自我意識並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甚至不能完全瞭解自己,它是邊觀看邊進行自我反思,從而進一步瞭解自己,改變和完善自己。比自我意識更深層的,那該是本性了。

以前認為世界就是實實在在的客觀世界,看到什麽就是什麽;這個世界是共享的,就像群共享資源一樣,每個加入的人都能分享它,像互聯網一樣,人人都能進去逛。現在才覺得,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別看到的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而且差別還非常大。儘管如此,還是要看到世界是具有普遍性的。我們屬於同一生物種群,看到的世界無論怎樣都是大同

小異的。這些共同點的綜合和提升,就成了普遍的知識或傳統。

作為普通人,我們往往更容易陷入外在的客觀世界中,被它淹沒,然而同時又只是活在自己的狹小世界,這樣的境況下隨波逐流的人越來越多了。我也只是個普通人,卻一邊努力使自己變得客觀點能夠看到這個客觀的世界,一遍又忙著構建一個完善的個人世界。這個兩個世界之間有平衡點存在,我要的不是平衡點,而是要他們接近完美的重合。那麼,就得打破個人世界的壁壘,讓自己融于外面的客觀世界中。

實用主義告訴我們不用活得太深刻,只要活在生活的表面就好了,只要任性一點過自己想過的做自己想做的,把這個世界定義為自己願意接受的就好了,因為那樣會輕鬆些。如果是這樣,我寧願選擇叔本華。我很膚淺,卻也不會去刻意追求深刻。我追求的並不是什麽深刻,我只是想努力看清自己,瞭解自己的本性,想努力客觀的去看這個世界,看我們這些人。這也是一種存在的意義。

【我们存在的意义优秀散文】徐志摩散文《偶然》

【我们存在的意义优秀散文】徐志摩散文《偶然》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但是,我们不仅仅是存在着,我们更是一群不停寻找存在意义的高级动物。简单的物质上的满足,食物吃穿这些并不能满足我们作为高级动物的需求,我们总是在物质充足的同时去寻找工作以及生活的深层次意义。马斯洛将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 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存在而生活?对于这种问题我觉得已经上升至了哲学的高度,我也给不出什么精彩的答案,毕竟对于刚毕业踏入社会工作的我来说,也算是当局者迷。 就拿我现在的工作来说吧,有时我真的会烦躁迷茫。从事柜台工作的我们每天重复着班前班中班后的准备,营销,轧账,时间在难熬中溜走,偶尔又在没有客户的时候凝结住,真不知道时间过得是匆忙还是缓慢。银行内网里无数的帖子都在吐槽着恶心的客户,死板的制度,奇葩的服务检查,贴吧就像个大型的垃圾中转站,收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倾泻。嘿!真巧,原来被客户臭骂的不止我一个人!原来,有人因为更加奇葩的原因被扣了分数,又有人因为某种原因辞了职,原来大家都感同身受! 说好的每天五点下班呢? 说好的一个月7-8千的工资呢? 说好的丰厚的隐形福利呢? 说好的广阔的发展平台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在变化诡谲的大数据时代中,我们其实不算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是处于下端的金融“民工”。变换莫测的时代,也许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金饭碗”了,就连银行的柜面服务人员也要被智能机器所替代,而且速度在加快,效率在提高,原本热热闹闹拥挤不堪的柜面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客户被分流至智能机器上,突然闲下来的自己有些手足无措。竟然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毕业进入银行一年,除了忙碌和办理业务,其他的技能都在退化。坐在柜台前我时常会很失落,我从事的工作并没有不可替代性,随便的年轻人熟悉几个月之后都可以坐在这里进行业务处理。同时机器比人工更便捷,更准确,我们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柜面接触的客户大多是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们跟不上互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的浪潮,也可能是本能的去抗拒不去接触。他们的年龄层次一般是40-80岁之间,使用的是传统的存折,储蓄方式是传统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国债,他们不怎么使用手机,经济状况不太乐观。也许他们的存在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之所在。 他们不喜欢冷冰冰的机器,总觉得机器会故障,是洪水猛兽,而柜员是活的,现金拿在手里是踏实的,他们总喜欢和我聊上几句,吐槽下家中的儿女,顺便操心下我的婚姻大事。他们行动不太便利,密码总是忘记,总觉自己仅有当的存款是不是少了?当你耐心为他们解决完问题后,他们总是会笑的特别开心,然后真诚的说“谢谢你姑娘,每次都麻烦你这么长时间,你可别嫌弃我们!” 每次听到这些话语,你会感觉到自己被别人需要着,被特定的群体需要找,被这个社会需要着,之前所经历过的不顺心,责难,刁难都抛到脑后,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些小“桂圆”存在的意义。 我们存在的意义在哪里?——《你就要很独特》有感 不管是受过教育的还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在我们年少青春的时候,在那个充满想象的年纪里,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充满了浓厚的探索欲望,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可以说都会

存在的意义800字作文

存在的意义800字作文 每一个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喜欢我的人让我学会了温暖、我喜欢的人让我学会了自持。 人的一生或许很短、或许很长。就看自己如何去选择。 在这样一段旅途中会有很多的站牌、很多的路口。还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最终是否能够成功、那就得看自己的定力有多足、能不能抵制诱惑。 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幸运不幸运的。机会得自己去争取。不要总是去抱怨生活中的一些点点滴滴、也更加不要去后悔。因为那样只会徒添自己的烦恼、于事无补。我们不是圣人、避免不了犯错误。我们要去做的应该是在犯了错误之后、去寻找原因、反省自我。用最好的办法去弥补。 现实生活当中那些我们所熟知的伟人。他们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幸运。他们只是把最出色、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了我们所有人的面前。其实他们也如我们普通的人一样经过了许多的挫折、磨难。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换来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要知道这个世界、黑暗总是与光明共存、我们无法逃避黑暗、但是我们永远可以选择拥抱光明。 在当今的这个社会上、人心是很复杂的东西。有着很多我们揣摩不透的。其中也隐含着我们所不能预料到的危险。有很多种相遇开始都是难舍难分的。到最后也不过只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成为

了生命当中的过客。 曾经认为的不可割舍、现在也就被这样给遗忘了。我承认自己身上有孩子气、想法很天真、还喜欢没心没肺地傻笑。但我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在别人的眼里、我是温室里的花朵、而且还是套了一层塑料袋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努力地去改变自己、在大雨的冲刷下展露出自己全新的面目。 要许诺、其实很简单。可如果要自己真的去实践的话、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去铭记孔子说过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争取把这种思想境界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让它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一股力量、促使你大步地向前迈进。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最勤奋、最会争取机会的人。

人类存在的意义

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前言:笔者从小都在经常在思索一些问题: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人类怎么样活着才有 意义?人类最终的归宿又是什么?为什么生了又要死,如此到不如不生也不死,多清净!本文是笔 者在人生中摸爬滚打,从孔孟老庄之学、到易学、再到现代科学,最后从科学走进佛学,从而追寻 到了笔者一直想要的答案,在此呈现给广大读者,希望读者朋友们能有所收获,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境界有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请广大读者朋友指正,谢谢! 目录 一、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身体和现在的思维意识,并非是真实的自我- - - - - - - - - - - - - - - - - - - - 2 三、第七意识和第八意识的特点和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四、超越习惯性思维的佛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五、人生并非一辈子就结束了,我们有不生不死的东西 - - - - - - - - - - - - - - - - - 4 六、神秘的第七、第八意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七、科学的世界观及科学面对的诡异难题 - - - - - - - - - - - - - - - - - - - - -7 八、佛学为何被现代人抛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九、科学和佛学对比,谁赢在起跑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一、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如果说起人类存在的意义,当然非常之多,难以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 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些目标无外乎财、色、名、食、功、名、富、贵,等等。在绝大多数 人眼里,这些,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所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将它综合 起来,下一个结论可以说: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简单一点来说就是:离 苦得乐。财色名食和功名富贵,虽然历来被很多人说的很俗、很肤浅,但是真正不奔着它们去的

文学对人类的意义

文学对人类的意义 一、文学使人类的存在有了意义 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就是给予意义,就是对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就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就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二、文学帮我们建立价值系统 文学史证明,在人的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 三、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 所谓价值就就是人对自身存在的肯定就是人类为了鼓励自己生存下去而为这个世界建立的精神秩序。在价值的指引下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存在的意义。……文学作为价值的载体它的最终使命恰恰就是让人在日常生活中认知与接受人类的普遍性的价值追求。 文学在任何时候都与世俗生活相关都与社会进程相关都与人类的整体前途命运相关。因为文学就是人类价值建构与精神生长的过程就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 光明日报北京3月20日电:由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共同打造的移动端借阅平台“云中上图”阅读应用触屏版,日前正式上线内测,此次合作标志着原生数字资源内容正式进入图书馆馆藏流通领域,这既就是传统渠道对网络文学的高度认可,也使网络文学作品被引入到馆藏内容,达到丰富馆藏内容以满足不同读者阅读需求的效果。 据了解,此次合作打破了网络文学网站赖以生存的的电子商务模式,形成了新的企业通过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服务的业务模式,读者可以使用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登录“市民数字阅读门户”,选择“网络文学”板块,即可与盛大文学通行证绑定,选择喜爱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免费借阅。 对于此次合作,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以盛大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吸引着年轻的读者群体,把盛大文学的资源逐步整合进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内容服务,能增强公共图书馆入藏图书的时效性。而公共图书馆需要典藏文献,也需要消除数字鸿沟,从而为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体验。

演讲稿之人生存在之意义

演讲稿之人所存在的意义 大家好!很荣幸能做我们班最后一位演讲者,我想这也是我们高中剩下的453天中的最后一次,最后一位,听起来是否有些悲伤?但他却是是一个现实,就像每一个人都会死一样,如果每一个人都把死当做一场神圣的典礼,那么你是否会好受一些呢。我要说的是既然有开始那么就一定会有结束,开始值得回忆,那么结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想,他们是同等重要的,就像吃饭和拉屎一样。你不吃饭饿几顿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你憋几次屎,让屎三过肛门而不出,那么这世界上你又有什么做不到呢?拉屎是最宝贵的私人时间,也是最享受的,最神圣的,最不容侵犯的,它是庄严地,就算你是胡锦涛或是梁朝伟都不能打断我,当然,芙蓉姐姐就另当别论了。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我把演讲当做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演习,每一次在公共场合发言我都严阵以待,把他当做一次稍纵即逝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台上的几分钟,我已经花费26个小时,那是纯粹的用来学习的26个小时。但因为时间关系,我也曾被老师赶到台下去。是的,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美,但也笑的最累,没有人能笑得走完全程。因此希望大家用对待拉屎一样的庄严的态度对待我的演讲,作业先放一放,虽然我不是你们的第一次,但是,我是你们的最后一次,你们每个人高中生活中的最后一次。 我的主题是探讨人究竟该怎样活着?或许,说道这个主题郑忠老师会对我不屑一顾,确实,虽然我总认为自己很苍老,但是,姜还是老的辣,郑忠老师在讲课时无意中泄露的只言片语,就显现出了他

充满传奇色彩的青年,我们可以想象那是的他是多么意气风发,肯定也曾狂妄过,有过舍我其谁的傲骨,现在人到中年,骨子里还流淌着沸腾的血脉,偶尔兴起,露出的冰山一角,已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这样的奇男子肯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吃过的醋,比我吃过饭都多,所以我在他面前探讨人生就有点贻笑大方之家的韵味,所以我只是谈谈自己的见解。 墙上的斑点第七段有这样一句话:这就说明为什么我们的眼神都那么呆滞而朦胧。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的眼神呆滞而朦胧呢,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可以享受很多乐趣,难道这只是作者的悲观厌世吗?后来我想明白了,多姿多彩,花花世界确确实实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只是表象,在内心深处我们是否还潜藏着迷茫,质疑,人究竟为什么活着?有人说是为了名和利,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些富商,要员,名声赫赫大名鼎鼎的人,在临死之际,拼命想在苟延残喘一阵呢?不知大家是否有过做手术的经历,当我被注射全身麻药,赤身裸体如同待宰羔羊被摆在手术台上时,我感觉不到四肢与躯干,甚至拼尽全身力气才只能撑开眼脸,周围的世界模糊的只剩下无规律运动的点,线,面,我觉得这个我一直生活着的世界不过是一个三维的笛卡尔坐标系,每个人不过是一个点,而我过去的记忆不过是一场梦,于是我开始质疑,为什么我们要做那些看上去是对的事情,是因为大家都在做吗?比如生孩子,为什么要生孩子呢?我想这就是使命吧!比如一个细胞,他是真的自愿进行自我复制的吗,或许是身不由己吧!

探讨人活着的意义

我发布答案了,但是能理解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 ?cd99年?25位粉丝? 1楼 以下的内容会有点长,你要是嫌文字长,请绕道,你要是不喜欢动一点脑筋,只想看什么吃饭啊睡觉啊传宗接代啊这种简单答案的,请绕道。 先讲理论,再举例子,大量的例子看完后,你就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了,而且我会专门拿出一段文字来阐述命运啊,因果报应啊之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到底存不存在,保证你一看就懂。对于“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最后我也会有论述,最精辟的论述,但前提是,你要先明白我下面要说的理论和例子。 我不会写一句专业哲学术语,哲学不是那些晦涩难明的术语语句,哲学应该是简单通俗的,都是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通俗易懂的词句,大道至简,绝不像那些哲学家的空谈臆想。。。。。 很多人天天就是物质意识唯物唯心,喊口号一样的附庸风雅,真要他们来解释解决现实问题,没一个派的上用场的,哲学不是故作深沉的装比似的思考人生是什么宇宙是什么,真正的哲学思想是有实用性的,是可以用来解释解决现实问题的。难怪很多人觉得哲学毫无用处,就是被那些无病呻吟似的开口闭口就是唯心唯物形而上学之类的文字游戏给害的。明明很简单的东西,他们非要发明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以显示自己的牛比,在我看来其实是装比,很鄙视这些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的“哲学家”。 人要经受磨难才会成才?看了我写的东西,能让你一下就成长起来。未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看了我写的东西之后好处不知有多大,直接省掉适应磨练成长期,直接融入社会,一生通通透透游刃有余,你们真幸福,能有现成的理论看。 看完后我写的东西后,你们可以把你们生活当中的一切疑惑困惑提出来,我用我的学术来一一解答,保证你们心服口服。 PS:若干年后的人们回过头来看,会发觉我写的这些是多么的真知灼见,多么的伟大。 先讲理论,如果你对我的理论有异议,后面还有大量的例子说服你。 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得出自己的一个结论,就是:生动。什么是生动呢,就是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等等等各种情绪。不仅人有情绪,万事万物都有情绪。怎么表现出生动呢,就是通过情绪和行为。万事万物正是有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才使得这

关于人类存在的意义.

关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下面是两位道友的讨论给迷茫的人 一个哲理故事:从前有个天使,被上帝制造出来之后赋予了思考的能力,不断重复地为上帝收集信仰, 但他发现上帝一直没有告诉他存在的意义,久而久之,他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想推演出并 向上帝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最后选择了冲向光之海,在上帝的领域中自爆了,上帝没有 言语,一挥手,另一个天使诞生了,但是,这用来代替自爆的天使的造物却没有得到上帝 赋予的思想··· 我之前在想,我们人类从诞生的时候开始,就被赋予了一种对外界物质的追求的本能 然而,这种本能在很多人的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对金钱的追求,对名利的追求,对 平凡的追求,对其他的追求 然后呢,你觉得自己无欲无求了是吧? 然而,这种本能在很多人的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对金钱的追求,对名利的追求,对平凡的追求,对其他的追求 然而也有很多人你说的他都去追去了 追求 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仅仅是在这样的追求中活过自己的寿命? 就是因为寿命有限,所以大家都想在有限的时空里享受更好的物质~~ 在整个广阔的世界里,一个人,一群人,整个地球的人,他们不断的繁衍又是为了什么,能对这个宇宙产生影响吗,能推动整个宇宙的发展吗 每个人都是宇宙的尘土~~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大家都想在有限的时空里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的发挥这个本能的~~~ 是茫茫宇宙中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给人类定下的一条法则 要不就不会有贫富差距了 那些贫富差距,社会发展,人类文明,都只不过是本能的衍生物,就是法则世界支配下的地球制造的规则 有什么措施可以解决啊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负面情绪,就是因为一直无法理解我们自己到底为什么被本能驱使而去追求一些在宇宙角度看来十分渺小的东西 你会产生负面情绪么 明显有 当然,但是我选择了服从这种本能 关键是你的这个本能还没有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我还不能理解到那个存在的目的,像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牛顿等人 你是说牛顿存在的原因? 就理解到了一些地球的规则,在尝试理解宇宙法则的过程中因为寿命限制而没有进展 因为时空有限所以追求才变得有意思嘛~~ 那些科学家们就是不断揭示着我们世界的规则,试图最终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 而人类的不断繁衍,就是为了能出现最终理解了那个奥妙的人 这样一想,原本丑陋的性爱繁殖行为也能得到一个美化的理由 有意思吧,是不是感觉自己变轻松了,自己的烦躁并非自己能左右得了的,除非你能凌驾于支配这个世界的法则和规则之上 你开始美化了没有?

存在的意义作文

存在的意义作文 存在的意义作文一:存在的意义就是奋斗不止 世界上,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的人; 污点。一种是没有未来的生命,但却快快乐乐; 而也有和他们相对的人,一生一丝不苟,几乎没有任何的 一种是光明却千篇一律的生命。无数人为这个选择想破脑袋。 今天,年幼的我们,也要做出自己的抉择。是做一个快乐无忧,躲在父母羽翼下玩乐的小鸟,还是做一只在暴风雨中,艰苦劳累,与危险搏斗的雏鹰呢?小鸟不懂雏鹰为什么要活的如此艰苦,还不肯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快乐生活;雏鹰不懂为什么小鸟抛弃自己的未来,在父母的庇护下如同废物一般活着。 这两种活法都有好处与劣处。前一种活法虽然快乐, 但只是一时的,一旦失去了父母,就一片黑暗。而后一种虽然艰辛劳苦,但飞过了黑暗的山洞,尽头却是鸟语花香的原野。两种都没有错,但小鸟保护不了任何人,而雏鹰却可以为了所珍惜的人,与危险搏斗。 为了自己,两种方法都没有错,而为了他人,后一种活法

却是最好的。有的人会想,自己活着只是为了自己而已,何必去在意别人的呢?我要告诉你,你的父母抚养你, 你的爱人关怀你,你的孩子看着你,虽然我们还小,这些日子都还太远,但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努力,以后就晚了。 不奋斗,就没有未来,不奋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作为唯一一个英国的女首相, 盘踞在政坛十一年之久,为什么她能够压住那么多优秀的男子,成为首相?这就是因为她的父亲教导她,要奋斗,不奋斗,就没有未来,只有奋斗的人,才有活下去的意义和资格。 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活得更好,而要活得更好,就只能奋斗。从现在做一只雏鹰,长大后做一只可以傲视群雄的苍鹰,让只会满地找虫子的小鸟对自己的过去追悔莫及。 做雏鹰的孩子会活得更辛苦,更累。因为我们要为光 明的未来去奋斗。去奋斗吧,无论现在的你是小鸟还是雏鹰,一切都不算晚。只要看清楚自己以前的历史和未来的道路,只要你现在幡然醒悟,一切,都还有转机。

存在的意义_我们如何对待他人

存在的意义:我们如何对待他人 沈顺福 〔摘要〕从人类的意志角度来看,目的是必然的。人类的生存无非是对某种目的的追求。其次,将他人当做目的,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对形而上的元素(比如人性和意志)和形而下成分(比如利益等)的尊重。人类的 存在具有三维性,即生存、心灵和现实。生存对于现实的积极意义是自明的:没有生存便不会有现实。现实存在 是生存的现实形态和必要条件,因而对于生存来说也是积极的。积极的生存和存在不可能是恶的。人们只能判 断其为善,从而将它们当做目的。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人。人因此是目的。 〔关键词〕人;生存;存在;目的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20014);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308) 〔作者简介〕沈顺福,1967年生,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12)05-0022-05 我们如何对待他人?这是哲学所必须回答的 一个基础性问题。在哲学史上,康德提出了一个重 要命题:人是目的。那么,人为什么一定是目的呢? 这是本文所要求解的问题。本文将从生存与存在 的关系角度分析并回答这一问题。 一、命题的内涵:尊重人———形而上与形而下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个命题的内涵,即 “人是目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康德提出了三个绝对命令公式。第一个公式: 根据一种你认为可以同时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去 行动;第二个公式: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永远 都不能把人仅仅当做手段,而应该当做目的;第三 个公式:将理性存在者的意志当做是给予普遍法则 的意志。上述三个命令基本上回答了“人是目的” 的主要内涵。 这个命题的第一个内涵是:尊重、善待他人的 意志、意愿与本性。 把人当做目的,意味着以之为善。作为对象的 目的是人类意志的必然要求。托马斯说:“意志的 对象便是目的。它是普遍善良的。”〔1〕他一方面回 答了目的与意志的关系,另一方面也界定了目的的 内涵:目的是意志的对象,同时也是善良的。这两 个内涵也是一致的:作为意志的对象也一定是善良 的,或者说只有善良的事物才能够成为人类的意志 的对象,才能够成为人类的目的。 作为目的者,即是意志的对象,因此必然是善 良的。当我们将人当做善良的目的时,我们是将人 的生存与存在现实当做目的来追求、来实现。实现 什么?对于康德来说,实现的主题便是人的意志, 因为人类的生存是意志自主的行为过程。自主的 意志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把生存当做目的,最终必 须体现在对人的意志的实现上。这便是人的自由。 “人是目的”,在中国哲学那里主要表现为尊 重人的人(德)性。理想的生存状态便是人(德)性 的流行。人的目的性,最终体现在对人的本性的尊 重和实现上。 “人是目的”的第二个内涵是:尊重、善待他人 的存在,承认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康德虽然很重视人的意志,但是他同时也十分 重视他人的幸福:“目标概念,同时也是本然地属 于伦理学的义务,是行为者确立主观准则的基础。 因此,主观的目标(每个人都有)从属于客观的目 标(每一个人都应当有的)。‘你应当将这个或那 个当做(例如为了他人的幸福)自己的目标’的命 令,只有在意志的材料(一种对象)基础上才行得 通。因此,如果没有将目标(作为意志的材料)筹 划进去,自由行为是不可能的。”〔3〕也就是说,如果 没有他人的幸福,善、自由是不可能的。他人的利 益与幸福体现了人的生存,更体现了人的存在现 实。这也是最直接的目的论主题:尊重他人的生存 现实,即尊重他人的存在。

人生的存在意义

人生的存在意义 ——由戴安?阿巴斯引发的感想 [摘要] 在摄影界里,戴安?阿巴斯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一位出位的犹 太籍女摄影师,被誉为摄影界的“梵高”。阿巴斯的人生存在意义在于她所记录的世界里,在于她让我们去面对了黑暗的一面,在于她展示了真实。 [关键词] 戴安?阿巴斯 镜头 社会 思考 “我一直把摄影当成一件下流的事情——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我第一次拍照时就觉的自己非常变态。——戴安?阿巴斯 如果你是一个出生于百万富翁之家的千金小姐,如果你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你会选择放弃这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去过并不从容的日子么?我想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说不,至少,没有一个人想在贫困中度过。然而,戴安?阿巴斯却有着不一样的行为举止,她选择了背起相机,去拍摄“真实”的事物。 在摄影界里,戴安?阿巴斯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一位出位的犹太籍女摄影师,被誉为摄影界的“梵高”。你可曾想象,这样一位大师的背后都存在着些什么吗?她把穷人、畸形人、流浪汉、变形人、同性恋者、裸体主义者,智障患者作为自己(正常人)和社会(主流)的背面而进行的摄影探索,执拗的逼迫着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正常”与“不正常”、“道德”与“不道德”、“公正”与“非公正”、“尊重”与“侵犯”这样一些根本问题。她的影象作品被抨击为“不道德”。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曾经这样评价她:“把一架相机放到戴安?阿巴斯的手里,就如同把一颗手雷放到小孩手里一样危险。” 或许你也会认同作家诺曼?梅勒的评价,但我却认为正是戴安?阿巴斯这样的摄影师,生活才得以真实的显现,问题才得以让人关注与探讨。现在社会不正缺少这样的人吗? 的确,在她的镜头下,所有被摄对象都呈现出一种变态的倾向,人物、表情都是极度丑陋的。但这些不正是真实写照么?阿巴斯对社会边缘人的摄影探索,逼迫着人们重新审视正常、道德、公正、尊重等字眼已有的定义,迫使人们直面人生的现实。阿巴斯善于在正常的、被人们忽视或故意掩饰的地方揭示阴暗的现实,这种窥阴癖式的观察正是其影象令观者不快的原因所在。阿巴斯本人却是这样认为的:“畸形人有一种传奇性的特质,就象一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阻挡在你面前,逼你回答一个谜语……大多数人都在惧怕未来生活中的痛苦与创伤,而畸形人与生俱来 就带着创伤,他们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他们是神。”她夜间在纽约的街道上跟踪畸形人,进出社会底层场所,在妓院和变性人公寓里寻找拍摄对象,在黑暗的世界里,她一步步的跨过社会禁忌之门,用相机记录人类最脆弱之处。 一个人存活在世上总想他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吧。然而怎样才算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是报效祖国还是为国捐躯?又或者是“拯救地球”?我想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吧。每个人存在意义的表现是不同的。阿巴斯就以她的相机展示了她存在的意义。 阿巴斯虽然出生在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当中,但她从小却被一种感受深深困饶:“我觉的孩提时代就备受折磨的一件事是——我从来就不觉得有过困境,我被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所肯定,而我所能感觉的只是不真实而已。”我想这种感觉应该很少人能感受到吧。在这种不真实的痛苦中,阿巴斯小时侯第一次碰到畸形人,就被这种活生生的悲剧所感动,她常常找寻古怪的人,并且跟踪他们。她被悲剧所吸引,因为她觉得他们比她更真实。于是她离开了这个家庭,靠拍摄时装为生,过着并不从容的日子。她的影象作品被抨击为“不道德”。她的作品最开始展出时,工作人员不得不每天从照片上擦去观众吐下的口水。 社会就是这样,它并不完美。只是人们常常会被一些美好的照片所欺骗,所误引,认为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完美的,人类是没有缺陷的。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真实总是被藏在虚伪后面。 从35岁起,阿巴斯转而投入到对所谓的社会边缘人的研究中,试图表达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到70年代美国人的反叛倾向、精神错乱和理想破灭,对社会主流人物边缘人的两面性在视觉上做了深入探索。这种转变,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我难以想象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让自己与那些被平常人所抗拒的人、物如此近距离,去记录另外一个世界。 “熟悉的事物的不可思议面,不可思议事物的熟悉面。”这是她的作品力图想要展示的。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一种哲学上的探索,一种个人理念的视觉描绘,对她而言,摄影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无关道德,无关责任——我只拍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只表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对我而言,照片的主题永远要比照片本身来的重要,而且复杂。我在乎的是这张照片是关于什么的。” 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基本上只注意到他的缺陷。这种倾向是很怪异的,然而由于我们不满足自己的这种天性,就创造了另外一套伪装。我们伪装起来,向世界发出讯号,让别人能以一种特定方式来了解自己,但是在你希望别人了解的你,和你让别人看到的形象之间是有差距的,这就是阿巴斯一直称之为意图与效果的裂缝。人常常要装出一个正常的样子让别人了解,而别人却往往看到你不正常的一面。阿巴斯则用她的相机记录了我们所看到的不正常的一面,而这或许就是她人生存在的意义吧。 阿巴斯生命的最后几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家庭生活的破裂也加剧了精神上的痛苦。她的照片愈发灰暗、诡异、不安,仿佛正象人们预示着什么。1971年月7月26日,阿巴斯在家中打开煤气自杀,也许阿巴斯的一句名言可以用来作为她自杀的注解:“当你拍摄他人时,你就是用你的余生与他们沟通”。人们只能猜测,正是这种长久在黑暗世界中长久的追寻,使她不堪心灵的重负。 阿巴斯的人生存在意义在于她所记录的世界里,在于她让我们去面对了黑暗的一面,在于她展示了真实。那活在当下的我们该怎样看待自己人生的存在意义呢?我们真的该好好想想了。 作者简介 潘晓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摄影系助教,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毕业,研究方向,摄影文化研究。

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意义

摘要:大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性和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人际关系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意义。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所以掌握人际关系技巧,遵守人际交往原则,懂的人际交往艺术,及时进行心理调试,正确认识人际关系问题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关键字: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大学生意义 一、研究人际关系学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关系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生活当中关系的发展不可避免会用到一些业余时间,如可以定期安排和亲朋好友间的活动。工作和生活应该有区别,工作关系的建立,则应利用休息或零星时间进行联系,在现代忙碌的工作中,对内外人际关系的建立应把握对人的最高热诚,利用好完成重要工作的时间空挡,和同事、上司可利用午饭时间或上班休息时间,与不同人员进行交流,在不影响达成工作目标的前提下,良好的交流定会促使工作更高效的完成。 人际关系越广,路子越宽,事情就越好办。这已经被无数经验和教训所验证。一个优秀的人往往能接受并影响他身边的人,机遇与交际能力和交际活动范围成正比。因此,我们应把开展交际与捕捉机遇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断扩大交际,只有这样,才会发现和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使自己与他们的关系更好。拥有良好的关系网是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必备的条件。 人际交往活动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自我重要手段。人的个性除了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生活环境对人,特别是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协助我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相互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干得到他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首先,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人际交往活动是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必要前提。众所周知,一个人在事业上的胜利,除了非凡的专业知识外,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驿站,大学阶段除了要积累更多的将来工作岗位上使用的专业知识,还要积累更多的社会交往的技巧和能力。大学生的交往性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他社会化的水平,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在认真掌握每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使自己尽量多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锻炼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为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铺平最重要的基石。 二、面对人际关系我们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

人活着的意义

按照泰戈尔《流萤集》的说法,你不应该去追寻或者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你原本就存在,你也不应该去追寻或者试图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因为你存在的本身就是意义,如同流萤、如同星空,如同草长莺飞,四时消长的万物,人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只是按照规律繁衍与更替。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没法被这样的环状逻辑所说服。 在我看来,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活着也并没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就是没有意义,后面不用跟上一个转折,在没有意义的前提下再次赋予意义。 意义这种东西,由于可以被赋予,所以因人而异,这个世界上到处存在着这样的事情,某些人觉得毫无意义,另一些人觉得意义非凡。如果在同一件事情上,意义的尺度可以被拉成无限小至无限大,而且任意的两个尺度之间不存在证伪的可能性和必要,那么,意义其实并没有什么价值。 换一种说法就是,意义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它并非是万物自带的固有属性。 意义本身依附于人而存在,当人这种生物出现的时候,意义才随之产生,当人类社会消亡的时候,所有一切的意义也会随之消亡。 而意义的出现,恰恰是为了抵御和对抗对消亡的恐惧。 所有被着重赋予意义的,都是那些趋向于消亡和无价值的东西。 比如说苦难,我们赋予了苦难太多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于歌颂、赞美和感激那些苦难,许许多多的文章说苦难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人,感激苦难磨砺了自己。可实际上苦难是没有价值的,苦难就是苦难,你要做的永远都是摆脱它。 一定会有人说,可是苦难真的让我变成了更好的人,苦难让我超越了自己,做到了以前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苦难让我重生。那么一定要警惕这样的想法,这里赋予了苦难更高一层的含义,隐藏着这样的信息:苦难让我超越自我,超越了过去的我所在的那个档次\阶层,所以,苦难使我更高贵,我瞧不起那些未曾经历过苦难的温室里的花朵。 诚然,苦难塑造了很多优秀的人,但苦难也同样碾压了更多的人,有些人变得更优秀了,有些人则没有,这其间的主要原因和丑小鸭变白天鹅是一样的,归根究底是因为丑小鸭原本就是白天鹅,而不是嘲笑与讥讽让它变成白天鹅的。 如果一定要感激,也该感激那些抵御苦难的特质和自己,而不是苦难本身。 赋予苦难价值,正是因为苦难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苦难让我们承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这听起来很难让人接受,这说明你的痛苦没有价值,连带你生命中的那段时期价值都很低,为了掩盖这个事实,于是大量地赋予苦难崇高的意义,以此来说服自己,那段时间是有价值的,一切都没有白费。 如同我之前在爱在三部曲的影评里所寻求到的思考回路一样,偶遇是没有意义的,不断回溯过去赋予偶遇一个决定性的意义,主要是为了掩盖偶遇并没有意义这个事实。

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在网吧找到你的时候,你正两只手在键盘上疯狂的敲打,噼里啪啦的声音里,我又一次想起曾经的你。我站在离你一步都不到的地方,而你的两眼从没离开过电脑屏幕,我只是一声不吭的站着,想你是否会发现呢? 就在我愣着的时候,你突然站了起来,一把挎起背包,径直地从我旁边迈出去,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走出了门。我一惊,转身,赶紧跟着你出去。算一算,这已经是多少次了呢?默默地跟在你后面,又是个这一步的距离。我抬了头,望了一望天空,仅有的一颗星星,微弱的光遥远而无助。我又看了看走在前面,似乎当后面的我,根本不存在的你,心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唉 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公布了第一次月考成绩。我是不抱什么奢望的,我的心理能力还早就已经被训练得很强大了。早读的时候,同桌夏森澈问我考得怎么样,我打了个哈欠告诉他:我有预感,我不会死得很惨。怎么可能啊!森澈笑着说,又突然有点迷茫一般。我偶尔也会怀疑,我们的存在是否真的有什么意义。晚上放学后,我不知道第几次地又去找你了。 街道上很安静,在旁边有个骑自行车的少年呼地一声从我们地身旁溜过,风吹过他敞开的外套,很享受的感觉吧。忽然记起了那是什么时候,我坐在你的自行车的后座,每天屁颠屁颠地跟着你到处转。可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你从班级里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变成了不良少年,似乎是很短很短的时间,又似乎是很久很久了。 哥哥。我轻轻地叫了你一声,但在这寂静的街上已经足够了。你没有反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听见了,只是你早就已经不理我了,总是那么冷漠地颓废。 庞晓婷老师突然念起我的名字,我紧张地站起来,不知所措地揉了揉眼,我不应该在早上的时候睡着的。我站着,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老师摆了摆手让我坐下,有点无奈地说:你真得注意点啦!夏森澈用手捅了捅我,冲我笑了笑说:晓婷,没事的。下课以后森澈问我怎么了,看着他关切的表情,我只好微笑地说、别担心啦,我只是昨晚没睡好而已。你又是没睡好,森澈皱了皱眉,昨天你就在课上打瞌睡,要不是我叫你晓婷,我知道你有什么事,你不便告诉我也没关系,我一定在你这边。森澈真诚地笑着,让我有些心动。我会注意的,别担心啦。我轻轻地说着。夏森澈懂我的,我并不是因为太过于拼命的熬夜学习,只是因为你。哥哥!我刻意地提高了声音,叫了你一下。我知道你不会理我,我突然转身,往回走。你发现了我的不对劲,也急忙转过身来看我要干什么。我仍是走着,加快了脚步。你突然冲我喊了一句:你要干什么!我跑了起来,一边叫着:你以为我要干什么?你有知不知道你又干了什么!难道只有你一个人受苦吗?你向我跑来,也冲我叫着:你是不是疯了!对,我就是疯了!我回头喊着,眼泪已经从眼眶不知不觉的迸出,压抑太久而又苦涩的泪水。你都不管你自己了!我又干什么要管你!我也要去疯,去玩,反正我活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我真的像疯了一样的叫着,任泪水划过我的脸颊。从后面追上来的你突然抓住我的手,说:你停下!我的挣脱计划失败,终于疲惫地哭了起来。这一刻的我竟像个愿望落空了的小孩,不顾形象地大哭让你不知所措。 我从口袋拿出纸巾檫了檫脸上的泪,说:走,你陪我去网吧吧!我转身要走,却被你拉住了。走啊!我试着挣脱,你却更加用力的拉着我,说:不好玩!回去!你拽着我往回走,走,我们回家。我被你拉着,我们是那么久以来第一次一起回家。我知道哥哥不会沉沦下去的,就像天空里那一颗越发闪亮的星星,它和我们一样,漆黑的夜里,一定会有另一颗星也在寻找共同的希望。我就知道一切都会变得美好的,因为你,我最亲爱的哥哥,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对我说:妹妹,我懂你。

HR存在的意义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人力资源存在的意义 提到人力资源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可能很多人都是的个模糊的概念,很多人都只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就是招一下人,做做考勤而已,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工作,孰不知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发展。这种思想在国营和民营企业最为普遍,有这种思想不足为怪,因为人们大多数都还停留在原始的管理观念中。98年以前的企业还没有叫人力资源部门,在外资企业中大多数叫人事行政部、行政人事部或管理部;在民营和国营、私人企业中叫综合办公室或叫人事科(处),那时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大多集中在行政后勤方面,也就是所谓的“居委会大妈”的工作性质。各大专院校都还没有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本上都是行政管理专业。随着改革开发的纵深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拥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定,国际跨国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激烈,作为企业人才的引入和选拔部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就越来越重要了。所以到了98年后,企业内才开始有人力资源部门,也就从行政后勤中脱离成为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部门。各大学也相继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国家也开始有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助理管理师资格”的认证工作,对从事HR行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 企业在初期发展时期,也就是资本积累时期,人力资源显得不是很重要。因为企业在这个时期是要完成资本积累,在人力储备上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做准备,一些工作也不能做得细化,通常一

个人需要承担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的事务,所以在这个时期的人力资源,企业一般不会重视人力资源,只看的是人事管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做到一个维持状态,当企业完成资本积累时,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便显现出人力资源的匮乏。 一个企业在高速发展时期出现阻力,发展不下去,甚至出现崩溃,不是在寻找人力资源出现问题,而是去研究制度、机制、发展方向、经营出现了什么问题,而不知是人力资源的缺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人才,随企业发展时期变化而变化。一个企业发展出现阻力,不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不能诊断企业的症结在哪里,那只能使企业在原地踏步,甚至淘汰出局,这也是市场的残酷性。 人力资源也好,人事管理也罢,主要看企业要不要发展。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忽视组织结构的设定,结构的设定称谓决定机构的职能范围。机构有没有,也决定企业发展有没有做准备,有人说称谓不重要,只要把职能赋予他就行,这种说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举几个不恰当的例子:同样是医生,有外科、内科、眼科、鼻科、耳科、儿科等等,他们所处理的是一样的病情吗?同样是医院,有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大医院、卫生院,他们所承担处理同一个疑难疾病的效果和结果一样吗?这些问题大家一看便知。 企业发展一定时期,一定要职能和分工明确,所赋予的职责要担当起他的使命。 随着企业的竞争逐步就演变成人才的竞争,各企业为了招聘到优

存在的根本意义

存在的根本意义 存在的根本意义 相爱的人之间,彼此给予的深爱、依恋和珍惜、关心和守护、安全感、美好和温暖的生活,是人们存在的根本意义。(“相爱的人”指广义的概念,下面只说狭义的概念:恋人。)【深爱,依恋和珍惜】因为深爱,所以依恋,爱的越深,依恋感越强。从依恋的程度可以看出爱的深度,就是观察对方在学习和工作之外的时间里,有多少时间用于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人的生命短暂,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光就更短暂了,要好好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如果爱的深,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很多人觉得最好的工作是收入高、福利好的工作,但是对我而言,最好的工作就是每天能和莫嘉筠在一起的形影不离的工作,例如:开一家商店。有些工作虽然收入高、福利好,但是每天要和恋人分开很长时间。【关心和守护】只有关心到各个方面,才能守护好各个方面。从关心的程度可以看出爱的程度,就是各个方面是否都关心到了,男孩要守护好心爱的女孩,不让心爱的女孩受到任何伤害。男孩对女孩的守护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挣钱养家,让女孩不愁吃、穿、住、行,第二,尽量不要让所爱的女孩受到任何伤害,第三,承担生活中重体力的劳动,第四,女孩生病和怀孕时,最需要男孩的照顾。【安全感】男孩要给女孩安全感,让女孩觉得男孩是一棵可以放心依靠的大树。女孩特别需要安全感,如果女孩觉得男孩没有安全感,就可能离男孩而去,即便和有钱的男孩在一起,如果男孩用情不专一,女孩也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安全感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情感专一。第二,身体健康。第三,收入、福利、房子、生活环境。第四,遵守法律、不被人伤害。【美好和温暖的生活】有了安全感,才能有美好和温暖的生活。因为美好和温馨的生活建立在情感专一,身体健康,够用的收入、福利、自己的房子、良好的生活环境,遵守法律、不被人伤害等因素的基础上。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感受到美好,即使很有安全感,但是如果没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依然无法体会真正的美好。人和环境是生活的基础,有了生活,才能从中产生情感,所以美好分为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人,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环境是方便、舒适、美观、干净的环境。冷暖人生中,“寒冷”并不是只有负面意义,因为:第一,温暖是相对于寒冷而言的,没有经历过寒冷,可能就不会懂得什么是温暖。例如:分离(寒冷)与团聚(温暖),劳累的工作(寒冷)与下班回家(温暖)。第二,冷暖形成对比,从而懂得珍惜,例如:经历分离,懂得珍惜团聚,经历劳累的工作,懂得珍惜下班回家。第三,危难见真情。我看过一个故事,有两个男孩追求一个女孩,后来女孩因为车祸而瘫痪了,一个男孩立马放弃了女孩,而另一个男孩却一直留在女孩身边,照顾着女孩。在寒冷中,女孩可以看清谁是在寒冷中给女孩温暖的人,谁是害怕寒冷而把女孩独自丢弃在寒冷中的人。女孩遭遇了生活中的“寒冷”,需要男孩给予温暖,但是更重要的是男孩要守护好女孩,尽量不要让女孩遭遇到生活中的“寒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