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差、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

摘要〕胀差、轴位移是汽轮机监测保护系统最重要的两项技术参数,从理论和实际调试两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地锁定本特利3300系统胀差、轴位移传感器的测量零位;并就如何避免实际安装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靠的解决方法,从而为减少因传感器零位锁定不当造成的测量、保护动作误差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轮机胀差轴位移零位锁定

在高参数,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中,轴位移和胀差是直接反映汽轮机动静间隙的两项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也是两项重要保护。目前,由于许多机组的轴系机械安装零位和监测保护系统的电气零位不统一,经常发生检修后的机组因胀差、位移监测系统传感器的零位锁定不当,使该系统在机组启动后,测量误差较大,甚至无法正常监测和投入保护,只能停机处理。因此,检修后机组的轴位移、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是直接影响机组启动后,胀差、位移监测系统能否正确反映汽轮机组的动静间隙,从而可靠投入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1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都是利用涡流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其被测金属表面的垂直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的关系,将位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送至监测仪表,从而实现监测和保护的目的。现以300 MW机组中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组为例,对美国本特利内华达公司生产的3300/46斜坡式胀差和3300/20轴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进行阐述(轴位移、胀差的测量一次元件均采用本特利7200系列

81724-00-07-10-02涡流传感器)。

1.1 本特利3300/46斜坡式胀差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在机组正常运行中,胀差传感器固定在缸体上,而传感器的被测金属表面铸造在转子上,因此,汽缸和转子受热膨胀的相对差值称为“胀差”( 一般将转子的膨胀量大于汽缸的膨胀量产生的差值做为“正胀差”,反之为“负胀差”)。根据“输出电压与被测金属表面距离成正比”的关系,该差值被涡流传感器测得,并利用转子上被测表面加工的8。斜坡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进行放大,其换算关系为:

δ=L×Sin8。

式中δ:传感器与被测斜坡表面的垂直距离;L:胀差。

如果传感器的正常线性测量范围为4.00 mm(即δ=4.00mm),则对应被测胀差范围L为:

L=δ/Sin8。=4.00/Sin8。=28.74mm

由上式可知:胀差传感器利用被测表面8。的斜坡将其4.00 mm的正常线性测量范围扩展为28.74 mm 的线性测量范围,从而满足了对0~20 mm的实际胀差范围的测量。传感器将其与被测斜坡表面的垂直距离转换成直流电压信号送至前置放大器进行整形放大后,输出0~24V DC电压信号至3300/46斜坡式胀差监测器,分别将A、B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叠加运算后进行胀差显示,并输出开关量信号送至保护回路进行报警和跳闸保护。同时输出0~10V DC、1~5V DC或4~20 mA模拟量信号至记录仪。安装原理见图1。

(A、B:81724-00-07-10-02型涡流传感器)

图1 传感器安装及信号传递原理图

1.2 本特利3300/20轴位移监测系统测量原理

由于本特利3300/20轴位移监测系统出厂设计为:当测量回路开路或机组的轴向位移达到报警或跳闸值时均会发出报警和跳闸信号,故一般采用4只传感器,分别送入两个3300/20轴位移监测器,两两相“与”后,再将两个监测器的开关量信号输出相“或”做为跳机保护条件较为可靠。现以一只传感器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单只轴向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单只胀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样。都是利用涡流传感器将其与被测表面的位移转换成电压信号送至前置放大器,经整形放大后,输出0~24V DC电压信号,送至3300/20监测器进行信号处理,输出开关量信号至汽轮机跳闸保护系统实现保护功能。同时送出4~20 mA、0~10V DC、或1~5V DC模拟量信号至记录仪。图2为信号传递原理图。

(1、2、3、4:为81724-00-07-10-02型涡流传感器)

图2 轴位移信号传递原理图

2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传感器的零位锁定

2.1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传感器的零位锁定必须参考的因素

(1) 大轴推力瓦的间隙△值。

(2) 大轴位置(即大轴推力盘已靠在推力瓦的工作面或非工作面)。

(3) 胀差、位移监测器及传感器的校验数据。

现以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组为例,分别介绍了3300/46胀差和3300/20轴位移监测保护系统的零位锁定。胀差、轴位移监测传感器均采用本特利3300系列81724-00-07-10-02型涡流传感器,其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涡流传感器特性曲线

已知:△=0.36mm,胀差监测器量程为0~20 mm,轴位移监测器量程为+1.25 mm,大轴推力盘靠在工作面,位置如图4所示。

2.2 3300/46斜坡式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步骤

(1) 因3300/46监测器的设计量程为0~20 mm,而实际机组停运后会产生约0~2.50 mm的负胀差,因此,传感器安装零位对应监测器的显示为+2.50 mm。由图3所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可知,此种型号的传感器安装基准电压为10V DC,按此电压将A、B传感器分别固定,此时,3300/46监测器应显示为+10.00 mm,然后利用千分表和可调拖架将A、B传感器同时向图4所示的胀差方向调整7.50 mm,此时监测器的显示应为+2.50 mm。

(1、2、3、4:轴位移传感器;A、B:胀差传感器)

图4 胀差、轴位移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 若大轴推力盘靠在工作面,等于将大轴从推力瓦的中间零位向机头推了1/2×△mm,应利用可调拖架将A、B传感器同时再向图4所示的胀差方向调整1/2×△mm后,将可调拖架锁定即可。此时,A、B传感器的间隙δ1、δ2可按下式推算:

δ1=δAO+(1/2×△+7.50)×Sin8。

δ2=δBO-(1/2×△+7.50)×Sin8。

式中:δAO 、δBO为A、B传感器在安装基准电压10V DC安装时,传感器与其被测表面之间的间隙。最终零位锁定后,应记录A、B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此时,3300/46监测器应显示为+2.32 mm。

(3) 若推力盘靠在推力瓦的非工作面,则在完成第1步后,利用可调拖架将A、B传感器同时再向胀差的反方向(机头方向)调整1/2×△mm后,将可调拖架锁定即可。此时,3300/46监测器应显示为+2.68 mm。δ1、δ2可按下式推算:

δ1=δAO-(1/2×△-7.50)×Sin8。

δ2=δBO+(1/2×△-7.50)×Sin8。

2.3 3300/20轴位移监测系统的零位锁定

因4只轴位移传感器均无可调拖架,故以传感器的零位电压计算值锁定较为准确可靠。已知:

△=0.36mm,大轴推力盘靠在工作面,3300/20监测器量程为+1.25mm,传感器灵敏度F=4.00V/mm,零位安装电压VO=10.00V,则零位电压X的计算:

X=VO-F×1/2×△=10-4.00×1/2×0.36=9.28V

最终零位锁定后,3300/20监测器应显示为-0.18 mm。

注:若大轴推力盘靠在推力瓦非工作面,则X应按下式计算:

X=VO+F×1/2×△

最后,按照计算出的X值安装锁定传感器。监测器应显示为+0.18mm。

3 现场安装调试中传感器零位锁定应注意的问题

(1) 未考虑推轴间隙,表计则会产生1/2×△mm的测量误差。

(2) 将1/2×△mm的推轴间隙调反,表计则会产生△mm的测量误差。

(3) 胀差监测系统的零位锁定时,未考虑2.50 mm的负向胀差余量,造成零位锁定错误。

在实际生产中,若出现上述问题,均会导致监测系统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使保护系统不能正常投入。因此,在实际胀差、位移监测系统的零位锁定中,按照本文所述的零位锁定方法则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摘要:文中介绍了状态检修技术在国内外、尤其是在陕西发电企业的应用状况;从应用角度阐述了状态检修体制的一些特点;提出了陕西发电企业实施状态检修应采取的技术路线和策略。

关键词:发电厂设备管理状态检修

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的事后维修、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的预防维修、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的经济维修,正在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狭义上讲,状态检修(或称为预知检修)就是应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获取设备健康状况信息,在故障发生前或继续运行已不经济时、主动对设备实施检修的一种维修体制。及时、准确、全面地取得设备健康状况信息是成功实施状态检修的关键,然而从目前发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完全依赖少量的、或不充分的设备状态信息来诊断、确定设备状况并制定检修计划还存在相当的困难和风险,对发电设备(尤其是主设备)全部实施预知检修还难以实现。因此,如果用状态检修这一概念来描述发电企业检修体制的发展方向,则它的现实含义是指“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主动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综合检修方式”[1]。

从国内外推行状态检修的实践结果来看,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设备维护费用,还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系数,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主要特征的发电侧电力市场即将形成,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成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通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及可用率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推行状态检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电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陕西地区发电企业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时间比较晚,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发电企业相比,管理理念、人员素质、设备基础管理、技术支持系统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实施状态检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正确的技术路线和策略,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这一时代潮流。

1. 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发电企业的应用

1.1. 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

状态检修的思想起源于后勤工程学,冷战时期军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原子能、计算机、航空航天等工业的发展对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影响下,离线/在线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维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状态检修技术日臻成熟,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电企业也开始尝试在设备检修中应用这一技术。据统计,美国70%以上的发电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状态检修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实施状态检修的电厂,一般可节约10% ~ 25%的费用。美国某火电厂采用状态检修技术后,设备维修费用降低20%,能耗降低10%。曾因发生核泄漏事故而震惊世界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由于实施RCM(以可靠性为

中心的维修管理)而使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监测诊断系统投资、收益方面,以使用广泛的红外线热成像仪为例,其收益与投资之比可以达到10倍以上。某电厂安装了40多套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使得设备大修期延长1倍,小修期延长50%。研究表明,在发电设备的寿命周期总成本中,设备维持费要远远超过设备设置费;而维修费约占设备维持费的1/4。由此可见,实施状态检修、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的规模、可靠性和集成度不断提高,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研制开发了许多先进的、综合性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例如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的PDS、Bently Nevada 公司的 DMS

以及 Entek 公司的Emonitor Odyssey等系统,均具有设备状态参数的监测、分析、诊断、报警、存储等功能;有的系统还采用了开放式设计,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目前,世界上有许多控制系统生产厂商在进行CMMS(计算机化的设备管理系统)研制和开发,已经能够生产出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已经出现了集设备数据综合管理、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辅助维修决策等功能为一体的

O&M(运行维护)工作站。

1.2. 国内发电企业应用状态检修技术的情况

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先进的综合管理技术,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原水电部在1987年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SD230-87)中明确提出:“应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随后,电力系统的一些单位开展了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工作。1996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经验交流会,对电力系统状态检修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电力系统加大了对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开发、试点和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同时,结合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和创一流工作,夯实了设备管理的基础,为大面积推广状态检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型机组一般都配备了比较齐全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比较典型的系统有: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

汽轮机安全监视及保护系统

汽轮机进冷气、冷水监视及保护系统

汽轮机应力及寿命监测系统

凝汽器管道泄漏监视系统

油液分析诊断系统

炉膛火焰监视及控制系统

锅炉四管爆漏监测系统

锅炉受热面金属壁温监测系统

发电机漏水、漏氢及绝缘监测系统

发电机氢气纯度、湿度、温差监测系统

发电机局部放电监测系统

变压器油气相色谱及绝缘监测系统

高压开关状态监测系统

汽水品质(在线/离线)监测系统

远红外线热成像分析系统

计算机数据采集及超限报警系统

金属材料性能检测装置

主要辅机状态监测系统

2) 国内一些科研院所自行开发、研制出一批有影响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例如西安热工研究院研制的“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寿命管理、能损分析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等。

3) 国家电力公司和试点网、省电力公司成立了实施状态检修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工作机构,以加强对电力企业实施状态检修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工作。一些发电企业开展了状态检修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今后全面推广状态检修积累了不少经验。有的发电企业引进或自主开发了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状态检修体制已形成并开始运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各电厂按照达标创一流的要求,加强了设备台帐、原始记录、图纸技术资料档案、规章制度、定期试验、缺陷管理等设备基础管理工作。近年来投产的机组按照新的基建达标要求,移交生产前必须按设计投入所有设备和系统,同步移交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资料,从而为投产后的设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长期缺电,加之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原有的设备检修体制单纯强调安全性,忽视了检修工作的经济性和科学性。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一些发电厂已经或正在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发电公司,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从而为推行状态检修体制注入强大的动力。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状态检修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水平仍比较低,发电企业推行状态检修体制的工作总体来说仍处于宣传、试点和准备阶段。相比较而言,一些大型水力发电厂实施状态检修的进程比较快、水平比较高: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CMMS等技术支持系统比较完善,实施状态检修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了主机设备);而目前火力发电厂实施状态检修的范围一般以辅机设备为主,对主机设备则局限于个别检修项目。

1.3. 陕西发电企业应用状态检修技术的状况

陕西发电企业目前仍然实行以故障检修、预防性计划检修为主的检修体制。近年来,有的电厂在一些检修项目上尝试过状态检修,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从总体上讲,陕西发电企业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步伐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设备技术状态相对落后

陕西地区近10年来投产的大型燃煤机组有:渭河电厂4×300MW机组,蒲城电厂2×330MW机组,宝鸡第二发电厂4×300MW机组。

渭河电厂二、三期工程属于缓解严重缺电的抢建工程,为陕西地区首台300MW

亚临界参数机组,加之工程造价低、自动化控制按中档水平设计等因素,设备总体技术状态落后国内同期先进水平。渭河电厂二期工程于90年代初期投产,汽轮机为上汽厂生产的四缸四排汽、冲动式汽轮机。该机组的轴系长(轴承数多达11只),振型复杂;运行操作难度大,运行中一旦跳闸则负胀差很快便会超限,短期内难以重新启动。该机组DCS为西仪—横河公司产品(CENTUM早期系统),主要功能为数据采集,只有部分顺序控制、模拟量控制和协调控制系统进入DCS。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实际上为模拟型(即AEH),开机时需要到就地手摇启动阀

挂闸、复位,性能远远落后从西屋公司引进的DEH-Ⅱ型数字电液调节系统。汽轮机安全监测保护系统采用菲利浦RMS-700型产品,配置国产XFZ-105动圈式指示仪及普通三笔记录仪进行显示和记录,其性能落后于本特利3300/7200型系统(该系统可以方便地与DCS或振动诊断分析系统进行数据通讯)。由于种种原因,该机组给水泵最小流量控制、汽机旁路控制、协调控制等自动及部分程序控制装置长期未能正常投入使用。

渭河电厂三期工程安装2台300MW国产引进型机组,于90年代中期投产。该机组DCS为CENTUM-XL系统,自动化控制水平有所提高,但启动试运中暴露出来的设备问题仍比较多。例如汽轮机额定参数带不满负荷、锅炉频繁灭火、给水泵频繁跳闸、发电机漏氢、汽门卡涩、高排逆止门芯断裂、测振杆共振等。

随后投产的蒲城电厂一期工程安装2台从罗马尼亚进口的330MW机组,其设备总体制造水平相当于国内70~80年代水平。该机组计算机系统仅用于数据采集,且点数不足。自动化控制装置多数是分立式元件组合仪表,模件印刷线路板基本采用手工作坊加工,造成大量脱焊和虚焊,质量和性能不及国内组装仪表;控制装置的精密机械部分加工精度差,操作、控制不可靠,容易失灵。原设计企图采用硬接线通过“马斯林桥架”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两个组件柜之间的信号要经过多个桥架转接才能沟通,接线头多达10余万,容易发生错接、漏接。在这种条件下,原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和程控装置大部分不能正常投入。发电机采用国内已经淘汰的自励恒压励磁系统,试运中问题频出;高压加热器也多次发生泄漏,而这种情况在国产高压加热器上已经很少发生。

宝鸡第二发电厂主要设备订货及系统设计完成于9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推迟至1996年7月才正式开工,首台机组于1998投产,4台机组于2001年全部建成投产。由于近10年来监测及控制设备发展及更新的速度很快,因而该厂所配置的部分监测及控制系统已落后于国内最新水平。

新建大型机组如此,则小型机组或老电厂的设备技术状态就更落后了。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电厂所配置的监测系统未能正常投入使用(如凝汽器管道泄漏监视系统,汽轮机应力及寿命监测系统,发电机漏水、漏氢及绝缘监测系统,发电机氢气纯度、湿度监测系统等);有的监测系统虽然投入了,但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1.3.

2. 设备管理手段落后,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

在状态检修体制下,检修计划的编制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较长时间(一般为一年)编制一次、改变为以机组的实际状态为基础的动态的、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在编制检修计划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诸如检修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配置、备品备件管理、电网调度优化、燃料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手工编制检修计划的方式显然不能适应上述变化,必须配备CMMS。

目前我省大部分发电企业筹建CMMS系统的工作才刚刚起步,部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环节的历史数据、图纸资料和原始记录残缺不全,设备基础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要求。

1.3.3. 设备检修管理体制

在现行的检修管理体制下,设备检修的计划制定、决策实施、经费拨付、效益评定等机制既不利于调动发电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状态检修技术的推广实施。在各发电企业中,生产运行系统与设备检修系统相互分离、互不关心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后,在记录本上一“登”了事。在状态检修体制下,生产运行系统与设备检修系统必须相互渗透、

相互交流;运行人员对设备状态变化更为了解,应直接参与检修决策。在国外某些发电企业中,一些简单的维修工作直接由运行人员负责处理,提高了检修工作的效率。

1.3.4. 人员技术素质与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人员和管理干部对状态检修的基本知识(包括监测诊断系统的使用、设备状态信息的收集及分析、有关文档的整理规则、状态检修的组织实施程序等)还比较陌生,宣传、培训工作才刚刚起步,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难以满足开展状态检修的要求。

2. 对状态检修体制的几点认识

2.1. 状态检修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闭环过程

在国家电力公司关于“火力发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1]中,提出了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工作方式(或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发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工作流程由“系统/设备分类”、“状态监测”、“状态分析”、“检修管理”、“检修结果评价”等5个模块组成,或者说实施设备状态检修要经过5个步骤,并且这5个步骤首尾衔接构成了一个闭环过程。当采用状态检修技术完成某项维修工作以后,应及时对检修过程的每个环节及检修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检修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

1) 所采用的状态监测技术手段能否满足要求;检测频度是否合适;设备状态信息的综合分析系统/方法是否需要改进;状态监测作业指导书的操作性如何、是否需要修订。

2) 状态检修的组织管理机构运转是否正常;决策层、专业层、操作层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有关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情况如何;各级人员的技术素质能否满足工作要求,是否需要重新培训。

3) 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如何;CMMS系统能否满足状态检修工作的要求。

2.2. 状态检修体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目前我国各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设备状态差异很大。状态检修工作流程中5个模块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弹性,使得各发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该模块的具体内容,因而状态检修体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1) 管理基础好、设备状态好的发电企业在制定状态检修的目标时,试点范围可以大一些(如果具备条件,可以包括主设备的部分检修项目)、设备数量可以多一些、标准可以高一些,可以尝试应用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维修方法。但是对于一般发电企业来讲,则试点范围应当小一些,设备数量应当少一些,以利于集中精力进行探索,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2) 发电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状态监测手段,包括常规的运行和检修记录、点检分析、DCS数据采集系统、各种在线和离线监测系统以及常规的设备性能试验等,提供状态检修所需的相当一部分设备状态信息。在此基础上,选择各发电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自身的经济实力,适当添置一些监测诊断系统。

3) 状态检修并不神秘,它来源于检修实践活动,是从传统检修方式发展、演变而来的。即使在传统检修体制下,一些检修工作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了状态检修的思想方法。因此,只要做好状态检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使职工认识

到推行状态检修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了解本人在这项工作中的作用和位置,从而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

2.3. 技术支持系统的配备

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一般包括状态监测诊断系统和CMMS等。发电企业在配置这些系统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设备状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经济实力、规划目标等因素)量力而行、逐步完善。一方面,购置或自行开发这些系统需要花费相当大的财力;另一方面,要使这些系统发挥应有的效能,则企业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必须达到相应的水准。举例来说,如果企业中没有了解旋转机械振动及故障分析基本原理的人才,则很难想象一套汽轮机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可以成功地用于状态检修。

对于中小型发电企业而言,可以适当简化技术支持系统。如果起始阶段仅选择个别辅机设备进行试点,则一般电厂常规配置的监测、试验手段已经可以满足状态监测的大部分要求,必要时可以添置一些状态监测设备。辅机设备状态监测的常用设备有:便携式振动测量仪,油液分析装置,超声波检漏仪,红外热成像仪、电机监测设备等。

CMMS一般包括设备综合管理、备件管理、故障管理、检修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模块。企业在购置或自行开发CMMS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模块作适当的取舍,每一个模块所涉及的设备管理范围、深度也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在设备综合管理模块中,如果要求将设备的相关资料信息全部录入(包括一些多媒体资料),则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需要占用巨大的计算机存储空间。因此,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信息可以只录入编号、资料名称、内容摘要、存放位置等索引性信息,这样既可以节省计算机存储空间,又可以减少录入工作量。如果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配置CMMS,则对现有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以后,应当也能够支持小规模的状态检修试点工作。如果有的企业前期已经配备了独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例如设备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备件/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则可以采用局域网通信技术将上述系统连接起来,作为CMMS的子系统。

2.4.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状态检修体制中,先进的状态监测装置需要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来操作;无论多么先进的故障诊断系统或专家系统,也只能是辅助分析、决策的工具,还需要管理人员综合考虑全部有关因素才能做出最终的检修决策;状态检修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也同样离不开人的参与。也就是说,状态检修体制中人仍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3. 对陕西发电企业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的探讨

3.1. 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

世界各国发电企业推行状态检修的实践充分证明,状态检修是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可用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如前所述,陕西发电企业推行设备状态检修的步伐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的发电企业。

在即将形成的发电侧电力市场中,尤其在目前发电能力相对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发电成本和设备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决定企业的兴衰与存亡。随着西电东送、全国联网步伐的加快,要想保持陕西电力(电价)的竞争优势、促进陕西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仅靠资源(煤炭、天然气)优势是不够的,

还必须重视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行状态检修体制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行状态检修体制是摆在各发电企业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3.2. 发挥优势,增强信心

面对落后局面,我们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增强赶超国内一流水平的信心。

1) 各发电企业(尤其是近10年来投产的大型电厂)经过不断的设备整治和技术改造工作,设备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达标创一流工作的推动下,各发电企业的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渭河电厂4台机组于1996年全部建成投产,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于1999年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目前正在向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的目标迈进。

蒲城电厂1#、2#机组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投入生产。该电厂以达标创一流为载体,大力开展设备整治工作。2000年、2001年分别为2台机组配置了DCS、DEH系统,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先后对空预器、发电机励磁系统和定子线棒等设备和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逐年提高,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的目标。

宝鸡第二发电厂是陕西地区最新建成大型发电企业。为了改变陕西地区基建水平的落后局面,省电力公司、电厂和各参建单位下了很大的决心,经过不断努力,实现了一台比一台好的目标。2#、3#、4#机组实现了基建达标投产,3#、4#机组正在申报国家优质工程。

2) 陕西是全国少有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聚集之地,特别是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等一批著名电力科研单位。这些科研单位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同时配备有先进、精密的测试测量仪器和实验室,研制出不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例如西安热工院研制的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西北电研院、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旋转机械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等。西安热工院等单位还成立了故障远程诊断中心,为电厂开展状态检修提供技术支持,这无疑是本地区发电企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3) 陕西是全国较早投产大型机组的地区之一(如秦岭电厂一期2×125MW工程,

二、三期4×200MW工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前些年,由于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一些人才流向沿海地区。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启动,为陕西电力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陕西资源优势、电力价格优势将得以发挥,发电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会有所改善、经济效益有望逐步好转,从而为稳定职工队伍、吸引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3.3. 从点到面,逐步推广

推行状态检修的基本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行”

[1]。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在各发电企业中选择若干家综合条件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开展状态检修的试点,在资金、设备、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向其他企业推广。第二,在试点企业内部也应当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在推行状态检修的起始阶段,建议选择部分辅机设备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

后再扩大试点范围,并逐步向主机设备发展。这是因为:

1) 相对于电厂主设备而言,影响辅机设备状态的因素比较少,而且人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辅机设备的故障规律,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包括状态监测系统)资源对这些因素的有关参数进行高频次乃至全过程的监测。

2) 状态检修工作的周期比较短,便于及时对检修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和提高。

3) 如果CMMS在短期不能投入使用,则可以利用一般的微机系统进行设备管理,使状态检修工作不受CMMS的制约。

4) 国内对辅机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便于借鉴或者移植。

3.4. 博采众长,经济适用

1) 企业在引进或开发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之前应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应注意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到博采众长,经济适用。目前国内的一些发电企业已经引进或开发状态检修技术支持系统,并取得一些实际运行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2) 应注意技术支持系统的标准化、系列化问题;系统接口应具有可扩展性,以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与已有系统的资源共享,构成企业资源优化网络;注意系统结构的模块化,在与DCS、MIS、SIS等系统的通讯过程中不应对原系统产生干扰。

3) 我省的大中型机组一般都配备了1.2节所列的部分状态监测系统,在状态检修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系统。对于目前仍然没有投入的系统要组织攻关,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尽早投入。要注意系统的配套和完善,应研究如何保证设备状态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例如,一些机组安装了振动监测系统,未配置故障诊断系统,如果开展状态检修则有一定的困难。一些电厂对设备状态信息利用深度不够。4) 由于RCM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试点初期建议不采用这种维修分析方法。

3.5. 宣传教育及管理理念的转变

应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在开展状态检修试点工作之前应分层次(一般分为决策层、专业层、操作层)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并注意不同层次人员培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过宣传教育工作,使参加试点工作的职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作用,促进设备管理理念的转变。电厂运行系统与设备检修系统的信息沟通必须经常化、制度化;运行人员应了解设备检修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直接参与检修决策;反之,检修人员也应了解一些运行知识,并经常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为检修决策积累第一手资料。

状态检修的实质是“对症下药”,即按设备的实际状况决定检修的方式、时间或者频次,与传统检修体制有着本质的差别。状态检修不可能像计划检修体制那样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一套规程和标准,企业照章办事就行了。对于企业来讲,状态检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对阶段性成果要及时总结、推广和宣传,以利于状态检修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4. 结论

4.1. 发电企业实施状态检修,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行状态检修是发电企业设备检修管理发展的必

然趋势。

4.2. 陕西发电企业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教育培训工作的状况难以适应开展状态检修的要求。

4.3. 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陕西发电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正确的技术路线和策略,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为全面推广状态检修摸索经验。

实验6-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与使用

实验6—5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构造,学习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2).观察各种干涉条纹,加深对薄膜干涉原理的理解。 (3).学会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物理量。 二.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 如图所示,从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半射镜 的反射和透射后分为两束光线,一束向上 一束向右,向上的光线又经M1 反射回来, 向右的光线经补偿板后被反射镜M2反射回来 在半反射镜处被再次反射向下,最后两束光线在 观察屏上相遇,产生干涉。 2.干涉条纹 (1).点光源照射——非定域干涉 如图所示,为非定域干涉的原理图。点S1是光源 相对于M1的虚像,点S2’是光源相对于M2所成 的虚像。则S1、S2`所发出的光线会在观察屏上形 成干涉。 当M1和M2相互垂直时,有S1各S2`到点A 的 光程差可近似为: i d L cos 2=? ① 当A 点的光程差满足下式时 λk i d L ==?cos 2 ② A 点为第k 级亮条纹。 由公式②知当i 增大时cosi 减小,则k 也减小,即条纹级数变高,所以中心的干涉条 纹的级次是最高的 (2)扩展光源照明——定域干涉在点光源之前加一毛玻璃,则形成扩展光源,此时形 成的干涉为定域干涉,定域干涉只有在特定的位置才能看到。 ①.M1与M2严格垂直时,这时由于d 是恒定的,条纹只与入射角i 在关,故是等倾干 涉 ②.M1与M2并不严格垂直时,即有一微小夹角,这种干涉为等厚干涉。当M1与M2夹 角很小,且入射角也很小时,光程差可近似为 )21(2)2sin 1(2cos 222 i d i d i d L -≈-=≈?③ 在M1与M2`的相交处,d =0,应出现直线条纹,称中央条纹。 3.定量测量 (1).长度及波长的测量 由公式②可知,在圆心处i=0 0, cosi=1,这时 λk d L ==?2 ④ 从数量上看如d 减小或增大N 个半波长时,光程差L ?就减小或增大N 个整波长,对应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业题第五章

第五章电感式传感器 思考题: 1、说明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和涡流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答: a)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主要由线圈、铁心、衔铁三部分组成的。线圈是套在铁心上的,在铁心与衔铁之间有一个空气隙,空气隙厚度为δ。传感器的运动部分与衔铁相连。当外部作用力作用在传感器的运动部分时,衔铁将产生位移,使空气隙δ发生变化,磁路磁阻R m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线圈电感的变化。线圈电感L的变化与空气隙δ的变化相对应,这样只要测出线圈的电感就能判定空气隙的大小,也就是衔铁的位移。 b)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要由铁心、衔铁和线圈组成。线圈又分为初级线圈(也称激励线圈)和次级线圈(也称输出线圈)。上下两个铁心及初级、次级线圈是对称的。衔铁位于两个铁心中间。上下两个初级线圈串联后接交流激磁电压1,两个次级线圈按电势反相串联。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一般用于测量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机械位移。缺点是示值范围小,非线性严重。 c)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很简单,有一个扁平线圈固定在框架上构成。线圈用高强度漆包线或银线绕制而成,用粘合剂站在框架端部,也可以在框架上开一条槽,将导线绕在槽内形成一个线圈。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涡流效应,当一块金属导体放置在一变化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像水中漩涡那样在导体内转圈,所以称之为电涡流或涡流。这种现象就称为涡流效应。涡流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可以测量振动、位移、厚度、转速、温度和硬度等参数,还可以进行无损探伤,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测量线性范围大、体积小等优点。 2、为什么螺管型电感传感器比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有更大的测位移范围? 答:变气隙型灵敏度高,因为原始气隙δ0一般取得很小(0.1~0.5mm),当气隙变化为△δ=1μm时,电感的相对变化量△L/L0可达0.01~0.002,因而它对处理电路的放大倍数要求低。它的主要缺点是非线性严重,为了减小非线性,量程就必须限制在较小范围内,通常为气隙δ0的1/5以下,同时,这种传感器制造装

汽轮机轴向位移和胀差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1) 一、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1) 二、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 (1) 三、汽机轴向位移测量失灵的运行对策 (1) 汽轮机的热膨胀和胀差 (2) 相關提問: (2) 1、轴向位移和胀差的概念 (3) 2、轴向位移和胀差产生的原因(影响机组胀差的因素) (3) 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因素简述如下: (3) 使胀差向负值增大的主要原因: (4) 正胀差 - 影响因素主要有: (4) 3、轴向位移和胀差的危害 (6) 4、机组启动时胀差变化的分析与控制 (6) 汽封供汽抽真空阶段。 (7) 暖机升速阶段。 (7) 定速和并列带负荷阶段。 (7) 汽轮机推力瓦温度的防控热转贴 (9) 1 润滑油系统异常........................................................... .. (9) 2 轴向位移增大 (9) 3 汽轮机单缸进汽 (10) 4 推力轴承损坏 (10) 5 任意调速汽门门头脱落 (10) 6 旁路系统误动作 (10) 7 结束语 (10)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轴向位移增大原因及处理 一、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1)负荷或蒸汽流量突变; 2)叶片严重结垢; 3)叶片断裂; 4)主、再热蒸汽温度和压力急剧下降; 5)轴封磨损严重,漏汽量增加; 6)发电机转子串动; 7)系统周波变化幅度大; 8)凝汽器真空下降; 9)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10)推力轴承磨损或断油。 二、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 1)当轴向位移增大时,应严密监视推力轴承的进、出口油温、推力瓦金属温度、胀差及机组振动情况;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原理及双频激光干涉 1、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仪在光学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涉测量技术是以光波干涉原理为基础进行测量的一门技术。相干光波在干涉场中产生亮、暗交替的干涉条纹,通过分析处理干涉条纹获取被测量的有关信息。 当两束光亮度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以及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两束光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在干涉场中任一点的合成光强为: 122I I I πλ=++ 式中△是两束光到达某点的光程差。明暗干涉条纹出现的条件如下。 相长干涉(明): min 12I I I I ==+ ( m λ=) 相消干涉(暗): min 12I I I I ==+-, (12m λ? ?=+ ??? ) 当把被测量引入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干涉仪的光程差则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变化量,即可以获得与介质折射率和几何路程有关的各种物理量和几何量。 按光波分光的方法,干涉仪有分振幅式和分波阵面式两类。按相干光束传播路径,干涉仪可分为共程干涉和非共程干涉两种。按用途又可将干涉仪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测量被测面与参考标准波面产生的干涉条纹分布及其变形量,进而求得试样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场密度分布和光学系统波像差等,即所谓静态干涉;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干涉场上指定点干涉条纹的移动或光程差的变化量,进而求得试样的尺寸大小、位移量等,即所谓动态干涉。 下图是通过分波面法和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的途径示意图。光学测量常用的是分振幅式等厚测量技术。 图一 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 与一般光学成像测量技术相比,干涉测量具有大量程、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特点。干涉测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位移、长度、角度、面形、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及振动等方面的测量。在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图二)、马赫-泽德干涉仪、菲索

电感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 一、单项选择题 1、电感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不包括()。 A. 交流电桥 B.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C.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 谐振式测量电路 2、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相位相反 B.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随衔铁的位移而变化 C. 根据输出的指示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 D. 当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消除零点残余电压,但不能判断衔铁的位置。 B.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 C.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大小,但不能判断位移的方向。 D.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大小,也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 4、对于差动变压器,采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反映位移的方向 B.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C.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大小,也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 D.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也不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5、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A.直流电桥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D.运算放大电路 6、通常用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测量()。 A.位移B.振动C.加速度D.厚度 7、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 A.直流电桥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D.运算放大电路 二、多项选择题 1、自感型传感器的两线圈接于电桥的相邻桥臂时,其输出灵敏度()。 A. 提高很多倍 B. 提高一倍 C. 降低一倍 D. 降低许多倍 2、电感式传感器可以对()等物理量进行测量。

第06章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测量装置

第六章汽轮机轴向位移及胀差测量保护装置 一、JZX-3A型轴向位移和JDX-3A型相对膨胀装置 我厂1、3、4号机均采用JZX-3A型轴向位移测量保护装置和JDX-3A型相对膨胀测量装置,它们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完全一样,只是量程不同。轴向位移量程±2毫米,胀差量程±5毫米。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性能稳定,线性度好;功能齐全,维修方便。 1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1.1发讯器支架与测量盘检查 检查汽轮机上安装发讯器的支架与测量盘,该支架应安装牢靠,机械连接部件的可动部分,应灵活无卡涩,无晃动;弹簧张力恰当,回位正确;测量盘表面应光滑无损伤,损伤严重时应进行修补,否则,在低转速时,示值将摆动。 1.2发讯器部分 1.2.1发讯器的铁芯端面应平整无损,固定螺丝、销钉、防松垫等应齐全牢固,引线及保护金属软管应完整无损,不应与机械转动部分接触磨擦。 1.2.2测量发讯器各组线圈电阻值,应符合规定值。 1.2.3用500V绝缘表测量各组线圈间及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注意:测量时,必须拨下装置内的插头,防

止高压损伤电子元件)。 1.2.4发讯器上的标志牌应正确清楚,固定牢靠。 1.3 电源部分 1.3.1电源部分内外应清洁,各引线螺丝、固定螺丝、插接件等应齐全无松动。线头标志清楚正确。电源指示灯正常,电压指示表指示正确。 1.3.2各组电压值正确。当电源电压在200~240V范围内变化时,其输出电压变化应不超过±1%。 1.3.3用500V绝缘表测量一、二次线圈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 1.4 调整装置 1.4.1装置内部应清洁,各零部件固定牢靠,元器件插(焊)接应牢固。 1.4.2各指示灯、开关、按钮应齐全、可靠,电位器应接触良好,无跳动现象。 1.5指示仪表校准 仪表示值误差和同量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并且模拟表应无卡涩现象,数字表无示值跳动现象。 2 整套装置的校准与技术要求 整套装置的校准是将发讯器按要求装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

各种测量方法

各种测量方法 各种测量方法 一、轴径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孔径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 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 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 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 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 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 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 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 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 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卩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 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 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 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 验进行修正);用 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O.01?0.32卩m的 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 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

汽机轴向位移和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问题

汽机轴向位移和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问题 摘要:胀差、轴位移是汽轮机监测保护系统最重要的两项技术参数,本文具有针对性的从理论和实际调试两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地锁定本特利3300系统胀差、轴位移传感器的测量零位;就如何避免实际安装调试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可靠的解决方法,从而为减少因传感器零位锁定不当造引言:在高参数,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中,轴位移和胀差是直接反映汽轮机动静间隙的两项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也是两项重要保护。目前,由于许多机组的轴差、位移监测系统传感器的零位锁定不当,使该系统在机组启动后,测量误差较大,甚至无法正常监测和投入保护,只能停机处理。因此,检修后机组的轴位移、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是直接影响启机后,胀差、位移监测系统能否正确的反映汽轮机组的动静间隙,从而可靠投入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1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都是利用涡流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其被测金属表面的垂直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的关系,将位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送至监测仪表,从而实现监测和保护的目的。现以300MW机组中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组为例,将美国本特利内华达公司生产的3300/46斜坡式胀差和3300/20轴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进行阐述(轴位移、胀差的测量一次元件均采用本特利7200系列84712-00-07-10-02涡流传感器)。 1.1 本特利3300/46斜坡式胀差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机组正常运行中,胀差传感器固定在缸体上,而传感器的被测金属表面铸造在转子上,因此,汽缸和转子受热膨胀的相对差值称为“胀差”(一般习惯将转子的膨胀量大于汽缸的膨胀量产生的差值做为“正胀差”,反之为“负胀差”)。该差值被涡流传感器A和B做它和转子上被测表面的相对位移利用其“输出电压与被测金属表面距离成正比”的关系,并利用转子被测表面加工的8°斜坡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进行放大,其换算关系如下: δ=L×Sin8°(式1-1) (δ:传感器与被测斜坡表面的垂直距离;L:胀差) 如果传感器的正常线性测量范围为4.00mm(即δ=4.00mm),则对应被测胀差范围L为: L=δ/Sin8°=400/Sin8°=28.74mm 由上式可知:胀差传感器利用被测表面8°的斜坡将其4.00mm的正常线性测量范围扩展为28.74mm的线性测量范围,从而满足了对0-20mm的实际胀差范围的测量。传感器将其与被测斜坡表面的垂直距离转换成直流电压信号送至前置放大器进行整形放大后,输出0-24VDC电压信号至3300/46斜坡式胀差监测器,分别将A、B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叠加运算后进行胀差显示,并输出开关量信号送至保护回路时进行报警和跳闸保护。同时输出0-10VDC、1-5VDC 或4-20mA模拟量信号至记录仪。具体安装原理图如下:

各种测量方法

各种测量方法 一、轴径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孔径 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 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

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 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的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 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的分度误差。 2.直接测量:用角度仪、电子角度规测量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棱镜等具有反射面的工作角度;用光学分度头测量工件的圆周分度或;用样板、角尺、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角度零件。3.间接测量: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正弦规、滚柱和钢球等,也可使用三坐标测量机。 4.小角度测量:测量器具有水平仪、自准直仪、激光小角度测量仪

低缸胀差和轴向位移偏大的原因分析和调整方法

低缸胀差和轴向位移偏大的原因分析和调整方法 运行中低缸胀差偏大或轴向位移偏大是常见的缺陷,由于产生原因不清楚,机组不得不降负荷运行,但有时候往往是虚惊一场,较多的是转子冷、热态在缸内的位置不清楚,元件调整和传动试验方法不对,本文以125MW机组为例,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调整方法,供其它类型机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1.与动静间隙的关系 1.1低缸胀差与动静间隙的关系 低缸胀差传感器装在3号轴承盘车齿轮处,该轴承箱与低压缸没有直接连接,因此,3300表盘上所显示的低缸胀差值应是低压转子的绝对膨胀值。整根转子的膨胀死点在推力轴承处,低压外缸的膨胀死点在低压缸靠2号轴承前端,低压内缸相对低压外缸的死点在低压进汽中心线处,因此,在热态下,低压内缸除沿进汽中心线向两侧膨胀外,还与低压外缸一起向发电机侧膨胀。 假设以低压缸进汽中心线为参考点则有: 转子在该点的膨胀量为低缸差胀(A)的一半。 低压外缸在该点的膨胀值为低压外缸绝对膨胀值(B)的一半,B一般为1~1.2mm。 若取0.5~0.6mm的安全裕量。 设安装间隙为(X0),内缸膨胀量为C则膨胀后的轴向间隙(X)有: X=X0-A/2+B/2-C-0.6 正向: 低压缸动静碰摩最危险的部位是靠机头前的19、20、21级最小安装间隙为7mm。中心线距21级约600mm,平均温度按250℃计,低压内缸在21级处与转子反向膨胀约1.5mm,要保证动静部分不发生摩擦就必须使X>0。 X=7-1.5-A/2+1~1.2/2-0.6>0 A<10mm时,是安全的。 负向: 低压缸动静碰摩最危险的部位是靠电机侧的25、26、27级最小安装间隙为3+0.5mm,在26级处,由于内缸与转子的温差很小,相对胀差可忽略,因此有: X=-(3+0.5)-A/2+1~1.2/2-0.6 A<-5mm时,是安全的。 1.2轴向位移与动静间隙的关系 轴向位移在正常运行时是一定的,它的显示值与机组的推力间隙和热工测量系统调整时的初始值有关,机组运行后基本不变,只有在推力瓦有磨损时它才发生变化。推力间隙一般控制在0.35~0.45mm之间,机组检修过程中调整动静间隙都是将推力盘分别向前、后推足后进行调整的,所以,正常运行时,推力间隙所对应的轴向位移,对机组的动静间隙是没有影响的,它对胀差的影响较小。 事故状态下,推力轴承磨损后,轴向位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推力瓦乌金厚度为1.5mm 左右,轴向位跳机值为+(-)1.2mm,考虑到极端情况下,此时的胀差也到跳机值,低缸胀差的保护定值为+7.5、-1.5因此有: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

————————————————————————————————作者: ————————————————————————————————日期: ?

一、建筑变形测量 1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 变形测量等级沉降观测位移观测 适用范围观测点测站高差 中误差(mm) 观测点坐标 中误差(mm) 特级≤0.05≤0.3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形观测一级≤0.15≤1.0 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 二级≤0.50 ≤3.0 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重要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 三级≤1.50≤10.0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变形观测:一般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 2 建筑变形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 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特级≤10≤0.3 ≤0.5 ≥0.5 一级≤30≤0.7 ≤1.0≥0.3 二级≤50 ≤2.0≤3.0≥0.2 三级≤75≤5.0≤8.0 三丝能读数3建筑变形水准观测的限差(mm) 等级基辅分划 (黑红面) 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 (黑红面)所 测高差之差 往返较差及 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 差 较差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 之差 特级0.15 0.2 ≤0.1≤0.07≤0.15一级0.30.5 ≤0.3≤0.2≤0.45 二级0.5 0.7≤1.0≤0.7≤1.5 三级光学测微 法 1.0 1.5 ≤3.0 ≤2.0 ≤4.5 中丝读数 法 2.03.0 I角对于特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10″,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仪器不得大于15″,铟瓦水准尺、尺垫。 二、城市测量规范 1平面控制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等 级 城测 导线 城测平 均边长 工测 导线 工测平 均边长 测角中 误差" 测距 中误 城测导线 相对闭合 工测导线 相对闭合 测回数方位角 闭 J1 J2 DJ6

4.2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_图文.

4 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 ? INSAR基本原理 相位关系+空间关系 ? 雷达波的相位信息的准确提取是决定干涉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数据处理流程 INSAR 影像对输入基线估算 去除平地效应高程计算影像配准 干涉成像噪声滤除 相位解缠 ???INSAR数据处理的特点 ? 复数据处理 海量数据 干涉图与一般景物影像不同 处理流程与一般遥感影像处理不同 INSAR数据处理的要求 ? 自动化 ? 高精度 ? 海量数据处理 I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

? 相位信息 ? 空间参数 主要内容 §4.1 雷达干涉测量概述 §4.2 复数影像配准 §4.3 干涉图生成与相位噪声滤波§4.4 相位解缠 §4.5 InSAR发展与应用 4.2 复数影像配准 本节要点 本节系统地论述INSAR复数影像精确配准的重要性,研究配准精度对于干涉图质量的影响,对INSAR数据配准方法发展的现状进行评述,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论述从粗到细的影像匹配策略和实施方案,以及最小二乘匹配方法在INSAR数据配准中的应用等。 主要内容 1 影像配准的基本原理 2 干涉图质量评估与配准精度 3 INSAR复数影像配准方法概述 4 幅度影像的从粗到细匹配策略 5 幅度影像相关系数用于精确匹配 6 相干性测度用于精确配准

影像配准的基本原理 配准问题的提出 ? 在遥感影像的集成应用中,包括数据融合、变化检测和重复轨道干涉成像等,均首先需要解决来自不同传感器或者不同时相的影像高精度快速配准的问题 ? 在多源数据综合处理的过程中,影像配准往往是一个瓶颈,制约整个数据处理自动化的实现 ? 由重复轨道获得的两幅复数SAR影像,欲得到准确的干涉相位,必须精确地配准。理论上,配准精度需要达到子像素级(1/10像素 INSAR数据配准问题的困难 ? INSAR影像对是单视数的复数影像,也就是未经任何辐射分辨率改善措施的影像,纹理模糊,还有斑点噪声的影响,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非易事 ? 单视数复数影像的高精度自动配准,无法用人工方法配准 ? 自动配准比光学影像之间的配准要困难得多,其配准的实施流程比较复杂 影像配准的一般步骤

轴向位移

轴向位移 1什么是轴向位移?轴向位移变化有什么危害? 答:气压机与汽轮机在运转中,转子沿着主轴方向的串动称为轴向位移。 机组的轴向位移应保持在允许范围内,一般为0.8~1.0mm,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引起动静部分发生摩擦碰撞,发生严重损坏事故,如轴弯曲,隔板和叶轮碎裂,汽轮机大批叶片折断等。转子轴向位移(也被成为窜轴)这一指标主要是用以监督推力承轴的工作状况。 汽轮机运行中,汽流在其通道中流动时所产生的轴向推力是由推力承轴来承担的,并由它来保持转子和汽缸的相对轴向位置。不同负荷下轴向推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推力承轴在受压时产生的弹性变形也相应变化,所以运行中应该将位移数值和准值作比较,借以查明机组运行是否正常。 作用在汽轮机转子的轴向推力,是由推力承轴来承受的,推力承轴承受转子的轴向推力并维持汽轮机通流部分正常的动静轴向间隙。如果显然,轴向推力的变化将影响推力承轴工况的变化,进而会影响到汽轮机动静轴向间隙。从汽轮机安全运行的角度看来,动静轴向间隙是不允许由过大的变化的,所以通常均在推力承轴部位装设汽轮机转子轴向位移监测装置,以保证汽轮机组的安全工作。 推力承轴,包括承轴座架、瓦架、油膜,并非绝对刚性,也就是说在轴向推力用下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位移。如果汽轮机轴向推力过大,超过了推力承轴允许的负载限度,则会导致推力承轴的损坏,较常见到的就是推力瓦磨损和烧毁,此时推力承轴将不能保持机组动静之间的正常轴向间隙,从而将导致动静碰磨,严重时还会造成更大的设备损坏事故。而在机组运行中,轴向推力增大的因素常常有: (1)负载增加,则主蒸汽流量增大,各级整齐压差随之增大,使机组轴向推力增大。抽气供热式或背压式机组的最大轴向推力可能发生在某一中间负荷,因为机组除了电负荷增加外,还有供热负荷增加的影响因素。 (2)主蒸汽参数降低,各级的反动度都将增大,使机组轴向推力增大。 (3)隔板气封磨损,漏气量增加,使级间压差增大。 (4)机组通流部分因蒸汽品质不佳而结垢时,相应级的叶片和叶轮前后压差将增大,使机组的轴向推力增加。 (5)发生水冲击事故时,机组的轴向推力将明显增大。 由于机组在正常工况下运行时,作用在汽轮机转子上的轴向推力就很大,如果再发生以上几种异常情况,轴向推力将会更大,引起推力瓦块温度升高,严重时会使推力瓦块融化。 从上述分析可知,轴向位移可以较直观反映出运行中机组轴向推力的变化。同时还可看到,轴向推力的大小将影响到推力承轴工况的变化,也就是说提倡者工况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出轴向推力的变化,这一点已为运行实践所证实,例如轴向推力增大时,推力瓦温度将升高,推力承轴回油温度也将升高。近来一些机组还装设了推力瓦油膜压力表。实践表明,用推力瓦油膜压力表来监视轴向推力的变化,反映很灵敏。当然用推力瓦温、推力承轴回油温度或推力瓦油膜压力都不能直接反映出轴向推力的绝对值,但都可在一定限度内反映轴向推力变化的幅度。应该指出:推力承轴回油温度对轴向推力变化的反映比较迟缓,已经由不少慈乌金已磨损或开始熔化,但回油温度仍无明显变化的实例,所以我们认为应选择推力瓦温和油膜压力作为轴向推力和轴向位移的主要辅助监视表计。一些机组推力瓦片未装热电阻测温装置,这是不够安全的,应该创造条件加装。目前大功率机组推力承轴不仅每一推力瓦片均装设热电阻,甚至非工作瓦片也装设有测温装置。

激光干涉仪原理及应用详解

激光干涉仪概述 SJ6000激光干涉仪产品采用美国进口高稳频氦氖激光器、激光双纵模热稳频技术、高精度环境补偿模块、几何参量干涉光路设计、高精度激光干涉信号处理系统、高性能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实现各种参数的高精度测量。通过激光热稳频控制技术,实现快速(5~10分钟)、高精度(0.05ppm)、抗干扰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好的激光频率输出,采用不同的光学镜组可以测量出线性、角度、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等几何量,并且可以进行动态分析。

SJ6000激光干涉仪产品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最高测速下分辨率高、测量范围大等优点。通过与不同的光学组件结合,可以实现对直线度、垂直度、角度、平面度、平行度等多种几何精度的测量。在相关软件的配合下,还可以对数控机床进行动态性能检测,可以进行机床振动测试与分析,滚珠丝杆的动态特性分析,驱动系统的响应特性分析,导轨的动态特性分析等,具有极高的精度和效率,

为机床误差修正提供依据。 激光干涉仪性能特点 1.测量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 ①使用美国高性能氦氖激光器,结合伺服稳频控制系统,达到高精度稳频(0.05ppm) ②以光波长(633nm)为测量单位,分辨率可达nm级 ③使用高速光电信号采样和处理技术,测量速度可达到4m/s。 ④配合有环境补偿单元,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⑤分离式干涉镜设计,避免了测量镜组由于主机发热而引起的镜组形变 2.应用范围广 ①可以实现线性、角度、直线度、垂直度、平面度等几何量的检测 ②结合我们的软件系统,可以用于速度,加速度,振动分析以及稳定度等分析 ③可实时监控精密加工机床等机器的动态数据,进行动态特性分析 3.软件界面友好 ①使用当前热门的软件界面开发工具,软件界面人性化,操作简单。 ②将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功能合并到一个软件中,更方便用户切换测量类型。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思考题与习题 3—1 试述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差动变隙式传感器有哪些优点? 3—2 为什么螺管式电感传感器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有更大的位移范围? 3—3 如何提高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的线性度和灵敏度? 3—4 电感式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零点残余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 3—5 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与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有哪些主要区别? 3—6 电感式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变压器式电桥和带相敏检波的交流电桥,谁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为什么? 3—7 电感传感器测量的基本量是什么?请说明差动变压器加速度传感器和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8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激励电压与频率应如何选择? 3—9 什么叫电涡流效应?什么叫线圈一导体系统? 3—10 概述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说明为什么电涡流传感器也属于电感式传感器? 3—11 使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或振幅时,对被测物体要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 3—12 电涡流的形成范围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13 被测物体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有何影响? 3—14 简述电涡流传感器三种测量电路(恒频调幅式、变频调幅式和调频式)的工作原理。 3—15 某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参见图3-15)的结构参数为单个线圈匝数W=800匝,l=10mm,l c=6mm,r=5mm,r c=1mm,设实际应用中铁芯的相对磁导率μr=3000,试求: (1)在平衡状态下单个线圈的电感量L0=?及其电感灵敏度足K L=? (2)若将其接人变压器电桥,电源频率为1000Hz,电压E=1.8V,设电感线圈有效电阻可忽略,求该传感器灵敏度K。 (3)若要控制理论线性度在1%以内,最大量程为多少? 图3-15 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习题图3-16 3—16 有一只差动电感位移传感器,已知电源电U sr=4V,f=400Hz,传感器线圈铜电阻与电感量分别为R=40Ω,L= 30mH,用两只匹配电阻设计成四臂等阻抗电桥,如习题3—16图所示,试求: (1)匹配电阻R3和R4的值;

激光干涉仪进行角度测量

SJ6000激光干涉仪产品采用美国进口高稳频氦氖激光器、激光双纵模热稳频技术、高精度环境补偿模块、几何参量干涉光路设计、高精度激光干涉信号处理系统、高性能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实现各种参数的高精度测量。通过激光热稳频控制技术,实现快速(约6分钟)、高精度(0.05ppm)、抗干扰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好的激光频率输出,采用不同的光学镜组可以测量出线性、角度、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等几何量,并且可以进行动态分析。 SJ6000激光干涉仪产品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最高测速下分辨率高、测量范围大等优点。通过与不同的光学组件结合,可以实现对直线度、垂直度、角度、平面度、平行度等多种几何精度的测量。在相关软件的配合下,还可以对数控机床进行动态性能检测,可以进行机床振动测试与分析,滚珠丝杆的动态特性分析,驱动系统的响应特性分析,导轨的动态特性分析等,具有极高的精度和效率,为机床误差修正提供依据。 激光干涉仪角度测量方法

1.1.1. 角度测量构建 与线性测量原理一样,角度测量需要角度干涉镜和角度反射镜,并且角度反射镜和角度干涉镜必须有一个相对旋转。相对旋转后,会导致角度测量的两束光的光程差发生变化,而光程差的变化会被SJ6000激光干涉仪探测器探测出来,由软件将线性位置的变化转换为角度的变化显示出来。 图 16-角度测量原理及测量构建 图 17-1水平轴俯仰角度测量样图图 17-2水平轴偏摆角度测量样图1.1.2. 角度测量的应用 1.1. 2.1. 小角度精密测量 激光干涉仪角度镜能实现±10°以内的角度精密测量。

图 18-小角度测量实例 1.1. 2.2. 准直平台/倾斜工作台的测量 由于角度镜组的不同安装方式,其测量结果代表不同方向的角度值。您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安装、测量。 图 19-水平方向角度测量 图 20-垂直方向角度测量 在垂直方向的角度测量中,角度反射镜记录下导轨在不同位置时的角度值,可由软件分析导轨的直线度信息,实现角度镜组测量直线度功能。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的分析与控制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的分析与控制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1) 一、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1) 二、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 (1) 三、汽机轴向位移测量失灵的运行对策.......................................................................... 1汽轮机的热膨胀和胀差............................................................................................................. 2相關提問: .......................................................................................................................... 21、轴向位移和胀差的概念................................................................................................ 32、轴向位移和胀差产生的原因(影响机组胀差的因素)............................................ 3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因素简述如下: .............................................................. 3使胀差向负值增大的主要原因: .............................................................................. 4正胀差-影响因素主要有:.................................................................................... 43、轴向位移和胀差的危害................................................................................................ 64、机组启动时胀差变化的分析与控制............................................................................ 61、汽封供汽抽真空阶段。........................................................................................

间隙和面差设计

间隙和面差 一.面差定义 在断面图设计或工艺控制断面图中,分缝部位都会出现面差(配合错位)和公差的问题,没有面差的地方(零面差)也会出现公差控制的疑问,会出现基本出于下面的考虑: 1、造型特征为了表现出布置的层次感或某种视觉效果,称为造型面差 2、结构设计功能上的需要或空气动力学的需要设计的面差,称为功能面差 3、为了生产制造控制上的需要设计出的面差,称之为工艺面差。 面差是一个设计的尺寸,一种几何特征,一定存在制造的误差,就要设计公差。 面差在设计时,如果不是简单的Offset命令产生的面差,以不同的测量基准得到的测量结果肯定不一样,在断面图中要标识出基准元素、目标元素、面差尺寸、公差上下限,就会用统一的设计、生产控制、检验方法,标识方法如图: Dimension:面差尺寸 ES:上偏差 EI:下偏差 黑色粗线:基准元素 symbol:标识面差的正负,当以基准元素正法向为基准,下凹时为负,凸起为正;无面差时为零,称为零面差 这样就会将一般面差和零面差做为基本尺寸进行管理,进行公差设计,在断面设计中便于造型、结构设计、生产工艺、检验的统一交流,形成一种严格一致的工程语言。 BIW&Trim公差制定的基本考虑因素如下- 1、外观造型影响因素:造型提供的表面都是分缝均匀,配合光顺,实际上生产不可能完全做的完全一样,基本上都是“呲牙咧嘴”,但是程度不一样,允许的误差范围在接受的范围之内,比较符合造型意图。例如:例如5mm的分缝,±1mm的公差,在4-6范围内变化,可能不太好看;如果,±0.5mm公差,4.5-5.5范围内,就可以接受;,±0.25mm公差,4.75-5.25范围内,均匀一致,可能就很理想。不同的产品定位、不同的位置,也应该要求不一样。如果没有把握,可以将局部特征用3D数模将其极限状态画出来或用铣床铣出来对比评审一下,摆放一下,看一下是否可以接受,对于翘曲问题,有可能上偏差为零,下偏差-1mm 都可以;有的部位,±0.5mm;有可能上偏差为2mm,下偏差0也没问题。这种公差是根据实际的效果影响程度评审制定出来的,不能拍脑袋或所谓的搞政治的领导指手画脚来下命令。针对造型特征规定的公差,是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否则影响外观。--当你按照这种过程做一个项目,完整地做下来,你发现你已经很有经验,对于某种造型特征的公差,你也可以“拍脑袋”了,但是你很有“内涵”,就象有的工程师教导我们的“知其然,要知其所 以然”。 2、功能误差影响因素:有些部位有特别的功能,超出一定的范围就会失效,例如:一个安装座位置,单个的件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是将安装件装上,发现这个件在上面特别别扭,检查了半天,原来这个座有点歪,座歪0.5度,件在上面就偏10mm,这时感觉到延伸公差带原理还是很科学的,对于这个安装座的平面度或面轮廓度公差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功能性公差就是让规定的部位起到其作用,不会失效;制定过程就是分析失效的过

激光间隙面差测量方案

激光间隙面差测量技术要求 用于测量汽车白车身缝隙和平整度。系统组成:激光传感器HS701 DSP Sensor、LGWorks测量软件、电脑、GFA-07传感器校准块及相关附件。 一,概述 应用于汽车的外形、缝隙和平整度的测量采集和管理。 便携式LaserGauge激光测量系统,为缝隙和平整度的检测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多功能的运算能力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特征,降低人为的输入失误。现代车型的表面设计越来越多的使用复杂外形和曲线,使用LaserGauge能够很好的解决使用传统测量工具难以测量的问题。 主要特色: ?测量精确度高,在0.05mm以内 ?测量方法使用可视化测量,对测量没有限制 ?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极高的准确性 ?便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保存、传输、分析报告 ?为缝隙、平整度的检测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多功能运算法则,可以测量多种表面。

二,主要产品功能和技术参数 1,HS701 DSP 传感器 综述 通过直接使用电池,HS701传感器可以独立使用,也是第一 个完全手持式独立运作的传感器。HS701可以不需要借助电 脑或者其它设备,进行测量,查看数据和表面轮廓图。HS701 也可以通过USB连接电脑,充分发挥日常监测设置文件的 图片和其它功能。 通过高分辨度的图片捕捉器获取被测零件的表面轮廓,使用 DSP进行测量值计算。扫面完成时,可以在HS701的彩色 屏幕中查看被测特征的轮廓,也可以查看测量值。HS701可 以运行所有的LaserGauge虚拟量具和其它测量计算方法。 操作特点 彩色屏幕– 280 x 220的彩色LCD屏幕,可以在测量前、测量中和测量后查看图片和文本信息。测量时可以查看被测特征的轮廓图,测量完成后可以查看测量值。轮廓图和测量值可以在同一屏幕中显示,或者在表格中查看测量值。 完全手持便携式–HS701可充电的锂电池可以提供传感器三四个小时的独立使用时间。当独立使用时,传感器不需要接其它设备,不需要连接电脑,也不需要连接外接电源。 用户界面–在传感器把手前面有六个功能和方向按钮,手指可以很方便操作。操作员可以用一只手进行测量,进行菜单和功能操作。在传感器的顶部和底部有LED灯,可以帮助操作员进行传感器定位。 连接电脑使用–HS701可以通过支持500mA的USB连接到笔记本、台式机等电脑使用。通过电脑,可以看到更加大、完整、详细的图片和数据,也可以方便其它软件进行分析。 被测特征点的轮廓图可以通过点击特征的测量值进行查看,或者自动将所有测量特征的轮廓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