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高端备课

《动物的行为》高端备课
《动物的行为》高端备课

《动物的行为》一课基于“教学设问”的高端备课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乔文军

北京平谷教研中心徐淑萍

北京市平谷区第二中学曹秀娥

第一部分问题聚焦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增加了一段关于“重要概念”的教学建议,明确提出“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深人地理解和迁移应用”,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并对高效生物课堂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基础的养成和迁移,有利于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养成发散思维,拥有良好的学习素养。学习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还不能离开概念的生动、具体的实例和形象作为认识的有力支柱, 所以在概念教学中的设问、启导要充分利用源于学生生活中的感性经验。但是生动的概念实例本来就是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的特征的统一体, 其中非本质特征的刺激强度往往比本质特征更甚, 因此学生往往会把非本质特征当成本质特征。为了防止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 所以在抽象概括概念本质特征的时候, 有时有必要提出概括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的任务。

一、课堂教学设问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应注意设问的目标性和角度。要围绕教学目标,在重要知识点的衔接处,疑难点知识的关键之处设问,角度新颖,启发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

2.设置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要兼顾到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

3.设问要难易适当。过难的问题与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的思维,难易

适当的设问才能实现学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

4.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设问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素材,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和发展目标,让学生自主构建和提高。

5.课堂设问要把握好问的频率和时机。平铺直叙的讲解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但不分时机、场合,过于随意、频繁的设问只会造成学生心理过度紧张。设问密度要恰如其分,疏密相间,有的放矢。

6.设问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易懂。设问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课堂各环节设问要注意逻辑关联与层次,产生整体累积效应。

二、围绕“概念教学”的设问类型

1.用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课堂伊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

针对某些课型,教师可根据本节课所要学的新知识,创设若干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问题设计既要反映全课的教学目的、知识重点,更要突出生活性、趣味性。

2.用设问开启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课堂思维常常受到一些阻碍,如无法结合已有的知识,解脱思维定势的束缚等。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因此设问式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手段。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并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用设问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参与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有意识地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用设问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科课程的学习更要求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际上是在学生主动思维的基础之上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的精心设问培养这种能力的外在诱导因素。

5.用设问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能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教师要善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知识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来自生活的问题就能够产生强烈的真实任务驱动的效应,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跟进研究

一、原始教学设计

二、研究纪实

1.原始教学过程的分析

《动物的行为》这节研究课,在整体构思设计之前,我依据课标对学情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目标有有三个:第一个目标是动物行为的概念;第二个目标是能够识别六种常见的动物行为;第三个目标是通过六种动物行为意义的明确,进一步明确动物行为的深层含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基于以上的知识目标我在授课内容方面是这样安排的:在图片导入本科课题——《动物的行为》后,给学生呈现动物行为的概念,告诉学生引起动物行为的原因是体内外的刺激,外部呈现方式不同的活动表现。为后面学习六大行为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在六大动物行为顺序的安排上,我依据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将动物的防御行为提到了攻击行为之前,即在讲完动物的摄食行为后安排了防御行为,这样做的依据是摄食和防御很多时候是同时进行的。

在每种动物行为讲授的安排上,我出示图片和视频,依据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判断是哪种行为,然后出示概念,让学生分析这种行为的意义。在学习完六种行为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深层意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感知,对动物的一些行为很熟悉,所以本节课我没有对动物的常见行为过多展示,而是准备了一些学生不常见的视频资料,目的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情分析”的效果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完成了以下学习目标:能够正确区分动物的六大行为,能够说出每种行为的意义。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动物行为概念。

(2)视频和图片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学过之余对动物行为的概念印象不够深刻;六种动物行为的呈现和讲解方式大致相同,学生只是获得了不同动物行为的表层意义,并没有对动物行为的深层含义有较深刻的认识,课标要求没有凸现出来。另外,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没有得到较大的培养。

3.改进“问题设计”的具体思考

(1)动物行为的概念在讲授六大具体行为前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概念的内涵。

动物行为的概念比较抽象化专业化,我在没讲授具体动物行为之前出示给学生后,学生只是机械的说出了概念的文字叙述,并不能讲出对概念中刺激和活动表现的理解,更不能很好的理解概念真正内涵。

(2)六大行为逐一讲解,授课模式单一,使课堂教学内容分散没有层次,问题设置的单一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授六大动物行为时,每种行为我都是先出示视频或画面,让学生判断是哪种行为,然后教师出示这种行为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行为的意义,行为的意义也只是表层意义,没有挖掘出课标中动物行为要适应环境这一重要主题。

(3)大量视频和画面的呈现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课件中大量视频和图片的呈现,并没有达到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的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这一重要概念。而且这些视频画面学生通过电视、网络都有所感知。

三、跟进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叙事研究

一:教学叙事

1.巧妙设置问题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动物行为的概念比较抽象化专业化,对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在原始设计中我依据课本顺序将概念设置在讲授具体动物行为之前直接出示给学生,实施后我发现学生只是机械的说出了概念的文字叙述,并不能说出对概念中刺激和活动表现的理解,更不能很好的理解概念真正内涵。我把这个困惑告诉了乔老师,乔老师指导我调整课本顺序,让学生对动物行为有深入的了解,对动物行为的意义理解透彻,依据学生熟悉的行为做例证,依据例证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引导,这样学生会很容易概括出概念。于是我将概念调整到六大动物行为讲完之后,依据摄食行为和防御行为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引导,结果学生很容易概括出了动物行为的概念,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下面是改进前后的对比分析

改进前:

在引入课题《动物的行为》后直接出示概念: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产生的活动表现,是通过运动实现的。(出示概念)

改进后:

认识了动物的这些行为,哪位同学能够总结一下动物行为的概念。

引导:动物为什么去摄食?(饥饿——体内刺激)遇到劲敌弱势的动物为什么会马上逃跑?(害怕——体外刺激)

动物的活动因为什么引起?(体内或体外刺激)

行为通过什么体现出来?(运动、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动物行为概念:

动物行为是动物对体内和体外刺激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2、设置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乔老师和荆老师在听完我原始的教学设计后指出:六大行为逐一讲解,授课模式单一,使课堂教学内容分散没有层次,问题设置的单一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已经有所感知,在这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建议我将六种动物行为根据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行组合,从不同角度设置有梯次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这样既能挖掘动物行为的深层意义,又能体现动物不同行为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也不会觉得很泛泛。

经过乔老师和荆老师的指点,我将六种动物行为分成三个组合《摄食行为和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和领域行为》、《节律行为》。

下面我以《摄食行为》和《防御行为》为例分析改进前后的变化

改进前:

《摄食行为》的讲授过程

动物的行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不同的动物行为不同,不同的行为,目的不同。

出示图片:请你指出图片中动物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种以获得食物为目的的行为称为摄食行为。

板书:摄食行为

不同的动物,食物的来源和摄食的方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动物的摄食过程。(出示视频)

《防御行为》的讲授过程

生物界中生活着众多的动物,弱肉强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弱者遇到强敌时,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短片:(出示视频)提问:这些动物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保护自己)

明确:动物为保护自身安全所作出的行为称为防御行为。

板书:防御行为

动物的防御行为各具特色,我们看这只兔子竖起耳朵警觉地关注着周围的情况,这只尺蠖长的太像一截树枝了,天敌真的很难发现它。这些都是防御行为。

(出示图片)

改进后:

《摄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出示猎豹追捕斑羚的图片,提出问题)

(1)图中描述了动物的什么行为?

(2)行为的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

(3)猎豹在哪种情况下能捕到斑羚?

斑羚在什么情况下能够逃生?

(4)跑的快的猎豹和跑的慢的猎豹最终结局会有何不同?

引导:跑的快的猎豹获得的食物和跑的慢的猎豹获得的食物数量会一样吗?

食物丰富和缺乏会导致猎豹体质有什么不同?

体质的不同又会导致捕食量有何不同?

总结:猎豹最终会陷入良性或恶性循环中。

(5)你能说出跑的快的斑羚和跑的慢的斑羚命运有何不同吗?

提问并总结:这就是优胜劣汰,也就是适者生存,你知道这里的“适”是什么意思吗?

(6)你能说出你知道的动物的摄食行为和防御行为吗?

首先分析改进前后视频和图片资料的对比:

改进前:改进后

视频资料两段、图片6副:→图片一幅《猎豹捕食斑羚》

改进后删除了大部分的视频图片资料,但因为依据课标要求设置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层次不断深入的问题既使课堂环环相扣,又紧贴课标要求这根主线,使学生对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和动物行为的意义理解的很透彻。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教学的感悟与思考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改进和分析思考,我有以下感悟: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依据课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能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要做到设置问题有价值,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在设置问题前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深入研读课标,课标是方向,只有把课标吃透,才能准确把握教材,准确确立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提出的问题才会有的放矢。

其次,研究学生,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经验出发,过难的问题与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当的设问才能实现学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

第三,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并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四,问题设计既要反映全课的教学目的、知识重点,更要突出生活性、趣味性。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娱乐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在《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改进前后特别是设问方面的感悟,一定还会有不足之处,希望得到专家的再次指点,我将继续改进。

二:教研叙事

在我们确定讲授这个课题之后,便开始着手搜集以前关于本节课的素材,本以为这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情,但却在很多细节上遇到了问题。为了把课本中所涉及动物的每一个行为都给学生呈现真实全面的学习资料,曹老师和我都尽最大努力施展了搜集的才能,几乎每一个行为都配有视频、图片,想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器官的刺激,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对这些行为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经过一周时间的搜集与整理,我们终于把自认为很完美的一节课“制造”出来了。

好不好,学生说了算。我们紧接着就在班上学生面前实施了我们的教学设计,曹老师在讲台前和学生绘声绘色,我坐在学生中间,一边检查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一边观察学生的兴奋度与参与度。整节课,曹老师声情并茂,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看视频,辩图片,分析资料,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听到下课铃声,我和曹老师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离真正上课的时间还有2天的那个晚上,我和曹老师带着这些“成果”跟乔老师和荆老师汇报,听完曹老师的设计思路,浏览完我们的教学设计,荆老师和曹老师指出了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记了一本流水账。刚开始我和曹老师都懵了,想不到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作品,却只是一个账本而已。但接下来两位专家老师一席话顿时使我们茅塞顿开。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动物的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这个重要的概念,还要让学生明确动物的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的动物才能够生存下去,种族才能够延续下去,在不断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动物种族在不断的进化。所以本节课内容设计要围绕着适应环境这条主线进行。

原来,我们忙乎那么多天,制造的都是“肌肉”,而忽视了“骨骼”的搭建。我们真心感到了知识层面的差距,学习将是以后永恒的继续。我们虚心接受了建议,并连夜修改设计思路。

上课那一天,曹老师掌控有度,学生深入思考,课堂不再是热闹激动,而是深沉研讨。学生和听课教师得到的知识不再只局限在几个行为方面,而是扩展到遗传进化等相关领域,通过几个非常有针对性的设问,把学生从肤浅的听说能力,引领到思考层面。

通过这次高端备课,我们深刻意识到设问在整个课堂的重要性,设计巧妙的设问就是一条主线,带领着课堂走向高效。

最新初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先周备课计划(第9周) 主备人:高秀斌复备人:刘云 一、课时:3课时 二、教学目标: 复习光的反射及折射部分,通过复习让学生会辨别光源,记住光研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记住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规律,并能通过这些规律完成光路图。 三、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3、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方法与措施: 学案设计要合理,题目要典型,面要广,针对性要强,主要以巩固基础、侧重能力为主强化训练;加大落实力度,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采取小循环、勤反馈的方式。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韵文娟学科物理主题名称集体备课主题形式讨论时间4月11 地点物理实验室参加人员韵文娟、赵国芝缺席人员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主要存在问题: 1.今年刚换新教材,教起来不熟悉,重难点不好把握 2.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比较弱。对策及措施: 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2.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3.提前认真到实验室做准备。主要内容: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一)时间:第二周星期四下午地点:科技楼二楼物理实验室(一)主讲人:赵嫦娥与会人员:赵嫦娥周胜利姜小玲黄美贤内容:一.统一安排教学进度由于本期只有大约十五周的学习时间,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参与人: 杨勇为何宏开舒华龙肖启虎田芸刘静 地点: 物理实验室 主讲人:杨勇为 教研内容: 《欧姆定律》章节教学研讨及月考出题安排 教学研讨(杨勇为): 九年级物理教材切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到教材编写过程中。本次备课内容为欧姆定律,我们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特点分析: 1、突出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必须理解科学中的精华内容,如欧姆定律中的基本定律和概念,还有一些科学方法、实事、假说,他们是知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与探索科学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2、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方法,以便使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如微电子与信息科学、超导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等。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接触一年多的物理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本学期学生将全面了解电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阻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控制变量法、信息处理方法,学习从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以及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学生应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结方式,知道总电流过大的原因、危害,知道怎样进行家庭电路保护,知道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能否灵活应用是初中学生的难点问题,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们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经过分析、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它是全章的核心,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欧姆定律要求学生全面把握,具体要求如下:(1)、欧姆定律适用于以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存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即“导体”的电阻R,是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流而言的,具有同一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断开或闭合以及滑动变阻器划片位置的改变,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因而公式I=U/R中的三个量是同一时间的值。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8年8月27日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树立高中三年的目标,为高三出口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必修一(人教版),内容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本册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运动规律,大气状况及运动规律,地形地貌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运动及水资

源的利用,地理环境的特性等,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将来进一步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高一新生在初中基本没有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 四、具体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4 通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全套教案

人教课标版教案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第七章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与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电与磁 一、磁场 二、电生磁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四、磁生电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粒子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 五、浮力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授的高端备课

邢红军教授的“高端备课” [1]张抗抗,邢红军. 牛顿第三定律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7,01:88-90. [2]靳萱,邢红军.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高端备课[J]. 物理教师,2017,03:36-37+39-40. [3]周栩君,邢红军. 光的干涉高端备课[J]. 物理通报,2017,04:54-57. [4]邢红军,胡扬洋.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6,01:87-88+92. [5]张抗抗,邢红军. 初中质量概念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6,02:31-32+62. [6]许冉冉,邢红军. 电动势教学的高端备课[J]. 物理教师,2016,05:6-8. [7]张抗抗,邢红军. 初中长度测量的高端备课[J]. 物理教学探讨,2016,07:24-25+27. [8]许冉冉,邢红军. 加速度教学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6,06:81-82+88. [9]张抗抗,邢红军. 高中物理中“功”的高端备课[J]. 物理之友,2016,08:6-7+11. [10]邢红军,胡扬洋.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6,09:41-42. [11]李静,邢红军.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高端备课——基于基础薄弱校的研究[J]. 湖南中学物理,2016,10:81-84. [12]刘烁,邢红军. “眼睛与眼镜”教学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4,11:20-22. [13]刘锐,邢红军. “液体压强”的高端备课[J]. 中学物理,2015,02:74-75. [14]邢红军,刘锐,陈清梅. “大气压强”高端备课[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11:38-40. [15]姚丽鹏,邢红军,刘锐. 初中物理“摩擦力”的高端备课[J]. 物理之友,2014,09:1-3. [16]李蓓,邢红军. “声音的特性”高端备课[J]. 物理之友,2014,08:7-8. [17]姚丽鹏,邢红军,刘烁.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5,09:45-46. [18]邢红军,胡扬洋. 高中物理“速度”概念的高端备课[J]. 物理之友,2015,11:1-3. [19]张婷玉,陈清梅,邢红军. 圆周运动的高端备课[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22-24. [20]宗先汉,邢红军,姚丽鹏. 高端备课视角下的电场强度教学设计[J]. 课程教学研究,2015,09:63-65. [21]邢红军,胡扬洋,石尧,王慧. 压强概念教学的高端备课[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10:18-20. [22]于佳冉,陈清梅,邢红军. 动能定理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3,12:25-26. [23]刘锐,邢红军,郑珊. 功的原理:一节物理规律课的高端备课[J]. 湖南中学物理,2014,01:37-38+19. [24]刘欣,陈清梅,邢红军. 超重与失重的高端备课[J]. 物理教师,2013,12:30-31. [25]张婷玉,邢红军,刘锐. 初中物理“物体内能改变”的高端备课[J]. 物理教学探讨,2013,12:75-76. [26]郑珊,邢红军,陆星琳. 关于“变阻器”教学的高端备课[J]. 物理教师,2014,01:38-40. [27]刘锐,邢红军,郑珊. 功的原理:一节初中物理规律课的高端备课[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Z1:21-23. [28]耿爱霞,陈清梅,邢红军. 弹性势能高端备课——显化科学方法的本质[J]. 湖南中学物理,2014,02:20-21+45. [29]张婷玉,陈清梅,邢红军. “反冲运动火箭”高端备课[J]. 中学物理,2014,07:35-36. [30]陆星琳,邢红军,张婷玉.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的高端备课[J]. 物理教师,2014,03:12-14. [31]邢红军,石尧,李静. “平抛运动”教学的高端备课[J]. 物理教师,2014,06:19-20. [32]王慧,邢红军,陈清梅. 库仑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J]. 物理通报,2014,05:49-52.

初中物理第一次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物理第一次教研活动 记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9月9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王有香 参加教师:王有香、白静、杜奇杰 主题:教研组、备课组计划交流 过程:1、王有香主讲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况制定了工作。 一、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本册共分五章。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和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三、学生情况分析; 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加大备课力度。备课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那堂课教师所授知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大全

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2) 第二章、光现象 (4) 第三章物态变化 (7)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 (10) 第五章电阻及欧姆定律 (16) 第六章电功率 (22) 第七章电与磁 (24) 第八章信息传递 (26) 第九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28) 第十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34) 第十一章力与运动 (37) 第十二章机械与人 (39) 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 (41) 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 (45) 第十五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49)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 【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授课形式】实验教学;实例教学;识记教学;例题教学;教材展示教学等【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举例:讲话时喉咙的振动;吉他) 2.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以波的形式传播。(举例:敲击桌子能听到声音)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作为常识识记)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快慢)决定。(举例:吉他或翻书)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一个人的声音大小)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两个人声音不同)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有规律或无规律;好听悦耳或难听刺耳);(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否污染环境)。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戴耳机) 四、超声与次声 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低于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人耳不能听到)。

初三物理备课组计划

初三物理备课组计划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三物理备课组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科研意识、合作意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九年级物理备课组工作水平;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本年级备课组的教学工作。 二、目标任务 1、加强实践与理论学习,要求每位教师都会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 工作,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联系课改实际提出自己想法和建议, 开展交流讨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研、教改活动。 2、认真研究毕业班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其思维特点,把握其学习现状, 制定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案,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3、借助已有平台,继续完成备课电子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二、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 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三、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 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探索出适应学生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力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打好基础,充分做好应考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工作目标 1、要认真学习新的课改理念,用新思想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形成共识,行动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目标。 2、集体备课二周一次,做到“四定”(定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且三次备课(组员自备、集体备课、教后备课)。 3、做好自编练习和质量分析、做好资料和题目精选,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减负”。 4、链接高考,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对学生解题和答题能力及修养进行培养,为高三应考做准备。 5、进行课外辅导,以提高文综兴趣;搞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上好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7、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教学过程的研究,倡导创新,完成

《环境保护》和《区域地理》的教学任务。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2 本备课组在学校、教研室、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教学,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通知》精神,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打好基础。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围绕有效课堂,以学生作业和平时测试质量为突破口。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狠抓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计划如下: 一、备课组工作思路 1、进一步领悟《新课标》和《学科指导意见》中的教学理念,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重视基础,适应个性需求,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发展的平台。努力将新观念、新思路渗透到政治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研究并尝试将教学实例、教学理念与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并写成案例,并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及时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参加业务学习。 4、探究有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进度,研究教学方法,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

初三物理备课组计划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初三物理备课组计划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三物理备课组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科研意识、合作意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九年级物理备课组工作水平;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本年级备课组的教学工作。 二、目标任务 1、加强实践与理论学习,要求每位教师都会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联系课改实际提出自己想法和建议,开展交流讨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研、教改活动。 2、认真研究毕业班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其思维特点,把握其学习现状,制定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案,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3、借助已有平台,继续完成备课电子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二、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三、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

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 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 自已终身的乐趣。 四、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多讨论一些相关课题,多钻研教材,以较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五、加强听课教研活动,教师间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 六、勤于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七、课后辅导要因材施教,辅导对象重点放在困难生和优等生上,坚持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生要耐心解答其疑问,点拨思路,以 便使困难生能够完成作业,不断进步。 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 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初三物理备课组计划(二) 一、复习的目标扎实双基,激活思维,严谨态度 双基是组成物理学科的砖和瓦,无论新课程条件下考试如何变化,扎实的双基依然是应对中考的必要条件。根据近两年物理试题拟题讲究立意,从过去的直叙式转变成情景呈现式、从过去单纯对书本实验的考查变为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实验题的出现,试题形式的转变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考试的成败,除了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个体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审题,能不能完整严格地答题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把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二、复习方法采用“三轮复习”法

高中地理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材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 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也是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先复习必修Ⅱ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为理解东北农业发展条件作铺垫。为说明东北的自然条件内部差异,教材出示了许多图表,要求学生读数据,重表达,理解划分内部差异的条件。由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缺乏系统训练而使这一内容成为教学的难点,应让学生尝试去读,发现并归纳内部差异的若干要素,理解比较法在判断事物差异中的运用。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对《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的点评

对《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的点评 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 应该来说,整个高端备课的教学设计中,收录进《物理教学论》的两篇,的确是精品,比起其余各篇,不在一个档次。《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若不考虑该教学设计的严谨性,仅就教学思路上的难点的突破上讲,该教学设计可谓效果奇好!笔者教学实践表明,按该思路得出楞次定律,思路简单、顺畅,学生接受楞次定律的内容几乎不存在障碍。该设计的具体好处,《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一文中有具体说明,有兴趣者自行参看,笔者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是指出该文存在的一些严谨性问题,与作者、大家商榷。 一、楞次定律并不是一个本质性规律,而是一个概括性的唯象的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从本质上讲,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动生,一类是感生。动生电动势的本质是洛伦兹力充当非静电力,其方向判定用左手定则即可,右手定则其实就是左手定则;感生电动势的本质是感生涡旋 电场力充当非静电力,其方向即涡旋电场方向,由 B E t ? ??=- ? 或者 A E t ? =- ? 规则得出。楞次定律则是 在构建回路后,将两类不同本质问题用磁通量来表述的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则,它依赖两个东西——其一,回路的构建,其二,感应电流,即楞次定律直接判断的是感应电流的方向,而感应电流是感应电动势在回路中的结果,因此,楞次定律是唯象的定律。 二、楞次定律本身并不包含“来拒去留”的力学特征 电磁感应现象,不仅包括因为导体和磁体(磁场源)相对运动产生的感应现象,还包括没有相对运动,仅仅是电流变化、磁场变化而导致的感应现象,因此,楞次定律本身并不包含“来拒去留”的力学特征。而且要特别说明的是,“来拒去留”、“增缩减扩”等楞次定律的二级结论,都有其适用条件,并非普遍适用的,把它作为楞次定律本身的力学特征,实在是一种错误! 三、楞次定律应用流程图是应用楞次定律必须遵守的思路 如果说,由实验得到楞次定律,依据该流程图进行教学设计显得繁复和抽象,那么,应用楞次定律解决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方向问题时,还不得不遵循这个繁复而抽象的思路。那些二级结论固然用起来很方便,但是二级结论都有其适用条件,当其不适用时,还得返回到楞次定律本身上来,或者更本质的动生、感生上来。因此,不应指责该流程图的繁复和抽象,按该文作者的意思,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按该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导出楞次定律,则显得繁复和抽象。 四、“螺线管四组实验”与“楞次环实验”的对比 “螺线管四组实验”的缺陷如《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分析所说,不直观,也不简单,但是,该实验却有两个特别的优势:其一,它全面的揭示了电磁感应的内容,选螺线管为参考系,该实验是感生现象,选磁铁为参考系,该实验是动生现象;其二,该实验设计,尽管感应电流的磁场这一中介是强行带入学生视野,但是,楞次定律的历史得出和楞次定律的曲线救国(并不直接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而是用感应电流磁场作为中介)的实质,本就是楞次的一大创举,本就是不可思议的强行带入,该实验设计把这一特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既让学生感受到楞次独特的洞见,也让学生感受到楞次定律本身的抽象繁复。 而“楞次环实验”实验,简单,直观,按《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思路分析时,感应电流的磁场这一中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变量,而不再是强行带入。不过,该实验无法让学生体会楞次工作的创造性和楞次定律的迂回特点。 五、《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中的一个忽悠学生的设计 铝环之所以运动,并非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磁铁磁场对铝环中的电流的安培力的作用。该文作者采用忽悠的办法,使得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带入“自然而然”,显然,这个“自然而然”,隐藏着不科学不严谨之处,对于思维严谨“爱钻牛角尖”的学生,这未必逃得过他们的眼光! 而《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一文在处理这个细节时,还用到了一个“基本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个“基本规律”其实只适用于磁体之间、磁体之外的相互作用,并且是一个及其粗糙的定性说法,所以高中教材几乎不提这个“基本规律”,而《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却将其作为楞次定律导出的重要依据,笔者感觉不是特别合适。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葫芦岛六中物理组 一、讲课老师谈教学设计 1、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8分,反馈实验5分钟。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七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七要素。而非是直接给出,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体会,总结得出。 3、课的前面部分在教学物距、像距时的处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解决三个学生的常见问题: (1)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只能动一个,像和物体是一一对应的。 (2)等大的像在实验中是无法看到的 (3)学生对什么是清晰的像不清楚。 4、探究过程中的要求相对较低,设计难度较低。设计实验时,不是学生独立设计或小组设计,而是全班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设计。分析实验数据时也是通过作图的方法使难度降低,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更直观。包括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投影议和照相机入手,展示它们的结构,也是为了降低难度。 二、听课老师评课 1、上课使用贴物、像的方法较好,但是,最好用坐标纸,更能直观一些。 2、教学设计在细节上花工夫,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3、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加以巩固的方法很好。 4、学生在进行归纳时有困难,是否可以强调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的点。 5、实验数据要多些,可以用小点代替箭头,用明胶片进行叠加。 6、贴物、像时,像都一样大,不好。可用FLASH拉一下,显示像大小有变化。 7、小黑板的数据要保留,以便进行分析。 三、教研员评课 1、教学导入时用照相机、幻灯机等实物展示凸透镜制造的光学器件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将其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呈现,将实物转换为模型,能够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成像规律及其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实验中将光屏改为毛玻璃光屏,可以使老师在各个方位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3、学生归纳透镜成像规律时,最好划分3个区域再归纳。

高二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来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情况分析 从师资来看,高二地理备课组共4位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丰富,有着充足的教学资源。从学情来看,21个教学班级,人数较多,优生少,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而且本学期实际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知识的落实任务重。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共分为两大块——必修Ⅲ的教学和必修I、II、III 的复习,可见本学期教学内容偏多,任务重,而且学生人数多,但优生少,学习能力较差,这使得本学期的教学难度增大,所以在授课及选题时应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对待,以使全部学生都有较大收获。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坚持学生课前3分钟基础知识的回顾,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强调学生必须有四心:耐心、细心、恒心、信心。 3.夯实基础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万变不离其宗,一切解题答案都是来自于课本,有的是偏重于记忆,只要学生认真记,就可以得分; 另一部分高于基础,但来自于基础。 4.教学注重实效性,教师对大纲考试说明要心中有数,把握好知识点,同时也要拓宽知识面,特别是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加强复习巩固环节,做好单元检测和综合测试。 5.适当与兄弟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其他学校的教学情况,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我们扎扎实实开展今年的备课活动,有意识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争取在本学期末的市统考中和明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对《高端备课视角下的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一文的点评

对《高端备课视角下的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一文的点评 一旦场源电荷确定,电场即确定下来,电场中各点的强弱也就确定下来,这是与引不引入试探电荷无关的。因此,“电场强度”一节的教学,首在指出电场物质的存在及其客观性,然后才是对其进行研究——从力的角度研究这一客观物质。如何研究呢?自然而然的逻辑,是①先拿同一试探电荷在不同点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各处电场对试探电荷的力大小不同,因此电场的强弱与位置有关;②然后进一步研究如何确定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弱,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就是用静电力来确定——那么这么做合适吗?对同一试探电荷来说,未尝不可,可是用不同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来确定还可以吗?如何破解这一问题?自然而然的逻辑是,③对确定的位置,电场的强弱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同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却很容易推知是不同的(怎么推知?这是要讲方法的),因此,用静电力不行;那么对于确定的点,有一个什么东西是确定的呢?分析前一个问题时的思路已有启发——用不同的试探电荷对同一位置进行分析,研究一个确定的量,与试探电荷无关的一个量,找出来,④然后进一步分析其是否符合同一试探电荷标准(即①),符合,则找到了所想找到的描述电场强弱性质的物理量。 教材就是循着这一逻辑,借助《库伦定律》一节的实验,一步一步展开的。而《高端备课视角下的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一文在粗粗梳理一下它的逻辑思路后,却指出其思路存在两个不足,其一实验很难验证同一位置F/q不变,其二是课本逻辑颠倒,是电场强弱本身恒定,需要找出比值恒定,而不是相反——比值恒定,所以引入这样一个物理量。 然后作者做了一个最不恰当的设计——将不同电荷量的试探电荷放在不同位置进行比较,并且说用静电力比较电场的强弱,然后说这是错误的——这怎么就错了?作者没有给出解释,强行宣称这是错的,并要求学生分析何以不同电荷所受静电力不能表示电场强弱…… 然后再强行指出,问题出在试探电荷电荷量不确定(比较标准不一致),所以此时需要统一标准——统一标准的思路却也不是最直接的同一试探电荷,而是用比值法,将标准统一到单位电荷上来,如同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引入速度概念一样……这样做,无非是想突出比值定义法而已。 其一,该文对课本思路的评价是不公允的。 你宣称它的逻辑结论的实验验证很困难,可是,难道你的设计就很容易用实验验证?作者以库仑定律这一实验结论作为推理前提,似乎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实际上,人教版教材的上一版本就是用的“点电荷、库仑定律”来进行的这一分析,同作者思路一致,为何后来放弃了这一思路而采用“逻辑推理、假言实验验证”呢?这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方面“点电荷、库仑定律”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它特别研究的是点电荷的电场,不具有普遍性,而对于一般电场的处理如同课本那样“逻辑推理、假言实验验证”则更合适;另一方面是,基于库伦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库仑定律,本来就可以证明课本逻辑推理的结果——这就是课本思路的实验验证!作者不察,却对课本思路横加指责! 你宣称教材逻辑颠倒,可是教材的思路一直就是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弱是确定的,与试探电荷的引入无关,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一个与试探电荷无关的量……是作者没读懂教材! 其二,作者逻辑明显不合乎教学规律。 学生都知道控制变量法,要得出电场强弱的概念,必然基于同一试探电荷(即统一标准),教材处理是借助《库仑定律》一节的实验给予说明;而该文作者提出的思路,完全无法得出电场有强弱这一结论,更明显的是,该文的逻辑硬伤——为什么静电力不可以作为电场强弱的标准,该文是一路强行灌输,缺乏逻辑! 另一方面,该文为了忠实贯彻比值定义法的逻辑思路,强行抛却最自然不过的思路——

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Work plan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lesson preparation group

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1.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组织老师参加培训活动,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改中的重点与难点。 2.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3.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常态课”“常规课”,探索新教法,每一课都共同商量,探讨,不求,但求更好。同时备课组成员相互督促,相互促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新

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主要活动 1.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教法与学法。 2.开设“常态课”,“常规课”并及时评课。 3.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教学兴趣活动,准备好初三学生参加三月份举行的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五月份举行初二物理知识竞赛。 6.加强集体备课建设,利用讲学稿备好课,上好课,加强课后的辅导工作和作业批改。 总之,我备课组的宗旨是:团结、和谐,共同提高,促每一位学生发展。 XXX创意设计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高一上学期地理备课教案

高一上学期地理备课教案高一上学期地理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通信的发展和影响。 2.了解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辩证地认识网络带来的影响; 2.培养努力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2.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难点: 信息化与数字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与国际互联网的理解。 教学方法 归纳法和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

承转过渡: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课中我们对通信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子通信,电子通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为此这节课着重讲述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向──电子通信。 一、电子通信 利用电作为通信手段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电信起步晚于邮政,但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电子通信是电信领域的“排头兵”。 多媒体投影图7.24,教师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有何差异?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 1.传递的网络不同。电子邮件通过电信网络(数字网);普通邮件通过邮政网络(邮局)。 2.通信方式不同。电子邮件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无论走到何处,只要有一台网络连接的电脑,便可打开自己的邮箱,收到由网络传来的邮件;普通邮件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收件人离开特定的场所就无法完成通信。 3.邮件传递的时间不同。电子邮件快,普通邮件慢。 继续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电子通信的特点,即信息化和数字化。 启发学生思维:电子通信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面有何作用?主要有几种形式? 学生思考讨论:主要的作用在于改变交往形式、加快社会运转节奏。具体形式主要有信息高速公路和国际互联网。 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并进行讨论: 1.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2.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原因是什么? 3.影响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