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村振兴:如何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

海南乡村振兴:如何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
海南乡村振兴:如何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

海南乡村振兴:如何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

绿维文旅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这个森林覆盖率高达62%、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的海岛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海南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热带地区气候优势,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体现热带风情的精品小镇。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海南省十二个重点产业“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相关系列措施,为海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了有效保障。

本文对海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辅以海南省部分市县案例,对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博鳌乡村振兴试验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等农旅融合业态进行研究,为海南省如何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提出思路。

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认为,在即将到来的乡村振兴大潮中,无论是乡村的规划设计,还是建设实践,都应首先厘清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把握政策的突破性因素。绿维文旅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先行者和引领者,结合十三年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业务积累,结合一直追求的三农问题解决模式探索,将乡村振兴落地到市县区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落地到乡村振兴细胞的村庄的发展中,用顶层设计理念,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乡村综合项目开发规划等规划设计创新理念与方法,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服务。(扩展阅读:十九大与旅游:乡村振兴战略)

中央定调海南乡村振兴战略

党中央对海南改革开放发展寄予厚望,在《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扩展阅读:服务贸易新高地:解读海南旅游业的六个发力点)

习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热带地区气候优势,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体现热带风情的精品小镇;要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支持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乡村振兴战略是顶层规划设计,中央同时明确提出,海南要深化农垦改革,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有序推行土地资产化和资本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农垦项目和国有农场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在海南全省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

度改革试点,建立不同权属、不同用途建设用地合理比价调节机制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统筹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类型土地的农民收益;支持海南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加快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绿维文旅发现,“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南繁种业硅谷”是海南独有的优势:以儋州市为例,通过持续发挥“洼地效应”,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领域渐成投资热点,儋州总投资191.4亿元的11个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项目,全部由市场主体运作,且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国种业走向世界,海南南繁是“出海口”,据绿维文旅了解,海南已划定南繁保护区面积26.8万亩、核心区面积5.3万亩,并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用途管制。

海南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相关系列措施,为海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了有效保障。

海南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海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实施意见与要求,为海南省乡村发展规划提供了政策支持。《意见指出》到2020年,海南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海南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海南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扩展阅读:中央一号文件 | 乡村振兴话开局,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建成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海洋产业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扶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垦改革,持续推进“八八”战略;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五网”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发展田园综合体和共享

农庄,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星罗棋布、共商共建、主客共享的休闲度假群落。(扩展阅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旅游及相关热点话题)

海南省农业厅2018年工作要点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海南省农业厅2018年工作要点》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扩展阅读:韩长赋透露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安排)

政策支持保障海南乡村振兴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近年来,海南率先在全国实施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全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加快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等,都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再加上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全国唯一省域国际旅游岛等优势,海南完全有条件、也应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绿维文旅了解到,2017年,海南全省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全部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突破75%。同时,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农民收入大幅提升。2017年,海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各市县农民人均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万元大关。2017年,海南省安排3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全省基本建成222个美丽乡村,共签约美丽乡村建设招商项目60个,投资额达336亿元。2017年,海南省投入农业特色产业扶贫资金12.42亿元,实施项目1360个,发展种植类品种41个,发展养殖类品种14个,带动全省贫困人口6.2万户26万人。

财政支持

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8年海南省财政重点工作之一:全力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三农”支出保障;发挥支农资金导向作用;积极推进“共享农庄”项目建设和农垦改革发展;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推动土地、林地有序流转;加大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红岭灌区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美丽乡村旅游示范试点,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健全农业保险工作体系;推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工作“增资扩面”,加大金融惠农力度。

交通支持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36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未来三年,海南将大力实施公路干线旅游化改造,推进环岛旅游公路建设,谋划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环线公路,打造慢游公路体系。同时,构建和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实现100%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100%消灭农村公路危桥和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班车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提供基础支撑。

土地支持

海南省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与落实农旅融合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耕地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底线;坚持用途管制;重点保障六类重点产业园区、十二个重点产业、“五网”基础设施用地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等用地;积极探索在百镇千村、共享农庄以及其他旅游项目设施建设中,主体项目周边用地保持原貌的情况下,采取分散化块、点状分布的方式“点状供地”,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的精细化、精准化、集约化程度;农垦历史遗留土地问题处置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办理等等。

同时,绿维文旅了解到,根据海南省最新规定,海南将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建设用地供应向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亟需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民生需求等倾斜,大幅减少直至停止供应外销商品住宅项目用地。研究出台具体措施,鼓励和指导已出让尚未开发的商品住宅用地转型用于发展其他产业或共有产权住房、限售商品住房、租赁住房等。

海南各市县支持

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建设过程中,海南各市县积极表态并部署,把海南的村镇建设成为一个个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农旅融合助推海南乡村振兴

以市场为导向,海南省紧跟消费需求变化,着力在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推进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

绿维文旅了解到,海南省农业部门近年来紧紧抓住“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三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属性,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通过组织编制有关规划,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复评和评定工作,牵头启动“海南共享农庄”试点创建工作,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小镇”、“互联网+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插上了农业大数据的翅膀。

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认为,旅游与“乡村振兴”有着天然的契合点,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从而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农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绿维专注于“旅游+农业”开发研究十余年,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农旅双链模式,并形成丰富的落地案例。(扩展阅读:十九大与旅游:农旅融合)

共享农庄

共享农庄依托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利用“旅游+”“生态+”等方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海南省2017年选定了第一批涵盖18个市县的61个创建试点主体,成立了海南共享农庄联盟,力争把共享农庄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载体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海南品牌。(扩展阅读:海南:以共享农庄为抓手实现“三农三增”)

绿维文旅经过研究,提出了共享农庄的共享结构与开发运营模式,并指出,共享农庄是以共享经济为理论支撑,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中高收入家庭及“候鸟”群体需求为市场支撑,以私人定制服务为核心,联合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力量,培育的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扩展阅读:共享农庄开发模式研究)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是海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海南省要求把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与建设共享农庄指导意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统筹谋划规划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共享农庄建设,科学编制试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申报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同时提出: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安排不少于1个,实行3年规划,分年实施。2017至2019年,各级财政将累计投入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发资金1.5亿元(其中2017年40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6000万元(其中市县投入1200万元)。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等短板方面建设。

绿维文旅认为,田园综合体是集“生态为依托、农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数据为支撑、金融为保障、健康为理念、市场为导向的智慧集约型大农业产业集群”与“美丽田园建设运营创新模式”为一体的中国特色“三农”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并率先提出了田园综合体链式结构。由绿维文旅规划设计并提供持续服务的“花乡果巷”省级特色小镇正是“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区和实践示范样板。(扩展阅读:田园综合体链式结构及发展模式;花乡果巷:绿维助力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

家庭农场

海南省农业厅根据《海南省农业厅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促进家庭农场规范有序发展,切实做好评定工作,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条件和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以“2018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工作”为例,示范家庭农场应“以家庭为单位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土地承包期或租赁期在5年以上;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度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50%以上”等等。

绿维文旅认为,在“家庭休闲农场”项目的开发运营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到市场、开发运营商、政府及农户等4个方面的需求,探索突破土地问题、集中设计农庄群、度假村及公共区域产品体系、系统研发商业开发、投资收益、运营管理等3种模式。(扩展阅读:家庭休闲农场创新探索;“家庭休闲农场开发运营模式”探索及研究)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海南省重视休闲农业工作,在《海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休闲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要落实休闲农业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知名品牌、发掘农业文化遗产、加强宣传推介、打造休闲农业电子

商务、开展休闲农业监测统计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发展休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在休闲乡村项目策划过程中,绿维文旅深挖当地特色资源,多维度解读项目方向,导入“政府+企业+农民”的开发模式解决“三农”问题。以海南万宁老蔡村休闲乡村项目为例,绿维挖掘海南独有的热带风情和百年荔枝林资源,将目的地打造成以热带田园为生态基底,以乡愁意境为开发理念,以休闲度假为核心,集农业休闲、特色餐饮、乡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热带乡村休闲度假典范。(扩展阅读:绿维案例 | 海南万宁老蔡村休闲乡村项目策划及概念性规划)

乡村旅游

为规范海南省乡村旅游点的服务管理,提高海南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乡村旅游点创建高标准旅游景区,促进海南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海南省制定了《海南省乡村旅游点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图片截自《海南省乡村旅游点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海南省乡村旅游点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基本要求、附加评分项、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条件、等级评定方法等作了详细要求,对原有椰级乡村旅游点进行了重新复核,同时将一批旅游模范村、传统古村落、星级美丽乡村、共享农庄及观光

果园等农旅融合旅游项目纳进海南省椰级乡村旅游点管理。(扩展阅读:"旅游+乡村"实践——海南乡村度假"大区小镇新村"发展模式)

绿维文旅专注于创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领域的创新型研究和乡村区域综合开发项目的运作,致力于以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大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品质乡村旅游为引导的集“生态产业、现代农业、农产品DIY加工、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地产、创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开发运营项目。

博鳌乡村振兴试验区

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招牌效应”,2017年博鳌片区的会议会展活动也十分频繁,因此带来的人气,让这里的酒店、餐饮等行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博鳌已初步构建起集旅游、会展、商贸、餐饮、文体为一体的现代型多元产业体系。

博鳌田园小镇建设展示着海南形象,更展现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曾表示,要努力把博鳌打造成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的样板。据绿维文

旅了解,博鳌田园小镇已吸引一批优质社会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投资额近3亿元,“艺术博鳌·幸福家园”“南海金瓯·渔家故里”“沙美红树林湿地公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2017年,琼海市博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

博鳌作为乡村振兴试验区,海南省副省长刘平治在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博鳌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和沙美村美丽乡村改造工作。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前,海南正在积极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南省提出要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海南热带特色农业明显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引领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力量,为海南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扩展阅读:七仙瑶池热带雨林温泉度假酒店设计)

美丽海南百镇千村

海南省长沈晓明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重点是高水平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加快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据绿维文旅了解,海南目前已基本建成222个美丽乡村,47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61个共享农庄试点正在加快推进。

借力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八方宾客接踵至,北仍村的转变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而把“风景”变成“产业”,享受“美丽经济”的远不止此一家。“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以独特的黎族苗族风韵,吸引着大批游客到访;三亚通过推进环境整治、设施完善、产业培育等多项举措,打造了中寥村、博后村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品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坚持“蓝绿互融、山海并举”的差异化建设美丽乡村,真正做到了村落宜居、产业宜业、游客宜游……

无论是乡村的规划设计,还是建设实践,都应首先厘清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把握政策的突破性因素!绿维文旅结合十三年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业务积累,结合一直追求的三农问题解决模式探索,把政策研究、理论梳理、规划业务、运营实践结合起来,与市、县、镇、乡、村的政府与干部进行多方面沟通与讨论。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浪潮中,绿维文旅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将乡村振兴落地到市县区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落地到乡村振兴细胞的村庄的发展中,通过休闲落地到突破体制束缚的跨区域田园综合体结构中,用顶层设计理念,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乡村综合项目开发规划等规划设计创新理念与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服务。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现状及趋势

目录: 前言 1花卉产业的定义及其特点 2花卉产业的现状 3海南省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 气候优势条件 资源优势条件 其他优势条件 4花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产品缺乏特色、品质不良 政府导向不力、发展盲目性较大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政策导向不力花卉科研、新品种开发滞后保鲜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组织不完善、缺乏中介机构信息不畅、缺乏销售平台5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特色产品定位——热带花卉区域布局、重点突出引种与科研相结合加强保鲜技术的应用、完 善交通网络 龙头企业、花协带动 完善信息体系、构建销售平台 6结语

摘要: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全球花卉热的形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花卉业的兴起,导致了花卉业的激烈竞争,这就迫使花卉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出特色产品、品牌产品,以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海南作为一个新兴的花卉大省,必须走特色之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热带花卉。然而,海南花卉业存在:由于起步晚、产业基础较差、产销分离、信息滞后、没有相应的销售平台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针对海南特有的地理、气候、花卉种质、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特点,就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浅议发展海南花卉产业应如何定位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花卉产业市场定位热带花卉 前言 花卉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和21 世纪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和环境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花卉产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随着品种的改进,包装、保鲜技术的应用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花卉市场日趋国际化。花卉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产品系列化、周年供应等已成为花卉生产发展的主要特色。2000 年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万 hm2,销售额540 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生产面积的1/3 以上。但产值却不到世界花卉总产值的1%。世界花卉出口贸易额为70 亿美元,荷兰占70%,而中国却占不足 4%[ 1]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花卉综合生产配套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差,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之前,先 来认识一下花卉这种活体商品的产业特性,以便于理解其市场、技术与生产的独特关系。在生产方面,花卉如一般农作物受气候、地理与生产技术的限制,尽管新的生产技术试图克服自然条件的束缚,但为价格竞争的生产成本考虑,适地适种仍是影响生产区位的基木因子。在市场方面,作为商品作物,花卉较蔬果更属非民生必须的奢侈性文化商品,因此对市场的消费能力至为敏感,一旦其市场面临经济停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

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

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04088.html, 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作者:闫冰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3期 【摘要】2017年,海南省提出要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海南省的王牌产业,海南热带水果产业作为其中重要一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本文简述了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在产量、产地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海南省热带水果;现状;发展对策 海南省地处热带,岛上出产多种热带水果,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拥有热带水果品种29个科、53个属,为全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所罕见,是海南省的特色产业。2017年,海南省农业厅要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努力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富裕农民、服务全国、振兴经济、绿色崛起的王牌产业。其中热带水果产业是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 热带水果产值占海南农业产值的近30%,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现状 海南省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主要有菠萝、荔枝、柑橘橙柚、香蕉、龙眼、芒果这六类水果。 根据海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菠萝、龙眼、芒果收获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柑橘橙柚、荔枝和香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2012年至2014年到达峰值,之后逐年减少。香蕉收获面积和总产量最多,芒果次之,此后依次是菠萝、荔枝、柑橘柚橙、龙眼。2016年,海南省水果产 量410.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芒果和龙眼较上年增幅最大,同为5.5%。 在水果产地上,菠萝主要产区为万宁;荔枝主要产区海口;柑橘橙柚主要产区为琼中;香蕉主要产区为东方、澄迈、儋州、三亚等地;龙眼主要产区为屯昌、定安、文昌等地;芒果主要产区为海口、儋州、白沙、三亚等地。 在水果总产值上,2010年至2015年海南省水果总产值由图1所示: 由图1看出,海南省水果总产值变化趋势稍有起伏,2010年至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3年-2015年呈上升趋势,且2013年至2014年增幅较大,2014年至2015年趋于缓和,但仍保持增长趋势。 在热带水果出口方面,目前,我国出口较多的热带作物主要为热带水果类。热带水果为我们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为热带水果生产大国,许多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研究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1T15:49:30.0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胡利芬 [导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做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特色小镇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经,特色小镇的兴起同时也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党的十九大做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特色小镇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经,特色小镇的兴起同时也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从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产业融合 1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要素和分工的欠缺。 要素禀赋是分工专业化的基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分工产生的基础进行了深刻分析:分工并非人们自然衍生的智慧抑或政府干涉产生的结果,而应该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一自然行为的结果。但是,许多特色小镇的要素极其匮乏,绝大部分乡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种植,无法深入挖掘特色小镇的“特”字内涵,二三产业基础不牢固无法为特色小镇提供相应的现代化服务,如交通、供水、供电以及网络提供等方面。产业链各个阶段的企业没有充分的互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层次网络。集聚经济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没有体现。 1.2空间邻域内产业个体的排斥现象。 特色小镇特色产业下的各个企业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现象,产业内部组织松散,甚至根本未形成组织,更不要谈合作了。许多企业盲目跟风,但更多的是互损而不是共赢。由于企业从特色小镇的集聚效应中获利是不均等的,出现龙头企业不倾向于和小企业集聚,而小企业倾向于集聚;龙头企业倾向于和同类型企业集聚,小企业倾向于集聚在龙头企业附近。导致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和辐射能力,小企业也干脆进行偷工减料、仿制、低价出售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1.3消费集聚而不是产业聚集。 由于新兴产业小镇缺乏基础,容易停留于表面,旅游观光、历史文化小镇容易避实就虚,倾向于直接利用小镇现有的产业资源,而非结合产业进行创新建设,到最后就是没有产业集聚。事实上特色小镇的支撑点和落脚点就是产业集聚,一味地强调环境、旅游、文化等,而忽视了特色小镇的“特”字和具体的产业创新。如,许多的人文历史和主打环境的小镇,未能以真正的内涵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无法实现产业的创新,而这些所谓的特色小镇在本质上和一般的景点同质化,与特色二字相去甚远。这些实质上的非产业集聚最终都会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而失去吸引力和市场。 1.4产业配套措施落后 交通压力大,建筑物粗制滥造,消费品结构单一,劣质施工。住房条件差、卫生状况差、水电等供应系统不完善,导致游客体验差。创意差、设计粗、品位低,体现不出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有些单纯模仿、复制克隆,以至于主题雷同、题材重复,使游客在大量的赝品面前审美疲劳,缺乏吸引力。不同的特色小镇有不同的产业系统,相关部门不能用一把尺子对所有的小镇进行绩效考核。同时,不同的小镇内部的管理制度也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地产业的特殊性,进而制定相关的规章条例,不能一以贯之。 2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措施 2.1打造主导产业,塑造发展支柱 主导产业的繁荣是特色小镇生计的基础,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立足地域特点,精准把握主导产业,从主导产业出发打造完备产业链,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些成为本土居民的生计保障。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农业型小镇;二是产业型小镇;三是旅游特色小镇。由于各乡镇或街道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特色城镇的产业发展必须定位精准,错位竞争,不能一哄而上。这些小镇不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其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2.2促进业态融合,推动整体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就地城镇化方式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了生活质量。在原有产业集中至聚集过程中,通过发挥小镇的载体作用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与乡村特色风貌相融合,优化各类高端要素的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以农业为主的特色小镇,要从信息、经济、金融、旅游、环保、健康和时尚等新产业及历史经典产业中,选择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发展。为寻求高附加值,必须对特色小镇产业链进行高起点打造,发展高端产业、转型传统产业、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并与其他产业相融共生。比如,文化旅游型小镇可以尝试融入特色农业、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在强化主导产业的同时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本土居民增收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此外,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必然践行绿色理念,设定生态红线和研究生态的承载能力。 2.3融入地方文化,助力乡村治理 特色小镇建设是重构农村社区的过程,还需注意小镇的文化元素与当地的乡土民情相结合,一方面社会文化融入到小镇产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小镇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农村社区的治理水平。在当地的民风民情和地方文化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特色小镇体现出就地城镇化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小镇以独特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将优秀文化元素融入特色小镇创建全过程。很多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特色小镇打造特色产业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文化的保护、再造与传承。最终使小镇形成自己的人文标识,让小镇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滋养民风民情;其次,通过特色小镇运营改善乡村治理。一是充分运用特色小镇先进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化、现代化。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农村社区治理的新型主体。三是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改良传统民风,宣传现代法治知识,形成以自治基础,结合法治和德治的特色小镇治理体系和乡村社区治理体系。 2.4落实服务型政府职能,为特色小镇发展保驾护航 (1)为小镇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当地政府在小镇建设初期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考查,确保建设方案的合理有效,为小镇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为特色小镇做广泛的宣传和要素动员。政府要为小镇的产业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来扶持其发展,帮助小镇打造产业链和关系网,帮助小镇的产业建立宽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关系。为小镇的进一步发展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人才和各种技术。(2)妥善处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研究

理论研究 当代农村财经2019年第3期 海南农村已经基本解决绝对的生存贫困问题,绝对贫困人口锐减,但相对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海南贫困地区传统产业比重大,加之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以及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客观与现实要求,深入分析海南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依托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主导地位,变特色产业优势为产业发展强势,实现与精准扶贫的有机融合发展,是加快推进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路径。 一、海南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一)海南省贫困概况1.贫困人口数量及分布。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海南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计47.7万人,贫困村300个,贫困发生率 8.9%,五指山市、临高县、白沙县、保亭县和琼中县为国定贫困县,儋州市为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县),有67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且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的深度贫困村。到2018年10月底,海南省共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3万户、贫困户人口12.64万人,未出列贫困村83个(含35个深度贫困村),未脱贫摘帽贫困县(市)5个,全省贫困发生率为2.2%。(见表1) 2.致贫原因。根据“海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手册”记载,致贫原因有:因病、缺资金、缺劳动力、缺技术、因学、缺土地、因残、缺水、因灾、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其他等12项。未脱贫贫困户致贫原因前三位的为因病(22.27%)、缺资金(20.42%)、缺劳动力(17.40%),共计20921 户73545人。 从劳动能力分析,未脱贫贫困人口中,有普通劳动能力66080人、占52.01%,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59869人、占47.13%,有技能劳动力仅有144人、占0.11%。分析致贫原因,对因丧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房屋财产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益,解决其脱贫;通过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解决缺技术而遇到的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通过整合财政涉农和产业扶贫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培育热带优势特色产业,解决缺资金及由于自身发展力不足的问题,最终通过特色产业带 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孙铁玉林宇环于志华 摘要:本文把海南省18个市县(除三沙市、洋浦经济开发区外)作为调研地区,以五指山市、白沙县、临高县、保亭县、琼中县五个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通过实地调查、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海南农村贫困状况与致贫原因、产业扶贫规模与分布、产业扶贫模式、资金投入与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优势、产业比较效益及精准扶贫作用机制,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提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构建思路和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热带农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机制;脱贫攻坚*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HNSK (YB)18-95]的研究成果。 2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农牧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 2

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 3

经验材料: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集成平台

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集成平台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资源和禀赋优势,推进“文态、生态、城镇业态”三态融合,有效提升了小镇品味,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发展后劲,使特色小镇成为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乡镇振兴的集成平台。 一、小镇建设全域覆盖特色鲜明 目前,丽水特色小镇发展已经构成全域覆盖、“两轮”驱动的形态布局。2017年新增丽水绿谷智慧小镇、青田千峡小镇、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云和木玩童话小镇等4个省级创建小镇,丽水微纳小镇等1个省级培育小镇。丽水全市共有12个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4个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创建个数位居全省第二,总个数位居全省第三。从小镇分布情况看,各县(市、区)都有1~2个省级创建小镇以及2~3个市级特色小镇,实现了省级特色小镇县(市、区)全覆盖,并形成了以省级特色小镇为龙头、市级特色小镇为支撑的“两轮”驱动创建形态。莲都古堰画乡小镇连续两

年获评省级考核优秀等次,龙泉青瓷小镇列入省级示范小镇名单,庆元香菇小镇成为全国香菇价格指数、发展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发布地。 大部分小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投资。畲乡小镇累计完成50.2亿元,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累计完成18.2亿元,千峡小镇累计完成29.56亿元,部分项目基本建成,小镇雏形初现。而且,部分小镇还在加大投入建设。例如,青瓷小镇与上海道铭公司签订协议,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亿元,对青瓷小镇进行战略合作开发。松阳茶香小镇与云谷科技正式签约,搭建大宗商品线上交易平台,拟到2022年实现线上交易额达2000亿元。据统计,2017年,丽水全市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53亿元,其中非政府投资占比83%,特色产业占比80%,并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658.02万人次,累计入驻企业1706家,“新四军”(指年轻大学生、出国留学归来的创业人员、大企业高管和连续创业者以及科技人员)创业人数764人,税收收入6.91亿元,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积极态势。仅2018年一季度,丽水全市特色小镇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现状及趋势

目录: 前言 1 花卉产业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花卉产业的现状 3 海南省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 气候优势条件 资源优势条件 其他优势条件 4 花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产品缺乏特色、品质不良 政府导向不力、发展盲目性较大 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政策导向不力 花卉科研、新品种开发滞后 保鲜技术落后、交通不便 组织不完善、缺乏中介机构 信息不畅、缺乏销售平台 5 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 特色产品定位——热带花卉 区域布局、重点突出 引种与科研相结合 加强保鲜技术的应用、完善交通网络

龙头企业、花协带动 完善信息体系、构建销售平台 6 结语 摘要: 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全球花卉热的形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花卉业的兴起,导致了花卉业的激烈竞争,这就迫使花卉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出特色产品、品牌产品,以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海南作为一个新兴的花卉大省,必须走特色之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热带花卉。然而,海南花卉业存在:由于起步晚、产业基础较差、产销分离、信息滞后、没有相应的销售平台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针对海南特有的地理、气候、花卉种质、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特点,就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浅议发展海南花卉产业应如何定位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花卉产业市场定位热带花卉 前言 花卉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和21世纪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和环境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花卉产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随着品种的改进,包装、保鲜技术的应用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花卉市场日趋国际化。花卉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产品系列化、周年供应等已成为花卉生产发展的主要特色。2000年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万hm2,销售额540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生产面积的1/3以上。但产值却不到世界花卉总产值的1%。世界花卉出口贸易额为70亿美元,荷兰占70%,而中国却占不足4% [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花卉综合生产配套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差,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之前,先来认识一下花卉这种活体商品的产业特性,以便于理解其市场、技术与生产的独特关系。在生产方面,花卉如一般农作物受气候、地理与生产技术的限制,尽管新的生产技术试图克服自然条件的束缚,但为价格竞争的生产成本考虑,适地适种仍是影响生产区位的基木因子。在市场方面,作为商品作物,花卉较蔬果更属非民生必须的奢侈性文化商品,因此对市场的消费能力至为敏感,一旦其市场面临经济停滞,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乡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2100亩,优质超级稻500亩,食用菌大棚150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100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已规划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示范项目160个,已形成“一村多品”、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注重特色,调大规模,强调品牌。一是注重特色,形成了××以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巴西菇、白蘑菇为主,××的优质超级稻、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生态示范项目为主,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二是调大规模,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由去年1000亩,发展到XX亩,计划冬季种植XX亩,食用菌大棚由110个到160个,力求达到260个;生态示范项目力求发展150个;三是我们打造好的青扁豆、美国红菜为主的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的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的巴西菇和白蘑菇的食用菌品牌,着力以组织生产向商品流通的转向。

二、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和农业。我们用好用足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信用部门积极行动,核定项目,发放信贷资金130多万元,产业老板也投入了资金70余万元,充分激活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三、推行好“大户”带动运作模式。我们实行了干部联系产业大户的制度,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年计划出栏200头以上,现存栏50多头,各出栏30多头,建好沼气池2个;××××发展食用菌大棚6个,年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这一批典型的事例,起到鲜明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促使我乡规模养殖和食用菌项目得以逢勃发展。 四、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政府必须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但也必须按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运作,发展订单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降低农业产业化风险的有力保障。我们有1700亩蔬菜生产实行订单农业,由×××公司和××蔬菜公司进行销售;有由××鹏老板组织生产销售的食用菌产业;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组织销售的优质超级稻、黄姜等产业。 五、实行菜稻连种,提高土地的覆种指数。我们积极支持已有的科研成果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高农业产品

心得体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最新)

心得体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最新) 建设特色小镇是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五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我市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举全市之力,倾力打造特色小镇,全面构建具有陕南特色的“节点式”“网格化”特色小城镇集群,奋力开启乡村振兴之路,有力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X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2.7%,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260.52亿元,同比增长28%,6.69万人实现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明显增高的健康发展之路。 特色小镇异军突起 X特色小镇快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已建成命名的特色小镇环境优美、人才齐聚、商铺云集、游人如织,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批国家级特色名镇名不虚传。围绕壮大特色产业,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全面提升服务设施,一批特色小镇分获国家部委表彰命名。镇安云盖寺镇,累计投资18.5亿元,修复了古景点,建成了中小企业孵化园、红豆杉基地、移民搬迁点,吸引了500余户企业、个体户前来投资发展,带动了2000余人就业,并获批4A级景区,X年8月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特色小镇。柞水营盘镇投资15.6亿元,打造了终南山寨、骑行绿道、国家青少年攀岩运动基地,吸引了一批企业前来投资建设,带动了3200多人就业,X年10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首批运动休闲小镇,其朱家湾村还获“全国最美乡村”称号。 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华丽现身。依托旅游资源、名人效应和宗教文化,抓项目、优环境、育产业,一批特色小镇享誉省内外。X棣花文创小镇,围绕挖掘贾平凹文化名人效应,先后投资12.6亿元,打造了平凹文学馆、作家村,复原了贾平凹获茅盾文学奖作品《秦腔》里的“清风街”“千亩荷塘”,打造了实景演艺《棣花往事》,带动127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前来投资发展,并获批4A级景区,受到省内外广泛关注,X年底被省政府纳入创建类特色小镇名单。山阳法官秦岭原乡农旅小镇,先后投资14.3亿元,建成了秦岭原乡门户区、梯田及荷塘观赏区、民宿文化体验区、特色小吃街区等,形成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

心得体会:如何认识和发挥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最新)

心得体会:如何认识和发挥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最新) 一、如何认识推进乡村振兴中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牢牢立足产业兴旺,紧密结合城市发展,实现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特色小镇的新兴产业是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借助特色小镇建设的东风,原有特色产业的小镇就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竞争力,同时原来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小镇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则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特色小镇不仅具有提供旅游服务及相关产品的功能,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独特功能,即特色小镇优越的生活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更容易跨界融合产生新兴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融合发展既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有“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正是具有了这些新兴的产业,特色小镇才能持续确立竞争优势,也才能够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现有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主要分为“消费服

务型”和“生产服务型”两大类。消费服务型特色小镇以生活服务、健康服务为主导,构建流程标准化、企业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个人和家庭,创造出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新产品或新服务。生产服务型特色小镇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面向企业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服务、辐射一定区域范围和市场范围。由于特色小镇与乡村联系紧密,在地理空间上一体化,在经济关系上资源互补,在产业链上相互协作。所以,特色小镇能够成为当前带动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城镇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二)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长期以来城市作为人口、经济、信息、科技等的集聚空间,一直是现代、先进、方便、快捷、高效、卫生等的代名词,而农村虽然随着科技和农业的发展有了较高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其发展速度慢,发展水平落后,农村居民享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远落后于城市居民。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带动一大批村镇的经济发展和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并为许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同时也促进农民思想意识转变:无论是小镇特色产业的发

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简介)

海南热带特色农业 海南是全国热带面积最大的省份,热带特色农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农业也是海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2年,农业增加值711.5亿元,占全省GDP的24.9%,对全省经济社会稳定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海南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07年的31.3%下降至2012年的24.9%),但农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有较大幅度增长(从2007年的38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11.5亿元)。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开放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热带特色农业在国家和省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一、海南农业具有鲜明特色 (一)热带资源得天独厚。全省热带土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光温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2-26摄氏度,常年降雨量1500-2300毫米,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海南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小但海洋面积最大的省,管辖的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生物物种丰富,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区,许多物种资源为海南特有,独特的资源

禀赋和优越的生产条件使海南农业在全国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 (二)产业特色十分突出。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海南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11.5亿元)中,种植业占41.9%,林业占13.1%,牧业占17.6%,渔业占24.8%,瓜菜、水果、渔业、畜牧业、热带作物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特色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海南是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全省瓜果菜总量933.3万吨,出岛量590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初我国南方雨雪冰冻天气,凸现了海南的冬季优势。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橡胶干胶产量39.9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胡椒、椰子、槟榔等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海南是全国热带水产种苗中心和渔业生产基地。临高、儋州、万宁、陵水等市县都是全国渔业强县,水产品产量172.73万吨。 ——海南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省份。依托四面环海的天然屏障,建立比较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不断发生的严重威胁下,海南连续八年实现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捍卫了“无疫区”品牌。依托无疫区品牌,海南畜牧业快速发展,生猪

信阳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信阳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农业全部特征。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农业地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信阳市特色农业发展已有长足进步。 一、创汇产品绩效裴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够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的农产品,是特色农业典型代表。全市出口创汇农产品项目虽少,但质量精良,绩效裴然。 1、固始柳编经济效益可观。固始柳编以三河尖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往流、桥沟、观堂、丰港、徐集等乡镇,主要产品有柳、木、藤、草及其混编工艺制品20个系列128O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3000万套(件),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6个国家和地区。全县柳编业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年创利税2910万元,创汇2800万美元。 2、商城猪鬃制品广泛用于各工业领域。由于猪鬃是不能工厂化人工合成的天然产品,所以成为一枝独秀、长盛不衰的特色产品。商城县中原制鬃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出口猪鬃和鬃制品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猪鬃和鬃刷两大类产品,全部出口到美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荷兰、毛里求斯、瑞典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现产值11536万元,完成销售收入9034万元,创汇876万美元,利税1020万元。 3、新县植物制品以天然、无公害见长。植物叶加工出口创汇55万美元,油茶饼加工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茶叶精加工出口创汇50万美元。 4、紫云英种子出口,以商城、固始等县为主。全市每年紫云留种10余万亩,常年收购350一400万公斤。除了畅销南方各省,而且向日本、韩国出口。全市年出口紫云英种子35O0吨,创汇455万美元。 5、潢川樱桃谷鸭产业富民效应显著。潢川华英集团,引进英国樱桃谷鸭养殖加工技术,建祖代鸭场1个,父母代种鸭场5个,父母代种鸡场2个,大型养殖基地36个,饲料厂4个,鸭加工生产线7条,鸡加工生产线1条,羽绒加X-生产线2条,具备年屠宰加工樱桃谷鸭7000万只,肉鸡2000万只,熟食10000吨,羽绒5000吨,饲料46万吨的生产能力。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日、韩、英、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中东和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同行业的30%。2004年,销售产值18.1亿元,销售收入17.5亿元,利税5000万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现今,华英集团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之路,已辐射带动3万农户10万余人脱贫致富奔上了小康。

乡村振兴:不同类型特色小镇打造重点有何不同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04088.html, 乡村振兴:不同类型特色小镇打造重点有何不同?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04088.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04088.html, 特色小镇建设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发展平台。从产业类型来看,除了农产小镇、工匠小镇、金融小镇、双创小镇、知识产权(IP)小镇外,旅游、文创、民俗、体育、艺术等文旅相关产业,也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成为主角。旅游古镇: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近几年,古镇以其幽静的环境、传统的风貌建筑、丰富的人文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前往,其历史传统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特色小镇的政策发布和大众旅游业的发展,古镇也掀起了一批开发建设热潮。 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育核心在于主题文化的体验情境设计,发展关键在于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注重夜色经济,保证持续的人流和消费,从而保持古镇旅游的旺盛生命力。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04088.html, 例如,凤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将古迹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有机融合,并开启了“夜游”模式。夜晚,沱江把勾勒青瓦木舍的LED灯、千姿百态的霓虹灯、五彩缤纷的店铺灯、华丽辉煌的红灯笼倒映在江面上,打造了一个梦幻的水上凤凰。同时,沱江两岸聚集的以酒吧、餐饮为主的休闲娱乐业态,延长了消费时间,提高了商业设施的运营效率,提升了项目影响力。 文创小镇:创意产品“走出去” 文创小镇是以文化元素挖掘、文化价值构建为基础,利用现代化的手法进行创意设计,并与商业结合,打造的一种独特的商业体验空间,是融特色文化、特色景观、创意产业、市场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发展平台。 文创小镇根植于乡土文化的就地城镇化模式,以文化创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赋予小镇更多的文化创意特色和城镇价值体系。就文创小镇的发展而言,人才的吸引和留住是前提,文化、产业、社区的融合是促进,“文创+”跨界融合是推动,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是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