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这些并发症

吃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这些并发症
吃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这些并发症

吃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这些并发症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因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包括阿司匹林的非甾体类消炎药,是胃溃疡形成的两大损伤因素之一(另一个是幽门螺杆菌)。

阿司匹林,世界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应用历史。最初阿司匹林是作为解热镇痛药物而闻名于世的,但随着它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不断有新的作用被发现。

阿司匹林的主要应用

现在阿司匹林被我们广泛知晓的应用领域是在心脑血管领域。阿司匹林主要应用于脑梗塞、冠心病、动脉手术后、心脏血管支架置放后、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等疾病中。

你看,王大爷有高血压脑梗塞,医师开的药物里面有阿司匹林;李大爷有心绞痛,医师开的药物里面有阿司匹林;张大爷心脏血管置放支架后,医师就让他一直应用阿司匹林治疗。

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机制是它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自从阿司匹林被发现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后,它已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减少了无数人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残疾,可谓居功至伟。

所以,通常出现心肌梗塞先兆时,如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表现时,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100mg1片的阿司匹林3片)。

现在阿司匹林又有新的作用被发现,比如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肠道肿瘤的发生,可以抗肝脏纤维化,可以防止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等。

阿司匹林引起的并发症

1.胃肠道溃疡伴出血;

2.引起出血,包括手术期间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脑出血;

并发症1:胃肠道溃疡伴出血

另外阿司匹林还可引起出血,包括手术期间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脑出血,但发生概率较低。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需要手术的话,那是否停用阿司匹林,则要评估停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如果血栓栓塞风险较高,目前认为一般手术可以不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还可以诱发哮喘,所以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可能不适合应用阿司匹林。

其他的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应用阿司匹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总之,任何药物的治疗均是双刃剑,一方面治疗疾病,解除患者的病痛,另一方面药物也可以出现各种副作用,有些副作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对症施治,切不可滥用药物

并发症2:胃肠道溃疡伴出血

原理: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因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包括阿司匹林的非甾体类消炎药,是胃溃疡形成的两大损伤因素之一(另一个是幽门螺杆菌),特别对于老年人,阿司匹林等药物引起的胃肠溃疡出血的比重明显增多。

正常的胃粘膜处于各种保护因素及各种损伤因素的平衡下工作的,而阿司匹林的加入打破了这种平衡,它抑制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E合成,导致胃粘膜损伤,进而促进胃溃疡的发生,如果溃疡足够深,导致大的血管的损害,这样就会引起出血,甚至大出血。

如何发现有胃溃疡?

一般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果出现胃痛、烧心、胃胀等情况,那就要考虑胃粘膜损伤可能了。

如果大便呈柏油样或有呕咖啡样液体的表现,那大概就是胃溃疡出血了,当然明确诊断必须进行胃镜检查。

出现胃溃疡怎么办?

如果有出血表现,那首先必须停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抗溃疡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咨询心内科或神经科等科室的医生是否有必要继续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没有发生胃出血,那么溃疡治疗中需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是要看原先基础疾病的情况。如果你的心内科或神经科医生认为可以停用,那就先停用阿司匹林。如果不能停用,那就继续应用阿司匹林,同时加强抗溃疡治疗。溃疡愈合后,如果要继续应用阿司匹林的,那可能就要长期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以保护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办?

很多人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也会引起胃溃疡,有可能与阿司匹林协同作战,增加胃溃疡发生的可能性,那怎么办呢?

目前的观点认为这种情况下,最好在应用阿司匹林前检查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的话最好先根治幽门螺杆菌。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现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也认为需要同时治疗幽门螺杆菌。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得不说的秘密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我们老祖宗早就发现嚼柳树皮可以退烧和止痛,而到了19世纪,欧洲科学家发现柳树皮的有效成分是水杨酸,成功提取出来但是对胃刺激太大。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成功将水杨酸乙酰化合成为乙酰水杨酸,保持了原来药效但副作用大大减小。1900年,德国拜尔药厂投入生产。一战德国战败,失去了专利权保护,阿司匹林在世界范围普及,惠及全世界人民。 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现在更多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存在诸多误区,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乱用怪现象,乱象层生。阿司匹林不是没有副作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乱用阿司匹林有害无益。 1.哪些人必须要用阿司匹林? 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做过支架和心脏搭桥手术已经确诊心血管病的人,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让所有没有阿司匹林禁忌证的心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心血管专科医生确诊的冠心病,不是因为心电图或有早搏、房颤等情况扣上的冠心病帽子。 2. 40岁以上没有心血管病的人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 有一误区45岁以上人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很多医生也搞不清楚,没有心血管病到底需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这方面确实存在争议。研究发现,在没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减少死亡,每10000人每年仅减少5个心肌梗死,但增加3个严重出血,净获益不明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南的建议也不一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无论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只要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2009年美

阿司匹林的十大生活妙用

阿司匹林的十大生活妙用 阿司匹林真有奇效吗?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一条关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之神奇功效的消息,转发率极高。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解热镇痛以及抗风湿药,1974年其在预防心脏病方面的功效得到证实,人们发现了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又奠定了它在心血管疾病预中的重要地位,临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如预防心肌梗塞、中风、术后血栓的形成,因此也被称为“万灵药”。 我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专家共识建议以下几种情况服用 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病: 一是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年龄在50 岁以上;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糖尿病。二是40岁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白蛋白尿;血脂异常者。

三是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50岁;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普通人,意图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益寿延年,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此外,阿司匹林的优点很多,但阿司匹林绝对不是保健品。不能盲目的使用,如因治疗确实需要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且在服用过程中应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必要时及时咨询医生。 心梗,口含两片阿司匹灵、千万别躺下! 今年2月初,我突然第二次脑梗,左腿完全没有知觉。患病的前几天,中学同学发给我一篇文章,讲可能患心梗、脑梗的人在床前放两片阿士匹灵和一杯水。于是我马上服了2片阿士匹灵(100㎎片)喝一杯水(看表时间下午6点),坐床上等结果,过一会左腿能动了,完全恢复正常(时间下午6:30分)。各位同学,我们都老了,难免突然得病,把我的亲身体验告诉大家,说不定谁就用的上。祝各位身体健康。 这份邮件是阿根廷心脏学院院长,一位心脏外科权威Serra 医师的太太发给我的。我转发给你...很有意思的。~请你也转发给别人~阿司匹林 和水化开两颗阿司匹林:为什么要放两颗阿司匹林在床头柜上?非常重要!一个值得重视的关于心肌梗塞的小提要。请

怎样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怎样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用作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对防范和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根据制剂工艺不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阿司匹林制剂主要分为普通制剂和肠溶制剂。阿司匹林的普通制剂口服后因为水杨酸的强酸性作用刺激胃黏膜,所以一般建议饭后服用。目前常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采用肠溶包衣制剂技术,使包裹于肠溶衣里面阿司匹林在胃的酸性条件下不被溶解出来,这样就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同时也利于将阿司匹林传递至肠部促进其吸收,故阿司匹林肠溶制剂餐前服用更合适。若在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因食物可以稀释或中和胃酸,降低胃的酸性,可能会使阿司匹林的肠溶外衣提前溶解;同时,食物也会延缓阿司匹林快速通过胃进入肠道,增加阿司匹林在胃部提前释放的风险。而在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时,因为空腹状态下胃呈酸性,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会在胃中释放,不会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同时能更快的通过胃到达肠部进行释放,药效发挥相对更快。 在阿司匹林制剂服用时间的选择方面,有研究显示,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具有轻度降压作用,而上午服用则无此

作用,说明阿司匹林服用具有生物时效性。通常情况下,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间为06:00-12:00,而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在服药后3-4h后才能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才服用本品,则不能起到最佳保护作用,而18:00-24: 00 是人体血小板生成的活跃时段,人体活动少,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故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其抗血小板作用更有时效性。但也有实验发现,早晨服用阿司匹林,血液中的前列环素夜间比白天水平高,而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则血液中的前列环素白天比夜间高。因前列环素具有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夜间凝血度最高,所以在抗血小板治疗时,早晨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更佳。综上,早晨和夜间服用阿司匹林都有其合理性,患者在选择服用时间时,可根据医师治疗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浅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音乐有限 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COX)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ox-1活性而减少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从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 CAST试验的Ι级证据和IST试验的II级证据以及诸多的循证医学证据都证明了阿司匹林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AHA卒中专家委员会(1999)、美国胸科医师学会(2001);EUSI(2000)、爱丁堡皇家医师学会(2000)、伦敦皇家医师学会(2000)、南非神经科协会(2000)、苏格兰学院指南(1999)、意大利指南(2000)、血栓兴趣组(2001)等组织,在预防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上,全都选择了阿司匹林和部分选择了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现在我国大多医院对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脑卒中、缺血性脑梗塞、外周动脉性疾病等疾病,都推荐病人长期使用了小剂量(100mg)的阿司匹林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笔者提出的问题一: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来说,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统一按照100mg的剂量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否真的合适?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或许这100mg的剂量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是否真的安全却没有相关的医疗机或研究机构进行跟踪监测,也没有相关的监测报导。现在虽然已经有不少医院的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阿司匹林的剂量调整到40mg、50mg、75mg、100mg或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但有些医院的医生仍坚持服用小于75mg的剂量有可能没有效果的老看法,仍然推荐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要小于75mg。无论服用多大的剂量的阿司匹林,就是否真的安全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的专业医学书籍和资料,都没有详细的和精确的结论,一般都是大概的说有明显的降低死亡率等等。那么分别服用40mg、50mg、75mg、100mg的阿司匹林后的具体效果到底怎样呢?是不是应该有可靠的数据来做依据支持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一定的监测数据来支持。 笔者提出的问题二:对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如患有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脑卒中、缺血性脑梗塞、外周动脉性疾病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血小板集聚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是控制在比正常值低的一定范围内?这仍然涉及到小剂量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监测问题。 笔者为什么提出以上的疑问呢?这还要从笔者遇到的两例服用阿司匹林病人出现 问题所感悟到的。这两例病人都在长期服用100mg的阿司匹林。 一例病人(高血压,高血脂,一直服用降压药物)在服用阿司匹林一阶段后,出现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的现象,只要轻轻磕碰一下,皮肤就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现象,连戴手表的部位都出现了一圈紫手镯的印迹。病人并没有其他的不适,对皮肤出现的问题疑惑才到医院就诊。经过化验显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0.5秒(正常值为26.9~37.6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ATPTR)1.40(正常值为:0.87~1.12),凝血因子VIII(FVIII:C)54.18%(正常值为:78~128%),血小板聚集率(ADP)60.52%(正常值为:48~70.5%),血小板聚集率(Ara)13.8%(正常值为:56~82%)。医生让停止服用阿司匹林,一个月后再去化验,血小板聚集率(Ara)79.70%(正常值为:56~82%)。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的现象消失,再用力磕碰也不会出现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的现象。医生也没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心内科靳维华 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传统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药理作用除了退热、抗风湿以外,还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由于它的价格便宜、作用可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阿司匹林,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和减少副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阿司匹林在体内的代谢 阿司匹林口服后易吸收,在体内迅速分解为游离型水杨酸,并分布全身组织,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其药物半衰期为4小时左右。与碳酸氢钠同服时,游离型药物排泄增加,血浆药物浓度降低,则药物作用时间缩短。 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 人们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会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哪些人群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有无出血的危险?多大的剂量合适?一天中什么时候服药效果最佳? 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根据病人的病情,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必须服用,这些人有心脏病史或已被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冠心病搭桥手术后或介入治疗术后、中风以及其他血管闭塞性疾病,不管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患高血压或糖尿病。第二种是可以服用。这类人群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们使用阿司匹林主要是为了预防结肠癌和老年痴呆。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服用就必须权衡利弊。因为,用得不好引起其他病症反而得不偿失。最后一种人群是不应当服用阿司匹林的。 多大剂量合适,以往资料推荐的服用剂量大小悬殊,让人无所适从。这是因为,目前临床上尚没有用于检测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抑制能力实验仪器。很多结论来自观察者的个人体会。有人认为,从5mg起阿司匹林就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至100mg时血小板全面被抑制,超过325mg或500mg时出血危险加大。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日就可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一般来讲,大多数人每天只要服用75毫克的阿司匹林即可获得较好的抗血小板凝聚疗效。但是,多数学者主张每天最小剂量不小于75mg,目前多数人每天服用25~40mg,剂量偏小。我们认为,用于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每天一次口服75~100mg;而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如植入支架)后,应每天一次口服300毫克。 何时服药,由于阿司匹林作用时间比较长,因此一般主张每天服用1次。在早餐前服用往往会引起胃部不适,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在早餐后服用。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以40毫克/次,每天两次为宜,可以在早晚餐后服用。对于高血压病人,最好采用睡前服用,原因是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有协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7.0mmHg,舒张压降低4.8mmHg。因此认为,有轻、中度高血压而同时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者,睡前用药有利于控制高血压。 剂型和给药方式

阿司匹林需慎用

阿司匹林需慎用 阿司匹林需慎用 2008-01-06 00:19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自2004年以来以“关注血栓 关爱生命”为主题,成功举办了3届8场全国血栓会,在会上我们对于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血栓栓塞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使我国临床医师能够及时掌握国际血栓研究动态,加深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了解,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自2004年以来以“关注血栓关爱生命”为主题,成功举办了3届8场全国血栓会,参会总人数约5000人次,参与的主讲(主持)专家约242人次,涉及到临床10个学科,在学术内容上,从基础到临床、从动脉到静脉、从外科到内科,构筑了一个面向广大临床医师的血栓相关疾病防治进展继续教 育的交流平台。在会上我们对于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的应用常识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也是中国第一大致残原因、第二大死亡原因。在人口老龄化日益

加速的情况下,卒中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因此,卒中的防治成为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为什么脑卒中的患者需要使用阿司匹林? 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血液凝固形成血块,堵塞了脑的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没有血液供应,进而发生坏死,又称为脑梗死。血液凝固的过程中血小板(血液中的一种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死的作用。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100(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所有的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比如去年发表的女性健康研究,美国近4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亲自参加试验,每日口服阿司匹林长达10年,最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首次脑梗死发生率下降24%。因此,阿司匹林是目前卒中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药之一。 脑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是多少?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的剂量是每天100(75~150)毫克。 许多人知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应该使用小剂量,但是“小剂量”到底是什么范围?2002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全世界287个试验结果,

吃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这些并发症

吃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这些并发症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因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包括阿司匹林的非甾体类消炎药,是胃溃疡形成的两大损伤因素之一(另一个是幽门螺杆菌)。 阿司匹林,世界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应用历史。最初阿司匹林是作为解热镇痛药物而闻名于世的,但随着它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不断有新的作用被发现。 阿司匹林的主要应用 现在阿司匹林被我们广泛知晓的应用领域是在心脑血管领域。阿司匹林主要应用于脑梗塞、冠心病、动脉手术后、心脏血管支架置放后、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等疾病中。 你看,王大爷有高血压脑梗塞,医师开的药物里面有阿司匹林;李大爷有心绞痛,医师开的药物里面有阿司匹林;张大爷心脏血管置放支架后,医师就让他一直应用阿司匹林治疗。 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机制是它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自从阿司匹林被发现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后,它已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减少了无数人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残疾,可谓居功至伟。 所以,通常出现心肌梗塞先兆时,如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表现时,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100mg1片的阿司匹林3片)。 现在阿司匹林又有新的作用被发现,比如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肠道肿瘤的发生,可以抗肝脏纤维化,可以防止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等。 阿司匹林引起的并发症

1.胃肠道溃疡伴出血; 2.引起出血,包括手术期间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脑出血; 并发症1:胃肠道溃疡伴出血 另外阿司匹林还可引起出血,包括手术期间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脑出血,但发生概率较低。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需要手术的话,那是否停用阿司匹林,则要评估停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如果血栓栓塞风险较高,目前认为一般手术可以不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还可以诱发哮喘,所以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可能不适合应用阿司匹林。 其他的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应用阿司匹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总之,任何药物的治疗均是双刃剑,一方面治疗疾病,解除患者的病痛,另一方面药物也可以出现各种副作用,有些副作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对症施治,切不可滥用药物 并发症2:胃肠道溃疡伴出血 原理: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因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包括阿司匹林的非甾体类消炎药,是胃溃疡形成的两大损伤因素之一(另一个是幽门螺杆菌),特别对于老年人,阿司匹林等药物引起的胃肠溃疡出血的比重明显增多。 正常的胃粘膜处于各种保护因素及各种损伤因素的平衡下工作的,而阿司匹林的加入打破了这种平衡,它抑制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E合成,导致胃粘膜损伤,进而促进胃溃疡的发生,如果溃疡足够深,导致大的血管的损害,这样就会引起出血,甚至大出血。

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血压比较高的人服用阿司匹林,英国研究人员近来演讲说。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出血并发症危险;而在预防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危险方面,并没有得到任何的益处。基于这样的情况,有专家甚至认为对血压较高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要临时使用阿司匹林的问题。每日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由于阿司匹林有着温和的抗凝作用。已得到广泛应用。 有不少人患有高血压病,不会从服用阿司匹林那里得到多少好处,研究结论是血压在145毫米汞柱或以上的病人。而且他每日服用75毫克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甚至面临严重脑出血的危险。 如果这些人出现脑血管性卒中,值得注意的临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人群中。即可能是由血管阻塞(如血栓形成)所致,也可能是由血管破裂出血(如脑出血)所致。由于前者是脑血管堵塞不通,因而需要活血抗凝,而后者则是由于血管破裂。显然抗凝只会加重病情,所以只能是止血。很明显,这二者在原则上是完全对立的由于存在以上的情况,底应当如何对待应用阿司匹林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包括了年龄在4569岁之间的5499人。预防冠心病发作方面,英国人的这项研究中。中间或者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服用形态同阿司匹林一样但无疗效的抚慰剂。研究结果是血压在130毫米汞柱以下服阿司匹林的人中,心脏病的发作率低了45%。然而本组研究演讲还发现,血压在145毫米汞柱以上服用阿司匹林的受检组,心脏病发作危险却并没有明显减少。 血压低于130毫米汞柱的服用阿司匹林组发生率为41%,脑卒中的发生率方面。这也正是服用抚慰剂的类似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然而血压在145毫米汞柱以上的服用阿司匹林组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为42%,这一数字比用抚慰剂组脑卒中发生率还要高一点。

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增长迅速,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 剂量和时间有讲究据统计,一半以上的患者每日使用50毫克以下的无效剂量,然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剂量应为每天75-150毫克。 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更好。晚上人体活动少、血液相对比较粘稠;有研究提示,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极轻微的降压作用,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更合适。 服用要有规律性,阿司匹林在体内会分解产生水杨酸,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永久性抑制已结合的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的作用。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血小板的功能会逐步恢复,因此应每天坚持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 药好也有副作用,阿司匹林同样有副作用,如抑制血小板的正常聚集反应和刺激消化道,破坏消化道黏膜。对此,我们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型和拜阿司匹林,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而且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前,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必要时还可以加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

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增长迅速,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 剂量和时间有讲究据统计,一半以上的患者每日使用50毫克以下的无效剂量,然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剂量应为每天75-150毫克。 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更好。晚上人体活动少、血液相对比较粘稠;有研究提示,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极轻微的降压作用,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更合适。 服用要有规律性,阿司匹林在体内会分解产生水杨酸,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永久性抑制已结合的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的作用。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血小板的功能会逐步恢复,因此应每天坚持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 药好也有副作用,阿司匹林同样有副作用,如抑制血小板的正常聚集反应和刺激消化道,破坏消化道黏膜。对此,我们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型和拜阿司匹林,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而且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前,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必要时还可以加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

阿司匹林的应用

阿司匹林的应用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我们老祖宗早就发现嚼柳树皮可以退烧和止痛,而到了19世纪,欧洲科学家发现柳树皮的有效成分是水杨酸,成功提取出来但是对胃刺激太大。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成功将水杨酸乙酰化合成为乙酰水杨酸,保持了原来药效但副作用大大减小。1900年,德国拜尔药厂投入生产。一战德国战败,失去了专利权保护,阿司匹林在世界范围普及,惠及全世界人民。 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现在更多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存在诸多误区,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乱用怪现象,乱象层生。阿司匹林不是没有副作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乱用阿司匹林有害无益。 1.哪些人必须要用阿司匹林? 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做过支架和心脏搭桥手术已经确诊心血管病的人,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让所有没有阿司匹林禁忌证的心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心血管专科医生确诊的冠心病,不是因为心电图或有早搏、房颤等情况扣上的冠心病帽子。 2.40岁以上没有心血管病的人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 有一误区45岁以上人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很多医生也搞不清楚,没有心血管病到底需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这方面确实

存在争议。研究发现,在没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减少死亡,每10000人每年仅减少5个心肌梗死,但增加3个严重出血,净获益不明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南的建议也不一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无论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只要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2009年美国预防工作组建议预防心血管病获益超过出血风险可以服用阿司匹林:(1)男性45——59岁组10年冠心病风险≥4%、60——69岁组≥9%以及70——79岁组≥12%时,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的价值将超过胃肠道出血的风险;(2)女性55——59岁组10年脑卒中风险≥3%,60——69岁组≥8%以及70——79岁组≥11%,阿司匹林降低脑卒中的价值将超过出血的风险。无心血管病的80岁以上的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我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专家共识建议以下情况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1)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 (2)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者。 (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阿司匹林最早 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 血栓形成,现在更多被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 存在明显的误区,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该用的不用,不该用乱用的现象,可谓 乱象丛生。阿司匹林既是救命药,但也有很多副作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 出血。因此,乱用阿司匹林有害无益。 哪些人需要用 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做过支架和心 脏搭桥手术已经确诊心血管病的人,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 有一种误区是认为45岁以上的人服用阿司匹林就能预防心脏病。事实上,研究发现,没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00人每年仅能减少5个 心肌梗死,但增加3个严重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净获益不明显。 不同国家和地区指南的建议也不一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无论 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只要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来预防心脏病。2009年美国预防工作组则建议,预防心血管病获益超过出血风 险即可服用阿司匹林,如以下情形:(1)男性45~59岁组10年冠心病风险≥4%、60~69岁组10年冠心病风险≥9%以及70~79岁组10年冠心病风险≥12%时, 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的价值将超过胃肠道出血的风险;(2)女性55~59岁组 10年脑卒中风险≥3%,60~69岁组10年脑卒中风险≥8%以及70~79岁组10 年脑卒中风险≥11%时,阿司匹林降低脑卒中的价值将超过出血的风险。无心血管病的80岁以上的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我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专家共识建议以下情况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 管病:

正确认识阿司匹林

正确认识阿司匹林 2015-04-17 14:41:36 几天前,一位病人晚上十一点打电话给我,他因为心肌梗死一直在吃波立維和阿司匹林,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送到了急诊科。据说出血量很大,当时已是低血压,意识模糊。这个电话让我有些郁闷,几年来,我诊治了不少冠心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真不算少。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领域,阿司匹林的基石地位,不可动摇。对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也无可争议。如果有争议,大多源自无知。可是,在一級预防领域,从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阿司匹林的地位究竟如何? 在微博上感慨了一下阿司匹林的优点与缺点,响应者众。发现很多人都知道这药,但又不是真正了解这个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阿司匹林的庐山真面目。阿司匹林的年龄,比所有看得见这个微博的人都大得多。它在1853年首次合成,文献记载1897年由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再次合成,其实同时功不可没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因为纳粹统治,阿图尔的贡献被悄然抹去。可见,强权与不公永远存在,从古至今,由内而外,莫不如是。阿司匹林1899年进入临床并正式命名,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同列为世界三大经典药物。青霉素大大降低了全球因感染而死亡的人数。我们在谴责滥用抗生素的同时,

必须用的,不应犹豫。至于安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睡眠的改善。有些人严重失眠却拒绝用药,理由是安定影响智商。每每听到类似言论时,我便会诚恳地看着病人:你以为整夜失眠不会变傻吗?或者你认为长期焦虑会成为梵高这样的 天才?能与青霉素齐名,阿司匹林是实至名归。它的贡献在于: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阿司匹林发明之初,身份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能缓解急性炎症反应。随着更多长效,副作用小的解热镇痛药问世,阿司匹林淡出了解热镇痛的江湖,却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栓领域大放光芒。阿司匹林是血栓素A2抑制剂,它作用于血小板表面的TXA2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那么,血小板聚集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血小板聚集,是动脉形成血栓的重要环节,血栓一旦形成,阻塞动脉血管,就会导致相应器官缺血。如发生心肌缺血甚至心梗,或者脑梗塞。长期抗血小板聚集的标准剂量是每天81 到162mg。一般每天100mg足矣。正确的阿司匹林服用方法是什么?应该早上服还是晚上服?饭后服还是空腹服?一 般来说,晚上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但对于阿司匹林而言,关键在于每天服用的剂量。尤其是有明显胃肠道反应的,可以选择早饭后服用。市场上有两种阿司匹林,一种是普通的,25mg一颗。还有就是拜阿司匹林,也就是拜耳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有区别吗?有一点区别。拜阿司匹林是原研药,

吃阿司匹林会出血吗

吃阿司匹林会出血吗 阿司匹林有可能会对肠胃造成不良的刺激,如果用药不当可能会引起胃溃疡,导致胃出血的表现,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所注意,另外阿司匹林还可能会导致过敏性反应,比如说在用药以后皮肤出现皮疹,对于过敏性体质人士来说,可能会导致过敏性哮喘等等,在用药方面一定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吃阿司匹林会出血吗 1、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环氧化酶之后,堆积的花生四烯酸经另一途径生成了大量的过敏介质所造成的,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但常规抗过敏药肾上腺素的疗效不佳。这种现象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这些人对阿司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 2、胃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笔者曾遇1例患者因高热口服阿司匹林0.6g/次,每日2次,3日后呕血500ml。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损伤外,注射用药亦可发生。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

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近来发现前列腺素对于维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为此,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因此,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3、肝损害 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损害,在国内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 4、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 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为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在早产儿中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等,因此,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应停用该品。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笔者曾见1例服用该品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服用该品4h后全身发痒,7h后鼻衄、牙龈出血不止,伴全身紫癜,骨髓象示红细胞系明显受抑,经对症治疗,10天后骨髓象恢复正常。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

服用阿司匹林前最好先验血

服用阿司匹林前最好先验血.txt 服用阿司匹林前最好先验血 老张今年60岁,一次去医院看病时查出患有高血压,医生除给他开了降压药物外,还建议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但是,医生并没有立即给他处方阿司匹林,而是给他开出了几张化验血液的化验单。老张平时喜欢看一些医学保健读物,知道阿司匹林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还可能增加出血倾向。老张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一没有消化道的毛病,二没有皮肤淤点、牙龈出血,为何服用阿司匹林前还需要检查血液?先验血再服用阿司匹林又有哪些好处呢?医生的一番解释使他豁然开朗。 医生告诉他,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应该先进行一系列血液化验,这有如下四大好处。 一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防止出血、促进人体创伤愈合的重要成分。如果血液里血小板活性增加、聚集性增强,就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块(血栓),堵塞血管,发生卒中、心肌梗死等。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但是阿司匹林同样有增加人体出血的可能,如果原来血小板就少,或者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本身很差,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本身凝血功能不好,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就容易发生出血。先验血再服阿司匹林,就可以事先了解机体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状况,避免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二是人体的凝血机能和肝脏功能有关,阿司匹林经过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出,有可能加重对肝肾的损害。所以,先验血再服用阿司匹林,就可以在用药前了解肝肾功能的状况。如果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就要慎用阿司匹林。 三是可以为客观评价阿司匹林的效果做准备。有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起到降低血小板凝集作用,即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如何证实患者是否属于对阿司匹林有“抵抗”的人群呢?这就需要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后验血,检查血小板的聚集率,即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前,观察抽出来的血液中血小板在一定时间内的聚集情况,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再复查一次血小板的聚集率,如果没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药物对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无明显作用,这些患者很可能就属于对阿司匹林有“抵抗”的人群,这种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改服噻氯匹定、双密达莫或者波立维等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四是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老年人,血小板的聚集率往往比较高,这些患者通过用药前后的验血检查,可以知道阿司匹林的剂量是否合适。 由此可见,第一次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最好先去医院排除消化道溃疡、出血性疾病,同时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量等)、出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阿司匹林3~6个月后,患者需要去医院复查血常规和血小板聚集率,以使阿司匹林更好地发挥作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如果出现大便发黑、腹痛、牙龈出血、皮肤淤斑、淤点等症状,需停服阿司匹林,并及时就医,以免危害健康。 第 1 页

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

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 1、为什么必须进行用药交代?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阿司匹林用药交待(纸质或口头): 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2、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 市场上有25mg、50mg、100mg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 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 3、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 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点。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4、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5、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才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 但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6、溃疡病史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阿司匹林;有溃疡病病史的患者,需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Hp)。 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联合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或法莫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等。 7、PPI提高胃内pH值,会不会影响肠溶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碱性肠液中才能溶解。 PPI使胃内pH值明显升高至4左右,仍为酸性环境。联用PPI不会影响肠溶阿司匹林的释放与安全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