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1、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1755年,普里斯特列(Priestley J ,1733—1804)通过类比,猜测到电荷间的电力也与物质间的引力一样,服从平方反比定律。10年后,库仑与卡文迪许不约而同地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出电相互作用和磁相互作用的平方反比定律。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惊人相似。促使人们将引力领域的超距作用思想移接到电磁领域中。由此开始,超距作用的思想和方法便在电磁领域中迅速扩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其中又以法国的安培所取得的成就最为世人瞩目。安培实际上是想仿照力学的理论结构来建立电磁理论的。因此,他认为最核心的概念应该是与质点相对应的作为实体的电流元以及它们之间能超距作用的有心力。他把自己的理论取名为“电动力学”。安培的电动力学,作为将当时所知道的一切电磁现象用超距有心力的作用来说明的理论,的确十分出色。但是,运用建立在超距有心力基础上的安培理论来解释i831年法拉第 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1845年,德国的纽曼(Neumann F E ,1798~1895)发展了安培的电动力学思想,并成功地解释了电磁感应定律。纽曼考虑了两个载流线圈的情况,他把其中一个叫施感线圈,另一个叫被感线圈。当施感电流线圈运动时,两个线圈的相互作用将发生变化,他假设被感电流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与两线圈相互作用能的变化率成正比,并根据楞次定律而加上一个负号,于是:

dl t

A t ???-=? ε 式中dl 是被感电流的线元,积分沿被感电流回路1进行,而矢量A 定义为:

?''=r

l d i A 式中A 是一个电流的位置函数,纽曼称之为电动力学势。 一年后,德国电动力学的另一位创始人韦伯在安培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韦伯电作用定律:

???????

?+??? ??-=22222221

211dt c r rd dr dr c r e e F 式中e l 、e 2表示电量。c 表示光速。它将库仑的静电力、安培的电动力和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力统一在一个公式中,1847年亥姆霍兹创立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电磁学领域深刻阐述了能量原理。韦伯和纽曼的理论提供了当时欧洲大陆上关于电磁理论所做的几乎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正当精通数学的大陆派物理学家们遵循超距作用思想满怀信心地向电磁学理论高峰攀登的时候,海峡对岸的一位只有初等数学知识但富有哲学头脑的物理学家却悄无声息地开辟了电磁学研究的新方向。他就是法拉第。

2、法拉第关于场的思想

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生于1791年9月22日,他的父亲是一个铁匠。由于家境贫寒,他12岁就去伦敦谋生,当了一年报童,后又到一家书店当装订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法拉第成了英国大化学家戴维的助手,并在化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820年以后,法拉第从化学领域转到物理学方面。 提出场的观点是法拉第对于物理学发展作出的最伟大贡献之一。从法拉第开始到现在,对场的本质认识基本上有三种看法:一种是力场,如磁力场,电力场和重力场等;另一种是实体场,如认为场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再一种就是实在场,即场为实在或万物之本源,如认为物质是场的凝聚或密度大的地方。法拉第对场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前两个阶段。

法拉第关于力场的概念是在他用在空间中传递和分布的磁力线观点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中形成的。法拉第通过一系列实验后认识到,电力和磁力可以脱离发射它的物体而独立地存在于空间,并有传递的时间和过程。法拉第于 1832年 3月 12日交给英国皇家学会存档的密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该信于1938年才启封公开):

“前不久在皇家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对电作的实验工作》的两篇论文,文中所介绍.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由于其他观点与实验而产生的一些问题,使我得出结论:磁作用的传播需要时间,即当一个磁铁作用于另一个远处的磁铁或者一块铁时,产生作用的原因是逐渐地从磁体传播开去的;这种传播需要一定时间,而这个时间显然是非常短的。我还认为,电感应也是这样传播的。我认为磁力从磁极出发的传播类似于水面上波纹的振动或者空气粒子的声振动……”

实体场概念意味着场是一种实体。法拉第实体场概念的形成还与他从传统原子论的相信者转变为波斯考维奇原子论的推崇者透切相关。按照波斯考维奇的原子论,原子是不可分和不可变的最小单元,与以道尔顿为代表的传统原子论不同的是,他认为原子有质量,但无大小和形状。从波斯考维奇原子论出发,法拉第意识到原子具有非原子性(粒子性)。并进而认为波斯考维奇的原子仅仅是“力或动力的中心,而不是物质的粒子,力就留在力心上”。他假定,原子之间是由力气(atmosphere of force)构成的空间,如果这个空间“必定是导体”,就可解释不相接触的粒子构成的物体具有导电性和导磁性的原因。不由力气构成的空间则是绝缘的,它可以解释绝缘现象。

法拉第的实体场概念是沿着这样的研究顺序提出来的:磁力线——电化学——光的偏振性——导磁性和导电性——批判传统的原子概念转而相信波斯考维奇的力心原子——磁场——场。离子的发现在他对传统原子论的信仰上投下阴影,光的偏振性实验促使他发现顺磁性和抗磁性及研究材料的导电性,并试图以力心和力取代原子进行解释。但是,磁力线是循环的,并以磁铁为居留所,空间导电无法解释绝缘现象,空间不导电又难以说明导电现象。这就使他寻求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因而迫使他以力心取代原子,构成力心与力线结合并分布于空间的想法,并进而把力实体化。法拉第相信无数的力和力心结合体既可密集成有形体和质量的实体,又可形成分布于空间的实体。这就是实体场。这样,法拉第便建立起一种不同于超距作用理论的电磁近距作用定性理论。由于企图用力学的图像来解释电磁现象,使得法拉第的“场”观念中包含了许多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是,他所提出的崭新的场的概念为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却是不可否认的。

法拉第关于力线场的概念对于电磁学的发展以及整个物理学的发展都是很有影响的。几十年后,J.J.汤姆逊评论说:“在法拉第的许多伟大的贡献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力线概念了,我想电场和磁场的许多性质借助它就可以最简明而富有启发性地表示出来。”爱因斯坦也曾给法拉第的工作以高度评价,认为法拉第在电学中的地位,相当于伽利略在力学中的地位。爱因斯坦尤其称赞了法拉第所建立的“场”的新概念:‘“这样就奠定了同牛顿的物理学原则上不同的物理学的基础,同时在逻辑的一贯性上明显地超过牛顿的物理学。因此相对论不过是场论的下一个发展阶段。”著名科学史家丹聂尔(Dantell J)也指出:“法拉第奠定了实用电学的三大部门,即电化学、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的基础。而且他坚持主张电磁场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这也是现代物理学理论有关电的方面的历史起点。”

3、电磁理论之集大成:麦克斯韦

法拉第的创造性工作奠定了电磁学的物理概念基础,但是由于法拉第不懂数学,不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他的物理思想。在他总结性的著作《电学实验研究》一书里,几乎找不到一条数学公式,以致有人认为它只是关于电磁实验的实验报告,谈不上是一部科学论著。另一方面,由于分析力学的高度发达,电磁学领域每取得一个突破性的定律,就有数学一物理学家将之用严密精确的数学公式数学化。库仑定律、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均很快被表述成一般的数学形式,现在就等待着一个伟大的综合出现。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担当了这一历史使命。

麦克斯韦1831年6月13日出生在爱丁堡一个名门望族,从小便显露出数学天才。15岁时写了一篇论卵形曲线的论文,发表在爱丁堡皇家学会的刊物上,令许多数学家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孩子之手。1847年,麦克斯韦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185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攻做学物理学。1854年大学毕业,数学成绩作常优秀。1856年麦克斯韦被阿伯丁的马里歇尔学院聘为教授,1860年转往伦敦皇家学院,1871年回到母校剑桥大学任实验物理学教授。据说他个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他的课深奥难懂,往往只有几个特别优秀的学牛才能跟得上。在剑桥期间,他出版了卡文迪许的手稿,从而使世人认识到这位科学怪人曾取得了多少远远超出其时代的成就。他还亲自创办了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一直到去世。

麦克斯韦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1857年他曾提出土星光环的颗粒构成理论。这个光环从地球上看很像一个圆盘,但麦克斯韦认为,如果它真是一个固体或流体的结构,那么引力和离心力等作用必定会使它分崩离析。除非它是一条带状的小天体群,否则不会保持稳定。后来的观测证明,麦克斯韦的看法是正确的。由于其杰出的数学才能,麦克斯韦还在新兴的分子运动论领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将在第二十九章讲述。这里我们特别叙述他在电磁学理论方面的伟大工作。

1855年,麦克斯韦写了《论法拉第的力线》一文,第一次试图赋予法拉第的力线概念以数学形式,从而初步建立了电与磁之间的数学关系。麦克斯韦的理论表明,电与磁不能孤立地存在,总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这篇论文于次年发表在《英国科学促进会报告集》中,使法拉第的力线概念由一种直观的想象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重视。法拉第读过这篇论文后,大加赞扬。

1862年,麦克斯韦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论物理学的力线》。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自己首创的“位移电流”和“电磁场”等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电磁场理论的更完整的数学表述。

电磁场中广泛存在的电场与磁场的交相变化,使麦克斯韦意识到它是一种新的波动过程。1864年,他向皇家学会宣读了另一篇著名的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该文于次年发表在学会的机关刊物《哲学杂志》上。文中不仅给出了今天被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的电磁场方程,而且提出了电磁波的概念。他认为,变化的电场必激发磁场,变化的磁场又激发电场,这种变化着的电场和磁场共同构成了统一的电磁场。电磁场以横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形成所谓电磁波。

麦克斯韦推算出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与光速十分接近。他本来就猜测光与电磁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之后,他更明确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麦克斯韦写道:“电磁波的这种 速度与光的速度如此之接近,好像我们有充分理由得出结论说,光本身(包括辐射热和其他辐射热)是一种电磁干扰,它是波的形式,并按照电磁定律通过电磁场传播。”

1865年,麦克斯韦得了一场重病,不得不辞去皇家学院的职务回家养病。这以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整理。总结电磁学理论已取得的成就上面。1873年,他出版了其伟大的著作《电磁通论》。这本书全面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电磁学所取得的成果,是一部电磁学的百科全书,是集电磁理论之大成的经典著作。 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因长期患病,终于与世长辞,时年仅48岁。他没能看到他所预言的电磁波真的在实验室里被发现。但是今天,电磁波已经成了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物质载体。

4、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19世纪物理学中最伟大的成就,是继牛顿力学之后物理学史上的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麦克斯韦是从非超距作用的角度出发探讨电磁理论的。在麦克斯韦之前已有多位精通数学的大师作过这方面的尝试。高斯曾试图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电作用在媒质中的传递过程,黎曼(Riemann B ,1826~1866)甚至于1858年提出了正确的电力传播方程式(发表于1867年):

04222222222=+???

? ????+??+??-??πραυυυαυz y x t 赞同法拉第协力线概念并最早尝试将其数学化的是威廉·汤姆逊(Thomson W ,1824~1907)。汤姆逊通过电磁现象与热现象。弹性现象、流体现象的类比,开拓了富有启发性的一系列对比研究。1842年,汤姆逊把含有带电导体的区域内的静电力分布与无限固体中的热流分布相比较,指出前种情形下的等势面与后者的等温面相对应,前者的电荷与后者的热源相对应。这种相似性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和开拓了热与电的数学理论的对比研究,更重要的是,热理论的公式是以连续介质中相邻粒子相互作用为前提得出的,上述二者形式上的类似意味着,是否可以把电作用看作是经某种连续媒质依次传递而实现的?

1846年,汤姆逊研究了电现象和弹性现象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再次暗示了在非稳恒情形下电磁作用的传播图像。但是,汤姆逊没有深人下去。1856年,汤姆逊又根据光的偏振面的磁极旋转,认为磁具有旋转的性质。汤姆逊本人的研究虽然半途而废,但他通过一系列恰当而又意义深远的类比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法拉第的通过力线表达出来的力线观点,为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暗示、联想和启迪。而且正是汤姆逊提醒麦克斯韦在进行电磁理论研究时要多读法拉第的书,它直接使年轻的麦克斯韦一进人电磁学领域便抓住了能导致重大突破的研究方向,同时受到法拉第各种闪光思想的熏陶。

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下面四个步骤实现的:

(1)1855一1856年,发表《论法拉第力线》。它是麦克斯韦研究电磁场理论的第一篇重要论文,也是麦克斯韦试图用数学工具表达法拉第学说的开端,同时也是把法拉第的概念和汤姆逊的数学类比相联系的初步尝试。在文章的开头,麦克斯韦简要总结了当时电磁学的研究状况,指出已经建立了很多实验定律和数学理论,但是未能揭示各种电磁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指出:“电科学的状况看来特别不便于思索”,“没有一种电的理论是向前发展的”。他认为需要把已有的研究成果“简化或浓缩成一种思维易于领会的形式”。为此,只采用数学公式和物理假设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研究方法,这就是“物理类比”。 麦克斯韦认为,类比可以沟通不同领域内的研究方法,可以在解析的抽象形式和假设方法之间提供媒介。该文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力线和不可压缩流体之间的类比,这一类比将汤姆逊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了重要的发展,使得磁现象和电现象的描述中令人困惑的两类矢量的区分变得清晰明确;第二部分建立了电紧张状态的数学描述,主要讨论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指出,感应电动势起源于磁或电流现象的变化,即起源于某种“状态”的变化。麦克斯韦认为,这种状态就是法拉第认为的“电紧张状态”,“电紧张状态是电磁场的运动性质,它具有确定的量,数学家应当把它作为一个物理真理接受下来,从它出发得出可通过实验检验的定律”。经过麦克斯韦的努力,电磁感应现象变得十分简单明确:通过曲面的磁力线数的变化,决定了周界上的电动力,从而引起感应电动势。

(2)1861~1862年,发表《论物理力线》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麦克斯韦精心设计了电磁作用的力学模型。麦克斯韦原本打算根据近距作用观点设计一种充满空间的媒质,用以说明法拉第所设想的磁力线的应力性质,他在文中写道:“我的目的是研究媒质中的张力和运动的某些状态的力学效果,并将它们与所观察到的磁和电的现象作比较,来澄清考察(磁力线)方面的方法。”后来,麦克斯韦将他的力学模型扩展到说明电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浮现出电位移的变化可看作电流的一部分以及光是媒质中起源于电磁作用的横波等新的认识,揭示了隐藏在现象深处的本质,建立了全部电科学主要现象之间的联系。他所建立的力学模型体现了麦克斯韦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定不移贯彻始终的近距作用观念,寻找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统一的解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表面的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在本质,形成新的概念和认识。在该文的最后部分“应用于静电的分子涡旋理论”中,麦克斯韦将他的涡旋假设用于静电现象、指出:“我们应该建立全部电科学主要现象之间的联系。”他假设分子涡旋具有弹性,当分子涡旋之间的粒子层受到电力而位移时,给以涡旋切面力,使之变形,而形变的涡旋则报以来自涡旋弹性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当激发粒子的力撤销时,涡旋回复原来的形状,粒子也回到原来位置。这样带电体之间的力可归结为由于弹性形变而在煤质中贮存的势能,而磁力则归结为贮存的转动能。由此可以得出两个惊人的结论:①导体周围的电粒子现在可以作弹性位移,变化的电流不再像管中的流水那样限制起来,它能够以一定的分量进人导线周围的空间。这就是麦克斯韦对“位移电流”的最初认识。并得出:t

E c i curlH ??+=214π②存任何具有密度ρ 和切变模量m 的弹性媒质中,可以传播速度为。ρυm =的横波,据此,麦克斯韦得出了“光是煤质中起源于电磁现象的横波”的结论。

(3)1865年,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作为一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当他建立了电磁现象的完整的力学模型,把握住了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电磁现象背后浮现出来的某些本质特征之后,便放弃了牵强的磁涡旋和惰轮性电粒子的构想,在实验事实和普遍的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麦克斯韦首先评论了韦伯等人的超距作用电磁理论的成就及其在机制上的根本困难,指出不能把超距作用理论作为最终的理论,他“宁愿寻求对事实的另一种解释”,即假设电磁作用是“经由周围介质引起的”。麦克斯韦明确指出:“我所提议的理论可以称为电磁场的理论,因为它假设在该空间存在着运动着的物质,导致可观察的电磁现象。”进而,麦克斯韦从各个角度阐明了电磁场的含义,他指出:“电磁场是包含着围绕和处于电磁状态的物体的那一部分空间”,它是“一种弥漫的介质,密度很小”,它的各部分的运动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要占用空间”,“并非同时的”,它“能够接收和存储两种能量”,即与它的“运动”有关的能量以及势能,该文还讨论了电磁感应问题,得出了描述电紧张状态的具有动量意义的矢量势,接着建立了电磁场的普遍方程组,它可以简明地表示为以下8个方程:

a . 总电流方程:t

D j j ??+

='; b . 磁力方程:A curl H =μ; c . 电流方程:j curlH '=π4;

d . 电动力方程:?μgrad t

A H V E -??-?= e .电弹性方程:D k E =

f .电阻方程:j E ρ-=

g .自由电荷方程:0=+D div e

h .连续性方程:0=+??j div t

e 上述8个方程中,前6个为矢量方程,所以总共是20个方程。只要已知问题的初始、边界等条件,对于出现在方程中的变量A ,H ,E ,j ,D ,j ′和e 、Φ(共20个),方程有确定的解。也就是说,方程组是完备的。

在该文的后面几部分,麦克斯韦广泛地讨论了各种电磁现象,如场对运动载流导体,磁体以及带电体的机械作用力,静电效应的测量,电容和电吸收,电磁波的性质和电磁振动在晶体煤质中的传播,以及电磁感应系数的计算等等。在场对运动的载流导体、磁体以及带电体的机械作用部分,麦克斯韦从感应公式导出了作用于载流导体上机械力的安培力公式,作用于磁体的机械力的磁库仑定律和作用于带电体的机械力的电库仑定律。在光的电磁理论部分,麦克斯韦从上述电磁场的普遍方程组证明了电磁场扰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 ,并且证明了电磁波只可能是横波。所有这些,充分显示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极大成功。

(4)1873年,麦克斯韦出版了电磁场理论的经典著作《论电和磁》。在这部巨著中,麦克斯韦更为彻底地应用动力学原理发展了他的动力学理论体系,使得他的电磁场理论更加完善,基础更为坚实,并从数学上证明了方程组的解的惟一性,从而表明他的理论是能够正确地反映电磁场的客观运动规律的系统理论。

19世纪中叶,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受机械论的自然观所束缚,将一切自然过程都归结为力学过程,企图用力学的基本原理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例如安培、韦伯、诺埃曼等人都无一例外地按照牛顿经典力学的原理和模型来考虑电磁运动。即令是另辟溪径的法拉第,也只是唯象地描述了电磁现象,而并无超出力学原理的新的出发点。但是,在麦克斯韦的研究中,却已出现了偏离经典力学的变异思想与方法,也就是介于传统力学思想方法与场论思想方法之间的过渡思想方法。这突出地表现在麦克斯韦已将理论问题的部分出发点从力学转变为电磁学本身。这不仅是电磁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而且也是整个物理学史乃至人类科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虽然场论思想的真正独立要到洛仑兹理论中才得以实现,但定量的独立场论思想却由麦克斯韦迈出了第一步。

如果说,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在方法上具有独创性,在数学表述上取得了决定性成功的话,那么同时也应该看到,麦克斯韦对于电磁现象基本观念的变革却并不是彻底的。麦克斯韦一方面提出了建立在介质的位移电流基础上的近距作用新观念,但另一方面,在关于电磁场的物理实质的认识上,却仍然因袭了波动光学的“以太”说。在麦克斯韦看来,电磁场是存在于以太物质中的一种波动,也就是说,电磁场只是物质实体(以太)的某种状态或某种属性,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物理实在,世界仅仅存在一种物理实在——具有力学结构的物理实在。尽管如此,麦克斯韦对于电磁场理论的巨大贡献却仍然是前所未有的。

5、麦克斯韦的科学思想方法

麦克斯韦用类比研究的方法,为法拉第力线做了精确的数学描述,并以电磁学实验和动力学原理为依据,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建立起电磁场方程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的教益和启迪。

类比通常指对两类对象在性质或关系方面的相似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浙,由一类对象已知的属性和关系,而达到对另一类对象的某种未知属性和关系的推测。因此,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触类旁通、启迪思维、为新的科学探索开辟道路的重要作用。

麦克斯韦指出:“物理类比的意思是利用一种科学定律和另一种科学定律之间的部分类似性,用它们中的一个去说明另一个。”“类比是建立在两类定律在数学形式上相似的基础上。”类比可以沟通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在解析的抽象形式和假设之间提供媒介,还可以启发新的物理思想,帮助人们去认识和发现一些尚待研究的物理过程的规律。麦克斯韦从威廉·汤姆逊的类比研究中受到启发,在《论法拉第力线》中,他为了对法拉第的观念做出精密的数学处理,采用了类比方法。把力线和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加以比较。因为流体的速度方向与流线的切线方向相同且反比于流管的截面积,所以力的强度也反比干力管的截面积,这就获得了既表示力的强度又表示力的方向的几何模型。因为在各向同性的无限大的均均介质中,似流体源为球心,在与此源距离厂处的速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与流体中产生的速度相对应。从这些类比中麦克斯韦得出:流体中的压强与静电电势相对应,流体中的压力梯度与电势梯度相对应。他明确指出,由于导体中电阻的存在,为了在一个闭合回路中产生稳恒电、流,还必须有电动势存在。

麦克斯韦通过把电场和流速场类比,在对法拉第力线作出了精密的数学处理的基础上,他依据电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欧姆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等),确立了各电磁电量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通量、环流、散度。旋度等具有明确定义的量,来描述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的变化情况。并建立起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简明精确的数学语言是表述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的重要形式,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科学成熟的标志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的发展已日趋定量化,只有定量化的数学描述才能经得起在量上的实验检验,也才能从量的细微差别上寻找理论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办法。麦克斯韦凭借他深厚的数学基础和烟熟的数学技巧,将他的思想、模型和图像最终表述为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

麦克斯韦在《论法拉第力线》中,用数学语言表述了法拉第的电紧张状态和力线概念,引进了感生电场概念,推导出了感生电场与变化磁场的关系。他在《论物理力线》中,借助于分子涡旋模型,推导出涡旋物质中波以光速传播的公式,揭示了电磁现象与光现象的联系,做出了光是电磁波的预言。他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中,确立了场的概念,引进了位移电流概念,按照电磁学的基本原理(高斯定理、电荷守恒定律)推导出全电流定理,最后建立起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用精确而定量的数学语言描述物理观念在麦克斯韦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用数学公理化的方法对前人的成果加以综合整理,使理论系统化、形式化、规范化,他的电磁场方程组就是科学理论公理化的典范。在《物理学的进化卜书中,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评论说:“这些方程的提出是牛顿时代以来物理学上一个最重要的事件,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并且还因为它构成了一种新型定律的典范。”

值得指出的是,麦克斯韦作为数学和物理学的大师,是非常重视数学理论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他说:“把数学分析和实验研究联合使用所得到的物理科学知识,比之一个单纯的实验人员或者单纯的数学家能具有的知识更加紧实、有益而牢固。”1874年他创建了世界上闻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并亲自担任了首届主任,树立起良好学风。他在就职演说中说:“习惯的用具——钢笔、墨水和纸张——将是不够的了,我们将需要比教室更大的空间,将需要比黑板更大的面积。”这是对当时在保守的英国大学里还占统治地位的所谓“粉笔”物理学的严厉驳斥。他把实验室看成“科学评论的学校”,倡导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这正是未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形式和萌芽。

麦克斯韦与法拉第是近代电磁学史上的两颗巨星,他们都在电磁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他们两人的科学方法与科学风格调然不同,然而麦克斯韦并不因此而贬低法拉第的风格。他曾说:“因为人们的心灵各有不同的类型,科学的真理也应当以种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不管他以粗豪的物理方式说明其生

动的颜色也好,还是以一种朴素无味的符号表现也好,都应当被当作是同样科学的。”麦克斯韦终身都保持着谦逊谨慎的高尚品格。他曾认为,他自己与法拉第相比,只不过是一支笔,写出了法拉第那些杰出的科学思想。爱因斯坦曾把他们两人称作科学上的伴侣,就像当年天文学上的第谷和开普勒一样。

爱因斯坦还深刻地阐述了麦克斯韦对物理实在观念发展的影响。他说:“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但是人们关于物理实在的观念决不是不变的。事实上,它在历史进程中已经经历了影响深远的变化。爱因斯坦指出:在牛顿的观点中,质点是我们表示实在的惟一形式,是实在的惟一代表。这种观点本质上是原子论的和机械论的。一切事件都要用机械的方式来解释——也就是说,完全要被解释为按照牛顿运动定律的质点运动。然而,在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观点中,物理实在是由连续的场来表示的,不能对它作机械论的解释。实在概念这一变革,是物理学自牛顿以来的一次最深刻和最富有成效的变革。爱因斯坦还评述道:“自从牛顿奠定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关于实在的结构的概念——的最伟大的变革,是由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而引起的。”量子论的创立者普朗克也指出:“麦克斯韦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经典物理学家的门扉上,永放光芒。从出生地来说,他属于爱丁堡;从个性来说,他属于剑桥大学;从功绩来说,他属于全世界。”

6、电磁波的实验发现:赫兹

1878年,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荷兹(1821—1894)向他在柏林大学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个竞赛题目,即用实验方法验证麦克斯韦的理论。赫尔姆荷兹的学生之一赫兹(1857—1894)从那时起就致力于这个课题的研究。1886年,他在做放电实验时发现近处的线圈也发出火花。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电磁波在起作用。为了更好地确认这一点,赫兹再度布置实验。他设计了一个振荡电路用来在两个金属球之间周期性地发出电火花,按照麦克斯韦理论,在电火花出现时应该有电磁波发出。然后,赫兹又设计了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环状线圈,用来检测电磁波。结果,当振荡电路发出火花时,金属缺口处果然也有较小的火花出现。这就证明了电磁波的确是存在的。赫兹还进一步在不同的距离观测检测线圈,由电火花的强度的变化大致算出了电磁波的波长。1887年11月5日,赫兹给他的老师赫尔姆荷兹寄去了论文《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1888年1月,赫兹发表了《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证明了电磁波具有与光完全类似的特性,还证明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有相同的量级。赫兹的实验发现不仅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也为人类利用无线电波开辟了道路。可惜的是,赫兹英年早逝,没能在电磁波的应用技术方面做出他本来完全可能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久以后,意大利青年物理学家马可尼就实现了无线电波通讯。

7、赫兹对麦克斯韦理论的验证与发展

麦克斯韦的理论发表后,并没有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在许多人的眼中,麦克斯韦理论在数学上太复杂、太难懂。对于那些试图理解它的人来说,又觉得麦克斯韦引人的一系列新概念有些混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1870年起亥姆霍兹着手试探各种电磁学理论是否存在可以统一的基础,作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他很快发现韦伯电动力学与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首先否定了它。接着,他又认识到,如果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正确的话,那么诺埃曼的电动力学就可以作为麦克斯韦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例如,可以把闭合电路当作有电容器电路的一个特例。但是,这首先必须证明麦克斯韦假设的位移电流的存在。据此,亥姆霍兹在1879年以“用实验建立电磁力和绝缘体介质的极化的关系”为题,设置了柏林科学院奖,这个命题由三条假设组成:①如果位移电流存在,必定会产生磁效应;②变化的磁力应该能使绝缘体介质产生位移电流;③在真空中上述两条假设同样成立。亥姆霍兹后来考虑到第三条假设的证明太难,就把它删掉了。这个命题成为当时还是亥姆霍兹的学生的赫兹(Hertz H,1857—1894)验证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出发点。赫兹的实验证实包括三个方面。

1885年,赫兹受聘担任卡尔斯鲁高等工业学校的实验物理学教授。他发现该校实验室里有一种名为里斯(Riess)螺管的振荡线圈,这种线圈有初级和次级,若给初级线圈输入一脉动电流,在次级线圈的端隙里便会产生电火花。赫兹意识到这是电流振荡感应的结果。他又发现,如果调整初级与次级线圈的相对位置,火花会有明显变化,甚至次级线圈在某些位置上根本不产生电火花。他由此联想到,如果在振荡线圈附近放一块介质,交变电磁力将使介质极化而产生位移电流,位移电流产生出新的电磁作用,叠加在原来

的电磁场上,这样就会使火花隙重新冒出火花。

1887年,赫兹按照上述思路设计了一台“感应秤”。赫兹先后将制成厚板的沥青、纸、干木、砂石以及用橡皮槽盛好的45千克汽油移近‘“感应秤”,预料中的情况果然发生了——这就间接证实了位移电流的存在。赫兹将他的这一成果总结在他的《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一文中。

证明了位移电流的存在并不足以说明电磁波的存在,因为它同样可以解释为超距电磁力作用的结果。 在赫兹之前,法拉第和亥姆霍兹也曾试图测量磁力传递速度或电磁波速,但都由于对电磁波的巨大传播速度估计不足,使用的方法过于直接而归于失败。

1888年3月,赫兹在进行电磁波速的测量时,吸取了前人失败的教训,不去直接测量波速,而是用驻波方法先测出驻波波节长,又根据麦克斯韦电磁波速等于光速的结论,算出该电磁波的振荡周期,然后他又用汤姆逊在1853年确立的振荡器振荡周期公式,计算出他所使用的偶极振荡器的振荡周期。结果发现,在考虑了测量误差以后,两者相等,从而肯定了电磁波速等于光速。

赫兹在1888年完成了电磁波速等于光速的证明后,继续寻求电磁波与光波同一性的实验证明。他用一根直径为3 cm ,长为26 cm 的偶极振荡器发射电磁波,该波经镜面反射后,形成波长为66cm 的短波驻波,他又用金属面使电磁波作45°的反射,用高为2m ,孔径为1.2m 的金属抛物面使电磁波聚焦,用金属栅使电磁波偏振,用一个硬沥青大棱镜使电磁波折射等。结果,光波所具有的一切物理性质在电磁波上都显示了出来。这就充分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一种电磁波的预言,从实验上给麦克斯韦理论以强 有力的支持。赫兹实验同时也为人类利用电磁波奠定了基础。在赫兹宣布他的发现后不到6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Marcom G ,1874—1937年)和俄国的波波夫(Popov A S ,1859~1906年)分别实现了无线电远距离传播,并很快投人实际应用。其他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元线电报(1894年)、无线电广播(1906年)、导航(1911年)、无线电话(1916年)、短波通讯(1921年)、传真(1923年)等以及现在的元线电遥控、遥测、卫星通讯等各种技术的发明,可以说都是赫兹实验的产物。

赫兹在电磁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同样成就显著。

1890年,赫兹发表《静止物体的电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式一文,极大地促进了对电磁场基本概念的深人理解。赫兹的论文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中残余的超距作用思想进行了批评。在麦克斯韦理论中,电场力 E 可引起电位移 D :E =4πR 2D ,D 由以太媒质中的弹性形变来解释,这符合麦克斯韦的近距作用思想。但是,E 却是一种独立于以太煤质的外在力量,似乎仍然在借助于超距作用思想来理解。赫兹认为应按近距作用思想来理解电场力E ——表征以太煤质某种状态的物理量。赫兹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批判与不尽相同的理解,必然导致对电磁场理论基本方程式的修改与基本物理量的简化。麦克斯韦理论中包含20个方程,E ,D ,H ,Φ,A 在方程中看起来似乎处于同等的地位。赫兹认为真空以太中的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可概括为四个基本方程:

E rot t

H c -=???1 H rot t

E c -=???1 0=??H

0=??E

其中只有E 和H 在方程式中是基本的物理量,而且不管是在以太中还是在物质中,E 和H 都处于同等地位。这实际上表明,E 和H 是标志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不管是在物质中还是在以太中情况都一样。 赫兹还提高了麦克斯韦方程的独立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是通过假设性的以太准力学模型而导出的,在赫兹看来,由于人们对以太的结构毫无所知,因此电磁场理论与其从以太的力学模型出发,还不如直接从麦克斯韦方程式出发,“所谓麦克斯韦理论就是麦克斯韦的一组方程式”,赫兹对麦克斯韦理论的这一理解,是电磁场理论观念方面的一次跃进,是从电磁场的以太媒质属性解释到电磁场的独立实体解释的

一个中间环节。赫兹虽然还没能从物质实在性的角度理解电磁场的独立性,但是却已从数学方程式与基本物理量的角度,也就是从观念上,间接猜测到了电磁场的独立性,从而向现代场论思想迈出了一大步。

经典电磁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理论的建立 在古代,人们对静电和静磁现象已分别有一些认识,但从这门学科的发展来看,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才被揭露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电磁学。电磁学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晚,主要是由于电磁学的研究需要借助于更为精密的仪器和更精确的实验方法,而这些条件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具备。 首先对于电和磁现象进行系统地实验研究的是英国的威廉·吉尔伯特。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认识到电力和磁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例如,磁力只对天然磁石起作用,而电力能作用于许多材料。他第一个将琥珀与毛皮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做“电”。吉尔伯特这种关于电和磁在本质上不同的观点,给后来的电磁学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直至十九世纪初,许多科学家都把这两种现象看作是毫无联系的。吉尔伯特之后的整个十七世纪,对电和磁的研究进展不大。 到了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起电装置的改善和大气现象的研究,引起了物理学家的极大兴趣。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1692~1761)和德国的克莱斯德(1700~1748)各自发明了“蓄电”的最早器具——莱顿瓶。1752年7月,美国的富兰克林进行了一次震动世界的吸取天电的风筝实验,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莱顿瓶放电现象是一致的。富兰克林还提出了电荷守恒的思想和电的“单流质”说,他认为一个物体所带的电流质是一个常量,如果流质在一个物体比常量多,就带负电,比常量少就带正电。他在风筝实验的基础上,发明了“避雷针”。由于他在电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被誉为近代电学的奠基人。 我们知道,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曾用数学方法证明过,如果引力随着引力中心距离的平方反比减少,一个均匀球壳对其内部的物体就没有引力的作用。1775年,富兰克林发现将一小块软木块悬于带电的金属罐内并不受到电力的作用。他的朋友普里斯特列(1733~1804)根据这个实验和牛顿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证明推想电的作用力也遵守平方反比定律。1771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也用类似的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对电力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了研究,他从实验得到电力与距离的n 比定 律。库仑定律的发现为静电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西蒙·泊松(1781~1840)、高斯(1777~1855)和乔治·格林(1793~1841)等人的工作,确定了处理静电场和静磁场的数学方法。 十八世纪末,1780年意大利的医生和动物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在解剖青蛙时,发现了电流,这是电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伽伐尼发现的基础上,伏打于1800年制成伏打“电堆”,得到了比较强的电流,从而使人的认识由静电进入动电,由瞬时电流发展到恒定电流,为进一步研究电流运动的规律和电运动与其他运动形式的联系和转化创造了条件。

高等电磁场理论

高等电磁场理论 教学目的:光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讯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理论基础课。内容提要: 第一章电磁场理论基本方程 第一节麦克斯韦方程 第二节物质的电磁特性 第三节边界条件与辐射条件 第四节波动方程 第五节辅助位函数极其方程 第六节赫兹矢量 第七节电磁能量和能流 第二章基本原理和定理 第一节亥姆霍兹定理 第二节唯一性定理 第三节镜像原理 第四节等效原理 第五节感应原理 第六节巴比涅原理 第七节互易原理 第三章基本波函数 第一节标量波函数 第二节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用标量基本波函数展开 第三节理想导电圆柱对平面波的散射 第四节理想导电圆柱对柱面波的散射 第五节理想导电劈对柱面波的散射 第六节理想导电圆筒上的孔隙辐射 第七节理想导电圆球对平面波的散射 第八节理想导电圆球对柱面波的散射 第九节分层介质中的波 第十节矢量波函数

第四章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第一节非齐次标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第二节非齐次矢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第三节辐射场与辐射矢量 第四节口径辐射场 第五节电场与磁场积分方程 第五章格林函数 第一节标量格林函数 第二节用镜像法标量格林函数 第三节标量格林函数的本征函数展开法 第四节标量格林函数的傅里叶变换解法 第五节并矢与并矢函数 第六节自由空间的并矢格林函数 第七节有界空间的并矢格林函数 第八节用镜像法建立半空间的并矢格林函数第九节并矢格林函数的本征函数展开 第六章导行电磁波 第一节规则波导中的场和参量 第二节模式的正交性 第三节规则波导中的能量和功率 第四节常用规则波导举例 第五节规则波导的一般分析 第六节波导的损耗 第七节波导的激励 第八节纵截面电模和磁模 第九节部分介质填充的矩形波导 第十节微带传输线 第十一节耦合微带线 第十二节介质波导 第十三节波导和微带不连续性的近似分析第十四节其它微波毫米波传输线简介

2009级电磁场理论期末试题-1(A)-题目和答案--房丽丽

课程编号:INF05005 北京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2009级电子类电磁场理论基础期末试题A 卷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简答题(共12分)(2题) 1.请写出无源、线性各向同性、均匀的一般导电(0<σ<∞)媒质中,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限定微分形式。 2.请写出谐振腔以TE mnp 模振荡时的谐振条件。并说明m ,n ,p 的物理意义。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4题)(最好是1题中各选项为同样类型) 1. 在通电流导体(0<σ<∞)内部,静电场( A ),静磁场(B ),恒定电流场(B ),时变电磁场( C )。 A. 恒为零; B. 恒不为零; C.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 2. 以下关于全反射和全折射论述不正确的是:( B ) A.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平面波由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非磁性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垂直极化波以某一角度入射时会发生全折射现象; C.在理想介质与理想导体分界面,平面波以任意角度入射均可发生全反射现象; D.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在两种介质中电磁场均不为零。 3. 置于空气中半径为a 的导体球附近M 处有一点电荷q ,它与导体球心O 的距离为d(d>a),当导体球接地时,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可用球内区域设置的(D )的镜像电荷代替;当导体球不接地且不带电荷时,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可用(B )的镜像电荷代替; A. 电量为/q qd a '=-,距球心2/d a d '=;以及一个位于球心处,电量为q aq d ''=; B. 电量为/q qa d '=-,距球心2/d a d '=;以及一个位于球心处,电量为q aq d ''=; C. 电量为/q qd a '=-,距球心2/d a d '=; D. 电量为/q qa d '=-,距球心2/d a d '=; 4.时变电磁场满足如下边界条件:两种理想介质分界面上,( C );两种一般导电介质(0<σ<∞)分界面上,(A );理想介质与理想导体分界面上,( D )。 A. 存在s ρ,不存在s J ; B. 不存在s ρ,存在s J ; C. 不存在s ρ和s J ; D. 存在s ρ和s J ; 三、(12分)如图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 器,极板沿x 方向长度为L ,沿y 方向宽 度为W ,板间距离为z 0。板间部分填充 一段长度为d 的介电常数为ε1的电介质,如两极板间电位差为U ,求:(1)两极板 间的电场强度;(2)电容器储能;(3)电 介质所受到的静电力。

经典电磁场理论发展简史..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著名实验和相关科学家 纲要: 一、定性研究 1、吉尔伯特的研究 2、富兰克林 二、定量研究 1、反平方定律的提出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3、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 4、麦克斯韦方程 5、电磁波的发现 三、小结 一、定性研究 1、吉尔伯特的研究 他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一系列其他物体如金刚石、水晶、硫磺、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他是第一个用“电力”、“电吸引”、“磁极”等术语的人。吉尔伯特把电现象和磁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截然不同的性质: 1.磁性是磁体本身具有的,而电性是需要用摩擦的方法产生; 2.磁性有两种——吸引和排斥,而电性仅仅有吸引(吉尔伯特不知道有排斥); 3.磁石只对可以磁化的物质才有力的作用,而带电体可以吸引任何轻小物体; 4.磁体之间的作用不受中间的纸片、亚麻布等物体的影响,而带电体之间的作用要受到中间这些物质的影响。当带电体浸在水中,电力的作用可以消失,而磁体的磁力在水中不会消失; 5.磁力是一种定向力,而电力是一种移动力。

2、富兰克林的研究 富兰克林(公元1706一1790)原来是费城的印刷商,他通过书本和科学上的来往获得了丰富知识,他利用莱顿瓶做出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莱顿瓶内外两种电荷的相消性,在杜菲的“玻璃电”和“树脂电”的基础上提出正电和负电的概念。 富兰克林所做的第二项重要工作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二、定量研究 1、反平方定律的提出 1750年前后,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埃皮努斯在实验中发现;当发生相互作用的电荷之间的距离缩短时,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便增加。1766年富兰克林写信给他在德国的一位朋友普利斯特利(公元1733一1804),介绍了他在实验中发现在金属杯中的软木球完全不受金属杯电性的影响的现象。他请普利斯特利给予验证。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1772年做了一个电学实验,他用一个金属球壳使之带电,发现电荷全部分布在球壳的外表面,球腔中任何一点都没有电的作用。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公元1736—1806),起先致力于扭转和摩擦方面的研究。由于发表了有关扭力的论文,于178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他从事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1784年法国科学院发出船用罗盘最优结构的悬奖征文,库仑转而研究电力和磁力问题。 1785年库仑自制了一台精巧的扭秤,作了电的斥力实验,建立了著名的库仑定律: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者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公式:F=k*(q1*q2)/r^2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公元1777—1851)首次发现电流磁效应,揭开了电和磁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从此开始了电磁学的真正研究。 1820年4月在一次关于电和磁的讲课快结束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做了实验,在一根根细的铂丝导线的下面放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用伽伐尼电池将铂丝通电,他发现磁针偏转,这现象虽然未引起听讲人的注意,却使他非常激

电磁学经典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练习题 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如图3-1所示,有一金属箔验电器,起初金属箔闭合,当带正电的棒靠近验电器上部的金属板时,金属箔开.在这个状态下,用手指接触验电器的金属板,金属箔闭合,问当手指从金属板上离开,然后使棒也远离验电器,金属箔的状态如何变化?从图3-1的①~④四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 图3-1 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 2.下列关于静电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没有场强相等的两点,但有电势相等的两点 B.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C.场强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处,场强不一定为零 D.初速为零的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3.在静电场中,带电量大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先后飞过相距为d的a、b两点,动能增加了ΔE,则[]A.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B.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C.电场强度一定等于ΔE/dq D.a、b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一定等于ΔE/q 4.将原来相距较近的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同时由静止释放(小球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它们仅在相互间库仑力作用下运动的过程中[]A.它们的相互作用力不断减少 B.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不断减小 C.它们的动量之和不断增加 D.它们的动能之和不断增加 5.如图3-2所示,两个正、负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确的是[] 图3-2

A.它们所需要的向心力不相等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C.它们的线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D.它们的运动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 6.如图3-3所示,水平固定的小圆盘A,带电量为Q,电势为零,从盘心处O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由于电场的作用,小球竖直上升的高度可达盘中心竖直线上的c点,Oc=h,又知道过竖直线上的b点时,小球速度最大,由此可知在Q所形成的电场中,可以确定的物理量是[] 图3-3 A.b点场强B.c点场强 C.b点电势D.c点电势 7.如图3-4所示,带电体Q固定,带电体P的带电量为q,质量为m,与绝缘的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将P在A点由静止放开,则在Q的排斥下运动到B点停下,A、B相距为s,下列说确的是[] 图3-4 A.将P从B点由静止拉到A点,水平拉力最少做功2μmgs B.将P从B点由静止拉到A点,水平拉力做功μmgs C.P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增加μmgs D.P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减少μmgs 8.如图3-5所示,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 图3-5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为Eq/mg 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 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运动 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9.将一个6V、6W的小灯甲连接在阻不能忽略的电源上,小灯恰好正常发光,现改将一个6V、3W的小灯乙连接到同电源上,则[]A.小灯乙可能正常发光 B.小灯乙可能因电压过高而烧毁 C.小灯乙可能因电压较低而不能正常发光 D.小灯乙一定正常发光 10.用三个电动势均为1.5V、阻均为0.5Ω的相同电池串联起来作电源,向三个阻值都是1Ω的用电器供电,要想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在如图3-6所示电路中应选择的电路是[] 图3-6 11.如图3-10所示的电路中,R 1、R 2 、R 3 、R 4 、R 5 为阻值固定的 电阻,R 6 为可变电阻,A为阻可忽略的电流表,V为阻很大的电压表,电源的

2011级电磁场理论期末试题带详细答案

课程编号:INF05005 北京理工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2011级电子类电磁场理论基础期末试题B 卷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简答题(12分) 1.请写出无源媒质中瞬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限定形式。(4分) 答:媒质中无源,则0su J =,0ρ= ()l s E H dl E ds t ?εσ??? ?=+??????? ?? ()l s H E dl ds t ?μ??=-?? ? =0s E ds ε?? =0s H ds μ?? (评分标准:每式各1分) 2.请写出理想导体表面外侧时变电磁场的边界条件。(4分) 答:? ??==?00?t E E n , ?? ?==?s n s D D n ρρ ?, ???==?00 ?n B B n , ? ? ?==?s t s J H J H n ? 3.请利用动态矢量磁位A 和动态电位U 分别表示磁感应强度B 和电场E ;并简要叙述引入A 和U 的依据条件。(4分) 答:B A =??,A E U t ?=-?- ?; 引入A 的依据为:0B ??=,也就是对无散场可以引入上述磁矢位;引入U 的依 据为:0A E t ?? ???+= ????,也就是对无旋场,可以引入势函数。 二、选择题(共20分)(4题) 1. 以?z 为正方向传播的电磁波为例,将其电场分解为x ,y 两个方向的分量:(,)cos()x xm x E z t E t kz ωφ=-+和(,)sin()y ym y E z t E t kz ωφ=-+。判断以下各项中电 磁波的极化形式:线极化波为( B );右旋圆极化波为( C )。(4分)

电磁场理论发展历史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电磁场理论发展历史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摘要:电磁场理论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如通讯、广播、导航、雷达、遥感、测控、嗲面子对抗、电子仪器和测量系统,都离不开电磁场的发射,控制、传播和接收;从工业自动化到地质勘测,从电力、交通等工业农业到医疗卫生等国民经济领域,几乎全都涉及到电磁场理论的应用。不仅如此,电磁学一直是,将来仍是新兴科学的孕育点。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电磁场理论发现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也应用。 关键词:电磁学电磁场理论现代科技 对电磁场现象的研究是从十六世纪下半叶英国伊莉莎白女王的试医官吉尔伯特开始,然而他的研究方法很原始,基本上是定性地对现象的总结。对电磁场的近代研究是从十八世纪的卡文迪许、库伦开始,他们开创了用测量仪器对电磁场现象做定量的规律,引起了电磁场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库仑定律的建立基于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1772年做的一个一个电学实验,他用一个金属球壳使之带电,发现电荷全部分布在球壳的外表面,球腔中任何一点都没有电的作用。库伦定律揭示了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安培在假设了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沿着它们的连线之间的作用力正比于它们的长度和电流强度,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公式,即提出了著名的安培环路定理。基于这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十分类似,S.D.泊松、C.F.高斯等人仿照引力理论,对电磁现象也引入了各种场矢量,如电场强度、电通量密度(电位移矢量)、磁场强度、磁通密度等,并将这些量表示为空间坐标的函数。但是当时对这些量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提出的数学手段,实际上认为电荷之间或电流之间的物理作用是超距作用。 直到M.法拉第,他认为场是真实的物理存在,电力或磁力是经过场中的力线逐步传递的,最终才作用到电荷或电流上。他在1831年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用磁力线的模型对定律成功地进行了阐述,但是电磁感应定律的确认是在1851年,这一过程花了20年。1846年,M.法拉第还提出了光波是力线振动的设想,为以后麦克斯韦从数学上建立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J.C.麦克斯韦继承并发展了法拉第的这些思想,仿照流体力学中的方法,采用严格的数学形式,将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十三章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以来,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电磁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 零星的电磁学规律相继问世(经验定律) 2. 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电工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立理论的要求,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 *(Maxwell,1931~1879)麦克斯韦:数学神童,十岁进入爱丁堡科学院的学校,十四岁获科学院的数 学奖; 1854,毕业于剑桥大学。以后,根据开尔文的建议,开始研究电学,研究法拉第的力线; 1855,“论法拉第的力线”问世,引入δ =???H H ,同年,父逝,据说研究中断; 1856,阿贝丁拉马利亚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三年; 1860,与法拉第见面; 1861-1862,《论物理力线》分四部分发表;提出涡旋电场与位移电流的假设。 1864,《电磁场的动力理论》向英国皇家协会宣读; 1865,上述论文发表在《哲学杂志》上; 1873,公开出版《电磁学理论》一书,达到顶峰。这是一部几乎包括了库仑以来的全部关于电磁研究信息的经典著作;在数学上证明了方程组解的唯一性定理,从而证明了方程组内在的完备性。 1879,去世,48岁。(同年爱因斯坦诞生) *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在物理学界只能被逐步接受。它的崭新的思想与数学形式,甚至象赫姆霍兹和波尔兹曼这样有异常才能的人,为了理解消化它也花了几年的时间。 §13-1 位移电流 一. 问题的提出 1. 如图,合上K , 对传I l d H :S =?? 1 对传I l d H :S =?? 2 2. 如图,合上K ,对C 充电: 对传I l d H :S =?? 1 对02=??l d H :S 3. M axwell 的看法:只要有电动力作用在导体上,它就产生一个电流,……作用在电介质上的电动力,使它的组成部分产生一种极化状态,有如铁的颗粒在磁力影响下的极性分布一样。……在一个受到感应的电介质中,我们可以想象,每个分子中的电发生移动,使得一端为正,另一端为负,但是依然和分子束缚在一起,并没有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上去。这种作用对整个电介质的影响是在一定方向上引起的总的位移。……当电位移不断变化时,就会形成一种电流,其沿正方向还是负方向,由电位移的增大或减小而定。”这就是麦克斯韦定义的位移电流的概念。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及意义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及意义 班级:物理系09本三班姓名:范日耀 摘要:文章通过对法拉第力线思想和W.汤姆孙的类比研究的阐述来引出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经过三个艰难的过程建立了电磁场理论,为壮伟的物理大厦添砖加瓦,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字:法拉第力线思想W.汤姆孙类比研究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一、引言 二、内容 1、前人的研究 (1)法拉第的力线思想 法拉第从广泛的实验研究中构想出描绘电磁作用的“力线”图像。他认为电荷和磁极周围的空间充满了力线,靠力线(包括电力线和磁力线)将电荷(或磁极)联系在一起。力线就像是从电荷(或磁极)发出、又落到电荷(或磁极)的一根根皮筋一样,具有在长度方向力图收缩,在侧向力图扩张的趋势。他以丰富的想象力阐述电磁作用的本质。 法拉第研究了电介质对电力作用的影响,认识到这一影响表明电力不可能是超距作用,而是通过电介质状态的变化;即使没有电介质,空间也会产生某种变化,布满了力线。后来,法拉第又进一步研究了磁介质,解释了顺磁性和反磁性。电磁感应现象则解释为磁铁周围存在某种“电应力状态”,当导线在其附近运动时,收到应力作用而有电荷做定向运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则是由于穿过回路的磁力线数目发生了变化。 法拉第的力线思想实际上就是场的观念,这是近距理论的核心内容。 (2)W.汤姆孙的类比研究 在法拉第力线思想的激励下,W.汤姆孙对电磁作用的规律也进行过有益的研究。他从法国科学家傅里叶的热传导理论得到启示。傅里叶在1824年发表《热的分析理论》一书,详细的研究了在介质中热流的传播问题,建立了热传导方程。这本书W.汤姆孙对有很深的影响。 1842年,W.汤姆孙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热和电的数学论文,题为:《论热在均匀固体中的均匀运动及其与电的数学理论的联系》,他论述了热在均匀固体中的传导和法拉第电应力在均匀介质中传递这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似性。他指出电的等势面对应于热的等温面,而电荷对应与热源。利用傅里叶的热分析法,他把法拉第的力线思想和拉普拉斯、泊松等人已经建立的完整的静电理论结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 1847年,W.汤姆孙进一步研究了电磁现象与弹性现象的相似性,在题为《论电力、磁力和伽伐尼力的力学表征》一文中,以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连续性为基础,论述了电磁现象和流体力学现象的共性。1851年,他给除了磁场的定义,1856年,根据磁致旋光效应提出了磁具有旋转的特性,这样就为进一步借用流体力学中关于涡旋运动的理论,做好了准备。 W.汤姆孙运用类比方法,把法拉第的力线思想转变为定量的表述,为麦克斯韦的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2、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 (1)电磁场理论建立的第一步 麦克斯韦在电磁理论方面的工作可以和牛顿在力学理论方面的工作相媲美。他和牛顿一样,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深更远,作出了伟大的历史综合;他和牛顿一样,其丰硕的成果是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

电磁场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 矢量分析 1.1 3?2??z y x e e e A -+= ,z y e e B ?4?+-= ,2?5?y x e e C -= 求(1)?A e ;(2)矢量A 的方向余弦;(3)B A ?;(4)B A ?; (5)验证()()()B A C A C B C B A ??=??=?? ; (6)验证()()()B A C C A B C B A ?-?=??。 1.2 如果给定一未知矢量与一已知矢量的标量积和矢量积,则可确定该未知矢 量。设A 为已知矢量,X A B ?=和X A B ?=已知,求X 。 1.3 求标量场32yz xy u +=在点(2,-1,1)处的梯度以及沿矢量z y x e e e l ?2?2?-+= 方向上的方向导数。 1.4 计算矢量()() 3222224???z y x e xy e x e A z y x ++= 对中心原点的单位立方体表面的面积分,再计算A ??对此立方体的体积分,以验证散度定理。 1.5 计算矢量z y e x e x e A z y x 22???-+= 沿(0,0),(2,0),(2,2),(0,2),(0,0)正方形闭合回路的线积分,再计算A ??对此回路所包围的表面积的积分,以验证斯托克斯定理。 1.6 f 为任意一个标量函数,求f ???。 1.7 A 为任意一个矢量函数,求()A ????。 1.8 证明:A f A f A f ??+?=?)(。 1.9 证明:A f A f A f ??+??=??)()()(。 1.10 证明:)()()(B A A B B A ???-???=???。 1.11 证明:A A A 2)(?-???=????。 1.12 ?ρ?ρ?ρρsin cos ?),,(32z e e z A += ,试求A ??,A ??及A 2?。 1.13 θθθ?θ?θcos 1?sin 1?sin ?),,(2r e r e r e r A r ++= ,试求A ??,A ??及A 2?。 1.14 ?ρ?ρsin ),,(z z f =,试求f ?及f 2?。 1.15 2sin ),,(r r f θ?θ=,试求f ?及f 2?。 1.16 求??S r S e d )sin 3?(θ,S 为球心位于原点,半径为5的球面。 1.17 矢量??θ23cos 1?),,(r e r A r = ,21<

电磁学的发展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电磁学的发展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摘要:电磁学核心及发展,电磁学应用(磁悬浮列车、电磁炮) 关键字:电磁学、磁悬浮、电磁炮 引言: 随着电话,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电磁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容: 简单的说来,电磁学核心只有四个部份:库伦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与麦克斯威方程式。并且顺序也一定如此。这可以说与电磁学的历史发展平行。其原因也不难想见;没有库伦定律对电荷的观念,安培定律中的电流就不容易说清楚。不理解法拉第的磁感生电,也很难了解麦克斯威的电磁交感。因此,要了解电磁学的应用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发展。 早期,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的,同时也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如近代磁性材料和磁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效应和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等等,使得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电子的发现,使电磁学和原子与物质结构的理论结合了起来,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物质的宏观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统一地解释了电、磁、光现象。电磁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电磁在生活技术当中的应用。 (一)民用--磁悬浮列车 1911年,俄国托木斯克工艺学院的一位教授曾根据电磁作用原理,设计并制成一个磁垫列车模型。该模型行驶时不与铁轨直接接触,而是利用电磁排斥力使车辆悬浮而与铁轨脱离,并用电动机驱动车辆快速前进。 1960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鲍威尔和高登?丹提出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利用

强大的磁场将列车提升至离轨几十毫米,以时速300公里行驶而不与轨道发生摩擦。遗憾的是,他们的设计没有被美国所重视,而是被日本和德国捷足先登。德国的磁悬浮列车采用磁力吸引的原理,克劳斯?马菲公司和MBB公司于1971年研制成常导电磁铁吸引式磁浮模型试验车。 随着超导和高温超导热的出现,推动了超导磁悬浮列车的研制。1987年3月,日本完成了超导体磁悬浮列车的原型车,其外形呈流线形,车重17吨,可载44人,最高时速为420公里。车上装备的超导体电磁铁所产生的电磁力与地面槽形导轨上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力互相排斥,从而使车体上浮。槽形导轨两侧的线圈与车上电磁铁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牵引力使车体一边悬浮一边前进。由于是悬空行驶,因而基本上不作用车轮。但在起动时,还需有车轮做辅助支撑,这和飞机起降时需要轮子相似。这列超导磁悬浮列车由于试验线路太短,未能充分展示出空的卓越性能。 (二)军用—电磁炮 早在1845年,查尔斯?惠斯通就制作出了世界第一台磁阻直流电动机,并用它把金属棒抛射到20米远。此后,德国数学家柯比又提出了用电磁推进方法制造“电气炮”的设想。而第一个正式提出电磁发射(电磁炮)概念并进行试验的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物理学教授伯克兰。他在1901年获得了“电火炮”专利。1920年,法国的福琼?维莱普勒发表了《电气火炮》文章。德国的汉斯莱曾将10克弹丸用电磁炮加速到1.2公里,秒的初速。1946年,美国的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建成了一个全尺寸的电磁飞机弹射器,取名“电拖”。 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兴起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发射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查里德?马歇尔博士运用新技术,把3克弹丸加速到了5.9公里,秒。这一成就从实验上证明了用电磁力把物体推进到超高速度是可行的。他的成就1978年公布后,使世界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振奋不

吉大物理电磁场理论基础答案.

3. 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流I, I以dI/dt的变化率增长,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如图,则 A.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B B.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C C.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D D.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不确定。 4. 在通有电流I 无限长直导线所在平面内,有一半经r、电阻R 导线环,环中心 距导线a,且a >> r。当导线电流切断后,导线环流过电量为 5.对位移电流,有下述四种说法,请指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电场产生的

B B.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磁场产生的 C C.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次定律 D D.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 6.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 式中E K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A. 闭合曲线C 上E K处处相等 B. 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 C.感应电场的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 D.感应电场不能像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概念

1. 长直导线通有电流I ,与长直导线共面、垂直于导线细金属棒AB ,以速度V 平行于导线作匀速运动,问 (1金属棒两端电势U A 和U B 哪个较高?(2若电流I 反向,U A 和U B 哪个较高?(3金属棒与导线平行,结果又如何?二、填空题 U A =U B U A U B

;

三、计算题 1.如图,匀强磁场B 与矩形导线回路法线 n 成60°角 B = B = B = kt kt (k 为大于零的常数。长为L的导体杆AB以匀速 u 向右平动,求回路中 t 时刻感应电动势大小和方向(设t = 0 时,x = 0。解:S B m ρρ?=φLvt kt ?=21dt d m i φε=2 21kLvt =kLvt =方向a →b ,顺时针。 ο 60cos SB =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电动势,不必 再求动生电动势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 07 电联毛华超 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 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实验中他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八根铜导线进行了测量,得出了欧姆定律,也就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个结果发表于1826年,次年他又出版了《关于电路的数学研究》,给出了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二.安培和法拉第奠定了电动力学基础 1820年间,奥斯特在给学生讲课时,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当导线通电流时,小磁针产生了偏转。这个消息传到巴黎后,启发了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他思考,既然磁与磁之间、电流与磁之间都有作用力,那么电流与电流之间是否也存在作用力呢?他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几天后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DOC 6页)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引言 载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年,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他因创立电磁场理论而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一、历史的前奏 在麦克斯韦以前,解释电磁相互作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超距作用学说.即在研究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时,忽略中介空间的作用,电荷会超越空间距离而互相作用,库仑、韦伯、安培等人都是主张用超距作用学说来解释电磁相互作用的.这种学说当时拥有数学基础.另一种是媒递作用学说.认为空间有一种能传递电力的媒质(称作以太)存在,电荷间通过媒质互相作用.法拉弟通过实验揭露了空间媒质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空间媒质中充满了电力线,即通过场来传递,但媒递作用学说还没有数学基础,不易被人接受.也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麦克斯韦功绩就在于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促进了它的发展.他中学时曾在数学和诗歌比赛中获第一名,这显示了他的数学才华与丰富的想象力方面的潜力.他年轻时曾读过法拉弟的《电学实验研究》,对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如电力线和场的思想)十分推崇,同时也发现了它的弱点.麦克斯韦对电磁相互作用的超距观点早就表示“不能接受即时传播的思想”,在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影响下,他决心“为法拉弟的场概念提供数学方法的基础”. 二、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已知电磁定律 麦克斯韦于185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弟的力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述法拉弟的力线概念,他采用数学推论与物理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以假想流体的力学模型去模拟电磁现象.他说:“借助于这种类比,我试图以一种方便的和易于处理的形式为研究电现象提供必要的数学观念”他的目标是想据此统一已知的电磁学定律.麦克斯韦为达到此目的,他运用了“建立力学模型——引出基本公式——进行数学引伸推导”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建立力学模型 首先运用类比方法,麦克斯韦把电磁现象和力学现象做了类比,认为可以建立一种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来模拟电磁现象.这种流体模型为:一是没有惯性,因而也就没有质量;二是不可压缩;三是可以从无产生,又可消失.显然这是一种假设理想流体.麦克斯韦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企图把一个在空间画力线的清楚概念摆在一个几何学家的面前,并利用一个流体的流线的概念,说明如何画出这些流线来”“力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电场力的方向,力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力的大小”.他企图阐明电力线和电力线所在空间之间的几何关

电磁场理论基础试题集上交

电磁场理论基础习题集 (说明:加重的符号和上标有箭头的符号都表示矢量) 一、填空题 1. 矢量场的散度定理为(1),斯托克斯定理为(2)。 【知识点】:1.2 【难易度】:C 【参考分】:3 【答案】:(1)()???=??S S d A d A ττ (2)() S d A l d A S C ???= ??? 2. 矢量场A 满足(1)时,可用一个标量场的梯度表示。 【知识点】:1.4 【难易度】:C 【参考分】:1.5 【答案】:(1) 0=??A 3. 真空中静电场的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为(1),(2),微分形式为(3),(4)。 【知识点】:3.2 【难易度】:B 【参考分】:6 【答案】:(1) 0=??c l d E (2) ∑?=?q S d D S 0

(3) 0=??E (4)()r D ρ=??0 4. 电位移矢量D 、极化强度P 和电场强度E 满足关系(1)。 【知识点】:3.6 【难易度】:B 【参考分】:1.5 【答案】:(1) P E P D D +=+=00ε 5. 有面电流s 的不同介质分界面上,恒定磁场的边界条件为(1),(2)。 【知识点】:3.8 【难易度】:B 【参考分】:3 【答案】:(1) ()021=-?B B n (2) ()s J H H n =-?21 6. 焦耳定律的微分形式为(1)。 【知识点】:3.8 【难易度】:B 【参考分】:1.5 【答案】:(1) 2E E J p γ=?= 7. 磁场能量密度=m w (1),区域V 中的总磁场能量为=m W (2)。 【知识点】:5.9 【难易度】:B 【参考分】:3

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绪论 一、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1概述 早期,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的,同时也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如近代磁性材料和磁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效应和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等等,使得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电磁学从原来互相独立的两门科学(电学、磁学)发展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完整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即电流的磁效应和变化的磁场的电效应。这两个实验现象,加上麦克斯韦关于变化电场产生磁场的假设,奠定了电磁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发展了对现代文明起重大影响的电工和电子技术。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这个理论支配着一切宏观电磁现象(包括静电、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路、电磁波等等),而且在于它将光学现象统一在这个理论框架之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

电子的发现,使电磁学和原子与物质结构的理论结合了起来,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物质的宏观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统一地解释了电、磁、光现象。 和电磁学密切相关的是经典电动力学,两者在内容上并没有原则的区别。一般说来,电磁学偏重于电磁现象的实验研究,从广泛的电磁现象研究中归纳出电磁学的基本规律;经典电动力学则偏重于理论方面,它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为基础,研究电磁场分布,电磁波的激发、辐射和传播,以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电磁问题,也可以说,广义的电磁学包含了经典电动力学。 2电学发展简史 “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电磁场理论 在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年,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他因创立电磁场理论而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的思路与方法大致如下. 一、历史的前奏 在麦克斯韦以前,解释电磁相互作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超距作用学说.即在研究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时,忽略中介空间的作用,电荷会超越空间距离而互相作用,库仑、韦伯、安培等人都是主张用超距作用学说来解释电磁相互作用的.这种学说当时拥有数学基础.另一种是媒递作用学说.认为空间有一种能传递电力的媒质(称作以太)存在,电荷间通过媒质互相作用.法拉弟通过实验揭露了空间媒质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空间媒质中充满了电力线,即通过场来传递,但媒递作用学说还没有数学基础,不易被人接受.也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麦克斯韦功绩就在于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促进了它的发展.他中学时曾在数学和诗歌比赛中获第一名,这显示了他的数学才华与丰富的想象力方面的潜力.他年轻时曾读过法拉弟的《电学实验研究》,对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如电力线和场的思想)十分推崇,同时也发现了它的弱点.麦克斯韦对电磁相互作用的超距观点早就表示"不能接受即时传播的思想",在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影响下,他决心"为法拉弟的场概念提供数学方法的基础". 二、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已知电磁定律 麦克斯韦于185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弟的力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述法拉弟的力线概念,他采用数学推论与物理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以假想流体的力学模型去模拟电磁现象.他说:"借助于这种类比,我试图以一种方便的和易于处理的形式为研究电现象提供必要的数学观念"他的目标是想据此统一已知的电磁学定律.麦克斯韦为达到此目的,他运用了"建立力学模型--引出基本公式--进行数学引伸推导"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建立力学模型 首先运用类比方法,麦克斯韦把电磁现象和力学现象做了类比,认为可以建立一种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来模拟电磁现象.这种流体模型为:一是没有惯性,因而也就没有质量;二是不可压缩;三是可以从无产生,又可消失.显然这是一种假设理想流体.麦克斯韦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企图把一个在空间画力线的清楚概念摆在一个几何学家的面前,并利用一个流体的流线的概念,说明如何画出这些流线来""力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电场力的方向,力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力的大小".他企图阐明电力线和电力线所在空间之间的几何关系.他还试图通过类比凭借已知的力学公式推导出电磁学公式,寻求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在数学形式上的类似. 第二步,引出基本公式 早在1842年,W·汤姆逊就曾把拉普拉斯的势函数的二阶微分方程,普遍用于热、电和磁的运动,建立了这三种相似现象的数学联系.1847年,他又在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连续性基础上,论述了电磁现象和流体力学现象的共同性.麦克斯韦正是吸收了W·汤姆逊这种类比方法,把它发展成为研究各种力线的重要工具.例如麦克斯韦把电学中的势等效于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