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在一年多时间的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获得了不少直接的体验和认识,也遇到了一些困惑。现在我就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情况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以期形成共识,引起大家对科学课程教学的反思。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成功的做法;

二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对今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建议。

一、成功的做法

1、较全面地落实了新课程的培训任务

根据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目标,小学科学课程培训在积极探索中开展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活动,并遵循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总体原则。一年多来,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共组织了三次大型活动,组织起始年级科学课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和改革的突破点,逐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采用专题讲座、上研究课、用音像教材、听观摩课等形式对广大科学课教师进行示范、启发、引导。我们还组织了部分教师参加市研训中心举办的科学教材培训以及教学研讨会活动,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同时,培训阵地前移,以乡镇为单元,倡导参与式培训,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以及采用案例式教学和教学观摩等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本地、本校、本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诊断、评价,达到教师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目的。通过新教材培训,不少教师深有感触地说:“科学课究竟该怎么教我们有了初步的认识”。

2、许多教师树立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新观念

这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不难看出,科学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衡量这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教材培训之初,我们就意识到要在教师的头脑中确立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观念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组织了2009年暑期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在第一届小学科学课程专家组成员的精心筹备下,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参与式培训。2008年春、秋分两次组织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进一步解读教材,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的基础上,以课例引路,体验并理解科学,同时,通过录像资料让老师们聆听国家课程专家路培琦、郝京华等教授的讲座,观摩实验区优质课,还组织老师参加省、市教研部门举办的科学论文、教学案例竞赛活动(我区参赛作品中,两位老师的论文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一名老师的教学案例获市级一等奖,

省级二等奖。9月下旬,我们还选派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省教研室举办的全省小学科学说课观摩学习。在这些活动中,使我们有机会借鉴外地有益的经验,了解科学实验的信息,这样保证了我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正常、有序地展开。通过各种活动,既提升了科学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又从实践层面予以示范,这为我们开展科学课程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多数老师都能认识到科学课不能象过去那样教

3、让学生充分地去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课要让学生去经历一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只有参加一个活动才能获得一份有意义的经历。而“经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又太重要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经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十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平常的教学中,不少老师改革的步伐再加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观察水》这一课时,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打破以往的“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围绕主题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全面开展以学生为主题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你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比比看谁的发现多。在课堂上,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能装水的各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容器、泡沫、木块、尺子、沙子、各种颜色图案的塑料板等等,学生也准备了许多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学生在课上自学看书,讨论,实验,教师在学生中个别指导,学生的学习气氛很浓,讨论、研究、实验后知道了许多关于水的知识,归纳起来有: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科学素养良莠不齐,区域不平衡

从我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反映出不少教师缺乏科学方面的知识,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理科背景,对于简单的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缺乏系统了解,对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没有观察的积累,缺乏一般的常识。对于科学的性质,科学与其他学科、与魔术,甚至与科学幻想的差别知之甚少,这是不可能真正上好科学课的。

2、学生习惯于你讲我听,动脑动手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从我们的课堂中发现,不少学生缺乏科学探究方面的基本能力,如在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中,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不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不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包括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的能力都欠缺,小组讨论、交流不敢大胆发言,对别人研究的结论不敢质疑等等,这些都是长期以来被动学习所致,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亟需加强。

3、科学课开展的条件有待改善。

我们普遍面临教学资源不足、各种设施、教学条件差的现象,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不少学校没有仪器设备,没有实验基地,“工具箱”订不起,甚至连一台电脑也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运用了。大部分乡镇学校没有社区图书馆,更不用说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了。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我们要实现课程改革的设想,需要老师们付出巨大的艰辛。

4、大班额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不少学校班额过大。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不少学校一个班六、七十人,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中,我们教研部门还存在指导不力,下功夫不够,没有及时帮助老师们解决观念上的误区,工作中的困惑,以致老师们感到孤独无援,手足无措。

三、对今后科学课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科学素养

我们知道,科学学科学习的内容是大科学中的常见科学事物和现象,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科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宇宙这3个方面。因此,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要求老师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它需要的是现代复合型的教师。需要对科学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以及决定这些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基本事实达到“精通”的程度。即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应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刻把握其内在含义且运用熟练。科学教师还要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科技的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给学生以恰当的启发,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奋进的正确引导。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能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学生在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因此,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希望老师们要树立“两种精神”,增强“四种意识”,培养“六种能力”,即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智慧和创新精神。要增强开拓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和未来意识。要培养教学组织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师生交流能力,组织指导课外实践活动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二)、千方百计建设好科学实验基地。

为了顺利开展科学教学,使“动手做”能够真正落实,我们要多方争取政策,不仅使教学材料--教科书、工具箱、科学活动手册、光盘等一应俱全,还要建设适合科学课教学的实验室、科学园地以及科学教具设备。虽然这不是一件易事,但我们作为科学教师理应多作一些工作,一方面请示领导取得一定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一方面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想办法制作一些教具,也可发动学生收集一些器材,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我们周围有不少老师已做出了榜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制作教具、学具。虽然准备的时间是多一些,但我们在困难时期不得不这样做。路培琦老师说过“要用瓶瓶罐罐做实验”,要通过我们的双手,建成一个象模象样的实验室。

(三)、探索大班教学与探究学习之间矛盾的出路所在

探究式教学一般适合小班进行,在大班进行探究式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国外发达国家,一个班级通常只有20人左右,探究式教学很容易开展。而在我们国家,一方面提倡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而另一方面政府却又在压缩教育成本,减少教师编制和班级数,造成班级人数过多,一个老师很难控制数十人以上的探究学习,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的办法解决暂时的矛盾。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是大班探究学习的一个有效变通。在小组内建立小组长负责制,让小组内部人员有必要的分工和合作,把一个大班化成一个个小的班级学习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探究教学的效果。

总之,目前我们的科学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时有些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形式上,对科学的内涵体现不够,对科学的理解需要加强,尤其是科学性质的理解,这将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这一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实践及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实践及反思 第五小学 近年来我国小学科学不断进行着新的模式的改革,基于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也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只有极个别地区有条件进行小学科学课程创新实践工作,许多地区科学课都未正常开设,这就对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在我国,小学科学还是“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实验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师资薄弱、资源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团体等问题依然急需解决。虽然我国小学科学一线教学也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但是在评价模式上依然沿用纸笔考试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美国的课程标准已经提出将“科学实践”取代“科学探究”,即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注重学生的动脑、动笔和动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借鉴新标准的同时,源自美国的教育理念也正在冲击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尽管新课标教育理念被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引入到教育教学理论中,但是受到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限制,想要真正落实到一线教学实践中远没有那么顺利。 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落后的现状,和新课标教育理念的优势,本人在小学科学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将“科学探究”模式与新课标教育理念进行应用和反思。通过对课程的变化、学生的变化以及教师的变化的研究,发现新课标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为我国小学科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实践的过程我采用探究式和融合式的教学模式,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培养,而通过新融合式的教学理念更适合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5篇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5篇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1 八月x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培训。程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语文教学方法上要求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我会努力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

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2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这场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我首先认识到自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明确新课程的内容和基本框架,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对新课标有更深的理解。我在这种方式的指导下,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深入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开拓科学课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思考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自然》改成了《科学》。这绝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 在新时期中社会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历史意义。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正在和必将成为这个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学必 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使用《科学》教材以来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 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 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 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 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 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每一位科学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 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 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 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 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 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 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二、科学课教学要强化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 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 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 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 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教育界的 热点话题。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现实世界。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评价方式的创新。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首先需要更新课程内容。传统的科学课程内容 往往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因此,我们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科学规律。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原理时,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物体,让他们观察并进行实验,从而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其次,可以增加一些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内容,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通过 了解科技的最新进展,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科学的无限可能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最后,可以引入一些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 识和责任感。例如,在学习能源转化与利用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 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他们 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建构。 最后,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教师可以 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还需要创新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 考试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现代评价方式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可以引入实 验报告、科学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可以注重过程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努力和思考。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听取他们的思路和解释,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最后,可以注重个性化评价。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不同,因此评价方式应 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 结论: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业发展,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 小学科学课程虽然从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从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其作为核心学科的地位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努力,而且重要的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强化教学改革探索,以寻求重要的实施方法,推动小学科学课程向科学化、知识化、技能化方向转变,努力实现课程的最优化。 1 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 从总体来看,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低年段起就应该开设科学课程。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意识和成才动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身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程正是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去感受、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去解答心里的无数个为什么,并在与身边的人和物的互动中长智慧、炼意志,学会探究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学会研究和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学会从现实和实践出发去展开自己的想象。错过这一时机,其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将大受压抑,这对他一生的素质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影响国家的 __发展,而且影响到个人的就业机会和能力,乃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未来社会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参与这个日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2 科学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过去,我国的小学自然课程与中学科学课程(物理、化学、生物)一直是以相互独立的形式存在,导致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这次课程改革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内容进行统一规划,构建一套以“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三大板块为核心的科学课程体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内容分布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是小学与初中的科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从目前公布的内容标准来看,还存在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要求和初中重合甚至超出初中要求的问题。例如,“生命科学”领域中的“进化现象”,小学3~6年级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相应的初中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列举生物进化现象”和“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概述生物

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如何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科学教育注重记忆和应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能力。其次,学校课程设置过于沉重,给学生的体验性学习留下了较少的时间。再次,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制约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科学教育应从灌输型的传统教育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通过改革,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科学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其次,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再次,强化实践教学,将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学教育的教育理念, 使其能够更好地实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 2. 制定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课程改革提供 指导和依据。 3. 引入科学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验、观察、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 自动手、实践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建立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各类科学教育资源 共享给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5. 加强家校合作。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提高小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科学活动的机会,培养科学素养。 五、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首先,学生 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再次,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得到了提高,科学素养得到了增强。这些成果表明,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还有待进一步 推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通过对小学科学 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制定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加强师资培训、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本文将 对我国现今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刻意义进行阐述,从中发现缺点和劣势,并进行探索 和研究适应的策略,使之可以达到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改善和促进发展,能够培养学生 树立科学意识和培养科学兴趣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意义;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科学课程改革随之而 来的新兴理论和更实际的课本教材,让教师重新认识科教的变化,从而为学生设计出更多 的适合课改的备课系统,选用更多有趣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可以欣然接受知识,并且从中 获利。不过,有利必有弊,在小学科学教程改革的实行中,也让相应的问题随之产生,但 是如何解决,则是我们现今重要任务之一。 一、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刻意义 1.当今社会和学校的紧急需求 在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总是对周边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剧烈的好奇心。据此,我 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正是围绕这个显著特点,对小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他们主动的 去触碰与感知周遭出现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使他们可以在发生的过程中,见到的结果中,从中可以感受到对事物的不同,对事物和事件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认识。不过,在我国现今 的小学教学中,科学课程似乎从来都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从未受到不一样的重视,这样也 让老师忽略科学教程的重要性,随之,学生也不会重视这门课程。渐渐的科学课程也会被 其他的主科课程所占领,少量的授课时间,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和无聊的授课内容,都让 学生无法对科学有确定的认识和了解,甚至是提不起兴趣,从而让学生逐渐的对科学课程 失去了本该有的兴趣。 2.增强教师授课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对该课程的授课态度,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随着 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当重新对科学教程恢复重视,运用更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 努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科学课程。推翻传统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寓学于乐,可以将自身 的亲身经验和经历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二、小学科学课程现存的缺点 1.小学科学课程不受重视 相对于语数英这些会参与小升初的考试中的课程,科学课程明显处于不受重视的情况。久而久之,连授课的老师都会产生自己的课程并不重要,不需要多么费心教授。并且,很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在一年多时间的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实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获得了很多直接的体验和理解,也遇到了一些困惑。现在我就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情况与老师们实行交流,以期形成共识,引起大家对科学课程教学的反思。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成功的做法; 二是现实中存有的问题; 三是对今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建议。 一、成功的做法 1、较全面地落实了新课程的培训任务 根据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目标,小学科学课程培训在积极探索中展开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活动,并遵循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总体原则。一年多来,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共组织了三次大型活动,组织起始年级科学课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和改革的突破点,逐步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水平。使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采用专题讲座、上研究课、用音像教材、听观摩课等形式对广大科学课教师实行示范、启发、引导。我们还组织了部分教师参加市研训中心举办的科学教材培训以及教学研讨会活动,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同时,培训阵地前移,以乡镇为单元,倡导参与式培训,展开送课下乡活动,以及采用案例式教学和教学观摩等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本地、本校、本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实行研究、探讨、诊断、评价,达到教师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目的。通过新教材培训,很多教师深有感触地说:“科学课究竟该怎么教我们有了初步的理解”。 2、很多教师树立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新观点 这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不难看出,科学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衡量这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教材培训之初,我们就意识到要在教师的头脑中确立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观点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组织了2009年暑期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在第一届小学科学课程专家组成员的精心筹备下,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实行了面对面的参与式培训。2008年春、秋分两次组织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进一步解读教材,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的基础上,以课例引路,体验并理解科学,同时,通过录像资料让老师们聆听国家课程专家路培琦、郝京华等教授的讲座,观摩实验区优质课,还组织老师参加省、市教研部门举办的科学论文、教学案例竞赛活动(我区参赛作品中,两位老师的论文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一名老师的教学案例获市级一等奖,

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导言 科学教育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久以来的科学教育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缺乏学科交叉与综合能力培养等。因此,进行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是当务之急。 一、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1.1 科学教育的作用与地位 科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1.2 传统科学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科学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二、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强调实践教学 科学教育的改革需要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培养学科交叉与综合能力

传统科学教育过于分隔学科,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科学素养。因此,科学 教育的改革需要注重学科交叉,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辐射。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2.3 引入科学探究课程 科学探究课程作为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倡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数 据分析、结论总结等方式,主动参与科学研究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三、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3.1 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 为了支持实践教学和科学探究课程的开展,学校需要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 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和条件。这包括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建设安全的实验室环境等。 3.2 培养科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科学教育的改革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吸引更多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加入教育行业,为科学教育的改革注入新的力量。 3.3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学校应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引入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 应用,将科学教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容易理解科学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参与到科学研究和创新中。 四、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案例与实践 4.1 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小学课程改革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行。这一改革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综合素质,形成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积极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以下将介绍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 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小学课程改革首先着力于制定全面科学的课程标准。这些标准不仅明确了学科知识的要求,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加强了跨学科的整合,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引入多元化教育方式: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也鼓励学校创办兴趣班,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培养途径。 推行课堂多样化评价:课程改革强调课堂多样化评价,不仅侧重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作品、实验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课程改革的成效 教学质量提升: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会知识,更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合作精神等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和展现。 家校互动加强:课程改革使得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情况,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学校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之,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效着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通过科学的课程标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多样化评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培养。未来,我们还应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小学课程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之中。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任务为引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也在向更加生活化、情境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科素养。本文将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讨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能够将学科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科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概念 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等方式,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从而建立牢固的学科基础。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二、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日常实际,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中找到共鸣,感受科学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推行探究式学习

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魏婷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31期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界中掀起热潮,各学校积极相应号召,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与活动。若能够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现有课程,与科学融合,对学生劳动意识的树立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针对小学科学课程特点,结合新粤教版科学教材,为融合劳动教育,在科学课堂教学上做了初步的尝试。 一、我国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 第一,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升学的压力让家长与学校对成绩的极其重视,劳动课程被挤占;以及社会轻松挣钱、一夜暴富等不健康思想在无形蔓延,造成青少年不愿意劳动的局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将教育目标原有的“四育”重新增加“劳”,成为“五育”,要求各中小学重视劳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较强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的学生。 第二,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下的科学教育。2017年,新版课程标准中,本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将小学科学定为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随着小学科学逐渐被重视,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 二、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将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以“科学—劳动”模式开展科学教学,二者相互渗透,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1.动手实践,实现创新 小学科学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以动手实验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劳动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阶段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通过劳动教育中的动手实践能够制作或创作出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所以,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和劳动教育都是围绕着动手实践开展,通过科学课堂教学来渗透劳动教育是可行的。 2.坚持品质,磨练意志

小学科学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 考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各科教学实际情况,弘扬劳动精神,让学生认识 到劳动最光荣,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深入挖掘科学课程中的劳动素材并与之 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劳动教育;实践与思考 引言 在新的教育大环境下,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优化,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 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教育 界对于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缺位现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教育行业中也涌 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整体核心 素养的发展问题。通过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1合理将教学内容与知识背景相结合,开展课堂前辅导 科学与劳动从来都不是相互独立、相互矛盾的。科学是在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创 造之下所产生的智慧结晶。因此,科学的产生与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科 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之前可以适当地结合教学中的内容联系知识 背景进行课前引导。如科学史料、科学家故事等相关内容结合劳动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地融入,从而启迪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文明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什么叫机械》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成为更好地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前准备机械工具发展史的短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初阶段原始人为 了生存必须要借助石头打砸猎物,在逐步发展过程当中原始人又认识到尖锐的石器能够更加 精准地刺杀猎物,同时还能够节省力量,于是在大量劳动经验累积的前提之下,原始人发明 出了石斧和石锤等简单工具。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这些工具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便 利化和多样化,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便可以看到机械工具不断进步,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在不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读《让它落得慢一点》教学设计有感 小学科学教育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得出科学结论、探索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使人感受到科学课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新变化,如何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有机地融入在教学之中,赋予科学课堂新的活力,成为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类的文明成果。这种接受学习方式,可以高效率地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如果“接受性学习”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变得只会接受,不会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缺乏,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则意味着失去赖以进步的动力。一、传统教学中“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首要解决的是学科课程上面罗列的一些问题,被动地接受问题的答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热情,学习成果毫无创造性。 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性学习,主张在一个学习课题的统领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通过主题将学生在学习中所“体验”的文化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行为进一步完善,并由此获得预设的经验。它是一种由“课题研究--体验、经历过程--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是说使学生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想、

去研讨,甚至去玩,寻求结论,发现一些他们原来不知道、不了解的自然事物和科学道理,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兴趣和能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呢?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每一个问题的假设和预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注重的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活跃性,积极开动脑筋,猜想参与正是一个最佳的思维锻炼场所。通过师生之间的活动参与,自由动手做实验或者小组合作做实验,提炼出表面现象,在汇报时教师大胆让学生说,大胆让学生猜测,从而把表面现象上升到事物本质的东西,在经过多次试验的检验,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在《让它落得慢一点》这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提问:乒乓球“蹦蹦”和“跳跳”喜欢从空中落下的感觉,但常常觉得不够瘾。你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落得慢一点?学生说出一些让物体落得慢一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你能怎么做?有什么办法?”于中就会出现“做个降落伞、把乒乓球吊在气球下、放在纸飞机、将杯子旋转起来。”等方法,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其方法一一去探究;……真是百花齐放。接着,可以让学生按各自的办法进行活动,得出结论。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培养,而且他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可能超出老师的预料,可能学生的问题还是不断,他们的讨论、争议还那么激烈, 2、正确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老师指导的关系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当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实践证明,在实际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能为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启发学生,能有效增强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同时,教师有效的指导,更为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结合发展的有效评价,更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的信心与决心,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只有准确把握其核心,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提高,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目前我们也发现当前的科学教育主要还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科学课堂中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多;动手少,思考少,因而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理想,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重要方面,从观念上到对策上都有待提高。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那么究竟教师如何实现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一、处理教材的有效性学生花费学习时间、学习所取得的成绩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个重要指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分析并处理好教材,既要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又要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能达到的三维目标。要实现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能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1、全面、系统地了解整套科学教材。科学教师必须对整套科学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科本质,并且要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

小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5篇

小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5篇 小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5篇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小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 小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 经过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看视频,听到了专家对问题的精辟讲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做作业的过程,使我对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体会到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在线研讨,让我们与全省各地的教师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通过讨论开阔了眼界;很多好的创意迸发出来。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更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全面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情况,客观分析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与小学生学习方式变化情况及实施科学课程资源的完善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发现和研究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究和探讨新课程教学中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对山西省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了小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南部、中部、北部各取一个市,每一个市随机抽取参与课改的小学科学教师92名(女76名、男16名)。实施调查时,研究者委托当地教研人员亲自将问卷发放给教师,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管理和处理。 由于参与科学课程的小学生尚小,此次调查只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教师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二个方面进行编制,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选择题进行呈现,为了深入、广泛地了解课改中的一些经验及问题,还设有部分开放性问答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科学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 1.课程实施环镜 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整个科学课程的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1〕。科学课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是保障科学课程顺利推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6. 96%的教师称自己非常熟悉科学课程标准,58.69%的教师对科,f,课程标准只做了一般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4.35%的教师根本就不熟悉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开篇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但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只有53.33%的教师认知到科学课程的这个最基本的理念。

小学科学新课改心得体会(通用7篇)

小学科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新课改心得体会(通用7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新课改心得体会(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新课改心得体会1 通过假期对科学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科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注重探究式的教学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三、营造活泼、宽松的课堂环境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 什么是分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是形式、“合作学习”是操作办法,这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以老师为课堂主体转换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老师仅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样做可以使优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也可以以优带差,让全体学生齐头并进。针对这种教育模式,老师看似不重要,其实老师比以往做的工作更多、更辛苦。课堂虽然还给了学生,但是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更充分、更全面,特别是导学案的编写,要求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精、做细,因为导学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下面是本人对“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预习 学生的预习仍然像以前一样,仅仅是简单的浏览教材和完成课后的练习,并没有依依照导学案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预习。另外,学生在预习后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愿意去多想。同时,许多教材中无法找到的拓展知识点,学生没有注意去思考。因此,这要求导学案在预习提问中一定要有针对性、有概括性,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后就能对本节知识有大概的掌握。而针对预习自测题,一定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太难会打击学生的预习积极性,而太简单又无法达到预习的目的,所以题目的设置不义益太多,要精、有层次性,难易结合,达到对本节知识初步掌握的目的。预习一般在课前,对预习质量的监控由小组长来完成,这要求小组长必须负责任。预习环节做好了,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认真完成预习任务以后所进行的自主解决新知识点的过程。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主”二字,意在培养学生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