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陕北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

北宋陕北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
北宋陕北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

北宋陕北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

北宋前期,西北部的辽、西夏等游牧民族崛起,与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陕北”,泛指陕西省北部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延安市和榆林市。

宋代陕北地区包含鄜延路即鄜州、延州、丹州、坊州、绥德军、保安军及麟州、府州。因独特的地理位置,陕北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又与辽、夏分别接壤,在宋夏、宋辽战争中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北宋对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视。本文专门对宋代陕北地区的战略地位进行研究,对宋以前陕北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宋代陕北战略地位的凸显、北宋在陕北战略布局的调整、陕北战略布局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对陕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陕北地区在宋代边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以此来显示陕北地区边防的独特性及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论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即北宋时期陕北地区位于宋夏对峙线,是宋夏争夺的首要之地,对陕北战略地位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陕北在宋夏战争中有着特殊地位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次,从宋夏战争及其对陕北地区的争夺、北宋的军事制度及军队边防战略等角度出发,论述学术界对北宋时期陕北军事战略地位的研究状况。

第二部分是北宋之前陕北地区概况以及周秦汉唐等王朝在陕北地区的经营进行介绍。从先秦时期,历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陕北地区一直处于被多方争夺的状态。

直到宋代与西夏在陕北对峙,宋夏之间的战争多在陕北地区进行,陕北的战略地位得以进一步凸显,宋夏双方也均意识到陕北对于各自统治的重要。第三部分是宋夏对于陕北的争夺,陕北地区战略地位由此逐渐提高。

太宗时,西夏开始不断地对宋廷造成边境压力,但宋一直视其为一个不安分

的藩镇割据。有心想将其消灭,但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到仁宗朝,西夏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位建国。由此,西夏进攻北宋,北宋进行战略防御。

神宗是是继太宗以后对外最积极的皇帝,其制服西夏的战略目的十分明确,

故在神宗时期北宋便由战略防御转转为战略进攻。至神宗末年,北宋在陕北地区已经具有军事优势,而西夏处于劣势。

有宋一朝,不同的战争阶段,宋廷对于陕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总体上,宋廷已经开始不断地重视陕北,因此与西夏对陕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

争夺战争。

第四部分是北宋在陕北军事布局的调整。为了攻守陕北,宋廷对陕北的行政体系的进行调控,使得这一地区的行政体系具有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同时,在陕北地区部署了大量的正规军、蕃兵和堡寨。

这些都成为宋廷经略陕北的重要手段。第五部分是陕北战略布局的历史意义。

宋代在陕北的战略布局对当时的战争局面和后世均有一定的意义。对当时战争局面的影响既阻碍了西夏军队快速进攻的同时,也缓解了河东路的军事压力;

由于陕北地区战争频仍,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凋敝。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对陕北生态、堡寨遗址及乡镇、外来人士对当地教育等方面。虽然宋夏战争中双方对陕北的争夺,使这一地区战争频仍,对陕北的经济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但无论如何,陕北地区在宋夏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毋庸

置疑的,宋廷在陕北的经略措施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陕北的地位在不断地凸显。

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孑遗研究

收稿日期:2009-09-10 作者简介:杜林渊(1970-),男,陕西延安人,副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陕北历史文化研究;张小兵(1964-),男,陕西宜川人,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研究。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10年第1期(总第114期)民族历史 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孑遗研究 杜林渊,张小兵,雷 楠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陕北地区自古是西北诸少数民族杂居之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使得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逐渐在婚姻、宗教、文化、风俗诸方面互相融合。通过对陕北地区现存少数民族姓氏孑遗考察可知,匈奴、党项、羌、鲜卑、蒙古等少数民族历史时期在该地的改姓的原因或是自然改汉姓,抑或是被统治者强迫改汉姓,但都顺应向了先进文化靠拢的历史规律,极大地促进了陕北地区的民族融合。 关键词: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民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4922(2010)0120103207 陕北,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人文地理单元,传 统上是指乔山以北,长城以南,子午岭以东,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独特的 区域[1] 。在陕北第一次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以前(前221年),这里先后存在的少数民族有鬼方、白翟、赤翟、林胡、义渠戎等。两汉时期主要是匈奴族、羌族在此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有鲜卑、乌桓、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在此杂居,宋夏时期主要是党项族在这里活动,元代该地为蒙古族统治。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陕北地区成为了西北诸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的缓冲带和交汇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交往,逐渐在婚姻、宗教、文化、风俗诸方面互相融合,在生活、风俗、语言等方面趋同汉族,今天虽然通称为汉人,但在姓氏方面仍留有民族融合的文化痕迹。 以往学者在对少数民族姓氏的研究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概论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汉化及民族关系问题时提及到个别少数民族姓氏的讨论;第二,对单姓的研究,尤其是区域文 化圈内的望族,且大多为传统的汉族姓氏;第三, 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汉化的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分析少数民族改汉姓的原因,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北魏孝文帝改汉姓的研究;第四,对赐姓的研究,包括赐姓的对象、历史背景及原因等。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看,改汉姓和赐姓的主要对象多是少数民族,而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接触最为频繁,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姓氏的专题研究很少,而作为西北一个特殊的人文地理单元的陕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姓氏的研究就更少了。 由于历史上活动于本区的民族成分繁多,使得该地区的姓氏杂乱,笔者仅从一些可以找到或多或少证据的不同民族的姓氏孑遗来讨论这个特殊区域的民族融合。同时,由于中华民族一直处在以汉民族为中心、为同化主体的不断融合、重组过程中,在姓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一直占主流,因此,本文以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姓氏孑遗在陕北地区的汉化来考察该地的民族融合。 ? 301?

[陕北,经济]研究关于陕北枣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

研究关于陕北枣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 培育优质红枣,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切实把红枣产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培育优质枣苗上。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研究关于陕北枣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一、发展历史 陕北佳县是陕西省红枣生产大县之一,也是全国红枣产区之一,栽植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佳县红枣因个大肉鲜,营养丰富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鲜枣有“活维生素”之称。家乡红枣在2001年5月,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红枣之乡”称号,2003 年8月获得绿色食品认可,2005月10月获得北京华夏五岳国内有机食品认证,2006年9月获得日本农林水产省JAS认证,2006年12月国家便准话管理委员会授予红枣国家标准化生产 基地称号,2009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核发的农产品地标志登记证书。 二、发展现状 1.陕北红枣的生长环境 陕西佳县位于陕西北部,黄河边上,它地处黄土高原,一般海拔800-1500米,高院覆盖深后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之间,且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该地区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降水量约490毫米左右,这些气候、土壤条件适合枣树的生长,光嫩资源非常丰富,是 红枣种植的理想之地。 2.枣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枣树是陕北地区最优的生态经济树种,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枣树的种植面积已大幅提高,产量也相应增加;截止到2013年5月,红枣的种植面积已达到60万亩,正常年景到3亿斤,有几红枣面积发展到了6万亩,枣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枣业发展已经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3.红枣加工业的发展 红枣加工企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股份、合资等多种形式发展红枣加工厂。其中,陕北有名的红枣加工厂又巨鹰集团公司、兰花花枣业公司、红海枣业有限公司等红枣业加工公司,佳县有贵源加工厂属于集体合作社,佳县贵源红枣加工厂属于集体合作社,佳县贵源红枣加工厂厂长刘买元说,他们都是由小户积累到大户,根据红枣的品种、大小、口感加工成相应的成品,其中有酒枣、熏枣、烤枣、醉枣等20多个品种。 4.红枣也的销售不断扩大

陕北名胜古迹

陕北名胜古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清凉山 清凉山山高100 多米,方圆约4 公里,现已建成清凉山公园。园内树木葱郁,地势陡峻。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翠薇园等。 清凉山的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造像或维修。万佛洞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其石刻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历代名人骚客、有识之士的赞赏和爱护。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写《清凉漫兴》四首,赞其为“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 清凉山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另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2、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延安城中心,乃延安“四大名山”之一,因“叶生吹箫引凤”凤凰山风景图的传说而得名,古往今来堪称延安一大名胜之地。清《延安府志》载:“城跨其上,雉堞巍然,为郡山首,上有镇西楼,宋范仲淹建,残碑犹存”。 凤凰山最高处海拔1132米,为延安城四周群山之冠,也是延安城的主要依托,所以历代城防工事都修筑在山的东坡及山畔上,为守城屯兵扎寨之地。山上古遗址有镇西楼、凤凰阁、文昌阁、六郎寨、狄青寨及

传说为北宋年间杨六郎(延昭)调兵遣将而挖筑的转兵洞。沿山势而筑的古城墙据考证始建于公元前215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延安城防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城池。 3、宝塔山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1]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4、乾坤湾 乾坤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乾坤湾镇,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隔河相望,景区距县城约38公里,距延延高速乾坤湾出口约10公里,距延安市约96公里。 乾坤湾景区集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于一体,境内自然景观奇特,人文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厚重,民风民俗淳朴,是国内知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关于陕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关于陕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以延安地区为例 陈甜甜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在倡导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陕北地区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是从延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延安 2012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领导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余人来到革命圣地——延安。经过前期资料准备,小组交流讨论,制作及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当地企事业单位,我们对延安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深刻、全面、直观的认识。经过后期资料收集,归纳分析,总结概括出若干提高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一.延安地区产业结构概况 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绿色产业、红色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格局。原油产量达到1602万吨,加工量1021万吨,煤炭产量2560万吨。石油炼化、煤焦化、天然气液化等一批能源加工转化项目正在建设。苹果面积达到300万亩,占全国十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洛川苹果”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设施蔬菜发展到16.4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万亩。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61万头、14万头、54万只。旅游人数达到1451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76.5亿元。

二.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延安工业经济结构,在经过不断调整、优化后,工业行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产品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但分析该市工业生产落后的原因,根本所在就是结构不合理。其突出表现如下。 1. 过分依赖能源工业,轻重工业发展此长彼短。 2007年,延安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67.95亿元,其中,石油工业占91.5%,煤炭占3.8%。依托油、煤、气开发,已形成了黄陵店头、洛川交口河、永坪、姚店新区等一批能源化工开采加工基地。在石油采炼上,现有延长石油集团、长庆油田两个开发主体。其中延长石油集团拥有18个开采单位,2个炼油企业。在配套产业上,地方发展了抽油机、套管、抽油杆、原油运输等配套产业。 2.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能力低。 据统计,延安市主要工业产品品种在100 种以上,但普遍存在产品技术合量小、名牌少、附加值低;一般产品多、规模小;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由于这种自主开发能力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使得一方面工业企业严重开工不足,出现了大量的结构性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市场上急需的技术装备和高质量、新功能产品开发和生产严重不足。如日常消费的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商品,大都是外地产品,而且有许多是外地企业从延安当地以低廉的价格购走原始产品,经过简单的加工后,再以高价出售至当地,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既影响了延安工业产位的增加,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国有经济占绝对份领。 非公有制工业由于受观念、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发

陕北地区煤炭产业成..

陕北地区煤炭产业成长与资源诅咒的规避策略探析 李刚1,侯凤娟2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E-mail: fengjuan75031@https://www.360docs.net/doc/b611087127.html, 摘要:论文以在我国一次性能源中占主导地位的煤炭为基础,分析陕北地区煤炭产业中资源诅咒的病态机理,即利益主体目标不协调、市场化机制未建立、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和缺乏适宜的考评机制,之后本文建立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承压和社会进步的系统性考评模型,并利用模型定量分析了陕北地区10个区县煤炭业发展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和谐性。此后,提出陕北地区煤炭产业资源诅咒的应对策略,即:协调利益主体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和建立市场考评模型。 关键词:煤炭产业资源诅咒规避策略 1.引言 自然资源作为经济的物质资源禀赋本应作为一个地区产业成长的基础,对经济起到正向的作用。但是,一个时期以来,许多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都实现了“起飞”,而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往往不如资源贫乏的国家,因此出现了一种现象——资源诅咒[1]。国外众多学者对资源诅咒作出研究,并从多个角度对引起该现象的原因给予解释。在规避资源诅咒的策略上,学者提出将自然资源留在地下、鼓励私人部门投资、建立资源基金等多种途径[2]。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做了深入研究,并对中国的一些实证问题进行了解释并给出政策建议,但却未对资源诅咒效应的病态机理作出详尽描述,也未提出规避资源诅咒的具体策略。 在中国资源赋存丰裕的地区,也同样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并且,不同产业资源诅咒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以陕北地区煤炭产业资源诅咒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态机理,以期得出煤炭富集区资源诅咒的规避策略。 2.陕北地区煤炭产业资源诅咒病态机理分析 陕西是全国第三大产煤大省,陕北地区作为陕西重要的煤炭产地,其在省内以及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视[3]。在采掘业的带动下,陕北地区的GDP逐年提高。2005年,陕北地区GDP增速已位居省内第一,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超过20%。煤炭开采业也成为当地居民高额收入的来源,神木县因此跻身于西部百强县的行列[4]。但是,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譬如,不合理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现象凸显,经济发展速度与居民生 1李刚,男,出生于197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现为在读博士,任陕西开源证券董事会秘书,主要从事和能源经济相关的研究工作。 2侯凤娟,女,出生于1986年6月,现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经济。

园林各个树木种类表大全

园林植物种类表 序号中名科名株高(m)及叶形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适用地区 常绿针叶树 1 油松松科25m、叶2针一束(10-15cm) 强阳性,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碱土树冠伞形;庭荫树,行道树,园景林华北,西北 2 马尾松松科30m、叶2针一束(12-20cm) 强阳性,喜温湿气候,宜酸性土造林绿化,风景林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3 黑松松科20-30m、2针一束(6-12cm) 强阳性,抗海潮风,宜生长海滨庭荫树,行道树,防潮林,风景林华东沿海地区 4 五针松松科5-15m、五针一束,长3-6cm 中性,较耐阴,不耐寒,生长慢针叶细短、蓝绿色;盆景,盆栽,假山园长江中下游地区 5 雪松松科15-25m、针叶灰绿色弱阳性,耐寒性不强,抗污染力弱树冠圆锥形,姿态优美;园景树,风景林北京、大连以南各地 6 南洋杉南洋杉科30m、叶针形、三角状钻形阳性,喜暖热气候,很不耐寒树冠狭圆锥形,姿态优美:园景树,行道树华南 7 杉木杉科25m、叶条形(2-6 cm) 中性,喜温湿气候及酸性土,速生树冠圆锥形;园景树,造林绿化长江中下游至华南 8 柳杉杉科20-30m、叶钻形(1-2.5 cm) 中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土树冠圆锥形;列植,丛植,风景林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9 侧柏柏科15-20m、小枝扁平,全为鳞叶阳性,耐寒,耐干旱瘠薄,抗污染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绿篱华北、西北至华南 10 千头柏柏科2-3m、阳性,耐寒性不如侧柏树冠紧密,近球形;孤植,对植,列植长江流域,华北 11 柏木柏科25m、小枝下垂,鳞叶中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钙质土墓道树,园景树,列植,对植,造林绿化长江以南地区 12 圆柏柏科15-20m、有鳞叶、刺叶中性,耐寒,稍耐湿,耐修剪幼年树冠狭圆锥形,园景树,列植,绿篱东北南部、华北至华南 13 龙柏柏科5-8m、全为鳞叶阳性,耐寒性不强,抗有害气体树冠圆柱形,似龙体,对植,列植,丛植华北南部至长江流域 14 鹿角柏柏科0.5-1m、阳性,耐寒丛生状,干枝向四周斜展;庭园点缀长江流域,华北 15 铺地柏柏科0.3-0.5m、阳性,耐寒,耐干旱匍匐灌木;布置岩石园,地被长江流域,华北 16 刺柏柏科12m、叶全为刺状,长2-3 cm 17 罗汉松罗汉松科10-20m、叶条状披针形半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树形优美,观叶、观果;孤植,对植,丛植长江以南各地 18 竹柏罗汉松科20 m、叶革质,似竹叶阴性,较耐寒,喜酸性土,不耐水湿枝叶青翠,树冠浓郁,宜作庭荫树,行道树. 长江以南各地 19 红豆杉红豆杉科30 m、叶二列,条形喜暖湿气候种子红色, 长江以南各地 20 三尖杉三尖杉科叶二列,线状披针形,微弯曲耐荫,不耐寒种子紫色或紫红色华西、华南、西南 21 柽柳柽柳科5-7m,叶披针形,长1-3mm 喜光,耐寒,耐热,耐干又耐水湿姿态婆娑、枝叶纤秀;可作绿篱,防护林全国大部分地区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具有关中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本文首先简介陕西省"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以及"一线两带"建设的提出的背景,并对"一线两带"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作出分析。 关键词:一线两带背景分析 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i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of important ways. shanxi"a line two belts" of the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guanzhong grow to hav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group.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tion in shanxis province, "a line two belts" of the concept and range and "a line two belt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osed, and "a line two belt"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make analysis. Keywords A line with two back ground analysis 一、"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 陕西是中国的腹地,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又是中心的中心。从中国地图上看,陕西的版图很像一个跪式的兵马俑,关中地区似缠绕在兵马俑身上的一条腰带,这就是“一线”的概念。2002年3月和7月,国家科技部相继批准了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此为“两带”的概念。 "一线两带"就是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为依托,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涵盖整个关中地区。包括关中地区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地级市和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53个县(市、区),

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的民歌民谣

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的民歌民谣 陕西,简称秦,分为陕南、陕北和关中三个部分,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陕西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特别是陕西的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古老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以领略今人溢于言表的真实情感。而陕西的民歌和民谣长久以来广泛地流传于老百姓中间,有诙谐幽默的、有劝人为善的、有针贬时弊的,有传情达意的,这些民歌民谣以陕西方言为载体,是陕西民风、民俗的集中体现。 关中地区位于平原地带,物宝风华,人杰地灵。民歌民谣也异彩纷呈,摇曳多姿。在内容上,主要有稚趣盎然的歌、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谣、反映现实生活、针贬时弊的民谣、反映婆媳关系的民谣、反映婚姻爱情的民谣、反映地方风光和物产的民谣等等,在形式上,有的简明扼要、诙谐幽默,有的针贬时弊,语言辛辣,有的充满感念,热情讴歌,有的娓娓道来,荡气回肠,有的一问一答,有的低声倾诉。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身边的人或事、动物或植物来深刻的时代

变迁的内容。 (一)稚趣盎然的儿歌 这些儿歌主要以自然景物或者动物为主体,诙谐幽默,朗朗上口,含义简明,便于传颂。例如,以动物为主体的: 猴娃搬砖头 猴娃猴娃搬砖头,砸了猴娃脚趾头。猴娃猴娃你不哭,给你娶个花媳妇。娶下媳妇阿达睡?牛槽里睡。铺啥呀?铺簸箕。盖啥呀?盖筛子。枕啥呀?枕棒槌。棒槌滚得骨碌碌,猴娃媳妇睡得呼噜噜。 屎巴牛点灯 屎巴牛点灯,点出先生。先生算卦,算出黑娃。黑娃敲锣,敲出她婆。她婆碾米,碾出她女。她女刮锅,刮出她哥。她哥上柜,上出他伯。他伯碾场,碾出黄狼。黄狼挖枣刺,挖出他嫂子。 “阿达”在陕西话中意思为:哪里。“屎巴牛”即屎克郎。上一首以广大儿童喜欢的猴子为主人公,在一问一答中憨态可掬。第二首中利用一连串的劳动动作,利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引出一大串人物。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

福建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 一、 针叶树类 1、 华氏南洋杉 Araucaria bidwiliis 2、 肯氏南洋杉 Araucaria cunninghamii 称: 南洋杉(又名肯氏南洋杉) 特性: 原产澳大利亚。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不耐寒和干旱,冬季需充足阳光,夏季避免 强光暴晒,土壤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为理 想,冬季温度不低于7℃。 3、塔形南洋杉 Araucariaceae 学名 Araucaria heterophylla 别名 小叶南洋杉 南洋杉 科 南洋 杉属 形态 长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冠塔形,大枝平伸。小枝 平展而下垂。叶二型,幼枝及侧生小枝的叶排列疏松,展开, 呈锥形,亮绿色,向上弯曲,质软,表面有多数气孔线及白 粉;大树及老枝之叶,排列较密,微展开,宽卵形或三角状 卵形,叶面具多条气孔线和白粉。雄球花单生枝顶,圆柱形。 球果近圆形,苞鳞刺状,种子椭圆形,两侧具宽翅。 习性 产于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喜光,畏寒,适生于 温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长江流域一带栽培,冬季宜 置于温室越东。 用途 树形优美,是珍贵的观赏树种。宜作圆景主、行道 树或纪念碑、像的背景树。盆载可作门庭、室内装饰用 3、 赤松Pinus densiflora 拉 丁 名: Pinus densiflora Sieb. et Zucc. 植物名称: 赤松 别 名: 日本赤松 文 名: Japanese Red Pine 科 名: 松科

属 名: 松属 适应地区: 华东及 北部沿海地区、北亚 热带落叶、长绿阔叶 混交林区东部 北部暖温带落叶阔 叶林区(主要城市: 沈阳、葫芦岛、大连、 丹东、鞍山、辽阳、 锦州、营口、盘锦、 北京、天津、太原、 临汾、长治、石家庄、 秦皇岛、保定、唐山、 邯郸、邢台、承德、 济南、德州、延安、宝鸡、天水) 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济宁、泰安、淄博、潍坊、枣庄、临沂、莱芜、东营、新泰、滕州、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安阳、西安、咸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北、蚌埠、韩城、铜川)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常绿乔木类 观赏分类: 林木类 高度范围: 20-40 (M ) 形态特征: 干皮红褐色,裂成鳞状薄片剥落。小枝橙黄色或淡黄色。略被白粉,无毛,针叶2针一束,细软较短,暗绿色。 生长习性: 强阳性,耐寒,要求海岸气候,深根性,抗风力强 景观用途: 庭荫树、风景林、园景树、行道树 4、黑松 Pinus thunbergia 名称 黑松 别名 白芽松 |松树 拉丁名 Pinus thunbergii Parl. 科名 松科 属名 松属 产地分布 黑松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我国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沿海诸省普遍栽培。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皮带灰黑色。2 个针叶丛生,刚强而粗,新芽白色,各针叶长约6~15公 分,断面半圆形,叶肉中有3个树脂管,叶鞘由20多个鳞 片形成,长约1.2公分。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 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每个种 基部,裸生2个胚球。雄花生于新芽的基部,呈黄色,上生 多数雄,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球果至翌年秋天成, 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 生长习性 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不耐寒。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区域,最宜在土层深

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定位以陕北地区为例

陕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李胜利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 摘要: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 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 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在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特色农业发 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特色农业;比较优势;区域布局;陕北 中文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特色农业进行合理定位,着力发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农牧业,促使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是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市场依托,尤其对于优化西部产业结构、开拓城市乡协调发展的新空间与新途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包括渭北高原区、陕北丘陵沟壑区、长城沿线风沙区的延安市和榆林市2个行政区25个县(区),迄今仍然是中国和陕西省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本文在充分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1 陕北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特色农业是相对常规农业而言的,主要是指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制品,包括特色种植业、饲养业、林果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农业的“特色”基本含义是能够适应当地农业立地条件的土特农产品,其农产品以独特的优秀品质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优先选择。特色农业可以认为是在特定区域资源优势条件下,通过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并形成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 表1 陕北地区农业基地分布情况 注:根据2005年《陕西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表1 2003年陕北地区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量 Tab.3 Outpu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Northern Shaanxi 项目羊(存栏只数)果园(公顷)红枣(吨)杏(吨)苹果(吨)全省8771758 750506 75252 44600 4617921 延安市1075926 210771 1528 7516 554109 榆林市3256790 128362 16901 2784 34036 占全省比例49% 45% 24% 23% 13% 资料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表3 陕北主要特色农业区及布局 Tab.3 Distribution and layou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特色农业区范围特色主 导产业 其他特色农产品

北京地区街道常用树种15种

北京地区街道常用树种15种 发布时间:2012-2-29 11:01:57 槐树: 国槐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乔木植物,国槐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常作庭荫树和行道树,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国槐侧柏都已成为北京市市树,同时国槐也是陕西省西安市、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泰安市的市树。 中国庭院常用的特色树种。速生性较强,材质坚硬,有弹性,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入药,种子可作饲料等。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种,是城乡良好的遮荫树和行道树种。龙爪槐是中国庭院绿化的传统树种之一,富于民族情调。五叶槐叶形奇特,宛如千万只绿蝶栖止于树上,堪称奇观,宜独植,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抗性强。是城市绿化行道树和用材的优良树种。栽培变种有龙爪槐,也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国槐原产中国北部,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常见的树种。槐树 毛白杨: 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为杨柳科、杨属落叶大乔木,生长快,树干通直挺拔,树形优美,是一个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毛白杨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其品种适应性强,主根和侧根发达,枝叶茂密,优质,速生,丰产,为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和行道河渠绿化的好树种。 毛白杨树体高大挺拔,姿态雄伟,叶大荫浓,生长较低快,适应性强,寿降,是城乡及工矿区优良的绿化树种。也常用作行道树、园路树、庭荫树或营造防本造防护林;可孤植、丛植`、群植于建筑周围、草坪、广场、水滨;在街道、公路、学校运动场、工厂、牧场周围列植、群植。 油松: 油松分布广,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油松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树姿雄伟,枝叶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的功能。中国劳动人民栽培油松历史悠久。常绿乔木,高达25m,胸径可达1m。树冠幼年为塔形或圆锥状形,中年树呈卵形或不整齐梯形。孤立老年树的树冠为平顶,扁圆形、伞形等。干粗壮直立,形成耸立的树形,有时也能长成弯曲

试论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区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一)

试论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区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一)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陕北地名词语反映了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地貌,记录了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的踪迹,折射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农业文明,反映了上至统治阶级下到平民百姓的心理愿望。 论文关键词:陕北陕北方言词语地域文化序言 历史上,汉语形成了多样、复杂的方言。陕西北部,即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级市,通行着陕北方言。陕北方言词语是指陕北方言中的词和熟语的总和,是陕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学者李光庭说:“言语不同,系乎水土,亦由习俗……”可见一定的语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地方习俗、传统观念等直接相关。陕北方言词语中有大量的地名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地理面貌、历史演变和人们的心理愿望。本文主要探讨陕北方言地名词语所反映的区域地貌特征和所积淀的陕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区域特征 人活在特定空间中,就不能不与反映空间地理位置的地名词语打交道。陕北方言词语中,地名的词语相当活跃,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词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专名加通名。通名部分的词语大多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地貌特征,而专名部分则反映了当地物产特点。 1陕北方言词语反映陕北地理特征 陕北在地理上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地貌上表现为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峁交错的特点。陕北人在给地理实体起名时多以“沟”、“墕”、“岔”、“崖”、“畔”作为通名。反观之,这些通名记录反映了陕北沟壑峁梁众多的区域地理地貌特征。 沟:山沟,地面低洼地带。陕北沟壑众多,以“沟”命名的地名词语也很多,如子洲的宋家沟、曹家沟等。 含:两山相连处,俗称“含”的地名主要集中于榆林地区。如子洲有米家、佟家,府谷有王家。岔:道路分岔的地方。以此为名的有:绥德的霍家岔、清涧的岳家岔、子长的青阳岔等。 崖(陕北方言读nai):山边陡峭处。带有“崖”的地名有:神木的花石崖,绥德的李家崖等。 畔:黄土山体的旁边或附近。住在土山侧的地方多以畔命名。如子洲的杜家畔,靖边的张家畔等。石山或石卯梁旁边的地方则称为石畔。神木有雷石畔,子洲有马家石畔、侯家石畔等。峁:顶部浑源、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以“峁”为名的地名象神木的沙峁,子洲的拓家峁等。梁:山体中间隆起的地方。以“梁”为名的地名如子洲的温家梁、榆阳区的李家梁等。 圪崂:山间避风处,以其命名的地方也有不少。子洲有周家圪崂,洛川有王家圪崂、史家圪崂。圪凸(陕北方言读du,上声):山间突出处。采用“圪凸”做地名的如清涧的师家圪凸,吴堡的樊家圪凸等。 崾岘:山上或平川地势险要地段。崾岘也写作崾险。如榆林的孙克崾岘、安塞的佛道崾岘等。坪:黄土丘陵或山区中的平地。绥德有枣林坪、子洲有苗家坪等。 咀:大自然形成的三面环沟的地方或村庄。绥德有鱼家咀、安家咀。清涧有石咀驿镇。 其实上述地名不为陕北所独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不过,由于受到陕北区域地理地貌的影响,这种情况在陕北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在观看陕北地图时会强烈感受到这一点。 2陕北方言地名词语反映当地的物产 地名不仅是当地地形、地貌的形象再现,同时通过地名也反映了当地区域物产特点。 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类似的还有安塞的榆树湾、志丹的榆树窑子、横山的榆树峁等。佳县(原名葭县)因县境内有一条葭芦川,葭芦丛生得名(古人把苇芽叫葭,未出穗的叫芦,长成后的叫苇)。府谷有野芦沟。 米脂,因境内有米脂水而得名。米脂水,又名流金河,此地水土肥沃,盛产小米,质醇味美。史书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单福东 (安康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陕西的三大经济区域,即关中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和陕南经济区,由于自然条件、开发程度等不同,有着明显的经济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总结建国以来陕西在三大经济区域布局上存在的问题与经验,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实施陕西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三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构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实现陕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带及经济布局的差异性,陕西分为三大经济区域:关中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和陕南经济区。又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原因,三大经济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关中经济区,面积仅占全省27%,而人口占全省60%,工农业生产、商贸、科技、高等教育等经济技术总占全省70%以上。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战略性资源却又集中在陕北或陕南。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80%以上在陕北,水、森林、生物等资源的70%以上又分布在陕南。这种经济的空间结构与资源的空间布局的严重失衡,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in Shaanxi SHAN Fudong(Politics - History Department,Ankang Teachers’College,Ankang,725000,Shaanxi,China)Abstract: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in Shaanxi refer to Shaanxi central plain,north of Shaanxi and south of Shaanxi. Due to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re exist distinct characters in their economic resources,structureand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o achiev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triding - forward way in Shaanxi,it is fundamental to review the problems and the experience we ha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after the liberationof China. Of course,we should

常见树木的简介含图片

常见树木的简介含图片 梧桐树 名称:梧桐 别名:青桐、桐麻 科:梧桐科属:梧桐属 原产中国及日本,中国各省广泛栽培。 梧桐(青桐,桐麻),叶子上面长豌豆粒的那种,树皮青色,光滑。梧桐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绿化,平滑。叶掌状裂。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五个分果,成熟前裂开呈小艇状,种子球形,生其边缘。青桐是珍贵的阔叶用材树种,材质坚重,耐腐朽,为优等用材,山区

广有分布。木材供制乐器和家具用;树皮纤维可造纸;种子炒熟供食用,亦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润滑油。又为绿化做出贡献。 槐树 槐树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落叶乔木,高15-25米。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 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果期9-12月。 为深根性喜阳光树种,适宜于湿润肥沃的土壤;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松树 科属:松科松属 类别:林木类-针叶树类 药用:松树的药用价值很高,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入药。 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美国的糖松https://www.360docs.net/doc/b611087127.html,mbertiana)。极少数为灌木状,如偃松(P.pumila)和地盘松(P.yunnanensis)。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因此,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树冠篷松的一类树。松树坚固,常年不死。

陕北地区窑洞民居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更新与发展

陕北地区窑洞民居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更新与发展摘要陕北窑洞是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它既节能、节地,又冬暖夏凉,具有悠久的建造历史。然而,一项中国建设部课题的实地调查表明,这种传统建筑形式正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本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診\-因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以陕北延安的两个实际项目为例,分析了传统窑洞民居如何通过在建筑设计中改善采光、通风和功能分区、在住区规划中变分散为集中等手段,在延续其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同时,更加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窑洞民居城市化更新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将驶入城镇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左右全国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城市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这个过程带来了种种矛盾和问题。笔者在一项中国建设部课题的实地调研中发现,近几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对陕北地区窑洞传统民居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独特的黄土窑洞建筑正在消失,窑洞民居的文化蕴涵正在淡化。 陕北窑洞是中国西北部地区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建造历史,它不仅凝结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而且具有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的许多特点。本文从中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现状和窑洞民居建设的相关分析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寻既能延续窑洞传统优势和特色,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新型窑居模式。 1 陕北地区窑洞民居的发展现状 1.1 陕北地区窑洞概况

窑洞是适应我国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殊建筑形态,主要分布在陇东、陕北、豫西、晋中南、冀北等地区。在陕北乡村居住建筑中约90%为窑洞建筑,最常见的是用砖或石材建造的靠山窑,约占总数的70%以上?。窑洞建筑就地取材、建造方便、具有悠久的建造历史。其内部环境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冬暖夏凉、节能节地。窑洞虽然有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室内采光不足、通风不畅等缺陷。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窑洞这种古老的传统居住建筑形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2 窑洞在陕北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根据陕西省建设厅有关报告显示,007年陕西省市镇人口已达1 385万,乡村人口2 335万。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要素自内向外扩散,农村要素自外向内聚集,在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同时,人口管理、土地利用、经济结构、社会次序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不断增加。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间,在建设部“北方寒冷地区农房节能技术研究”课题调 研中,笔者随同课题组走访了陕北严寒地区和关中寒冷地区的13个应用农房节能技术的典型村庄,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节能农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测量和记录。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昔日陕北地区的传统特色民居—窑洞,正逐渐被千篇一律的“新”式公寓式住宅所替代。这些“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几乎完全失去了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 在20世纪建筑发展的历程中,“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导致传统建筑环境趋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窑洞这种地域特色明显的传统民居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与当今的生活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相适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应用文-延安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及前景展望

延安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及前景展望 '延安地区 战略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延安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延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起源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市以其“边陲之境”等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延安经济收入主要依托煤炭石油等工业,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丰富的人文历史背景,使旅游业也成为近几年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延安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还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延安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一)延安地区经济发展优势。首先,延安市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一部分指自然资源的存量优势,延安拥有极其丰富的优质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另一部分指特殊稀有资源的分布优势,以及资源总体上的廉价优势;其次,延安的劳动力占有很大优势,劳动力的供给比较充分,可选择的空间很大,而且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成本较低;最后是延安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势,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加快背景下,有效地利用各项扶持政策,是延安城市发展的一大优势。 (二)延安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延安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潜力体现于其优越的地理 和独特的历史背景造就的丰富旅游资源。具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党中央在延安时间最长,历史时期最完整,涵盖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历史时期。在全国的红色旅游资源中分布最为密集,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革命纪念地。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保护群。不仅资源单体数量、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数量最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多,而且在红色旅游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上延安也高居榜首。 三、延安地区经济发展策略 (一)充分发挥能源优势。立足现有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扩大就业。延安可以充分利用能源、矿产以及农畜产品资源的优势,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延安的工业化进程。加强对延安的石油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精加工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增值程度,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延安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资源的有效供给,而且有利于延安经济和就业的长期发展。 延安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应该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一方面可以解决延安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二是应该通过加大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等)和肉蛋类的比重来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三是积极扶持和培育第二产业中除石油、煤炭等采掘业之外的其它产业,相对降低延安经济对石油业的依赖程度。 延安在进行产业机构调整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本身的制度建设,而延安在加强制度建设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对发达地区(包括发达国家)的制度进行模仿时,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二是制度建设应朝着透明化、简洁化、硬化方向发展。三是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减少政府对经济运行直接干预。 (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城市旅游既是延安旅游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良好的 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城市旅游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由市政府统一安排,市政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支持,旅游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从纵向角度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