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拧螺丝钉的学问》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拧螺丝钉的学问》苏教版

《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拧螺丝钉的学问》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从生活中拧螺丝钉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亲眼所见轮与轴,建立表象,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来认识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使学生便于了解轮轴这种简单机械。而且通过游戏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本环节中学生认知效果更佳,为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了解轮轴的作用和识别轮轴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轮轴的定义及作用、通过亲手体会知道轮轴的省力情况、通过对比实验找出影响轮轴省力多少的因素、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使学生了解轮轴这种简单机械。从而更深入的了解拧螺丝钉的学问。

三、说学情

通过教师课上的实际操作,带领学生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基本都能按照实验一的步骤去严格探究,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从学生实验环节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轮轴,体验轮轴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拧螺丝钉的学问,体验轮轴的作用有一定难度,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没有时间概念。我用拧螺丝钉的操作活动引入课文,讲清什么是轮轴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合作制作一个轮轴。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斜面、杠杆两种简单机械后又新认识

的另一种简单机械。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螺丝刀就是轮轴,还为学生后边认识滑轮做好铺垫。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认识轮轴

⒈创设拧水阀的活动情境。

⒉揭示轮轴这一简单机械的概念。

⒊提问: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

⒋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⒌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⒍引出用实验验证的方法。

(二)、轮轴的作用

1、拧螺丝钉也是轮轴的一种简单机械。

⒉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⒊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⒋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四、突破方法: 教师先演示并讲解,之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棍、线绳。

2、学生准备: 木头、螺丝钉、大小不等的螺丝刀。【课时安排: 一节课,制作、研究轮轴:】

⑴、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轮轴。

⑵、谈话:我们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⑶、小组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⑷、全班反馈、质疑,完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⑸、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数据。

⑹、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一张大的实验报告单上,展示给全班学生。

⑺、学生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再次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⑻、得出轮轴的作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相同,轮越大越省

力。

⑼、谈话:那么,你能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吗? (建议让学生在轮轴的轮上和轴上分别挂一个钩码,使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⑽、边汇报边演示,揭示轮轴省力的性质。

(五)、探究轮轴

1、通过学生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在实验操作时随意性较大,同学之间不知道怎么合作,浪费了很多正常的教学时间。

2、学生对实验计划的制定存在着好多问题。

3、科学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独立制定计划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

4、在本课的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考虑好实验计划就动手实验,结果实验不能成功。(如学生在探究使用轮轴提起重物是否省力时,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挂重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只有50%的学生完成了实验)。

5、应该灌输工程的概念在其中,效果会更好。

(六)、感受

1、课堂之初就体验拧螺丝的环节在生活中的两种螺丝和螺丝刀后,由教师示范拧螺丝以及讲解拧螺丝的方法后,就直接开始让学生体验“拧螺丝”的环节,分组实验,每个人都参与。

2、学生在这一过程兴趣盎然,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几乎每个人都学会了如何拧螺丝。在这一亲手体验的带动下,学习就变得轻松多了。

七、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探究这一环节,我严格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从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发现轮轴装置中轮带动轴可以省力的秘密,在科学教学中让孩子们大胆“放手去做”。在今后教学中继续努力力求减少不足的地方。

八、板书设计

轮轴的作用~~可以省力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带动轴~~轮越大越省力

有关《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有关《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为指导思想,采用做中学、学中知、知中用、用中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把“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二、【教材地位与实验内容】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斜面、杠杆两种简单机械后又新认识的另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螺丝刀就是轮轴,还为学生后边认识滑轮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我确定本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如下: 1. 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 2. 探究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省力的奥秘 三、【学情分析与实验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有较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会画出一些简单运动的轨迹。为此我确定本课的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知道螺丝刀就是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认识在轮上用力,具有省力效果。了解在轴相同的条件下,轮越大越省力的科学原理。 2.科学能力目标 通过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会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自主发现、自主设计的乐趣,养成尊重

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意识,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培育创新精神。 四、【实验教法与学法】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实验创新及教学融合】 改进一、增加徒手对比体验获感知 图1 图2 教材上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的体验活动为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只能体验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省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知道螺丝刀是一种简单机械,为了解决这个突如其来、没有任何铺垫的问题,我特意增添了徒手拧螺丝钉的方式,学生从真切的疼痛中体验到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比徒手省力,感知到螺丝刀是一种简单机械,同时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使用螺丝刀比徒手省力呢? 然后通过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的操作活动的对比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省力呢?提出的问题是一环套一环。用三种不同方式拧螺丝钉的体验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真实、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它的刀杆和刀柄分别在做什么运动?为设计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使课堂紧致有序。 改进二、观察模拟描画轨迹知轮轴 图1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画螺丝刀的刀杆和刀柄的运动轨迹,水阀、辘轳、方向盘这些实物也是如此,它们都是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装置,即轮轴。进而引导学生用大圆模拟刀柄相当于

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1.五年级科学课件: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拧螺丝的学问教案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 韩虹燕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是由一个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3.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4.能够寻找出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5.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学准备 木头,螺丝钉,螺丝刀,轮轴的实验材料、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复习杠杆,并画图。 2、使用机械有什么好处? 导言: 这节课我们在认识一种新的机械类型——轮轴。 一、体验轮轴的省力作用,认识轮轴。 1、通过拧螺丝钉的活动,初步认识轮轴。 (1)教师谈话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螺丝钉将两块不相连的木块钉在一起。(出示一块钉有螺丝钉的木块)提出:现在谁能把这枚螺丝钉拧进木块? (指名一学生徒手拧一下,发现拧不动。) 教师即引出:我们可以使用这样一种工具(出示),它叫什么?(如果学生答:螺丝刀) 教师演示一下使用方法,提出实验要求:(1)使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拧进木块中,注意观察自己和同伴是怎样使用螺丝刀拧螺丝钉的;(让学生注意观察螺丝刀的结构及工作的方式:刀把、刀杆,刀把带动刀杆一起转动;特点,)(2)使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拧螺丝钉,细细体会,有什么不同?(3)注意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操作的机会。 教师准备各种螺丝刀让组长上来拿。 (2)活动:拧螺丝钉,教师巡视,对于螺丝刀大小不合适的小组询问原因。 (3)汇报: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大) (4)观察螺丝头的构造,用简图画出来。(小圆) 观察螺丝刀的头及画出拧螺丝时的形状。(刀头)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_拧螺丝钉的学问_精品教案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设计 课题 1.3拧螺丝钉的学问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五 学习目标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3、能指出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轮轴。 重点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难点能指出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轮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引入:同学们,请大家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谁能又快又轻松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 里。 (提供螺丝刀、锤子、剪刀等工具) 2、交流:(1)拧螺丝钉,谁是合适的工具? (2)使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拧螺丝钉,有什 么不同?(粗螺丝比细螺丝刀要省力)做一做 交流回答问 题 设计活动,引 导学生思考,为 本节新知讲解 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一、引入轮轴的概念 1、师问:在生活中还有类似于螺丝刀一样的 机械吗? 反馈: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船舵。 2、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 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也 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认识轮轴的结构 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是能绕共同轴线旋转图片展示引入轮轴概念,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图文并茂,加强

的机械。 三、实验验证 1、引入:使用轮轴可以让我们省力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1)设计实验 1.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轴; 2.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3.改变挂在轴上的钩码数量以改变轴上承受的重力,看看轮上用了多少力,重复做3次以上。 (2)引导认知 1.在提起钩码的时候,这时轴上承受的重力相当于拧螺丝钉遇到的阻力;用手拉动轮,以轮带动轴转动,相当于手握螺丝刀刀把带动刀杆拧动。 2.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将每次的数据记录好,以便分析、比较。 2、进一步思考:如果换一个大些的轮子测一测,会有什么结果? 3、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轮轴上挂物重拉动小 轮时的 拉力 拉动大 轮时的 拉力 我们的 发现 轮轴可 设计实验, 增强学生的 动手能力。 汇报实验结 果 记忆 实验探究,小组 合作得出结论 总结得出结论 讲解轮轴的原

苏教版科学五下《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本课伊始通过组织学生用螺丝刀将螺钉又快又轻松拧进木头里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在生产生活中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进而总结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轮轴是否省力,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搜集、分析数据认识到《轮轴》也是简单机械之一,它能将较小的扭转力转变为较大的扭转力,进而将《轮轴》这种机械的应用推广到生产生活中。 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实际,我对教材设计做了一些重组。我认为对《轮轴》这一机械在结构特点、组成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变形轮轴,轮与轴的连接并不明显,在学生没有表象思维做基础,也很难将其想象为轮与轴。故在开课伊始我用拧水阀代替用螺丝刀拧螺钉的操作活动,不但为学生的再探究做好了情感准备,而且达到并加深了对轮轴机械的认识。拧螺钉的活动我把它安排在学生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之后,让学生选用铁钉、螺丝刀、扳子这些器材,在小组商量后,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教学,赛后让冠军组的学生来介绍这样做的理由,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变形轮轴,进而迁移扩展生产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另外,对于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这一环节,我建议:将其补充进去,不但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又能知其所以然,从事物的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整、系统。当我们对一个难点束手无策的时候,感到理解困难,当我们对此找到对策的时候,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能够观察,描述轮轴结构上的特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问题; ●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作用; ●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轮轴 1.创设拧水阀的活动的情境。 2.揭示轮轴这一机械。 3.提问: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5.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6.引出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来检验。

苏教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4-14《拧螺丝的学问》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4.14《拧螺丝的学问》教学设计 课题拧螺丝的学问单元 4 学科科学年级 5 学习目标1.在比较中认识轮轴装置的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发现施加在轮上和轴上的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3.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出其原理。 4.知道轮轴的应用对生产发展的价值。 重点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难点分析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的好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螺丝刀和汽车方向盘是常见的两种物品。你知道它们各自组成部分名称吗? 明确: 像螺丝刀、汽车方向盘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的装置叫作轮轴。 2、轮轴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①半径较大的为轮,半径较小的为轴 ②轮与轴固定在一起 ③轮和轴同时转动:轮带动轴转,或轴带动轮转看图回答 分析回答 认识轮轴的结构 特点。 讲授新课一、找一找轮和轴 有些轮轴装置的轮是一个手柄,有些是一个圆形,有些是一个把手。找一找,这些物品中哪一部 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 展示图片。 明确: (1)摇柄是轮,铅笔对面的螺母是轴。 (2)球型把手是轮,锁芯是轴。 (3)兰花龙头是轮,阀门芯是轴。 (4)其他 二、轮轴作用 (一)小组大比拼 1、比赛要求: 两小组各选一位同学,选择一种螺丝刀,同时找一找轮和轴 小组大比拼 根据轮轴结构特 点辨别轮和轴。 知道轮轴省力作

拧螺丝钉,比一比哪组最先把螺丝钉拧进去。 2、根据比赛结果,哪组获胜?为什么? 明确:使用有柄螺丝刀的获胜。因为用有柄螺丝刀,是在轮上用力,省力;用无柄螺丝刀,是在轴上用力,费力。 (二)小游戏 1、游戏要求 (1)第一局 ①拿一把无柄螺丝刀,两位同学用单手各握一头。 ②两人分别向反方向旋转,看谁的手劲大。 (2)第二局 ①拿出一把有柄螺丝刀,请力小的同学握木柄,力大的同学握刀杆。 ②两人分别向反方向旋转,看谁胜利。 2、游戏记录 三、研究轮轴省力秘密 实验探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1、实验器材:支架、细绳、大轮、小轮、轴、钩码等。 2、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轮轴实验装置。 ②在轴上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③观察在轮上挂多少个钩码,才能使轮轴平衡。 ④保持轴上钩码个数不变,换更大的轮,重复实验步骤③。 3、温馨提示 ①轮轴在轮上有槽口,掌握正确连接轮和轴的方法。 ②多次重复试验,找出共同现象,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③小组合作,做好实验记录。 4、实验演示,播放视频。 5、实验记录 6、这是某小组实验记录,阅读后回答。 ◆当轮轴平衡时,在轴和轮上所挂钩码的个数相同回答 做游戏 记录,分析 认识实验器材 实验操作 记录数据 用。 通过实验探究轮 轴省力的原因。

五年级科学《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设计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寻找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2、知识技能目标: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明白轮轴省力的原理,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价值目标: 在生活中勇于发现科学问题,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试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三、教学材料 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四、教学步骤 (一)集中讨论: 1、出示图片【百度图片】https://www.360docs.net/doc/b619104521.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E5%A4%9A%E6%8A%8A%E8%B5%B7%E5%AD%90%E7%9A%84%E5%9B %BE%E7%89%87&ie=utf-8&in=4237&cl=2&lm=-1&st=-1&pn=10&rn=1&d i=16540058051&ln=1998&fr=&fm=index&fmq=1363218998343_R&ic=&

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0&-1 &di16540058051&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b619104521.html,%2F36%2F363 8115.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u6jjswg1 _z%26e3Bjkba_z%26e3Bv54AzdH3Ffwsjfi5oAzdH3Fnmnb88cAzdH3F&W6 18&H618&T7160&S32&TPjpg,询问学生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2、出示门的把手,【百度图片】https://www.360docs.net/doc/b619104521.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E9%97%A8%E6%8A%8A%E6%89%8B%E7%9A%84%E5%9B%BE%E7%89% 87&ie=utf-8&in=9004&cl=2&lm=-1&st=-1&pn=110&rn=1&di=1789333 81100&ln=1952&fr=&fm=result&fmq=1363219417859_R&ic=0&s=&se= 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0&-1&di 178933381100&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b619104521.html,%2F2012052 1%2FMypsd_176682_201205211307530004B.jpg&fromURLippr_z2C%24 qAzdH3FAzdH3Fooo_z%26e3B4yrf1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1jp wtsAzdH3F%3Fddm9nmb&W1024&H768&T9202&S80&TPjpg问学生,为什么要在锁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如果没有这个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结果会怎么样呢?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从生活中引入课题) 4、讲解轮轴的概念。【百度图片】https://www.360docs.net/doc/b619104521.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拧螺丝钉的学问》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拧螺丝钉的学问》苏教版 《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拧螺丝钉的学问》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从生活中拧螺丝钉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亲眼所见轮与轴,建立表象,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来认识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使学生便于了解轮轴这种简单机械。而且通过游戏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本环节中学生认知效果更佳,为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了解轮轴的作用和识别轮轴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轮轴的定义及作用、通过亲手体会知道轮轴的省力情况、通过对比实验找出影响轮轴省力多少的因素、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使学生了解轮轴这种简单机械。从而更深入的了解拧螺丝钉的学问。 三、说学情 通过教师课上的实际操作,带领学生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基本都能按照实验一的步骤去严格探究,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从学生实验环节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轮轴,体验轮轴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拧螺丝钉的学问,体验轮轴的作用有一定难度,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没有时间概念。我用拧螺丝钉的操作活动引入课文,讲清什么是轮轴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合作制作一个轮轴。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斜面、杠杆两种简单机械后又新认识

科学教学案例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案例 单位:金河小学 姓名:韩虹燕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魅力,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和深刻地获取和掌握科学知识。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它强调了体验、增长、获取、尊重和善于等一系列科学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这一课,通过组织学生用螺丝刀将螺钉又快又轻松拧进木头里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在生产生活中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进而总结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轮轴是否省力,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搜集、分析数据认识到《轮轴》也是简单机械之一,它能将较小的扭转力转变为较大的扭转力,进而将《轮轴》这种机械的应用推广到生产生活中。 【案例片断】 片段一:认识新朋友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去掉把手的螺丝刀)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的吗?

生:是螺丝刀。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生:就是这样把螺丝转进木板里的(空手比划动作)。 师:演示得很好。老师来选一位“大力士”来试试将螺丝拧进木板里。 (高大的男生拧螺丝。教师板书“拧螺丝钉”。) 师:我们的“大力士”看来有些困难,老师来挑一位“小力士”帮助他。 (教师选了一个瘦弱的女生用螺丝刀拧螺丝。) 师:为什么力气小的同学很轻松地就拧进去了,但是力气大的同学很费劲? 生:老师给的工具不一样,不公平。 师:看来大家都发现奥秘就在老师给两位同学的工具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师补全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点评:这个切入点选的非常好。“杠杆和斜面,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过渡很自然顺畅。 让学生亲历实践的过程、对比的方法,他们一下子发现奥秘就在工具里,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了准备。 片段二:找找新朋友 师:大家认为奥秘在工具中,那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老师的两种工具: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男生用的是一根杆,女生用的工具在杆上还有粗把手。 (老师板书两种工具的简笔画。) 师:大家回想一下,两位同学是怎么使用螺丝刀的? 生:用螺丝刀把螺丝钉拧进木板里。 (老师在简笔画上标记“转”。)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与反思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描述轮轴结构上的特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问题;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作用;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的道理;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把螺丝刀拧螺丝与轮轴对应起来;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木板、螺丝、螺丝刀、轮轴、钩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轮轴 1.创设拧水阀的活动的情境。 2.揭示轮轴这一机械。 3.提问: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5.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6.引出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来检验。 二、制作、研究轮轴 1.引导学生制作一个轮轴。

2.谈话:我们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3.小组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4.反馈、质疑,完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5.分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 6.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一张大的实验报告单上,展示给全班学生。 7.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再次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8.得出轮轴的作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相同,轮越大越省力。 9.谈话:那么,你能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吗? 10.边汇报边演示:揭示轮轴省力的本质。 三、实践操作,迁移拓展 1.谈话:每组的木块上都有一个螺钉,你能否用提供的铁棍、螺丝刀和扳子将螺丝钉又快又轻松地拧进木块里。 2.小组商量。 3.比赛开始。 4.冠军组介绍操作方法,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5.教师小结,引出变形轮轴。 6.看图中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说出轮与轴。 7.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产生活中应用轮轴的机械吗? 8.课后寻找身边应用轮轴原理的机械。 【板书设计】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粗) 固定轮轴省力 轴(细)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能有几回搏,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⒈ 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⒉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⒊ 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⒋ 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二、教学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三、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四、突破方法: 教师先演示并讲解,之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五、教学准备: ㈠教师准备: 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棍、线绳。㈡学生准备: 木头、螺丝钉、大小不等的螺丝刀。 六、课时安排: 一节课。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轮轴: ⒈ 创设拧水阀的活动情境。 ⒉ 揭示轮轴这一简单机械的概念。 ⒊ 提问: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 ⒋ 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⒌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⒍ 引出用实验验证的方法。 (二)制作、研究轮轴:

⑴ 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轮轴。 ⑵ 谈话:我们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⑶ 小组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⑷ 全班反馈、质疑,完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⑸ 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数据。 ⑹ 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一张大的实验报告单上,展示给全班学生。 ⑺ 学生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再次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⑻ 得出轮轴的作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相同,轮越大越省力。 ⑼ 谈话:那么,你能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吗? (建议让学生在轮轴的轮上和轴上分别挂一个钩码,使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⑽ 边汇报边演示,揭示轮轴省力的性质。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 (5)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课题拧螺丝钉的学问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1.不能设计实验解释影响轮轴的因素,也不能解释复杂的轮轴。 2.能设计实验解释影响轮轴的因素,但不能解释复杂的轮轴。 3.能设计实验解释影响轮轴的因素,也能解释复杂的轮轴。 教学目标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 教学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 一、导入 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讲解轮轴的概念。 二、制作、探究轮轴 1.提问: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讨论、交流。 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学生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再次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7.的厨轮轴的作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相同,论越大越省力。从生活中引入课题

8.谈话:那么你能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吗? 9.边汇报,边演示,揭示轮轴省力的本质。 三、回顾和解释 1.观察P10图, 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再用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 作业设计完成实验册p8,p9的实验记录板书设计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后记螺丝刀拧螺丝钉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活动,它和实验的区别在于,它给人的只是一种感性认识,是“感觉”而已,并不能代替科学的结论。而实验在于可以将“力”量化,是可测量的、可控制的,这正是科学本质——实证主义的具体体现。本节课在交流中关注了将施加在螺丝刀刀把上的力转化为用拉力计的拉力来表示,用挂在钩码上的物重表示拧螺丝钉时刀杆遇到的阻力,这一转化便于学生理解为什么探究“轮轴是否省力”可以解释“使用螺丝刀能省力”这个具体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将具体操作中不可测量的力转化为可以测量可以控制的力。或者,这也就是实验的意义所在。

1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1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材分析】 《拧螺丝的学问》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简单机械》的第二课时。通过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打开工具箱》的学习,学生已经使用过螺丝刀,因此拧螺丝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工具,但是学生并不了解螺丝刀是轮轴的一个模型。本课带领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特点及其省力的原理。 本课前一课学习了杠杆,而轮轴从杠杆转化而来,内容的研究从剪刀、螺丝刀、跷跷板变成了用钥匙拧开的门锁、可转动的门把手、提水的辘轳、拧螺丝的扳手,具有了别样的形态和使用方法。本课将轮轴最为一种简单机械,指导学生从四个部分来认识它、了解它。 第一部分,介绍轮轴的结构。教材先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螺丝刀和方向盘,引导认识轮轴的结构,说明轮轴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辨析轮轴的两个部分,让学生寻找削笔器、门把手、水龙头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将学生的视角从物体导向具体部位。 第二部分,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引导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实验,即:在轴上钩码不变的情况下,在轮上挂几个钩码可以使轮轴能够保持平衡;换更大的轮后,所挂钩码的个数是否有变化,使学生懂得在轮上用力省力,还是在轴上用力省力。 第三部分,认识各种各样的轮轴。观察多种轮轴及其使用的相关图片,分析其使用原理,懂得如何使用这些轮轴。 第四部分,了解科学史。阅读介绍《天工开物》中关于轮轴的记载资料,了解使用轮轴工具的历史由来已久,且有些目前还在运用,说明这些发明创造推动了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五年级的小学生对未知原理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通过二年级下科学四单元《打开工具箱》的学习,在二年级时他们运用工具,拧过螺丝、做过小板凳,但对属于简单机械的这些工具省力的原理认识不足,尤其对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缺少认知和思考能力。 【设计理念】

1.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1.4 拧螺丝钉的学问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自主学习 请问选择哪一种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课习 1.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像螺丝刀、有一个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机械。 例: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2.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轮轴作用 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用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这时轴上承受的重力相当于拧 螺丝钉遇到的阻力;用手拉动轮,以轮带动轴转动,相当于手握螺丝刀刀 把带动刀杆拧动。怎么知道轮和轴上各用了多少力?(可以用拉力计测出 钩码重量,及轴上的力;用拉力计钩住拴在轮上的线绳,拉动轮转动,测 出轮上的力)。 (2)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将每次的数据记录好,读数时注 意在拉力计稳定不动时读出,以便分析、比较。 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轴上挂的物重(牛顿)转动大轮时的拉力(牛顿)转动小轮时的拉力(牛顿)观察实验数据:

(1)轴上的重物,与转动小轮时的拉力比较,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2)轴上的重物,与转动大轮时的拉力比较,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3)轴上的物重不变的情况下,转动小轮时的拉力和转动大轮的拉力进行比较, 从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结论: (1)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_________越省力。 (2)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_________,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_________,也叫_________;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_________,也叫_________。因为轮的半径总是_________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3)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_________,就越省力。 4.生活中的轮轴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轮轴。 (2)说一说,轮轴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哪些方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比照,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开展。 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各种机械〕提问: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一些东西认识吗?〔笤帚、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 知道他们的用途吗? 2、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引导学生明确:降低工作难度、省力〕

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 3、讲述: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机械。〔板书〕 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板书完整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1〕提问: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2〕讲述: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拟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 〔3〕阅读P2概念 〔4〕观看教学碟片 〔5〕填写习作对应作业 2、揭示机械的作用 〔1〕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助用手将钉子拔出来。询问拔钉子同学的感受。 〔2〕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3〕教师请刚刚的同学用起钉锤将钉子拔出,再说说感受。〔比照感受让学生再次明确机械的益处〕 〔4〕讨论:在生活中你们使用过哪些机械?为你带来了什么帮助?〔分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记录 〔6〕假想:如果没有这些机械帮助人类,会出现什么情况?〔由此让学生想到木工室里的那些机床为大家做木工活带来的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