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情理法与营销

中国人的情理法与营销
中国人的情理法与营销

中国人的情理法与营销

一、中国人的情理法

在探讨中国式营销的情理法之前,我们先阅读两则案例。

一则是在中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故事《秦香莲》。宋朝年间陈世美中了状元,隐瞒已婚事实又当了驸马。原配秦香莲在送公婆终老后携子女进京寻夫,陈不认并驱逐母子三人。秦拦轿告知丞相王延龄,王延龄宴请陈世美,令秦唱曲试图感动陈认妻,但陈拒绝并讥讽王延龄,并令家将韩琪追杀母子三人灭口。秦哭告实情,韩琪自刎于三官堂。秦到包公处告状,包设计招来陈驸马,希望陈世美认妻。但陈自恃皇亲强词夺理,包欲铡之。国太和皇姑前来劝阻,包赠银秦香莲,希望秦放弃,秦出语激将包公,包公遂铡陈世美。

一则是美国人威廉姆斯杀人案。美国人威廉姆斯因为杀死四个人,被判处死刑。但是威廉姆斯没有放弃求生的机会,在狱中努力以实际行动为自己赎罪,以口述的形式留下四部纪实体小说,教育青少年好好做人,并展开街头教育行动,其人甚至数次入选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但是,当威廉姆斯和他律师充满信心地等待加州高等法院减刑时,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确断然拒绝。结果威廉姆斯被执行了注射死刑。

陈世美与威廉姆斯结局是一样的,但是这两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却很好地折射出了中国与西方在情、理、法三方面价值标准的差异。

《秦香莲》中陈世美罪不可恕,他犯有欺君之罪、指使部下杀妻灭子未遂之罪。但是剧中人,不管是陈世美妻子秦香莲、一国之相王延龄、国太皇姑还是公正严明的包公都对这件事情采用一致的态度,那就是先好言相劝感动陈世美,再企图说理使陈认妻爱子,最后不得已才状告陈,不得不国法处死陈。包公断案一向公证严明享誉古今,但是在《秦香莲》中,包公明知陈犯国法,开始却不加追究,只是晓之以情希望陈能认妻就可了结。但是,陈强词夺理,包欲铡之,国太和皇姑前来劝阻,包屈受制于封建伦理纲常,赠银秦香莲,希望秦放弃。秦出语激将包公,包公才利用国法制裁陈。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人采用先人情、再道理、最后国法的价值评判顺序。

而威廉姆斯杀人案中,威廉姆斯不但没有陈世美的目无国法,还努力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赎罪,且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但是,施瓦辛格确断然拒绝为威廉姆斯减刑。这个案例典型地反映了西方人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观。他们认为,国法断案最重要的标准,说理只能影响刑罚的轻重,人情则不能或者很难左右判决。从中,可以看出西方人采用先国法、再道理、最后人情的价值评判顺序。

在中国人看来,瓦辛格太过于无情,为了维护统治权威而狠下杀手。而绝大多数中国人为包公斩杀陈世美感到大快人心。今天的法律来看,威廉姆斯杀四人理应偿命,却得到中国人的同情;而陈最多也是杀人未遂,不一定是死罪,却被

中国人认为非死不可。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先是用情来衡量,再用理,最后采用法来衡量其中的是非对错。中国人并不十分看重陈犯下欺君之罪、杀人未遂王法,而是看重他杀妻灭子的无情无义,其次是他强词夺理的无理相击,所以,陈该死。而威廉姆斯虽然杀了四个人,但是他内心忏悔赎罪,并以实际行动教育青少年,于情于理法官应该从宽处理予以减刑。这就是中国人的情理法价值观判断顺序。

中国历史的每一页几乎都在给我们灌输情理法价值观。

自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用血肉对抗大秦严刑酷法的暴政后,人们开始明白严刑峻法只会威逼百姓暴动。于是,到了汉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儒家思想治国,于是就有以孝治天下、以礼治天下、以仁治天下。这时,以情理为基础的封建纲常已经成为统治手段。宋代将儒道释三教合一,更加强化了儒家之情、道家之理、佛家之法的情理法价值观。再看看我们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是围绕着刘、关、张三兄弟桃园里结义的兄弟之情而展开序幕的。《水浒传》宣扬好汉杀人虽犯法但是为了维护正义,并巧妙地用“逼上梁山”解决情、理、法的矛盾。《红楼梦》用贾宝玉和林黛玉永恒的悲剧爱情反衬封建礼法纲常的衰败。《西游记》最有意思,有人极具讽刺和幽默地将其概括为“描写有后台的妖怪都被菩萨收走了,没有后台的都被悟空一棒子打死了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人眼中神仙也先讲感情的。

虽然今日中国法制日趋完善,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还坚持情理法的价值判断顺序。中国人对法律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法律脱离不了人情,“王法本乎人情”。三是“刑不上大夫”,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矛盾,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人是有亲疏之情、长幼之爱的,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和公正。

在当今的中国,情理法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并指导我们做事。中国人经常为“兄弟义气”“为情面”(情)与人打架,打累了,两败俱伤之后开始争论(讲理),各执一词双方不妥协,然后想到叫警察(法)过来。很有意思的是,在警察面前,很少人认识到打架是违法的,而是不断讲述谁先打人,因为先打人者理亏(中国人认为),而先打人者往往以“他先骂我,我才打他”反驳,因为先骂人者不给人家情面,该打(中国人认为)。中国人的争辩就更有意思了,中国人非常喜欢针尖对麦芒般争论。争论场面往往非常壮观,面红耳赤、唇舌相向、不甘示弱,最后大都不欢而散。争论结束之后,你问争论者“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双方一般都会这样回答“他呀!不怎么样!不过有些他说得还是有道理的”,你再问“那你还跟他争”,他马上会反问“谁叫他跟我争的”。西方人是看不懂的,但是我们中国人非常明白,很大程度上争论不是为了结果(道理),而是过程(谈情);争论不代表我反对你的观点(你也有道理),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我的观点(我还在呢,存在的情面);争论不代表你说的都是错(有理),而是你说话的方式错了(无情)。结果最后大家不再为事情而争论,而是为“争论”而争论。所以,我们经常看得到有些下属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没有得到领导的肯定。为什么?因为下属说的越有道理,意味着领导越无作为。领导会想“都被你说了,那我说什么”(领导没有情面),下次你就没有发言权了。所以,下

属要明白即使有些话非常有道理,但是不是你说的就一定不能说。这就是中国人的情与理。

二、中国式营销之情理法

我们先用一个案例引入情理法思想对营销的影响。

一求职招聘网站电话销售员李先生打电话给****公司招聘专员郝小姐,推销招聘平台产品。

接通电话后,

李先生说:“您好!是****公司的郝小姐吗?”

郝小姐应答:“是的!你哪里?”

李先生说:“郝小姐,您公司正在急招招商经理是吗?请问目前是否招到合适人才?”

郝小姐应答:“是的,现在还没招到,您是来应聘的吗?”

李先生说:“哦!不是的,我是来帮助您招聘人才的。我是****求职招聘网的李俊才,叫我小李好了。对了,您的芳名是?”

郝小姐应答:“哦,我叫郝琪琪”

李先生说:“郝琪琪,非常好听的名字。”

郝小姐主动接话说:“你什么事情吗?我现在有点忙。”

李先生说:“我们网站目前有丰富的求职者资源,我帮您搜索了下,目前我们网站有3千位正在求职者符合您公司招商经理的职位……”

郝小姐打断说:“不好意思!我们公司目前没有招聘预算了,不打算再购买招聘服务了。”

李先生说:“没关系。贵公司刚成立预算可能有点紧张,不过,我觉得创业型公司不能为了省钱而忽略了人才。相信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帮助贵公司迅速发展。所以,我觉得不能因小失大。”

郝小姐说:“你说的不无道理,但是我们目前没有在投放招聘广告的计划了。”

李先生接过话说:“之前我们也遇到这样的客户,为了省钱迟迟招不到人,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招聘费用,耽误了公司的运营。相信你也不想因此耽误公司发展……啪!嘟嘟嘟”

郝小姐挂断了电话。

为什么李先生这次没有达成销售,可能是因为郝小姐公司确实没有招聘预算了。但是我们整体上分析下李先生的电话销售对话,是否存在问题。整体上说,李先生的推销对白非常不错,利用了不少技巧,而且说理非常充分(合理),但是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情”。换言之,李先生说话合理但不合情。“我觉得创业型公司不能为了省钱而忽略了人才。相信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帮助贵公司迅速发展”和“为了省钱迟迟招不到人,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招聘费用,耽误了公司的运营”说得都非常有道理,“我觉得不能因小失大”和“相信你也不想因此耽误公司发展”却伤害了郝小姐的感情。因为郝小姐的公司和工作不需要李先生指手画脚。所以,在销售沟通中,往往“对也没有用”,必须做到合情合理的沟通。

情理法对营销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营销中,情理法可以作为需求表现,对外是一种营销方法,对内是一种用人安人的管理方法。

作为需求看,情可以理解为感性需求或者情感需求(例如,希望得到关爱),法可以理解为理性需求(例如,希望公平正义),理可以理解为感性和理性之间的需求(例如,亲兄弟又明算账)。这部分在需求层次部分会深入探讨,这里着重研究方法,即如何利用情理法的价值判断顺序来营销,如何利用情理法做好用人安人的营销团队管理。

总结起来,情理法营销方法是“动之以情为先,晓之以理为中,行之以法为后”。

晓之以情为先,就是先用情感、感情、情面打动别人。中国人相对感性,用情感容易打动人。人的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对事物体验之后产生的心理反应。情感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满意等;负向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失望等。企业要将顾客的情感往正向调动,而不是负向。换言之,企业要善于发现并调动顾客的情感,通过情感设计、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沟通、情感服务、情感口碑等方式打动消费者。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切忌伤害顾客情感。一般情况下,不要与顾客争执是非对错,重在尊重顾客的情感。例如,顾客抱怨这款手机待机时间太短,导购首先要肯定顾客的说法,然后可以告诉他一些如何增强电池待机时间的方法。这样,不但顾客的情感没有受到伤害,企业品牌和导购的信任度也增强。顾客有点像你的女朋友,有时候很不讲理,那就不要跟她讲理,跟她“谈情”,相信她会很“爱你”。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企业也可以利用消费者的负面情感做营销。例如,一些企业故意利用顾客担忧、害怕失望等负面情感,推出限时限量抢购活动。

感情是指人的思想依赖,一方面指顾客自身的感情,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另一方面也指顾客与企业、品牌、产品、导购之间的感情。一方面,企业不断地刺激顾客的内在的感情,因动情而购买。例如,商场推出母亲节感恩促销活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与顾客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顾客与企业之间情感是顾客的感情依赖。顾客购买产品往往意味着支持、认同、喜欢、信任、崇拜企业或品牌的某些元素,例如企业信誉、品牌理念、产品质量、产品设计等。企业或品牌的

某些元素一定程度表达了顾客的情感、理念等。因此,企业只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设计、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品牌价值等方式满足顾客的感情需求和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企业切忌对顾客虚情假意,不然会被顾客无情抛弃。只有情意浓浓,生意才兴旺。

情面是中国人一种特殊的“情”。中国人普遍爱面子,很多时候顾客顾情面购买产品。很多商家正是抓住情面来营销,例如免费请顾客试穿、试吃,顾客试了之后,就会有一种歉疚感。所谓“吃人家嘴短,那人家手软”,顾客试用之后,再面对微笑的服务员,往往会顾于情面购买商品。请顾客吃饭、娱乐也是这个道理。反过来,销售员切忌不要伤害了顾客的面子。

晓之以理为中,指用情打动顾客,然后说理来让顾客知晓产品和品牌,不然顾客不明不白地购买后,会觉得被忽悠了。说理主要是给顾客分析产品或品牌真正的优点,能给顾客带来什么。面对更加理性的消费者,企业要更加注重说理,一方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用质量说理;另一方面,真实地客观地介绍产品,不要夸大产品性能。

行之以法为后,一方面指营销过程要符合法规和制度,另一方面指营销模式有章法可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能完全屈居于人。顾客的情感是复杂多变且差异化巨大,企业不能完全满足每个顾客情感需求,因此营销模式需要有章法可循。稳定的渠道、标准化的服务、统一的形象等都是有章法可循的营销模式。

对于企业内部,情理法是营销团队管理中用人安人的法宝。

中国人受文化差序格局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圈子文化思想。中国人很希望能在一个圈子中找到归属感。企业管理营销团队需要建立团队的归属感,只有通过情感沟通,建立尊重、信任、共同利益的关系,才具有团队归属感。刘备“三顾茅庐”体现求贤若渴的情感,而诸葛亮也为报答刘的知遇之恩鞠躬精粹。在现实的职场中,员工常常因为上司信任自己而为公司踏实工作。情感之后是理,团队内部要“小理服从大理”,形成一种既能调动员工情感,又能激发员工竞争斗志的和谐文化。在营销团队中,往往员工内部是相互竞争的,因此员工之间要以尊重维护情感,以公平对待竞争。团队管理最后是法,即制度,制度是最后一种手段,也是维护公平、平等、尊重最基本的保障。

中国式营销是情理法的结合,而不是情、理、法的分离,更不是法理情的颠倒。只有真正理解情理法,才能真正理解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尽量避免情理法矛盾的情况发生。如果矛盾发生要找到合理解决方法。《秦香莲》中韩琪成了情理法矛盾的牺牲品,他不杀秦香莲母子就是失职和不忠,杀则天理难容、世人唾骂,所以只能“自刎于三官堂”。《水浒传》设计了“逼上梁山”来解决情理法的矛盾,好汉杀人本该偿命(法),但是又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杀人(情理),最后只能被“逼上梁山”。《西游记》中,如果悟空每遇妖怪都一棒子把他打死,虽合乎天道但是太过无情。所以,菩萨及时出现收走妖怪,体现情与理。

我经常发现老顾客往往会提更多的要求,如果企业一时不能满足,怎么办?例如,老顾客到商场买了美的电磁炉,但是要求送一水壶,可是商场目前并没有送水壶促销,怎么办?老顾客认为,我经常来这里买东西,也该送我一个水壶(合情合理)。但是对于商家来说,送水壶不符合现在促销政策(不合法)。解决的办法:导购可以这样与顾客沟通“都是老顾客了,送个水壶是应该的,不过现在没有送水壶促销活动。这样吧,您留个电话,如果三天内有赠水壶或者赠其他礼品的促销活动,我帮您留一份。您是常客,也知道商场很多优惠活动,欢迎您继续支持本商场”。这样通过有期限的时间拖延方法解决情理法的矛盾。这只是一个例子,要避免情理法的冲突,合理利用情理法思想,既要抓住善变多样的情感,又要符合营销法则和政策,关键在于消费者心理营销。

法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弈

分数:__________ 北京大学《法律导论》 课程期中作业 论文题目法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弈

法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弈 【摘要】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依法治国首次被列入专题来讨论,可见当今的中国越来越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从商鞅变法到唐律,中国的律法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其对当今法律的贡献却微乎其微。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德治、人治,重视“人情”关系密切。而这些文化传统,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的法治进程。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与法治的比较,分析两者间的矛盾与解决之道。 【关键词】现代法治、中国传统文化、人治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矛盾 德治,人治,还是法治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历史上,性善论最早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孟子的《滕文公上》。它开篇即写到“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虽然近几年港台儒学界有向善和性善的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孟子在总结人生哲学时已明确指出人生来便有具有良知,这也是人和禽兽最基本的差别,1即“人禽之辨”。 在孟子生活的年代,他的学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当儒学逐渐在中国确立其统治地位时,这种思想逐渐在统治阶级的执政理念中根深蒂固。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仁政”一直是整个社会最高的政治理想。在这个中国式的“乌托邦”中,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给予人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应该说,从百姓利益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思想是好的,因为它强调统治阶级不应过度剥削人民。然而以德治国,强调以民为本,却是建立在人民皆“性本善”的基础认知上。这样的治国方针不可避免的将导致法治观念的缺失。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法家”这样的思想和众多的律法,但它们根本思想并不是用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而是用法律来约束老百姓,即被统治者的行为,从而巩固统治者的权力。于是,中国古代的律法逐渐成了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工具。就 1赵法生《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

浅析麦当劳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_张立柱

1 与九江332005) 摘要:麦当劳(McDonald's )是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1940年创立于美国,后发展成为举世闻 名的跨国连锁餐厅,到目前为止,麦当劳有4000多家连锁餐厅分散在中国450多座主要城镇,成为 中国快餐连锁企业的领头羊。本文主要探讨了麦当劳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 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关键词:麦当劳;市场营销策略;顾客需求;产品本土化;产品同质化 麦当劳是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1940年创立于美国,后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跨国连锁餐厅,到目前为止,麦当劳有4000多家连锁餐厅分散在中国450多座主要城镇,成为中国快餐连锁企业的领头羊。一、麦当劳在中国的产品策略—解决顾客需求(一)产品的本土化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志就是其能否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麦当劳在中国之所以成功,无疑,与其产品不断根据中国老百姓的口感进行创新有很大的关系。麦当劳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和差异化的产品,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喜好,推出新产品,使产品的外延不断扩大。如今在麦当劳的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营养餐,已经悄然搬上了洋快餐的餐桌。这种入乡随俗的品质,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因此也成为其在中国快餐市场独领风骚的助推器。(二)产品的同质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为客户提供食物虽有地域上的差别,但不变的是其销售到世界各地的汉堡包,炸薯条,冰淇淋和软饮等。即使其主打产品有任何变化,也不过是一些细小的改变。在不同的国家饮食习惯和文化也有较大差异,但麦当劳仍致力于淡化差异,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非常相似的产品。而这种管理理念源于其国际化的连锁管理方式,其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包括:一致的商标店名,同一化的室内装潢设计,标准化的食材供应与销售,全国统一的价格等。因此食品的统一化在麦当劳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涵盖定性规定和定量规定两方面。二、麦当劳在中国的价格策略—考虑顾客支付能力价格策略(PricingStrategy )是影响企业生产与顾客购买欲望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指的是生产者根据顾客需求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从众多价格方案中选择一个能既吸引消费者又能实现企业最大利润的价格,是供求双方的一场博弈。而制定什么样的价格区间,与企业的目标市场的划分以及其在目标市场定位有很大关系。(一)确定目标顾客麦当劳抓住了中国人恋家的心理需求,将其目标市场细分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将重点放在那些对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有较强接受能力的青少年身上,并有针对性的对所有食品、服务和环境进行设计。使其他年龄层家庭成员在青年人的影响下,慢慢喜欢上麦当劳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以此来刺激需求。此外,儿童顾客也同样是麦当劳重要服务对象。 (二)确定价格区间 麦当劳的定价区间在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并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刺激消费需求:第一种是心理定价,一方面,通过改善餐厅的用餐环境,提供让顾客百分百满意的优质服务给顾客创造一种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价格精确到角,从而给顾客一种实惠的感觉。第二种是搭配定价,麦当劳通过主餐与各种配餐如糕点、可乐等组合、制定恰当的套餐价以及发放优惠券的方式,不仅加快了点餐速度,提高了销售额,而且还优惠和吸引了消费者,创造了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局面。 三、麦当劳在中国的渠道策略—便利顾客 渠道策略以便利顾客为目标,一般通过有效衔接产 品供销环节,使不同中间商和各个销售服务网点形成一条联系紧密的链条,进而达到将产品和服务以一种更为简便的方式提供给目标市场的目的。麦当劳则从产品来源、供应、销售等环节入手,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一)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首先,在中国,麦当劳实行供应商本地化策略,不仅保证了食材品质的新鲜,有效节约了运输成本和采购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外包由于天气、运输、报关、政府政策的不可预测因素带来的风险。当前,麦当劳全部的鸡肉食材和85%的食物包装材料都是向中国本土的生产商采购的,其向海外厂商采购的仅仅只有少量的固定资产设备。 其次,对供货商进行星级评价,以规范对供货商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在供应商中流传这样一句话:“通过麦当劳星 级评价系统的厂家,可以顺利并且轻松地获得国家IS09002质量认证的认可。” (二)科学准确的选址 对于像麦当劳这种依赖巨大人流量以提高销售额的企业来说,店面选址无疑对其营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每一家麦当劳新店的开张都要经历一套严 格的选址流程。通常情况下,麦当劳选址步骤首先是规划出大致的商业范围,在这一环节上,麦当劳要收集大量可靠的相关信息,在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市场定位与商圈稳定度和成熟度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入该区域。其次是聚客点的估量与选取,此步骤是在既定的商业范围内,进

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系统论述——读《情理法与中国人》有感(最新)

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系统论述 ——读《情理法与中国人》有感(最新) “情理法”问题的系统提出,始于范忠信、郑定、詹学农先生1992年的《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一书。三位作者均系湖北英山人,事先并不认识,但同时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律史专业,为记载共同的求学所得,三人遂决定合著该书。 本书创见性地指出:中国人的传统法观念是一个复合的、多元的观念体系;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法律是“天理”“国法”和“人情”的三位一体。它用晓畅的语言,清晰地描绘了传统法观念的结构性特点,揭示出人们都有所感却无从捉摸的普遍认识,激起了学术界强烈的思想共鸣,很快成为法制史领域的代表之作,并因此被翻译到海外。 全书分为法理篇、刑事篇和民事篇三个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展示了我国传统法观念的特质。作者认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法仍然主要地是形而下之‘器’,

‘道’(政治正义论)的含义在法概念中从未占过主要地位。”换言之,古代中国人对法律的认识不同于西方人。 那么,作为“器”的中国传统法律处于什么地位呢?作者提出在法之上还有天理、人情。而这些规范(其实也算不上规范,只能说是像规范一样规制人们的行为和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和封闭的。作者解释了天理、国法、人情之间的关系,“‘国法’是一个‘孤岛’,‘天理’和‘人情’是两个桥梁。如以‘天’为‘彼岸’,‘人’为‘此岸’,则‘天理’架通了彼岸,‘人情’架通了此岸,‘国法’居中连接两桥,于是乎‘天人合一’也就实现了,即实现了‘天理’、‘国法’、‘人情’的‘三位一体’。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法理学。” 同时,“情、理、法三概念的前后顺序排列也断非偶然,而是反映着人们对其轻重关系的一定认识。即是说,在中国人看来,‘合情’是最重要的,‘合理’次之,‘合法’更次。此即所谓‘人情大于王法’。” 由此,“法律”与“情理”、“援法断罪”和“执法原情”这看似矛盾的东西,在古代中国法律实践中被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受到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 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造成的就是言语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信息传达上,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和联想,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经常使用丰富的形容词和比喻,而且,在切入正题之前往往还要进行很多铺垫。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种做法只会减弱信息传播的效果,而且往往被认为是空洞和夸大其词。因为西方的写作风格,特别是英语的写作,比较注重逻辑的紧密和事实的陈述,一般来讲比较低调,即使是一些名人的著名演讲,也没有很多华丽的词藻。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西方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最明显的不同就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中国人由于采取整体优先与和谐至上的思维定势,因而认同集体主义,在中国人的社会氛围中,祥和、安宁、合作、顺从始终占主导地位。西方人由于主要采取分析思维与求异思维来看待事物,因而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对立面,他们更注重个人的存在,个人的价值和自我的实现。西方的民主思想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思维基础上,人们不崇信集体也不崇信任何权威,而认为不论是集体还是权威都是由契约形成的,个人的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别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有可能被认为是对自己自由的干涉。此外,中西方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是不同的,西方人从总体来说相信那些经过分析方法证明的东西,他们相信科学实验、相信问卷调查结果,而不轻易相信经验和直觉,对于中医学他们可能感到比较神奇,出于冒险和刺激心理,有些人可能会接受如针灸和汤药等中医疗法,但是多数人并不认同中医。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中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差异。西方人习惯于竞争,喜欢表现白我,崇尚冒险、刺激、新颖、花哨,而中国人则往往觉得西方人的这些表现过于张扬,为人肤浅。中国人由于注重整体优先的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时往往不分你我,工作一起干,吃饭付费往往是抢着付钱,而西方人则是明确地分清是非和你我,彼此之问保密隐私并不认为是不信任,相反,像中国人那样随便打听别人的收入、年龄和私生活,反而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总之,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西方人在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上的差异比比皆是,不一而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西方交流的逐渐增多,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问的差距也在逐步减少,中国文化正在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和西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而西方人到中国来之后也能“入乡随俗”。

几种适用的营销策略

几种适用的营销策略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模式、消费心理、及某些企业成功体会的研究,总结出几点较适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一、功效优先策略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中,列于首位的是求实动机。在对消费者的调查中,能够看出阻碍是否购买的最要紧因素是产品的功效,认同“视功效而决定是否购买”者占86%,远高于价格,包装等因素。从目前营销工作做得较好的产品来看,差不多上功效好的产品,专门是经受得住市场长期考查的产品更是如此。任何营销要想取得成功,第一是要有一个功效较好的产品。因此,要将产品的功效视为阻碍营销成效的第一因素,优先考虑产品的质量和功效。 二、价格适众策略价格的定位,也是阻碍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关于求实、求廉心理专门重的中国消费者,价格的高低将直截了当或间接地阻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关于一种产品,其价格是否稳固,直截了当关系着产品的声誉。一样来讲,价格确定后,不宜随意变动,因而初期定价至关重要,对具有远见和长期经营愿望的企业来讲,在确定价格时,应当克服急功近利,也应克服低价钻空的思想。合理的确定有利于营销的价位,应该是适众的价位。所谓“适众”,一是产品的价位要得到产品所定位的消费群体大众的认同;二是产品的价位要与同类产品的价位相当;三是确定销售价格后,所得到利润要与经营同类产品的众多经营者相当。 三、品牌提升策略一样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有四个环节,即要通过需求觉察、信息收集、品牌评审、选择决定等,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品牌评 审” 。从消费者选择商品牌号的情形分析,所购买的牌号必须是其明白的品牌,而要让他们明白,就要宣传产品品牌,中国人购买商品有求名的动机,因此习惯其求名的动机心理,企业将会持续地提升品牌。 所谓品牌提升策略,确实是改善和提升阻碍品牌的多项要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提升品牌的重要途径,起决定性的内在因素是靠产品质量和功效,让使用过的消费者自动地用口碑传播。而外在因素靠

当下中国司法实践中“法理情”与“情理法”的博弈

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当下中国司法实践中“法理情”与“情理法”的博弈目录 第一卷、实践活动总览 第一部分活动概述 一、目的 二、时间 三、地点 四、团队成员 五、调查课题 第二部分行程回望及感悟 一、初到永吉 感悟:酒文化与政治圈 二、永吉县法院座谈 感悟:寻求规则与实践的最佳契合点 三、教育实践基地挂牌 感悟:时间的宝贵 四、永吉检察院座谈 感悟:法律人的素质 “法理情”与“情理法”的博弈 五、问卷调查 感悟:普法的必要性 六、素质拓展训练 感悟:理性思维与领导的素质 第三部分、活动结束 第二卷、论文报告 题目当下中国司法实践中“法理情”与“情理法”的博弈 第一部分摘要、关键词 第二部分正文 第三部分结论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 第三卷、结语

第一卷实践活动总览 第一部分、活动概述 一、活动目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法学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感受到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跑偏”。作为法学本科学生,单纯的理论灌输,冰不能满足教育的目的,同时社会的复杂,千变万化以及包罗万象,使学生更不易把握所要学习的精要。为了弥补这种教学实践的空白与不足。吉林大学法学院从2006年开始,每年暑假都组织学生下乡实践。深入农村,走访村民,开展调查。同时与基层的法院和检察院的通知们座谈,相互学习,相互了解。以此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实践的操作能力,丰富自身的阅历。与此同时,下乡实践也可以适当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农民多一道利益防线。 二、活动时间 2009年7月1日——2009年7月6日 三、活动点点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 四、团队成员 领队:刘培强(法学院团委书记) 指导老师:李国强(法学院民法讲师) 辅导员:高岩(法学院在读博士07级本科辅导员) 小组成员: 第一组:徐芳洲唐乐王红霞任诗滢苏云飞 第二组:刘文君高世超陈冰刘艳丽云海峰 第三组:沈煜刘健张硕彤张晓薇曲侠潼 第四组:马郑卓陈星语潘纪强李文姝李航 (注:每组第一人为该组组长) 五、调查课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转让 第二部分、行程回望及感悟 一、初到永吉 7月1日,团队如期到达永吉县,受到永吉县团委的热情欢迎。团委安排我们住进了永吉县人民武装部招待所,并且热情款待我们一行20多人。 感悟:酒,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含义;酒,在中国的政治圈中更是扮演了重要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克服不足,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辨证”为主,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有关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解析思维”或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2)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是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子舀的。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doc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含7篇,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

中国情理法

中国情理法 --中国社会体制建设的利器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之所以华夏文化能渊源流长,能不像其他世界文化那样遭受截流干涸之运,或许就是这种丰富性多样性所起的作用。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无论是文治武伐,还是 2、中国社会讲究的是合理,中国“法治”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庸”,中庸就是合理。 在西方人眼里,“合理”与“合法”是等同的。“合理”就是“合法”,“合法”必然“合理”。但在中国,“合法”的并不一定必然“合理”,“合理”的也不一定必然“合法”。“理”与“法”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而且往往相互冲突。假如“合理”与“合法”相冲突,处于“两难”境地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就要追求公平的合理。现在讲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合理的社会。所以中国这个社会是在“两难、兼顾、公平”中发展的。 我在兰溪费龙口村办了一个案子,儿子把母亲的承包地出租给其他人办砂石场了,承租人通过老大妈的儿子租来这块地后,置办了有关制砂设备,并造了四个码头,总共投资大概是八十多万元。后来为了一些些小的事情发生了纠纷,母亲说小儿子未经她老人家的同意,她现在不租了,要把承包地拿回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案子。但这个案子却无法判决,为什么?就是“理”与“法”的冲突。

从法律角度来看,母亲与儿子是两个不同的民事主体,在没有证据证明小儿子出租的行为是受母亲授权处理的前提下,小儿子擅自处理母亲的承包地,属于无权处分,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无权处分行为除非得到处分权,或者经过权利人同意,否则无效,租赁行为无效,那么你就要判老太婆赢,土地归还老太婆,但承租人已经投入的八十多万元钱怎么办?这个损失谁承担?所以如果判老太婆赢,合法但不合理。 我们再从情理上来分析:小儿子的母亲年纪都七十多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耕种过这块地了。在农村,一般母亲年纪大了,都是由儿子处理母亲事务。因此,从常理上说,小儿子代母亲把承包地予以出租也属于合理范畴,而且村里的书记、主任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这个案子我最后是把中院的法官拖到现场调解结案。这就是我们中国社会常见的“理”与“法”之间的冲突。 在在西方人眼里,凡是已经公布的法律,一般来说他们都会自觉地去遵守,因为西方国家法律规定得清清楚,绝不含糊。正因为这样,所以西方国家的社会秩序一般都比较好。而我们的法律规定得往往过于原则,所以同一部法律在不同人的眼里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好比说我们老的《劳动法》对仲裁时效的规定:“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这个规定就不清楚。到底是那一天为劳动争议的起始日?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后来原来的劳动部作出了行政解释,再后来最高人民法院为了时效问题作出了多次司法解释。象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时效的规定相

简述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简述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了理性、逻辑,感性强,理性弱。 中国人的思维有比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上十分有帮助。西方的科学重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注重方法与技术上的操作与实验,要求用精确的数字来把握所认识的对象,同时通过归纳法概括出一般性的原理与规律。特别是在伽利略与牛顿时代,思辨的、演绎的人们和技术的、归纳的人们建立了紧密联系,使得这些科学家们既是实验家,又是理论家与思想家。但是,中国人的思维基本上说是浑沌的、粗疏的,同时也是凭直觉性的整体性把握事物 中国人的思维 1、“天人合一”:推崇“整体思维” 2、“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善用“辩证思维” 3、“叩其两端”:喜欢“中庸思维” 4、“顿悟成佛”:偏好“直觉思维” 5、“唯上是从”:习惯“权威思维” 6、“这有什么用?”:讲究“实用思维” 7、“月印万川”:爱用“形象思维” 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偏爱“循环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特征 象形文字中的象思维与超常感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在关注和找寻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与流程。然而,一个多甲子过去了,中国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尚没有在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方式与基本特征上凝聚出共识。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遇到一位研究古汉字多年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认为:其实,中国的象形字就是最好的老师,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好书。顺着老人家提供的思路,在《说文解字》中找到了许慎对象形文字的精解:“象形文字,先象后形”。接着,又在老子《道德经》中找到了三处关于“象”的阐解,如第21章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第35章的“执大象,天下往”;第41章的“大象无形”。仔细揣摩许慎与老子所言,人们也许会问,许慎和老子所说的“象”指的是什么?华夏古人在始创汉字时是否真的看到了宇宙自然的“象”?几千年前的古人对“象”的认知是否真的超过了今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创新思维、创新潜能与华夏古人的象思维是否有所关联呢?下面就对上述几个问题谈谈微浅看法。 中国的一位艺术史学家认为:许慎与老子在谈及“象”时虽不是针对美学问题所言,但这些话却是华夏古人审视人与自然过程中获得的特殊体验。在绘画艺术或美术创作中,中国古代的艺术大师们之所以能在“象与非象”、“形与非形”中得到超越,正是在于他们在观察人与自然的诸多的“形”时获得了“象”的灵感。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美学教授指出:“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思维的共同的表现方式。而所

最新我是中国人观后感作文

我是中国人观后感作文 在抗日题材的影片中,片子《我是中国人》的切入点够新颖,光看名字就会让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内心涌起想把片子看完的冲动。下面是由小编为你们带来的精彩的总结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中国人观后感1 沉重,压抑。这是我看完《我是中国人》这部片子后最为突出的感受,那是一种由心而发地对祖国历史的深沉叹息。 这部电影讲述了台湾青年海生因幼年寄居于一日本将军家中,为报恩情,参加了日本特别纵队奔赴大陆的队伍。但当他亲眼看到日军残杀中国百姓的暴行后,便决定离队逃回家乡。路上遇到几个同在逃命的大陆姑娘,他们相互帮助,躲避日军侵袭的故事。 由于我对战争片不是很感兴趣,平时了解抗日的途径几乎只有书本。历史老师在讲台上诉说日军的暴行时我还觉得不以为然,今日看到这些画面真实地在眼前出现时,我才彻彻底底地有了那种心痛的感受。那是一个中国人对于外人来到我们国土上放肆的愤愤不满,那是一个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痛杀同胞的咬牙切齿,那是一个中国人对于别国来者对我们祖国进行羞辱的怒不可遏。 然而,日本人也并非全是惨无人道,这部电影中有着日本血统的女孩樱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向往和平,她崇尚自由,她也曾觉得日本兵并没有如其他人想象般那么冷血无情。虽然最后她的梦想并没有实现,但是她对于自由和平的尊崇完全不亚于他人。她强烈的正义感让她到故事最后勇敢地点燃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以保护自己的

姐妹。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以爱国为口号而对所有日本人都报以憎恨的目光,而是应该崇尚和平,因为只有世界和平我们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中国的红旗是被鲜血染红的,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记住我们的安泰和平是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为了让我们,让我们的后代能够过上平安快乐的生活,我们更需要从小事做起,无时无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用良好的修养和高雅的素质,将台湾用和平手段重新拥回祖国怀抱。 我是中国人观后感2 暑假中,我再次阅读了《语文》书中“我是中国人”的着篇课文,并为吉鸿昌的民族自尊心而深深地感动着。 这篇课文讲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吉鸿昌在被迫出国考察途中,他不顾外国人的歧视,而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中国人被外国人叫做“东亚病夫”,被人认为是一个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只能由外国人来统治。而中国也有一些人,倒向了外国帝国主义,当了汉奸、卖国贼。这时,吉鸿昌不仅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而且在外国人面前公开表示自己是中国人,这反映出他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中国人的骨气。 我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决不应该自己看不起自己。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么怎能叫别人看起自己呢?世界上的国家虽然有强有弱,但是只要自己能奋发图强,那末再弱小的民族也会自强、自立起

北邮大市场营销第一次阶段作业 (1)

一、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 采用避强定位方式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正确 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无差异营销策略具有成本经济性的特点。 正确 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市场细分就是将一个同质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正确 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产业市场具有购买者数量少、购买量大的特点。 正确 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市场营销学主要是研究市场供求和市场机制。 正确 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 下列关于差异性营销策略说法正确的是()。实行差异性营销策略会增加成本 差异性营销策略的应变能力差 差异性营销策略的规模经济好

差异性营销策略适用于多品种生产企业 实行差异性营销策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D;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在下列市场细分行为中,运用地理细分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的有()。根据城乡差异,将市场分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 根据消费者的收入,将市场分为高收入、中收入和低收入三个子市场 根据年龄不同,将市场分为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市场 根据消费者使用状况不同,将市场分为现有使用者和潜在购买者市场 根据气候条件不同,将国内市场分为北方市场和南方市场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 社会和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 心理因素 技术因素 个人因素

工作心得:司法过程中如何处理情理法关系(最新)

工作心得:司法过程中如何处理情理法关系(最新) 中国人的传统法观念是一个复合的、多元的观念体系;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法律是“天理”“国法”和“人情”的三位一体。那么,中国传统法律在三者之中处于什么地位呢?在一些学者看来,在法之上还有天理、人情。而这些规范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和封闭的。如果以“天”为“彼岸”,“人”为“此岸”,则“天理”架通了彼岸,“人情”架通了此岸,“国法”居中连接两桥,于是乎“天人合一”也就实现了,即实现了“天理”“国法”“人情”的“三位一体”。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法理学。同时,情、理、法三概念的前后顺序排列也断非偶然,而是反映着人们对其轻重关系的一定认识。在中国人看来,“合情”是最重要的,“合理”次之,“合法”更次。此即所谓“人情大于王法”。由此,“法律”与“情理”,“援法断罪”和“执法原情”,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在古代中国法律实践中被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上是范忠信、郑定、詹学农三位学者所著《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一书中的创见性观点。

在中国人看来,所谓的天理,就是天下公认的大道理,天经地义,类似于西方人所说的“自然法”。“天经地义”的内容便是礼,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由此逻辑而推演出的一切道理、儒学,儒学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之所以能够存世弥久,便是因其以思想的方式演绎出“天理”的具体要求,是顺应天理、高于律理的存在。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欲、恶七者非学而能”;何谓法?“法,非从天下,非从地生,发于人间,合于人心而已”。张晋藩先生在《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一书中对这种法律意识内部关系的概括可谓一语中的:“天理体现为国法,从而赋予国法以不可抗拒的神秘性。执法以顺民情,又使国法增添了伦理色彩,使得国法在政权的保证下推行之外,还获得了神权、族权和社会舆论的支撑,因而更具有强制力,这正是天理、国法、人情三者统一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我国古代,判断一个案子是否公正,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符合情、理、道德,而不是考虑是否严格遵照法律条文。因此,法律适用会因行为人尊卑长幼身份的不同而差异,刑罚因伦理而加重或减轻,并且赋予官吏在法律上有议、请、减、赎、当等特权,人情大于法律成了理所当然。所以,李泽厚在《漫说“西体中用”》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 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

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存。”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

林语堂《中国人》读后感

读书报告

作为中国人,你了解自己吗 ——读林语堂《中国人》有感 我们从一出生就注定我们是个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是属于中国的血,落在这片土地,我们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性征。当然,黑头发,黄皮肤等外在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来了解其根源。而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内在精神品质与性格的不同,我们从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中可以找到答案。 林语堂先生在这本书中,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中国人,向西方人客观地介绍了中国人,既不会带着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也不会带着中国人自我的优越感。读完这本书,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中国人自己。 书中有一句话是:“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天朝大国,虽然历史上中国确实很强盛,但是在清朝末期逐渐衰落的事实却一直被国人掩埋在尘土里,那时的中国人,绝不会承认,天朝大国已经是历史了,他们还活在梦里。鸦片战争用了种残酷的方式,叫醒了中国人。这种方式,让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人极其痛苦,醒来才发现原来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没了。可是,还有很多中国人没醒。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最终叫醒了中国人。这些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让中国人彻彻底底地醒悟。 我们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中准确地概括了以下特点:“(一)为稳健;(二)为淳朴;(三)为爱好自然;(四)为忍耐;(五)为无可无不可;(六)为老猾俏皮;(七)为生殖力高;(八)为勤勉;(九)为俭约;(十)为爱好家庭生活;(十一)为和平;(十二)为知足;(十三)为幽默;(十四)为保守;并(十五)为好色。”每一种特征都有其历史缘由,统括起来包容于“圆熟”一个名词里头。书中说,“中国人有一种轻视少年热情的根性,也轻视改革社会的新企图。”中国青年在父母的教育下,便养成了这种圆熟的特性。在现代社会我深有体会。 我们在长辈面前,永远是乖巧可爱的,父母说什么都对,一切听从于父母,在我们眼里,这是一种孝,其实这是一种愚昧的圆熟。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压制于心,对父母一切言听计从,这样的我们,活得自在吗?我们总该有自己的想法,在父母错时,能站出来指出,而不是想着父母永远是对的。 我们在领导或是权威面前,将这种“圆熟”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课本教材,没上历史课之前,我一直把课本教材奉为神明,课本怎么可能会错。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是这么想的。可是当历史课上,历史老实说教材有问题时,我的世界观都有点崩塌。还有在领导面前,我们更是如此,在以前的时候你绝不会在领导面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圆熟”的你,早就失去了怀疑的勇气。我们都是“圆熟”的中国人。 但在今天,我们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变化,我们已经开始变得不一样,虽然性格上还是受到历史和环境的影响,但是我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吸收中国人自古以来团结、热爱和平、吃苦耐劳等优秀精神品质、改造剔除那些自私自利、保守等不好的精神品质,中国人一定越来越好。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的国运正处在多事之秋,无论国家和个人的生命,都会达到一种弥漫着初秋精神的时期,翠绿夹着黄褐,悲哀夹着欢乐,希望夹着追忆。到了生命的这个时期,春日的纯真已成追忆,夏日的繁茂余音袅袅,我们瞻望生命,问题已不在于如何成长,而在于如何真诚度日,不

中国人情与法律的博弈[1]

中国社会“人情”与“法治”的博弈 ——小谈“亲亲相隐” 内容摘要: 1.法治与人情的冲突——“亲亲相隐”为典型代表 2.儒家文化中亲亲相隐的历史渊源 3.“亲亲相隐”现代化延伸“熟人圈子” 4.“亲亲相隐”的去与留——西法东渐后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的人性光辉不可磨灭关键词: 人情法治儒家亲亲相隐熟人社会封建社会 伦理文化刑法人性人治道德价值 正文 文献综述 在儒家文化中,一直被人们诟病的“亲亲相隐”制度从汉代的刑法中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就成为中国历史中不可动摇的传统,被各朝代沿袭。当西法东渐以后,人们立刻把“亲亲相隐”这一封建社会的残留下来的人治思想被迅速剔除,而其现代化的延伸“熟人社会”却愈演愈烈。那么这一在我国封建社会存在两千多年的的制度,难道真的没有文化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亲情、家庭是人类感情的皈依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如果法律为了实现个别正义而不惜伤害亲属之间至真的感情,甚至制裁这种感情,则有违法律保护社会的本意。如果“亲亲相隐”的思想应该被我们的刑法取其精华,那法律对人性的关怀将更上一个台阶。 法制与人情 为了弄清楚这个一直潜伏在中国文化里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人情”和“法制”的定义: 人情:人之通常的心情事理;交情,情面;人际往来应酬的理解习俗;礼物。① 法治: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法律由人民制定,统治者严格依据法律进行统治,形式上统治者只对法律负责,统治者通过对法律负责来间接对人民负责。 本人的理解:人情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一定传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特有伦理界限或者仅仅出于本能的价值判断。而”法治”是带有强制性的约束人们的行为的成文的规范手段,一旦成立,就不容许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法律的建立是以维护大多数人利益为基础的,那么当法律的裁决与个人利益相悖,而这又牵涉到人伦与法律的不和谐时,即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与“法治”必须选择其一时,它们就发生了博弈,那么谁胜谁负,这就决定于人们对自己潜意识里的根深蒂固的文化烙印抑或是本能判断的影响与现实中原则性法律的抉择。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以中国儒文文化中的“亲亲相隐”为例来进行讨论。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其子证之。”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叶公向游历至此的孔子介绍当地法制建设成就:“我们这里有位道德模范,他的父亲偷羊,他向有司进行了举报。”孔子回答道:“我们那里对道德的理解略有不同,父亲包庇儿 ①“人情”以及“法治”的定义均来自百度百科

管理学资生堂品牌营销策略的分析与思考市场营销

资生堂品牌营销策略的分析与思考_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 作者:网络搜集 下载前请注意: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 时间:2010-06-10 20:49:00 摘要:本文在品牌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资生堂在品牌定位、产品形象、营销渠道等方面的营销策略,结合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分析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自己的竞争地位,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品牌;品牌营销战略;营销渠道 一、资生堂营销案例分析 1.资生堂品牌形象 “资生”一词取自中国的《易经》,坤卦中有“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的说法,这一名称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相结合,是资生堂品牌形象的反映。公司在1916年成立资生堂的设计部门,以富有独特装饰艺术风格的字母来设定资生堂名字的外貌,并以山茶花作公司标志,再加上富有阿拉伯色彩的花叶阔形来装饰产品瓶身。1923年资生堂开展连锁经营模式,加强作全国性的宣传,形象亦同时变得更加鲜明。据生理学家调查显示,在人们接受的外界信息中,83%以上是通过眼睛,11%要借助听觉,3.5%依赖触觉,其余的则源于味觉和嗅觉。一个品牌拥有好的视觉符号,它的成功已经完成了一半。在资生堂形象广告里,你总能感觉到在前卫的西方面孔下,蛰伏着一个神秘鬼魅的东方灵魂:冷艳前卫的浓妆眼角,旁逸斜出一丛水墨梅花……资生堂在自我包装上的精心雕琢和巨额投入,常常让企业形象的研究者赞赏不已。所以品牌形象是通过品牌营销活动建立的,受形象感知主体影响而在心里联想方面所形成的关于品牌各要素的图像、概念及态度的集合体。 2.资生堂品牌文化 资生堂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里,不遗余力地“努力创造真正有价值且质量超群的产品,帮助消费者实现他们追求幸福、欢乐和美好的梦想”。每个国家的文化习俗都不一样,资生堂都不会用强迫的手段让消费者认同自己,无论到哪一个国家它都不会说“你这样不好看”、“你要那样打扮”,而是通过品牌包装、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品牌文化,通过自己的广告、店堂和美容顾问向大家展示他们所认为的美,通过这种自然而然的熏陶,获得消费者认同,从而锁定目标客户群,所以品牌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之中的企业价值观念的综合。” 3.资生堂品牌营销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