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的人名和称呼方式

藏族人的人名和称呼方式
藏族人的人名和称呼方式

藏族人的人名和称呼方式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名的取法及内涵也有复杂、曲折的演变过程,一般归纳起来有二十种不同的取名方式。

一、使用姓氏

藏族人曾在历史上使用姓,据《西藏王统记》记载西藏历史上曾有四大姓氏。另外,史书记载,直贡地区有“琼热”姓氏,达隆地区有“斯”姓氏,萨迦地区有“昆”姓氏,还有法王姓氏,光明神姓氏,王族姓氏等六大姓氏。敦煌古籍里记载吐蕃时期各大臣等达官显贵也有姓氏。总之,藏民族的姓氏大致由六大或四大姓氏演变而来的。历史上,尤其是一些大学者都乐于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姓氏。如:努?桑吉耶西、索?霞甲琼乃等,努、索都是其姓氏。现在藏族人很少用姓氏,对此说法不少,可很难定论。但是,现今很多地方有不少藏族人在自己的名字前或父母给孩子的名字

前加汉族姓氏的习惯,如;张达瓦、王益西等。

二、借用前辈名字的一部分

这种取名方式起源于吐蕃时期,吐蕃王朝的第一代赞普为聂赤赞普,其名中有“赤”字,随后的六位赞普都用“赤”字,这六位依次为:木赤赞普、延赤赞普、苏赤赞普、

美赤赞普、达赤赞普和斯赤赞普等,再加上第一代聂赤赞普,史称“天尊七赤”。

三、以颂扬、赞美的词语取名

这主要是后人、下属或臣民对伟大开明的君主、大德高僧、旷世奇才和英雄人物的称呼。如:吐蕃王朝的开明君主松赞干布,在位期间,吐蕃王朝进入空前的鼎盛时期,加强了与唐朝的关系,迎娶文成公主,吸收唐朝的先进文化,广受藏族人民的爱戴。被藏族人民尊为“松赞干布”。大意是:一位具有超凡的指挥,大公无私,是非分明,能公正地对待臣民,法纪严明,使天下安宁,创造吐蕃盛事的明主。

四、教名

青藏高原上藏民族大笃信藏传佛教,出家为僧尼,必须取教名。不还俗,尼姑和和尚一辈子用教名,一旦还俗,则重新使用父母取的名字。

五、借用寺庙的名称

人们称呼一些高僧或造谐很深的佛学大师,习惯上把母寺的名称放于其名字之前,以示敬意。如:萨迦寺的高僧索朗杰参,就称为萨迦?索朗杰参。

六、与家族的名字连起来

这种取名方式,过去一般在贵族显赫家族较为普遍。西藏历史上的大贵族都使用这种取名方式。如:霞扎?甘旦白居,霞扎是西藏历史上的一个贵族家族的名称。甘旦白居是其家庭成员之一,实际上甘丹白居才是此人的名字,但是,称呼他时,一般就用霞扎?甘旦白居,以显示其特殊的地位、来历等更深的含意。

七、与家乡或出生地的名字连用

这种取名方式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师,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创始人,格鲁派是藏传佛教最大的西藏历史上很具有影响的教派。“宗喀”是大师出生地的名称。“巴”的藏语助词,洛桑扎巴是大师的名字,藏民族敬称大师为:“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师。”意为来自宗喀地方的洛桑扎巴大师。

八、字前加官职名称

如:噶伦?旺堆,噶伦是旧西藏地方政府的一官职,旺堆是人名。现在也有这种称呼习惯,如:格桑主任等。

九、只限于男性的名字

就象其他民族一样,藏族男人的名字也显得刚强坚韧、雄壮英武。如:“多金”,藏语是强壮无敌的意思。

十、只限女性的名字

同样,女性取名特别注意美丽、贤惠、慈爱之类的意韵。如:“美多”是鲜花的意思,给女儿取名“美多”,表达了父母对女儿象花儿一样美丽的愿望。还有,象“拉姆”,是仙女的意思。

十一、男女均可用的名字

这种中性的取名方式也比较普遍,如:“格桑”这一名字有美好时光、美满幸福的含意。男女皆可使用。还有“琼达”这一名字,是最小的意思,不管男女,儿女中最小的往往取名“琼达”。

十二、按出生日的星期取名

西藏很多地方,人们以出生日的星期给儿女取名,简单有趣,这在民间、在广大的牧民区非常流行。但也出现了很多同名人,以致于找一个人时同时找到不少同名却彼此素不相识的人。如:尼玛,即星期天,以此为名,一般都是在星期天出生的人。巴桑即星期五,是星期五出生的人。一周七天都可用于人名,而且男女不分。如果直译,那更有趣了。某某家的妹子米玛,就是某某家的妹子星期二。藏语中的一周七天依次为:尼玛(星期日)、达瓦(星期一)、米玛(星

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和边巴(星期六)。

十三、以星期名称专给男性取名

一周七天男女都可以使用。但是星期名称后加上男性助名,则只能是那性的名字。如:尼玛次仁等。

十四、以星期名称专给女性取名

星期名称后加上女性助名,如:达娃卓玛,只能是女性的名字。

十五、依据外形、长相取名

在西藏民间,有的父母依照自己儿女的外形、长相取名,如:给身强力壮的孩子取名“多金”,这个名字的藏语意思为强壮的人。

十六、取外号

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其外表,对长得很瘦的人,叫“支雾”,意为猴子。二是按其品行、为人取外号。据说一位村长,对老百姓的意见总是点头示意关心,可老不见行动,老百姓就给他取了个“点头村长”的外号。还有,对老是缺斤少两的“菜贩”叫“八两”大姐等。

十七、表达父母期待的取名方式

有的家庭有一大群儿女,可就缺个男孩,双亲渴望有个儿子。他们就给最小的女儿取名“普赤”,意为能带来小弟弟的女儿。

十八、按出生日子取名

有的地方给孩子取名非常简单,就按其出生的日子。某月一号生的孩子,干脆叫“慈吉”,即一号的意思。表现出藏民族纯朴、爽朗和自由自在的性格。

十九、以昵称代名字

父母对刚出生的男孩叫“普琼”,意为小男宝宝,女孩叫“阿多”,意为小女宝宝,藏语是,父母说出的“普琼”、“阿多”有种特殊的深切的爱意。久而久之,家人和周围的人也习惯性地都叫他们“普琼”、“阿多”了。

二十、笔名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输导体系类型及油气成藏

文章编号:1001-6112(2006)04-0340-05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输导体系类型及油气成藏 尹 微,樊太亮,曾清波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从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输导体系类型入手,将其分成断裂、输导层和不整合面等3类。首先分析以上3类输导体系的形成及输导能力。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单一输导体系并不常见,从而提出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复合型输导体系,它是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网络。在不同地质时期,复合型输导体系类型及其对油气的运移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同一含油气系统中,各种类型输导体系必须进行良好的时空配置才能对油气聚集起到促进作用。关键词:输导体系;油气成藏;巴楚地区;塔里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2.3 文献标识码:A 输导体系是近年来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同时也是油气地质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它是决定油气在地下向何处运移、在何处成藏、成藏规模及成藏类型的重要因素[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4]。 巴楚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西段,面积4.3@104 km 2 ,东以吐木休克Ⅱ号断裂为界与塔中隆起相邻,东北以阿恰)吐木休克断裂北侧为界与阿瓦提凹陷相邻,西北以柯坪)沙井子断裂为界与柯坪断隆相邻,西南以色力布亚断裂)玛扎塔格断裂为界与麦盖提斜坡相邻,东南与塘古巴斯凹陷相连。巴楚隆起是夹持在阿恰)吐木休克断裂带和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断裂带之间的大型背冲断隆 [5]。 1 输导体系类型 巴楚地区输导体系分3类:断裂型、输导层型和不整合型。三者可以单独构成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也可以不同组合样式构成复合型输导体系。1.1 断裂型 该输导体系是指断裂处于活动期时,由断裂开启形成的油气垂向运移通道。断裂开启程度越高,渗流空间越大,越有利于油气运移[6]。影响断裂输导体系有效性的因素有:断裂性质、发育 规模以及断裂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关系[7] 。 巴楚地区断裂分2期:一是海西晚期,二是喜山期。海西晚期形成的断裂多沿巴楚隆起边缘分布,为控制边界的深大断裂,向下深切至寒武系或更老地层。吐木休克、阿恰、玛扎塔格、色力布亚断 裂都属于这一类。喜山期断裂再次发育,一部分为海西晚期形成断裂的次级断裂,另一部分为隆起内部的断裂,起到分割巴楚隆起局部构造的作用。如卡拉沙依、古董山和三岔口断裂等。该期断裂活动强度较大,对先期断裂有很大的改造作用。断裂在纵向上穿越层位较多,能够很好地沟通油气,是油气长距离垂向运移的良好通道 [8] (图1)。 1.2 输导层型 输导层对油气进行输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输导层具有一定厚度、平面上连通性好且分布较广、孔渗性好、围岩封闭性好、古产状有利。沉积条件是决定输导体系发育规模和连通性的主要因素[7]。巴楚地区输导层型输导体系有2类:连通砂体和碳酸盐岩孔)缝) 洞。 图1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断裂分布 1.海西期断裂; 2.喜山期断裂 F ig.1 Dist ribution o f faults in Bachu ar ea,the T ar im Basin 收稿日期:2005-11-28;修订日期:2006-05-30。 第28卷第4期2006年8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OLEUM GEOLOGY &EX PERIMENT V ol.28,No.4 A ug.,2006

小学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小学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作文一:藏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 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 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 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袍是藏族的 主要服装款式。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 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 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 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 藏族有着各种各样的礼仪。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的一种礼仪, 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 约20厘米。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隆重 的仪式如佛事等。 这就是藏族,一个少数民族。 作文二: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有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叫沐浴节。你知道沐浴节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很出名的医生,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好。所以藏王赤松德请

他去做御医,专门给妃子们和自己治病。但是宇托进宫后,心中仍然 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去给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了起来,很多牧民卧床不起,严重的还 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医生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 的人们治病。他从雪山上和森林中采来各种药材,煎药给百姓们服下。很多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人们都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事发生了,宇托医生去世了。草原又发生了瘟疫,比上次 更加严重。生命垂危的牧民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快要病死的妇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宇托医 生对她说:明晚,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你去吉马亚河洗澡,病就会好的。果然,当这个妇女洗完澡,马上就恢复健康了。 这件传开后,家家户户都来到了吉马亚河洗澡。凡是洗过澡的病人,每一个都变得红光满面,健健康康了。 人们说,这是宇托医生化作了一颗星星,用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因为上天只给他7天的时间,所以这颗星星也只出现7天。 从此,藏族人民便把这个7天定为藏族的沐浴节,每年的这个时间,人们都去附近的河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 疾病。 其实,我觉得这仅仅一个民间传说而已。真正使人民的病好起来的,是宇托医生那颗永远牵挂着、爱着人们的心。 作文三:藏族的风俗习惯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农业。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 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白茫茫的雪山环绕,看上去一片银白;地上 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张白毛毯;

油气成藏名词解释

地研12-4 王景平 S1******* 名词解释: 1、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能否成藏,取决于是否具备有效的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运移通道、圈闭和保存条件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配置关系。任何油气藏的形成和产出都是这些要素的有机配合,而且缺一不可,归结为4个基本条件,即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和良好的保存。就油气藏来说,充足的油气来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有效的圈闭是基本的成藏地质条件。 2、油气成藏机理:油气成藏机理是对尤其在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对于特定的沉积盆地, 成藏流体的来源、运移路径、充注过程和充注时间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3、油气成藏模式:油气成藏模式是对油气藏中的油气注入方向、运移通道、运移过程、运移时期、聚集机理及赋存地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同时也研究油气藏形成后的保存与破坏过程,是各种成藏控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组类似的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条件、动力介质、形成机制、演化历程等要素单一模型或者多要素复合模型的概括。一个地区的油气成藏模式是建立在典型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的,需要研究各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流体特征、温度压力特征、储集层特征等因素;明确烃源岩与油气藏的相对位置关系、油气运移的方式与通道、油气的注入期次、保存条件等。之后才能准确建立起油气成藏模式。 4、油气成藏规律:油气成藏的规律,一般通过对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后得到成藏规律,具体表现为油气藏的发育和分布特征,形成这种特征的主控因素,以及成藏时期和演化等方面。从研究区域内沉积相带的展布分析油气储集空间;研究区域构造带内断裂发育,结合构造应力场分析反演盆地演化形成;对区域输导体系研究找出油气聚集带;综合分析构造背景、输导体系、储层岩性、物性与含油性关系得出控藏的认识,对成藏体系分析,建立输导成藏模式,确定油气藏类型。油气运移既有缓慢的以富力为主的渐进式,也有以高压为主的运移式,圈闭中储层的低势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5、油气成藏特征:“求同存异”,把某一个或某一类油气藏中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突出来,可以是油源,可以是储层,可以是圈闭,可以是成藏条件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值得突出的特征。

成藏模式总结.

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现状综述 石油天然气成藏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油气成藏研究的关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了描述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生、储、盖、圈、运、聚、保等基础要素在时空关系上的相互匹配关系,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油气成藏模式的分析研究,以期更直观、概括地反映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机制和油气成藏过程。 目前,国内教科书及各类文献对成藏模式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差异,不同研究者划分油气成藏模式的主要依据和侧重点迥异。或是从成藏动力学系统出发,或是强调构造背景,或是则侧重油源、生储盖组合关系以及输导网络的组成、或综合油源与运聚机制的多元素复合,或突出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或根据不同成藏时间的成藏特点以及成藏期次来划分成藏模式,或抽析复杂的成藏机制进行成藏模式划分,或以不同的充注方式和油藏特征作为划分依据,也有学者直接用油气成藏过程示意图代指成藏模式,还有学者直接用成藏组合模式、油藏分布模式、运移模式及聚集模式代指成藏模式,也存在一些特殊成藏模式。国外学者对成藏模式研究则较少。 成藏模式兼有描述和预测的作用,即一方面是提供对已知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样板,另一方面是作为进行未知油气藏预测的类比参考[1]。本文综合分析构造背景、成藏动力、各成藏要素的配置、断层控藏、充注方式、成藏机理、成藏时间及成藏期次、充注方式和油气藏特征等总结了以下成藏模式。 1.成藏模式研究现状 1.1基于构造背景划分的成藏模式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构造样式、沉积体系、地层格架及其它复杂成藏要素的相互耦合形成纷繁多样的成藏模式。

1.3基于油源划分的成藏模式 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期及与输导体系等成藏要素的耦合使得成藏过程复杂多样,基于油源组成、烃源岩位置、聚油构造、运移及其它成藏要素总结了以下成藏模式。

藏族风格设计系列

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 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作为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展厅的升级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是围绕整个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甘露品牌三个主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设计的,序序言厅的宇妥药罐、历史厅的人物故事、多媒体厅的古法制药历史再现。。。。。都为民族医学文化发展的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序言 厅1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序言 厅2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发展厅视角1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 发展厅视角2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 发展厅视角3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发展厅视角4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 发展厅视角5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场景 再现多媒体厅视角1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场景再现多媒体厅视角2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场景 再现多媒体厅视角3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场景 再现多媒体厅视角4

藏语

藏语名字的解析 多吉(多杰)=金刚 扎西多吉(男性的名字。扎西是吉祥的意思,多吉是金刚的意思); 达瓦顿珠(男性的名字。达瓦是月亮的意思,顿珠是成功的意思); 央金拉姆(女性的名字。央金是妙观音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 德吉央宗(女性的名字。德吉是幸福的意思,央宗是有福气的意思) 强巴=弥勒佛 甲央(加洋)=文殊菩萨 扎西=吉祥 次旦(才旦)=寿命永固 次仁(才让)=长寿 桑吉(桑杰)=佛,觉悟 卓玛=度母 顿珠(丹珠)=事业有成 单增(丹增)=持法 卓嘎=白度母 白玛=莲花 旺母=自在女 仁增=持明 伦珠=天成洛桑(罗桑)=心地善良 诺布(罗布)=宝贝 索朗或索南(索娜)=福德 贡布(贡保)=护法神,祜主 德吉=平安幸福 央金=妙音天女 拉姆=天女,女天神 平措=吉祥圆满 格桑=善劫,好运 梅朵=花 朗噶=藏历30日生人 尼玛=日曜日(星期日)生人,太阳达哇=月曜日(星期一)生人,月亮米玛=火曜日(星期二)生人,火星拉巴=水曜日(星期三)生人,水星普布=木曜日(星期四)生人,木星巴桑=金曜日(星期五)生人,金星边巴=土曜日(星期六)生人,土星土登=佛教 丹巴=教法 益西=智慧 嘉措(江措)=大海 德勒(德琴)=大吉大利 欧珠=事随人愿,如意成就 杰布(加布)=王

群培(曲培)=弘法,兴教 占堆=降妖除魔,克敌制胜 曲礼=传法 格勒(格列)=吉祥美妙 阿旺=语自在 坚村(吉村坚赞坚参)=胜幢绛曲(江曲绛秋)=菩提 藏语会话大全 问候语和礼貌语 汉语藏语译音 谢谢托及其 你好吗? 姑索得波饮拜请进牙沛 请坐秀垫佳 再见(您慢走) 卡里沛 再见(您留步) 卡里秀 对不起广达 欢迎嘎苏徐 叫什么名字? 名卡热? 我的名字是额阿吉名 从哪里来? 卡内沛巴 到哪里去? 卡巴太卡 人称代名词和称呼语 汉语藏语译音我额啊 你切让 他阔让 我们额让措 你们切让措 他们阔让措 男孩普 女孩普姆 方向和交通 汉语藏语译音左边容巧 右边也巧 直走克儿)度附近尼(果) 周围塔郭 里面囊洛 外边其洛 前面屯拉 后面求拉 上面岗拉 下面窝拉 汽车莫札 汽车站莫札帕左自行车岗格瑞 摩托车把吧 慢卡里场所

西藏如何给小孩取名,名字中包含的西藏民族文化

大概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藏族人名乃是藏族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数万年来,人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了各种类型的文化。因地域、民族、宗教或其他种种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而且最初大都互相隔离各具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隔离状态逐渐打破。不同文化发生接触,进行交流,使自身带上其他文化的异彩。在西藏小孩的命名也是很有内涵的,但也跟我们民族有一定的类似,但却具有西藏民族特色,更是西藏特产中值得探讨的一部分。 藏族对小孩命名的含义没有特别的限定,更没有平民百姓与贵族乳名的区别。只要择定吉日后,父母把小孩抱到喇嘛或活佛的座前,请求给孩子命名。取名者根据孩子的属相、性别,男孩多取象征权力、勇猛和具有阳刚之气的名字,女孩取名则多含有美丽温柔之意。 无论是男孩或女孩,其名字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通常都有取名者所系教派的创始人或此派继承者名字的一部分,如取名者系本教,则所赐名多含“拥忠”,噶举派则多赐“噶玛”,宁玛派多赐“白玛”,萨迦派为“贡噶”,格鲁派则多为“洛松”等。这是取名者为了表示自己对上师的无限忠心。这类名字有四个字以上的,后加成分有自然界物体的,有祝愿平安吉祥的,有寄托荣耀的,等等。 少数父母跟我们汉族一样,在孩子出生前就会把孩子的名字准备好。在西藏孩子未出生前,就请喇嘛、活佛给孩子取名,由取名者按一定格式,用正楷字写在纸条上,卷成卷用护线系着挂在母亲身上,绝不向任何人公开,直到婴儿出生后才拆开,始知其名。不过,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一般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 另外一种方式是由长年近亲或村中有威望的人取名,他们可按孩子出生的时间命名,如“米玛”(星期二)、“次居”(初十)等;或以自然界物体取名,如“达瓦”(月亮)、“梅朵”(花)、“僧格”(狮子)等;有愿寄托荣耀的,如“次仁”(长寿)、“齐美”(无死)等;有父母为使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寿,故意把小孩名字取得很贱的,如“其加”(狗屎)、“其珠”(小狗儿)、“流娃”(牛粪)等,有祈求下次生男孩的,如“布赤”“布珍”(招弟)等。无论是哪种方式取乳名,除因多病或与附近死人重名的外,俗人一般不愿更换自己的名字。 其实,藏族人名的内涵,不应忽视其极丰富的佛教文化色彩,从孩子的命名上都可以看得出来,这几乎成为民俗民风、民族习惯。这也是西藏文化的一大特色,藏族的宗教信仰都是值得我们非常尊敬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西藏特产,熟悉一些健康养生知识,我们西藏特产-健康养生网整理发布以上文章,转载请注明,谢谢!

藏族舞蹈的特点

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境内,北部高原广阔,其间盆地、湖泊众多,水草丰茂,牧业兴旺;南部河谷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工农业发达;东部高山纵横,山顶牧场优良,山腰森林茂密,峡谷四季常青。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对象不同,尤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城镇和农村、农村和牧区、牧区和森林地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态、形体动作和舞蹈服装。 就目前发掘和发现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后藏、昌都、阿里西部地区藏族民间舞和古典舞分布的现状来看,真是多彩多姿,五光十色: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圆圈歌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俗称踢踏舞);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曲的“囊玛”(内庭歌舞);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圈舞);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舞);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声震荡,粗犷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有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俗称“跳神”);以及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等等。从动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讲,既有“圆滑风”,又有“顿挫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因此,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而是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尽管藏舞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但若从它的纵轴和横面关系上综合考察,仍大体上可归结为:“四系”、“四类”和“多品种”、“多风格”。“四系”,即民间、宗教、戏曲、宫廷。“四类”,即民间舞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羌姆、祭祀舞、贡嘎尔鼓舞等;戏曲舞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供云乐舞(嘎尔)等。 然而,在多品种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又可以从个性中看到共性,找出传统藏舞中每个类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同的形态特征,归纳起来综合分析,得以一个比较系统而概括的认识。 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7513820.html,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作者:吴颖梅 来源:《大观》2017年第11期 摘要:藏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动态形象直接反映了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漫长的历史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各种藏族舞蹈的类型。藏族舞蹈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艺术、大众艺术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继承和把握传统民族舞基本风格和特点同时,把时代形象融入民族舞艺术中,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特征。 关键词: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传承;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的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犹如绚丽晶莹的珠宝,在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璀璨的光芒,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情趣。 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这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而使在形成过程中表达出风格和特色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明显地表现在舞蹈动作,既体态、手位、步法以及节奏、动律和力度等表现手法上。只有把这些舞蹈动作完整地表现出来,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民间舞蹈的魅力。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概况 (一)藏族舞蹈的概况 在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中,藏族属于人口众多,分布地域广阔的古老民族,发源于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四省 内各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藏族历史悠久,丰富的人文宝藏和历时两千年的宗教文化,不但造就了藏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习俗,同时也造就了整个藏民族。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能通过它与神灵沟通而得到佑护。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主要以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舞蹈形式。它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1] (二)藏族舞蹈分类及特征 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动作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观念。

合作市藏族小学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及

合作市藏族小学少先队员扩队仪式及表彰 大会议程 (主持人:李淑娴) 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六月,是童年的摇篮;六月,是童年的梦乡。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喜悦的笑脸,是蒲公英飘下的季节。走进校园我们是含苞的花蕾,走出校园我们是鲜艳的花朵.“六.一”,一年只有一次,像小船,在时间的大海里,静静地飘泊。“六.一”,一年只有一次,像蝴蝶,在岁月的蝴蝶泉,翩翩地飞过。“六一”是祖国妈妈给我们的礼物,“六一”是幸福和甜美的画卷。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在这儿隆重举行一年级小朋友扩队仪式及2012年“六一”表彰大会。 下面我宣布合作市藏族小学扩队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全体起立,出队旗,奏出旗曲(全体少先队员敬礼,礼毕) 第二项:中队辅导员卢燕老师带领全体少先队员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全体请坐) 第三项:由合作市藏族小学校长才让当智为本次活动致辞。 第四项:请合作市藏族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张宏荣宣布新队员名单。(请各班班主任协助新队员入场) 第四项:请五、六年级队员为新队员授戴红领巾。 第五项:新队员宣誓。(李淑娴)新队员回到原位。

第六项:请新队员代表一年级(1)班同学表态发言。 请新队员代表一年级(3)班同学表态发言。 第七项:由张宏荣校长宣读聘任辅导员决定,并颁发辅导员聘书。第九项:全体起立,退旗,奏退旗曲(全体少先队员敬礼,礼毕)下面进入第二环节(表彰大会) 第一项:请娘毛加书记宣读表彰决定。(学校领导颁发奖状及讲品) 第二项:颁奖: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四好少年、好孩子。 第三项:请三好学生代表同学发言。 请三好学生代表同学发言。 合作市藏族小学政教处 合作市藏族小学团支部 合作市藏族小学少先大队部 2012年5月24日

ppt藏族风格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ppt藏族风格模板 篇一:藏戏课件 篇二:2录藏布大峡谷 2、雅鲁藏布大峡 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 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发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和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局部,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

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根据提纲掌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发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自学提示、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1:图片) 导语: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ppt藏族风格模板)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藏族人的人名和称呼方式

藏族人的人名和称呼方式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名的取法及内涵也有复杂、曲折的演变过程,一般归纳起来有二十种不同的取名方式。 一、使用姓氏 藏族人曾在历史上使用姓,据《西藏王统记》记载西藏历史上曾有四大姓氏。另外,史书记载,直贡地区有“琼热”姓氏,达隆地区有“斯”姓氏,萨迦地区有“昆”姓氏,还有法王姓氏,光明神姓氏,王族姓氏等六大姓氏。敦煌古籍里记载吐蕃时期各大臣等达官显贵也有姓氏。总之,藏民族的姓氏大致由六大或四大姓氏演变而来的。历史上,尤其是一些大学者都乐于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姓氏。如:努?桑吉耶西、索?霞甲琼乃等,努、索都是其姓氏。现在藏族人很少用姓氏,对此说法不少,可很难定论。但是,现今很多地方有不少藏族人在自己的名字前或父母给孩子的名字 前加汉族姓氏的习惯,如;张达瓦、王益西等。 二、借用前辈名字的一部分 这种取名方式起源于吐蕃时期,吐蕃王朝的第一代赞普为聂赤赞普,其名中有“赤”字,随后的六位赞普都用“赤”字,这六位依次为:木赤赞普、延赤赞普、苏赤赞普、

美赤赞普、达赤赞普和斯赤赞普等,再加上第一代聂赤赞普,史称“天尊七赤”。 三、以颂扬、赞美的词语取名 这主要是后人、下属或臣民对伟大开明的君主、大德高僧、旷世奇才和英雄人物的称呼。如:吐蕃王朝的开明君主松赞干布,在位期间,吐蕃王朝进入空前的鼎盛时期,加强了与唐朝的关系,迎娶文成公主,吸收唐朝的先进文化,广受藏族人民的爱戴。被藏族人民尊为“松赞干布”。大意是:一位具有超凡的指挥,大公无私,是非分明,能公正地对待臣民,法纪严明,使天下安宁,创造吐蕃盛事的明主。 四、教名 青藏高原上藏民族大笃信藏传佛教,出家为僧尼,必须取教名。不还俗,尼姑和和尚一辈子用教名,一旦还俗,则重新使用父母取的名字。 五、借用寺庙的名称 人们称呼一些高僧或造谐很深的佛学大师,习惯上把母寺的名称放于其名字之前,以示敬意。如:萨迦寺的高僧索朗杰参,就称为萨迦?索朗杰参。 六、与家族的名字连起来

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与课堂教学

探索藏族舞蹈风格特点融入教学中的方法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尚瑞芝 [摘要] 由于地域的差异,在整个西藏地区的区域范围内,造成各种不同的藏区形成自己的语言。源于此,各藏区人民创造了以他们自己的名义作为舞蹈名称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在原有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舞蹈形式。 关键词:藏族舞颤膝技巧 藏族人民生活在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雪域高原上,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圣洁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藏族舞蹈舞姿优美,种类繁多。而受宗教的影响藏族的舞蹈带有凝重的虔诚气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概况 由于地域的差异,在整个西藏地区的区域范围内,造成各种不同的藏区形成自己的语言。源于此,各藏区人民创造了以他们自己的名义作为舞蹈名称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在原有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舞蹈形式。主要有:堆谐(踢踏舞)、果谐、谐(弦子)、卓舞(锅庄)等。踢踏舞热情豪放,轻快活泼,富有激情,是一种表演性强的歌舞形式;弦子舞优美伸展,含蓄典雅,舞蹈动律松弛柔美;锅庄,沉稳矫健,粗犷豪放,具有浓厚的劳动气息。 (一)舞蹈动律- 藏族舞蹈中的主要动律“颤”(膝部的颤动),在不同的舞蹈形式里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踢踏舞里主要是膝部的“碎颤”,弦子舞里膝部是“软颤”,而在锅庄里膝部的颤动则主要是“硬颤”。 所谓“碎颤”,是指膝盖松弛,有弹性的快速上下运动。由膝盖的碎颤使踝关节灵活地带动脚掌,跟随音乐节拍打击地面,称为“冈达”。踢踏舞在舞蹈动律上运用了膝部的碎颤。在舞蹈教学中以《库玛拉》踢踏组合为例,主要动作有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抬踏步,嘀嗒步,退踏步等。教学中,首先第一阶段要进行“颤膝”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我们背着重物走上坡路时腿上的感觉是怎样的:膝盖弯曲,身体向前送。藏族当地的民间艺人在表演踢踏舞时可以做到“头顶一碗酒,跳而不洒出”。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然后经过老师的分析讲解,膝盖松弛、小而快均匀的连续颤动,再做加深练习。第二阶段在颤膝的基础上,练习前脚掌的抬起“冈达”,在做“冈达”练习时,脚掌一般在弱拍时向上抬起,膝盖向上伸,强拍时脚掌向下打击地面,膝盖前屈半蹲,脚步灵活。

藏族名言名句大全

藏族名言名句大全 本文是关于藏族名言名句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消化,是吃东西的标准;能力,是干工作的尺度——藏族 2、滑头的人会丢掉帽子——藏族 3、乌鸦吃死羊,先要哭一场——藏族 4、庸俗的人很容易高兴,高兴之后又容易烦恼;又浅又短的小溪流,满溢与干涸只不过是转瞬间——藏族 5、最好的走马,都是骑出来的;最有才干的人,都是磨炼出来的——藏族 6、益友百人少,损友一人多——藏族 7、一个博学者的思考,不如三个普通人的商讨——藏族 8、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藏族 9、说出口的话是药,闷在心里的事是病——藏族 10、人间有装水的瓦罐,世上无锁话的木枷——藏族 11、水源浊,河水难清——藏族 12、雄鹿在山顶,能够远远望;雌鹅在巢里,单想所孵蛋——藏族 13、话好听好铃,心弯曲如鞍——藏族 14、黄金的嘴巴,利斧的心肠——藏族 15、能干的人常常要被派遣——藏族 16、奶头子大的乳牛,是有奶挤的好牛;有根据的话儿,是受听的好话——藏族 17、害胆病的人,连海螺也看成黄色的——藏族 18、当人们放荡无羁的时候,衰败的命运就要临头了;当公牛发疯斗殴的时候,被骗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藏族 19、骆驼的颈项就是再长,也够不到山那边的草;兔子的前腿就是再短,一样能够一蹦八根垅——藏族 20、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藏族 21、失去良心的人,像泥神一样,空有一副架子了——藏族

22、雄狮要雪山来保,猛虎要森林来护——藏族 23、要把马练好,缰绳靴刺少不了——藏族 24、蜂背虽花不称虎,蜗虽有角不是牛——藏族 25、买马要看口齿,交朋友要摸摸心底——藏族 26、办事只起动动嘴,就像皮绳套流水——藏族 27、在激流中行船,稍一松桨就会退之——藏族 28、没有木头,支不起帐房;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藏族 29、路靠人走,地靠人种——藏族 30、公众的议论,是量人的铁尺;谁好谁坏,不会相差很远——藏族 31、书要简洁方为妙——藏族 32、争问题肚量要宽,拉烈马缰绳要长——藏族 33、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34、肤浅的人容易为一点小捷而狂喜,但也最容易刹那间灰心丧气——藏族 35、谋略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使主体能从——藏族 36、因其小,失其大——藏族 37、树靠根,人靠心——藏族 38、猛象在它战斗时才知道,好人在他的言行中才知道——藏族 39、小鸟翅膀软,总想攀硬枝——藏族 40、山要崩,绳子箍不住——藏族 41、如果泉水自己不会枯干,泥土不能塞住它——藏族 42、热壶里斟出来的酒是热的,真心里——藏族 43、提防乌鸦扮金鸡——藏族 44、有本事能玩狮子脑袋,有胆量能摸——藏族 45、闪电的光亮虽强,只是瞬间的存在;星星的光亮虽弱,却是整夜长明——藏族 46、合心的喜鹊能捉鹿,众人做事不会——藏族 47、关了大门做皇帝,自家看自家的戏——藏族 48、吃多味不美,话多不值钱——藏族

藏族寺庙建筑艺术特色风格

大昭寺 西部游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b87513820.html, 由于寺院在藏族社会中所占的特殊地位,使得它在建筑上具备许多特点。 寺庙要进行很多宗教活动,而修习经论仍是一项主要活动。一座寺庙,类似一所佛教大学。哲蚌寺内有教学、教仪、教务、杂务四大部分,下设三所显宗学院,一所密宗学院。这些经学院,藏语称扎仓,隶属于寺庙最高管理机构“机康”。扎仓建筑由经堂、佛殿和前院组成,并附设供应喇嘛饮食茶水的大灶房和辩论经典的辩经场。扎仓下面,设若干个康村,康村是寺庙的基层学经僧团,其建筑称扎夏,由僧舍、厨房、小经堂、内院辨经场、各种库房组成。建筑一般为回字形内院式,层高以三至四层居多,有的高达五至六层。寺庙一级的大殿,称措钦,即大集会殿的意思,其形制与扎仓相同,机康均设在二层。哲蚌寺措钦大殿的经堂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可容纳万余僧人诵经。

色拉寺 西藏建筑以藏传佛教建筑的成就最高。公元7世纪,西藏高原出现了吐蕃王国,随着与内地及南亚关系的发展,佛教也在此时从印度和中原传人。 佛教传人以前,西藏原已有一种原始宗教苯教,以后融入佛教之中,加上带有后期印度教因素的印度佛教密宗的强烈影响。使以后发展成熟的西藏佛教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与内地佛教明显不同,特称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庙宇则称喇嘛庙,佛塔称喇嘛塔。 藏传佛教寺庙可分藏式、藏汉混合式和汉式三种。在西藏及其毗邻省分,几乎全是藏式:内蒙以藏式为主的藏汉混合式最多,也有少数汉式;北京、承德和五台山的喇嘛庙,则大都是汉式或以汉式为主的藏汉混合式。 藏式喇嘛庙又可分建在平地的和建在山麓的两种,以后者居多。平地寺庙常取接近于规整对称的方式,作为构图中心的主体大殿形象最为突出;山麓地带的取自由式布局、没有总体轴线也没有事先规划,仍都遵循着一些布局的规则,如寺庙多北负山坡,南向平地,在后部高处安置体量高大色彩鲜丽的经堂和佛殿,其外安排活佛府邸,在外三面围以大片低矮小院,居住一般僧人。一座大寺,多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完备。 西部游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b87513820.html,

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

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吐蕃史称吐蕃为西羌之属在青藏高原上分为许多部落从事高原畜牧养牦牛、猪、犬、羊、马也从事高原农业种植青稞、小麦、荞麦。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几个事例7世纪以前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主要靠中国移民的传播。至推古天皇在位593—629、圣德太子摄政期间日本开始直接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主动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最早派人到中国留学的国家隋朝也是中国开始大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时期。日本最重要的“遣隋使”是圣德太子于隋大业三年607年派出的。他派小野妹子携带日本天皇的国书到达隋朝东都洛阳谋求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借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这是当时日本在外交上一项重大的措施。从开皇二十年600年至大业十年614年日本派“遣隋使”达5次之多。公元608年开创了随团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先例。这不仅仅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圣德太子汉学功底深厚很重视发展同隋朝的关系希望通过这种措施积极地从中国导入各种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制因而所派遣的遣隋使团中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唐朝的时候中国同日本的友好往来更是盛况空前。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先后派遣了13次“遣唐使”还有6次迎送唐朝的使者。每次所派遣唐使团规模都很大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人。留学生和留学僧都是跟随使团到达中国使团回日本时留学生僧们则仍留下来学习中国文化。回国受重用影响日本文化入唐留学生大多为日本统治阶级中的中层官吏子弟和朝廷关系密切回国都受到重用。如膳大丘在唐长安国子监学经史归国后被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他向天皇奏请按照中国之例以孔子为文宣王获准。这是日本政府尊孔之始对日本奈良时代儒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出身法律世家的大和长冈入唐后潜心学习唐律回国后曾与吉备真备共同删定律令二十四条。营原娓成入唐学医造诣较深回国后被任命为针博士对日本的医学发展极有贡献。许多日本留学生经历了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繁荣看到了唐朝的先进制度对周边的影响。他们回国后就对日本的部民制提出了改革要求。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做国博士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了大化革新。入唐留学的僧人和留学生一样回国后在政治、文化和佛教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留学僧除本身的天赋外与朝廷达官之间关系密切也是基本条件之一。最早回国的僧人玄防就是与改革派发生关系得到重用。大多数在唐留学回国的僧人都在宣传佛教和传播唐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公元653年入唐留学的道照在中国学习法相宗回国后在奈良右京建立禅院在日本创立法相宗。留学僧智藏在唐朝学习三论宗回日本后即创立三论宗。公元743年左右佛教各宗派如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禅宗都传入了日本与佛教有关的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都在日本有了新的发展。留学生和留学僧作为中日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中日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印章和石头书哪个是雕版印刷的先驱两种说法都对早在战国时期印章便开始使用了。汉朝时印章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刻了一方印章只要涂上印泥可以无数次的使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几个字。石头书的拓片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浸湿的薄纸贴在刻了字的石碑上轻轻拍打。然后上墨把纸揭下成了黑底白字的“拓片”。隋唐时期人们把印章和拓片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体字与颜柳书法的相似之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文字形式宋体字是一种印刷体。而颜柳书法是一种书法体。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据说宋体是秦桧搜集编制的一种官方印刷体。而颜柳书法是唐代楷书的巅峰并称“颜筋柳骨”。颜体厚重气势磅礴柳体挺拔强劲有力。唐玄宗时期表演《霓裳羽衣舞》最好的是谁杨贵妃. 如何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的特点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云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和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这些争芳吐艳、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犹如夜空闪烁的繁星,遍布在幅员辽阔的万里高原上,它是藏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它向世人展示出雪域高原人独特的风采。 谈到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是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的舞蹈论述中,关于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是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正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感情。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不同地区舞蹈,动作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存在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其中包含了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族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舞蹈;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然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曲风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步伐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 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可以在《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的章节中发现一些有关的阐述。比如:林芝地区果偕“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藏文古籍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藏族建筑风格与色彩

藏族建筑色彩 藏族宗教建筑外墙色彩非常丰富而且十分艳丽,常用白色、红色和黄色,也有的因宗教需要使用蓝色;而一般民居建筑常使用土、石等材质原色和白色等色彩。藏族建筑的色彩,不难发现白、红、黄、蓝、绿、黑是藏族建筑中常用的几种颜色,而且在用色时喜用原色,大面积平涂,使得建筑色彩纯净而艳丽,质朴而壮美。 一、演变 (一)演变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最初来自于大自然的启示,赋予色彩以最自然原始的象征意义:红色象征太阳;白色象征白云、雪域;蓝色象征天空;绿色象征江河湖泊等。 白色: 含义:白色代表最美、最崇高的化身,在藏语中白色称为“尕鲁”,多表示合理、正确、吉利、善良的意思,藏语把高尚称为“伞巴尕鲁”,把光明的圣地称做“却科尔尕鲁”,宾客上门,主人与客人互赠白色的哈哒,表示彼此间最真诚问候。 代表事物:白色的羊群,蓝天上白色的云彩,远山上白色的积雪、洁白的哈达; 举例: 从地域上来讲,藏族喜欢白色和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草原上白色的羊群,蓝天上白色的云彩,远山上白色的积雪,都从环境的角度激发了藏民族对于白色的热爱,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也把这种热爱延伸到生活之中,以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红色: 含义: 红色作为一种不正色,也表达了一种甘于苦难的精神,僧侣为了表达他们修行的决心,终生穿着绛红色的袈裟。对于建筑色彩来说,也一定程度地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影响,寺院建筑作为一种宗教建筑它必须服务于宗教。 代表事物:

动物的献血、红色煞神的护法神殿; 举例: 黄教寺院———塔尔寺,是黄教的创始人宗卡巴大师的降生地,不同神殿的外部有白色和红色的区分,绛红色外墙的神殿则是供奉煞神的护法神殿。对于红色来说也是青藏高原最缺乏的色彩,人们接触红色的机会相对较少,只有在屠宰动物的时候,才能看见鲜血的红色,所以自然地将血腥与红色联系在了一起。 黄色: 含义: 作为一种象征权利的颜色,黄色也是最能象征藏族的一个重要颜色,在所有藏族建筑中黄色几乎都作为一种强烈的装饰辅助色出现,由于明黄色的纯度较高,所以它经常是以装饰线或是经帆的形式出现在建筑的窗户之上。 代表事物: 社会因素权、利; 举例: 位于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建筑群,也是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佛教寺院。黄色作为一种分割绛红和白色的连接线,出现在所有的宫殿建筑色彩中,呈点状、线状,交错辉映,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2、人文因素 原始宗教的影响(传统文化): 过程:藏域先民自古就有“尚白”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受到苯教白石崇拜的影响之后,发展更甚。 在藏族新石器时代出现了涂上红色颜料的石器,在埋葬死者的墓葬中也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这些做法表明红色在史前人的心目中反映出的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涂抹红色可以驱邪避灾,对自身力量及勇气进行炫耀夸张。 原始宗教苯教充满了对自然界具体事物的直接崇拜,在对原始神灵、图腾及崇拜物的造型上,也广泛地对颜色加以选择使用。 源于对先祖猕猴的崇拜,藏域先民有以赭色涂面为美、赭面为好的习俗。 源于牦牛创世的宇宙起源说,藏域先民把牦牛加以神化,特别崇信白牦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