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护_文化景观与美国的风景园林行业

遗产保护_文化景观与美国的风景园林行业
遗产保护_文化景观与美国的风景园林行业

摘要:美国对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这为风景园林师提供了许多研究和实践

的机会;同时,这一领域也尤其需要风景园林行业的介入,因为它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的融合。从美国历史景观保护的演变、人类学景观保护、乡土景观保护、景观保护中的遗产和自然系统以及与景观保护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道理,并介绍了乔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做的相关实践案例。关键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文化景观文章编号:1000-6664(2009)12-0019-04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11-24;修回日期:2009-12-01

Abstract:There is a growing appreciation for historic landscap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conser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boundary has been widely expended.This trend has provided many research and practice opportunities for landscape architects;meanwhile,A realm of practice known as cultural landscape preservation has been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cause it has allowed for the interface of historical,social,cultural,environmental,and economic imperative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ddresses this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in America,Ethnographic Landscape Preservation,Vernacular Landscape Preservation,Heritage and Natural Systems in Landscape Preservation,Real World Economics and so on.He also provided some cases from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heritage conservation;cultural landscape

遗产保护:文化景观与美国的风景园林行业

Heritage Conservation:Cultural Landscapes and 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丹尼尔·纳德切克撰文杨锐译

(USA)Daniel J.Nadenicek,Translated by YANG Rui

近年来,美国劳动部下属的劳工统计局(BLS)更新了未来几十年包括风景园林在内将要发展的行业名单。除了由于持续的环境关注而导致对生态专家的需求以外,劳工统计局还特别强调了美国上下对遗产关注度的持续上升和历史景观的保存及繁荣所需的谨慎规划。

在过去的几十年,美国的历史保护(在欧洲称为遗产保护)一直在不断发展,为风景园林师提供了许多学术研究和职业实践的机会。由于历史保护范围的不断拓展,从少数被选的历史构筑物扩展到位于美国各地的多样景观,重要的机会也因此得到发展。文化景观保护这一实践领域尤其需要风景园林行业的介入,因为这一领域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的融合。

1美国历史保护的演变

自19世纪以来,历史保护作为美国的一个实践和研究领域,一直在缓慢发展。对保护的关注起步较晚,是由于美国土地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尽管美国土著人在这片土地上已生活了数千年,但第一

批永久的英国定居点也只有400年的历史。

由于与“伟大的美国”相关的历史建筑正受到威胁或受到潜在威胁,因此人们对遗产和保护的关注在不断加强。例如1853年,安·帕梅拉·坎宁汉(Anne Pamela Cunningham)组织了一场成功的活动以挽救弗农山——乔治·华盛顿的种植园故居。在20世纪最初的10年里,保护范围扩展到相邻的社区和区域。20世纪20年代,小约翰·D ·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Jr.)资助了一个关于弗吉尼亚州历史建筑威廉堡重建的大规模保护项目(图1)。20世纪30年代,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通成立了美国的第一片历史保护区。这些早年查尔斯通和威廉堡的努力与不断增长的对历史花园保护的兴趣是一致的[1]。自20世纪30年代始,弗吉尼亚州和其他州的花园俱乐部认为,保护好南北战争前的历史园林也是他们的重要责任。这些历史园林包括托马斯·杰斐逊在蒙特卡罗、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弗吉尼亚州;比尔特莫村(The Biltmore Estate),阿什维尔(Asheville),北卡罗来纳州;弥尔顿宫,查尔斯通,南卡罗来纳州;萨凡纳庄园,乔治亚州。

特约编辑(Special Editor):杨锐/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

美国政府积极参与保护的行为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国家公园管理局美国历史建筑调查(Historic American Buildings Survey,HABS)制度的建立。1966年,美国议会通过了《国家保护法》,建立了一个保护系统和一系列包括评价历史场地,构筑物、地区和建筑物的程序[1]。负责遗产保护标准的内政部秘书隶属于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行政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实践已不再局限于建筑、历史街区和花园,而是扩展到更广阔的景观保护领域。1992年,《内政部长的历史遗产保护标准》也得到扩展,将景观保护包含在内,题为“文化景观

处置导则”[2]

。大多数风景园林师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喜欢这个

新标题,因为它扩展了遗产保护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也扩大了他们的工作领域。导则中区分了4种文化景观的类型并给予明确的定义:历史场所,历史设计景观,历史乡土景观,人类学景观。风景园林师为评价文化景观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建议发展一种包含组成元素和景观特征定义的方法。组成元素包括空间组织和土地模式,而景观特征定义包括地形学、植被、交通、水景、构筑物、场地上的物体和设备。

这些导则和对文化景观的广泛兴趣也催生了一大批出版物,它们主要聚焦于对领域更清晰的界定和在美国完成的大量景观保护项目[3]。这些学术研究和实际保护项目均尝试扩大美国保护实践领域的范围。

2近期的保护文献

自19世纪以来,保护实践在不断演进,如今的风景园林师希望

文化景观保护能更好地反映出大规模、丰富的历史积淀和动态的社会与自然过程。最近几年的大量专著和文章的主要关注点即在于此。

托马斯·雅勒(Thomas Yahner)和丹尼尔·纳德切克(Daniel

Nadenicek)在“乡村社区的过去与未来”[4](1994),“设计社区:当代问题——历史演进”[5](1997),“扩大基础:历史景观的巨变”[6](2002)中

建议遗产区域的规模应该扩大,文献方法和历史景观的阐释也得到扩展。阿诺德·阿兰(Arnold Alanen)和罗伯特·梅尼克(Robert Melnick)在《保护美国的文化景观》(Preserving Cultural

Landscapes in America )[7]一书中进一步建议了一套新的分析和阐释系统,以适应文化景观的动态特征。查尔斯·博鲍(Charles Birnbaum)和玛丽·休(Mary Hughes)在《文化设计:重塑美国景观遗产》(Design with Culture:Reclaiming America's Landscape

Heritage,2005)[8]一书中写到,由于“大家都用现在的视角看过去”,

因此核心思想是在作品中理解其社会价值。

在文化景观遗产方面拓宽视角也经常在《乔治·怀特论坛》《文化资源管理》《建筑与景观》等期刊得到探讨,并且于2007年在乔治

亚大学举行的历史景观保护联合会议上形成文件。会议上出版的论文集题为《拓展历史保护的边界》(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2008)[9],编辑是卡里·哥特奇斯(Cari Goetcheus)和埃利克·麦克唐纳(Eric MacDonald),主要征集这一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论文集中的论文主要讨论:1)协调历史保护与生态过程的需要,2)向国际遗产保护实践学习的机会,3)更好地理解历史保护的经济性的需要。

3人类学景观保护

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些重要书籍和文章一样,大量以景观为基础的职业实践也在努力拓展文化景观保护的范畴。在人类学景观、乡土景观、历史场地保护领域,这种宽阔的视野尤为重要,能兼顾历史与自然以及保护的经济性。

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人类学场地上的工作吸引了极大的兴趣,也获得广泛支持。尽管人类学景观有时与非洲—美洲遗产或各种移民群体的遗产相关,但大多数仍关注于美洲土著的场地。那些项目试图通过美洲土著的文化视角来展现景观。有时现有的场地能够简单、精确地展示给公众,如小巨角战场(Little Bighorn Battlefield)。在对人类学景观产生兴趣以前,这片战场遗址一直作为“卡斯特的最后阵地”,描述了一段历史,主要是丑化参加此次战役的美洲土著。现在,美国土著的境况和美国定居者冷酷的压力带来的痛苦在这里得到了确切和有力的展示。

在其他例子中,人类学视角带来更多的保护努力和经过认真规

划的景观干预。风景园林师对原始美国遗产所做的工作例子之一

图1弗吉尼亚州威廉堡街景(作者摄)

就是穿越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长达257.49km的Xam Kwatcan游憩道。不同的低地尤马部落使用相关的语言和共享神话及宗教传统,过去他们就使用这条道路。这个项目中,风景园林师和其他原始部落的支持者建议共同努力,保护要扩展到道路之外,即将这个神圣的景观扩展到整个视域范围[9]。

因为很难理解美洲土著文化,保护和历史景观管理过程需要更多地与相关的部落理念进行结合。例如,在怀俄明州的医药轮国家历史地标(Medicine Wheel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当阿拉巴霍部落长老建议变化要更贴合景观的精神属性后,场地的道路和改进建议也有所调整。

4乡土景观保护

在最近这些年,文化景观保护项目已经结合了许多普通、日常的历史景观,而不只是富人和名人的建筑物和场地。一些关注于定居点社区乡土景观保护的早期项目有田纳西州的Cades Cove,位于大雾山国家公园内,这有一片独特的乡镇和10.12km2(2500英亩)的历史区。在20世纪80年代,风景园林师和保护工作者为爱荷华州中东部一片105.22km2(26000英亩)的阿马纳殖民地(Amana Colonies)做了土地利用和保护规划。场地由原始村落、构筑物和18世纪中期德国教派建造的景观所组成。

近年来,乡土景观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括了农业区、工业场地和地区景观,这几项合起来被称为遗产区。1990年,历史保护国家基金开始启动遗产旅游项目后,遗产区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遗产区的例子有Nebraska河遗产旅游区和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Allegheny)山脊遗产区。风景园林师和区域规划师为美国的遗产区提供设计和规划服务。20世纪90年代,宾夕法尼亚景观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纳德切克(Nadenicek)与伊利萨·彭妮派克(Eliza Pennypacker)教授及学生们一起为东顶(East Broadtop)铁路提供设计、规划和历史保护建议,这条铁路是一条旧的窄轨,建于1856年,用于将煤矿运上宾夕法尼亚州的Robertsdale山[10]。因为东顶是密西西比以东唯一一条仅存的运营中的窄轨铁路,因此这一区域对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

5景观保护中的遗产和自然系统

文化景观保护工作一直在随时间演变,而实践者一直在工作中寻找历史与环境的平衡点。景观保护与建筑和其他固定构筑物不同的是,景观是动态的。景观变化的特性,令风景园林师和保护主义者重新考虑重要性和完整性的时间段等时间验证因素该如何应用。在《保护美国的文化景观》(Preserving Cultural Landscapes in America,2000)一书中,罗伯特·梅尼克(Robert Melnick)写道:“尽管历史保护试图解释过程和产品,但大家认可保护的基本目标,保护我们普通或特有的过去所拥有的重要、持久的特征。”梅尼克建议寻找机会来采用“能应对景观变化细节的系统”[7]。

也许没有一片场地带来的挑战能大过对古老森林动态的、有生命的景观保护。宾夕法尼亚景观历史研究中心(CSLH)正在开展2项森林保护项目,这2个项目位于美国的两端: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Presidio森林和佛蒙特州Woodstock的马什—比灵斯—洛克菲勒国家历史公园(MBRNHP)。

自20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CSLH的教师和毕业生被普西迪要塞聘用,向他们提供森林保护建议。自18世纪起,普西迪是一片俯瞰旧金山湾的堡垒,其景观由沿海草地、零散的灌木、低的橡树及柳树组成。19世纪80年代,美国军队在琼斯少校(Major Jones)的指挥下,大面积的造林工程极大地改变了这片场地的生态环境,种植了上百英亩的蒙特利松树、蒙特利柏木和蓝胶尤加利(blue gum eucalyptus)。

1994年,军事基地关闭,国家公园管理局和新的普西迪基金间达成一种特殊的土地管理合作。他们的关注点之一是19世纪的森林退化。另一方面,这些庄严的树木也成为历史景观有代表意义的特征,对场地的历史整体性起到很大作用。

CSLH在MBRNHP项目上也遇到相似的问题,他们建议合理地对待古老的森林。那里是《人与自然》的作者乔治·帕金斯·马什的故乡,有房子和上百英亩被砍伐的山岭,河谷间的农田(在汤姆山和河谷下)在1870年前由弗雷德里克·比灵斯(Frederick Billings)购得。比灵斯自1874年开始新建了一片森林,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比灵斯种植的几片小树林面临消失的境地(图2)。

在普西迪和马什—比灵斯,CSLH建议采用对自然生态更有利的方法,允许森林的自然更新,

同时维护和加强历史森林中一些特

图2马什—比灵斯—洛克菲勒国家历史公园里的波格池塘和原始森林(伍德斯托克,佛蒙特州,作者摄)

征性的小树林。如果不考虑健康的森林更新过程,森林自身最终将以一种脱离场所历史的方式改变。

6现实世界经济

总的来说,在最后的分析中,历史景观的保护,特别是文化景观的保护,只有与现实的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成功。虽然一些构筑物和场所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变成博物馆,但为了保护更有效,必须考虑其他形式的收入来源。联邦政府和相当数量的州以抵税金额或捐税鼓励的形式为认证的历史保护项目给予一部分经费。风景园林师和其他相关方也意识到历史项目可通过旅游和社区更高的地产税来获得收入。

上文讨论的遗产区的目的之一是扩大旅游。想法很简单,如果人们参观阿勒格尼山脊遗产区的东顶铁路,他们也会参观琼斯城洪水(Johnstown Flood)博物馆,阿勒格尼波蒂奇(Allegheny Portage)铁路和其他场所。在这个区域,他们还有食物、饮料、住宿、汽油方面的消费。

但保护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远不止遗产旅游一项。在《恢复经济学》(The Restoration Economy ,2002)[11]一书中,斯托姆·卡宁汉(Storm Cunningham)写道,将已有的历史肌理与变化中的城镇结合是一项巨大的潜在收入来源。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风景园林学院及学生们完成的一个项目证实了这一经济潜力。应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勒市理事会之邀,克莱姆森的学生们在于米特·耶尔马兹(Umit Yilmaz)博士的指导下开展对2片历史基地的保护工作——斯普林伍德(Springwood,白人墓地)和丽晶(Richland,非洲—美洲墓地)。耶尔马兹博士设计了一种综合性的参与过程,学生们与2个组织中的几位代表进行会见——Springwood 墓地之友和

Richland 墓地之友。最后的设计方案是将墓地与格林维勒大的绿道游憩系统联系起来,在周边开发荒废的都市区,为不同社区开发新的住宅和其他建筑。总体规划非常成功,格林维勒市理事会于2003年5月接受了这一方案(图3)。这份规划设计有2方面比较突出:作为开发的成果,城市墓地将带来足够多的地产税收,以维持历史景观,同时场地上及相邻地块增加的可视性还会限制墓地里的入侵行为。耶尔马兹和纳德切克对这一项目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以题为“社区生活与死亡场所”的章节名发表于《从工作室到街道》(From

the Studio to the Streets ,2006)[12]一书中。

7结语

在乔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师生与职业从业者一起为行业的利益继续开展文化景观保护工作。乔治亚州萨凡纳(Savannah)沃莫斯卢(Wormsloe)历史场地和靠近亚特兰大的海德(Hyde)农场这2个项目,展示出风景园林师既可以塑造未来,也能保留过去。诺贝尔·琼斯(Noble Jones)于18世纪30年代建立了沃莫斯卢种植园,与此同时,詹姆斯·奥格尔索普(James Oglethorpe)为英国贵族建立了萨凡纳和乔治亚殖民地。如今,这片4.86km 2(1200英亩)的场地包括一处可参观的乔治亚历史公园和一处私人庄园,这里也是沃莫斯卢环境历史学院的基地(图4)。学院的初衷即是促进和资助历史与生态之间的边缘研究。

乔治亚大学的风景园林师正在为这片场地做总体规划,计划能增加访客量,帮助实现沃莫斯卢学院的任务:将生态科学与最佳的保护方法结合起来。对于这样一片历史可追溯到乔治亚州成立之初,同时又有丰富的、多样的、脆弱的含盐沼地生态相关的栖息地的场地来说,

这种平衡的方法非常重要。

图3斯普林伍德和丽晶墓园总平面图(格林维尔,南卡罗来纳州,克莱姆森大学学生和耶尔马兹博士完成)

作者简介:

(美)丹尼尔·纳德切克(Daniel J.Nadenicek)/男/美国乔治

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会员/美国历史景观保护联盟会员/研究方向为历史景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GA 30602-1845)译者简介:杨

锐/1979年生/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景观设计硕士/南

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37)

海德农场是一片位于亚特兰大蔓延的灌木之中的历史农业景观,约0.53km 2(130英亩)。这片场地属于乔治亚州Cobb 郡和国家公园管理局。乔治亚大学的风景园林师正在考虑能使历史农场发挥经济作用,又能为乔治亚变化的景观提供研究数据的方法。学院和学生们试图让这片农场恢复生产,以为亚特兰大都市区提供食物。如果土地以这种方式租用,可以允许历史的诠释,还能为场地运营提供不断的资金保障。

这些乔治亚大学的项目和美国的其他项目证实,历史景观受益于且将继续受益于风景园林师的分析方法,设计实践及促进性的技巧。出于同样原因,历史景观可以为社会提供与过去的联系,历史和经济效益。遗产的同义词是世界传承,这意味着将事物的价值从一代传递到另一代手中。为了保护遗产景观这一传承的地点,现在比过去更加需要能平衡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的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Murtagh W J.Keeping Time:History and Theory of Preservation

in America [M].New York:Sterling Publishing Co.,Inc,1993.

[2]Birnbaum C A,Christine C P.The Secretary of Interior's

Standar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storic Properties with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s [M].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Interior,National Park Service,1996.

[3]Ahern K,Lynda M F,Melissa S,et al.Cultural Landscape

Bibliography:

Resources

in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M].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Interior,

National

Park

Service,2000.

[4]Yahner T G,Nadenicek D J.The Future of the Past in Rural Communities[M]//Challenge

and Change:Rural Communities

Preparing for the 21

st

Century .New Brunswick,Canada:Rural and

Small Town Programme,1994.

[5]

Yahner

T

G,

Nadenicek

D

J.

Community

by

Design:

Contemporary Problems—Historic Resolv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7,39(1):137-151.

[6]Yahner T G,Nadenicek D.Broadening the Base:History in Large Changing Landscapes[R]//Borderlands:The Shared Canadian and U.S.Experience of Landscape.Waterloo,Canada:Heritage Resources Centre,2002.

[7]Alanen A R,Melnick.Preserving Cultural Landscapes in America [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0.

[8]Birnbaum C A,Hughes M V.Design with Culture:Claiming

America's Landscape Heritage.Charlottesville [M].Va.: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2005.

[9]Goetcheus C,MacDonald E.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Historic

Landscape Preservation [M].Clemson,SC.:Clemson University

Digital Press,2008.

[10]Nadenicek D J,Pennypacker E.The Living Legacy of the East Broadtop:Riding the Rails of History[R].An unpublished report.State College.PA.:Center for Studies in Landscape History,Penn State,1997.

[11]Cunningham S.The Restoration Economy:The Greatest New

Growth Frontier [M].San Francisco:Berrett-Koelhler Publishers,2002.

[12]Yilmaz U,Nadenicek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7323048.html,munity Life and Places of Death [M]//Hardin M C,Eribes R,Poster C.From the Studio to the Streets:Service Learning i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06:

219-230.

图4乔治亚州萨凡纳市附近2011.68m(1.25英里)长的橡树行列(埃利克·麦克唐纳摄)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教学提纲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内容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世界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它们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源。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项目开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化遗产旅游的合理开发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如何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促进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发展,寻求适宜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当代学者面临的重大问题。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处理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二者能否达成双赢的局面,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等问题一直是当今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旅游发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文化遗产旅游的适度开发是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问题和旅游发展所需要资源要素的有效方法。但是也应该看到,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需要对其构成的社会综合开发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而我国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开发体系,在理论研究上多是一些一般的分析和说明,往往限于一般原则和策略的罗列,也没有针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系统分析。我国文化遗产的延续、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旅游学者对文化遗产旅游的关注与重视,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也将拥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它的原生性和真实性。文化遗产的根本特点是它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就是永远失去。任何复制品都不具备原来的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原真性 原真性又可译为原生性、真实性,主要有原始的、原创的、非复制的、非仿造的等方面的意思。保护各种形式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基于遗产的价值,而人们认识这些价值的能力相当一部分要依赖与这些价值有关的信息源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因此就有原真性的要求。信息源各方面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以及其他内在的、外部的因素,用这些信息源来检验文化遗产在科学、历史、艺术及社会等方面的详尽状况。 2 完整性 完整性保护原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范围的完整,文化遗产自身是一个整体,又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有损其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又要保护其依存环境,不能只关注单个的“点”而形成“孤岛”现象。比如我们的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山水文化的浓缩,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管理中要保护这种天人合一的融洽和山水风貌的完整。完整性原则的另一层面是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文化遗产的关联性要求我们不能只保护物质的实体,还要关注相关联的历史文化。比如北京故宫,以其空间组合布局、造型艺术、使用功能等诸方面的融合、和谐、秩序,渲染了当时皇权至上的伦理

论景观设计学与遗产保护

在人地关系和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需要景观设计学的全面介入。基于景观设计学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是:辩识和维护文化景观安全格局,建立基于线形文化景观、整合其他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的遗产景观生态网络,建设国土、区域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论文结合台州市区域文化景观网络规划案例和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等一系列具体工作,阐述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近年来的一系列尝试。文章认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有大量工作需要景观设计师的全面参与,景观设计学和景观设计师有必要、也有义务介入到正在蓬勃兴起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去,推动建立一个完善的、基于整体理念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近年来,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范式问题,包括从译名到专业内容,多次受到业界的关注,有关争论此起彼伏。到目前为止,尽管一些问题还在探讨之中,如关于专业译名的问题就有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学、景观建筑学、园林学等多种方案,但在有关专业内容和执业范围的问题上,业界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共识,即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处理人和土地关系的一门科学,其专业内容涵盖了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等多个尺度,包括从花园、社区公园、风景区到大地景观规划的多个层次(如汪菊渊,1985;孙晓翔,2002;俞孔坚,李迪华,2003等)。 专业名称的讨论不是本文的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在目前已经获得一定共识的专业内容和范围认识基础上,考察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译名之一,参俞孔坚,李迪华,2003)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交叉关系,从而更进一步深化对专业内容和实践范围的一些认识,并明晰一些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学专业和实践领域尚未广泛介入的内容,澄清一些以往在这方面存在着的误区,并认为景观设计学及景观设计师有必要进一步全面参与并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从文物建筑、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到文化景观 1.1 文物建筑、历史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收藏,但真正成气候的保护是从十九世纪的法国开始的。法国派、英国派和意大利派的相继出现,标志着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门学科已具雏形,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就此兴起。 就以文物建筑保护为内容的文化遗产保护来看,其发展的两个里程碑是1931年的《雅典宪章》和196 4年的《威尼斯宪章》,两者都体现了意大利派的影响,又以后者的历史地位更为重要。后来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文献都是以《威尼斯宪章》为基础制定的,如关于历史园林的《佛罗伦萨宪章》、关于历史城镇的《华盛顿宪章》、关于木结构建筑的《古木结构保护原则》、《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等等。 历史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以文物建筑保护的发展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历史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更晚。但从有关遗产保护学者的研究看,对于历史性建筑群、历史街区、历史城镇的重视则从很早就开始了。如意大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Giovannoni在现代运动席卷欧洲的时候就注意到纪念碑建筑周围小建筑在城市肌理上作为建筑散文(architectural prose)的重要性,并对一些城市的规划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到了七、八十年代,历史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更加受到保护界的关注。仅以ICOMOS(国际古迹理事会)等机构通过的有关国际文献看,就有如1967年的《魁托标准》(The Norms o

部编版第十册第七单元读写训练题

积累和运用 1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操( )自如手( )脚乱 ( )肥体壮辽阔无( ) ( )然自得不可思( ) 不由( )主 ( )( )发光 ⑴一群野鸭在湖里游来游去,显得()。 ⑵太阳跃上了海面,霎时间,()的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⑶亭子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 ⑷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觉得( )。 3按要求写句子。 ⑴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照样子补充句子) ⑵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 ..牧场之国。(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⑷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⑸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 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用同样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学校) ⑹我们的祖国像一个巨人耸立在世界东方。(修改病句) 4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5读文段,写一段话。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提示:这个文段前两句是动态描写,后三句是静态描写。由于有“动”有“静”,我们读了文段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请学习文段的写法,看下面图,写一段话。 阅读和理解 美丽的颐和园 山东省青岛唐山路小学王熙瑶 颐和园本是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面积有290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有昆明湖、万寿山和苏州街。 昆明湖可大了,湖水清澈,湖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湖边长着翠绿的松柏和柳树。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叫南湖岛,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昆明湖的东岸连接了起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拱形桥洞,桥上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开发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到目前中国已有48处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就目前来说,一些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保护与开发开发转变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自1987年至2015年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8。名列第二,仅在意大利之后。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如此丰富,如何对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最大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与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促使人民去了解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复习资料

理解: 1.自然遗产案例:四川九寨沟,中国南方喀斯特,四川黄龙,三清山,湖南武陵源,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中国澄江化石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新疆天山,湖北神农架等。 2.文化遗产案例:明清故宫,福建土楼,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龙门石窟,元上都遗址,长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土司遗址,明清皇家陵寝。 3.文化景观案例:苏州古典园林,红河哈尼梯田,菲律宾伊富高山上的稻米梯田的农业景观,厄兰岛南部农业景观,古巴东南部第一个咖啡种植园,比尼亚莱斯山谷的烟草种植园,葡萄园景观,酿酒业景观等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文化景观 4.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安徽宣纸、广东粤剧、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昆曲,中国古琴艺术,京剧,中医针灸,珠算,皮影戏 5.国际重要宪章文件的重要性: 1933年《雅典宪章》: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其中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1964年《威尼斯宪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6年《内罗毕建议》:明确提出了“历史建筑地区”的概念 1987年《华盛顿宪章》: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方法等。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

法规文件。 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重新定义了遗产保护界最基本的概念——真实性2005年《西安宣言》:其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6.美国国家公园体系: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此开辟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公众欣赏自然的途径。国家公园按资源保护程度和可开发强化划分为自然区、文化区、公园发展区和特别使用区四大区域。(1)自然区:包括旷野区、环境保护区、特别自然景观区、研究自然区设立自然区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确保它们为子孙后代享用。区域内允许自然资源欣赏的游憩活动存在,但应不影响风景性质。如分散的游憩和管理设施:小径、标牌、小船码头,溪流测量仪器、气象台等。 (2)文化区:保存区、保存与适度使用区、纪念区 设立文化区的主要目标是保存文化资源和培养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鉴赏能力。包括公园至关重要的文化资源,已列入国家历史场所注册名单的财产及无资格注册但值得保护的文化资源。 (3)公园发展区:管理发展区、教育解说发展区、游憩发展区、住宅发展次区、交通发展次区、未使用公园发展次区、利用次区、游客发展次区、景观管理区设立公园发展区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游客,满足公众的户外游憩需求。包括公园内可更改的自然环境和在文化上有一定意义的资源。区内主要为车道、步行道、建筑及供游客和管理人员使用的设施。 (4)特别使用区:不适合其他分区活动的陆地和水域。商业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畜牧用地、农业用地、水库用地、交通用地等。 特殊使用区是指经预测不适合其他分区活动的陆地和水域。主要类型为商业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全及图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 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 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 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 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 录》的理由。)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 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 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多>>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多>>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一、内容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文化遗产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6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 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英文文字采用“中国文化遗产”,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文化遗产歌曲《寻找与守望》 《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山东枣庄举办。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济南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大纲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24 周学时数: 学分:1.5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政治理论必修课 开课(系)院: 执笔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系统研究世界遗产相关问题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等与世界遗产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如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都能有所了解。 2、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世界遗产概论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及旅游等相关问题; (3)熟悉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标志,熟悉世界遗产的分类,掌握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重点与难点] 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遗产概念与标志 第二节世界遗产分类 第三节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第四节今后世界遗产的课题 [参考书目] [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 2、《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申报世界遗产? 第二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点与难点]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课堂讨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皇宫 第二节建筑群 第三节考古遗址 第四节洞窟石刻 [参考书目] [1]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牡丹江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牡丹江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红色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作为东北抗联地区主要城市之一的牡丹江市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但是在保护与开发工作方面,由于保护手段及资金的限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加强牡丹江市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红色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遗产;牡丹江;开发与保护 一、牡丹江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五年规划“121”工程中首次提出了红色文化遗产概念并指出要建立“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红色文化遗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解放前夕28年的历史阶段内,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革命时期存在、产生和创造的在历史、艺术、社会学等方面有着重大革命纪念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建筑物、遗迹,或者一些工艺品、文献等实物和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及其所承载、体现的革命历史、事迹、精神。”【1】 本文从狭义的概念上对牡丹江红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探讨。牡丹江市红色文化遗产分为物质红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两类。其中,物质红色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革命遗址旧址、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馆、要塞遗址等,如:绥芬河铁路大白楼―中共六大代表秘密过境居住地旧址、杨子荣烈士陵园、牡丹江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碑、马骏纪念馆、东宁要塞群等;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指这些遗址遗迹及纪念设施所承载的革命事迹、精神和一些反映它们的文学作品、歌曲、戏

曲等。如;反映剿匪英雄杨子荣的一本书《林海雪原》、一部戏或电影《智取威虎山》。 目前黑龙江省具有革命遗址924处,其中牡丹江市224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24.24%,居于首位。牡丹江市主要革命遗址分布情况:市区有孟泾清烈士纪念碑、牡丹江市革命烈士陵园、“八女投江”雕塑、中共吉东局第二、三、四次工作会议遗址等18处;绥芬河市有绥芬河站―绥芬河站党支部旧址、铁路工团活动旧址、李春荣故居等15处;海林市有杨子荣烈士陵园、海林威虎山剿匪纪念地、东北抗日联军柴河东山密营遗址群等15处;东宁县有中共东宁党组织早期活动地、沙河子烈士陵园、三岔口地下交通站遗址等13处;宁安市有张闻天工作室、石门子站斗遗址、陈翰章牺牲地等26处;穆棱市有中共穆棱县诞生地遗址、绥东军分区司令部遗址等16处;林口县有八女英雄杨贵珍故乡 纪念碑、大盘道伏击战遗址等12处。牡丹江市革命遗址224处中,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2处,省级5处,市级5处,县级1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2处,省级4处,县级14处。 另外,目前牡丹江市革命遗址保存状况为:保存好的18处,保存较好的58处,一般的76?,较差的28处,差的22处,消失的22处。我们看可以看出牡丹江市革命遗址从一 般到较差再到差,最后到消失的红色文化遗产共有148处,占全市革命遗址总数的66%以上。建国以来,随着社会发展,一批革命遗址在城区规划改造中被拆除,而未拆除的遗址中也有大部分处于危房状态,如不抓紧维修加固,将会造成一大批革命遗址消失。因此,加强对牡丹江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严峻,刻不容缓。 二、牡丹江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1.保护力度不够,开发不平衡。全市的红色文化遗产缺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闫星宇201301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根据上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由于我国自近代以来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被掩盖于众多商业的、流行的文化之下,使我们感觉到陌生而且模糊。作为未来文化继承者的现代青少年却在追逐着社会上的所谓流行文化,却对我们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不屑一顾,造成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由于没有传承者而消失与历史长河之中;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这样的局面更加严重。总的来说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态的改变造成人们对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实际上即使是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受重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的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与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国门、入侵国家的同时,也强制性的改变着国人的文化思想,在经过开始的茫然,而后的转变到最后的接受与学习,人们的思想在一步步的被改变着。这虽然促使中国的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学院:林学院班级:12旅游管理3班学号:201231060326 姓名:叶燕 前言:简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探讨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与对策。 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近年来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人们更加关注于遗产的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害,这也带来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这也成为了人们发展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措施与对策 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盘古、上帝、女娲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42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从中国第一次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秦朝开始算起约有2200年。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和而成为中华民族。而由中国历史长河衍生出来的中华文化,不仅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而且从中涌现了不少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中国198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现有175个缔约国,已有730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现已拥有43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30处世界文化遗产、9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此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首都北京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复习资料

理解: 1.自然遗产案例:九寨沟,中国南喀斯特,黄龙,三清山,武陵源,中国丹霞,三江并流,中国澄江化地,大熊猫栖息地,中国新疆天山,神农架等。 2.文化遗产案例:明清故宫,土楼,兵马俑,店北京人遗址,龙门窟,元上都遗址,长城,曲阜庙、林、府,土司遗址,明清皇家陵寝。 3.文化景观案例:古典园林,红河哈尼梯田,菲律宾伊富高山上的稻米梯田的农业景观,厄兰岛南部农业景观,古巴东南部第一个咖啡种植园,比尼亚莱斯山谷的烟草种植园,葡萄园景观,酿酒业景观等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文化景观 4.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宣纸、粤剧、龙泉青瓷、热贡艺术、藏戏、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昆曲,中国古琴艺术,京剧,中医针灸,珠算,皮影戏 5.国际重要宪章文件的重要性: 1933年《雅典宪章》: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其中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1964年《威尼斯宪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6年《罗毕建议》:明确提出了“历史建筑地区”的概念 1987年《华盛顿宪章》: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法等。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件。

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重新定义了遗产保护界最基本的概念——真实性2005年《宣言》:其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6.美国公园体系: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公园——公园,从此开辟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公众欣赏自然的途径。公园按资源保护程度和可开发强化划分为自然区、文化区、公园发展区和特别使用区四大区域。 (1)自然区:包括旷野区、环境保护区、特别自然景观区、研究自然区设立自然区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确保它们为子后代享用。区域允自然资源欣赏的游憩活动存在,但应不影响风景性质。如分散的游憩和管理设施:小径、标牌、小船码头,溪流测量仪器、气象台等。 (2)文化区:保存区、保存与适度使用区、纪念区 设立文化区的主要目标是保存文化资源和培养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鉴赏能力。包括公园至关重要的文化资源,已列入历史场所注册的财产及无资格注册但值得保护的文化资源。 (3)公园发展区:管理发展区、教育解说发展区、游憩发展区、住宅发展次区、交通发展次区、未使用公园发展次区、利用次区、游客发展次区、景观管理区设立公园发展区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游客,满足公众的户外游憩需求。包括公园可更改的自然环境和在文化上有一定意义的资源。区主要为车道、步行道、建筑及供游客和管理人员使用的设施。 (4)特别使用区:不适合其他分区活动的陆地和水域。商业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畜牧用地、农业用地、水库用地、交通用地等。 特殊使用区是指经预测不适合其他分区活动的陆地和水域。主要类型为商业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畜牧用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7323048.html,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崔北军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4期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由于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传承困难、后继乏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缺乏等问题。为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其他地区保护、传承经验,着力在科学认定、分类保护、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等方面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 〔关键词〕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 ;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5)04-0105-0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口头表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庆典、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和文化创造形式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当代文化的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蚌埠市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过程中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实践难题。 一、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一)拥有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蚌埠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结合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淮河文化特征,如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体现了蚌埠文化南北融合的特点,也正是蚌埠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1体现了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的基本情况。 表1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 《蚌埠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是蚌埠市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首次大规模调查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存量、分布情况、存在环境和保护现状。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数量多。这次普查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597项,其中蚌埠卷(包含固镇县)116项,怀远卷279项,五河卷202项,最终形成了约70万字的《蚌埠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三卷本。二是种类全。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15类,涵盖了除“民族语言”类别

认识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目前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存在从西方语境中移植来的概念如何与中国本土环境“耦合”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概念翻译本身已进行了再创造,它的意义得到了再生而不是简单改变,或者说是由一种意义转变成另一个意义,如生态博物馆;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对应的词汇在国内外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如乡村旅游。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很多概念就无法被有效实践,难以成为规范我国相关行为者活动规则及其认同价值。 以世界遗产类型“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s)”为例,目前,我国只有庐山、五台山和杭州西湖三处文化景观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我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所折射出的景观价值差距甚远。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并不是中国有意规避文化景观类别,而是遭遇了概念迁移引发的本土适用问题。 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全新的遗产类型,是在1992年第1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提出来的。会议将其诠释为“人类和自然的共同作品”,作了如下三种分类并制定了标准: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和关联性文化景观。之前实施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虽然本意是要将自然和文化的价值公平对待,但由于深受西方“人和自然对立”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公约》对世界遗产的划分还是泾渭分明。例如,文化遗产多局限于单体或点状式的文物、建筑或构筑物,缺乏对所依附环境的关注;自然遗产则强调的是自然本身的生物或美学价值,以及较少人文痕迹,从而导致那些文化和自然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遗产被人为地切割和分离。双重遗产一定程度消解了自然和文化的对立关系,但仍未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文化景观的提出似乎弥合了世界遗产操作指南中自然和人文之间的裂痕,使得任何人类遗产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归宿。 世界遗产所采用的文化景观概念深受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的影响。根据西方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自然界是外在于人的存在,因而人与自然之间呈现一种对立的态势。景观是传统的生活方式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新文化地理学将景观的文化研究从人类学引入到政治学,直指文化内涵的焦点,即景观是“文化的意象”,具有价值观念以及相关联的符号意义;而文化景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动态、具体的文化角度来剖析和解读景观的生成、形态及意义,并以“文本”的方式记录某种意识和文化,反映出强烈的社会象征意义,故通过对此文本的解读,来考察社会建构、权力竞争、意识形态和社会空间。可以说,文化景观是对西方景观概念的拓展。而在我国“天人合一”传统哲学背景下,景观通常都有文化性,文化景观概念便泛指成为人类美化自然而形成的景观,即便是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因为被赋予深厚的哲学和美学含义,都可以将其视为文化景观,这与西方的文化景观概念大相径庭。 尽管世界遗产采用“文化景观”是想说明遗产不应该被孤立地、物质地、静止地看待,而必须纳入到整体的、非物质的、动态演进的,包括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环境中来加以定位和解读,但由于该概念在中国语境下难以理解,因此,我国对文化景观的申报焦点和研究力度大多停留在建筑景观和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