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文献综述】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文献综述】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

引言

现今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存储量以及它们的生产队地球和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促使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得以大力发展。其中,尤以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和木质纤维素的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最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和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天然资源廉价易得,既可以收获又可能再生,且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早在100年前,纤维素纤维(如铜氨和粘胶纤维)就已得到了发展。过去的6年间,全球纤维素纤维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3.5%。2008年纤维素纤维产量达330万t,其中短纤维300万t,长丝纱37万t。2008年粘胶纤维产量254.49万t/a,主要产区在亚洲,约占世界粘胶纤维产量的80%,欧洲占17%。中国是粘胶纤维最大的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4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全球性的认识,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功能化纤维是指具有吸附、分离、螯合、吸水、吸油、吸烟、导电、导光、光变色、远红外蓄热、蓄光、散发芳香、生物体吸收、生物降解、抗菌消臭、释放负氧离子、光催化、发光和纤维超微细带来的新功能等一大类纤维的总称,当纤维中兼有多种功能,称之为多功能纤维。目前已商化的功能纤维品种有21种:中空纤维分离膜、活性炭纤维、离子交换纤维、金属螯合纤维、超吸水纤维、吸油纤维、吸烟纤维、芳香纤维、森林浴纤维、负离子纤维、光催化纤维、光变色纤维、蓄光纤维、远红外蓄热纤维、发光纤维、光导纤维、导电纤维、抗菌消臭纤维、生物体吸收纤维、生物降解纤维和纳米纤维。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印刷行业、纺织工业等不断发展的同时,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染料的使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富有色彩,同时废水的排放危害着我们的环境,危害我们的生命。酞菁作为一种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和纺织行业,近年来,金属酞菁因其结构特点在作为催化剂应用上也被广泛的研究,能够催化包括加氢反应、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等数10种有机反应,在催化氧化脱硫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利用金属酞菁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最初人们将金属酞

菁固定于不同负载材料上,如粘土类、分子筛、Nafion膜、离子交换树脂和海藻酸盐凝胶微球等。但其体现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负载过程负载操作不方便。然而纤维素纤维廉价易得,具有体积蓬松、表面积大等特点,对于常用的氧化剂稳定性良好且具有较好的耐光性能。这样的载体对于在将来需要大规模使用非常合适。于是人们开始在这种功能化纤维素纤维上进行研究。

金属酞菁负载纤维

金属酞菁与生物体系中P450的辅基卟啉具有类似的分子结构,因而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均相体系中金属酞菁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均相体系中存在着催化剂难与反应体系分离等问题。且金属酞菁由于其优异的耐酸碱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突出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均相催化反应不利于金属酞菁的回收,同时也会导致二次污染,有效地解决方法使将其负载到合适的载体上进行非均相催化反应。

相对于均相催化反应,将酞菁负载在载体上可以提高金属酞菁的抗氧能力,而且解决了均相催化反应中催化剂回收和重复利用的问题,减少了催化剂的损失。载体包括无机载体和有机载体,载体和催化组分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共价结合、离子交换、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等,金属酞菁的有效负载方式主要有三种:一、金属酞菁环通过共价键与载体结合;二、金属酞菁中心金属离子与载体配位结合;三、带电荷的金属酞菁与带反相电荷的载体通过静电作用结合。以上三种方式(共价结合、配位结合、静电结合)负载的金属酞菁能保持较高的催化和光催化性。

基于此,人们尝试选择纤维素纤维为载体,将金属酞菁通过接枝反应负载在纤维上,得到一种新型的催化纤维CoPcF。这种催化纤维在常温下对巯基乙醇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且能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重复使用,从而解决了因小分子金属酞菁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

结语

酞菁负载纤维已经向新世纪迈出了一步,功能化纤维素纤维正慢慢的普及各个领域。功能纤维是高科技纤维的重要品种,对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环保、节能、提高工作效率、维护身体健康、开发纺织品的新领域等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短缺的形势下,开发多种新能源是各国刻不容缓的政策。我国的高性能纤维已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预期碳纤维、对位和间位芳酰胺纤维、超强PE纤维、PPS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将跻身世界产量大国行列,并向系列化产品发展,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仍有

待改进。

将纤维素纤维功能化使其可以面对目前以及将来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可以想象人们大规模的使用中空纤维膜使海水淡化,变成我们可以使用的水资源,让那些缺水区域的人们不再受水资源的困惑,茫茫大海造福人间。就目前而言,多功能的纤维素纤维可以用来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空气中的臭气有毒物质、纺织印刷行业排放的污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有效处理。纤维素纤维产量大、廉价、可生物降解,对于其功能化的研究不能怠慢。

参考文献

[1] Bogumil Laszkiewicz. New gererations of Lyocell fibers [J]. 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 2006, 56(4): 234-237.

[2] 叶代勇,黄洪,傅和青,等.纤维素化学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 2006, 57(8): 1782-1791.

[3]冯宝成.功能性纤维的开发现状与前景[J]合成技术及应用, 1995, 33(01): 68-70.

[4] 唐爱民, 梁文芷. 纤维素的功能化[J]. 高分子通报, 2000, 12(4): 1-9.

[5] Focher B, M arzettiA , M arsano E, et al. J App l Po lym Sci, 1998, 67 (6): 961- 974.

[6] Baran W, Makowski A , Wardas W. The effect of UV radiation absorption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dye solutions on thei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ce TiO2 [J] . Dyes Pigm , 2008 , 76: 226 - 230.

[7] Fang J , Huang J C, Chen L K, et al.[J] International Sympo sium on Cellulo se and L ignocellulo sice’96, Guangzhou, China, 1996, 82- 83.

[8] 徐敏虹, 吕汪洋, 李楠, 姚玉元, 陈文兴. 酞菁负载纤维素纤维对活性染料的氧化脱色[J]. 纺织学报, 2008, 39(07): 2-3.

[9]沈永嘉. 酞菁的合成与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1662183.

[10] 姚玉元, 陈文兴, 吕素芳. 催化纤维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J]. 纺织学报, 2007, 36(04): 1-4.

[11] 陈文兴, 陈世良, 吕慎水, 姚玉元, 徐敏虹. 负载型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苯酚[J].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7, 41(04): 2-5.

[12]吕春燕, 吕彤.负载型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其应用[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8, 26(12): 1-3.

[13] Liang, X.; Fu, D.; Liu, R.; Zhang, Q.; Zhang, T. Y.; Hu, X. Highly efficientNaNO2-catalyzed destruction of trichlorophenol using molecular oxygen.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5520-5523.

[14]Fernandez, J.; Bandara, J.; Lopez, A.; Buffat, Ph.; Kiwi, J. Photoassisted Fenton degradation of nonbiodegradable azo dye (Orange II) in Fe-free solutions mediated by cation transfer membranes. Langmuir 1999, 15, 185-192.

[15] 汪进前, 魏莉莉, 吕素芳, 张利, 陈文兴. 金属酞菁接枝纤维素纤维及其消臭性能[J]. 纺织学报, 2006, 21(06): 2-3.

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及发展趋势

2.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及发展趋势 【作者】耿存珍;夏延致;全凤玉; 【Author】 GENG Cun-zhen,XIA Yan-zhi,QUAN Feng-yu(Cultivating Base of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Novel Fibers and Modern Textiles,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机构】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摘要】纤维素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改变纤维素的结构,便赋予其许多新的功能。选择性氧化纤维素成为纤维素科学与纤维素基新材料研究领域中的热点。综述了纤维素的各种选择性氧化体系,重点介绍了 TEMPO/NaClO/NaBr选择性氧化体系的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氧化纤维素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氧化纤维素;选择性氧化;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10AA093701)【所属期刊栏目】综述(2012年15期) 【参考文献】说明: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王怀芳,朱平,张传杰. 氢氧化钠/尿素/硫脲溶剂体系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研究[J]. 合成纤维. 200 8(07) ?[2] 王海云,朱永年,储富祥,蔡智慧. 溶解纤维素的溶剂体系研究进展[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6(0 3) 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许冬生编.纤维素衍生物[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2] 北京造纸研究所编.造纸工业化学分析[M]. 轻工业出版社, 1979 国际期刊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54]发明名称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醋酸纤维素放入溶剂中搅拌,然后再加入非溶剂添加剂搅拌,最后静置,得铸膜液;2)将上述铸膜液刮制成250u m厚度的湿膜,然后静置在空气中;3)将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湿膜浸入蒸馏水中进行凝胶浴处理,得到不对称膜;4)将上述不对称膜依次经乙醇水溶液交换和纯环己 烷交换处理后,得醋酸纤维素纳滤膜。利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纳滤膜通量大、分离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 第1/1页 1、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醋酸纤维素放入溶剂中搅拌22~26小时,然后再加入非溶剂添加剂搅拌2~5小时,最后静置65~75小时,得铸膜液; 2)、于10~30℃温度和50~75%相对湿度条件下,将上述铸膜液刮在洁净玻璃板或无纺布上制成250ltm厚度的湿膜,再使湿膜静置在空气中进行溶剂的挥发,静置时间为1~30分钟; 3)、将上述挥发处理后的湿膜浸入5~25℃蒸馏水中进行凝胶浴处理,直至湿膜充分凝胶;得到不对称膜; 4)、将上述不对称膜依次经体积浓度为30 --70%乙醇水溶液交换和纯环己烷交换处理后,得醋酸纤维素纳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溶剂与醋酸纤维素的用量比为100 ml:8~20g,溶剂与非溶剂添加剂的体积比为4~2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溶剂为丙酮、1,4一二氧六环、四氢呋喃或氯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非溶剂添加剂为水、甲醇或乙醇。 说明书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物质分离提纯和浓缩工艺,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无相变;大规模生产中有节能、环保的优势;尤其适宜加热易变性的热敏性物质,因而在食品、医药、水处理等领域发展迅猛。膜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从中药中提取活性物质。中药中活

纤维素工艺汇总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生产工艺 反应原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生产采用氯甲烷和环氧丙烷作为醚化剂, 其化学反应方程是: Rcell –OH(精制棉)+ NaOH(片碱、氢氧化钠)+ CH3Cl (氯甲烷)+ CH2OCHCH3(环氧丙烷)→Rcell - O - CH2OHCHCH3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NaCl (氯化钠)+ H2O (水) 化学结构式为: 工艺流程:精制棉粉碎---化碱---投料---碱化---醚化---溶剂回收及洗涤---离心分离---干燥---粉碎---混料---成品包装1:生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原料及辅料 主要原料为精制棉,辅助材料为氢氧化钠(片碱)、环氧丙烷、氯甲烷、醋酸、甲苯、异丙醇、氮气。(精制棉粉碎的目的:通过机械能破坏精制棉的聚集态结构,以降低结晶度和聚合度,增加其表面积。) 2:精确计量与原料质量控制 在设备一定的前提下,任何主副原材料的质量及加入量和溶剂的浓度比例都直接影响产品的各项指标。生产过程体系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水与有机溶剂并非完全互溶,水的分散度影响碱在体系中分布。若没有充分搅拌,则对纤维素均匀碱化与醚化不利。

3:搅拌与传质传热 纤维素碱化、醚化都是在非均相(利用外力搅拌均匀)条件下进行的。水、碱、精制棉及醚化剂在溶剂体系中的分散与相互接触是否充分均匀,都会直接影响碱化、醚化效果。碱化过程搅拌不匀,会在设备底部产生碱结晶而沉淀,上层浓度低碱化不够充分,结果是醚化结束后体系还存在大量自由碱,但是纤维素本身碱化不够充分,产品取代不均匀,从而导致透明度差,游离纤维多,保水性能差,凝胶点也低,PH值偏高。 4:生产工艺(淤浆法生产过程) (1:)向化碱釜内加入规定量的固体碱(790Kg)、水(系统总水量460Kg),搅拌升温至80度恒温40分钟以上,固态碱完全溶解(2:)向反应釜加入6500Kg的溶剂(溶剂中异丙醇与甲苯的比值为15/85左右);将化好的碱压入反应釜,压碱后向化碱釜喷淋200Kg溶剂以冲洗管道;反应釜降温至23℃,将粉碎精制棉(800Kg)加入,精制棉加入后喷淋600Kg溶剂开始碱化反应。粉碎精制棉加入必须在规定时间(7分钟)内完成(加入时间长短很重要)。精制棉一旦与碱溶液接触,碱化反应就开始了。加料时间太长,会因精制棉进入反应体系的时间不同而使碱化程度有差异,导致碱化不均匀,产品均匀性降低,同时会引起碱纤维素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发生氧化降解,导致产品粘度下降。为得到不同粘度级别的产品,可在碱化过程中抽真空、充氮,也可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剂(二氯甲烷)。碱化时间控制在120min,温度保持20-23℃ (3:)碱化结束,加入规定量的醚化剂(氯甲烷和环氧丙烷),升温至规定温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醚化反应。醚化条件:氯甲烷加入量950Kg,环氧丙烷加入量303Kg。加入醚化剂冷搅40分钟后升温,醚化一段温度56℃、恒温时间2.5h,醚化二段温度87℃,恒温2.5h。羟丙基的反应在30℃左右即能进行,50℃时反应速率大大加快,甲氧基化反应在60℃时缓慢,50℃以下更弱。氯甲烷和环氧丙烷的量、比例和时机以及醚化过程的升温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结构。

6种纤维素的作用及来源要点

6种纤维素的作用及来源 维生素A 维生素A:保护眼睛和全身上皮组织间接抵抗各种疾病的感染。缺乏时会造成夜盲、干眼症、角膜软化甚至穿孔、失明以及免疫力低下。维生素A来源于鱼肝油,胡萝卜,动物的肝、肾、乳类、蛋黄,有色蔬菜(南瓜、鸡毛菜、克莱、芥菜、紫菜等)及黄色水果(杏、柿等)。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正常的生长。缺乏时会患佝楼病。维生素D来源于鱼肝油、肝和蛋,以及日光照射裸露的皮肤在体内形成。 维生素E 维生素E利用它的抗氧化性质来防止心脏病。并且它增进了循环,有助于防止血凝。维生素E也能抵抗某种癌症,延缓衰老,预防白内障。而且对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也有帮助作用。不过它也可以帮助伤口愈合。成年人的维生素E缺乏症可以通过下述症状来鉴别:过早衰老,肌肉虚弱,走路困难,容易被传染,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疲劳。维生素E缺乏涉及到的疾病主要是红血球被破坏、肌肉的变性、贫血症、生殖机能障碍。尽管维生素E是一种脂肪可溶的维生素,并且储存在人体内,但是维生素E是最安全的维生素,而且毒性很小。维生素E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芽甘蓝、绿叶蔬菜、菠菜、有添加营养素的面粉、全麦、未精制的谷类制品、蛋。维生素E的建议每日摄入量是400-800IU,而且最好是通过α-维生素E获取。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可以预防神经炎及脚气病等,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帮助消化,促进生长发育。缺乏时会引起食欲不振、健忘、不安、易怒、患脚气病,甚至出现惊厥昏迷,心力衰竭。维生素Bl来源于米糠、麦就豆类、花生等。 维生素B2 维生素B2:功用是促进细胞组织氧化,防止皮肤干燥和口、眼症状。缺乏时会发生口角炎、眼炎、舌炎。维生素B2来源于肝、蛋、乳、绿叶蔬菜。 维生素C 维生素C:调节生理机能,促进铁的吸收,提高对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抵抗力。缺乏时会出现坏血病、骨骼生长及造血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生长迟缓。维生素C来源于新鲜水果(以柚、橙。猕猴桃、山植含量高)和新鲜蔬菜(番茄、青椒含量高)。 水和食物纤维的作用

纤维素综述

纤维素综述 简述: 微晶纤维素是天然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外观呈白色或类白色,是一种晶形粉末产品,不溶于水,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化学反应。 作为填充剂,适量用于处方中,可以使制得的颗粒较松散,均匀细小,结合性能好,同时,由于它吸水后能使片子迅速膨胀而崩解,因此,它又是一种良好的崩解剂。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辅料,微晶纤维素在片剂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近些年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原有产品处方的改进及不合格中间产品的再处理等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这一新型辅料,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用于新处方设计中由于微晶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结合性与崩解性,因此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时,它是一种优先选用的辅料,微晶纤维的作用要强于其它类似辅料如淀粉、糊精等。这在处方设计时,我们优先选用了微晶纤维素,经过数次处方调整与试验,当微晶纤维素在片中的含量达到0.025g/片时,生产出的片子结合很好,具有足够的硬度。 制法: 微晶纤维素可用稀无机酸溶液将α-纤维素控制水解制得,α-纤维素可从含纤维素植物的纤维浆制得。水解后的纤维素经过滤、提纯、水浆喷雾干燥形成干的。粒径分布广泛的多孔颗粒。 应用: 解决因工艺带来的问题有些产品的工艺是在迁就产品达到某些

指标情况下制定的,一旦工艺变化就会带来诸多问题。例如新速效感冒片,在原处方基础上,为了保证其溶出度符合药典规定,在工艺上不得已将颗粒制得比正常的软一些,打片时打片机的压力也要尽量小一些,使得打出的片子硬度低。在进行薄膜包装时,常常会造成很多碎片,使得成片率降低,为了提高成片率就必须提高片子的硬度。要提高硬度,又不影响溶出度,就要改变原处方,这时微晶纤维素又是一个良好的优选辅料。生产中,压力提高后,我们用一定量的微晶纤素取代了原处方中相应量的某些其它辅料,当其用量达到。片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片子的硬度由原来的提高至,同时其溶出度也很好,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用于不合格中间体的再处理有时制出的片子鼓盖掉盖,裂片或崩解超限。原因在于软材制得不实、颗粒不完整、颗粒太软、干燥程度不够、淀粉糊浓度过大或温度过高,都可以造成上述问题。此外,有些经再处理才合格的原料,如乙酞螺旋霉素,其某些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也可以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处理方法中间体再处理时,其处理方法因产品的不同及成因不同也有所区别,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也不一样。乙酞螺旋霉素将制好的不合格的中间体颗粒过目筛,细粉按的比例加人微晶纤维素,混匀后加人适量的温淀粉糊制成软材,混实后再制粒,干燥整粒后再加人适量润滑剂,混匀,再投人到开始筛出的颗粒中大混、打片。如为原料原因时,则在投料时直接用一定量的微晶纤维素取代相应量的淀粉投料。每万片投料量用微晶纤维素。交沙霉素、维生素、峡喃坦陡在实际生产中,交沙霉素、维生素容易出现软材制得不实,颗粒发散、结合不好的现象,峡喃坦睫易出现颗粒过硬、崩解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现今世界,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储存量以及它们的生产对地球和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促使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得以大力发展。其中, 尤以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和木质纤维素的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最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和关注, 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天然资源价廉易得, 既可收获又能再生, 且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此外, 纤维素是一多羟基葡萄糖聚合物, 可以经由一系列的化学改性反应, 制取不同用途的功能材料。并且, 纤维素可以粉状、片状膜、纤维以及溶液等不同形式出现, 这便进一步提高了纤维素功能化之灵活性和功能材料应用的广泛性。 要获得功能材料, 必须进行功能设计。所谓功能设计, 就是赋予高分子材料以功能特性的科学方法。其主要途径有通过特殊加工改变纤维素的物理形态;通过分子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官能团设计是使高分子材料获得具有化学结构等特征性功能团;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表面处理等方法等(既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纤维素纤维的功能化使纤维具有了抗菌、防紫外线、除臭、吸水、吸油和过滤等功能,具有功能化的纤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利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具有特异功能的新型纤维素功能材料将得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功能材料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主要途径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化学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官能团设计是使高分子材料获得具有化学结构本征性功能团特征的主要方法。物理方法:通过特殊加工, 使纤维素的物理形态发生变化, 如薄膜化、球状化、微粉化等, 赋予纤维素新的性能。表面、界面化学修饰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以获得新功能。 本实验采用化学的方法在纤维素纤维上负载钴酞菁,使得纤维素纤维具有催化氧化功能,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最终通过实验得出最优的负载路线。具体的思路与目标如

微晶纤维素制备、应用及市场前景的研究

微晶纤维素制备、应用及市场前景的研究 曲阜天利药用辅料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山东曲阜273105 摘要: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对解决目前世界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酸水解,当聚合度下降到趋于平衡时所得到的产品称为微晶纤维素(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微晶纤维素为白色或类白色、无臭、无味的多孔性微晶状颗粒或粉末,具有高度可变形性,是可自由流动的纤维素晶体组成的天然聚合物,通常 MCC的粒径大小一般在20-80微米之间,它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及其他工业领域。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MCC;制备;应用;市场前景。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and market prospect of research QuFuTianLi medicinal materials co., LTD.,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shandong qufu 273105 Abstract:Cellulose is the most abundant natural polymer materials in the nature。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in the world, the problem such a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Cellulos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ith acid hydrolysis,When the polymerization degree decline to tend to balance the resulting product is called the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is white or kind of white, odorless, tasteless porous micro crystalline granular or powder,With high deformability,Is the free flow of natural polymer composed of cellulose crystal,Usually the particle size of MCC generally between 20 to 80 microns,It is widely used in food, medicine and other industrial fields。 Key words: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Market prospect 正文:微晶纤维素[1]为白色或类白色无臭、无味的多孔性微晶状颗粒或粉末,具有高度可变形性 ,对主药具有较大的容纳性 ,可作为片剂的填充剂、干燥粘合剂 ,同时具有崩解作用 ,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 在生产微晶纤维素时国外主要采用木材为原材料[2],先收集木浆纤维素酸部分水解后的结晶部分,再经干燥粉碎而得到聚合度约200的结晶纤维素,我国棉花产量较高,成本较木材低,因此国内多以棉浆为原材料。决定微晶纤维素性能的主要因素[3]是制备方法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大程

纤维素对人体的作用

纤维素对人体的作用 姓名:陈钊学号:2010210101 班级:信息管理504班一、生理作用 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二、膳食纤维 人类膳食中的纤维素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食纤维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律;膳食纤维能包裹食物的糖分,使其逐渐被吸收,有平衡餐后血糖的作用,从而达到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三、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升高会导致冠心病。胆固醇和胆酸的排出与膳食纤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膳食纤维可与胆酸结合,而使胆酸迅速排出体外,同时膳食纤维与胆酸结合的结果,会促使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降低了胆固醇水平。 四、降压作用 膳食纤维能够吸附离子,与肠道中的钠离子、钾离子进行交换,从而降低血液中的钠钾比值,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五、抗癌作用 自七十年代以来,膳食纤维在抗癌方面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尤其是膳食纤维与消化道癌的关系。肠道中的有益菌能够利用膳食纤维产生丁酸,丁酸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并控制致癌基因的表达。 六、减肥治疗肥胖症 膳食纤维取代了食物中一部分营养成份的数量,而使食物总摄取量减少。膳食纤维促增加唾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胃起到了填充作用,同时吸水膨胀,能产生饱腹感而抑制进食欲望。膳食纤维与部分脂肪酸结合,这种结合使得当脂肪酸通过消化道时,不能被吸收,因此减少了对脂肪的吸收率。 七、治疗便秘 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持水性,其吸水率高达10倍。它吸水后使肠内容物体积增大,

【文献综述】纤维素酶的概述

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纤维素酶的概述 【摘要】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分布广,含量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纤维素的利用和转化对于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纤维素酶的应用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的实际应用:应用前景 1. 纤维素的概况 1.2 纤维素酶的分类 纤维素酶的组成比较复杂,通常所说的碱性纤维素酶是具有3~10 种或更多组分构成的多组分酶。根据其作用方式一般又可将纤维素酶分为3 类: 外切β- 1, 4-葡聚糖苷酶( 简称CBH) 、内切β-1, 4- 葡聚糖苷酶( 简称EG)和β- 1, 4- 葡萄糖苷酶( 简称BG) [1]。在这3 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能够在碱性条件下分解天然纤维素的纤维素酶。碱性纤维素酶是一种单组分或多组分的酶, 只具有内切β- 1, 4- 葡聚糖苷酶( 又称CMC酶) 的活性, 有的还与中性CMC 酶组分共存[2]。 1.3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纤维素酶在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的同时, 可促进植物细胞壁的溶解使更多的植物细胞内溶物溶解出来并能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脂类降解成小分子物质, 有利于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3]。同时, 纤维素酶制剂可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补充内源酶的不足, 并对内源酶进行调整, 保证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起到防病、促生长的作用, 消除抗营养因子,促进生物健康生长。半纤维素和果胶部分溶于水后会产生粘性溶液, 增加消化物的粘度, 对内源酶造成障碍, 而添加纤维素酶可降低粘度, 增加内源酶的扩散, 提高酶与养分接触面积, 促进饲料的良好消化。而纤维素酶制剂本身是一种由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组成的多酶复合物, 在这种多酶复合体系中一种酶的产物可以成为另一种酶的底物, 从而使消化道内的消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4]。也就是说纤维素酶除直接降解纤维素, 促进其分解为易被动物所消化吸收的低分子化合物外, 还和其他酶共同作用提高奶牛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消化[5] 2. 纤维素酶的一些历史及研究成果 在吴琳,景晓辉,黄俊生[3]的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酶活性测定中,他们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

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任务+翻译+开题+综述+正文】

一、题目
任务书 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
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
主要目标和任务:金属酞菁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优良的催化氧化性 能,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本实验首先合成酞菁化合物,再制备纤维素薄膜,然后 采用直接将金属酞菁衍生物负载到纤维素上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种金属酞菁负载纤 维催化剂。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酞菁衍生物中的金属元素的 含量,从而根据金属元素的含量换算出金属酞菁在纤维素纤维上的负载量。
主要内容包括: (1)合成外环有氨基官能团的金属酞菁化合物 (2)以乙酸纤维素原料制备薄膜,通过水解得到纤维素薄膜,并对其进行氧化 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功能化基团。 (3)通过共价键的方式将酞菁固定于纤维素纤维表面,制备得到一种负载型的 催化剂。 (4)考察各反应条件对负载量的影响。

三、起止日期及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 2010 年 11 月 8 日 至 2011 年 4 月 18 日
进度安排: 序号
时间
1 2010.11.08 至 2010.11.18
2 2010.11.21 至 2010.12.23
3 2011.12.26 至 2011.01.10
4 2011.01.10 至 2011.01.24
5 2011.02.19 至 2011.03.10
6 2011.03.15 至 2011.3.31
7 2011.04.15 至 2011.04.18
内容 文献的查阅与实验方案制定 完成开题报告、英文翻译和文献综述
合成四氨基金属酞菁 完成纤维素薄膜的制备与固定 完成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固定量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论文初稿 修改毕业论文,最终完稿
四、推荐参考文献(理工科专业应在 5 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 8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
献至少 2 篇。) 3. 沈永佳,酞菁的合成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 第一版. 4. 姚玉元,陈文兴,吕素芳.催化纤维的制备及催化性能[J] .纺织学报,2007,28(4):5-7 5. 陈文兴,陈世良,吕慎水,等.负载型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苯酚[J].中国科学, 2007,50(3):379-384. 6. 殷焕顺.易溶性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学位论文.湖南:湘潭大学,2004 [5] B. Kippelen, S. Yoo, J. A. Haddock, B. Domercq, S. Barlow,B. A. Minch, W. Xia, S. R. Marder and N. R. Armstrong,in Organic Photovoltaics: Mechanisms, Materials, and Devices,ed. S. sariciftic and S. Sun, CRC Press, Boca Raton, FL,2005. [6]F. Armand, H. Perez, S. Fouriaux, O. Araspin, J.-P. pradeau,C. G. Claessens, E. M. Maya, P. Va′quez and T. Torres, synth.Met., 1999, 102, 1476; Z. Wang, A.-M. Nygrd, M. J. Cook andD. A. Russell, Langmuir, 2004, 20, 5850.

纤维素总结

一:纤维素的结构分类及应用: 1)纤维素的结构: 2)纤维素的分类: 根据其在特定条件下的溶解度,可以分级为:α—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α—纤维素指的是聚合度大于200的纤维素,β-纤维素是指聚合度为10一200的纤维素,γ-纤维素是指聚合度小于10的纤维素。 3)纤维素的应用: 纤维素是一多羟基葡萄糖聚合物,经过特定的物理或化学改性后,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可以粉状,片状,膜,纤维以及溶液等不同形式出现,因此用纤维素开发的功能材料极具灵活性及应用的广泛性。 3.1 高性能纤维材料: 纤维素纤维是现代纺织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纤维素化工和造纸业的重要原料,当前,纸己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品,不仅大量应用于印刷,日用品及包装物,还可以用于绝缘材料,过滤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 3.2 可生物降解材料

纤维素能够作为可降解材料的基材使用,因为纤维素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1)纤维素本身能够被微生物完全降解;(2)维素大分子链上有许多轻基,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和相互作用性能,使得材料便于加工,成本低,而且无污染;(3)纤维素具有很强的生物相容性;(4)纤维素本身无毒,可广泛使用,由于纤维素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而且取向度和结晶度都很高,使得纤维素不溶于一般溶剂,高温下分解而不融,所以无法直接用来制作生物降解材料,必须对其进行改性,纤维素改性的方法主要有醋化,醚化以及氧化成醛,酮,酸等。纤维素生物降解材料应用广泛,例如园艺品,农,林,水产用品,医药用品,包装材料及光电子化学品等,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纤维素在医学,光电子化学,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应用的更好西川橡胶工业公司研制开发的纤维素,壳聚糖系发泡材料存在很好的应用前景,其特点是重量轻,绝热性好,透气,吸水等,这些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农业,渔业,工业,包装,医疗等各个领域。 3.3 纤维素液晶材料: 天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液晶是一类新颖的液晶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的纤维素衍生物液晶相比,新型的复合型纤维素衍生物液晶在纤维素大分子链中引入了刚性介晶基元,使得控制其液晶性质能够成为现实"这同时就为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液晶高分子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并且其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对探索高分子液晶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由于天然纤维素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那么在石油及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我们就很有必

国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备工艺介绍

国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备工艺介绍 国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备工艺介绍 (1)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Co.)制备低羟丙基含量(MS=0.05~0.2)和高甲氧基含量(DS=1.4~2.1)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是将碱纤维素与大量氯甲烷和少量环氧丙烷反应而制得。这是种度产品品种,它的2%水溶液,于20℃的粘度在30 mpa?s 以下,凝胶点接近于70℃。它的中粘度产品的粘度 在40~80 mpa?s,它的凝胶点在65℃左右。该产品适用于氯乙烯、偏氯乙烯和丙烯腈的聚合,也适用于氯乙烯与偏氯乙烯和丙烯腈与偏氯乙烯的共聚。 (2)德国Henkle and cie 公司制备易溶于水中作胶粘剂用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工艺,该工艺也属于低羟丙基含量和高甲氧基含量的类型。具体工艺如:先将10Kg 亚硫酸法精制纤维素加入到35%碱液中,压榨至 2.6 倍,在室温下放置18h,投入到装有回流冷凝器的150L 容积的高压釜中,用氮气冲洗后,导入 1 份环氧丙烷溶于 6 份氯甲烷中的混合液,经1h 升温加热至60℃,再经2h 升温至85℃后,维持该温度1h,此时产生的压力为2.2Mpa,停止加热,经冷却后,将釜中的氯甲烷除去,产品用95%的热水洗涤 2 次;离心甩干至含水量为60%,经冷却后,挤塑切成片状,经锤式粉碎机粉碎,并经空气干燥至含水量为9%,产品粒度为0.2~0.5,4%溶液的粘度为2pa?s,它在室温下不溶于水。 (3)德国Kalle 公司采用连续醚化制备纤维素醚,如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该工艺中碱纤维素是采用双螺旋浆压榨机来制备的,它与醚化反应管相连接,醚化液由水压泵强制送入反应管中,反应管外有加热夹套,有热交换器调节液温,用泵循环使用,并具有回流冷凝器来保持反应管恒温,因为反应管内的压力在表压18~29 大气压之间。反应物呈浓厚的悬浮液,必须具有压力释放旋转出料设备和旋转泵。出料物中包括纤维素醚,过量的醚化剂、二甲醚、氯化钠和其它副产物,经热水洗涤、离心分离,所得纤维素醚以常规干燥方法干燥得产品,醚化剂经回收,调整醚化剂比例后加以回用。如将经粉碎的聚合度为500 的纤维素在具有水冷却的连续混合器中与碱液混和,使成为含 有26%NaOH、32%纤维素和42%水的碱纤维素。由螺旋压榨机使均匀导入反应器中,同时导入纤维素 6 倍量的含有5%环氧丙烷的氯甲烷,于80℃反应温度下,经40min 后出料,得甲氯基含量为26%、羧丙基为3%和粘度 为1Pa?s(2%水溶液,26℃)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4)美国道化学公司曾采用芳香族有机溶剂来作为稀释剂,以使反应中热传导均匀和易于控制温度,反应一经完成后,可经共沸除去大部分水分和副反应有机化合物。例如将3980 份甲苯、392 份固体NaOH 和145 份水,用氮气换去空气,然后将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至80℃,1h 后,加入400 份经粉碎的纤维素。这些混合物采取氮气保护并加热1h 后,将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加入594 份氯甲烷和101 份环氧丙烷,然后加热至90℃,并保持此温度4h,反应完全后,开启反应釜,取样分析残余碱含量,加入足量甲酸中和残余的氢氧化钠,然后加水进行共沸蒸馏,其水量约为存在于混合物中的90%

纤维素研究综述(DOC)

纤维素水解研究综述 1.1生物质的转化与利用 生物质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包括除化石燃料外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排泄与代谢物等。从能源的角度,生物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是太阳能的一种储存形式;从资源的角度,生物质是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的碳资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物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而且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包括:织物、建材、纸张、酒精、木炭等材料和燃料。直到今天,生物质仍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能源和材料来源,而一些发达国家也将生物质作为重要的能源补充,例如:在瑞典和芬兰生物质占到其总能源消费的17.5%和20.4%。 进入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利用技术的成熟,化石资源逐渐取代生物质,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原料基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美国90%的燃料供给来自于生物质,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局面彻底改变了,化石资源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化石资源的肆意开采和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化石资源的短缺,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在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工业文明的“后遗症”。 进入二十一世纪,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迫使人类重新回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并且将目光重新投向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质资源。然而原始的粗放式的生物质利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类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以现有的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借鉴化石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提出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可行性路线,发展新型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从而实现生物质替代化石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1.1.1生物燃料简介 生物燃料顾名思义就是指由生物质转化得到的燃料,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丁醇、生物质热解油、生物质颗粒、木炭、沼气、H2、合成气(CO+H2)以及由合成气制备的甲醇、高级脂肪醇、二甲醚和烷烃等。 按照生物燃料生产原料的来源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第一代生物燃料和第二代生物燃料。第一代生物燃料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最典型代表为玉米乙醇;而第二代生物燃料则是以农作物废弃物为原料,如纤维素乙醇、微藻生物柴油。很明显,第二代生物燃料较其前辈在化学组成和燃料使用方面并没有区别,但是原料的选择却决定了第二代生物燃料不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困境,是未来生物燃料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指出的是目前第二代生物燃料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和示范工厂阶段,并没有真正的进入燃料市场,要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有许多的技术瓶颈需要突破。 目前,面向车用燃料生产发展的生物燃料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乙醇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 以粮食为原料生产乙醇是一项传统的技术,工艺上已相当成熟,但其生产受到粮食安全等社会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达132万吨/年,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国内的乙醇生产基本上都是利用淀粉和糖蜜等为原料。利用农作物秸秆为代表的各类木质纤维类生物质原料替代粮食资源的燃料乙醇技术,被认为是未来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来源问题

功能化离子液体对纤维素的溶解性能研究

第21卷第2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 o l.21,N o.2 2005年3月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M ar.2005功能化离子液体对纤维素的溶解性能研究Ξ 罗慧谋1,李毅群1,2,周长忍1 (1.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2;2.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功能化离子液体氯化12(22羟乙基)232甲基咪唑盐是纤维素的新型良溶剂,在70℃时微晶纤维素的溶解能力达到5%~7%。向离子液体纤维素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可获得再生纤维素。用XRD,FT2I R 和T GA对再生纤维素进行了表征,I R和XRD数据表明,功能化离子液体是纤维素的直接溶剂,但T GA数据则表明再生纤维素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热失重残留物有所增加。对溶解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功能化离子液体;纤维素;溶解 中图分类号:O6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55(2005)022******* 在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充分利用丰富的纤维素资源发展纤维素工业具有深远的意义[1]。纤维素具有在大多数溶剂中不溶解的特点,因而,开发有效的直接溶解纤维素的溶剂体系是解决难题的关键。直接溶解纤维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天然纤维素的特性。目前研究得较多的纤维素溶剂主要有铜氨溶液、N2甲基吗啉2N2氧化物(NMM O)溶剂体系等[2],这些溶剂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稳定、有毒害、不易回收、价格昂贵等缺点。常见的离子液体通常由烷基吡啶或双烷基咪唑季铵阳离子与四氟硼酸根、六氟磷酸根、硝酸根、卤素等阴离子组成。离子液体具有强极性、不挥发、不氧化、对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对绝大部分试剂稳定等优良特性,被认为是代替易挥发化学溶剂的绿色溶剂[3,4]。最近,Sw atlo sk i等[5]发现氯化12丁基232甲基咪唑金翁盐([BM I M]C l)离子液体可溶解纤维素;任强等[6]发现离子液体氯化12烯丙基232甲基咪唑金翁盐([AM I M]C l)对纤维素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羟基的功能化离子液体——氯化12(22羟乙基)232甲基咪唑盐([H e M I M]C l)(F ig.1),该功能化离子液体对纤维素有较好的溶解性。在相同的溶解条件下, [H e M I M]C l对纤维素的溶解性能优于文献报道的离子液体[BM I M]C l和[AM I M]C l 。 F ig.1 The structure of1-(2-hydroxylethyl)-3-methyl i m ida- zoliu m chlor ide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溶解过程用XPT27偏光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在B ruker Equ inox55上测定;核磁共振谱用B ruker AVAN CE300(300M H z)测定; XRD在M SAL2XD II上测定;热性能在N ET2 ZSCH T G209上测定。 所有试剂为市售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未作进一步纯化处理。 1.2 功能化离子液体氯化1-(2-羟乙基)-3-甲基咪唑盐的合成 按文献[7]制备,并经1H2NM R确证。 Ξ收稿日期:2004202202;修订日期:2004206216  作者简介:罗慧谋(1979-),男,硕士生. 联系人:李毅群.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1产品概况 纤维素醚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是以天然纤维素(α- 纤维素,包括棉短绒或木桨粕) 经过碱化、醚化反应而生成的一系列产品的总称。纤维素醚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产品,离子型产品主要是羧甲基纤维素(CMC) ,非离子型产品包括甲基纤维素(M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乙基纤维素( EC) 、羟乙基纤维素(HEC) 、羟丙基纤维素(HPC) 等。 HPMC属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是甲基纤维素(MC) 中部分甲氧基被羟丙氧基置换时得到的产物。 HPMC 为白色粉末,无味,无臭,无毒,在人体内完全无变化而排出体外。该品易溶于水,但不溶于热水。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粘稠物。HPMC 具有优良的增稠、乳化、成膜、分散、保护胶体、保持水分、粘合、耐酸碱,抗酶等性能,广泛用于建筑、涂料、医药、食品、纺织、油田、化妆品、洗涤剂、陶瓷、油墨及化学聚合反应过程中。 1生产工艺 HPMC制造主要由棉绒碱处理、羟丙基化、甲基化等三个反应来完成的。在近几年出现的各种技术方只仅仅集中在完善与改进各个单元操作方面。一般都用棉绒为原料,用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碱性处理,得到纤维素钠盐,在进行羟丙基化和甲基化操作。最近常用的羟丙基化试剂是氧化丙烯,而在70年代也有用丙醇作羟丙基化试剂的报道。甲基化试剂一般都采用氯甲烷,在早期也有用溴甲烷、硫酸二甲酯的报道。 评价:HPMC性能的指标是甲基取代度,醚化效率,聚合度,粘度等。各种新工艺方法的出现,均是围绕着改进某些工艺路线,提高某些指标水平而进行的。 纤维素醚类生产工艺有其共性,即精制棉或木浆经液体烧碱浸渍,压榨除去多余的碱液,得到碱纤维素,再加入溶剂,醚化剂,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进行醚化反应,反应终点以所需醚化度为准,然后经中和洗涤、干燥,粉碎等得成品。 HPMC的生产采用氯甲烷和环氧丙烷作为醚化剂, 其化学反应方程是: Rcell - OH+ NaOH+ CH3Cl + CH2OCHCH3 →Rcell - O - CH2OHCHCH3 + NaCl + H2O 醚化工艺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步醚化法,即使羟丙基化反应和甲基化反应同时进行,这是早期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现在制备HPMC的重要方法。另一类是分步醚化法,即将羟丙基化操作和甲基化操作分开进行,这样得到的产品某些指标较好。 1.1一步醚化法 实例1:粉末状棉绒与50%氢氧化钠水溶液在60℃时混合,在反应器压力为2.26×10-4MPa情况下,连续通入环氧丙烯。在通过组成为52%甲醚,43%氯甲烷与5%环氧丙烷混合气体。再次加入50%氢氧化钠溶液,并混合之。继续通入氯丙烷,在80℃反映1h。反应产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甲基取代度为20.2%,羟丙基取代度为25.4%,不溶物<0.05%。在反应中,氯甲烷的转化率为53.8%,环丙甲烷的转化率为42.6%。

纤维素发酵综述论文5稿,2014年(DOC)

编号:103001054048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纤维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2010级 姓名:邹千稳 指导教师:黄凤兰(教授) 完成日期:2014年 5月28日

目录 封面............................................................................... .. (1) 目录............................................................................... .. (2)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3)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4) 引言................................................................................ (5) 1 纤维质材料的预处理 (7) 1.1纤维素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7) 1.2运用物理方法对生物质材料进行预处理 (8) 1.3运用化学方法对生物质材料进行处预理 (8) 2 利用产纤维素酶的真菌对预处理后的材料进行混合发酵 (10) 2.1纤维素酶的种类与理化特性 (10) 2.2纤维素酶的生产与获得 (12) 2.3选用菌种的组合 (13) 2.4混合发酵的条件 (13)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发表论文................................................................................ (21) 致谢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