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

一、大同古城墙

关于大同城墙的由来,要上推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它的北段在今白马城、安家小村一带,留有遗存。我们现在修复的城墙,是徐达在旧址上增筑的。据《大同县志》记载:“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址砌以石,墙甃以砖。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门各建楼,角楼,四望楼五十有四,窝铺九十有六。”

徐达字天德,安徽濠州人,二十二岁投奔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建立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大将、左相国、大将军、征虏大将军、太子少傅、魏国公,五十四岁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

关于营建时间,县志武事章说:“洪武二年正月副将军常遇春率郭英、汤和等攻大同,元右丞相扩廓帖木儿奔甘肃,守将竹贞亦弃城遁,遂取大同。又据明史记:洪武三年徐达率李文忠等诸将,从北京至甘肃、宁夏,全线打击蒙元余兵,洪武四年,明廷命魏国公徐达到北平、山西练兵,修缮城池。洪武六年、七年继续在北平、山西防御练兵。从以上史实看明代大同城墙不会早于洪武四年,主体竣工不迟于洪武八年。县志记载,洪武五年所增筑应与实际吻合。去年修复墙体时,发现了刻有“洪武五年”、“洪武六年”字样的城砖,这就充分证明了明城墙的营建时间。

明代大同城墙周十三里,比平遥古城大些,但与北魏城相比要小多了。北魏城周长三十二里,东至御河桥东的古城村,南至南关的实验幼儿园一带,西是今天的西城墙,北是安家小村白马城一带。现在恢复的明朝古城墙,大致呈正方形,城池也不是绝对垂直或平行,马面(凸出城墙的墩子)是它们的连接点,相邻墙体,有的几乎成一线,有的相差0.1—0.7米。二OO七年实测,城墙东西长1750多米,南北长1800多米,周长7200多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当然这也不精准,因为四周有转角,起始点从哪计,怎么计,待定。等到城墙修复后,会有一个精准数字。现存城墙占原总长度55%保存较好,即城墙的四个角部区。

墙高四丈二。这次恢复施工中,东城墙第十一标段找到原海墁标高为12.6米,加上垛墙在14米以上,符合历史记载。至于人们说姜瓖反清时,多尔衮斩城墙五尺,可能是推倒垛墙。城墙的高度其实都是随地形而定,绝非在一个标高上。总体来讲北高南低,但都在14米以上,这在全国是最高的。为什么大同城墙要修那么高呢?还要从明朝大同所处的环境来讲。从东北起靠近蒙元边界的九个地区,习称九边,历属九个重镇,即辽东填、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偏关)、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这九个边镇是明朝与蒙元经常发生战争的地方。而主战场就在今天的大同城,双方你争我夺,约200余年。因

而,大同城墙为全国最高就不足为奇了。城墙高了,自然就宽了,最窄处也有12米多。

址砌以石。传说洪武五年,徐达命人开始筑城,正在施工当中,元军突然来犯。徐达一面调集援兵,一面令人将城外石头运进城内西北角,且在城墙上增派了弓箭手,射箭后用石头还击。军民闻讯纷纷纷搬运石头,共同对敌。胜利后,城内军民搭台唱戏庆贺,当时有人把堆石头的地方叫“石头巷”。传说的石头也许就砌在城墙下。一九四二年,日本人村田治郎,也记有城墙下边砌以石头。开工后,在清理城墙根基时,整个东城墙发现了七百多米旧土衬石,大多为条石,其中夹有磨盘石、柱础石、栓马桩等杂石。这说明,当时战事紧迫,各种能用的石材都用上了。

墙甃以砖。以前的土城墙都没有包砖,到明朝火器得到迅速发展,原有的土城墙已容易被火器(火铳)攻陷,人们想到了用砖包砌墙体。在砌砖里有“三一五一丁条法,十字骑马梅花丁”之说,而旧城墙砌的就是梅花丁,即先放一块横砖,紧挨放二块顺长砖,按此循环放置。明朝盛行此种砌法,尤其是城墙,它结构合理,吻合紧固,比清朝盛行的三一五一砌法强多了。城墙用砖都是糙砖,即没有经过打磨、切割、加工的砖。常用型号有大城砖或二城砖,大城砖长44—48厘米,宽22—24厘米,厚11—13厘米,二城砖长38—44厘米,宽19—21厘米,厚9—12厘米。旧城墙用砖长42厘米,宽21厘米,厚11厘米,属二城砖。从收存的样砖来看,当时用砖不仅有附近砖窑烧制的,还有左云、右玉等地的。有军人烧制的,也有服刑人员和民窑烧制的。使用白灰或掺泥浆砌筑,灰缝厚度在1.3—3厘米之内,外侧收分(为了墙体更加稳定,砌砖时下大上小,且按一定比例退台砌砖)20%多,墙体内侧砌筑无规则顺砖直上,直上段与土墙体倾斜部位用整砖或碎砖、碎瓦、石渣补砌。墙基根厚度在1.8米多。城墙内侧没有砖砌体,只是土墙,上部砌有女儿墙。

城门楼。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这是大同的城门楼。在城门外还有瓮城,瓮城的上方建有二城门(扁楼)或叫瓮城楼,在瓮城外还有形状似月的月城,它的上面建有月楼,也叫闸楼或箭楼。四个大城门楼平面布局基本相似,呈凸字形,面宽五间(约30米多),进深三间(约17米多),高三层,重檐歇山顶,底层有外廊。两边间面宽较小,中间无斗拱;大三间中部设有斗拱,上有雕刻。整个城楼做工精细,比例协调,高耸雄伟,秀美壮丽。至于二城门和闸楼较城门楼小一些,也不如城门楼雄伟。到清朝末期,大同城楼已经屋顶漏雨,门窗残缺。据说一九一四年,晋北镇守使张汉杰,拆毁北门楼和零散望楼残屋及太平楼、奎星楼,用于建私人住宅和兰池戏院。民国期间,北城门楼又在原处修建,但与其它三个城门楼有不少差异,缺少往日风采。一九五二年拆钟楼前后,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也被拆除。唯有南城门楼保存至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拆除,门洞在一九八一年市政公司修路时拆除。

角楼。“郡城西北有高楼,此曰登临爽气浮”。这是清代大同县令吴麟的“镇楼秋眺”中的诗句。高楼就是指城墙西北角上的乾楼,它最高,最壮观,形状呈八角,又名八角楼。每当九月初九,人们都喜欢登镇楼远望以欣赏大同秋天的美景,抒发情感。所谓的明镇秋爽。乾楼按八卦讲,在西北角的乾位,那么东北角楼应叫艮楼,东南角楼应叫巽楼,西南角楼叫坤楼。这四楼所处位置均为角部连接点。

望楼。有资料说望楼58个,有说62个,有说64个,我认为县志的四望楼五十有四是对的,从记载和卫星拍照看,四大墙每边有十二个马面,那么就有四十八个望楼,其余六个又在哪呢?其实古代对箭楼、望楼、偏楼(二城门)没有一个统一固定叫法。在县志里,瓮城和月城上的楼,都归入了望楼,东门有瓮城楼,月城楼,南门的瓮城楼,西门的瓮城楼、月城楼,北门的偏门,加上这六个正好五十有四。望楼唯一有记载名号的洪字楼,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知县吴麟作了重修。

窝铺。施工中一老者告诉我,他从小就在城皇庙附近长大,经常上北城墙东段,记的有一窝铺,它不太高,一面坡,且地面在城墙顶下50—60厘米,好像村里的看瓜棚,这是听到关于窝铺的唯一说法。在我看来,窝:即简陋的住房,一个人能站起来,高不会超2.2米,宽4米以内,它不漏雨,挡风保暖,并有木地铺,一面坡,两个望楼之间为一个城墙段,每段布置2个,每面24个,四面共九十六个。

垛墙垛口。人们常说大同城墙有五百八十对垛口,代表五百八十个村子。我查了一下县志:城东194个,城南177个,城西91个,城北118个,恰好五百八十个。也有人说代表五百八十件事,但不好找依据。垛口就是在城墙的顶墙上,每隔一段留有一口,供人射箭御敌,每个垛子高二尺五寸,长一丈五尺,厚一尺半,垛口一尺五寸。垛口、垛墙一般在墙体中段都是按此设置,到两边及马面,随着尺寸变化也会有变化。

女儿墙。古时候官宦和有钱人家,讲究未出嫁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每到元宵节、庙会时都想出去看看。也不知是谁想到在屋顶四周砌上墙,供女子们上房顶登高远望。后人把砌在屋顶上的直墙,且四边在外墙的位置叫做女儿墙。大同城墙内侧上部原来就建有女儿墙。女儿墙一般不会高于1米,厚度在一砖以上。

瞭望孔。瞭望孔设置在垛墙的中间,且上边与垛口的后边平齐,20厘米左右见方,用来瞭望敌情。

排水渠。古代用白灰与粘水粥掺在一起,涂在城墙外表来固定城墙的土,以减少雨水和排水冲刷,到元代有用芦苇或竹席将土墙遮盖用来防雨。相传大同在御河东岸就种有芦苇、竹树。解放前寺儿村还有竹林。在恢复施工中我们发现城墙顶部设有排水渠,宽20多厘米,高约15厘米,底面平铺砖,侧面用平砖侧放,底稍小,上大,可把雨水引至排水点。

瓮城、月城。在主城墙的城门楼外,有一弧状墙体,并与主城墙相连,墙体上建有偏门楼(或叫二城门),圈内地面窄小,好像百姓家中使用的水瓮,一旦敌方军队进入瓮城,很容易被守城士兵歼灭,人们习惯称为瓮城。月城是在瓮城外有一弧形墙,与主城相连,所圈地形,形状似月,习称月城,在月城的正面建有闸楼(设有吊桥),也叫月楼或箭楼。在城墙四门中,东、西、南三城门楼均建有瓮城、月城,北门只有瓮城。过去老大同人不管瓮城还是月城都叫瓮圈。

护城河。古代建城墙时,就近取土形成围城壕沟,叫城壕,蓄水后叫护城河。因大同城墙高大墩厚,故护城河沟宽水深。宽十米多,深五米多,距城墙约40米。

小城。在古大同城外有三小城。西门外没有小城。明代景泰年间巡抚年富在城北建北小城,周六里,高三丈八尺,有东南北三个门,东曰迎恩门,南曰大夏,北曰玄东。天顺间,巡抚韩雍续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周五里,东小城即东关,设三座门,东曰迎恩门,南为南园,北为北园,四面通大城只有门洞无楼。其中迎恩门在网上有日本人占领大同时的照片,南园门洞今年恢复城墙时还存在。东小城是土城没有砖包;南小城门凡四,南为永和门,西为永丰门,东为迎晖门,北为文昌阁。在城墙土体中,唯南小城固土最紧合,外表密实,有可能施工中加入粘米粥汤,清嘉靖三十九年,巡抚李文进加高南小城八尺,隆庆间,巡抚刘应箕增高一丈,增厚八尺,石砌砖包。

二、屋脊走兽的寓意

古城墙的望楼上,有许多装饰物,其中屋脊上的装饰物就有正吻、狎鱼、天马、海马等多种走兽,这些走兽可不是随便安放在屋脊上图好看,而是都有特定寓意,并且在排列顺序上也是有讲究的。

一、走兽的排列

屋脊上的走兽怎样安放,数量和顺序怎样确定,都是有讲究的。首先,走兽的种类和安放顺序,依据制作走兽的材料不同而有所区别。1、青瓦质地的走兽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狻七鱼八獬九吼十猴。2、琉璃质地的走兽,其种类的排列顺序是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披头七鱼八獬九牛十猴。其次,每座建筑物上走兽安置数量的多少,也要依据建筑物的规模、体量和等级来确定,一般为单数,最少一个,多的九个。只有故宫的太和殿上是十件,为的是表达十全十美的意思。

二、走兽的寓意

龙:象征最高权力。古代皇帝叫做真龙天子。传说,龙能兴云行雨,变化无常,安在

屋脊上既象征尊贵又能避火消灾。

凤:凤凰乃天上之物,是吉瑞的象征,落脚点乃福地也。它金艳无比,尊贵有德,古时也是皇后的代称。安在屋脊上象征着有德高贵柔和之意。

狮子:它体态威严,勇猛无比,吼声震天,群兽慑伏。放在屋脊上各种地兽精灵,远而避之。

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能通天入海,畅游四方无所不及。安在脊上,照顾四面八方,恩惠各界大众之意。

狻猊:传说中的猛兽,龙的九子之一。能吃虎豹,有率众百兽之意。安在脊上有心胸宽广镇邪之能。

狎鱼:传说海中异兽,善兴云作雨,安在脊上,避火镇宅。

獬豸:传说中的猛兽,它能辨别是非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安在脊上有勇猛正直之意。

斗牛:传说是一种虬龙,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行什:行什是一种带翅膀的猴面人,象征机灵活泼。

三、古代建筑名称大观

平屋:古时指普通居民的房屋。现在指单层平顶屋面。

台:堆土而高叫台。台一般上部不设建筑,如烽火台、炮台、点将台、祭台,后来,把高于地面的一些建筑物统称为台,如球台、锅台、阳台、台案、墩台、平台等。

阁:旧时二层以上为阁,且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外立面中腰处设有平座和腰檐。平座就是外走道。二是阁在室内由天花板以上与二层楼板间构成了暗室。如凤临阁、朱衣阁。随着时代的变化,阁的名称也在变化。

楼阁:多于二层的阁叫楼阁,如腾王阁。

楼观:在台上建有的建筑物最初叫“榭”或“观”,后来叫楼,如建在台体上的城门楼、角楼等。

亭:供人们休息的地方,指独立的一间,且四边有檐,中部高顶的建筑物。

榭:最早用木头盖搭,用于射箭观察的地方,后人们习惯把临水的亭叫水榭,高台上的亭叫高榭。

殿、堂:堂是出现了大型建筑才有的名称,它与殿一个意思两种叫法,人们把高大的建筑物叫堂。

宫:皇帝王爷所住的建筑物。

轩:殿堂前伸出的附属建筑物,轩字从车,指以曲弧形为輈,就是两个由曲弧形的车辕连有顶盖的车厢。今天的教学楼、办公楼、楼外的进门厅、雨蓬就是轩的演变。

坊:汉代最基本居住区叫闾里,到了唐朝称坊,它是指被道路分割出来的街区,里面既有住宅也有配套服务的建筑。坊字今天并不多叫,但里字应用不少,如:建设里、文化里、兴同里。

馆:有吃能住的地方。

廊:有顶盖的走道,用来房与房,房与亭、阁等的相连。

寺:寺本是侍奉皇帝的近臣、太监的住房。汉明帝时佛教自西域由白马驮来,初止于鸿胪寺,后把这个地方改为白马寺,从此佛教建筑大都叫寺。

庙:本来是指住宅宫室的厅堂,后来把供奉祖先神灵的屋称做庙。

阙:是最早的宫门,但无门,就是有一定距离的两高台用顶盖连接起来,且两高台上能站人观察附近的情况。抗战时期很多兵寨都设有阙。

坛:用来拜祭天、地、雨、神的高台。

宅舍:住宅的居室,宅单指屋,舍除有屋居住外,内里可有厕所。

庭:指宽敞的房屋,可供人活动、议事的房屋。

室:一般指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斋:读书的地方。

庐:简陋的房屋,来人住的宿舍或是官吏应差住的房子。

橹:瞭望观察的建筑。

塔:塔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是佛教徒的方坟之名,塔最早叫浮屠(佛图)。塔在传来中国后,和汉文化相结合,产生了许多种塔。有崇拜文化的文峰塔(雁塔),用于战争的应县木塔,还有风水塔,以及今天的灯塔、水塔等。

庵:过去指供人们居住的茅草屋,后指尼姑居住的较小寺庙。

店:设备简陋的小旅馆。

府:官衙办公场所和富贵人家的住所。如王府、都督府、元帅府和以姓命名的府第。

窑:有门、有窗,但无木椽檩的平民住房。

窝:为了保护财产或警戒,临时搭设的无门无窗但有顶盖和墙壁的房屋。

厅:指较大的房屋,且在内能交谈、活动、就餐。

四、从建筑视角看古城恢复

恢复古城要定位准确

大同是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又是佛教圣地、多民族大融合的典范,同时也是晋蒙冀商贸集结流通地,因此具有其它城市无法相比的魅力,堪称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大同城市建筑特点是:城墙高大墩实,望楼环列,护城河沟宽水深,庙宇高大宏伟,府衙威严,民居高低错落有致,龙壁影壁比比皆是,楼阁挺拔,商铺云集,牌楼林立,且都做工精美,体现了文雅、豪爽、勇猛之气,包罗了从北魏到唐、宋、明、清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

恢复古城要尊重历史比例协调

1、院内比例:不管是庙宇、府衙、或者民居,它的标高都应以主殿、正房为基准,且高于配房、配殿;房屋布局以中为本、左右对称;房屋的形体是宽度与高度成正比;各个建筑之间距离由其形体确定,高大的远一些,其次近一些,这样,就使得一组建筑群落内部房与房、以及房屋与围墙、门楼等形成了层次美。

2、院内建筑与院外建筑比例协调:院内建筑必须和院外的照壁、牌楼、吉祥兽、拴马桩等相呼应。

3、相邻的建筑比例协调:凡庙宇、府衙、楼阁周围其他建筑都不宜过高并与它们有一定距离,以突显其高大、宏伟、威严,民居之间高度不宜相差太大,但建筑风格应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屋脊、山墙、前后檐、马头、门楼、围墙等部位。

4、建筑物的形体与马路比例协调:靠近高大建筑物的马路宜宽些,反之窄些。

5、城墙与城墙内建筑物的比例协调:城墙高大墩实,相对城墙内建筑也应大些,因此应多些庙宇楼阁。

6、城墙与城墙外建筑物的比例协调:城墙外的建筑物不宜与城墙过近,尤其是高耸建筑,否则,易给人造成压抑之感,特别是东城墙,应无遮挡尽收御河美景。

7、建筑物与配套景观、配套设施的比例协调:配套景观、设施、寓意必须与主体建筑物和谐协调统一,以衬托主体建筑。

8、建筑物与植物的比例协调:树木课数、种类、胸径、花的品种和布局,都要与建筑物的沧桑经历相联系。

9、车辆活动的比例协调:在古建筑区域内不应有大量汽车流动、鸣笛,尽量体现古朴、环保。

五、大同的建筑风水

建筑风水首先应是能适应人们生存的环境,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依山傍水而居,这就是最好的风水。因为有山、有树、有柴、有火、有人、有水、有田,山中有良好的天然洞穴和繁茂的森林,有大量飞禽走兽,所以适合人类生存。这就是建市原则。古之平城,今之北京,都是山势雄伟,树林茂密,水流曲经迂回之地。

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才算是好风水。大同的正屋,一般讲都是列阳,但倾斜不大。早接阳光,午后避炽。所谓藏风聚气,讲一个和谐,房屋的布局、高低、院子大小、门楼宽窄、高低及院内景观都要相结合,要顺应自然,融合环境。房屋的间口过去一般为单数,现在用地紧张单双均有。至于高度,在一线上相邻的民宅,屋脊应在同一高度上。脊上吻兽所对的位置应干净整洁无垃圾堆。房屋的举头,形式和用地有关。市内的民宅多为两坡顶,利于排水,缩短了院与院的距离。以前农村住房多为单坡顶,房屋比较高大,院与院距离长,但院墙不能大于房间宽度且周正,尤其是下口,宁小匆大,以免主人不适。院子也不能过长,所谓庭院幽深,一般为宽度的2—3倍,门楼不能高于正屋的前檐(不能欺主),其宽度应小于一个间口。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院门时,人们首先要考虑车辆进出,车大门大,容易走气。为此,院内主体建筑一定要尽量做成多层,以便与院门相协调。门的位置上选取东南方,如前无明堂,开左门为佳,开右门不如前门,最忌讳是开北门,大同人讲倒门。开门宜见红、绿、画。如前门有大路,应设置照壁,建立缓冲地带。院内的树不宜过大、过多。厕所宜建在西南角或西北角。厕位是不能活动的意思,如屋子建在上边,则有主人财运、官运原地不动的说法。入门不见灶、厕、镜。“开门见灶,钱财多耗”。入门见灶,火气冲人令财气无法进入。科学地讲:入门是灶,受外面风力影响,灶火容易烟。入门见厕,则秽气迎人,实际是隐私保护不好。门与门尽量不要相对,应错开。门上不宜有大横梁,以免主家难出人头地。另外,门不能做成拱形如阴宅,否则不吉利。

浅析古城墙保护

浅析城市历史遗产古城墙的保护 【摘要】:我国古城墙修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数量众多。但是于诸多原因,我国古城墙曾经遭受过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被大规模拆除。在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历史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中的古城墙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在文章中我首先对中国古城墙的现状进行了说明,针对现今城墙遗存的保护开发情况,以西安与大同为例,对古城墙的保护、其开发及其价值进行研究,说明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再从社会、历史、经济等多角度对城墙保护进行了研究,并试着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实施对策。【关键词】:古城墙破坏保护开发历史质疑传承 【Abstract】: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 construc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lso the quantity of the wall is numerous. For various reasons, our country ancient city wall had suffered unprecedented destruction.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urbanized advancement's aggravating and the historic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s enhancement, the urban ancient city wall is being valued by the majority, but there still had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rotection. This paper firstly mention 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s orig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arried on has combed, in reviewed our country ancient city wall protection course in the foundation, remains the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 nowadays city wall, to between 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s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the ancient city wall's protection and the value conducted the research, asked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protection exist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so on society, history,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again to the selected topic,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Ancient city wall; Destruction; Protection; History; Critical 1 我国古城墙的现状 中国古城墙,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城市的出现是以城墙建造为标志的。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恩格斯说过:“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敌。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耸入文明的时代了。”因此,古城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标志的历史进步意义,是极其重要的。 中国古城墙的雏形,出现于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史前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数字说明,中国古代城墙在明清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约有大小不一的城墙达数千座。中国城墙,在抵御外敌入侵、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城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墙的原生价值及其意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在近代,随着工业革命引发的城市化建设浪潮的冲击,以及火兵器的飞速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城墙,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还发生过大面积拆除城墙的热潮。同时,由于自然界的风雨侵蚀,很多城墙表面脱落现象严重,甚至导致墙体坍塌。古城墙正是由于这些历史上的种种主、客观原因,数量上呈急剧下降之势。

明城墙风光带浅析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浅述 摘要: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是明城墙及其所依附的山水风景资源的总和,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重要环境风貌保护区,是古都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明城墙风光带在城墙沿线现有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神策门、狮子山、八字山、石头城等公园,完成中华门城堡两侧环境整治,扩建和完善小桃园、前湖及半山园等地段。初步形成了以明城墙为主线、护城河和绿化带为依托、多座各具特色的公园镶嵌其间,集山水城林于一体、融古都特色和现代都市风貌为一身的明城墙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的建成,对保护明城墙等历史古迹,改善城市景观,提升旅游文化价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明城墙风光带历史底蕴保护和改造景观价值 一.明城墙风光带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是明城墙及其所依附的山水风景资源的总和,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重要环境风貌保护区,是古都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明城墙的特点及其周围景观特点出发,对明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造与保护,以此建成明城墙风光带,展示明城墙及其周围的风景资源,使其成为环城“绿色项链”,增强城市景观。、 南京市园林局重点实施了明城墙风光带工程,在城墙沿线现有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神策门、狮子山、八字山、石头城等公园,完成中华门城堡两侧环境整治,扩建和完善小桃园、前湖及半山园等地段。初步形成了以明城墙为主线、护城河和绿化带为依托、多座各具特色的公园镶嵌其间,集山水城林于一体、融古都特色和现代都市风貌为一身的明城墙风光带。 南京明城墙是明城墙风光带的主干部分。明城墙历史悠久,已存世六百年,全长33.676公里,目前遗存21.35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都城墙。南京明城墙与一般古制不同,呈自由不规则状,讲究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江南山水风景资源,堪称中国古代城垣建造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历史、文化、军事、技术、建筑、艺术等领域都极具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明城墙至五十年代初期,尚保存完整,实测周长33.676公里。后人为拆城取砖,或倚墙建厂、违章搭建,加上年久失修,使明城墙受到较大损害。1988年重测,保留下来的城墙段长度累计为23.15公里,其中包四座明代城门、一座水关和两段城墙遗迹。

水稳层作业指导书

路面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层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1.1郑州宜居健康城一期健康大道道路工程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和变更文件等。 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1.3国家交通、市政部门颁布的最新技术规范和标准。 1.4我单位长期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现有施工设备情况等。 2、水稳层专项工程概述 健康大道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厚度36cm,分二层摊铺、碾压施工,下层顶面控制宽度16.1m,上层顶面宽度15.6m;设计水泥剂量5%,集料规格选用四种(石屑:30%;5~10mm:21%、10~20mm:22%;10~30mm:27%),掺配基层混合料。悬浮密实型水稳基层每层压实度要求不低于97%,顶面弯沉值不超过Ls=122(0.01mm),7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3Mpa。 采用厂拌法施工,水稳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基层混合料,健康大道南、北幅机动行车道均用单台摊铺机摊铺,为避免产生纵向施工缝,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公交车站展宽段和平交道口位臵计划采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 3.施工准备 3.1工序准备 3.1.1水稳拌和站设备调试结束;水泥和四种骨料的自动计量控制衡器校正完成。

3.1.2各种设计内的预埋管道,包括当地村组要求增加的饮水、灌溉和电缆穿线套管等全部敷设到位。 3.1.3基面12%石灰土达到养护期,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设计指标。 3.1.4基面12%石灰土整体验收合格。 3.1.5水泥稳定碎石各种原材试验和配合比选定完成。 3.2施工机械配备 水稳层施工配备机械和车辆:WDZ-600型稳定土拌和站一套(配属两台ZL50C装载机);一台稳定碎石摊铺机(并排满足16m摊铺宽度);1台18t 双钢轮压路机;1台22t振动压路机;1台22t振动压路机;装载能力在30t 以上重型自卸卡车15辆;2辆洒水车。 3.3管理人员和劳动配备 水稳层施工根据工序计划分成四个班组:混合料拌和站10人;运输班组15人;摊铺(碾压)班组:15;养护和成品保护班组4人,水泥稳定碎石层顶面控制高程、平面位臵、厚度和平整度等由项目部选派4名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跟班放样和检查;现场配合比监控、含水量掌控和压实度把握等由试验室3人现场负责;其他管理人员有项目技术主管1人、施工队长1人、现场技术员1人。 3.4技术准备 3.4.1熟悉相关设计图纸、说明和相关规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上报。 3.4.2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3.4.3安排水稳层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各层级负责人,并明确责任及分工。

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 2014年10月18日,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天。确切的说,最后的一天,只有一早晨的点,中午1点前得赶到咸阳机场。 今天的点是西安古城,过完早上机,大巴底盘漏油,大伙在导游的带领下,打车前往,我因留下来等韵达快递来取货则落了单。 脱离了组织,我一个人的行程变得轻松多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在时间的限制下,也不敢乱跑。与导游联系好碰头上城墙的时间后,我打了个摩托去了钟楼,门票60块。 钟楼,建于洪武年间,位于西安市的市中心,是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与约200米远的鼓楼相望。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是砖木结构,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等不表,里边的导游介绍说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晨钟暮鼓就是来源于这里。运气不错,正好碰上这里的编钟演出,以前只是在影视上看见过,未曾亲眼见其形,亲耳闻其声,于是坐下来认真听一把他们演奏古今曲调。 出了钟楼,打车到古城墙与大部队会合。 西安古城墙,又称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年间在隋、唐皇城的遗存上扩建而成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筑,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古城墙高大雄伟,古朴深邃,与我们在古装片上看到的差不多,宽阔的城墙,班驳的地砖,朱红大门无不诉说着古城厚重的历史与沧桑。导游说:每块城砖都有铭文,记录着造砖人的籍贯名字,这是明朝强制“质量追溯制”的证明,明朝规定不但造砖户有名字,担保人和监理官员也要在砖上刻出名字,一旦日后出现质量问题,一并承担连带责任。还说明朝因质量问题判刑最高可处死刑。我们细细的找了,没有找到明朝城砖铭文。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墙东西南北方向各有城楼,每个城门都由箭楼

阐述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阐述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 本文分析了宜居城市的相关概念及其在规划设计上的理念,并在国内外宜居城市相关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例,深入地分析了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实现及其思路,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节能环保;宜居城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引言 宜居城市是一个融合了物质、空间、行为、交往、文化、心理等要素,形成的“循环链”的有机系统。从当前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来看, 其最终表现为一种循环型城市社会体系、一个可以获得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的有机综合系统。 一、生态宜居规划理念 宜居城市的基本原则是可达性、平等性、参与性。可达性主要是指居住于城市的市民所体验的生活质量高低取决于他们可以获取或享有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水、卫生条件)、食物、干净的空气、负担得起的居住条件、有价值的就业机会、绿色空间与公园。城市中不同的市民获取上述基础设施与生活必需品的机会不同,这就体现了一个城市平等性的问题; 可达性原则还取决于市民是否有参与决策制定以满足他们所需政策的权利与机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宜居性也可以理解为市民的“生活质量”的问题。可持续性则指可以持续获得我们珍惜或期待的生活质量的能力,也就是在实践中,我们是否能持续改进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福利与质量。 宜居性指的是一个城市系统中可以满足人们生理的、社会的、精神的健康需求,满足所有人的个人发展需求。它包括令人舒适并能提供和反映出文化与宗教繁荣的城市空间,它的核心原则是公平、尊严、可达性、快乐、共享、参与、被授权性。生态宜居城市,其概念来源于哲学基础,其内涵、条件与特征都体现了城市综合系统的宜人、宜城市、宜生活的较高要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观与城市发展愿景。一个宜居的城市,可以说就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基础设施于一体的优良城市综合系统,是一个“善的城市”。 二、实例分析 我们以某城区的宜居城市规划设计为例。该城区主要的生态指标均居全市各区县首位,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被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区。该城区积极探索资源的节约化和循环化利用,秉持住宅是城市建筑的主体,也是能源耗用的主体。同时该城区积极开发节能住宅小区,有效地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其在建设节能环保的宜居城市上,可采取如下方法。 1.充分利用太阳能

东京的旧城改造与古都风貌保护

东京的旧城改造与古都风貌保护王文元 一、东京是新城还是旧城 1945年二战结束前,东京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如今的建筑物十有八九是新建的,但因此就断言东京是新城,未免过于武断了。判定新城、旧城的标准在于文化传统是否保留完好,这是最关键的,市容市貌不过是文化传统的载体。 可以肯定地说,东京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旧城,虽然她远不如世界名城罗马、巴黎的历史悠久。这一判断有以下三个依据: 一是东京建筑物的风格与历史是一脉相承的,现代化进程并未破坏东京的传统神韵。东京的特点鲜明,不仅为日本人认同,同样为外国人认同,初来这里的外国人一般是找不到似曾相识的感觉的。 二是东京的文化传统保留得较为完整,城市的民俗风情浓厚,特别是作为传统活动,年中行事完好地保留了下来。传统节日也保留着原来的功能,传统节日的场面与几百年前并无两样。 三是东京现在的功能分区与历史形成的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保留了原貌。皇宫坐落在市中心,连护城河都保留原样,古建筑群落绝大部分还在,比如著名的浅草寺商业街就保留得完好无缺。 因此,东京算得上一个传统的旧城。 二、东京旧城保护的主要措施 东京的旧城保护,得益于以下四个措施:一是土地制度。日本没有实行彻底的土地私有,名义上土地归国家所有。但是在使用权上是高度分散的,没有个人、企业或机构占有大量土地的情况,这是旧城风貌得以保留的最基本的保证。在土地垄断的场合,垄断者可以对城市进行主观的改造,个人意志很容易强加给城市;土地分散,辅之以法律法规,就比较容易保持城市的风貌,不使其发生过大过激的变化。因为一个个土地所有者只占据一小块土地,左右不了城市的总体布局。在这种场合,听从市场与客观规律主宰就成为可能。 二是以法律、法规作为城市规划的保证。每次修订城市规划都出台相应的法律文件及细则,使得城市规划有法可依,得以落实。《城市规划》法律文件是城市发展建设法规中的宪法,在宏观上规范人们的行为,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细则很详细,比如什么地点允许建筑物建多高、地下建多深都有具体规定,违章必究。绿地、停车场、体育设施、文化设施、自行车存放处等都有明文规定。 三是征用土地尽量回避古建筑,回避墓地,回避文物,回避寺庙神社,回避年中行事(祭祀等传统活动)用地。所以在现代化的东京市内仍保留着大量静谧的墓地、庄重的寺庙、明治维新时代的人物雕像,以及木塔、灯笼、袖珍园林、石碑等文物。更重要的是,还经常能够看见身着传统服装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作为人文景观,这同样昭示着东京的古都风貌。日本人对城市墓地所持的理念尤其值得注意,他们认为保留墓地,今人与古人共同享有城市的阳光雨露,有利于历史的连续,有利于避免今人暴戾恣睢,惟我独尊,草率地以自己的生命为价值基准。如果那样的话,必然产生每一代人都只考虑自己一代利益的可怕后果,历史就被割断了。 四是硬件与软件有机结合。古都风貌的硬件指  总第103期城市问题2001年第5期

中国古建筑九大类别

中国古建筑九大类别 恭贺新春 2018.3.26北京大学古建筑规划设计专业人才研修班(第五期)开课,篇末可了解课程信息。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宗教、民俗、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记录、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布局、形制等级,构造形式、结构类型、色彩运用和营造特征。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可为深入学习、研究古建筑相关知识、技术奠定基础。本文从中国古建筑按功能上分类,将古建筑划分为:一、民居建筑;二、宫殿建筑;三、坛庙建筑;四、宗教建筑;五、园林建筑;六、陵墓建筑七、城市建筑;八、设施性建筑; 九、其他建筑 一、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是人们满足最基本生活需要所营建的居住性建筑,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我国民居建筑收环境、气候、民俗文化、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在风格上和工艺做法上有较强的地域性。 民居建筑——四川广安古镇 民居建筑——江西婺源

民居建筑——陕西民居 民居建筑——云南民居 民居建筑——山西民居 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民居 民居建筑——福建土楼民居 民居建筑——藏族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多以院落式为主,房屋多单层也有多层建筑。山区、丘陵地区的民居依地形而建,江南水乡多临水而建,组合灵活。西北地区有窑洞式民居,福建地区有土楼式民居等等。以上只列举了几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供参考。 二、宫殿建筑 供皇帝理朝政和满足居住功能的院落式建筑群,称为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北京故宫 宫殿建筑——故宫角楼 宫殿建筑——沈阳故宫 现在保存很好的明、清两朝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明代以前,历史上各朝代的宫殿遗存较少,如秦代的阿房宫,现已无存。 三、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是表达对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亦称礼制建筑。如北京的社稷坛、太庙、天坛、

郑州宜居健康城

郑州宜居健康城 郑州宜居健康城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改变医疗功能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分流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拉大城市框架、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 项目规划情况:位于荥阳市城区南部,东至西南绕城高速,南至马米线,西至S232,北至科学大道西延线,规划面积约14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75万。 项目建设优势:荥阳是距离省会郑州最近的县级市,可以近距离地接收郑州市优势医疗资源转移,方

便群众就近就医。陇海铁路、郑西高铁、石武高铁、310国道、连霍高速、郑州绕城高速横贯全境,交通设施方便快捷。规划区内地势平坦、企业较少,有大规模土地未经一级开发。拥有四座中型水库和索河、汜河、枯河等多条河流,省级森林公园环翠峪以及邙岭、浮戏山、万山、檀山等众多山脉,以及40平方公里的宜居生态城、33公里长的南水北调绿化带、45公里长的黄河景观带,是北方地区少有的水资源丰富城市。 发展定位:建设郑州都市核心区的医疗综合服务区、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医疗保健基地,重点发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体育健身等健康产业,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和体育、教育设施。 进展情况:已完成起步区土地调整,起步区附属物固化调查工作已展开,宜居健康城战略咨询方案评审工作已完成,宜居健康园总体规划方案征集和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已启动,起步区内合村并点初步方案已制定,融资平台建设研究组建工作正在开展,与郑州大学医学城项目进行了积极对接。荥阳新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刘禹锡公园、李商隐公园、象棋广场、植物园等建成投用,18家行政单位入驻办公,中部生物科技产业园、中原利达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郑煤机综机配件有限公司、郑州少林汽车有限公司等70余家企业入驻。 下步工作重点:做好规划编制、融资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报批和拆迁安置、首批招商项目开建等工作;全面推进合村并城试点村庄规划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阳光油脂、少林汽车、郑煤机等重大项目建设。

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及其价值体现

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及其价值体现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墙贯穿了其传统城市的整个发展历程,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古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古城墙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古城墙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它的发展过程也吸收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展现古城墙的重要性。 一、古城墙的建筑史 在中国古代,自有城市的那天起,城墙就存在了。据记载,城墙起源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中后期。城墙的作用不仅是圈定中国古代社会城市的涵盖范围,同时也规划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城墙的最初作用就是用于军事防御,为古代社会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劳作提供安全保障。正因为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其被古代的统治者重视,成为了古代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成为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墙在古代的生命力也越来越旺盛,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建筑物之一。在城墙的建筑过程中也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也要考虑它的审美性,这也就造就了古城墙的独特建筑特色。 二、古城墙的建筑特色 古城墙的兴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用料和合理的建筑结构。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砥洎城古城墙为例。它的地理位置有两大优点:砥柱中流可以防灾挡祸、城墙三面环水,景色优美。建城者选用巨大的磐石作为城墙的坚实基础,不仅能在雨季阻挡汹涌澎湃的洪水,避免洪水侵袭城墙附近的居民,还能阻挡外敌的进攻。它的兴建也利用了“宁隔千山,不隔一水”的原则,巧妙的运用水势易守难攻的特点,给入侵者造成自然的心理畏惧和地理障碍。唯一易攻的一面(南面),也可以利用炮火或是加强兵力进行防守。所以,砥洎城古城墙的兴建利用其地理位置发挥了最大的防御功能。因其三面环水,形成了一幅城水相依的天然风景画。 (二)独特的建筑用料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根据滨湖镇所具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出因地制宜,把滨湖镇构建成生态宜居的绿色小城镇;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从生态居住,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结合地域文化,塑造出鲜明、独特、优良的小城镇形象;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我国正进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许多城镇正承受着由过去粗放型发展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态破坏之痛,必须要面对现实,毫不动摇地进行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健康协调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因此,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的理念来规划、设计和建设生态宜居小城镇,将有效地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健康永续利用。积极探索绿色小城镇发展之路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任务。 二、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而绿色环保生态是城镇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昌吉市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功能不断完善,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城镇的带动辐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城建成果的显现已经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全市以城带乡,城乡带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产业经济基础相对雄厚、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滨湖镇发展步伐较快。但目前,我区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着资源能源利用粗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人居生态环境治理滞后等问题。 建设绿色小城镇有利于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增强节能减排能力,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城镇居住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 三、推进方式与策略 1、建立生态工业:工业向园区集聚,集中建立清洁产业园

(完整版)建筑垃圾管理及扬尘控制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建筑垃圾 处置方案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3月21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2) 三、组织机构 (2) 四、施工现场环保工作计划 (3) 五、建筑垃圾处理 (3) 六、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制度 (5) 七、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7) 八、应急措施 (9)

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建筑垃圾 处置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郑州市卫生学校迁建项目一标段、二标段工程施工第一标段。本工程位于郑州宜居健康城京城南路与陇海路西延线交叉口东北角。本标段包括1#、3#、4#、5#、6#教学实验楼,1#教学实验楼总建筑面积为16496.26平方米,地上5层,占地面积为3390.73平方米,框架结构;3#、4#教学实验楼总建筑面积均为6267.69平方米,地上5层,占地面积均为1363.78平方米,框架结构;5#教学实验楼总建筑面积为16469.26平方米,地上5层,占地面积为3359.35平方米,框架结构;6#教学实验楼总建筑面积为8282.75平方米,地上5层,占地面积为1599.57平方米,框架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编制依据: 1、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建筑法律、法规、条文。 4、标准规范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5、现场条件 三、组织机构 1、本项目扬尘控制组织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郭军伟 成员:刘福国 2、职责 a、郭军伟:任务是了解出现污染源的原因。 b、刘福国:任务是及时制定相应措施。 c、张跃:任务是及时组织人员按照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西安古城墙作文

西安古城墙作文 1西安古城墙 去年寒假,妈妈带我到西安外婆家去过年,顺便带我游览了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雁塔、小雁塔、骊山、兵马俑……其中最具特色的还得属西安的古城墙了。我和表姐从外婆家走出来,老远就看到了那高大的古城墙。听姐姐说,古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远处看古城墙,古色古香,却又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我们走到古城墙边,摸着城墙上的砖头,仿佛每一块砖都沾满了历史的痕迹。古城墙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有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四座城门。站在城墙上,感觉古城墙就像一条长龙,听说它的长度近12公里,贯穿整个西安市区,一眼望不到头。我和姐姐在上面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我们俩玩累了,就趴在垛口上面休息。姐姐告诉我,垛口就是古时候打仗射箭用的口子,箭可以从这个小洞往下面射。我从垛口往下望,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子,街道旁来来往往的人们,看起来都好小好小,像玩具一样。我看见古城墙上有人在租电瓶车和自行车,可以坐它游览古城墙,我也想租一辆,可姐姐说:“我们已经玩了一个下午了,才走了一点点,骑自行车环绕城墙一周要一个多小时呢!”唉!原来城墙那么长啊!我非常失望,只好等下

一次了。西安古城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盼望着早日再来西安,再一次触摸那沾满历史痕迹的古城墙。2西安古城墙 北京有万里长城,西安有古城墙。那么,西安的古城墙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就要亲自体验下。妈妈和我上了城墙,本来打算骑自行车的,但是由于管理处不让1。5米以下的小孩骑自行车,妈妈又不能骑双人车,所以只能在城墙步行了,真是很遗憾啊!城墙的特征与北京的万里长城基本相似,两旁都是凹凸形,战士们可以通过凹凸缝隙用箭射击敌兵,而自己能受到城墙的保护,阻止敌人的进攻。除了城墙之外,城墙外的护城河也是保护皇城的一个重要设施。拥有几千年的护城河看起来仍然是那么壮观,但有些地方已经被后人填了起来,但是总体上大部分都被完整的保护下来。爬完城墙简单休息后,我们启程准备去看西安的夜景。3西安古城墙 西安的古城墙是西安最有名的建筑,它环绕着西安的市中心。我们每次开车出去玩,都会从城墙下面钻过,可是我从来都没有上去看过。今年去西安,我终于有机会和西安的姐姐一起去看了。我们沿着楼梯登上了城墙,原来城墙那么宽,我觉得和马路差不多宽。我和姐姐在上面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我们俩个玩累了,就趴在垛口上面休息。姐姐告诉我,垛口就是古时候打仗射箭用的口子,箭可以从这个小洞往下面射。我从垛口往下望,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子,街道旁来来往往的人们,看起来都好小好小,像我的玩具一样。我们看见有人在城墙上骑自行车,还有人坐着电瓶车在游览,我也想骑自行车环绕城墙一圈,可是姐姐说:“我们已经玩了一个下午了,才走了一点点,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白塔镇泮怀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最方便、高效、环保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下谈一些个人对仙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认识 1、生态宜居城市提出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的概念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有关的定义或解释是: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对城市的生态城

市概念进行了解读。生态城市的概念存在了几十年,二十世纪工业文明以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而提出的生态城市。邹院士指出,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应当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城市是三大系统协调而且良性运行的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良性的城市。 3、宜居城市的内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宜居城市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等。 因此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从内涵上讲应该是相互交融互通的,生态的才是宜居的,或者说宜居的城市必然也是生态良好的城市。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中国古城墙的作用

3 . 1防御、防洪作用 城墙最初的主要作用就是军事防御,统治者为了 保护自身安全,在城的四周筑起了城墙,以防止外来的 侵略。除此之外,城墙还有一样重要功能就是防洪,古 代的城市通常是建立在平原或河谷地区,因此常受到 洪水的侵袭。 以安徽寿县古城为例,其城墙就是高水平的防洪 杰作。首先,城墙形状因形就势,顺应洪水运动的特 点。由于洪水的威胁主要来自东面和西面,东西两侧 的城墙在建造时向外凸出,形成拱形曲线,这样可以有 利于洪水分流、减缓洪水对城墙的冲击。城墙的四周 也都成曲线状。其次,寿县的瓮城设计也 很精妙,不管是战争还是水灾,城门都是薄弱环 节。城门外再加瓮城,就相当于设置了两道防线。此 外,瓮城城门和内城门相互错开,这也有利于防洪。因 为一旦瓮城门溃决,洪水冲击的是对面坚固的城墙,由 于城门错开,大大减少了对第二道门的冲击力。为了 相互救应和运输粮草弹药,古人沿城墙内侧修了一条 环城道路,这条道路既可作为战争之用,也可以在抢险 抗灾时,起到紧急疏散的作用。 3 . 2文化作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墙的作用也越来越多样化了。 当城墙与城市相伴几千年之后,城墙已决不仅是一道 防御外敌的屏障了,而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一部分,即所谓的城墙文化。 不同于西方的先有城市后筑城墙,中国是先筑城 墙后建城市。西方中世纪的城墙都是市民自发建造 的,而且修筑城墙的钱也都是市民自己出;而中国城墙 的修筑主要是农民以国家劳役的方式建造的,修筑城 墙的花费都是由国家承担。因此,中国的城墙文化中 政治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不同等级的城墙划分着不 同等级的功能分区。从城外往城里看:第一层是城市 外围的高大城墙,专门用于城市外围防御墙———外城廓,外城廓多为土墙。第二层为内城墙,这里大多为普 通百姓的居住区。第三层为皇城,第四层为宫城,是帝 王居住,听政的场所,宫城是城市的中心。中国都城的 中轴线通常是从以这为中心向外发散,宫城的城墙是 等级最高,不论质量还是高度都是最高的。 中国古代城墙还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经济关系,从 有围墙封闭的里坊制到后来的“破墙开店”,充分反映 了商品经济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 城市“破墙开店”为标志,中国城市从层层城墙中开始走出来,虽然宋代以来,城市生活方式并未彻底从城墙 中走出来,但“里坊制”的打破,从深层次上代表着城市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发改规划〔2016〕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五)投资机制创新。规划须倡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坚持高强度投入和高效益产出,谋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充分有效地运用了各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才有助于全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维护好整个生态系统。本文对城市规划和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及规划进行阐述,以期指导。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 1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生态宜居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追求以人为本,符合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流思想。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新方向。城市建设由单纯的追求GDP高速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转变。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是城市建设理论和发展的正确方向。生态宜居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协调人、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生态宜居城市理念将引导城市的稳健发展。 2城市规划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因素。建筑密度、城市交通、绿地率控制、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布局均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设施布局、城市细节设计和城市功能布局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交通通行和工作环境等,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建设枢纽的作用。城市规划能够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多方力量,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而共同努力,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城市规划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居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规划便利、安全、景观宜人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户外运动。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最直接的实践,是一项全局建设工程。将生态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健康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的出发点,并结合当地相关政策导向确立了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和面向大众的原则。将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人人参与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应当广泛地动员单位、家庭等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在人人参与规划建设的同时确保建设成果的共享。第三,坚持突出特色和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城市规划现状,探索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项目,并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从而逐步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 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和居民的健康生活。采取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建设的策略,以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城市规划建设因素为切入点,制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总体控制的建设战略。首先,以项目建设带动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当将相关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细化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和条目,从较为具体的建设项目出发,提高项目建设的针对性,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建设内容越具体、越细致就越能促进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可以是以某项内容为单元的专项城市建设项目,或是以地域范围为单元的整体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是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胞,只有局部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建设,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将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的切入点。日常生活环境和相关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以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为依据,进行生态依据城市专向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从而达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的。 四、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 1区域绿地规划 改善区域绿地体系是区域绿地规划的首要任务,加大对区域绿地的控制力度,对区域绿

大同市长

近期的新华社《瞭看—东方周刊》以大篇幅发表了关于大同市市长耿彦波的文章。固然文章也提到了关于耿彦波的争议大同市长耿彦波后台,但总体还是歌颂性的,比如万人签名支持耿市长,比如耿市长带着各部分首长在大街上行走办公居然会随着大批市民围观,比如随时会有市民跟他说“您是我的偶像”、“市长保重身体”!比如连10岁的小孩都会给他写信说“您是我们的好市长”……但说实话,看了这篇文章,对于耿彦波市长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其做法,本人却还是不敢苟同。 耿市长号称“造城市长”,改造城市的力度之大可谓前无古人:几乎同时在造两个城市,一个是大同新城,一个是大同老城。固然有大魄力,但是否科学,是否可行?耿市长似乎并没有做过基本论证:上任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耿市长早就该拆的拆,该建的建了大同市长耿彦波简历,哪有时间做论证?耿市长有句名言:“我没有时间等待”。但是,为了争取时间就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甚至置法律法规和科学规律于不顾吗?--云岗景区的建设就违反了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可耿市长居然如此轻描淡写:“只是没有向他们申报”!现行体制下,干事固然要受到诸多不公道的阻挠和掣肘,所以数以百万计的官员只谋官不干事的多的是,但以要干事为名就可以肆意妄为了吗? 耿市长的大魄力是否能给大同带来福音还在未定之天,但进行过程中已是屡屡违规。固然很多东西语焉不详,但还是可以看出,大同的大拆迁存在暴力倾向,限期拆迁、“拆迁不可以等待”等导致的强拆直接侵害了众多企业和民众的正当权益,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人还在楼里就开始拆了”。耿市长的目的再高尚,纯粹是为了大同的未来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仕途,难道就可以以损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为代价吗?为了目的正义牺牲程序正义,为了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正是我们这个体制根深蒂固、祸害深重的弊端! 耿市长的大建设也没有财力支持。按照耿市长的规划,投进的资金动辄以百亿计。可大同市财政,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进和一般预算收进不过只有122.01 亿元和46.40 亿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97.73 亿元(见《大同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已经是赤字了。跟全国尽大多数地方政府一样,大同也基本属于吃饭财政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哪有能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建设?耿市长的解决之道一是借款,规模算小的农业发展银行都借了十几亿给政府;二是“经营城市”--说白了就是卖土地:耿将国土局下的土地储备中心由一个正科级单位升格为正处级,要求所有的土地都回拢到土地储备中心,2009年以来共收储了8000亩土地,已出让2800亩,成交26.6亿,年底可达到市长预定的30亿指标。耿市长还对土地价格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房地产开发每亩不低于200万,贸易用地每亩不低于300万”,比2006、2007年进步了80%左右--土地买卖是独家生意,只有政府能做,耿市长果然做得霸道!牛X得很。但百姓也倒霉了,如今大同的房价竟然比最高点的2007年上升了20%以上!大同的企业也好不到哪里往,2008年大同经济增长只有5.1%,但财政收进居然增长31.4%,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了39.37 % 、9.80 % 、20.61 % 和57.38 % !如此竭泽而渔,大同企业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真不知耿市长可持续发展的底气从何而来? 投进如此巨大,远远进不敷出,高度负债经营造城市长耿彦波,耿市长不怕难以还债导致大同政府破产么?耿市长是学中文的,或许文学书读多了,颇具想象力:“未来的旅游人数,我瞄准300万的目标,以100元门票算,一年是三亿元。而门票只是旅游产业很小的一部分,标准测算只占到旅游城市整体收进的5%,加上餐饮、购物,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产业有多大。”哈哈!耿市长居然连数学学得也不错。可惜,经济不是纯粹的数学,不是简单的掐指一算,不是你耿市长瞄准了300万的目标就能达到,也不是你耿市长把大同当作北京的后花园,北京人就颠儿颠儿地周末跑到大同逛公园往。难道耿市长真的以为自己“修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