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资料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

形意拳资料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
形意拳资料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

尚派形意之虎形全解

虎形八法,又名“全虎形”,为尚云祥先生秘不外传的手法之一。这一组散手,技击性强,其中某一式练熟,即能御敌自卫,如能将此八法完全练习纯熟,必要时,即可应付自如,本功法并没有高难动作,因此男女老少皆可练习。

一、虎扑把:对方如用右手直攻我胸部时,我右手由其右腕外下方反手刁拿其右腕,同时左足向左外方垫半步左手拿住其右肘,双手捋抻,进右步,两手变掌用力扑其华盖穴(上胸),对方即仰跌(图一)。对方左手攻我中部时,方法同前,唯手足动作相反。要点:垫步拿腕、肘动作要同时进行,进步扑上胸也要同时动作,而且要快《拳经》云:“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见神奇。”都说明动作要快的意思。

二、虎托:前式我方以虎扑把扑出时,对方如用两手由外下方往上托我两肘时,我借其上托之力,两掌往左右外翻,往上托其腮下部,并往后力推,对方仍然仰面跌出,但须改换左足进步,右足跟步,以助冲劲。

要点:翻掌改托掌时,动作要迅速,连往上托带前推,进步跟步要猛。

三、虎撑子:对方如用双手扑我胸部时,我退左步或右步闪躲,如不及闪身时,两手分别由左右外上方,并齐十指下插,分开其推束之双手,急用两侧掌(掌沿平向上,两中指尖相对)推撞其胸上部,左足或右足随撞胸时进步,另一足跟步助力。

要点:两臂往外撑圆;两“掌沿”平向上,撞胸、进步、跟步要同时进行。四、虎抓:对方用右手打我头顶、左面时,我右手由对方右手外下方往上反刁其右腕,向下方捋抻,同时垫右步(少半步),进左步于其右脚外方,左掌劈其右面,或抓其头部。对方如用左手攻我上部时,破解进招法同—前,唯左右手足动作互换,右手打来时,左手打来时。

要点:刁腕垫右步动作要同时进行,进左步于对方脚外方劈右面或抓头也要同时,形意手法讲究动作协调,方能奏效;

五、虎抱头,假如对方进右步,用右手击我左面时,我左手往左外拦格其右手,随将两手握阳拳(拳心向上)用拳轮(掌沿)和腕侧夹斩其脖项,并屈两肘,肘尖下沉,搓撞其上胸,同时进右步于其中门(裆中),左足跟步助力。对方如用左手攻我右面时,我进左步,两手夹击其项,只动作方向相反。

要点:进步用手外拦;握拳向左右外展蓄力,进步都要同时动作《拳经》上说:“此法前行,进人要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又说:“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

六、虎蹿山:假如对方进左步,用两手分别由左右向中击我两耳或两边山林穴(太阳穴)时,我两手握拳并齐向前上方举起,两臂弧形向外撑圆;即可护住头部,急变阴拳(拳背向上)以双拳拳面(拳骨节平面)击其两乳上部,同时进左步跟右步以助冲力。对方用两手击我上部进右脚时,我如前法破招,但须进右脚,避免双方两脚抵触。

要点:两臂上举外撑护头,进步击胸,动作要齐,效果更佳。

七、虎摆尾:对方进右步,用右手打我头部或攻击我中部(胸肋)时,我垫右步于其右脚外侧,同时用右手于其右腕外方翻手刁拿其右腕,向我右下方捋抻,进左步于其右脚后,绊住其右腿,左手阴拳往我右肩前伸出蓄力,用拳轮(掌沿)和腕侧横击其胸肋,右足不动。,此式又名“虎尾鞭”,又叫“横扫千军”。对方左手打我上部、中部时,仍用此法接招破招,唯手足动作左右互换。

要点:垫步拿腕要同时进行,上步阴拳(拳背向上):拳轮横击胸部或左肋也要同时动作,方能尽其妙用。

八、虎蹬爪:对方如用左手攻击我右面时,我左手由其左手腕外方刁拿其左腕,同时退左步侧身,左手向左上方冷抻,同时右膝上提,右脚外沿蹬踹其左大腿部,同时用右手掌拍击其胸部。对方如用右手打我左面时,我退右步右侧身,右手反手拿其右腕向右上方冷抻,左脚外沿蹬踹其大腿。

要点:刁腕捋抻、提膝、蹬踹、拍胸等动作要合成一气,自然敏捷轻灵。

1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配图)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前辈先哲早有名训:“入门先站三年桩”[今有人改为入门先站三体式,而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定式,应着意于鹰招及力学之习练]。桩功乃入门之正轨,深造的阶梯,若舍此他求,则一切招式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外形,终不能窥拳道的真谛。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尚先生初拜于李师存义门下之时,李仅授一桩式。先生之异于常人之处甚多,究其至要,恒心与专一也。尚先生站桩之初,点烛记时,艰苦备尝,二年未问其它,李深嘉其志,始授绝学。尚先生遂留“三柱高香得真传”之佳话。本文只介绍四种基本桩法。 抱丹田[图一],又称混元桩。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概述如下: 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以垂帘,似葛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此桩意念,头似枕非枕,背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以放松为目的,应有舒适无比,欣欣自得之意。简言之,不可死板拿劲,不求绝对人静,避免不愉快之回忆。天高地阔之境,鲜花绿树之趣,均可意想。此阶段愈深愈久,对日后拳学造诣愈有助,原因极简单,欲得内劲须放松,松至极处必真紧。或问:“不用力何以长力?”决曰:“世之柔者莫过于水,攻坚者莫过于水。”望初学者三思之。再浅喻之,世人皆羡虎豹之威,龙蛇之灵,仿生而造拳,而多数人却忽视了最根本所在。在此奉劝初学诸君观察一番牛马和虎豹的体质,牛马负重拉载,虎豹不及也,但虎豹却能将牛马扑食之,盖牛马长期劳作已失自然之力,皆负重之僵肌,而虎豹全身却十分松软,猫犬亦如是。简言之,动物愈凶猛,自身愈松软,而观之者以为其无力也。内家拳法之梗概,由此可明一二。而人体幼时,身体亦松软也。郭老云深曾言:“练得躯柔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以谓习拳之最关健处,希初学者必须于放松上用功,切切。 寻整阶段:此阶段只有全身基本放松之后,方可习之。外形同上,只是意念改变而已。习桩之时;意想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各有一条皮筋牵连。初学时会顾此失彼,久之则纯熟自然。待牵连自然后,尚需意想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外撑,双足下蹬时[许想不许作]各条皮筋随之拉起再放松,反复如是。不可用力,全悉意想,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而百枝摇,整体内部运动,自然整体力自萌。深入阶段:此阶段须待上述两功有得后方可习练。不然,非但无益,且有前功尽弃之患。此桩外形仍同上,只是腋下全虚,肩松肘横,双手抬起置胸前,头顶项竖,膝顶足蹬,十指分开。初步意念,意想自身各条皮筋拉紧放松的频率逐渐加快,继而以此桩与外界发生联系,如目视前方大树、楼顶、夜晚暗星等。意念中将一条弹簧套在树尖或其它物上,另一端拴在自己双手腕处或脖子上,以全身整体运动将外界物拉来送去。目光三十五度向前上方平视。但只需意会,切莫着力,尤其胸腹部不能有丝毫紧张,如憋气用力必身僵气滞,全体皆非。 虎抱头:此桩仍以基本桩为原则,只因对敌决斗时应侧身而立,故需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看正似斜,抱斜以正,乃侧身对敌而求身法中正之桩。此桩是历代前贤总结中华武术最为科学之技击间架及预备式。习之有得,不但能随机而发力,随势而动转,而且使自身受敌面积减至最低限度。其练法将自身安排为龙身[曲折有面积],熊膀[腰背部肌肉四面拉伸,拳谱所谓含胸竖项、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横撑皆为此也]、鸡腿[分虚实、单双重合一]、虎抱头[如虎豹扑食,双爪护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怎樣認識和練好形意拳 ---李文彬李宏 (摘自美國"功夫"刊物95年2.3期) 形意拳是中國武術中傳播較久,習者較多的著名拳種之一。它具有體用兼優,內外兼修老幼皆宜, 剛柔相濟的技法特色。它的理論深湛,尤多隱諱,但它動作簡樸無華,效果顯著故為廣大武術愛好者 所喜愛。甫於它傳播年久,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多種多樣地衍變,廣大形意拳愛好者只有循理務實采長 補短,才能在學練中得到認識以鑒別良莠,繼而持之以恆地鍛煉,就可以達到祛病強身和實戰中應用 的效果。 學練形意拳能夠事先對它的技法源流和衍變有所瞭解,有利於瞭解探索它的不同理論和技法特 點,從而利於識別其理論和練法的優劣並其技術精華的學練掌握。 對形意拳的創始人以及前幾代傳人上有過爭議的。就形意拳譜,武術史料記載和現代人考證,此 拳為中國明朝末年清朝初期姬際可(1602-1680年)所創。姬傳曹繼武,曹傳戴龍邦,戴傳李洛能,李傳河北郭雲深、劉奇蘭等及山西宋世榮、車毅齋等。這一傳習關係得到大多數武林界史學界人士的承 認。拳名歷經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不同于王薌齋先生所傳的意拳)的衍變,最後才

定為形意拳。就拳技的衍變情況看,姬際可傳的拳法和現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從少林寺秘不外傳的 心意把,十二大勢及河南馬學禮所傳的心意拳十大形等明顯看出與形意拳的不同特點。例如步型上, 他們所傳都有是側身弓箭步(如圖1),而形意拳則是三體式樁步;在拳法上雖多是著重單勢動作磨礪, 利於實戰,但在動作要求、名稱的技法上經多番衍變與現在的形意拳不僅實質不同,而且面貌亦大不 一樣。戴龍邦在中國山西祁縣一帶所傳的稱為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雖用的是側身弓箭步,尚未形成 現代形意拳所用的雞腿和槐蟲步,但在技法上強調了內外合一,開始著重體會內在意識和呼吸及勁力 和動作的內外結合;強調了以丹甪為本,以意領氣,手腳相合,攻防一體。從這些技法要領來看戴龍 邦先生開始從動作,招法的傳統習練中突出了內意、內勁以及神氣的運用。這一飛躍的轉變是技法上 的昇華。無疑是對形意拳衍變的一大貢獻。而李洛能(1808-1890)學自山西戴龍邦,傳入河北,曾叫意拳,後改名叫形意拳。他用似斧、似閃(似電)、似箭、似炮、似彈之形來提煉的精華動作,形成劈、 鑽、崩、炮、橫這一形意五行拳的形和意。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排序,以達到強身治病,增進功力的 目的。又把戴龍邦的十大形七小形以象形取意精化成為十二形。這就是改名為形意拳的甫來。實際上

【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

【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 本文作者李文彬先生是尚云祥关门弟子,“中国武术十大名师”之一。五行拳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为前提,以培养技术,加深功底为目的。所以要按内经所指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练,以求加功进益,增进健康。 尚云祥先生所传五行拳之劈拳与钻拳不同一般。 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和似斧之劲。所以劈拳,既握拳又用拳与肘的中节发劲,明显不同于一般技法,用关节突出处打人、发劲的惯例,在技法上别具特殊效用。钻拳,既有实战击法,又有健身效果。它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其健身、练功的效益显著。 步法上突出的是“夹剪腿”和“槐虫步”。它的前趟和后蹬劲,进也打,退也打,步步体现出“脚打七分”、“去意好似卷地风”的技法特色。 五行拳,应突出练功、找劲和发挥内在的五行精神作用,少讲招法的施用。经云:“五行五精即是五虎”,“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四梢但齐,五行乱”,“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等等。尚先生曾说“内要提。”就是要把内在的精神提起来,把内五行发动起来。“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

肺功成雷声,脾动肾加功。”这样发动内在的精神作用,自然会倍增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尚先生所传的形意拳动作和发劲,迅猛、刚实。正如经云:“起如风,落如箭,打到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它的动作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轻松自然中求得。先要“松得开”,再要“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从而把刚劲练好。只有掌握好刚劲的“爆发劲”才算有了真正发人的本钱。这就是练形意要先练好“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刚(明)劲,再求“缓动遂发”的柔(暗)劲,最后再求“不意而发”的化劲,进而掌握形意进阶之路的真谛。 五行拳中,钻、横之拳要尽量外拧如图3一①;劈、崩、炮之拳要抻出腕星如图3-2。 为便于记忆五行各拳的技法要领,将近代人编的五行拳歌,作了改编,分别列于各拳动作说明之前,供参考。 l.劈拳 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居五行拳之首。它以前臂的拳和前臂作为发劲的着意点,即视之为似斧的“斧刃”。故有劈拳肘打之说,具有不用关节处发劲打人的特点,向为前人所珍视。若以鹰捉代之,则实为大谬也。 劈拳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体为皮毛鼻通肺,前臂发劲劲乃神。”

形意拳——张西可

形意拳——张西可 昨天上午正在工作,张老师打来电话,希望上午大家能见个面,我从老板那里请假,赶往山师!约等片刻,终于见到张老师,张老师并不像想象那样高大!1米6多的身高!也看不出高手的样子!我们到山师的一块小树荫下稍谈后交手,张老师身步极其灵活,拳如流星,迅如电闪,整体能力把握相当精妙!让我感到惊奇!虽然我和老师的身材差距很大,但真的感觉无可奈何!从乳山秦文清老师那里学习归来,和不少朋友相互交流过,从没有见到技艺如此者! 早听说张老师一直和现役专业队的队员交流,和柳海龙等散打冠军经常交流,经常会有很多高手来找张老师交流学习!张老师曾就学于中国拳击泰斗张立德老先生,又从学于多位形意八卦散打拳击的前辈。由于一直和专业队员交手,实战水平相当精湛! 和张老师交流完后,老师热情的邀请我到他家里坐坐,前辈如此待我,我真是有些不好意思!听张老师谈论武林中的事故,老师也不停的指导我各种武技的精华,让我受益匪浅!老师的豪爽也让我感叹!张老师的跺脚如炸雷!出手出脚如山倒,而且整体发力迅猛冷脆!杀伤力相当强悍!张老师是我游历武林这些年不曾见到的,能将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结合的如此完美的人,和很多那些所谓的名家高手有天壤之别!如今像张老师这样的高手,能有这样的胸怀真的世间少有!张老师一直痴迷武术,希望能为武术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谓用心良苦啊!我代表济南技击联盟全力支持张老师,去努力发扬中国真正的武术! 济南技击联盟也曾多次邀请各位传统好手前来交流,但发现说手者众,实做者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好手参与进来共同进步交流学习。孙氏形意嫡传张西可老师也欢迎广大武友前来交流技艺! 孙氏形意:孙禄堂--孙存周---张烈----张西可 —————————————————— 关于张西可水平高低的问题 我也济南的一个形意拳爱好者,但我练的是山西车派的形意拳,与张认识也有几年了。在机关单位上班之余,也上上网,看到这两天的争论,我也谈点自己的看法。 其一,张这个人是个搞学问的人,事业心很强,南开大学硕士,发表过不少小说,几乎年年拿山东省新闻奖,今年他写的《潍坊率先撤销11家驻外办事处》在谷歌上能搜到近5000条有关的信息,中央电视台也就此作过好几期节目。对武术,他一直说只是业余爱好。这些年,陆陆续续来找他的人也很多,在济南,练太极、形意拳(尚派、宋派等)及其他拳种的人与他交往的人也不少。大家的感觉是,这个人很平和,

尚派形意拳的趟步

尚派形意拳的趟步 [推荐]尚派形意拳的趟步★★★【字体:小大】 尚派形意拳的趟步 形意拳各家有各家的练法,尚派性意拳要求前脚朝前,为的就是求一个朝前的趟劲,后膝内扣朝前为的是使朝前的劲不外散,顺胯扣膝使后腿产生一个挤劲,当迈步的时候,这个挤劲与后腿的蹬劲合在一起,通过后腿蹬地将身体送出,同时前腿趟出,这就是趟劲,趟劲练好了,内外两侧均有这个劲,无论对方怎么下势,站的怎么稳,只要与对方接触上,一迈步,对方就得出去(这当然不是绝对的,得看对手是什么水平)。 后膝顶在前膝窝内,前脚朝前,后脚与正前方成45度。 形意拳有“脚打七分,手打三分”之说,尚派形意拳的崩拳的基本功——趟步是专门训练腿部的前趟后蹬之劲,是练习崩拳腿劲的辅助功。首先两脚并拢站好,接着右脚与正前方成四十五度角分开,两踝骨前后对齐(左脚在前),接着两腿贴紧下蹲,后脚蹬地,将身子送出,同时前脚前趟,后脚跟进到前脚处,如此反复,力疲为止,然后换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右兼顾练习.要领:后脚跟进时用大腿带小腿,势子尽量要低,仔细体会前脚的趟劲和后脚的蹬劲,如果能真正的体会的这两个劲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我认为你的腿部技术已经入门(对形意拳来说)。注意后膝顶在前膝窝内。 其实趟步也是发力的动作,正如手臂与对方接触发力时,力点在我的小臂处(假设小臂与别人接触),我后脚蹬地,将力作用到力点,而趟步则是力点在我的小腿处(无论内侧还是外侧,只要接触就算),后腿蹬地发力,作用到前小腿上,对方就出去了,小腿的动作就象是踢人一样. 趟劲是向前的劲,与左右关系不大,迈步如犁行,耕地用的犁,它的劲就是向前,将土翻起来了.尚派形意拳前脚朝前而不内扣就是为了求得这个前趟之劲.顺胯是为了加大两腿的撑力,扣膝为了增加两腿的挤劲,为了后腿的劲不外散,将劲全部集中向前,所以说尚派形意拳的趟劲与众不同,我们平时常叫它"豁劲".明白了这个劲,整体力也就有了,只要与人碰上,只要给个接触点,对方就得拔跟起来.这就是形意拳的霸道之处,也是"脚打七分"的体现. 对于趟步先贤早有明示,如趟泥(兜泥),如涉水(逆水而上),如犁耕....通过这些诱导来体会我们身体各部之间的关系配合:头领,.胯拉送.,膝纵,腕兜.....拳经中的“起如挑担,身似槐虫”在其中也能得以体现。至于趟打,踢打,截打等,功深后可自由发挥,随机应用。行意者观其形会其意也。意自形生,形随意转。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基础]形意拳实战窍门

[基础]形意拳实战窍门 形意拳实战秘诀 硬打硬进无遮拦,练形意的都知道这句话。自己练时好办,前面无遮无挡的,大可练得气势虎虎,进步如旋风,可是与人动手,还能客观得心应手吗, 从前转身与师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比划比划,嘿,硬打硬进,还真进不去~举手之前,双方都在警惕,好比军队的攻守,一方在战壕里弹上膛刀出鞘地等待,另一方大模大样地强攻,那不是找死嘛~那时我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后来挨打多了,也学乖了,不再硬冲直撞,而是虚虚实实,得着机会才玩一把硬打硬进,别说,效果还真好~这时才明白:硬打硬进也不是一上来就傻冒饭店的往里冲,而是要有选择地硬打硬进~当然,如果你功夫跟尚云祥一样棒,你也可以硬冲;但如果你还不如尚前辈,那就省省吧,得机得势才进身,这时管你是硬打硬进还是巧打软进。占了先机才有发挥技术的余地~~~ 形意拳技击的技术问题二:脚下的根 形意拳特别讲脚下的根,步到人飞,脚下无根哪行,这根怎么出来的,老话讲要站桩、行桩,就是站桩和打拳。其实不尽然,除了这两个要求外,还要多有实战对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否则还是死桩。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老拳师,他们不管是行拳还是动手实战,架子都是非常低的。架子低了,重心低了,稳固性自然大大增加,脚下的根也就有了。这种打斗方式与普通的散打不同,散打站位都较高。站位高,灵活性好,站位低,步法远没高位快,可是稳定。形意拳平时的站桩、打拳练就了三角形的稳定的人体站位形态,架子再低,更妙。至于运动不灵,这就是功夫了。平时下式子(就是低架子)打拳,习惯了这种形态,日久天长,动作一样能快、能灵,功夫也就出来了。等你低式子能与高式子一样灵活时,再去与高站位的人动手,大占便宜。形意的功夫出在腿上,下式子打拳也是很主要的一项。不独形意,

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

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兹根据劈、钻、崩、炮、横诸拳各自的特点分述之如下:(五行拳在形意拳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了吧) 一、劈拳劈拳有形意母拳之称。母者,生儿育女也,所以形意有诸拳皆由劈拳转化之说。我认为劈拳化万拳(万,多的意思)为母拳之说不妥,因为任何一拳皆可化万拳,非劈拳之特有。形意拳最常见的开架是三体式,劈拳落定后就是一个三体式,所以大概才称劈拳为母拳的吧。劈拳的特点是,起钻落翻比较鲜明,双臂翻转,劈敌之力由三节劲经臂旋劈出,腕掌翻转(劲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其轨迹为一弧度很小的抛物线(不可为直线,亦不可弧度太大),这样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劲。(穿透力即可由此练出)练习劈拳时发出去的劲透出掌指的方向前微下方(微微下也)才正确。如偏向下方则势不稳力不连,杀伤力小且易被敌牵带;如偏向上方则力浮且易被敌乘隙而入;直对前方则无劈意(若用拳练的就变成冲拳了)。 二、钻拳钻拳似水,无孔不入,是指其透意,出手隐蓄,攻其不意。钻拳之轨迹应走直线,斜向前上方45度左右。有走弓背向上的抛物线者,看似合情合理,然有碍发力,且易误导出推击之意而不能正确运用此式。钻拳发的劲是瞬间爆发力,不是推射出去的,而是撑挤出去的,所以叫钻。钻拳每发劲亦由翻腕(劲旋形翻)而出(五行拳均需翻腕)<欲求螺旋劲,必练翻腕发力> 三、崩拳崩拳的步法与其它四拳不同,皆因崩拳的发力有赖于身势的催动,拧腰发劲。崩拳运动之轨迹为一短距离的直线。(寸劲由此而得)拳出宜短不宜长,发力宜速不宜缓,宜脆不宜粘,前臂宜平不宜有上下。练习时注意要协调运用身体前进之势与腰的拧逼使崩劲的爆发逐步通顺。(崩拳的威力也不必我多言了吧) 四、炮拳炮拳可谓形意看家之拳,(一般都以为是崩拳,因为崩拳名气大)上下双拳可进可退,左右双手可上可下(在上的叫阳拳,在下的叫阴拳),攻防俱佳,

可在线传送的电子书目录 各类武术书

分类 心意 心意拳马琳璋pdf格式文件大小:11.10MB)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pdf格式文件大小:4.10MB)清晰度不很好 心意六合拳陶子鸿pdf格式文件大小:2.75MB 姬龙峰祖师原传心意六合古拳法成元昭pdf格式文件大小:7.49MB 范氏心意拳谱pdf格式文件大小:(3.47MB) 心意拳练功窍要马琳璋pdf格式文件大小:29.50MB 陈守孚老师心意拳初修法要辑录pdf格式文件大小:886.00KB 内家拳功与心意六合拳顾凤宾pdf格式文件大小:(17.70MB) 心意六合拳真传实战教程训练目标实施手册(马胜利).pdf”(38.30MB) 戴氏心意拳郭瑾刚pdf格式文件大小:(51.40MB) 戴氏心意拳霍永利pdf格式文件大小:(5.09MB) 本书全部为照片 心意六合拳李洳波pdf格式文件大小:(38.50MB) 华岳心意:三盤十二式-心意六合八法拳陈亦人pdf格式文件大小:(2.81MB) 心意六合拳发力与技击王安宝魏峰pdf格式文件大小:(4.62MB) 山西六合心意拳张友林pdf格式文件大小:(1.17MB)纯文字无图 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单操与技击闫无为pdf格式文件大小:(13.30MB) 心意门秘籍李新民pdf格式文件大小:(5.17MB) 洛阳心意拳孙友恒(不清晰)pdf格式文件大小:(42.30MB) 心意六合拳徐谷鸣pdf格式文件大小:(46.00MB) 少林心意拳贾召宣pdf格式文件大小:(6.84MB) 心意太极拳马琳璋马天巧pdf格式文件大小:(6.41MB) 心意六合拳秘传(陶景和).pdf”(6.27MB) 形意 孙禄堂武学录孙禄堂著孙剑云编pdf格式文件大小:(6.79MB) 拳意述真孙禄堂中华书店影印版pdf格式文件大小:21.10MB 形意拳真传图谱李金波pdf格式文件大小:(7.30MB) 形意拳术体用全书技法篇孙绪pdf格式文件大小:(88.20MB) 形意拳术抉微刘殿琛pdf格式文件大小:(7.76MB) 形意拳术大全(第二版) 吴殿科pdf格式文件大小:(252.00MB) 形意拳入门讲座李文彬(杂志文章精选)pdf格式文件大小:(8.80MB)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高降衡(杂志文章精选)pdf格式文件大小:(8.28MB) 形意拳练法用法与功法曹志清pdf格式文件大小:(5.66MB) 形意母拳姜容樵pdf格式文件大小:( (18.30MB) 形意六合拳撮要朱国福pdf格式文件大小:(12.80MB) 宝鼎形意拳与内功十三段pdf格式文件大小:5.56MB 宝鼎形意拳谱pdf格式文件大小:(995.00KB) 形意拳快速入门不求人王建华pdf格式文件大小:2.01MB 中国形意拳周永祥pdf格式文件大小:3.13MB 国术新教本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图说)靳云亭凌善清pdf格式文件大小:8.74MB 形意拳术讲义薛颠pdf格式文件大小:(9.30MB)

形意拳尚派特点

尚派形意拳特点 一、椿功有抻筋拔骨,静中求动特点。 尚派形意拳的椿功,以三体式为主,除有增强体质,为技术筑基的作用外,还别具技击内涵。武术谚云:“筋长力大,肉厚身沉”,正因为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长,放的远,打击力大。尚派三体式椿功,虽在静态中,却突出地强调这“抻筋拔骨”隐形于内的内涵作用。这正是构成尚派形意动作开展、灵活,发劲迅猛刚实的基因。实际这一特点是从站三体式椿功就开始得到训练。 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以武术技法来讲,静中无动,就等于有形无意,空势子。锻炼椿功为全面的筑基功夫。这是内外和体用兼修,使用权之按技术要求,掌握好外形姿态势和动作的正确,以及追求内意的训练,使之从静中求动,向意动气行,气沛周身,动静一气,形神一体的高级阶段进军,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 意之中是真意”的妙境打好基础。因之尚派三体式椿功,又突出强调这“静中有动”的无形无相的内涵技击作用。实际这个“静中求动”的“动”就是“意”的训练也是神与气的内涵和内劲的培育。因这这个“动”,不仅要“求”,而且必须要“有”,故突出强调“静中有动”。由于

这种内在精神作用,对中枢神纪起以良好的调整和保健作用。加上在抻拔锻炼中,对肌肉的运用,使血液流畅,供养增多,加强了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故有较好健身的体疗作用。说三体式是变化人的气质之始,正因为它不努拙气,不用拙力,而在沉静自然中规矩操作,从而使肌体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结果。 对上述“抻筋拔骨”和“静中求动”两项特点的表现和作用分述如下: (一)“抻筋拔骨”的表现和作用:1、颏收头顶和气沉丹田, 这是对身躯上下的抻拔。利于上通三关(周天督脉的尾闾、夹脊、玉枕)下固丹田。在龙折身中的顺胯、拧腰,是对身躯拧转的抻拔,这会助长丹田的发劲,并达于四肢。2、沉肩、拔背、坠肘是对上肢臂部的抻拔。特别是肘的里裹而又下坠,使肘窝朝上,在手掌俯扣正确的条件下,使肩、肘、手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并要舒展抻长。这样,则拧抻力大,“三催”(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劲整。加上内意的配合,会使气灌梢节,手有麻胀感、热流和气流,以至指关节时而有吱吱的声动。形意出拳时,要求“明了三星多一力”。不仅肩窝、肘窝要抻开,连攥拳出现的腕窝也要抻开。而站三体式椿功时,前手虽是俯掌,但要掌心回收,掌指前顶,虎口撑圆,同样具有抻腕之意。在这样技术规矩要求下,虽是用意不用力,却能促

形意拳传承图谱

姬隆丰传曹继武传戴龙邦传李洛能传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宋世德车毅斋白西园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刘元亨贺永恒李广亨李太和孟志荣李占元张小平郭云深(支系)郭云深传李魁元许占鳌钱砚堂郭园(养子)刘勇奇刘纬祥李殿英李振山黄修亭赵殿元魏老率孟栋孟栋传马跃山----马福基 -------齐增托----- 王云龙李魁元传孙禄堂李汉章(子)马耀南韩奇英等孙禄堂传陈微明李玉琳孙存周(子) 孙剑云(女) 万良等李玉琳传李天骥(子) 李天骥传牛胜先万良传黄万祯黄万祯传朱从贵朱天册马耀南传张祥麟袁玉祥王谷臣苏长明扬世昌杨杰李子彬张子长闫士英韩宝树何洪滨等张祥麟传蔡永强单吉刚唐颂华等韩宝树传魏文征张凤祥倪瑞林向先王世清张利民杨世平李国庆栾强李延洲安立心韩世山(子)等韩世山传张尹子王世瑜陈挺王凯平张毅等魏文征传何向达何洪滨传史大连李培义郑守泉李东升李茂林李明庆李树基等李培义传张伟张宝珍等李东升传石勇周广传王庆江等许占鳌传汤士林倪成玉李振山传麻胜张学郭子昆郭子昆传冯志坤李世英宋光印刘纬祥传马青藻马礼堂孙百奎马礼堂传尚济孙百奎传陈士芬刘保林王广增刘学瑞宋世荣(支系)传宋虎臣宋铁麟贾蕴高宋光匡任尔其赵守钰宋国秀宋宴彪王嗣昌宋虎臣传车润田潘振英陈光斗崔继光席子勤张效先董秀升吕佩双石瑞亭魏小鑫邢子成张剑清李旭洲刘实君董秀升传李桂昌李锦文李旭洲传许凡曾卢宗仁周连聚张贵良孟洪福张长泰杨月波许繁曾芦中仁许繁曾传王万友刘实君传潘兴文李兹轩王文满于钦都孙豹隐张凤宁黄江天杨基伟刘益群(子)鲍增智张胜蛟赵夫敏等人。宋铁麟传吴立孝赵永昌宋光华胡增衡田种兰徐文忠孙福元吴立孝传田进忠田进忠传张增记赵永昌传赵川辉王儒贵贾保寿武星明李进陈金龙贾蕴高传郝湛如郝湛如传张品之邵善康田种兰传李六八冀立业田宝林(子) 范天保米克俭李云马植舜等人。车毅斋(支系)传李复祯布学宽王凤翙吕学隆郭玉山樊永庆李发春刘俭侯孝贤孟天锡范瑞峰车兆烈赵仁成孟兴德王之贵武杰王培本王丕春白光普贾祯赵钰郭昆车兆俊车兆杰李复祯传陈际德武承烈乔锦堂乔锦章段振奎陈际德传张书田郭凤山范效先张学绅陈挺进陈石根布学宽传布华轩张永义孙德宜苏登瀛布华轩吕家麟车彩藻史焕美张谦武春修张永义传梁焕章梁焕章传程登华吕家麟传李三元刘俭传胡万瑛吴殿科吴治泰高庆瑛段振化吴连福吴治泰传高宝东杜连杰吴连富传杨凡生侯孝贤传战开运王秀娥樊永庆传杨永蔚. 樊连蛮裴贵成。杨永蔚传许承麟王喜亮杨玉成刘熙茂王鸿杨守先姚友谦柳中泉候树声杜声振, 李春芩樊连蛮传常连保郭玉儿孟立刚传王步青王春张喜蛮吕学隆传孟立刚范瑞峰传张彬刘晓兰(支系)传石振发刘立山刘凤伦杨福刘凤朱春芳李云山南云标王老者孙宝和张聚川陈凤高李镜斋(支系)传李应埙于殿奎侯星五等李应埙传于永汉高医俗李静轩罗本褀朱蕴山李海峰任运生张锡贵怀金章邹少山李建塘刘星全徐桂林吕云生何履举吴祥贵杜春杰侯殿荣岳可武张东生柳辉成等高医俗传陈心耿李鸧归文虹杨遵利李静轩传李鸧陈心耿孙绪生刘业胜于承银杨遵利于得水郭克红师庆荣赖志军黄厚明张洪新姚凯徐学强张立军刘刚张玉仓吕素猛史继涛李彭郭斌单卫东张利胜赵勇杨学宽马继虎黄九峰邵凌才许立卫倪秀英战玉山梁朝晖梁格魏燕刘树行德昭王爱国刘安祥李泉赵勇张涛秦志勇黄徵云丁信浩孙建宝李忠英范刚柳(阿根廷)罗本褀传李鸧孙绪生刘业胜于承银杨遵利于得水郭克红师庆荣赖志军张洪新黄厚明吕素猛单卫东张利胜赵勇杨学宽马继虎黄九峰战玉山梁朝晖等朱蕴山传李鸧孙绪生刘业胜于承银杨遵利于得水郭克红师庆荣赖志军黄厚明张洪新吕素猛单卫东张利胜赵勇杨学宽马继虎黄九峰战玉山梁朝晖等柳辉成传于承银李军苏毅强卓卫等李鸧传邹志强林琳朱海林张海增王刚孙乃腾姜在建丛旭井浩丰于向阳于明吴坤牛峰刘令杰王旭李洪贤李在

形意拳基本功

形意拳初学者在站三体式时往往不得要领,这几天有几位初学的朋友跟我学拳时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写篇文章来简单谈谈三体式的几个关键。下面所述是以尚派形意拳为例。 从下肢说起,前脚朝正前方,后脚与正前方成四十五度,前脚跟与后脚踝对应,前膝顶,但不要倒垂直(最多垂直),后膝内扣,顺胯拧腰,有龙折身之势。为什么要按照这些要求做?分析一下:尚派形意拳的脚打是前趟之劲,所以三体式步前脚要朝正前方,前膝顶也是这个目的,动作一定要到位,前膝顶不到位是无法体现趟劲的。还有就是前膝不要内摆,因为有的朋友站的时候没有变形,而动起来时前膝自然就内摆而散劲,后膝内扣是为了将腿部劲力更有效的集中到一个方向,也是为了体现夹剪劲。注意后膝内扣一定与顺胯配合,先顺胯再后膝内扣,顺胯不是顺身体,很多人在这里不得窍要,家师张世杰先生曾说:“先顺胯而后腰部稍微回拧,这是龙折身。”我认为关键在于腰部放松,气沉丹田。在站桩时要体会两腿的前后撑劲,为以后学习前趟后蹬之劲以及整体力练习打好基础。 上肢要求前臂前伸,后臂自然放在丹田处,松肩沉肘,手部要求虎口撑圆,五指抓扣,手上要有支撑力,但不是故意用力,引用一位老前辈的话:“五指成‘一个’,像鸭子巴掌一样的感觉,劲力在五指末梢。”前臂既要前伸又要坠肘,并且要抻出“三星”来,“三星”就是肩窝、肘窝、腕窝。整个动作要轻松自然,稍有不合、不顺、不自然都是不正确的。关键是前臂要有支撑力,当别人身体抵在前臂时,一定要撑住方合乎标准,否则等于练了无用的功夫。初学者切记。 内家拳锻炼的关键是腰腹部,站三体式桩时也应特别注意。要求:含胸拔背,腰胸松开,气沉丹田,后背撑圆,一切要求都在轻松自然的前提下。张世杰先生曾说:“应该先拔背,然后再含胸,这样才是正确的练法,若是先含胸则背不能拔。”含胸不是挺胸,应该将胸部松开,气下沉,送到腹部丹田,使丹田沉实腰部灵活。在动手时胸部松开使身法易于变化,在对方接触我的胸部欲发力时,我稍微内含即可化解其劲,对腰胸的训练是内家拳很重视的问题,例如太极拳要求将身体练成桶状。观察一些前辈的身体我们也可以看出点端倪来。家师张世杰先生曾形象的打了个比方:“初练拳时胸腔就像两室一厅,经过练拳后应该将胸腔练成三室一厅,有更大的空间。”这样的锻炼可以加大自己的呼吸量,对健身也有好处。当然这也有特殊的锻炼方法,笔者听过的“炸肋呼吸法”可以说是专门的锻炼方法。曾闻东北形意拳名家杨俊秀(辛健侯弟子,属“四大金刚”之一)擅长“炸肋”。有这样一个传闻:有一回杨俊秀找人作了一件衣服,在试穿时显露了自己的功夫,一展胸竟将纽扣绷断。家师张世杰先生的胸部也是又宽又厚,正常人是无法相比的。由此可见形意拳对胸部锻炼的效果。我以前常强调腰胸的锻炼,其实有很多前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的,武派太极拳第四代大师阎志高先生全身骨骼练开,曾闻其腰胸一缩竟能穿过窗棂(过去的一种窗户),腰胸活开不仅能使身法灵活,也能证明自己功夫有层次性的提高。腰部要松开灵活,内气下沉,丹田充实。灵活易于变换动作和身法,充实易于接劲发力,后背撑圆,劲力更整。关于丹田接劲发力,就是以丹田的劲瞬间接住对方发力,而后通过身法或动作的变换来战胜对手,这样更能体现出拳术的技巧来,前辈们常说的”身法虚实变换在腰间“在这里也是另一种体现和说法。另外还有丹田(或身体)的截劲也是气沉丹田功法的体现,当对方在欲发力而未发出之时,我以丹田(或身体)截住其劲而后进步发劲,若对方以掌或拳击我,手腕则会受挫,当然这些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而是靠身体灵活和懂劲才能做到的。

怎样练好形意拳

怎样练好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传播较久、习者较多的著名拳种之一。它具有体用兼优,内外兼修、老幼皆宜,刚柔相济的技法特色。它的理论深湛,尤多隐讳,但它动作简朴无华,效果显著,故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由于它传播年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多种多样地衍变,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只有循理务实采长补短,才能在学练中得到认识以鉴别良莠,继而持之以恒地锻炼,就可以达到祛病强身和实战中应用的效果。 ? 对形意拳衍变渊源的探索 ? 学练形意拳能够事先对它的技法源流和衍变有所了解,有利于了解探索它的不同理论和技法特点,从而利于识别其理论和练法的优劣并其技术精华的学练掌握。对形意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传人上有过争议的,就形意拳谱,武术史料记载和现代人考证,此拳为中国明朝末年清朝初期山西姬际可(1602-1680年)所创。姬传曹继武,曹传戴龙邦,戴传李洛能,李传河北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西宋世荣、车毅斋等。这一传习关系得到大多数武林界史学界人士的承认。 拳名历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不同于王芗斋先生所传的意拳)的衍变,最后才定为形意拳。就拳技的衍变情况看,姬际可传的拳法和现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及河南马学礼所传的心意拳十大形等明显看出与形意拳的不同特点。例如步型上,他们所传都有是侧身弓箭步,而形意拳则是三体式桩步;在拳法上虽多是着重单势动作磨砺,利于实战,但在动作要求、名称的技法上经多番衍变与现在的形意拳不仅实质不同,而且面貌亦大不一样。 戴龙邦在中国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称为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虽用的是侧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但在技法上强调了内外合一,开始着重体会内在意识和呼吸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结合;强调了以丹田为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法的传统习练中突出了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这一飞跃的转变是技法上的

形意拳趟泥步

形意拳趟泥步 形意拳大师郭云深谢世后,尚云祥承其衣钵,复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被武林人士誉为“铁足佛”。一赞其步法快捷灵活,行走犹如卷地风:二赞其下盘稳固,落地似生根;三赞其足打威力大,“硬打硬进不遮拦”,充分发挥了武术中“手打三,足打七”的技击特点。俗话说:“教拳不教步,教步大师傅”,可见步法在技击中的重要性。笔者习尚派形意拳十几载,现就趟泥步在实作中的功用谈几点认识,不当之处,望行家指正。 趟泥步动作简单、朴实,但内涵丰富、深刻。上肢动作比较随便,无严格要求。最常见的是无极桩的站立,头顶竖项,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提肛敛臀,脚趾抓地,平心静气;向左转体90度,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手侧平举,与腰相平,肘微屈,五指微屈并分开,掌心向下,如扶栏杆,同时膝微屈,身下蹲,左右脚轮换直线迈进如走路;回身左右脚一扣一摆,随转体180度收式回原位无极式。 趟泥步,就是意想在泥水中行走,或在齐腰的水中行走,而杂草混杂其中,缠绕足踝,我则缓缓而行,仔细体会其中阻力。拳经云:“放步如涉水,务要钻插而进”,“拔脚如出泥,进退有阻”,即此谓也。通过这种假象训练,以意导气,会逐渐通下肢的经络,稳固下盘,可提高下肢的抗打击能力。日久功深,能练就进步如犁翻地,一旦交手,可把对方拔根抛出,这即“趟劲”绝技。训练一段时间后,能感觉出空气对腿的阻力,可见,这种训练还可使人对外物的触觉更灵敏。 趟泥步关键在于以身(腰跨)带步。走趟泥步之前,须先站桩,即“习步法者先明桩”。经过桩功的训练,要做到气沉丹田,落地生根,肢体上下相合,左右相合,联接成了一个八面支撑的整体,产生整体劲,亦称浑圆劲。不站桩很难形成整体劲,无论习什么功夫,身上发不出整体劲,功夫只在低层次上转悠,学的套路再多,实战也派不上用场。尚云祥、孙禄堂教拳,入门先站三年桩,道理就在这里。但静态的整体劲和动态的整体劲不同,有的人往那里一站,别人推拉不动,但动起来也奈何不了别人,这说明他至多具备静态的整体劲,动起来架子散了,整体劲也就不存在了。很多习武者有这样的体会,站着不动和动起来不是一码事。有静态的整体劲向动态的整体劲过渡,除在行走时不失桩功规矩外,关键在于克服日常行走以步带身,要让肚子领着走,或让命门催着走,传统形意拳将这种步法形象地称作槐虫步。这种步法是“以脊领身,以身抽肋,以肋提跨,以跨催膝,以膝催足”。形意拳诀曰:“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太极拳大师武禹襄在十三式行功心解中讲得也很精辟:“力由脊发,步随身换”。为何要先进身呢?形意拳经云:“举一身而言,身为中节,中节空则浑身空。四肢之动皆源于身,故身不催则力不发,身不进则四肢难进。手足身合出整劲,方得奥妙武艺精”。技击中有了这种整体劲,占实用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将人发放出去。练拳者多如牛毛,动静都能发出整体劲的却凤毛麟角。 磨胫是形意拳趟泥步的一大要领。磨胫是前后腿交替时,有个提步动作,即踝关节要相互摩擦,两足横度勿使开张也,形意拳歌曰:“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其功用是有利于两腿的协调配合,所谓“相助为友也”,磨可增劲增力,并能促使爆发猛烈的劲力,有利于在实战技击中防止对手击打裆(阴)部或插裆夺位;提步可以加强步法转化的灵活性。 脚平起平落是形意拳步法的显著特色。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进步脚跟先着地,退步脚尖先着地;形意拳却要求足底与地面平行,离地寸许,平起平落,且步不宜大,“步大则不活”。这是形意拳步法移动快,发劲迅捷的一个重要原因。 训练是,还可以加上“颤颤惊惊,如履薄冰”的意念,欲行又止,欲止而又行。欲落脚前进,又似乎遇到坑洼石头等阻碍,又欲停住,抽脚后退或左右移动;欲止步不前,又似乎发现新的路,举步将行。这样,可以训练步法的灵活性,实战技击时,做到动转灵活,进退自如。所以,趟泥步练到一定程度,也不是单纯地走直线,与身法上,“身无定法”手法上,“手无定处”相对应,步法上则要求“步无定位”。

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简介

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简介 尚云祥(1864年-1937年),武术家,形意拳大师,尚氏形意拳创始人。他体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却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实战武功名震武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尚云祥,字霁亭,是山东省乐陵尚家村的人,生于1864年,卒于1937年,是尚氏形意拳的创始人,堪称一代武学大师。很小的时候跟随者父亲进京做生意,在北京城内开了一家马蹬铺,但是尚云祥对做生意没有太大的兴趣,却痴迷武术,尚云祥一边跟随者账房先生学习文化,一边跟随着少林名家冯大义学习拳法,这样的生活过了大约六载。 尚云祥非常的聪明,记忆力非常好,学习也比较刻苦,所以经过六载的学习可以说收获很大,尚云祥这个人生性争强好胜,嗜武成癖,所以喜欢找人切磋,据说当时已经打遍北京无敌手,所以尚云祥有点自得意满。 一次尚云祥在北京护城河边见到了形意拳的名家李志和,两个人互相切磋了一下,尚云祥惨败,于是尚云祥到处寻找形意拳的名师,后来就找到了李存义,于是尚云祥拜李存义为师学习形意拳,尚云祥天资聪颖,又特别用功,所以很快在师兄弟中出类拔萃,李存义于是特别喜欢尚云祥,将自己的功夫倾囊相授。因为痴迷于武学,尚云祥

忽略了做生意,于是造成了生活拮据,甚至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于是就赤脚练功,天长日久脚掌坚硬如铁,于是人送绰号“铁脚佛”。李存义与程延华都是董海川门下的弟子,二人关系非常好,所以尚云祥深得两位恩师的真传。 后来尚云祥与京城的许多武林豪杰互相切磋武艺,但是都非常的友好,后来尚云祥还曾经专门赴晋寻访形意六合门,收获非常多,后来尚云祥曾经给李莲英看家护院,也曾经出任镖头、侦探和武术教师,可以说尚云祥与人交手无数,直到没有任何人与其动手较量争名分。 后来尚云祥将自己的一身武功全部的教给了自己的爱女尚芝蓉,而尚芝蓉将自己一身武功全部的教给了自己的夫婿刘俊峰,刘俊峰开办尚派形意武校培养出了大批的尚氏形意派弟子。 尚云祥师傅尚云祥是一代武学大师,是尚氏形意派的创始人,尚云祥早年的时候跟随父亲进京做生意,父亲让其跟随者账房先生学习文化和如何做生意,但是尚云祥更加感兴趣的是武学,所以尚云祥早年曾经跟随少林名家冯大义学习功力拳,这个阶段经过了六年,之后尚云祥自己认为已经达到了打遍京城无敌手了。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尚云祥遇到了在护城河边练功的形意拳名家李志和,两个人切磋武艺,结果尚云祥惨败,于是尚云祥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形意拳的名家拜师学艺。后来经过长达三年的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李存义,一开始李存义见到尚云祥的时候看到上尚云祥又瘦又小,不愿意收其为徒,经过周明泰的劝说才将尚云祥收下,尚云祥天资聪颖加上肯下功夫,所以很快就在师兄弟之中出类拔萃了,于是

形意拳的实战技击

形意拳的实战技击 形意拳的实战技击 有位兄弟对形意拳的实战功能提出质疑,提得好!这个问题真是不容回避的关键。谁练武都是为了自卫,没有实战功能,练来何用?那么形意拳能不能用于实战呢?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咱不说前人,因为那些高人咱毕竟没见过。就说现在,能打的形意拳家还是有的。我知道的高银鹤先生应算一位,天津也有不少能打的形意高手,有位常在擂台是做裁判的,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就是天津的形意实战高手。我的老师张世杰先生也应算一位(吹自己家门,不好意思)。北京藏龙卧虎,应有形意的能人,可惜我了解的不多,不敢胡说。至于乡间草野的形意隐士,只怕更是多得是。前些时去世的李仲轩老人,就是代表。你能说李老不懂形意的实战功夫?年岁大了,现在能不能打得动另当别论,可李老应是实实在在的形意技击家(这个称号不过份吧)! 但问题是,既然你说形意拳能打,怎么我在擂台上就看不到它的影子呢?好,朋友,说到关键了!擂台上的拼斗,别说你看不到形意拳,我也看不到,而且什么太极、八卦、八极、白鹤,什么我也没看到。看到的只是拳来脚往,踢打摔拿,这是怎么回事?依我理解,不论武术的哪一门派,在技击上都只练这四个字:踢打摔拿!只要用了这四个字,就得说人家用的是武术!至于是形意拳还是太极拳,那是练习风格不同形成的不同的外在形式,一个人练习,风格突出,两个人动手,环境变了,好多风格的东西就不明显了。咱以拳击为例,拳击有好多风格,什么古巴的、俄罗斯的,等等,可到了拳台上,那风格还明显吗?要说明显也得看对手是谁,碰见了罗伊琼斯,抱着脑袋挨揍,什么风格都变成了单一的抗打功了!但是能说,古巴风格不实用、俄罗斯风格不好使吗?不管怎样,毕竟是古巴风格和俄罗斯风格把你送到拳台上来的。中国的武术其实也是这样。散打里的一个直拳,与少林的冲拳、形意的崩拳、太极的掩手捶有多大的差别?内在的发劲也许不同,做示范时不讲、不摸、不体认都区分不出来,两人对打的一瞬间,能辨别得清清楚楚吗?究竟是在高速运动中,动作的大形有时都看不清,细节就更没法分别了。所以说擂台上看不出哪一门哪一派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如果让你看得清清楚楚,这位拳手就一定要被人家KO了,擂台较的是拳脚,不是单人独舞。 那么形意拳到底能不能实战呢?如果练了一溜十八开,与人动手,一个形意的招式也没有,不是白练了吗?此说差矣!第一,练形意拳让你形成了动作定形,一动上手,会自然而然地使出你平时习惯的那些动作,只是使完之后你自己都不知道。当然,这动作会与平时练的一板一眼的动作不一样,会走形,但骨子里还一定是形意拳。第二,形意拳本就是一种淡化外形,求技击核心的拳法,要求无形无相、无动不是拳,那么真达到这种境界,你又上哪儿去找形意拳的影子?第三,相比较而言,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最为接近实战的拳法之一,这一点从这种拳法的特点上完全能看出来,这里不多说了。所以说,形意拳应该是能实战的。实际生活中的形意拳友不能实战,不代表这种拳法不行。不是也有许多打不过你的练拳击的、练散打的、练摔跤的吗?他们个体不行,也不能代表他们的拳种不行,这是两回事。这里面还有个体的体力、素质等好多问题。不信找一个你身边的高手,让他与世界举重冠军较量较量,能赢吗?至于形意拳能不能对抗泰拳,我说能!为什么?因为是两个拳种的对抗,你没说其它条件。我估计你找个五、六岁的泰拳手来跟我打,我能打得过!哈哈,开个玩笑。

形意拳自学教材

致各位形意拳自学者: 我是自学的,但我真的不支持自学,走太多弯路了,一个三体式就有很多的讲究,可能你今天站是一个感受,明天又有另外的感受.所以奉劝还是找个师傅吧。 不过也不好尽给各位泼冷水,个人觉得自学并没什么不可以的,可以先压压腿,站站桩,找找感觉,有点基础了拜师也许也会容易些.如果出现身体上的一些不适,比如哪里开始痛,那就要找找原因即使调整了.另外我觉得内家拳也不必太把它看得太玄了,无非就是教你如何使用肌肉罢了. 你学拳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为了自卫,或是说想出工夫那就最好找个真正的师傅,那样才能系统的学习。形意门里有好多东西只有拜师才能学得到的。如果是想健身或只是想入门的话可以按以下的方法学习: 1.找一套形意拳教学光盘,(建议以下推荐的教学光盘较为具体详尽)从基本动作开始学习,循序渐进的练习,同时尽量多看关于形意拳的理论知识,(包括修道方面的书---因为内家拳就是丹道学的“学前班”)对练拳的基本要点和要求一定要记住并容入平常的练习里面,如提肛,头顶,沉肩。。。等要求,一定要注意。 2.三体式要吃透,多站,多学习,多揣摩,特别是要领要吃透,但各家有各家的练法,切不能贪多杂乱。(非常重要) 3.最好学完五行拳,其他的就不用多学了,五行拳要多练,每次至少要出汗,(注意:练拳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用力的意思是不要加力故意要打出力量,那就错了,比如劈拳,开始要放松,用的力量够你把手劈出去就够了,不要加力,要多体验动作里的要领,这样慢慢就会出功夫。也达到了健身的效果和蓄力。 4.以上三步都达到了,如果想进一步学习的话请找个真正的师傅,让师傅帮你找你的毛病,继续深造学习。如果只是想健身的那你学的已经足够了,至少能让不太懂形意拳的人感觉你很厉害了。也希望有不对的地方请高手出来指正。 以下教材是否购买任君选择吧,但不要骂人。本意是为自学形意拳爱好者提供,如有需要请联系。QQ271767469(医中杰) 1、卢氏形意拳-----购买:2张DVD光盘共200元。(本人强力推荐—技击结合现代力学)简介:传授功法内容系统:桩功及五行拳架教学;五行拳劲力解密与用法;十二形拳架教学;十二形劲力的解密与用法;五形十二形连环拳架教学;五形十二形连环劲力解密与用法;形意拳单操手拳架教学;形意拳单操手劲力解密与用法。所有教学均有注意事项和具体细讲。 示范:由卢氏结构第二代传人靳爱祥亲自讲解演练功法。 2、商式形意拳----购买:2张VCD光盘共50元,(本人强力推荐--养生技击双合) 简介:曹师名文,字志清。祖上世代居住太原城内,他出身于抗战烽火初起的1938年。内容包括:商式形意拳三体式动作讲解,五行拳高低中架子慢动作演练,十二形拳的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