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附件3:“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25)

A、居住环境 (25)

B、生态环境 (30)

C、社会和谐 (33)

D、公共安全 (35)

E、经济发展 (37)

F、资源节约 (39)

第二部分:城市实践案例编写导则 (42)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以下说明详细介绍了指标的基本含义和计算方法等,各申报单位在填报时,需详细注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参考数据。

A、居住环境

A1住房与社区

1.住房保障率

指标解释:指累计实施住房保障户数占累计已申请登记户数的百分比。住房保障包括货币保障和住房实物保障。住房实物保障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

指标计算方法:住房保障率=已保障户数(户)/已申请登记应保障户数(户)×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2.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的百分比。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

指标计算方法: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当年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套)/当年计划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套数(套)×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3.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4.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物业管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并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A2市政基础设施

1.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公共用水人口占建成区人口的百分比。公共用水人口指使用城市供水管网供水的用户。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建成区公共用水人口(万人)/建成区人口(万人)×100%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2.城市供水水质(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由卫生防疫部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检测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数据来源:城市卫生防疫部门

3.城市燃气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使用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用气人口占建成区人口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燃气普及率=建成区用气人口(万人)/建成区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4.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指标解释: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值10%,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完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泥得到有效处置。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城市市区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量(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万吨)×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指标解释: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值20%,垃圾处理设施达到无害化等级评定Ⅱ级以上,运行安全。试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市区生活垃圾数量占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万吨)/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万吨)×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6.城市排水(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排水设施按规划建设;城市建成区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系统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标准高限设计、建设。设定专门的排水系统运行管理机构,有专项财政资金维护城市排水系统。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7.互联网用户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互联网用户占市区人口的比重。其中互联网用户包括无线互联网。

指标计算方法: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市区安装使用互联网的户数(户)/市区人口(百人)

数据来源:电信部门

A3交通出行

1.平均通勤时间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居民单程通勤所花费的时间。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交管部门统计

数据来源:城市交管部门

2.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指标解释:指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总人次占城市出行总人次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出行总人次(万人)/城市出行总人次(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交管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3.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指标解释:指编制完成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并获相应主管部门批准,严格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40%

注:需提供规划审批文件

指标计算方法: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总人次(万人)/城市出行总人次(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A4公共服务

1.小学布局合理(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小学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

注:需提供当年遥感影像图示说明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2.校园安全(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幼儿园、中小学校舍、校园符合安全要求,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良好,设置完善的警示、限速、禁止鸣笛等交通标志;校园周边无台球、电子游戏机营业点、网吧,无集贸市场、摊点等。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3.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人所拥有的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指城市规划中确定的体育用地,并已建成投入使用。

指标计算方法: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平方米)/市区人口(人)数据来源:体育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4.万人拥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

指标解释:指市区中每万人拥有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

指标计算方法:万人拥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市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个)/市区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卫生部门

5.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其中医院床位数指各级各类医院的固定实有床位。指标计算方法: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市区各类医院床位总数(张)/市区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卫生部门

6.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万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其中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指图书馆已编目的古籍、图书、期刊和报纸的合订本、小册子、手稿以及缩微制品、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视听文献资料数量总和。

指标计算方法: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公共图书馆藏书数量(册)/市区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文化部门

7.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设施用地面积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人拥有的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公益性文化设施指按照要求城市必须设置的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设施。文化设施必须已建成投入使用,并按照相关要求对公众开放。

指标计算方法: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设施用地面积=公益性文化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 市区人口(人)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B、生态环境

B1城市生态

1.生态环境保护(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山、江、河、湖、海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连通度及水体沿岸绿化效果较好(水岸绿化率80%),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等部门

2.城市生物多样性(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对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的多样性的保护。应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应完成不小于城市市域范围的生物物种资源普查,并以完成当年为基准年;评价当年超过基准年五年的,应调查统计当年城市市域内代表性鸟类、鱼类和植物物种数量,该数量不应低于基准年相应的物种数量;评价当年未超过基准年五年的,仅评价是否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是否完成不小于城市市域范围的生物物种资源普查。市区物种数量≥150(西北、东北地区80种)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等部门

B2城市绿化

1.城市绿化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指标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万平方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2.城市绿地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比率。城市绿化用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

指标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万平方米)×100%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各类公园绿地的总面积与建成区总人口的比例。公园绿地包括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总人口(人)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4.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计算覆盖居住用地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居住用地总面积×100%

注:需附城市遥感图说明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5.林荫路推广率

指标解释: 城市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占人行道、自行车道总长度的百分比。林荫路指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车道。

指标计算方法:

林荫路推广率=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人行道、自行车道总长度×100%

注:需附城市遥感图说明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B3环境质量

1.城市空气质量

指标解释:指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空气污染指数(API)为城市建成区内认证监测点位每日环境空气污染指数。

指标计算方法:

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所占全年天数的比例=API≤100的天数/全年天数×100%

数据来源:城市环境保护部门

2.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指城市地表水按照不同功能类别分别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相应类别的标准,达标率为100%。

指标计算方法:参照环保部门相关的计算方法

数据来源:城市环境保护部门

3.城市区域噪声平均值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环境噪声网格监测的等效声级算术平均值。

指标计算方法:

区域噪声平均值=认证点位监测值之和/认证点位总数×100%

数据来源:城市环境保护部门

C、社会和谐

C1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

指标解释: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保险覆盖总人数占应参保职工人数的比率。

指标计算方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参加全部三项保险的职工人数(万人)/应参保职工人数(万人)×100%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以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实现应保尽保,正常发放。

注:指标说明应注明当年本省同类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值。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C2老龄事业

1.优待老年人政策(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医疗、交通、社会福利等优待老年人政策,并得到有效实施。数据来源:民政部门

2.百名老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百名6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拥有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床位数。其中市区社会福利机构包括市区内农村敬老院。

指标计算方法:百名老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市区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床位数量(张)/市区60岁以上人口数(百人)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

C3残疾人事业

1.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残疾人教育、就业、医疗、保险、救助、康复等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

2.无障碍设施建设(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C4外来务工人员保障

1.外来务工人员保障政策(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按照相关规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完善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保险、救助等保障政策和服务体系,并得到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C5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规划建设与管理(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立完善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公众参与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C6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

1.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完善,有效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规定;有专门的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95%。历史街区得到妥善保护。

数据来源:文物保护部门

2.城市风貌特色(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经过审批,实施效果良好。城市自然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特色,城市的标志、节点、示意性要素清晰可辨,给人印象深刻。城市新建建筑要有地方特色。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D、公共安全

D1城市管理与市政基础设施安全

1.城市管理(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并运行1年以上,结案率≥90%,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档案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管到位,城市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D2社会安全

1.道路事故死亡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

指标计算方法:道路事故死亡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人)/机动车保有量(万台车)

数据来源:城市公安部门

2.刑事案件发案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年度依法侦查或确认的符合刑事案件构成标准的案件数占年平均人口百分比。指标计算方法:参照公安部门计算方法。

数据来源:城市公安部门

D3预防灾害

1.城市人均避难场所面积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与建成区人口之比。应急避难场所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坦用地,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或地震后相关设施可以进行相应功能转变,储备应急物资,设置标识,能够接收受灾市民疏散避难,并确保避难市民安全,避免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和火灾等危害,以及方便政府开展救灾工作的场所。

指标计算方法:建成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建成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平方米)/建成区人口(人)数据来源:城市建设、地震等部门

2.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完好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消防站、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车辆等设施装备结构和功能齐备,达到相应的城市设施建设标准。

指标计算方法:参照公安消防部门计算方法

数据来源:城市公安消防部门

3.城市防洪排涝(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防洪设施达到相应设防标准。城市重点地区、交通枢纽地区、地下公共空间等配

备完善的汛期排水设施并得到有效维护。

数据来源:城市水利、水务部门

D4城市应急

1.城市应急系统建设(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等地方应急预案,并经过实际演练。数据来源:城市各相关部门

E、经济发展

E1收入与消费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标解释:指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指标计算方法:参照城市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2.恩格尔系数

指标解释:指城市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元)/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元)×100%。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E2 就业水平

1.城镇登记失业率

指标解释: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总和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E3资金投入

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比重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比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E4经济结构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标解释:指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指标计算方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万元)×100%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F、资源节约

F1节约能源

1.单位GDP能耗

指标解释:指市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指标计算方法:单位GDP能耗=市区能耗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市区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数据来源:发展改革部门

2.节能建筑比例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占建成区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节能建筑比例=建成区符合节能建筑标准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建成区建筑总面积(平方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3.北方采暖地区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占集中供热住宅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北方采暖地区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集中供热住宅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4.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指标解释:指可再生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指标计算方法: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吨标准煤)/城市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100%

数据来源:发展改革部门

F2节约水资源

1.单位地方生产总值(GDP)取水量

指标解释:指市区年取水量与市区地方生产总值(GDP)的比值。

指标计算方法:单位地方生产总值(GDP)取水量=市区年取水量(立方米)/年市区地方生产总值(万元)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发展改革部门

2.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与污水排放量的比率。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城市污水排放量×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发展改革部门

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指标计算方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重复用水量(立方米)/工业用水总量(立方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环境保护部门

4.城市节水规划(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得到有效实施,其中包括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内容。

注:需提供规划审批文件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F3节约土地

1.城市人口密度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拥有的人口数量。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人口密度=建成区人口数(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国土部门

名词解释:

1.市区:指市辖行政区。

2.市区人口:指市辖区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的总和。

3.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4.建成区人口:指建成区内居住的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的总和。

第二部分:城市实践案例编写导则

一、基本要求

申报城市需通过案例介绍来反映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某一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及主要经验和做法。每个案例介绍控制在3000字以内(可以附图、表说明)。案例的编写原则上按以下格式和内容编写。

二、格式和内容

(一)案例背景

1.案例概况

2.案例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二)案例的实施

1.案例的实施部门、参与实施的国内外机构、科研单位

2.案例实施的主要过程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3.资金来源与资金保障

4.案例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三)案例的效果

1.通过定性与定量的例证说明案例实施前后的变化

2.案例实施后对城市人居环境产生的影响

3.主要受益群体和社会反响

(四)经验与创新点

1.案例取得的主要经验

2.案例的创新点

3.案例是否得到借鉴和推广

2004年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申报报告

2004年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申报报告 东沟岭社区旧城改造项目 一、概述 东沟岭位于广西南宁市东北部的东沟岭新区范围内。 社区旧城改造项目东起快速环道、西到邕武路、南接规划中的衡阳路延长线,北到南梧公路,占地面积0.72平方公里。 二、实施前的情况 东沟岭社区形成大约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文革”结束后,一些下放农村的居民陆续回城,由于没有房屋,位置偏僻、无人管理的城郊结合部东沟岭便成了他们的栖息地。1979年3月,为了加强对东沟岭地带的管理,兴宁区政府在此设立了东沟岭居委会(2001年下半年改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东沟岭居委会成立初期,当时仅有50多户居民,居民绝大部分居住在自己搭盖的油毡房。1980年以后,居民迁入开始急骤增加。 人口状况。东沟岭社区住户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有当地居民、下放回城户、市内工程搬迁户、“两劳”释放人员和占大部分比例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广西玉林、隆安、横县、马山、武鸣等十多个广西区内县市。据1999年人口普查统计,东沟岭社区内共有住户2702户,总人口10093人,其中流动人口1958户,

人口7922人,占总人口的78.5%,平均4个人中就有3人是流动人口,为南宁市流动人口比例最高、弱势群体人群最集中的区域。 居住状况。东沟岭社区房屋大部分是缺乏规划的违章建筑,搭盖物主主要为流动人口。据2001年的调查统计,社区内搭盖住所的2730多户中,持有本市户口的1044户,持有合法建筑手续的仅210余户,违章搭盖2500多宗,面积达19.5万平方米,搭盖物主要是油毡房和石棉瓦简易房。 设施状况。东沟岭为丘陵地带,区域内土地起伏不平。由于绝大部分的建筑物为违章搭盖,缺乏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给水、排污、供电和通讯等设施严重匮乏,而且布设混乱。2001年底调查的资料表明,社区内6米以上宽度道路硬化率仅为2.3%,集中排污率不足2%;35%左右的住户没有使用自来水。区域配套设施匮乏,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本市最低。由于缺乏规划,公共设施极为匮乏,东沟岭防御灾害的能力极为脆弱,1983年到2001年间,共发生4次火灾,共烧毁了房屋366间;其中,1996年的火灾造成多人烧伤,3人丧生。 生活状况。社区内的人员就业技能水平较低,主要以收购废旧、作坊零星加工、贩卖禽畜等谋生。除了少数人生活有保障外,大多数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费有93户339人,位于全市社区之首。特殊的居住环境、复杂的人员来源和生存压力,特别是来自区内外的流动人口,多以血缘关系结群而

2001-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2个) 江苏省太仓市山东省泰安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8个) 1、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公园建设项目 2、上海市浦东新区碧云国际社区建设管理项目 3、上海市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项目 4、重庆市园博园建设项目 5、重庆市渝中半岛步行与北部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 6、河北省邢台市七里河水环境治理暨健身绿道建设项目 7、山西省晋中市污水多用途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 8、山西省侯马市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9、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爱民佳苑社区项目 10、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古城保护与建设项目 1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12、辽宁省沈阳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13、吉林省通化市暖房子建设工程 14、江苏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及实施项目 15、江苏省金坛市宜居工程建设项目 16、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生态宜居工程建设项目 17、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18、浙江省杭州市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 19、浙江省杭州市天子岭生活垃圾处理优化管理项目 20、浙江省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 21、浙江省桐庐县县城滨江区块综合改造项目 22、安徽省芜湖市老港区环境综合整治暨滨江公园建设项目 23、安徽省宣城市梅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4、安徽省潜山县燕窝村村庄环境整治工程 25、福建省福州市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程 26、福建省龙岩市莲花山栈道项目 27、山东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 28、山东省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29、山东省日照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 30、山东省荣成市乡村环境清洁行动工程 31、河南省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 32、湖南省株洲市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项目 33、广西省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改造城区风貌提升人居环境建设项目 34、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及社区建设项目 35、云南省昆明市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 36、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项目 37、青海省西宁市大南山绿色屏障建设工程 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附件3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第一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2) 第二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15)

第一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 一、住房改善 1.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2.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基本满足中低收入家庭需要,建成区内基本 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3.住房保障机构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 障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4.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 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5.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6.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7.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 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8.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9.房地产交易、产权管理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10.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11.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 二、住宅科技 1.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 发展。 2.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 应用。

3.推广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及其它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4.积极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5.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6.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7.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改善部品质量。 8.提高住宅全装修比例。 主题2:社区建设 1.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 施了专业化物业管理。 2.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 丰富多彩、健康有益。15分钟社区便捷生活圈实现全覆盖。 3.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 效的协调和化解。 4.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5.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 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6.鼓励居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社区居委会定期公开居务、 财务、事务。 7.探索社区自治,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3:供水安全保障 1.全面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重视城市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3.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给;用水普及率高于全国平

(环境管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居住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 ——哈尔滨道外区人居环境改善

目录 前言 (3) 一、道外区规划与建设背景 (3) 二、道外区规划建设的整体理念 (5) 三、道外区显著的规划实施效果 (6) 1、通过老工业基地改造,推动城市功能更新 (6) 2、通过住房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7) 3、通过绿化和公共空间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9) 4、通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城市文化魅力 (9) 5、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10) 四、道外区规划建设经验和影响 (11) 附表1 道外区“十五”期间城市规划与建设所影响的人居环境系统变化一览表 (12) 附表2 道外区“十五”期间搬迁工业企业一览表 (13) 附表3 道外区“十五”期间改造危棚房一览表 (13) 附表4 道外区“十五”期间危棚房改造情况对比 (14) 附表5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居住小区统计表 (15) 附表6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建设各类绿地一览表 (16) 附表7 道外区“十五”期间绿化建设情况对比 (20) 附表8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停车场一览表 (21) 附表9 道外区“十五”期间道路统计一览表 (22) 附表10 道外区“十五”期间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对比表 (23) 附录道外区规划建设成果案例 (24)

前言 哈尔滨市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北方城市,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之一,地处哈尔滨市的中北部,其范围北起松花江南岸,南至大方里以南坎下;西起景阳街,东至振江街,总面积为4.17平方公里。2006年总人口137400人,人口密度32950人/平方公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复杂,道外区已不适应城市整体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为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针对道外区的更新改造进行了一系列实施工作。 一、道外区规划与建设背景 新世纪开始,党和国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多项方针政策。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文明城市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为主线,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道外区进入全面更新改造的建设之中。道外区是是居住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在1999年以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一直很缓慢,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城市职能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很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

附件2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2) A、居住环境 (2) B、生态环境 (10) C、社会和谐 (13) D、公共安全 (16) E、经济发展 (18) F、资源节约 (19) 第二部分:城市实践案例编制导则 (25)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以下说明详细介绍了指标的基本含义和计算方法等,各申报单位在填报时,需详细注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参考数据。 A、居住环境 A1住房与社区 1.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制定完善的常住人口住房保障政策且已贯彻实施。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2.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新开工(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量占目标任务量的百分比。到2020年前,连续三年目标任务完成率≥100%。 指标计算方法: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实际新开工(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量(户)/计划新开工(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户)×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3.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改造中综合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新建与改造助老设施、提升小区和住宅配套基础设施等工作。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4.住宅街区化(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新建住宅小区的街区规模适度,没有超大型封闭式小区。旧城改造中结合路网加密逐步推广住宅的街区化规划建设,并实现有效的物业管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5.社区便捷生活服务圈建设 指标解释:指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在15分钟步行距离内形成便捷的生活服务圈。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A2市政基础设施 1.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城区公共用水人口占城区人口的百分比。公共用水人口指使用城市自来水厂通过管网供水的人口数。公共供水普及率≥95%。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城区公共用水人口(万人)/城区人口(万人)+城区暂住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2.城市供水水质(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由卫生防疫部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检测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数据来源:城市卫生防疫部门 3.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公共供水漏损水量占城市公共供水总量的百分比。供水漏损率符合《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公共供水漏损水量是指城市公共供水总量与注册用户用水量之差。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城区公共供水漏损水量/城区公共供水总量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附件2: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 一、住房改善 1.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2.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基本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 棚户区、旧住宅区得到有效改善和整治。 3.住房保障机构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 障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4.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 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5.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6.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7.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 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8.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9.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10.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二、住宅科技 1.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 发展。 2.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 应用。 3.推广应用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4.积极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5.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6.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7.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改善部品质量。 主题2:社区建设 1.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 物业管理。 2.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 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3.社区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居住,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 4.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化解。 5.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 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6.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妇女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及管理的程度较 高。 7.社区有居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式程序,并得到认真实施。 8.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3:供水安全保障 1.全面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2.重视城市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3.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给;用水普及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公共供水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重视城市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达到《城市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要求。 5.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有效促进水的节约 和优化配置。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申报联合国人居环 境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努力建设国内宜居城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以下简称“两申”),按照区委、区政府“四创两申”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和谐社会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城市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实施、全民参与的原则,以普及生态和谐的人居理念为基础,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完善为抓手,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为支撑,全面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环境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标准,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成功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最终成功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两申”活动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我局高度重视,成立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领导工作小组,,由我局***局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各室、科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措施 我局“两申”工作要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围绕工作重点,结合全区开展的“四创两申工作”内容,落实好如下具体工作。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整合我局宣传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栏、门户信息公开网、“法律六进”活动、基层司法所的法制宣传活动等平台,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广泛宣传“两申”活动,真正做到“两申”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认真总结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和先进经验,引导、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两申”活动中来。 (二)切实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工作。把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机制和手段,坚持以服务为主兼顾管理的工作思路,在体制创新、权益保障、政策激励、素质提升、组织融合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着眼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强化拓展权益保障,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发放,保障身体健康安全。近年,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 湖北省宜昌市滨江公园生态保护及绿化建设工程项目 项目申报的陈述内容 一、项目开始前的情形 以现在相比(时间跨度2000年——2009年)规模小(公园占地面小)、管理缺位(树木、照明设施等遭到破坏)、功能不全(缺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环境污染(下水道、垃圾等)、安全隐患(时发刑事案件) 二、项目确定和实施过程 ●确定重点 一是延伸——沿江向下延伸,形色绿色长廊 二是提升——提升档次,点亮工程、整治工程、美化工程 三是打造——和谐氛围,注入休闲娱乐文化理念 ●目标和策略的形成 ——国家领导对宜昌建设的要求(各级领导对滨江公园的重要批示和期望) ——宜昌创建工作的要求(找局里要创国家园林城市的资料) ——城市品牌建设的需要 ●资源动员

一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近10年财政投资情况 二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多元化、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是延伸段,泰江集团对公园建设情况。 三是其它方式投入情况。市民参与建设管理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 ——高起点规划,为建设现代化园林提供科学蓝图。提供滨江公园历史规划情况 ——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铺绿叠翠的人居环境 1、以路铺成休闲通道。提供园中道路建设改造成提升的情况。 2、以园开辟娱乐场地。提供亮、阁、广场、小憩园等方面建设保护情况。 3、以绿美化园区环境。近几年种树、花、草情况,生物多样性特点。 4、以亮衬托城市夜景。灯的布局特点, 5、以塑展示城市文化。屈原、抗战纪念等 6、以净体现人本理念。污水处理工程情况,净化环境情况。 ——高效能管理,形成规划建设管理统一体系 管理机制、管理队伍、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管理重点、管理项目

人居环境奖

城市照明节能减排 一、城市照明集中监控系统一、二期工程 (一)集中监控系统实施背景 1.概况 城市路灯和景观灯集中监控系统是集中并融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的最新成果而构成的计算机集成系统。这一系统在国内很多城市照明管理工作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对于提高城市照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节约电能、保证照明质量、缩短故障发现时间和维护周期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集中监控系统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矛盾和问题 照明亮化分功能照明与景观照明两部分,景观照明部分,由于楼体亮化由各楼体单位自主建设及维护,集中监控站点的安装存在一定阻力,并且相关设备的维护经费无法落实,需要政府协调解决。 (二)集中监控系统的实施 1.集中监控系统的实施部门 集中监控系统由宿迁市城管局路灯(照明)处负责实施,通过公开招标,由南京理工科技有限公司中标建设。 2.集中监控系统实施的主要过程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路灯照明集中监控系统一期工程于2010年11月建成,

二期工程于2011年9月建成并开始运行,控制市区所有道路、公园、广场、园岛、桥梁约4万盏路灯和38栋单体楼亮化。2010年11月份建设完成并试运行的集中监控一期工程取得较好效果后,我们于2011年初开始准备二期工程建设。首先对全市路灯亮化控制点进行排查,整理集中监控站点等相关资料,确定建设方案,3月17日向市财政提出专项资金申请,并向市政府提出政府采购计划申请,6月份获得批准后开始准备相关招标事宜,8月8日开标由南京理工中标,为了配合园博会的顺利举办,中标单位安装人员拿出合理安装方案,加班加点,最终于9月底江苏省第七届园博会在宿迁召开之前顺利完成建设。 3.资金来源与资金保障 集中监控系统建设及后期维护资金为政府财政专项资金。 (三)集中监控系统所取得的效果 1.集中监控系统实施前后的变化 和以往的电脑时控钟控制路灯开关相比,集中监控系统通过光敏控制亮化开关,傍晚当室外光线暗到一定程度后自动开灯,凌晨当室外光线亮到一定程度后自动关灯,每天根据天气、光线等因素时时调整,开关灯时间更准确,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各条道路路灯实行了集中监控,监控中心的电脑上能够随时检测到每条道路路灯的电压、电流情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 一、住房改善 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住房保证体系健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差不多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棚户区、旧住宅区得到有效改善和整治。 住房保证机构健全,保证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证治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住宅供求总量差不多平稳、结构差不多合理、价格差不多稳固。 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住宅建设广泛采纳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治理科学规范。 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二、住宅科技 编制完成住宅产业进展规划,主动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进展。 主动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升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推广应用先进的结构建筑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主动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奉献。

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改善部品质量。 主题2:社区建设 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治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通过整治后实施了物业治理。 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社区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居住,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 社区社会稳固,治安情形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和谐和化解。 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爱护,妇女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及治理的程度较高。 社区有居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式程序,并得到认真实施。 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3:供水安全保证 全面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重视都市水源地爱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加大都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都市用水的有效供给;用水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供水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视都市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有效降低都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达到《都市供水管网漏损操纵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要求。 完善都市各类用水的区不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有效促进水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提升都市供水水质安全保证率,近三年内无重大供水安全事故。 供水服务质量全面达到《城镇供水服务》(CJ/T 316-2009)标准要求。 提升都市供水可连续进展能力,打算使用水资源,供水管网有打算实施更新,供水设施、管网做到定期爱护。 开展打算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主动创建“节水型都市”,并已被命名。

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报告(格式版)

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报告 ——河南省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二〇一四年三月四日

前言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3县(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2市(禹州市、长葛市)4区(魏都区、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总人口447万;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悠久的历史文化,使许昌享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称,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都在许昌境内通过,为许昌的现代化发展增添了后劲。 近年来,许昌市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活动,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日趋完善,市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城市形象明显改善,城市发展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市积极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城市管理工作中,2010年4月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立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围绕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的理念,秉承为民服务宗旨,积极转变作风,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概况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分为网络平台建设、软硬件集成建设、基础部件普查与数据库建设等。按照国家住建部部颁标准规定建设了8个核心应用子系统,高效整合了公安、规划、国土、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资源,建立了7个数据库,系统于2010年6月1日正式运行。 2011年实施一期拓展工程,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应用子系统,实现私搭乱建专项管理、移动视频采集等功能,有效遏制了私搭乱建的势头。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开发了全民城管服务系统、实景三维影像系统、视频资源整合应用平台、采集员动态监控子系统、语音通信集成工程、动力环境监控工程等应用系统,将覆盖范围拓展至环城公路以内和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计170平方公里范围。2013年实施二期扩展工程,将对机房内的重要服务器实行双机备份,确保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建设视频监控配套设备,实现对重点部位城市管理问题的实时监控。 (二)项目目的和意义 城市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经济

人居环境奖案例

打造生态高淳提高人居环境 高淳县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溧阳、溧水毗邻,西南面与安徽省的当涂、宣州和郎溪三县(区)接壤。全县总面积802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个镇(1个街道)、总人口42.5万。境内西部为水网圩区,东部为丘陵山区,全境为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阳江环抱。陆路直上宁高高速,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5公里,宁望一级公路、芜太公路直达宁杭高速;水路西进长江黄金水道,东连太湖苏南水网,区位特点十分鲜明。 淳溪镇为高淳县城所在地。县城依水而建,历史悠久,行政区划面积82.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万。近年来,高淳县秉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理念,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挖掘历史人文内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面貌持续改善、品位明显提升,打造了固城湖湖滨大道风光带,官溪河-固城湖-石固河-大丰河环城水景观,官溪河、石固河、大丰河三轴风景线以及固城湖、石臼湖、春东湖、濑渚洲公园、宝塔公园、泮池公园、固城湖湿地公园等风景靓点。

一、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形象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固城湖富营养化渐趋严重,水质明显下降,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主要污染源为:一是工业的点源污染;二是农业的面源污染和湖内水产养殖的二次污染;三是县城和湖泊区域生活污水的污染;四是河、湖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及水草腐烂释放的有机物质,也成为河、湖水体污染的重要补给。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固城湖水资源保护工作,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局首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并经县人大审议通过,成为江苏省第一部地方性水资源保护的规章。其次围绕规划纲要的要求,自2005年开始,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并全面组织实施。 (一)实施固城湖水环境治理工程 1、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为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社会经济与水资源、水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编制了《南京市高淳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 项目概况 **区地处胶东半岛南部,是**市1994年区划时成立的新区,总面积533.2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建区以来,**区依据功能定位,充分挖掘潜力和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建筑节能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坚决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积极探讨监管新举措,建筑节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县(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绿化建设)、山东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区、山东省建筑节能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项目申报陈述 一、城乡规划的编制和修订 **区本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技术创新,搞好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能材料,推进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编制了《**区民用建筑节能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节约型城镇。 二、探索新思路,创造性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一)区政府高度重视,有效保障推行建筑节能 **区始终将建筑节能作为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坚决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成立了**区建筑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前瞻的规划,完善各项规章和制度,为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保障。 (二)创新管理体制,建筑节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区在**市率先将建筑节能与工程质量监督有机结合,形成闭合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机制。 1、机制创新,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现工作广度的转变,监管范围由城区69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区553.2平方公里;三是实现工作深度的转变,由原来粗放式的管理转变为施工图审查、材料检测和施工质量全方位的监管。 2、控制重点环节,实现全过程闭合管理。一是规划部门严把节能设计条件关;二是严格建筑节能的施工图审查;三是严格建筑节能登记注册;四是严格施工过程的监管,形成设计专项审查设计备案专项稽查节能验收的闭合管理模式。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筑节能推进迅速 1、在项目监管中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重点突出旧村改造项目,全面推广使用新型墙材和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二是重点突出大型三产项目,抓好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三是重点突出大型住宅项目,重点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 2、在标准执行中突破三个难点。一是突破禁粘难,关停全区所有的粘土砖、瓦厂,转型生产新型墙材并全面推广应用;二是突破建筑节能执行难,居住和公共建筑分别执行65%和50%的节能标准;三是突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难,超额完成十一五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计划为35万M2,实际完成37.6万M2),改造面积位居**市第一。 (四)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06至2010年,分五期对全区建设、施工和监理企业的人员进行了培训,累计培训1800余人次。通过电视、广播和组织观摩会等形式,对建筑节能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三、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附件3: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25) A、居住环境 (25) B、生态环境 (30) C、社会和谐 (33) D、公共安全 (35) E、经济发展 (37) F、资源节约 (39) 第二部分:城市实践案例编写导则 (42)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以下说明详细介绍了指标的基本含义和计算方法等,各申报单位在填报时,需详细注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参考数据。 A、居住环境 A1住房与社区 1.住房保障率 指标解释:指累计实施住房保障户数占累计已申请登记户数的百分比。住房保障包括货币保障和住房实物保障。住房实物保障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 指标计算方法:住房保障率=已保障户数(户)/已申请登记应保障户数(户)×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2.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的百分比。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指标计算方法: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当年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套)/当年计划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套数(套)×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3.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4.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物业管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并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A2市政基础设施 1.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公共用水人口占建成区人口的百分比。公共用水人口指使用城市供水管网供水的用户。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建成区公共用水人口(万人)/建成区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2.城市供水水质(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由卫生防疫部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检测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数据来源:城市卫生防疫部门 3.城市燃气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使用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用气人口占建成区人口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燃气普及率=建成区用气人口(万人)/建成区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4.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指标解释: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值10%,污水收集管网配

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

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 (一)综合奖 1.江苏省徐州市 2.浙江省诸暨市 3.山东省青州市 (二)范例奖 1.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建设项目 2.上海市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生态修复项目 3.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4.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青浦探索实践项目 5.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辽河公园生态保护园林建设项目 6.辽宁省沈阳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项目 7.辽宁省盘锦市城乡一体化大环卫项目 8.吉林省通化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 9.吉林省梅河口市辉发河综合整治工程 10.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区域能源系统建设项目 11.江苏省宿迁市古黄河水景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 12.江苏省如皋市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 13.浙江省嘉兴市凤桥镇桃源生态新城建设项目

14.浙江省金华市灃浦镇新农村建设项目 15.浙江省临安市城镇村三级污水处理项目 16.浙江省海宁市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项目 17.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东瞿村美好乡村建设项目 18.安徽省铜陵市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 19.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乡犁桥村美好乡村建设项目 20.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21.福建省漳州市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示范段项目 22.福建省永春县大羽村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3.江西省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园城市休闲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24.山东省济南市泉城公园改造提升暨中心城区防灾避险公园建设项目 25.山东省烟台市化粪池管理示范项目 26.山东省日照市淄博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27.山东省临沂市城区地下管线普查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28.河南省洛阳市中电阳光新城保障房建设项目 29.河南省洛阳市城市道路收水口改造项目 30.河南省许昌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项目 31.湖北省武汉市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项目 32.湖南省长沙市拆违复绿环境整治项目 3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项目 34.广东省深圳市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人居环境奖申报陈述材料

人居环境奖申报陈述材料 人居环境奖申报陈述材料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2 浏览量: 一、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续20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元,按当年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全市人口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万人,外来流动人口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广州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目前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二、申报“人居奖”类别

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架构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整治城市脏乱现象,规范城市管理秩序,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大气污染治理 治理废气污染,推广使用清洁汽车,发展绿色交通。 ●水源污染治理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整治工业污染源。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建设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构建现代化生态城市新格局。

三、广州市人居环境改变的过程 ●未实施改善环境之前的情况。前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广州市的城市区域迅速扩展,周边农村大幅纳入市区范围;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迅速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负荷不断增大;机动车辆迅速增长,城市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流动集中,城市管理面日趋复杂,广州市面临的环境脏乱和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阻塞状况严重;商业网点和室内市场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违法建设现象大量涌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用水量的大幅增长,珠江和流溪河等水源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废气和扬尘污染指标急剧升高,城市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绿化跟不上城区扩展的步伐,市区“温室效应”不断增大,城市居住环境呈现恶化的态势。 ●目标和决策的形成。1996年8月林树森就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之后,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致力于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他先后提出“拉开城市结构,

人居环境奖简介(精)

人居环境奖简介 联合国人居奖 “联合国人居奖”,由联合国人居中心于1989年创立,用以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住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每年评选一次,名额一般不超过10个。 “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每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都收到大量各国政府推荐的参加人居奖评选的项目材料。为保证人居奖的权威性,联合国人居中心聘请了一批资深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所有候选者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筛选,最后选出获奖者。在每年的世界人居日期间,人居中心在一个选定的城市举行该奖的颁奖仪式。 “联合国人居奖”被推荐的候选者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内容可涉及人类住区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基础设施、卫生、保健、教育、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环境卫生、旧城改造、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灾后重建、城市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还涉及减少城市贫困与创造就业,防止犯罪与社会正义,男女平等以及在决策、资源分配、计划设计以及实施中的公平,社会融合、减少排外,保护历史遗迹等方面。 我国从1990年开始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9次荣获此奖,这9位获奖者及获奖时间分别是:唐山市政府(1990),深圳市住宅局(1992),上海市住房解困项目(1995),建设部侯捷部长(1996“人居特别荣誉奖”),中山市市长黄子强(1997),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1998),沈阳市市长慕绥新(1998),大连市市长薄熙来(1999),杭州市政府(2001)。 中国人居环境奖 中国由建设部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目的,是为了表彰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城市、村镇、单位和个人。建设部也将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项目中选择部分优秀项目,向联合国人居中心推荐申报“联合国人居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采取自愿申报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愿申报申报对象提出申请,逐级上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根据特殊需要可直接推荐备选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具体评选范围包括: 1、城市、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2、城市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完善;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4、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5、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 6、大气、污水、垃圾等污染的治理; 7、城市河道、水系的综合整治;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附件3:“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25) A、居住环境 (25) B、生态环境 (30) C、社会和谐 (33) D、公共安全 (35) E、经济发展 (37) F、资源节约 (39) 第二部分:城市实践案例编写导则 (42)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以下说明详细介绍了指标的基本含义和计算方法等,各申报单位在填报时,需详细注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参考数据。 A、居住环境 A1住房与社区 1.住房保障率 指标解释:指累计实施住房保障户数占累计已申请登记户数的百分比。住房保障包括货币保障和住房实物保障。住房实物保障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 指标计算方法:住房保障率=已保障户数(户)/已申请登记应保障户数(户)×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2.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的百分比。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 指标计算方法: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当年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套)/当年计划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套数(套)×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3.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4.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物业管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并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A2市政基础设施 1.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公共用水人口占建成区人口的百分比。公共用水人口指使用城市供水管网供水的用户。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建成区公共用水人口(万人)/建成区人口(万人)×100%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