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与“实”-最新年精选文档

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与“实”

从哲学意义上讲,“真”是主体,“实”是客体。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是随着人类的历史而存在的,它的意义也是不断追求真实情感的过程,从原始的洞窟岩画、彩陶纹样到当代的照相写实、抽象水墨艺术,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与审美习惯的支配下,创造着不同形式的绘画艺术,使得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一科技进步是西方写实绘画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回顾西方美术史,你会发现在20世纪以前的主流绘画,除去叙事性题材不谈,从绘画语言来说,是不断追求视觉真实的历史,这种写实性绘画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突破都是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发生的。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和透视学的产生,艺术家直接参与研究和运用二者的成果,从而改变了中世纪壁画中人物和风景的僵硬刻板描绘,让画面更生动、更亲切地接近现实生活。在这个时期对解剖学做出贡献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能熟练掌握、运用透视法则的画家乌切罗最具代表性。之后的几百年间,虽然各个时期主流绘画时而追求自由奔放的巴洛克风格、时而又流行奢华的洛可可风格,但探索视觉真实的方向并没有偏离,到大卫、库尔贝所在的新古典和现实主义绘画时期达到顶峰。进入19世纪,艺术家还没有就此罢手,光学的发展又打开

了绘画探索的另外一扇大门,我们熟知的印象派绘画就产生于这个时期。最早进行绘画色彩真实探索的画家应该是英国画家透纳,在他的启蒙下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出现了一批有志于改变

固有学院规范的画家,其中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人,

到后来的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和西涅克作品的风格特征和科学

分色图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成果启迪了画家,他们智慧地发现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色彩上更大限度地

接近了视觉的真实。

试想,难道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就看不出来在阳光下的阴影中有蓝色吗?为什么在几百年里的西方绘画总是笼罩在黄褐色调中?我想这其中会有几种原因:其一是材料学的发展,19世纪以前的画家常用的颜色一般最多不超过7种,多为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1856年合成颜料的发明,是现代颜料工业的里程碑,化学工业生产的合成颜料品种多、成本低,优质的合成颜料在着色力、耐光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优于一般的天然有机颜料,经过合成加工的无机颜料可以代替绝大部分天然矿物颜料。这时期的颜料品种已超过20种,材料学的发展为绘画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其二是现代光学的成果对绘画产生了影响,其实,早在17世纪后期牛顿的分色光谱发现一直没有受到画家的重视,直到印象派画家莫奈运用提纯的鲜艳颜料造成的视觉距离混合规律创作,从此印象主义绘画诞生了,也可以说牛顿的实验光学支配了印象派之后的视觉艺术。还有一种原因,那一定是古代画家思维的惯性,受到

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审美以及前人成就的心理控制等等。1839年法国画家L?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机,之后照相机可以提供更客观的图像,一些画家便利用相片来进行创作(画家德加、劳特累克的作品,在创作素材的准备上,相片起了很大的作用)。到了20世纪中叶,出现了照相写实主义绘画,更是把视觉真实推向了极致。如果说,此前的画家有意或无意地回避照片的真实还是羞答答地利用相片,那么此时受到美国商业广告和流行文化影响的照相写实主义画家,已经彻底摆脱了照片对绘画造成的心理障碍,大大方方地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创作了。而且,大多数画家以巨大的画幅呈现细致入微的描绘,连毛孔和发丝都精心刻画,每个细节已经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客观视觉真实,所以这种绘画也称之为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代表画家有克罗斯、戈英斯、皮尔斯坦等人。超写实绘画从美国开始流行并一度风靡世界。这种绘画风格单从视觉真实而言,的确做到了前无古人。科技文明的进步更加完善了西方写实绘画艺术所追求的视觉真实。

二以哲学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对客观物象的写意性描述

中国儒释道一体的哲学观念对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各种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画家对自然的理解也和西方完全不同,他们可以寄情于山水花草,并赋予客观物象于灵性,对于题材的选择则更具象征意义,例如“梅、兰、竹、菊”与自身修养及道德品格的联系。

古时对一幅作品的优劣判定极为抽象,好的作品有“神形兼备”的说法,这里所讲的“神”就是心理的真实感,中国画家所

说的“神”也可以理解为文人所追求的“意境”,依照这种追求来看,最高成就无疑属于徐渭、朱耷、石涛等人,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都属于此类大家。千百年来,为了使绘画更靠近“神似”,从而达到生动感人,古人总结了类似“谢赫六法”等理论体

系,“六法”中将“气韵生动”作为首要,可见作品的生动性在

中国绘画中的重要,为了追求作品中的“神似”甚至可以牺牲某些“形”的干扰,正所谓“得意忘形”之说。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

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更是悟出“似与不似之间”为最高表现形式,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绘画,发现人物画并非主流题材(当然也不能否认像梁楷、陈洪绶等大师的人物画成就,只是有此造诣的画家甚少),而山水和写意花鸟作品的成就为更突出,因为这两种题材对画家来说自由度更大,旧文人在封建时代被各种清规戒律所束缚,只有书法和绘画可以自由地发挥与创造、抒发情绪。作品中一般包含诗、书、画、印四个要素。有“诗”必然会追求“意境”,正所谓“文人画”,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

最璀璨的明珠。

看来支配中国绘画发展的是东方哲学,而这种哲学包含着一个民族数千年来的政治、文学、历史的遗产。所以直至今天,中

国传统绘画对于西方大多数人来说仍是陌生的,他们很难理解中国绘画里水墨中所追求的“法”与“道”的意义。因为它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得以发展的科学基础。

三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对客观世界的表达差异

用最简单的语句来阐述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差异,那就是一个重“写实”、一个重“写意”,一个重理性、一个重感性。一个侧重视觉真实(在西方人看来绘画的视觉真实可以无限接近心理真实)、一个侧重心理真实(中国人认为心理的真实会更靠近视觉的真实,这就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到有亮面和暗面阴影的写实油画反而认为不真实的原因)。也即一个是为“写实”而“写实”,一个为“写意”而“写意”。

“写实”的为了更写实,不断探究,利用仪器等比放大或缩小,合理运用科技成果,在绘画方式和材料上都不断进行改良,努力实现画面中物象的形于色准确无误,再现客观世界。“写意”的为了更写意,可以总结与继承前人的成果,不断简化形式与方法,可以放弃物象外在的客观性,进行夸张描绘,甚至达到抽象。

西方写实绘画能够成为主流艺术,是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叙事性主题,能更好地为统治阶层和上流社会用来说教和记录他们的奢华生活,当20世纪民主社会与新科技的追逐成为世界主流时,当写实绘画借用影像技术发展为超级写实时,这种历史传承又转化为挑战视觉极限的个人表达。

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在时代变迁中完成了它涅般的修炼。单

从工具材料和方法上来看,中国传统绘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而

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变得更加单纯。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最高成就的徐渭和朱耷,他们几乎只用黑白二色即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齐白石用最单纯的色彩和最简约的笔法画出了最生动感人的世界,在他们的作品中,山石是有生命的,荷花在风中摇曳、鱼虾在水中嬉戏,可你发现那虾的周围没有画水……这就是中国人对“真实”最亲切的描述。

四两种文化的碰撞后的交融实践

元代以后正是中国文人绘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给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了更为

先进的科技文明,也带来了发展成熟的西方艺术。这些人中不乏绘画高手,代表人物有利玛窦、邓玉函、王致诚、郎世宁等人,

他们需要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在中国美术史上完成了他们第一次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造。作为西方人他们有着中国画家所不及的科学造型能力,但因其作品缺少东方审美中的“神”而不被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认可。他们中的一些人,能熟练运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虽然从作品构图、题材上尽力去靠近中国画的传统法则,也加入了西方绘画的阴影法来塑造物象的立体感,但却失掉了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对作品“意境”的传达。虽然这次改造并不成功,但对后来的中国画发展还是提供了参考价值。

1908年,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被严复翻译成《天演论》介绍给中国,使中国人开始真正认识并接受西方先进的科技

知识。“五四”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包括中国绘画。一些画家赴欧洲和日本学习了西洋写实绘画技巧并回国进行中国画的改造,尝试把两种绘画进行结合,也获得了一定

的成功。例如岭南画派的形成和徐悲鸿学派及林风眠体系的完善,但也患得患失。他们之中笔者认为林风眠体系更接近东西方皆认同的“真实”概念,例如吴冠中、苏天赐等画家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中国传统艺术更强化主观感受,虽然历史没有接受来自像郎世宁兼容东西的视觉创造。但西方画家的实践在东西方美术交流史上还是很有意义的,今天看来20世纪中国历史选择的徐

悲鸿学派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意义更大于学术意义

的缘故。毕竟写实绘画转变为现实主义主题创作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会更加直接。

我们现在可以回到本文开头的介入点,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物质实体的以外都是抽象的”,艺术中的“真”也是抽象的、主观的,所谓“主体”。这种“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存在不同的理解,西方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写实绘画无疑更靠近“实”的概念,在视觉上更理性地再现了现实物象,也就是说

的“客体”。中国传统绘画重个人主观感受,也有意或无意地消解了客观物象的束缚。然而哲学意义上的最大限度的主客合一必然是所有画家的追求目标。

人类绘画艺术的发展,东西方大致都经历了原始崇拜、宗教绘画、宫廷绘画、市井绘画(包括文人画)和个体表现等主题的演

化,表现形式或材料是多样的,但追求真实的目标没有改变,都经历了视觉传达到心灵传达再到观念传达的过程。了解不同体系绘画艺术的形成及背景的异同,是画家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必然知识储备。

中西方绘画艺术特点之比较分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特点比较 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都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两者有着不同特点。 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的一大特点是: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画家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中国画重在写意,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意,写的是意象、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实在的。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思维方式。所以在中国画中的色彩、构图、黑白、线条各个方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而且中国人历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 西方的画中,写实派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而后来的印象派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如莫奈的《日出》,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 ,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中国画意象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交融,天人合一。中国画的意象特性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它的艺术追求也是另辟蹊径,既表现客观,还强调主观。作画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笔简而意工,象约而境奇,不仅求之于象内、境内,更着眼于象外、境外。中国画重神轻形、重意轻象,要求神形兼备、意广象圆、情景交融。西方的画通过素描、解剖、透视和从方到圆那种把握对象的方法,明暗的调子、统一光源的明暗关系来进行制作。讲究焦点透视,三维空间作画,讲块面刻画,是一整套像数字公式一样的模式来进行绘画。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也许正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不同使中西绘画发生了如此大的差异。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1.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 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 3. 观察方法不同: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 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 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 一、人物 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 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 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 中国画使用“三远法”。西方风景画使用“焦点透视”。 三、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1.中西“写生”一词的不同内涵: 花鸟画:“写生即写物之生意”,主要说的是画面的生动效果。 静物画: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 2.构图手法的不同: 中国花鸟的“折枝”构图法是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的部分进行刻画。 西方传统静物画则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3.描绘手法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绘画技法的文化差异-绘画论文-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方绘画技法的文化差异-绘画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西方绘画差异论文(热门范文8篇)之第七篇 摘要:中西方绘画作为世界艺术的两大体系, 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具体体现。但二者在绘画技法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类精神世界融入绘画中, 就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因此, 就导致中西方绘画在题材的选择、表现技巧、线条运用、点的运用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绘画在选材、表现技巧、线条等方面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文化,天人合一,象征,明暗法

分别以中国水墨画和欧洲油画为代表的中、西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大体系。所谓艺术都是人类精神世界外显的产物, 都是由人类最原始的感性主观意识产生的。所以, 在精神层面上, 中西方绘画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越来越大, 导致中西绘画艺术在绘画形式、图像、线条、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呈现出很大的区别。所以, 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正确认识必须从二者的差异性开始。 1 差异形成原因 导致中西方绘画存在很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两者之间的文化不同。中华民族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普遍形成了一种自然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以传统的农耕生活为基础, 以一种热爱自然热爱内心世界的心理状态立于宇宙之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强调相互之间的不可分离和契合状态, 崇尚传统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 中国的绘画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往往习惯于借助自然界的物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讲究情景交融, 由此形成了中国画的意象艺

中国画技法和西方水彩画技法的相通性-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画技法和西方水彩画技法的相通性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在绘画的艺术领域里,中西方的相互融合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画具有民族文化的风格,具有老庄与禅宗的思想、山水意境与理论融合的特点。西方的水彩画中的画笔水分的多少、着色时纸的干湿程度、笔法的多变等绘画技巧极其丰富多样。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把中国画与西方的水彩画相互的融合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因此,对于中国画技法和西方水彩画技法的相通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 重要。 1 中国画和水彩画材料工具的特点 中国画与西方水彩画在使用的工具上各有特点,但是也是存在相通性,在这里进行着重的介绍。首先,画纸上的特点。二者都是以白纸为主要的载体,其中水彩画使用的是有一定硬度的白纸,要求纸的颜色白净,质地坚实、吸水性强、尤其是在着水后不起褶子,纹理有粗细之分,和中国的宣纸极其的不同。而中国画的用纸是宣纸和绢。宣纸虽然有生熟之分,但是也都是软纸类型。在运用绢和纸作画时能够发挥笔墨的功能情趣。因为宣纸具有渗化的特征加之毛笔的柔软性,使得中国画的韵味无穷。在中国画的用笔工具上更能体现出中国画的特点。其次,画笔上的相通性。两种风格的使用画笔上都是毛笔,但是毛笔的外形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功能上都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和含水能力,在实际使

用中还是可以互用的。再者,调和剂上的相通性。中国画和水彩画都是以水作为颜色的调和剂。无论是哪种艺术风格,对水的运用都是很讲究的。在绘画的过程中,水起到调和颜色、打湿纸面和晕化色墨的作用。在中国画中,工笔画法中需要分层的涂色;在写意画中,使用水调和色墨,可以把画面运用得更好。在水彩画中,绘画的程序先打湿纸张,再进行颜料的图画,一次次的打湿干透进行绘画。国画讲求的是以形传神,水彩画靠的是光色取胜。国画追求的是画中有神,不仅要形像更要神似;而西方水彩画讲求的是以形写形,求得是画面的整体。 2 中国画和水彩画用笔技法的异同 中国画与水彩画用笔上都有一定的讲究。中国画用笔讲究粗细、转折、方圆等变化形式,达到体现物体的质感的效果。在绘画的过程中多用线条,要求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不可间断,做到有曲有直,尽量表达出物品的特点。水彩画中对线条的要求不高,讲求的是实用主义的风格,着重在写实和光色的运用。用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笔触的恰到好处能够使得作品生动活泼,具有表现力。中国画的绘画景物不像西方水彩画那样重视物体的形似以及物体上的光色变化,重点是在景物的神韵上。 3 中国画和水彩画表现意境的异同 意境在绘画领域里是很重要的,它是传统审美和鉴赏领域中的代表性的理论,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积累和发展中形成的民族精髓,是特有的思维方式的产物。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 写实与写意 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画的重要区别是,一个注重写实,一个注重写意。所谓写实,就是真实地描绘事物的面貌,强调事物形态的真实性。西方绘画这种写实的观念,受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模仿说的影响。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中最早阐述了“美的艺术”的特征,并把“美的艺术”称为“模仿的艺术”。模仿说是《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也是亚里斯多德艺术理论的基础。12世纪中期后,由阿拉伯传入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学说,包括艺术模仿理论,经过西方基督教的改造和融合,纳入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中,成为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理论。 实际上,基督教绘画的写实观念,早在亚里斯多德理论传入欧洲之前就已经存在。这种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来自于基督教教义本身。基督教教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及人的躯体,都是上帝创造的。基督教神学家还多方论证上帝创世的真实可靠性。在这“信仰的时代”里,艺术家是“忠于上帝”的工具,必须全身心地为宗教服务,按照宗教的观念和教会的要求,描绘苍天大地、山川河流、树林草木、飞禽鸟兽,表现它们的真实存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要注意表现人体的比例、结构,因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出来的,画家必须小心翼翼的表现人,不能歪曲人的形象。石涛山水作品

基督教美学家还认为,一切美都来源于上帝,美的根源只在上帝,只有上帝才是美的本体,才是美本身。中世纪美学家奥古斯丁说:“是你,主,创造了天地;你是美,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你善,因为它们是好的;你实在,因为它们存在。”这实际上把真与美,都归于上帝。因此,表现美,是为了上帝,因美来自上帝。表现真,也是为了上帝,因为真是上帝创造的。 12世纪中期后,亚里斯多德学说传入西欧,神学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上帝是美的根源的学说,另方面,将亚里斯多德的艺术模仿自然的学说,经过改造,融进了基督教神学之中。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上帝是自然万物的根源和制造者,上帝虽然不创造艺术品,但它创造的自然产品,却可以为艺术家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若干范例,准备好各种要素,而艺术家不能创造自然产品,他要创造艺术作品即人工产品,就必须以上帝创造的自然产品为范例,模仿上帝创造的活动方式。他说:“艺术的过程必须模仿自然的过程,艺术的产品必须模仿自然的产品。学生进行学习,必须细心观察老师怎样做成某种事物,自己才能以同样的技巧来工作。与此同时,人的心灵着手创造某种东西之前,也需要受到神的心灵的启发,也必须学习自然的过程,以求与之相一致”(《西方文论选》上卷)。可见,托马斯·阿奎那的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自然主义地反映自然和客观现实,而是要求自然的模仿与艺术家的主观精神结合起来。这是他以神学改造亚里斯多德“艺术模仿说”的结果。总之,基督教神学美学家,主张艺术反映真实,反映自然,但他们的真实观来自上帝,是由上帝创造的真实。

#中西方写实绘画差异

中西方绘画中的美学差异 要谈中西方绘画中美学的差异,必须要从它们的根源说起。中国绘画脱胎于工艺装饰艺术,古代中国绘画三大体系中的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装饰艺术的典型特质,即平面性与装饰性的审美趣味,画者将表现对象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美化加工,而非追求写实的准确性。而西方绘画则溯源于古希腊艺术,古希腊人善于捕捉微妙的比例关系,精于数学与哲学,力求明白准确,追求心灵健康与肉体完美。他们的艺术也力求逼真、写实与理想的结合,从他们的雕塑中就可以看到这点:雕塑多以最美的人体为摹本,表现自编神话中的众神,形体极为精准,比例亦臻于完美。如柏拉图所说:“艺术是摹本的摹本”。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方绘画中最本原的美学差异:写意与写实。中国绘画偏于精神性的写意,表达了画者对物象的理解及感受,表现物象最本质特征,并进行了理想性塑造加工。其精神性常常高于画本身的表达与技法,物象作为抒情的媒介表达着作者的精神境界与人格追求。而西方绘画则偏于写实性地再现对象,往往表达重于构思,技法展示遮蔽了画家的精神表达,要透过层层物象才能体味画家深藏的内心世界。而且西画常以故事性或场景性代替精神性,在立意上存在缺失。如18世纪评论家狄德罗所说:“在我们的画作中都有着构思上的弱点,思想性的贫乏。”下面将从造型、色彩及构图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中西方绘画在写意与写实上的美学差异。 在造型上,中国绘画美学偏于平面性,而西方绘画美学偏于立体性。中国的绘画由工艺装饰(青铜器、陶器纹样)发展而来,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平面特征。陶器上的纹样多是图案化、美化后的物象,因此中国绘画常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意味,也历来不竭力追求再现对象,而是满足于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具有意象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与“实”-最新年精选文档

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与“实” 从哲学意义上讲,“真”是主体,“实”是客体。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是随着人类的历史而存在的,它的意义也是不断追求真实情感的过程,从原始的洞窟岩画、彩陶纹样到当代的照相写实、抽象水墨艺术,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与审美习惯的支配下,创造着不同形式的绘画艺术,使得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一科技进步是西方写实绘画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回顾西方美术史,你会发现在20世纪以前的主流绘画,除去叙事性题材不谈,从绘画语言来说,是不断追求视觉真实的历史,这种写实性绘画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突破都是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发生的。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和透视学的产生,艺术家直接参与研究和运用二者的成果,从而改变了中世纪壁画中人物和风景的僵硬刻板描绘,让画面更生动、更亲切地接近现实生活。在这个时期对解剖学做出贡献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能熟练掌握、运用透视法则的画家乌切罗最具代表性。之后的几百年间,虽然各个时期主流绘画时而追求自由奔放的巴洛克风格、时而又流行奢华的洛可可风格,但探索视觉真实的方向并没有偏离,到大卫、库尔贝所在的新古典和现实主义绘画时期达到顶峰。进入19世纪,艺术家还没有就此罢手,光学的发展又打开

了绘画探索的另外一扇大门,我们熟知的印象派绘画就产生于这个时期。最早进行绘画色彩真实探索的画家应该是英国画家透纳,在他的启蒙下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出现了一批有志于改变 固有学院规范的画家,其中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人, 到后来的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和西涅克作品的风格特征和科学 分色图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成果启迪了画家,他们智慧地发现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色彩上更大限度地 接近了视觉的真实。 试想,难道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就看不出来在阳光下的阴影中有蓝色吗?为什么在几百年里的西方绘画总是笼罩在黄褐色调中?我想这其中会有几种原因:其一是材料学的发展,19世纪以前的画家常用的颜色一般最多不超过7种,多为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1856年合成颜料的发明,是现代颜料工业的里程碑,化学工业生产的合成颜料品种多、成本低,优质的合成颜料在着色力、耐光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优于一般的天然有机颜料,经过合成加工的无机颜料可以代替绝大部分天然矿物颜料。这时期的颜料品种已超过20种,材料学的发展为绘画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其二是现代光学的成果对绘画产生了影响,其实,早在17世纪后期牛顿的分色光谱发现一直没有受到画家的重视,直到印象派画家莫奈运用提纯的鲜艳颜料造成的视觉距离混合规律创作,从此印象主义绘画诞生了,也可以说牛顿的实验光学支配了印象派之后的视觉艺术。还有一种原因,那一定是古代画家思维的惯性,受到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别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别 随着世界文化的持续发展,油画成为西方人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中国,绘画表现着文人雅士对主观世界精神家园的向往,西方绘画 则更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可称为自然的文化,而中国绘画 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内心精神世界流于意境之美,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 中西方绘画艺术如同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 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在世界一体化的这个特定历史 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交流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座山峰的不同特点。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不 一样体现在很多方面。西方绘画是表象的,具体的,非常的写实,讲 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画家认为理解和把握自然必须是纯客 观的,西方的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也主要是对景写生。中国绘画 不同于西方绘画表现在西方画重在写意,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意, 写的是意象、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更是一种境界。所以有那么 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所以中国画光靠技术是不行的,你画得好还得有文化。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 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一、从概念角度分析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 中国绘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参考百度 百科)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但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这种技巧在中国画家齐白 石的众多作品上得以体现。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一、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 1.透视与非透视:中西方绘画在透视的处理上有所差异。西方绘画注 重透视法的运用,追求空间的逼真和立体感,使画面产生一种线性的深度。而中式绘画则多采用非透视的手法,通过山水、花鸟的形象和构图,表现 出静寂、静谧的美感。 2.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也有明显的差异。西方绘画追求色彩 的鲜明和对比,注重色彩的暖与冷、亮与暗的变化,以营造不同的气氛。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淡泊、克制的审美情趣,通过运用 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 1.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西方绘画多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感和 精细描绘,致力于对现实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而中国绘画则更注 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体现思 想性和寓意性。 2.对绘画技法的使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技法更为 细腻和精细,画面贴近视觉感知的真实效果。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用笔的 质感和节奏感,追求笔法的灵动、意态的神韵。在用笔技法上,中国绘画 注重笔墨点染,追求韵味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线的把握和线条的构造。 三、主题内容的差异

1.文化传承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境界为主题,强调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绘画更多地从宗教、历史、神话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注重表现人类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 2.艺术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也存在差异。西方绘画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倾向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性。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强调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方式、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式绘画追求非透视的构图和水墨的意境表达,强调意境和寓意的传达。而西方绘画则注重透视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着重于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同时,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和艺术价值观念上也有所差异,中国绘画更注重文人雅士的情怀与意境的营造,而西方绘画更关注宗教、历史和神话等方面的表现和探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同时也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历史、、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传统绘画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于哲学与基于科学

中西绘画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中西方画家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不同,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潘天寿先生所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 中国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韵、意、虚、实等等,原属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儒、道、禅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在绘表现为:追求和谐美,主张不偏不倚,中和为美,强调含蓄。 老庄哲学崇尚无为而为,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促使文人画家们超然世外,隐逸山林,在自然中追求天然之美,追求雅淡空灵的境界。禅宗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人只要静心自悟,无须修行,就可以觉悟。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只有以虚静明澈的心灵去观照、感悟自然之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仅从中国画家对水墨的偏爱及画面留白的处理便可看出中国人追求的绘画趣味,和见素抱朴、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等哲学思想。

西方关于自然的传统观念与中国不同,认为人高于自然、强于自然,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可以随心所地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这种意识反映在艺术中,就形成西方绘画中对自然形态的严格把握,一旦认识到某种规律是对自然的科学反映,就严格遵循它。 加之西方绘画的渊源是埃及、希腊的雕塑与建筑艺术,西方的传统画风,是在二维空间中描绘出圆雕式的立体对象,这种画特别注重透视法、解剖学和光影凹凸的晕染,画面具有立体感、真实性。 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上,西方绘画一直以科学理性精神为支撑。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画家将一切科学知识,包括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等用于艺术创作,力图达到立体空间的真实再现。 二、写意表现与写实再现 潘天寿在论画旧稿中曾谈到:西画主眼见身临之实境,故重

传统美术与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

传统美术与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 一、传统美术 传统美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不以艺术家的个人 能力和审美力量为基础,而是以传统观念为基础。传统美术的主 要形式包括书法、绘画、雕刻、陶瓷、民间工艺等。 1.1 书法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汉字文化的一部分。书法被视为 国粹,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主要以毛笔字为主,包括隶书、楷书、草书等。其中,楷书以正楷称最为成熟,是中 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中国书法以笔画精美、意蕴深刻、构图 和谐、形式多样著称,显示其独特的审美高度和魅力。 1.2 绘画 绘画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绘画包括山 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静物画等。中国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山水画通常表现出山的灵性与水的柔美,表达出艺术家对自然谦 卑的态度和对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中国绘画以体现人物的内在 感情和情感为主,不仅生动传神,而且体现了中国人讲究德行和 礼仪的传统文化。 1.3 雕刻

雕刻工艺多种多样,包括石雕、木雕、青铜雕等。古代中国雕 刻技艺发达,泉州白石雕和象牙雕尤为著名。中国雕刻以精湛的 技艺、传统文化的深刻把握和神韵的博大宽广而著称。 1.4 陶瓷 中国的陶瓷工艺也很出色,最早开始于商代。中国陶瓷以其高 超的技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享誉世界。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 国陶瓷保留并发展了其独特的风格,如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云纹瓷等。 1.5 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包括织锦绣、漆器、紫砂壶等。民间工艺是中国当地文化的最好体现之一,尤其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工艺体现着中 国独特的邮民文化与审美观念。 二、西方艺术 2.1 绘画 西方艺术也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但是,和中国艺术不 同的是,西方艺术更注重个人创造力,追求自由与独立精神。洛 可可艺术风格,印象派,至此而终的写实主义都是西方艺术中著 名的艺术流派。从古希腊的浮雕到现代艺术的表现主义手法,西

写意性与表现性层面中西艺术的异同-2019年精选文档

写意性与表现性层面中西艺术的异同 写意和表现主义尽管皆表现,但中西方艺术在主体与外物的关系上强调的是不一样的。中国强调的是物我不分,西方强调的是物我分离。这样的特征深刻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写意国画和西方的表现主义油画之中。虽然二者在某种程度看来有那么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实际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中国传统的大写意绘画不去强调色彩,而在西方表现主义的绘画中,色彩是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甚至某种程度来说是一个构成的核心要素。中国传统的哲学认为在颜色中黑和白是原初的色彩,二者极大对立,它们象征着世间的矛盾的一切。这是一种中国人基因中的传统。黑白两种颜色蕴含的是不动与永恒,而排除掉黑白二色的其他“五色”(实际上是更多的颜色)却是一种变动和表面化的东西。中国人在色彩上有着复杂的哲学层面的探讨,而其中还蕴含着一种色彩等级观念。文人对于形而上的关照使得其再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更加极端化地要排斥掉色彩而独独地钟情于玄素二色。这是一种品位的象征,是文人的孤傲使然。但是在西方表现主义当中,色彩是其借以表达心绪情感的重要载体。如果梵高只以黑白二色来描绘向日葵,其力度必定要锐减许多。这是一种传统的区分,而更本质却是世界观导致的美学的差异。色彩之于西方是宗教层面的形而上,因此在西方人看来,光线和其导致的色彩的表达是重要不可或缺的,它们始终

处于中心的位置。只有那些技艺高超,受到上帝眷顾的虔诚的艺术家才能将上帝的荣光描绘出来。二者是一体的概念。在近代之后虽然没有那么强调色彩的宗教意味,但实际在创作中色彩由于这样的传统的遗存,西方人对于色彩是敏感于中国人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描绘的物象之不同。相较于此,表现主义一系更为强调的是外物仅为表现之借助物、情绪之寄托物,在线、形、色三者中尽可能将自我暴露呈现给受众。因之,西方表现主义在极端发展之后出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东西,而中国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体系,中国当代的抽象水墨是在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一系影响下的发展。若依中国水墨自身传统发展,在文化学层面来看是没有可能发展出一种抽象,因为中国不具有抽象的传统精神。今日中国传统艺术在文化断裂之后难以实现传承与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反过来看,或许这是一个契机和新的开端。在异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中,或许有一天再有新的可能性产生也未可知。 但其实尽管不同,二者所历经的由写实到反写实的历程却不尽相似。譬如说西方艺术在文艺复兴后发展出了严密的呈现现实世界的写实主义技法,但是在照相术发明之后一夕间开始了由写实到绘画本体功能的探讨。写实的现实功用性在照相机的对比之下趋于劣势,转向成为了必然之路。而与此同时西方在启蒙主义经过工业化社会转变之后,个人从集体中脱离出来、这时个人主

浅析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相同点和区别

探析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111) 摘要:欣赏中西方绘画的时候,大家不难发现,无论从纸张、画笔、颜料、内 容来看,中西方绘画均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根据我们的研究与探讨,发现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其实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着本质的联系,因此,想通过以下阐述,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分类,更加明显地表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翻译:Appreci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everyone, no matter from paper, brush, pigment, content to see,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has very obvious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u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ctually has essential connection, so, want to through the following paper, will be the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classification, more clearly for western painting of the differences.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差异根源 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绘画,又是一种在艺术中占据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的艺术形式。绘画能陶冶人的情操。开拓人的思想和视野,培养人的创造才能,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广泛开展绘画教育,是广大学生和青年群体懂得并爱好绘画,是、也是种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欣赏国内外优秀画作时,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有着极其明显的差异,同为艺术,同为绘画,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那么这些绘画到底差别在哪里呢? (一)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差异的外在表现:绘画工具、画作的视觉、画作背景、绘画内容不同 (二)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差异的根本原因:起源的时间地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 1.1中外绘画外观不同 中外绘画的最显著特征即是两种绘画的外观不同 1.1.1中国绘画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是笔、墨、纸、砚,俗称文房四宝,西 方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笔、纸(布)、色、刀等,绘画工具的不同就奠定了中西方绘画不同的基础. 1.2.1西方绘画主要是通过色彩和透明度进行分层,以此表现是通过色相 和明度来分层, 来表现事物本质,一般用水粉、水彩、蜡笔、油料等,而中

中国传统绘与西方艺术的对比

中国传统绘与西方艺术的对比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艺术的对比 绘画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中西方的传统绘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本文将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艺术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创作手法、审美观念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和共性。 一、创作手法的对比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线条的运用,追求的是神韵和气韵生动的艺术表现。中国画笔墨的运用精细而独特,常使用水墨、绢纸等传统工具和材料。中国画的构图常常采用平面组合,融合了写意与写实的手法,以及运用水墨的变化色调和笔触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 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明暗对比、色彩的运用和透视。绘画的主题多样化,可以是人物、风景、静物等等。西方艺术家会运用更多的色彩和绘画材料,如油彩、铅笔等,以及使用明暗和透视来塑造画面的层次感和逼真感。 二、审美观念的对比 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念强调“意境”,更注重画作所传递的氛围和意义。中国画传统上追求的是“笔墨意境”,追求意境的净化与美化,倾向于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西方艺术则较多强调“观念”,更注重作品的形式美和审美规则。西 方艺术家追求的是创意与构图的新颖性,常常以个人独特的视角和表 达方式来挑战观众的视觉感知和心理反应。 三、文化背景的对比 中国传统绘画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注重表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 哲学思想。绘画往往与文人雅士、诗词与文学相结合,寄寓着深刻的 人文关怀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西方艺术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强调个体的表达与审美多元性。艺 术家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不断创造出具有独特哲理和风格 的艺术作品。 四、共性与交流 虽然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艺术在创作手法、审美观念以及文化背景 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种艺术形式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共性与交流。在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已经变得更加频繁与紧密。艺术家 们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将中西方艺术风格相结合,创作出独特而富 有跨文化风格的作品。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艺术在创作手法、审美观念以及文 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 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正在逐渐增多,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展现出 多元、开放和丰富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这为我们拓宽了审美的视野,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绘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两大重要艺术流派,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它们的造型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本文就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进行探讨。 一、中国画的造型特点 中国画历史悠久,自先秦时期起已经有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特定的哲学思想。中国画的绘画手法以笔墨、色彩、构图为基础,运用“意境”和“意象”进行表现和决定。 1.笔墨技法。笔墨是中国画独有的绘画技法,它包括用笔厚薄、干湿、轻重等多个细节,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气氛和主题,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体验。中国画的境界是“墨之深浅,水之清浊”,墨汁呈现灰色、黑色、墨绿色等不同层次、不同深浅的颜色。而且,中国画采用的是毛笔,这种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灵活地变化线条的宽度、粗细、更换笔锋,显示出更多的思想感情。 2.色彩运用。中国画色彩主要是以水墨为基础,但是它追求的是“墨色为主,清重相生,以墨绘色”。色彩不如西画鲜艳,但因为画家的笔墨和形式创造力,提供了柔和和简洁的视觉体验,这种表现技巧同样可以表达出深厚的意蕴和情感。 3.构图设计。中国画的构图设计多追求简单,利用虚实相生的方式来表现抽象的情感和形象。在构图上,中国画家经常

运用空白的原则,仅仅通过细节和轮廓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把一幅美好的画面还原出来。 二、西方绘画的造型特点 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向现代艺术风格转变。西方画的特点是收集和显示视觉信息,具有艺术性与装饰性,西方画具有高度逼真的造型和画法,能够传递各种情感和思想,西方画家重视透视、色彩、概括和形象的表现等。 1.透视的应用。透视是西方绘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呈现不同的维度,使两维变成三维,以满足视觉的深层次需求。透视的应用使西方画具有了丰富的空间感和深度感,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艺术性。 2.色彩的运用。色彩在西方绘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同时也为画家表现主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西方艺术家注重鲜艳的颜色、明亮的阴影和高度饱和的色彩来创造表现力。西方画家还可以通过色彩的深浅、互补和错配来达到更高的表现效果。 3.形象的表现。从中世纪到现代时期,西方画家一直致力于创造真实的形象,他们通过完美的技法和逼真的细节,为观众呈现逼真的画面。对于写实绘画来说,通过对形体结构的观察和处理,以及对细节的处理和表现,可以达到画家的真实表现。 三、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不同已经分别分析了。现在我们来对它们进行比较。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绘画风格被引入到了中国,而中国画也在逐渐受到西方人的重视。然而,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造型风格截然不同,这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探究和比较的机会。 一、造型的基础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造型基础不同。中国画注重线条的神韵和流动感,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形状和空间的理解。 中国画的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通常由线条组成,并强调画面的节奏感和节律感。在中国画中,艺术家通常不是通过深度来表现画面内的空间,而是通过手法(如水墨、水蒸气等)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广阔感。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画注重描绘的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所以许多时候人物和动物都是被画成简单而宏伟的形状。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则重点关注物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通常会使用线条和阴影来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还会利用透视、比例和色彩来烘托氛围和表现情感。西方绘画有时会因为描绘过于真实而被认为过于生动,但也正是这些细节和高度表现力的技巧,使它成为了现代画家们的必学的选择。 二、造型的表现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造型表现也有区别。 在中国画中,强调的是线条和笔划的特点。许多作品中,人物或动物的表现是通过笔画和线条来刻画的。同时,中国画往往强调整体感和协调性,这可以从画面中整体的美感中看出来。中国画也因为其简洁的特点,在变幻莫测的流行中得到了众人的青睐,是瀛海之内的一朵瑰丽的花。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的造型表现往往注重形式的具体性,更加注重细节的展现。此外,西方绘画的造型表现也更加现代化,突破传统的造型规则,呈现出了惊人的复杂性和缤纷,比如在立体艺术中表现的三维效果就是其最明显的代表之一。 三、造型地域性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地域性造型也是不同的。 在中国画中,有一种很明显的地域特色,它往往是表达了东方艺术中独特的审美和精神追求。这种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背景有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中国画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形式,成为了呈现中国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的造型风格更多地是一种由多个文化和国家的艺术交融产生的。因此,其表现形式和地域性更加混杂,充满了多种风格和文化因素,表现了西方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总结

西方写实主义油画与现代主义油画在中国发展比较管窥-最新年精选文档

西方写实主义油画与现代主义油画在中国发展比较管窥 油画的产生是在晚期哥特式时期的尼德兰,它传播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不像中国的水墨画或者波斯的细密画那样只是成为某一地区的画种,而是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成为了古典主义的工具。这与油画大师们在绘画中注入人文主义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能够更加真实地重现人们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环境。那么西方的写实主义油画与现代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油画与中国交流过程中的得与失。使我们今后以一个更加清醒的态度面对外来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写实绘画在中国的发展 写实油画在中国的成长过程是十分曲折的,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而油画的制作工艺又较为复杂,材料的购买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抗战期间只有在大西北或者西藏地区的一些画家还在坚持着创作油画。这个时期的油画大量吸收了社会中的战争场面,其写实主义绘画的描绘方式使得社会现状得以很好的体现。写实油画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初期慢慢大规模繁盛起来。因为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出于社会的建设和文化的建设,艺术家开始饱含深情地讴歌共产主义新社会,这个时期的写实油画充分地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普通生活以及新国家的建设历程。在大量的饱含着油画家激情的热血的作品中,

较为著名的优秀作品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等,这些作品为被大家所熟知。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艺术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跃进运动。为了响应毛泽东所提出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写实油画家创作的作品中出现了反映阶级斗争等题材,如柳青创作的《雷锋不忘阶级苦》、尹国良创作的《时刻准备着》等。之后紧随而来的就是中国美术界的文化大革命。在1964年的5月,艺术家们被告知:此前十七年的文艺遭到了资产阶级的“黑线专攻”,要进行一场文化领域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历史颠倒过来。在文革的十年中,美术领域的青年和学生都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这使得五六十年代的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机会而接受了艺术教育的年轻人构成了这个特殊时期油画创作的主力军。他们处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政治局面十分不稳定,这样的环境中接受和理解艺术,并且时时在展览通知中领会中央的精神,其思想完全服务于当时的政治。因此在这一时期是几乎没有人进行个人主义创作的,因为那些个人主义的倾向会给艺术创作者们带来生命危险。所以艺术家在听命于艺术官员和中央精神的情况下,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在现在看来通常被视作一种扭曲、一出闹剧和历史的倒退。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苦难的回忆。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也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的历史契机下,使得写实油画在之后的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