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浅谈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在绘画中技法要求是写实的,是写实主义,与抽象主义相对。现实主义绘画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何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绘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人们借由感官知能接受信息,加以分析组织,以自然为题材(例如自然风景或时事议题)用任何技法将其具体表现出来,但因其生长环境和具体认知不同,产生不一样的经验,这种组织后的观点差距,令同一题材的作品有不同的表现。这个流派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事实上,从历史的长河中纵横地考察“现实主义”,不难领会其实质。在其前为文艺复兴和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当时的美术完全以宗教故事为题材,表现手法上呆板、冷漠,今天看来略带一些表现主义因素;在其后的现代艺术,反对对客观形象作客观的再现,把过去对客体的观照转向了对人本身的观照,否定写实,否定模仿,更不用说后现代主义的强调过程、强调行为,艺术不是描述、解释、美化、修正和评价生活,而是艺术本身即生活,表现手法上偏离架上绘画形式。另外,相对于东方艺术的主客体相融的“天人合一”的写意体系,很容易寻索到“现实主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观照,并用写实的手法加以体现。

19世纪法国的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的典型化、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夸张,排斥神话、宗教和寓言题材,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打破了过去以为能够入画的只有高贵的东西、高贵的人,一般平民百姓不能入画的传统,常常直接刻画当时各阶层人物,描写他们的生活,反对美化和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

库尔贝,19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1848年6月参加工人起义,1849年创作《打石工》,1854年创作《筛麦妇女》,1855年创作《画室》。1855年巴黎举行万国博览画展,库尔贝的作品被拒之门外。60年代投身革命斗争,对劳动人民的贫困艰辛非常同情,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被选为公社委员,并任艺术家协会主席,公社失败后被捕入狱。1873年,流亡瑞士,1877年在贫困交加中客死异国他乡。

杜米埃,创作了约4000张政治讽刺画和社会风俗画。他的作品直指时弊,积极投身到社会之中,把握时代脉搏,赋予那些最普通的题材以宏伟、壮观积极向上的思想。1834年创作石版画《1834年4月15日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1854年至1856年创作《司法人员》,1858年创作《洗衣妇》,1862年创作《三等车厢》,其间被判刑和罚款。长期被政界压抑,同时又受到艺术界中部分人士

的贬低,说他仅仅是一个描画社会低等题材的非正统意义上的漫画家,意在否定他艺术的思想性,然而,杜米埃仍然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尽管他终生贫困多难,晚年患严重眼疾,双目失明,却一直在黑暗与困苦中探索着。

米勒,一生几乎都在农村度过,过着一种农民生活,对农村生活和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说“我生来只知道土地,将我在土地上劳动所见所感,都忠实地表现出来。”米勒生活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买不起画布,就在一张画布上重复作画。有一次为了把吃的东西留给孩子,他竟两天没吃东西。1849年迁居巴比松村后一直到他去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光线暗淡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1853

年母亲病重直到病逝,米勒因没路费而没能去见母亲一面。但是这些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歌颂农民的作品:《播种者》、《捡树枝的妇女》、《傍晚的牧童》、《坐着的农妇》等,尤其是《拾穗》、《晚钟》和《倚锄的农夫》歌颂农民,揭示农村生活的重大意义,以激起人们对农民的关切。

作为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他们三人同样具有对古典主义的虚伪和浪漫主义的俗套强烈不满和革新的锐气,但不是高更、凡高、塞尚那样充当传统艺术的判逆,被正统社会力量视为败类的艺术苦行僧和生活在社会边缘的飘零人,而是生活在人民之中,关注平民生活,反映平民生活,甚至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一脉相承的继承,然而他们却过着一种困苦的生活,甚至入狱或流亡,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1848

年以后,法国主要阶级矛盾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取代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社会阶层明显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别巨大,形若天堂地狱。一方面有钱人过着纸醉金迷的舒适生活,一方面劳动者工作繁重却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因此,社会上很快就出现了审视这种社会现象的思潮,许多作家把笔锋对准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现象。向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道德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和资产者才作出了反应。反应的形式就是竭尽全力宣扬“富强、繁荣、光明”。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写实与虚饰对立的艺术观念之争,才形成了有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画家反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局面。因此,现实主义拉开了艺术直接反应现实生活和当代政治的大幕,使艺术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机部分,才有了后来的艺术独立身份,才有了艺术家的自我价值,才有了一部艺术本体的发展史。面对一个强大而完备的资本主义机体,关注着无产者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们的状况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他们那种在困苦中坚持投身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彰显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当下中国现实主义艺术家敬佩和学习。

现实主义始终是绘画中永恒的道路和途径,指导着艺术家走向更加完美的个人创作,有人说照相机的出现使得现实主义的道路变得狭窄,甚至慢慢消失,其实这是每一种艺术现象都会遭遇的情景,然而这完全没有可能取代写实艺术的发展。写实是艺术发展和艺术创作中永恒的话题。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艺术潮流,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

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给传统对于艺术的看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超现实主义的观念最早来源于 1924年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列东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并正式组织一个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团体。艺术上的表现以探索潜意识中的矛盾为主,如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等,超现实的画家也为了表现这样的奇发异想,大多运用拓印法,黏贴法,自动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现技法来创作。另外为了表现与真实世界的扭曲或矛盾,他们也常常精细而写实的手法来表现超现实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文坛,超现实主义影响甚广,其创作以诗歌为主,而后波及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据考证,“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出自本世纪初法国立体派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内尔之手,他于1917年写给苔尔美的信中说:“再三考虑后,我确实认为,最好还是采用我首先使用的超现实主义这个词,超现实主义这个词比由诸位哲学家先生们早已应用的超自然主义这个词用起来更方便。”由此可见,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在于以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多方面。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举行最后一次集会而宣告崩溃后,其中的许多成员倒向了超现实主义的行列。1924年,法国作家布洛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年,布洛东又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二个宣言,详尽地解释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这样,超现实主义的艺

术纲领就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布洛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任何理性的控制,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思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它要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机械论并取而代之,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惟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

因此,在超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他们故意使用幼稚的语言和病态的形象来反对传统的美好见解。在绘画中,则用混乱的线条和任意涂抹的颜色。在戏剧中,采用折磨人的野蛮音乐,粗鲁的舞蹈,并用自行车的铃铛,有节奏地敲打货箱、脸盆一类作伴奏。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运家具的空车、玩铁环的女孩,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洛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这样,画家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OrganicSurrealism),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西班牙画家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利用反向思维,自由拼合想象的画面,通过对以往经验的倒置和回放,构建出一个意象新奇、陌生化的超现实主义场景。其代表作《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物体,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那种对时间疯狂流逝的独特表现手法,暗示了个人情感在物质世界挤压之下迸发出的无法回避的力量。《记忆的永恒》是20世纪具有典型意义的视觉形象之一。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的。他尽可能精确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以及自己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风潮的另一代表者。马格利特认为要打破理性秩序的视觉习惯,还要借用理性手段,以原来熟悉的事物质询这个熟悉的系统,使画中物体具有相当的肖似性。因此马格利特喜欢选用冷调的色彩、稀薄的平涂、界线明确的绘画方式。马格利特的作品中有一种黑色幽默,就像达利及恩斯特,但是马格利特在处理手法上,似乎营造出平静的气氛,不像前两者具有恶梦般光怪陆离的形象。他喜欢将平凡的事物,赋予新的面貌,使人在静默中屏息以对,有时会在超官能情境中,突如其来地产生一种飘浮的诗意,让人的情绪飞跃自如,心灵获得解放。他的代表作品《天降》描绘了一些神情古怪、头戴圆顶高帽的人物从天而降,如同弥天的雪花飘扬在城市上空。画面的形象异常清晰,看似高度写实,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对于“反

常”视觉形象的酷爱。许多物品看似正常,实际上却处在矛盾状态。《天降》具

有一种怪诞的合理性。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油画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现实主义油画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目录 基本简介 1代表画家柯罗(1796~1875) 1米勒(1814~1875) 1库尔贝(1819~1877) 1杜米埃(1808~1879) 流派介绍 1代表作品《画室》 1《奥尔南的葬礼》 意义影响 在中国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

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其中柯罗是今天最有名的一位。 编辑本段代表画家 柯罗(1796~1875)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成为19世纪风景画创作所遵循的方向。在他的风景画中追求的是真挚、纯洁的情趣。柯罗的风景画结构严谨,调子轻松,用色巧妙,光与空气表达得充分。他的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感觉。他能够忠实地描绘大自然,同时又加入柔和的感情,产生出诗一样的韵味。柯罗的风景画极少表现被强烈的光照射下的风景,而大多表现傍晚、早晨、大自然物体带有温和情趣的风景。看他的作品,树木好像在烟雾迷离之中,仿佛在半梦幻般的世界里。画面上流露出一种诗意,使观赏者产生对田园美景的爱。 米勒(1814~1875) 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米勒的画风质朴、凝重,所创造的形象严整、崇高,富有纪念性,有一种雕塑的感觉。为了寻求画面的整体和谐统一,他极力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他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造型单纯、情调含蓄、旋律稳健。在油画笔法上朴实沉着,色调处理上浑厚调和,充满真挚的感人力量。欣赏他的作品常常能使人陶醉于一种苍茫沉寂的意境之中。米勒的代表作品是《拾穗者》《晚钟》《牧羊女》等。 库尔贝(1819~1877)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中的重要画家,曾担任巴黎公社革命政府美术委员会主席。库尔贝1819年生在法国东部奥尔良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早年学习过法律,后又进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一直都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艺术家。在艺术上,他反对当时那种脱离社会生活的学院派风气,而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并力图在自己作品中加以实现。库尔贝在他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他曾宣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在艺术上他倡导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艺术。《打石工》《筛麦的农妇》是体现他艺术主张的代表作品。库尔贝的画风力求写实,造型明确,色彩沉着,用笔宽畅,不拘细节,画面有庄重厚实感。另外,在油画技法上,库尔贝经常不用画笔,而用调色刀,画出带有彩色大理石般肌理效果的表面。 杜米埃(1808~1879) 19世纪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的画家,也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像米勒那样避开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是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之中,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讽刺画,嘲讽丑恶,揭露时弊。

现实主义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其中柯罗是今天最有名的一位。 现实主义油画代表画家 柯罗(1796~1875),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成为19世纪风景画创作所遵循的方向。在他的风景画中追求的是真挚、纯洁的情趣。 柯罗的风景画结构严谨,调子轻松,用色巧妙,光与空气表达得充分。他的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感觉。他能够忠实地描绘大自然,同时又加入柔和的感情,产生出诗一样的韵味。柯罗的风景画极少表现被强烈的光照射下的风景,而大多表现傍晚、早晨、大自然物体带有温和情趣的风景。看他的作品,树木好像在烟雾迷离之中,仿佛在半梦幻般的世界里。画面上流露出一种诗意,使观赏者产生对田园美景的爱。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米勒的画风质朴、凝重,所创造的形象严整、崇高,富有纪念性,有一种雕塑的感觉。为了寻求画面的整体和谐统一,他极力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他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造型单纯、情调含蓄、旋律稳健。在油画笔法上朴实沉着,色调处理上浑厚调和,充满真挚的感人力量。欣赏他的作品常常能使人陶醉于一种苍茫沉寂的意境之中。米勒的代表作品是《拾穗者》《晚钟》《牧羊女》等。 库尔贝(1819~1877),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中的重要画家,曾担任巴黎公社革命政府美术委员会主席。库尔贝1819年生在法国东部奥尔良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早年学习过法律,后又进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一直都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艺术家。在艺术上,他反对当时那种脱离社会生活的学院派风气,而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并力图在自己作品中加以实现。 库尔贝在他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他曾宣

中外超现实主义油画比较分析

中外超现实主义油画比较分析摘要 超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表现内容随着社会文化风向和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本文研究主要从美术心理学入手,从分析中外超现实主义画家入手,根据艺术家们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历解读其艺术语言,并且寻到创作成因和表达手法。这将对于艺术创作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美术心理学、艺术创造 引言 在一百多年之前,超现实主义油画就已经诞生,这样的艺术形式一直随着当今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如同印象派到今天人们虽然还在使用,但早已没有了更深的艺术突破。而超现实主义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并且题材也是丰富多样,不仅局限于绘画表现,在珠宝,广告和电影等等方面都有前进发展的趋势。 一、超现实主义油画的诞生与发展 (一)超现实主义油画的诞生背景 超现实主义是起源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流派,脱胎于达达主义,并且影响甚至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发展。一件事物的存在必然是人们有了需求。特殊的战争时代背景下在,超现实主义应运而生。一些反映战争残酷性的作品受到人们的追捧。例如达利的油画作品《内战的预感》,达利将人体打乱拆分后再次排列组合,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像是人们噩梦中恐怖的场景。这是一种对于战争的控诉。 超现实主义油画是一个打破传统的绘画类别,不同于古典油画对大师盲目的崇拜,认为古人技术所达到的高度是无法超越的,超现实主义从某种程度来说更像是一种抽象的科学概念。这种艺术的产生本身与科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正是基于人们对于潜意识的研究才出现的。而科学的研究就是在不断突破自身 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的,所以这种艺术形式就是为了打破常规和规则。像是科学实 验提出一个问题,超现实主义创作是追寻一种虚无飘渺却又真实存在与脑海中的 意象进行抽象绘画。 (二)超现实主义变化发展 超现实主义题材更多的还是出现在西画当中比如油画、水彩和素中都能经常 看到超现实主义的身影。超现实主义绘画题材以非现实为主画面内容主要,以强 调作者内在表达为主要内容。随着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画家的观念和 信息受到了更新和冲击,都市题材为主的绘画表现出生活的多样化,现代的创作 题材中贴近生活外还强调内在情感表达,也反映出了一些社会问题,传达着现代 生活的氛围和时代特征。这一形式的出现除了艺术表达外还与社会环境需求有所 关联。 超现实主义一直是国外许多画家绘画的研究题材,较有代表性是画家达利, 他笔下的题材形态多变,他的创作重视线条的运用让画面充满节奏感与诗意。他 把对与生活状态的理解和感性认知融入到作品之中充分的显示人的情感力量,如 同《睡眠》。他的超现实主义油画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当人们欣赏 着他的作品时,好像也被带入了一种梦境中,到达了一个已经遗忘了很久的梦中,记忆的场景可能已经被我们忘记,但那份感觉一直留在了我们心里,等待着有一 天被唤醒。 (三)超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特色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自动创作 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会受到各种规则礼仪的束缚,使得潜意识无法明确的展现,但潜意识却会默默地影响着人们自身的行径。同理,艺术家们的创作也难免地会 受到自身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的影响,画家内心深处的欲望不自主地呈现在梦境

浅谈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浅谈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在绘画中技法要求是写实的,是写实主义,与抽象主义相对。现实主义绘画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何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绘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人们借由感官知能接受信息,加以分析组织,以自然为题材(例如自然风景或时事议题)用任何技法将其具体表现出来,但因其生长环境和具体认知不同,产生不一样的经验,这种组织后的观点差距,令同一题材的作品有不同的表现。这个流派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事实上,从历史的长河中纵横地考察“现实主义”,不难领会其实质。在其前为文艺复兴和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当时的美术完全以宗教故事为题材,表现手法上呆板、冷漠,今天看来略带一些表现主义因素;在其后的现代艺术,反对对客观形象作客观的再现,把过去对客体的观照转向了对人本身的观照,否定写实,否定模仿,更不用说后现代主义的强调过程、强调行为,艺术不是描述、解释、美化、修正和评价生活,而是艺术本身即生活,表现手法上偏离架上绘画形式。另外,相对于东方艺术的主客体相融的“天人合一”的写意体系,很容易寻索到“现实主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观照,并用写实的手法加以体现。 19世纪法国的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的典型化、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夸张,排斥神话、宗教和寓言题材,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打破了过去以为能够入画的只有高贵的东西、高贵的人,一般平民百姓不能入画的传统,常常直接刻画当时各阶层人物,描写他们的生活,反对美化和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 库尔贝,19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1848年6月参加工人起义,1849年创作《打石工》,1854年创作《筛麦妇女》,1855年创作《画室》。1855年巴黎举行万国博览画展,库尔贝的作品被拒之门外。60年代投身革命斗争,对劳动人民的贫困艰辛非常同情,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被选为公社委员,并任艺术家协会主席,公社失败后被捕入狱。1873年,流亡瑞士,1877年在贫困交加中客死异国他乡。 杜米埃,创作了约4000张政治讽刺画和社会风俗画。他的作品直指时弊,积极投身到社会之中,把握时代脉搏,赋予那些最普通的题材以宏伟、壮观积极向上的思想。1834年创作石版画《1834年4月15日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1854年至1856年创作《司法人员》,1858年创作《洗衣妇》,1862年创作《三等车厢》,其间被判刑和罚款。长期被政界压抑,同时又受到艺术界中部分人士

库尔贝现实主义绘画特点探讨

库尔贝现实主义绘画特点探讨 库尔贝现实主义绘画特点探讨 库尔贝(Gustave Courbet)是十九世纪法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誉为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者,用其独特的绘画语言,揭示了工人、农民、自然等等具有现实性的主题。他的绘画风格深受后世艺术家所推崇,在当代艺术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堪称是现代艺术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线。本文将探讨库尔贝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和艺术意义。 一、反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性尝试 在当时的艺术体系中,以往的油画和精雕细琢的技法成为当时统治的艺术形式。而库尔贝用其绘制的《葬礼斯德勒》和《石匠的工作》等作品开始探讨非常规绘画的可能性和艺术手段,在传统艺术形式之外发现了新的艺术的可能性。库尔贝的作品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油画,而是采用了质感丰富的混合材质,比如混泥土、沙石等。他的画面风格也不再是传统的细腻、精致和理性,而是从生活中深挖真实、朴素的人物和事物,刻画出一个充满力量的画面,这种画面更加符合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有助于更真实地表达当时社会的现象。 二、现实主题的展示 现实主义强调的是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和客观,以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为目标,而在库尔贝的画面中,现实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他的《葬礼斯德勒》是以一个乡村葬礼为素

材,表现出来人们在寒冷的天气里为送别故人的悲痛和冷漠,以及乡村生活的真实情景。这种现实风格,强调人物的真实的外观特征和现实生活的真实状态,突破过于理想化和普遍化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现实息息相关的情感体验。他的画面反映出一种对待真实生活的态度,许多绘画术语隐含着表达现实主义内容的强烈倾向,比如真实、生动、客观、简单等。这些都是表达现实主义精神的关键特征。 三、艺术的社会责任 库尔贝以向社会呈现为根本基点,塑造真实、深邃、具体而直接的形象,告诉人们生活的现实和真正的事情,尤其是描绘了农村生活的本质,展示了其美丑、光明和黑暗面,体现出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他的作品不再乏味,也不再是仅供欣赏或装饰的对象,而是具有人文关怀和深沉思考的视觉艺术作品。这种视觉艺术作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突出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传达了艺术与生命的理念。库尔贝相信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肩负着山川大地和普罗大众的厚望,这种社会责任成为他作品的灵魂,也成为许多现代艺术家的继承和拓展。 几乎一个世纪以来,现代艺术受到来自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现实主义塑造了人物和场景的真实外观,隐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现代艺术受到关注的理由之一,它带有极高程度的社会责任、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到真实和深沉的情感体验,引领了现代画面重新探究真实的可能性。而库尔贝所蕴含的这些艺术特性,成为了现代画面脉络中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性影响。

探析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特点

探析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特点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二十世纪欧洲现代主义绘画的一种,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主要活跃于1920年代和1930年代。超现实主义绘画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 的视觉体验,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形式语言。本文将从形式语言特点方面探析超现实主 义绘画。 一、奇特的图像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核心特点是各种异想天开的图像。这些图像不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 客观事物,而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意识、梦境、幻觉等主观体验创作出的。超现实主义绘 画中的图像通常是非常奇特和独特的,它们常常违反常理,远离现实世界的逻辑和真相。 绘画中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各种元素往往出现在最难以想象的场景中,其强烈的视觉 效果为观众带来一种戏剧性冲击。 二、力图表现潜意识和无意识 超现实主义绘画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是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的。因此,超现 实主义绘画往往涉及到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转换,并试图通过作品让观众了解这种变化。 超现实主义绘画不同于传统艺术,传统艺术通过模仿现实来反映真实世界的特点。而超现 实主义绘画则是尝试表现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其创作更加直接,更加直观,更加充满创 意。 三、各种绘画技法的运用 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绘画技法方面也有很多独特之处。艺术家经常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表现其作品的主题和思想。超现实主义绘画通常是通过充满厚重的纹理和颜色 来表现出其中的主题。绘画中常常使用描绘残缺形象、物体的错乱比例等手法来柔化时间 和空间的界限。这种手法通常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绘画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 四、印象主义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绘画还受到了印象主义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通常使用纯色和光来表 达感情和思想。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通常借鉴了点彩画的非实像素技巧,通过细节和色彩 组合来呈现作品的深层内容和主题。 总之,超现实主义绘画是20世纪后期最有创造性和探索性质的绘画运动之一。其想象力和创意对现代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方面的独特特点,奇 特的图像、力图表现潜意识和无意识、各种绘画技法的运用、印象主义的影响等,均令我 们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深感钦佩。

超现实主义美学特征(一)

超现实主义美学特征(一) 超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超现实主义美学是一种艺术运动,追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世界和梦 境般的幻想。它突破常规,揭示人类潜意识中的奇幻、离奇和不可理 解的事物。以下是超现实主义美学的几个特征: •幻觉和梦境:超现实主义追求揭示人类梦幻般的感知和奇异的幻觉。艺术家通过创造荒诞的图像和情境来探索超越理 性认知的领域。 •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喜欢运用意识流的写作和绘画技巧。这种技巧通过表现无意识产生的思维和情感来探索人类意识 的深层。 •错位和变形: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经常使用错位和变形的手法,以扭曲和折磨人们的感官。通过改变事物的形态和位置,他们试图展示现实之外的真实性。 •奇异或不连贯的组合:超现实主义作品经常将不相关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不合乎逻辑的情境。这种组合扰乱了 常规的认知,展示出一种离奇和不可解释的真实性。

•隐喻和象征: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层意义。通过使用非常规的符号和象征,艺术家试图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潜意识。 •自由联想:超现实主义倡导自由联想的思维方式。艺术家将各种不同的意象和思绪连接在一起,创造出新的、意想不到的关联和呈现方式。 超现实主义美学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美学在20世纪初期崛起,对现实主义的局限进行了挑战和破坏。它不再试图通过描绘可见世界的精确细节来表现艺术的价值,而是追求通过表达人类内心的深层情感和幻觉来引起观者共鸣。超现实主义美学给予了艺术家更大的创作自由和表现力,同时也拓宽了观众的思维边界。 这种艺术运动突破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理解,让观者感受到生活之外的世界。它充满了神秘、奇幻和荒诞,让人们对传统规则和秩序产生质疑。超现实主义美学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在看似理性和有序的现实之下,存在着各种不可解释和难以理解的存在。 结语 超现实主义美学特征的运用,为艺术创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和挑战传统的方式。它扭曲了常规的认知,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荒诞和奇幻的氛围。通过突破现实的边界,超现实主义美学激发了人们对于意义和真实性的思考。在审美的领域里,超现实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论当代中国油画中新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及其意义

论当代中国油画中新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及其意义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与经济发展速度飞快。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的 社会现实出现了许多复杂多变、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现实主义绘画应 运而生。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国油画中新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及其意义。 一、新现实主义绘画的背景 新现实主义绘画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不定, 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他们认为,艺术的创作必须回归生活,关注社会现实,才能更加贴近人民,传递正能量。为此,他们 开始创作一些描绘社会现实的作品,这就是新现实主义绘画的雏形。 新现实主义绘画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下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在当代 中国,由于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广 受关注。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新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应运而生。 在新现实主义绘画中,艺术家通常以超现实主义或超写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社会现实。超现实主义是一种油画风格,强调超出现实的效果,使得画面具有怪异、梦幻的效果,其 目的是表达情感和思维的深层世界。超写实主义则是一种真实主义艺术,以逼真的表现形式,传达作品中内容的真实性和真实感。 当代中国的新现实主义绘画,通常以具体社会现实问题为主题,如长江污染、城市治理、就业问题等。艺术家以超现实主义或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生动而丰富的画面,力 求传递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看法。 新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中国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呈现了当代社会的真实面貌,让公众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新现实主义绘画具有良好的社会倡导意义。作品通常是面向公众的,艺术家通 过艺术创作来传播各种有益的信息,达到引导公众思考、以良好的态度应对社会现实问题 的目的。 再次,新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新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 丰富了当代中国的艺术形态和语言,为中国的美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总之,当代中国油画中新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随着 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入发展,新现实主义绘画将会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前卫艺术运动,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绘画艺术领域,而是在文学、电影、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超现实主义通过对于梦境、意识、无意识的探索,试图超越现实界限,表现出一种超越理性的精神境界。本文将从不同领域的角度探讨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一、绘画领域 超现实主义在绘画领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在20世纪20年代,安德烈·布勒东和萨尔瓦多·达利等艺术家提出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理论和创作方法。他们试图揭示人类潜意识中的图像,并用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技巧将这些图像呈现在画布上。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通常呈现出超越现实的景象,充满了想象力和幻想,以及对于梦境和无意识的探索。这种超越现实的图像语言对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一批艺术家对于超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二、文学领域 在文学领域,超现实主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大胆、敢于突破常规,试图挖掘梦境和无意识的深层意义。路易斯·布纳尔、安德烈·布勒东等作家以他们的作品开创了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荒诞性,以及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对20世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激发了一批作家们对于传统文学形式的反思和突破,为文学的多样化和前卫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电影领域 在电影领域,超现实主义对于电影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超现实主义电影试图通过对电影语言和影像的独特运用,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卢易斯·布纳尔和萨尔瓦多·达利等导演以他们的作品开创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先河,他们的作品以诗意的方式呈现出超现实的影像,在电影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和视觉表现方式,为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激发了一批导演对于电影语言和影像的创新和探索。 四、音乐领域 五、建筑领域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一批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反思和突破,为当代艺术的多样化和前卫化开辟了新的道路。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力不仅在20世纪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和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比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比介绍: 艺术是一面镜子,反映社会与个体。在艺术领域中,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是 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它们源自于不同的观念和创作方式,具备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本文将对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真实、客观的表现,以生活中的日常场景为创作主题。它追求对 社会、人类、自然界等存在的准确描写,反映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状态。现实主义注重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并力图还原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客观观察。一方面,现实主义具有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特点,因为它展现的是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的创作常常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引起观众思考。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常常是刻画人类斗争、生活困境和社会现实的精细描绘。 二、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追求脱离现实的创作,表现出对梦幻、幻想和非理性的追求。超现 实主义艺术家试图将个人潜意识中的感知和想象呈现出来,展示出一种独特而离奇的艺术形象。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常常使用非传统的手法,例如自动写作、拼贴艺术和脱离现实的构图。它试图打破传统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通过独特的形象和符号,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三、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比 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追求的是不同的目标和效果。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展示出生活的细节和普遍性。它关注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经验,通过细腻描绘和人物塑造使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共鸣。而超现实主义则以独特而离奇的表现方式探

索人类潜意识中的想象和无限可能,带给观众一种超越现实的体验。现实主义是对现实的再现,而超现实主义则将观念、情感和幻想融入艺术表达中去。 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实主义艺术通过其真实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个体经历的思考。它推动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引发了更多艺术家对人类处境和社会现象的关注。而超现实主义则在艺术中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性,重新定义了艺术的边界和表达方式。它挑战了传统的观念和设定,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结论: 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艺术界两个重要的流派,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观念出发,分别探索了现实和非现实的艺术表达。现实主义注重真实和客观的描写,通过细腻的绘画和人物刻画展示出真实的情感和社会问题。而超现实主义则追求脱离现实的艺术体验,通过奇特的符号和形象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两个流派都对现代艺术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和创新。 以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艺术流派,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样且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对现实和非现实的探索,使我们的思维被拓宽,对世界和人类的理解也更加多元化。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超现实主义,它们都是当代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灿烂的艺术之花,推动着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美术作品中的奇幻现实主义研究

美术作品中的奇幻现实主义研究奇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一种文学和艺术流派, 而在视觉艺术中,奇幻现实主义通常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魔幻 现实主义将现实世界与梦境和幻想世界相结合,创造出奇特、不 可思议的作品。此主题的文章旨在探讨艺术家如何使用奇幻现实 主义在他们的作品中,以及这些作品如何挑战我们的认知和感知。 奇幻现实主义风格在视觉艺术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超现 实主义,这是一个流派,关注无意识的想法和情感,并包括了一 系列极其奇怪的和梦境般的艺术作品。在晚期20世纪,奇幻现实 主义成为了超现实主义的一种变种,并在美术领域鹤立鸡群。 在许多奇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这些作品中的场景、物品和角色常常是不真实甚至不可能 存在的。通常,这些元素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例如在人们的居住 环境中,但它们已经被移植到了一个不真实的环境中。其次,这 些作品通常具有梦幻般的氛围和质地,这使得观众感觉到他们已 经走入了一个奇怪的世界。最后,这些作品通常有一种不确定的 感觉,似乎存在两个现实的世界。这种元素使观众感觉像发生在 一个平行的现实世界中,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某 种梦境中。

许多艺术家使用了奇幻现实主义风格,例如荷兰画家荷尔斯, 他的作品《花树》中,树长出许多奇怪的花朵,看着就像人们儿 时做的梦一样。在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有一张名为 《布哈里昂的创意特。》的画,它表现出一个完全不真实的环境,如同它是石头诞生的逻辑。 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流派,它打破 了传统的美学和审美经验,挑战了我们的感官和思想。正如艺术 家普鲁维希所说:“幻境和梦境中存在的境地在艺术作品中要得到 照射,这是最大的突破。” 最终,我们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奇幻现实主义运动是视觉 艺术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 的世界,挑战我们的感官和思想。在奇幻现实主义术品中,我们 能够感受到来自不同世界的奇异的能量,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 审美体验。它既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和思维方式。

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

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 摘要:该文主要论述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成过程、代表画家、特征、影响和作用,通过比照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两位画家,以期进一步认识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特征;影响;米罗;恩斯特 一、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艺术文化领域中兴起了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思潮。局部艺术家认为这是一场精神革命,他们通过自己的肢体和动作传达自身的思想,从而到达一种精神上真正的统一,以充沛叙述自己的想法。他们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理性的控制,没有审美或者道德偏见。超现实主义基于这个根底,即幻想全能和不存在偏见的信念。当时的许多艺术家接受并运用这些观念,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加以实践,超现实主义因此得到了快速开展。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分别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活哲学和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其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的局部。他认为,心灵的导向是梦,人的潜意识和本能是梦的反映,是潜意识心灵的完美再现,是操纵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开展的永恒力量。但是,这些潜意识被现实的标准所压抑,长期被人们无视。弗洛伊德反对压抑潜意识的思想,努力寻求合理的疏导渠道,这给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提供了理论撑持。 三、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达达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的艺术审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艺术家的身心在战争中饱受冲击,他们感到继续把自己的创作中心放在固有的题材上似乎有点不适宜了,局部艺术家也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于是,当时的艺术领域迎来了一场较大的变

[试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历史现实意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意义

[试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历史现实意义]超现实主义绘 画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其影响甚广,比利时、捷克、南斯拉夫,乃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均受其影响。其创作以诗歌为主,波及散文、小说、戏剧,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出自本世纪初法国立体派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内尔(1880―1918)之手。他于1917年写给苔尔美的信中说:“再三考虑后,我确实认为,最好还是采用我首先使用的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它比超自然主义这个词更好。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在扁中还找不到,它比由诸位哲学家先生们早已应用的超自然主义这个词用起来更方便。” 由此可见,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在于以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方面。安德烈・布洛东觉得这一术语最能表达这个文艺流派的宗旨,因而得名。 社会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经常会给艺术家们带来精神上的猛烈冲击,同时这种冲击又往往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古今中外的艺术家莫不如此。 20世纪上半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们和达达主义者一样,刚刚经历了四年的全面战争,这使得超现实主义者更着重于诗人的孤独。因为厌恶战争的残酷和恐怖,他们选择了探索人类灵魂深处的潜意识时空,

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理解及影响 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 班级:服表1301班 姓名:*** 学号:**********

摘要: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本文就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分析学说的内在联系及超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品加以分析,最后就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绘画史上的历史贡献和其自身魅力加以阐述。 关键词:潜意识;非理性;梦境;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奥地利精神理论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战结束后阶级矛盾极化,经济危机的爆发,反动势力的猖獗导致了西方从事艺术的知识分子在混乱、艰难地环境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超现实运动则成为他们内在宣泄、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超现实主义吸收了达达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精神并对理智、逻辑、文化传统特别是民族传统的虚无主义予以否定,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标志着超

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以下我将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达利与潜意识、米罗与潜意识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 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超”并非是真实地再现自然中的事物,不能与超级现实主义混为一谈,它主要描绘的是超越自然界中表面的现象,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活动,超现实主义运动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包括潜意识、无意识、梦幻、非理性、性欲等;潜意识即人们思想中潜在的欲望观点。梦幻即人们在梦境中看到的人或物。无意识即本能的动机和欲望。性欲即被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梦幻、性欲等才是人们内心真实的心态。他还表示随着人类社会集体活动方式的进化,为了强调人际关系,人的心理被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人格也遭分裂被划分为原我、自我、超我,当后两者压倒前者时,那么人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便会导致困惑,而要治愈的话就应把潜意识中的欲望解放出来。这些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画家来讲也产生了最重要最富启迪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画家宣称人的本能、梦幻、潜意识领域是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