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精选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1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主管技术厂长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主管科长、主管厂长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技术科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并按工艺

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图纸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厂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2

天然气处理过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与化工、石化行业等生产过程相同的特点。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这些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其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材料,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品种更多且储存量更大、应用的工艺技术更复杂、操作条件更苛刻、工艺系统危害更多等,而愈来愈复杂的工艺系统又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防止灾难性的工艺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工艺系统的设计、生产满足有关安全要求,就有必要建立和贯彻有效的工艺安全管理系统。

1、工艺安全

(1)工艺安全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出发点之一是预防工艺物料(或能量)泄漏。虽然天然气处理过程发生的各类事故通常表现为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暴漏等形式,但都可归咎为物料的泄漏或能量的释放(也可视为一种泄漏形式)。

工艺系统一旦出现泄漏,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工艺安全事故。这种物料泄漏或能量释放可能发生在正在运行的工艺装置、原料或产品储罐、输送管道或槽车以及船舶等。

在天然气处理过程中,泄漏出来的天然气或凝液气化后形成蒸气云,其体积增大并蔓延,接触到火源后就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火焰烘烤临近设备、管线,又可导致它们破裂;爆炸也可造成周围设备、管线破裂。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泄漏,形成更大范围的火灾或更多的爆炸,即泄漏→蒸气云→火源→火灾或爆炸→更多泄漏→更多火灾或爆炸。反之,如果工艺物料按照正常工况(温度、压力、流量等)在设备、管线内运行,整个工艺系统就处在安全状态。

(2)工艺安全的目的是在设计、施工、生产和维修中,运用工程知识、原理和经验,消除或减少与工艺过程相关的危害。

此处所谓的“工艺过程相关的危害”,一方面是指工艺介质本身

的危害,另一方面是指工艺过程(对该物料的处理、加工和储运等)所赋予的危害。例如,含硫天然气中h2s的毒性属于其本身的危害性;而在压力容器和管线内流动的高压含硫天然气就具有一定的能量,此处的“具有能量”是指含硫天然气在高压的处理过程中所带来的危害性。

因此,工艺安全既关注工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物料的理化性质,同时又关注如何处理、加工和储存这些物料。

(3)工艺安全所指的安全有别于传统的“安全”概念。传统的安全概念主要是指使用各种个人防护用品和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护作业人员,防止发生人员伤害事故。工艺安全所指的安全则强调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工艺危害进行辨识,根据建设项目不同阶段(设计、施工和生产)的.特点,采用不同方式辨识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评估它们可能导致的事故频率和后果,并提出对策措施消除危害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危害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工艺安全重视以往设计的经验教训,强调严格执行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4)工艺安全的侧重点是工艺系统或设备、设施本身。职业安全更多的是关注作业人员的行为,而工艺安全除了关注作业人员及周围人员的安全外,则较关注工艺系统或设备、设施本身是否存在技术缺陷或安全隐患,并且重视泄漏事故对工厂设备、设施的损坏和对环境的破坏。

2、工艺安全管理

(1)工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危险有害物料(或能量)的泄漏,特别是防止由于它们泄漏使人员受到伤害。完善的工艺安全管理系统不但可减少甚至避免人员伤害,也可避免事故带来的重大财产损失。此外,还可通过消除或减少工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工艺设备的可靠性,减少不必要的停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延长工艺设备使用寿命等。

(2)工艺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处理、使用、加工、储存危险有害物料的工厂、装置、设备或设施。它强调运用系统的管理手段来辨识、理解、消除和控制工艺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在设计上确保工艺系统具备可以接受的安全性,并使工艺系统在建成后按照设计意图安全运

行。

(3)工艺安全管理关注工艺系统的“变化”。许多工艺系统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该系统的“变化”所引起的,例如液位偏高、流量过大、机泵故障等。这种“变化”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外部作用的结果。如果这些“变化”处于设计预期的范围内,就不会发生事故;反之,由于这些“变化”使工艺系统的运行工况超出设计预期的安全范围,就很可能出现操作问题或事故。这些“变化”可能发生在工艺、设备、设施或作业人员等方面,而且在工厂、装置、设备或设施的使用寿命周期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变化”纳入管理中。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3

一、内浮顶罐的结构和用途

内浮顶罐是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的一种,由于其在降低油品损耗、减少火灾危险性以及满足环保要求等方面较其它形式油罐更具优势。内浮顶把介质即罐内储料和空气有效隔绝,从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等级,内置浮盘是漂浮在油面上的金属质顶盖。

浮盘的结构特点:骨架设计成蛛网状,将整个浮盘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再将盖板固定在骨架上部。浮盘的浮力元件浮筒,采用无缝挤压成形,焊缝少密封好,可靠性强,安全性好。浮筒与结构采用分体式,方便调整浮力大小及浮力分布,使浮力分布均匀,使浮顶运行平稳。目前,在炼化企业大量使用内浮顶罐储装汽油及其它易挥发性油品。

二、内浮顶罐验收安全要求

内浮顶罐设计应符合《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 50341-2003)规范,在使用前按照设计规范和设计参数进行严格验收和进水试验,达到要求时方可投入使用。在投用过程中应达到以下安全要求:

1、内浮顶在全行程上应能无阻碍地正常运行,在升降和静止状态应处于水平漂浮状态。

2、内浮顶周边缘板、浮顶支柱及浮顶上所有开口接管,应至少高出液面150mm。

3、内浮顶上的所有金属件均应互相电气连通,并通过罐壁与罐外

部接地件相连,各部位导电性良好。

4、支柱、导向装置等穿过浮顶部位密封良好。

5、内浮顶上排液设施试用正常。

6、浮顶上装设的自动通气阀应在浮顶处于支撑状态时自动开启;当浮顶处于漂浮状态时自动关闭,并应密封良好。

7、内浮顶的浮力元件均满足气密性要求。

8、当内浮顶处于最低支撑高度时,浮顶及其以下附件不得相互碰撞;当浮顶处于最大设计液位高度时,支柱不应与固定顶相碰撞。

9、内浮顶罐高液位报警装置投用正常。

10、浮顶密封不得影响液面指示装置和溢流孔的正常作用。

三、内浮顶罐使用工艺管理规定

1、内浮顶罐不得进入和储存含有c3、c4及溶解有氢气(氢气压缩机凝液等)组分的油品。

2、正常使用时不得使用蒸汽、氮气向罐内扫线。必要时必须用水顶之后,用水量为管线容积的6倍以上,以不带油花为合格。顶线后允许用蒸汽、氮气扫线,但必须注意蒸汽、氮气不能进油罐。

3、任何时候不得使用压缩风向罐内扫线。

4、内浮顶罐油品贮存温度、输入油品温度应控制≯38℃(汽油),其它油品严格按照工艺指标控制。

5、当内浮顶罐的液位低于进油管时,进油流速要控制≯1m/s;当内浮顶罐的液位高于进油管时,收油速度要控制≯4.5 m/s。

6、拔头油、c5等轻组分应储存在压力容器中,不得单独进入内浮顶罐储存。

7、内浮顶罐油品在调入拔头油、c5等轻组分时要控制调和比例不能超过10%,调和油品的雷德蒸汽压(37.8℃)≯88kpa。

8、要对各生产装置的压缩机凝液、常减压三顶瓦斯凝液和火炬罐凝液进行定期分析,含有c3、c4及溶解有氢气的油品,要首先进行闪蒸减压排出c3、c4及溶解氢气后,方可进入内浮顶罐。

9、内浮顶罐收油前要了解油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温度、所走流程、管线状况,不符合要求的严禁进罐,避免温度高、组分轻的油

品进罐。

10、内浮顶罐正常收、付油品时,最低液位应控制在内浮顶处于支撑高度时液位以上200mm;最高液位应控制在最大设计液位高度以下300mm。

11、内浮顶罐内收油管应设置扩散管。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4

1、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维修的,资料管理人员须及时建立维修档案。

2、维修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维修合同、维修项目、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存根)及结算清单等。

3、档案存放要有序,查找方便,并应做好六防工作,即防盗、放火、防潮、防鼠、防尘、防晒,保持档案存放处清洁卫生。

4、不准损毁、涂改、伪造、出卖档案,档案资料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

5、各班组负责人要对本部门使用的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负责,在现场不得存有或使用失效的文件、资料。

6、根据档案的内容、性质和时间等待征,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存放、归档,电子档案要及时备份。

7、各班组每年对档案进行一次核对清理,并将所保存的档案整理后交办公室统一归档。已经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资料,由办公室按规定处理。

8、档案的借阅必须办理规定手续,借阅者对档案的完整、清洁负责,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借、复印。

9、机动车维修档案保存期两年。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5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稳定和提高工厂产品质量、严格工艺纪律,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内容及要求

2.1总则

严格工艺纪律是加强工艺管理重要内容,是建立工厂正常生产秩序、

确保产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工厂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2.2工艺纪律管理内容

2.2.1企业领导及职能部门的工艺纪律。

2.2.1.1企业要有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和完整、有效的工艺管理标准及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2.2.1.2工艺文件必须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2.2.1.3生产安排必须以工艺文件为依据,并做到均衡生产。

2.2.1.4凡投入生产的材料、毛坯和外购件、外协件必须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2.2.1.5设备必须确保正常运转、安全、可靠。

2.2.1.6所有工艺装备必须按工艺要求设置,并应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计量器具及工艺装备应坚持周期检定,并保证量值准确、统一,工艺装备完好。

2.2.1.7要有专业培训规定,做到工人初次上岗要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做到定人、定工种。

2.2.2生产现场工艺纪律

2.2.2.1车间技术质量负责应组织职工进行工艺规程和车间工艺纪律的学习,车间领导应对工艺纪律贯彻执行负责。

2.2.2.2操作者要认真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生产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对有关时间、温度、压力、真空度二电流、电压、材料、配方等工艺参数,除严格按规定执行外,还应做好记录,以便存档备查。

2.2.2.3精密、大型、稀有设备的操作者和焊工、锅炉工、电工及质量检测人员等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操作证,凭操作证操作。

2.2.4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必须经验证、鉴定合格后纳入工艺文件方可正式使用。

2.3工艺纪律的检查与考核

2.3.1工厂必须建立健全的工艺纪律监督体系,是加强工艺纪律检查确保不断提高工艺文件质量和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2.3.2全厂性的工艺纪律应由分管副厂长委托技术科组织质检科、供应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检查评定,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应由质检科负责日常监督,技术科进行抽查,车间领导负责进行日常检查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2.3.3工艺纪律主要考核内容:

a.工艺管理机构、职能落实和人员配备;

b.工艺管理制度是否完备;

c.技术文件的准确率,完整率与统一率;

d.工艺文件的贯彻率;

e.设备完好率;

f.工艺装备的完好率;

g.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率;

h.生产的均衡率;

i.定人、定机、定工种的符合率;

j.定置管理的定置率和文明生产情况。

2.3.4检查与考核

2.3.4.1全厂性工艺纪律大检查每半年一次。

2.3.4.2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由质检部门负责日常监督,各车间技术质量负责人负责日常执行情况的检查(有记录),技术科对各车间上报反馈表进行抽查核对签字,上报有关职能部门。

2.3.4.3技术科负责按月对照车间工艺纪律对车间进行抽查,每月至少2次。

2.3.4.4各车间工艺纪律月度考核由技术科负责。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一、前言 为确保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的产出质量稳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变更工艺和设备对生产安全和品质生产取得不利影响,需 要建立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本文将对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流程、变更策略、变更评估、变更实施等方面进行规定,以保障企业 正常运作。 二、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流程 1.需求申请:生产部门或项目组提出工艺或设备变更的需求申请,需包含更改的原因、工艺或设备的认真说明和变更方案等信息。 2.评估策划:产品技术部门或设备维护人员组织评估并确定是 否需要进行工艺或设备更改,并进行工艺或设备变更方案的编制。 3.变更审批:企业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变更方案的审批。 4.变更执行:设备维护和修理人员为设备变更供给支持;生产 部门进行工艺更改的执行。 5.验收确认:企业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工艺或设备变更进 行验证,并确认变更是否成功执行。 三、变更策略 1.变更管理应围绕源头掌控,即产品的设计、设备选型及工艺 的订立。 2.变更应依照设计变更、设备更换、工艺调整的步骤实施。

3.变更风险评估应在变更实施前进行。 4.变更方案应与现有工艺和设备的品质标准相符合,同时充足 新标准及市场要求。 四、变更评估 1.评估范畴:包括产品、工艺、设备、工装等。 2.评估内容:对变更的必要性、安全性、经济性、可用性等进 行综合评价。 3.评估方法:可采纳风险评估、经济分析以及实际试验等方法。 五、变更实施 1.考虑需要动员多部门、多人员共同完成,需订立认真的实施 计划。 2.实施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变更情况反馈和实施效果评价。 六、变更监控与掌控 1.订立变更计划前,应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并严格按 计划执行。 2.严格执行变更流程,严格依照标准和程序操作,防范变更过 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风险。 3.对变更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应立刻进行调查,并 适时矫正,以确保生产安全和品质。 七、总结 本文对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进行了阐述,对企业建立完善 的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规避安全问题,具有

工艺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公司对工艺变更的标准化管理,减少工艺变更带来的事故发生率,提高工艺变更的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变更范围:生产能力、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工艺流程图、工艺指标、操作记录、工艺改造等变更。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各部门的职责如下: 1)生产部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监督、检查及考核。 2)生产部为生产装置工艺变更的具体管理部门,负责工艺风险分析、工艺变更申请、审核、实施及效果评价。 第三章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五条工艺变更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 2)公司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 3)工艺、管线和生产装置设备发生变更。 4)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5)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 6)有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不符合因素。 7)其它相关事项。 第六条工艺变更程序 1)变更申请:生产单元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单。

2)变更审批:各部门按变更申请单按流程逐级上报。 3)变更实施:变更单批准后,由变更所属单元负责实施。 4)变更验收:变更结束后,由各单元形成变更专题报告上报生产部。 第七条工艺变更风险分析 在工艺变更过程中要做好风险分析,重点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工作场所潜在的事故发生因素、控制失效的影响及人为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 第八条工艺变更管理内容要求 1)工艺指标变更 (1)若A类工艺控制指标变更,由生产单元填写变更单,经主值调度长、生产部长、电石厂副厂长或电石厂总工程师批准签发后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提交OA指标变更流程,流程审批后执行。 (2)若工艺指标为B、C类工艺控制指标,由各班组填写变更单,主值调度长、生产部长、电石厂副厂长或电石厂总工程师批准签发后执行,并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 2)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变更 (1)新建生产装置试运行前,由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部门对岗位操作法和工艺卡片修订,电石厂内部审核后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公司副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批准签发后执行,并报生产技术部备案。 (2)各生产单元现有生产装置岗位操作法和工艺卡片的变更工作,由电石厂生产部组织修订,经电石厂总工程师批准签发后执行,公司生产技术部进行备案。 3)原始记录变更 (1)当对生产装置进行改造或原材料、工艺发生较大变更时,出现了原始记录内容与生产装置实际运行不符,不能适应生产需要时,需由所在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对工艺变更及变更过程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管控,防止因变更因素引发质量事故,确 保工艺变更得到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因技术改进或革新而对原技术参数、机器设备、模具配件、产品形状、产品 性能、原辅材料等进行调整或更换;适用于新品研发的可行性(包括新型产品形状、新型产品性能等创新项目)。 三、要求:各类变更要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先进性、合理性的原则,变更内容要遵守规定变更流 程,经过相关实测论证,杜绝随意性变更。 四、职责: 4.1 专项实施负责人: 4.1.1负责实施全过程与各涉及部门、技术部门、品管部门、总经办的交流、协调和汇报工作。4.1.2监测实施过程的符合性,确保达到变更方案的质量要求。 4.1.3负责打样试产、小订单试产、首批大货投产的样品获取和质量数据采集工作,并进行初步验证。 4.1.4变更项目结案后,负责形成质量文件。 4.1.5将围绕变更的发起、实施、结案等所有相关文件汇集并报送总经办存档。 4.2工艺变更所涉及的部门和车间: 4.2.1应积极主动配合,按各自的分工做好组织工作。对于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审批的工艺变更应拒绝执行。 4.2.2因工艺变更导致原有工艺标准、技术参数、操作规程不适用的情况,进行相应修订和补充。 4.2.3因工艺变更导致原有模具、设备与变更方案不匹配的,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整或更换。 五、变更程序: 5.1需要发生变更的,由发起人提出《工艺变更审批单》及技改方案,报送技术部门进行初步论证, 由总经 理最终审批后实施。 5.2对于重大变更项目,由总经理组织董事会、技术部进行会审,充分讨论合理性、可行性,并成 立专项小 组进行技改立项。 5.3由总经理指定专项实施负责人。 5.4实施负责人编制《工艺变更实施通知单》,经过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到牵涉的所有部门和车间。 5.5实施负责人应遵循产品质量验证程序(第六条),对变更后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内容和结果 进行初步 验证,形成《工艺变更验收报告》,并上报总经理。 5.6由总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最终验收,由实施负责人编制《工艺变更结案确认书》并报 送总经理 审批。 5.7《工艺变更结案确认书》下发给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和车间。 六、变更后的产品质量验证程序: 6.1最低不少于3个批次的打样试产。 6.2试产样确认后,应进行小订单试产并监测质量。 6.3各车间接到《工艺变更结案确认书》后方可大货量产。由拉链成品车间负责对首批大货应进行 最终质量监测,并编制《工艺变更量产质量确认书》提交给专项实施负责人。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精选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1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主管技术厂长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主管科长、主管厂长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技术科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并按工艺

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图纸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厂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2 天然气处理过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与化工、石化行业等生产过程相同的特点。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这些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其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材料,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品种更多且储存量更大、应用的工艺技术更复杂、操作条件更苛刻、工艺系统危害更多等,而愈来愈复杂的工艺系统又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防止灾难性的工艺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工艺系统的设计、生产满足有关安全要求,就有必要建立和贯彻有效的工艺安全管理系统。 1、工艺安全 (1)工艺安全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出发点之一是预防工艺物料(或能量)泄漏。虽然天然气处理过程发生的各类事故通常表现为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暴漏等形式,但都可归咎为物料的泄漏或能量的释放(也可视为一种泄漏形式)。 工艺系统一旦出现泄漏,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工艺安全事故。这种物料泄漏或能量释放可能发生在正在运行的工艺装置、原料或产品储罐、输送管道或槽车以及船舶等。 在天然气处理过程中,泄漏出来的天然气或凝液气化后形成蒸气云,其体积增大并蔓延,接触到火源后就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火焰烘烤临近设备、管线,又可导致它们破裂;爆炸也可造成周围设备、管线破裂。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泄漏,形成更大范围的火灾或更多的爆炸,即泄漏→蒸气云→火源→火灾或爆炸→更多泄漏→更多火灾或爆炸。反之,如果工艺物料按照正常工况(温度、压力、流量等)在设备、管线内运行,整个工艺系统就处在安全状态。 (2)工艺安全的目的是在设计、施工、生产和维修中,运用工程知识、原理和经验,消除或减少与工艺过程相关的危害。 此处所谓的“工艺过程相关的危害”,一方面是指工艺介质本身

工艺变更的范围包括_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的范围包括_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1.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变更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设备、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例如,产品的生产配方、工艺参数、生产 线布置等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2.设备变更:设备变更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机器、工具等 的更换、更新或升级。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设备的功能、性能、结构等方 面的改变。 3.材料变更:材料变更是指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改变。这 些变更可能涉及材料的种类、品牌、规格、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4.测试方法变更:测试方法变更是指产品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 检测方法、仪器设备的变化。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测试的方法原理、测试 设备的型号规格、测量精度等方面的改变。 5.工艺标准变更:工艺标准变更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遵循的标准、 规范的变化。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工艺参数的调整、生产流程的优化、生 产质量标准的提高等方面的改变。 以上是工艺变更的几个主要方面,企业在进行工艺变更时需要建立相 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变更过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工艺变更的范围、要求、流程等。制度中应明确变更的分类,例如重大变更、中等变更 和微小变更,并对于不同变更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制度中还应规定 变更的申请、评审、批准、实施、监控和验证等环节,确保变更过程的可 控性和可追溯性。

其次,企业在进行工艺变更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变更管理流程。该流 程应包括变更的申请、评审、测试、审批和验证等环节,确保变更的合理 性和有效性。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变更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每一 次变更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和文档备案,以便于后续的查找和追溯。 最后,企业还应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在进行工艺变更前,需要对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在变更 前进行小范围试验,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产能和成本的影响,以确保变 更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在变更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进 行反馈和调整。 综上所述,工艺变更的范围涵盖了生产工艺、设备、材料、测试方法 和工艺标准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在进行工艺变更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 制度,包括工艺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流程和风险评估控制等,以确保 变更过程的可控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2篇)

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止工艺设备变更环节中产生的风险带来的危害,规范工艺设备变更环节的管理,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根据集团公司《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范》,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控股企业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中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是指各单位生产运行、检维修、开停工、技改技措等过程中的工艺设备变更管理。新、改、扩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变更应实施分类管理,基本类型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 (一)工艺设备变更是指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二)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三)微小变更是指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司安全环保处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并对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第六条公司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执行,并提供培训、监督和考核。 第七条各单位执行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条员工接受工艺设备变更管理培训,执行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第三章变更范围

第九条本规定所涉及的工艺和设备变更范围主要包括: (一)生产能力的改变; (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三)化学药剂和催化剂的改变; (四)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五)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六)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七)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八)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九)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十)软件系统的改变; (十一)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十二)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十三)操作规程的改变; (十四)试验及测试操作; (十五)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 (十六)运输路线的改变; (十七)装置布局改变; (十八)产品质量改变; (十九)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 (二十)其他。 第十条所有的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微小变更和工艺设备变更管理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参见附录A。同类替换不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同类替换范例见附录B。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尊敬的各位员工: 为了确保我们公司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我们制定了《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本制度详细规范了工艺变更的流程和要求,旨在实现有效管理和控制,保障公司的良好运营和客户满意度。请各位员工遵守以下规定。 一、制度目的 工艺变更是指已评估过的原有工艺因某种原因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改的过程。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艺变更的准确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质量风险和生产中断。 二、定义 1. 工艺变更发起人:提出工艺变更需求的员工或部门。 2. 工艺变更评估人:对工艺变更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的负责人。 3. 工艺变更执行人:根据评估意见实施工艺变更的责任人。 4. 工艺变更影响评估人:评估工艺变更对生产、质量、成本、供应链等方面的影响的负责人。 5. 工艺变更批准人:对工艺变更进行最终批准的管理层人员。 三、工艺变更的流程 1. 工艺变更发起

任何员工或部门发现工艺需要变更时,应填写《工艺变更申请表》,附上工艺变更的理由、范围和影响预估等相关信息,并提交给所属部 门负责人审批。 2. 工艺变更评估 所属部门的负责人应及时安排工艺变更评估人对申请进行评估。评 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范围和项数、资源 要求等。评估结果应以工艺变更评估报告的形式提交给相关部门。 3. 工艺变更影响评估 相关部门应指定工艺变更影响评估人对工艺变更可能对生产、质量、成本、供应链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以工艺变更影 响评估报告的形式提交给负责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 工艺变更批准 负责人根据工艺变更评估报告和影响评估报告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出最终决策。若决策为批准变更,则授权工艺变更执行人进行后 续操作。 5. 工艺变更执行 工艺变更执行人按照批准的工艺变更方案进行操作,并确保变更过 程中不影响现有生产。执行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记录和通知。 6. 变更结果验证

工艺技术变更制度

工艺技术变更制度 工艺技术变更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工艺技术进行调整和改进的一套规范性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艺技术的变更能够有序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一、变更申请流程 1. 申请:工艺技术变更的申请由有关部门提出,包括工艺部门、品质管理部门等,应详细说明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及预期效果,并提交相关资料。 2. 评审:由专业的评审小组对申请进行评审,评估变更的可行性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变更前后的工艺流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3. 批准:评审小组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变更,如果变更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都得到确认,可批准变更。 4. 实施:批准后,相关部门进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计划的安排,负责变更工艺过程的具体操作和检验。 5. 验证:针对变更后的工艺流程进行验证和控制,以确保变更的效果符合预期,同时关注产品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 6. 完善:根据验证结果,及时对变更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完善工艺技术变更制度,以保证工艺技术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二、变更控制要点 1. 变更范围的确定:在变更工艺技术前,需明确变更的范围和影响范围,变更是否需要影响到其他部门或相关设备。 2. 变更计划的安排:变更计划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尽量减少对生产线和生产进度的影响,在变更过程中需要关注安全和环境保护。 3. 变更记录的保存:对于每一次变更都应进行记录,包括变更方案、审批表、实施记录和验证结果等,以备查证和后续评估。 4. 变更监控和纠正:对变更工艺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工艺技术变更引发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5. 培训和技能提升:对变更后工艺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掌握新的工艺流程和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变更效果评价 对工艺技术的变更,需要进行效果评价,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变更后的工艺技术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评价结果用于制定改进措施和完善工艺技术变更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产品的工艺流程、设备、材料或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的改变。一个合理有效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探讨。 一、目的 制定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优化变更流程,确保变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防止变更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内容 1. 变更申请:任何工艺变更都需要经过申请,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申请内容应包括变更的原因、目的、影响范围、实施步骤和风险评估等信息,同时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和质量文件支持。 2. 变更评审:变更申请提交后,需要召开变更评审会议,由相关部门负责对变更申请进行评审。评审包括对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并据此作出审批决策。 3. 变更实施:经过评审批准后,变更实施团队负责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时间计划,并确保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以保证变更的准确性和顺利性。

4. 变更验证:变更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变更的验证工作。验证主 要包括对变更效果的确认和产品的再评估,确保变更后的产品符合要求,并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 5. 变更控制:变更控制是制度的重要环节,包括变更的文档控制、 过程控制和风险控制等。要确保变更的文档完整性、过程的规范性和 风险的可控性,有效管理变更的全过程。 三、操作步骤 1. 确定变更管理团队:任命专门的变更管理团队,由技术、质量、 生产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变更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控。 2. 制订变更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变更管理 制度。制度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流程和要求,并与ISO9001等质 量管理体系相衔接。 3. 培训与认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变更管理制度的要 求和操作流程。同时,通过内部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工艺变更管 理的重视程度。 4. 变更申请和评审:对于每一次工艺变更,在变更前需进行变更申请,并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应记录并提交决策者进行 审批。 5. 变更实施和验证:经过评审批准后,实施团队按照变更工作指导 书进行实施,并对变更效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应记录并提交决策者 进行确认。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1. 引言 工艺变更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一些重要工艺的变更,可能会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2. 目的与适用范围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艺变更的合理性、正确性和可行性,以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稳定。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工艺变更的部门和人员。 3. 定义与术语 3.1 工艺变更:指对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多个环节进行调整、改变的行为。 3.2 工艺变更申请:指提出工艺变更需求的正式申请,应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影响分析等信息。 3.3 工艺变更评估:指对工艺变更申请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包括技术可行性、质量风险、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考量。 4. 工艺变更管理流程 4.1 工艺变更申请

4.1.1 提出工艺变更申请前,应明确变更的原因、目的、内容和影响,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表格。 4.1.2 工艺变更申请表格应包括变更项目、变更内容、变更的技术依据等信息,以便进行后续评估和审查。 4.1.3 工艺变更申请表格需由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并提交给变更管理小组。 4.2 工艺变更评估 4.2.1 变更管理小组负责对工艺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查,包括技术可行性、质量风险、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考量。 4.2.2 变更管理小组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和审查,并出具评估报告。如评估结果需要进一步论证或需要额外资源才能完成评估,变 更管理小组应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部门,并说明需要的补充信息 或资源。 4.2.3 变更管理小组根据评估结果和评估报告,决定是否批准工艺变更申请。 4.3 工艺变更执行 4.3.1 工艺变更批准后,申请部门应按照变更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工艺变更方案,并将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4.3.2 变更执行时,必须按照工艺变更方案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要求。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针对原有工艺流程或者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改的行为。工艺变更的合理管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管理工艺变更,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背景介绍 工艺变更的合理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变革的不断发展,工艺变更的频率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科学、有效的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工艺变更流程,降低工艺变更带来的风险和影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反应能力。 二、目的和范围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艺变更的准确性、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规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受影响。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工艺变更的部门和人员。 三、流程概述 1. 工艺变更申请:任何一项工艺变更都需要由申请人填写《工艺变更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资料和原因说明。 2. 变更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对工艺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影响范围、风险评估等。

3. 变更审批:经过评估后,质量管理部门将工艺变更申请提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流程需要确保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同时保证质量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控制。 4. 变更执行:经过审批的工艺变更会由相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执行。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记录,如工艺参数调整、设备调试等。 5. 变更验证:变更执行完毕后,需要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效果和预期一致。验证包括产品测试、数据分析等。 6. 变更关闭:工艺变更执行并验证通过后,工艺变更申请流程关闭,相关记录归档,相关部门进行总结和评估。 四、责任和权限 在工艺变更管理制度中,各个部门和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工艺变更管理的顺利进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工艺变更的评估、审批和监督,生产部门负责工艺变更的执行,技术部门负责变更验证等。 五、培训和沟通 为了保证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培训和沟通。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接受培训,了解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并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促进协作和合作。 六、风险管理

电子行业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电子行业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电子行业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电子行业工艺变更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电子行业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工艺变更是指设计、工艺、材料、设备以及工作流程的变动。 第四条工艺变更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原则。 第五条工艺变更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六条工艺变更应经过评审、设计、验证、批准、实施、验收等步骤。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工艺变更管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 第八条专门负责工艺变更管理的部门应设立专门职责,确保工艺变更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工艺变更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行

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第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电子行业协会所有。 第二章工艺变更的程序 第十一条工艺变更应经过评审、设计、验证、批准、实施、验收的程序。 第十二条评审阶段包括对工艺变更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确定变更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变更计划等。 第十三条设计阶段包括对工艺变更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编制相关技术文件,确定变更的时间和人员等。 第十四条验证阶段包括对变更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变更的效果和影响,确定变更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十五条批准阶段包括对变更方案进行审批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包括安全、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审批。 第十六条实施阶段包括按照变更方案进行实施,进行相应的改造、调试和培训等工作。 第十七条验收阶段包括对变更的实施效果进行验收,评估变更的成果和效益,确定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十八条变更方案的评审、设计、验证、批准、实施、验收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极其重要的一项管理措施,它涉及 到生产流程、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 景下,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具备不断进行工艺变更的能力。本文 将从工艺变更的背景出发,探讨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意义、重要性以 及如何建立与完善这一制度。 一、工艺变更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问题。工艺变更作为一种调整生产流程和 技术的手段,成为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工艺变 更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变更过 程中可能出现生产线停工、质量问题等种种问题,最终导致损失的发生。 二、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意义 1. 提高变更效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能够系统化地整合各项资源, 提高变更的效率。通过明确变更的流程和责任,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 间和成本,使得各个环节之间能够更紧密地协同工作。 2. 降低变更风险: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能够对每一次变更进行规范化 处理,确保变更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措施,减少了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生产事故,保证了企 业的正常运营。

3. 提升产品质量: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降低变更风险,还能够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对变更后的工艺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确保变更后的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4. 提高核心竞争力: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能够 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快速响应和掌握最新的生产技 术和工艺,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 争力。 三、如何建立与完善1. 管理目标明确: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明确变更的范围、时间和目标,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 各方对变更目标的认同和理解。 2. 流程规范化:建立规范的工艺变更流程,包括变更申请、评估和 执行等环节。在每一步都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变更过程的连贯性和 可控性。 3. 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针对每一次变更进 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4. 知识管理:建立工艺变更的知识库,记录和整理每一次变更的经 验和教训。通过知识的传承和分享,提高变更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 绩效评估:建立变更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进 行评估和改进。通过对变更管理的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 应的措施。 四、总结

工艺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变更管理规定-2(共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1、目的: 规范工艺变更作业,确保更改后的产品符合顾客要求,保证工艺更改能适时、正确的通知各相关单位,并有效地处理工艺变更前的产品。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制程、材料、规格以及加工工艺的更改。 3、职责 工艺处相关工艺人员负责更改内容的拟制; 工艺处负责人负责更改内容的审核、批准; 各相关部门负责更改内容的实施。 4、作业办法 更改的基本要求: 工艺更改,不得降低产品质量标准,不得违背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如果被更改的文件同时用于其他产品时,则应考虑更改其它产品是否适用,若不适用或不能同时作相应更改时,则该产品应编制新的文件; 若更改涉及其他文件的更改时,应同时进行相应的更改; 文件更改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已制品和在制品的数量; 配套工艺装备的适用性;

外购物资的库存和供应情况。 流程说明 拟制更改 当产品的工艺需要更改时,由工艺处人员编制“工艺变更通知单”。 “工艺变更通知单”的要求: 1)“工艺变更通知单”更改的内容应能正确反映更改前后的情况,更改的部位应准确、清楚。所述问题要准确,要求要明确. 2)“工艺变更通知单”如附有图纸,附件上的图形、字迹应清晰、整洁。 3)“工艺变更通知单”应说明已制品的处理、更改的方式。 4) “工艺变更通知单”应说明该通知单的有效期限(或适用批次、适用数量) 5)“工艺变更通知单”的保存期限根据通知单的要求而定。 对生产中临时发生的不需要更改工艺文件的问题,如客户的暂行要求、因急需而暂行更改标准,由工艺处人员拟制“工艺变更通知单”,并注明使用期限。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1.1为了对生产工艺、技术创新、设备设施、场所改变涉及到工艺变化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消除和减少因变更带来的潜在隐患,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管控,防止因变更因素而引发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原辅材料和介质、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气、等公用工程方面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变更管理的内容 3.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职责和权限: 4.1生产科负责审查工艺条件和工艺规程的变更申请,组织工艺变更危险源的辨识,进行风险评价,并采取管理措施,达到审查及时、准确,了解分析生产技术的数据和状态,确保设备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范,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 4.2设备科负责分管生产工艺变更时涉及的设备(包括特种设备、动力设备)及其附属变更申请的批复(包括生产设施的新建),组织设备变更,危险源的辨识,并进行风险评价和采取管理措施,确保设备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规范,保证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变更后的安

全运行。 4.3电气、仪表、生产科负责各类电、仪表、计量器具及其附属设施变更申请的批复(包括生产设施的新建),组织变更危险源的辨识,进行风险评价和采取管理措施,确保电、仪表、计量器具及其附属设施的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范,保证电气、仪表和计量器具变更后的安全运行。 4.4各生产单位负责本车间各项变更项目的申请、初步风险分析和危险源辨识、项目的实施、调试及运行后的验收。同时各生产车间要明确兼职变更登记管理员,负责做好每项变更登记。项目变更后要向所有相关员工进行风险告之和操作培训。 5.工作要求: 5.1总体变更要求 5.1.1各类变更要遵循安全性、先进性、合理性的原则,变更内容要有相关论证依据,杜绝随意变更。 5.1.2 需要变更发生时,由所在部门提出申请,经过本部门安全风险分析,部门领导签字后上报生产科。 5.1.3生产科组织对需要变更的项目进行会审,报厂部领导审批后实施。 5.2变更分类及程序 5.2.1 技术类:技术类变更项目由所在车间申请、生产科组织论证,公司审核审批,然后相关设计单位提供出相关资料、涉及到的特种设备、动力设备及仪表等要提供有质量证明、校验报告或使用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