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统计

2.1.1 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2.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3.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4.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例1 某大学为了支援我国西部教育事业,决定从2007应届毕业生报名的18名志愿者中,选取6人组成志愿小组.请

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设计抽样方案.

解抽签法: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编号为1,2,3, (18)

第二步:将18个号码分别写在18张外形完全相同的纸条上,并揉成团,制成号签;

第三步:将18个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充分搅匀;

第四步:从盒子中逐个抽取6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

第五步:所得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随机数表法: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编号为01,02,03, (18)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按任意方向读数,比如第8行第29列的数7开始,向右读;

第三步:从数7开始,向右读,每次取两位,凡不在01—18中的数,或已读过的数,都跳过去不作记录,依次可得到12,07,15,13,02,09.

第四步:找出以上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例2 某工厂有1 003名工人,从中抽取10人参加体检,试用系统抽样进行具体实施. 解 (1)将每个人随机编一个号由0001至1003. (2)利用随机数法找到3个号将这3名工人剔除. (3)将剩余的1 000名工人重新随机编号由0001至1000.

(4)分段,取间隔k=10000

1=100将总体均分为10段,每段含100个工人.

(5)从第一段即为0001号到0100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l.

(6)按编号将l ,100+l ,200+l,…,900+l 共10个号码选出,这10个号码所对应的工人组成样本.

例3 (14分)某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中人口比例为3∶2∶5∶2∶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 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写出具体过程. 解 应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过程如下:

(1)将3万人分为五层,其中一个乡镇为一层.

(2)按照样本容量的比例随机抽取各乡镇应抽取的样本. 300×153=60(人);300×152

=40(人); 300×155=100(人);300×152

=40(人); 300×153

=60(人),

因此各乡镇抽取人数分别为60人,40人,100人,40人,60人.

(3)将300人组到一起即得到一个样本.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n

x x x x

n

+++=

21

2、.样本标准差:n

x x x x x x s s n 2

22212

)()()(-++-+-=

=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 ,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 倍.

(3)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3,3(s x s x +-的应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例1 为了解A ,B 两种轮胎的性能,某汽车制造厂分别从这两种轮胎中随机抽取了8个进行测试,下面列出了每一个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数(单位:1 000 km ) 轮胎A 96, 112, 97, 108, 100, 103, 86, 98 轮胎B 108, 101, 94, 105, 96, 93, 97, 106 (1)分别计算A ,B 两种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中位数; (2)分别计算A ,B 两种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标准差; (3)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哪种型号的轮胎性能更加稳定? 解 (1)A 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为: 8

98

861031001089711296+++++++=100,

中位数为:

2

98

100+ =99; B 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为: 8106

97939610594101108+++++++=100,

中位数为:2

97

101+=99.

(2)A 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为:112-86=26, 标准差为: s=

8

21430831242

222222+++++++=

2

221

≈7.43; B 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为:108-93=15, 标准差为:

s= 86374561822222222+++++++=2

118≈5.43.

(3)由于A 和B 的最远行驶里程的平均数相同,而B 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和标准差较小,所以B 轮胎性能更加 稳定.

例2(14分)某化肥厂甲、乙两个车间包装肥料,在自动包装传送带上每隔30 min 抽取一包产品,称其重量,分别 记录抽查数据如下: 甲:102, 101, 99, 98, 103, 98, 99; 乙:110, 115,

90,

85,

75,

115,

110.

(1)这种抽样方法是哪一种? (2)将这两组数据用茎叶图表示;

(3)将两组数据比较,说明哪个车间产品较稳定. 解 (1)因为间隔时间相同,故是系统抽样.

(2)茎叶图如下:

(3)甲车间: 平均值: 1x =

7

1

(102+101+99+98+103+98+99)=100, 方差:s 12

=7

1[(102-100)2+(101-100)2+…+(99-100)2

]≈3.428 6.

乙车间:

平均值:2x =7

1

(110+115+90+85+75+115+110)=100, 方差:s 22

=

7

1[(110-100)2+(115-100)2+…+(110-100)2

]≈228.571 4.

∵1x =2x ,s 12

<s 22

,∴甲车间产品稳定.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 )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 )进行估计,即可得到

个体Y 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 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 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

NO 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 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5. 回归直线方程的推导

设x 与y 是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且相应于样本的一组观测值的n 个点的坐标分别是:

112233(,),(,),(,),

,(,)n n x y x y x y x y ,下面给出回归方程的推导。

设所求的回归方程为

ˆy

bx a =+,其中,a b 是待确定的参数,那么: ˆi i y bx a =+,(

1,2,3,i n =)

样本中各个点的偏差是

ˆ()i i i i y y y bx a -=-+,(

1,2,3,i n =)

显然,上面的各个偏差的符号有正、有负,如果将他们相加会相互抵消一部分,,因此他们的和不能代表n 个点与回归直线在

整体上的接近程度,而是采用n 个偏差的平方和

Q 来表示n 个点与相应直线(回归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

2

21

1

ˆ()()n n

i i i i i i Q y y

y bx a ===-=--∑∑

=222

2112233()()()()n n y bx a y bx a y bx a y bx a --+--+--++--

求出当

Q 取最小值时的,a b 的值,就求出了回归方程。

(一) 先证明两个在变形中用到的公式:

公式(1)

2

2

21

1

()n n

i i i i x x x nx

==-=-∑∑ 其中

12n

x x x x n

++

+=

因为

2

222

121

()

()()()n

i

n i x x x x x x x x =-=-+-+

+-∑

2

2221212()

2n n x x x x x x nx

nx

n

++

++++-+=

2

22212()2n x x x nx nx

++

+-+

=2221

2()n x x x nx +++-=2

2

1

n

i i x nx

=-∑ 所以

2

2

21

1

()n

n

i i i i x x x nx

==-=-∑∑

公式(2)

1

1

()()n

n

i

i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

因为

1

1

221

()()()()()()()()

n

i

i

n n i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

11221122()()n n n n x y x y x y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nxy +++-++++

+++

1

2

121[()()]n

i i

n n i x y x x

x y y y y x nxy

=-+++++++∑

1212

1()()

[

]n

n n i i i x x x y y y x y n y x nx y

n n

=++++

+-++∑

1

2n

i i

i x y nx y nx y =-+∑=

1

n

i i

i x y nx y

=-∑ 所以

1

1

()()n

n

i

i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

(二)推导:将

Q 的表达式的各项先展开,再合并、变形

2222112233()()()()n n Q y bx a y bx a y bx a y bx a =--+--+--+

+--

22212112222212()[2()2()2()]

[()()()]

n n n n y y y y bx a y bx a y bx a bx a bx a bx a =++

+-++++

+++++++

++ -----展开

2

2

2

2

1

11

1

1

222n

n

n

n

n

i i i i i

i i i i i i y b x y a y b

x

ab x na ======--+++∑∑∑∑∑ -----以a ,b 为同类项,合并

2

2

2

2

1

1

1

1

1

2(

)2n

n

i

i

n

n n

i i i

i i i i i i y

x

na na b

b

x

b x y y n

n

======--+-+∑∑∑∑∑ --以a ,b 的次数为标准整理

2

22

21

11

2()2n

n n

i

i i i i i i na na y bx b

x

b x y y ====--+-+∑∑∑ --将数据转化为平均数,x y

22

2

2

21

11

[()]()2n

n n

i

i i i i i i n a y bx n y bx b

x

b x y y ====----+-+∑∑∑ ---配方法

2

2

2

2

2

2

21

1

1

[()]22n

n n

i

i i i i i i n a y bx ny nbx y nb x b

x

b x y y ====---+-+-+∑∑∑ ---展开

2

2

2

2

221

1

1[()]()2()()n

n

n

i i i i i i i n a y bx b x nx b x y nx y y ny ====--+---+-∑∑∑ ---整理

22

2

21

1

1

[()]()

2()()()n

n

n

i

i i i i i i n a y bx b

x x b x x y y y y ====--+----+-∑∑∑

-----用公式(一)、(二)变形

2

2

2

21

2

1

1

1()()

[()]()[2]()()

n

i

i

n

n

i i i n

i i i

i x x y y n a y bx x x b b

y y x x ====--=--+--+--∑∑∑∑ ---配方

2

2

2

2

21

1

2

2

1

1

1

1

()()

[()()][()]()[]()()

()

n

n

i

i

i i n

n

i i i i n

n

i i i

i

i i x x y y x x y y n a y bx x x b y y x x x x ======----=--+--

-

+---∑∑∑∑∑∑

在上式中,共有四项,后两项与a ,b 无关,为常数;前两项是两个非负数的和,因此要使得Q 区的最小值,当且仅当前两项的值都为0。所以

1

2

1

()()()

n

i

i

i n

i

i a y bx x x y y b x x ===---=

-∑∑ 或

1

2

1

n

i i

i n

i

i a y bx

x y nx y b x

nx

===--=

-∑∑ ------用公式(一)、(二)变形得

(三)总结规律:

上述推倒过程是围绕着待定参数a ,b 进行的,只含有,i i x y 的部分是常数或系数,用到的方法有(1)配方法,有两次配方,分别是a 的二次三项式和b 的二次三项式;(2)变形时,用到公式(一)、(二)和整体思想;(3)用平方的非负性求最小值。(4)实际计算时,通常是分步计算:先求出,x y ,再分别计算

1

()()n i

i

i x x y y =--∑, 2

1

()

n

i

i x x =-∑或

1

n i i

i x y nx y =-∑,2

1

n

i

i x

nx =-∑的值,最后就可以计算出a ,b 的值。

6.相关系数r

统计中常用相关系数r 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的强弱,当i x 不全为零,y i 也不全为零时,则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r 就叫做变量y 与x 的相关系数(简称相关系数).

说明:(1)对于相关系数r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符号,当r 为正数时,表示变量x ,y 正相关;当

r 为负数时,表示两个变量x ,y 负相关;

(2)另外注意r 的大小,如果[]0.751r ∈,,那么正相关很强;如果[]10.75r ∈--,,那么负相关很强;如果(]0.750.30r ∈--,

或[)0.300.75r ∈,,那么相关性一般;如果[]0.250.25r ∈-,,那么相关性较弱. 例1

(1)对变量y 与x 进行相关性检验;

(2)如果y 与x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回归直线方程; (3)如果父亲的身高为73英寸,估计儿子身高.

解:(1)66.8x =,67y =,10

2

1

44794i i x ==∑,10

21

44929.22i i y ==∑,4475.6xy =,2

4462.24x =,

2

4489y =,10

1

44836.4i i i x y ==∑,

所以10

i i

x y

nx y

r -=

∑ 44836.4104475.6

(4479444622.4)(44929.2244890)-⨯=--

80.4

0.9882.04

=

≈, 所以y 与x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2)设回归直线方程为y a bx =+,则10

110

2

21

1010i i

i i

i x y

x y b x

x

==-=

-∑∑44836.444756

0.46854479444622.4

-=

≈-,

670.468566.835.7042a y bx =-=-⨯=.

故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0.468535.7042y x =+.

(3)当73x =英寸时,0.46857335.704269.9047y =⨯+=, 所以当父亲身高为73英寸时,估计儿子的身高约为69.9英寸.

点评:回归直线是对两个变量线性相关关系的定量描述,利用回归直线,可以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预测,由一个变量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这是此类问题常见题型. 例2 10

其中x 为高一数学成绩,y 为高二数学成绩. (1)y 与x 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2)如果y 与x 是相关关系,求回归直线方程. 解:(1)由已知表格中的数据,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得 10

1710i

i x

==∑,101

723i i y ==∑,71x =,72.3y =,10

1

51467i i i x y ==∑.

102

1

50520i

i x

==∑,10

21

52541i i y ==∑.

10

10i i

x y

x y

r -=

0.78

≈.

由于0.78

r≈,由0.780.75

>知,有很大的把握认为x与y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2)y与x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设回归直线方程为y a bx

=+,则

10

1

102

2

2

1

10

51467107172.3

1.22

505201071

10

i i

i

i

i

x y x y

b

x x

=

=

-

-⨯⨯

==≈

-⨯

-

72.3 1.227114.32

a y bx

=-=-⨯=-.

所以y关于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1.2214.32

y x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统计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知识点总结 2.1随机抽样 2.1.1简单随机抽样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情景,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地,设总体中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 (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特点: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2)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例题 例1 为了了解参加运动会的20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取100名运动员;就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2000名运动员是总体;②每个运动员是个体;③所抽取的100名运动员是一个样本; ④样本容量为100;⑤这个抽样方法可采用按年龄进行分层抽样;⑥每个运动员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例2 下面抽取样本的方式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

(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取10个零件进行检验,从中任取一个零件进行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里; (3)从50个个体中,一次性抽取5个个体作为样本; (4)从某班45名同学中指定个子最高的5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某项活动; 1.从60个产品中抽取6个进行检查,则总体个数为______,样本容量为______. 2.要检查一个工厂产品的合格率,从1000件产品中抽出50件进行检查,检查者在其中随意 取了50件,这种抽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利彩票的中奖号码是由1~36个号码中,选出7个号码来按规则确定中奖情况,这种从 36个选7个号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__. 4.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个体被抽到的机会 ( ) A.相等 B.不相等 C.不确定 D.与抽样次数有关 5. 抽签中确保样本代表性的关键是 ( ) A.制签 B.搅拌均匀 C.逐一抽取 D.抽取不放回 6.用随机数法从100名学生(男生25人)中抽取20人进行某项活动,某男生被抽到的几率是 A. 1 100 B. 1 25 C. 1 5 D. 1 4 ( ) 7.从某批零件中抽取50个,然后再从50个中抽出40个进行合格检查,发现合格品有36个,则该批产品的 合格率为 ( ) A.36﹪ B. 72﹪ C.90﹪ D.25﹪ 8.某校有40个班,每班50人,每班选项派3人参加学代会,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A. 40 B.50 C. 120 D. 150 ( ) 9.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中的可能性是() A.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1次抽中的可能性要大些 B.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抽中的可能性都相等 C.与第几次抽样有关,最后一次抽中的可能性大些 D.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都是等可能的抽取,但各次抽取的可能性不一样 10.某校期末考试后,为了分析该校高一年级1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 绩单,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13章-统计-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13章:统计-知识点 1、在统计问题中,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个体,总体中所含个体的数量称为总体的容量。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所含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容量。 2、按照收集数据的不同方法,可以将数据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3、普查是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对总体的每个个体分别进行调查,优点是能准确反应总体的情况,缺点是调查范围大,耗时耗力,有时候还会破坏调查对象。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数据的精确性较差。 4、简单随机抽样:逐个抽取的方法,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同样的概率被抽中,适用于个体之间差异较小和数目较少时,包括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5、分层随机抽样: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个部分组成时,先把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不同的部分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适用于总体情况复杂,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单位较多的情况。 6、系统抽样:先编号,然后分成若干段,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出一个编号,然后依次加上间隔数,直到获取整个样本。该方法操作简便,不易出错。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又称全距,每个小组的区间端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组距,组距的选取决定了组数的多少,极差=组距×组数。将样本分组后,每个小组内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频率=频数/样本容量。8、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坐标是频率/组距,所以,计算某一组的频率时,一定要记住用纵坐标去乘以组距,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为 1 。 9、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从左到右依次连接各矩形上底边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10、茎叶图:适用于数据不多的时候,先把数据分 成“茎”和“叶”两部分,然后把“茎”由小到大, 由上往下写成一列,并在其左边和右边画一条竖直 的线,最后把“叶”写在它所属的“茎”的同一侧, 由小到大排成一行。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第三章简单随机抽样-知识点

第三章 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节 简单随机抽样概述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简单随机抽样也叫作纯随机抽样。其概念可有两种等价的定义方法: 定义之一:简单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N 个抽样单元中,一次抽取n 个单元时,使全部可能的)(N n A 种不同的样本被抽到的概率均相等,即都等于1/A 。 按简单随机抽样,抽到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 按上述定义,在抽取简单随机样本之前,应将所有可能的互不相同的样本一一列举出来。但当N 与n 都比较大时,要列出全部可能的样本是不现实的。因此,按上述定义进行抽样是不太方便的。 定义之二:简单随机抽样是从总体的N 个抽样单元中,每次抽取一个单元时,使每一个单元都有相等的概率被抽中,连续抽n 次,以抽中的n 个单元组成简单随机样本。 由于定义二无需列举全部可能的样本,故比较便于组织实施。但按这个定义进行抽样时,仍然需要掌握一个可以赖以实施抽样的抽样框。 二、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实施方法 常用的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两种。 (一)抽签法 抽签法是先对总体N 个抽样单元分别编上1到N 的号码,再制作与之相对应的N 个号签并充分摇匀后,从中随机地抽取n 个号签(可以是一次抽取n 个号签,也可以一次抽一个号签,连续抽n 次),与抽中号签号码相同的n 个单元即为抽中的单元,由其组成简单随机样本。 抽签法在技术上十分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对总体各单元编号并制作号签的工作量可能会很繁重,尤其是当总体容量比较大时,抽签法并不是很方便,而且也往往难以保证做到等概率。因此,实际工作中常常使用随机数法。 (二)随机数法 随机数法就是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由于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实际上是伪随机数,不是真正的随机数,特别是直接采用一般现成程序时,产生的随机数往往不能保证其随机性。因此,一般使用随机数表,或用随机数骰子产生的随机数,特别在n 比较大时。 1、随机数表及其使用方法 随机数表是由0到9的10个阿拉伯数字进行随机排列组成的表。 所谓随机排列,即每个数字都是按等概和重复独立抽取的方式排定的。在编制时,使用一种特制的电器或用计算机,将0至9的10个数字随机地自动摇出,每个摇出的数字就是一个随机数字。为使用方便,可依其出现的次序,按行或按列分成几位一组进行排列。根据不同的需要,它们所含数字的多少以及分位和排列的方式尽可以不同。 目前,世界上已编有许多种随机数表。其中较大的有兰德公司编制,1955年出版的100万数字随机数表,它按五位一组排列,共有20万组;肯德尔和史密斯编制,1938年出版的10万数字随机数表,它也按五位一组排列,共有25000组。我国常用的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概率统计室编印的《常用数理统计表》中的随机数表。 随机数表的用途很多,不仅可以组织等概样本,也可组织不等概样本。 简单随机抽样属等概率抽样,在使用随机数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很多高中学生在复习高中必修三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1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 (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 (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 (1)事件A发生B不发生; (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三.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 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 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 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 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

高中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统计 2.1.1 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2.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3.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4.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x-x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简单随机抽样 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高三、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④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一、直线与方程高考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考试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直线与方程 课标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4.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直线的有关问题,包括求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要点精讲: 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 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 = tanα(1)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 = tan0°=0; (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高一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练习+答案

必修三统计知识点

二、统计初步有关概念和公式: 1、频数——落在各个小组的数据的个数叫~。 2、频率——每一个小组频数与数据的比值叫做这一组的~。 3、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 4、个体——每一个考察对象~。 5、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 7、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8、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 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9、总体分布——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通常称为~。 10、连续型总体——可以在实数区间取值的总体叫~。 11、累积频率——样本数据小于某一数值的频率,叫做~。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决定组距与数据 列法决定分点 列表 12、频率分布表 表的行式 横轴——实验结果 纵轴频率 条形图用高度表示各取值的频率 适用于个体取不同值较少 横轴——产品尺寸 纵轴——频率/组距 13、直方图用图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在各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 适用于个体在区间内取值 横轴——产品尺寸 累积频率分布图纵轴——累计频率 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14、总体分布曲线——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缩限小时、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趋近于一条光滑曲线,这条曲线叫总体密度曲线。以这条曲线为图象的函数叫做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总体密度函数反映了总体分布,即反映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P(a<ξ

2022年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头已经积累了肯定的数学学问,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学问点总结,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学问点总结 一.随机大事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定大事:在条件S下,肯定会发生的大事,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定大事; (2)不行能大事:在条件S下,肯定不会发生的大事,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行能大事; (3)确定大事:必定大事和不行能大事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大事; (4)随机大事: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大事,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大事;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看某一大事A是否消失,称n次试验中大事A消失的次数nA为大事A消失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大事A,假如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大事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大事A 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分与联系:随机大事的频率,指此大事发生的

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肯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四周摇摆,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摇摆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大事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大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大事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大事的包含、并大事、交大事、相等大事 (2)若A∩B为不行能大事,即A∩B=ф,那么称大事A与大事B互斥; (3)若A∩B为不行能大事,A∪B为必定大事,那么称大事A与大事B互为对立大事; (4)当大事A与B互斥时,满意加法公式:P(A∪B)=P(A)+P(B);若大事A与B为对立大事,则A∪B为必定大事,所以 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定大事概率为1,不行能大事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大事A与B互斥时,满意加法公式:P(A∪B)=P(A)+P(B); 3)若大事A与B为对立大事,则A∪B为必定大事,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大事与对立大事的区分与联系,互斥大事是指大事A与大事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详细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精选4篇)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精选4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目录篇一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小结 复习参考题 后记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程序框图 程序框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程序框图的构成: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实现不同算法功能的相对应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内必要的说明文字。 设计程序框图的步骤: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一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得到该步骤的程序框图;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终端框,得到表示整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画程序框图的规则: (1)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程序框图中的程序框只有一

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几种重要的结构: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语句 输入语句: 在该程序中的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如每次运行上述程序时,依次输入-5,-4,-3,-2,-1,0,1,2,3,4,5,计算机每次都把新输入的值赋给变量“x”,并按“x”新获得的值执行下面的语句。 输出语句: 在该程序中,第3行和第4行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 同输入语句一样,表达式前也可以有“提示内容”。 赋值语句: 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 除了输入语句,在该程序中第2行的赋值语句也可以给变量提供初值。它的一般格式是: 赋值语句中的“=”叫做赋值号。 算法语句的作用: 输入语句的作用:输入信息。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统计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统计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小编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要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统计 (一)基本概念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1、事件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2、什么叫概率? 表示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记为P(事件名称)=a; 练习一:判断下列事件的类型 (1)今天是星期二,明天是星期三;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得到点数7; (3)买彩票中了500万大奖; (4)抛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 (5)从一副洗好的牌中(54张)中抽出红桃A。 (二)预测随机事件的概率 1、步骤: (1)找出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作为概率的分母 注:不能仅凭主观判断,而应利用列举法、树状图、列表法等方法找。 (2)明确关注结果,作为分子 2、用列表法或树状图分析复杂情况下机会均等结果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统计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 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 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 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1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2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梳理2021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梳理2021 学习好数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将来高考数学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1 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_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简单随机抽样 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高三。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④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2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三学问点梳理 在中国古代把数学叫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课件网我高二频道为你收拾了《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三学问点梳理》盼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忙!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三学问点梳理篇一】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全部单位根据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假设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纳容易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办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假设干层,再根据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假设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罗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

离代表该子总体,全部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规范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讨论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规范。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构造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显然分层区别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按照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办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格外少,此时采纳该办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特地讨论或进行互相比拟。假如要用样本资料判断总体时,那么须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节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构造。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三学问点梳理篇二】 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讨论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讨论对象叫做个体。

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 (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 (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 (1)事件A发生B不发生; (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三.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四.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2023年高考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考数学必修三考点汇总

高考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考数学必修三考点篇一 自变量某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某+b 则此时称y是某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某的正比例函数。 即:y=k某(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某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某+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某=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某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某,y),都满足等式:y=k某+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某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某的增大而增大; 当k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某1,y1);b(某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 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某+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某,y),都满足等式y=k某+b。 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某1+b……①和y2=k某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篇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