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 计数,概率,统计与分布列知识梳理 含答案

计数,概率,统计与分布列知识梳理

10.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_____________种方法.(也称加法原理)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经过n个步骤,缺一不可,做第一步有m1种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__________________种方法.(也称乘法原理) 3.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都涉及完成一件事的不同方法的种数.它们的区别在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的任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与分步有关,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这件事才算完成.

[方法与技巧]

1.分类加法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都是关于做一件事的不同方法的种数的问题,区别在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分类”问题,其中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完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针对“分步”问题,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才算完成这件事.

2.分类标准要明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混合问题一般是先分类再分步.

4.要恰当画出示意图或树状图,使问题的分析更直观、清楚,便于探索规律.

[失误与防范]

1.切实理解“完成一件事”的含义,以确定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进行.

2.分类的关键在于要做到“不重不漏”,分步的关键在于要正确设计分步的程序,即合理分类,准确分步.

3.确定题目中是否有特殊条件限制.

10.2排列与组合

1.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2.

(1)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_________的个数叫作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A m n表示.

(2)组合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_________的个数,叫作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C m n表示.

3.排列数、组合数的公式及性质

1.对于有附加条件的排列、组合应用题,通常从三个途径考虑:

(1)以元素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2)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3)先不考虑附加条件,计算出排列数或组合数,再减去不符合要求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方法与技巧:

(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2)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3)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4)相邻问题捆绑处理;(5)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6)定序问题排除法处理;(7)分排问题直排处理;

(8)“小集团”排列问题先整体后局部;(9)构造模型;(10)正难则反,等价条件.

[失误与防范]

求解排列与组合问题的三个注意点:

(1)解排列与组合综合题一般是先选后排,或充分利用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分步,再利用两个原理做最后处理.

(2)解受条件限制的组合题,通常用直接法(合理分类)或间接法(排除法)来解决,分类标准应统一,避免出现重复或遗漏.

(3)对于选择题要谨慎处理,注意等价答案的不同形式,处理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分析

选项,错误的答案都有重复或遗漏的问题.

10.3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定理

(1)0≤r≤n时,C r n与C n-r

的关系是______

n

(2)二项式系数先增后减________最大

当n为偶数时,第_____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最大值为__;当n为奇数时,第____项和_______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最大值为______和_____

(3)各二项式系数和:C0n+C1n+C2n+…+C n n=____,

C0n+C2n+C4n+…=C1n+C3n+C5n+…=____

【知识拓展】

二项展开式形式上的特点

(1)项数为______

(2)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n,即a与b的指数的和为n.

(3)字母a按_____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n逐项减1直到零;字母b按_____排列,从第一项起,次数由零逐项增1直到n.

,___

(4)二项式的系数从____,C1n,一直到C n-1

n

[方法与技巧]

1.通项T r+1=C r n a n-r b r是(a+b)n的展开式的第r+1项,而不是第r项,这里r=0,1,…,n.

2.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项式系数是指C0n,C1n,…,C n n,它只与各项的项数有关,而与a,b的值无关;而项的系数是指该项中除变量外的常数部分,它不仅与各项的项数有关,而且也与a,b的值有关.

3.因为二项式定理中的字母可取任意数或式,所以在解题时根据题意,给字母赋值,是求解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和的一种重要方法.

4.运用通项求展开式的一些特殊项,通常都是由题意列方程求出r,再求所需的某项;有时需先求n,计算时要注意n和r的取值范围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失误与防范]

1.项的系数与a、b有关,二项式系数只与n有关,大于0.

2.求二项式所有系数的和,可采用“赋值法”.

3.关于组合式的证明,常采用“构造法”——构造函数或构造同一问题的两种算法.4.展开式中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与第r+1项的系数一般是不相同的,在具体求各项的系数时,一般先处理符号,对根式和指数的运算要细心,以防出错.

11.1随机抽样

1.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

通常情况下,从调查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_________,获取数据,并以此对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作出_______,这就是抽样调查.

(2)总体和样本

调查对象的______称为总体,被抽取的_______称为样本.

(3)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有两点:

①______________;

②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2.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时,要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______

(2)通常采用的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3.分层抽样

(1)定义:将总体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有时称作层),然后在每个类型中按照所占比例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通常叫作分层抽样,有时也称为类型抽样.

(2)分层抽样的应用范围:

当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个部分组成时,往往选用分层抽样.

4.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是将总体中的个体进行编号,_______分组,在第一组中按照___________抽取第一个样本,然后按____________ (称为抽样距)抽取其他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有时也叫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方法与技巧]

1.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总体中的个体性质相似,无明显层次;总体容量较小,尤其是样本容量较小;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的个体带有随机性;个体间无固定间距.

2.系统抽样的特点:适用于元素个数很多且均衡的总体;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总体分组后,在起始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3.分层抽样的特点:适用于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分层后,在每一层抽样时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失误与防范]

进行分层抽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层抽样中分多少层、如何分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层内样本的差异要小,两层之间的样本差异要大,且互不重叠.

(2)为了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所有层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

11.2统计图表,用样本估计总体

1.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_____和_____数据的重要工具,常用的统计图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数据的数字特征

(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__的数据叫作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_______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作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平均数: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x=________________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

(2)样本方差、标准差

标准差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x n是样本数据的第n项,n是___________,x是________

标准差是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特征数,样本方差是标准差的____.通常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当____________________时,样本方差很接近总体方差.

3.用样本估计总体

(1)通常我们对总体作出的估计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______,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______________表示,各小长方形的面积总和等于____.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按照分组原则,再在左边和右边各加一个区间.从所加的左边区间的_____开始,用线段依次连接各个矩形的__________,直至右边所加区间的中点,就可以得到一条折线,称之为频率折线图.

(4)当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没有信息的缺失,而且___________,方便表示与比较.

[方法与技巧]

1.用样本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分布的重点是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及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难点是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及应用.在计数和计算时一定要准确,在绘制小矩形时,宽窄要一致.通过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对总体作出估计.

2.茎叶图、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都是用来描述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的.茎叶图由所有样本数据构成,没有损失任何样本信息,可以随时记录;而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则损失了样本的一些信息,必须在完成抽样后才能制作.

3.若取值x1,x2,…,x n的频率分别为p1,p2,…,p n,则其平均值为x1p1+x2p2+…+x n p n;若x1,x2,…,x 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s2,则ax1+b,ax2+b,…,ax n+b的平均数为a x +b,方差为a2s2.

[失误与防范]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为频率/组距,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样本个体落在该区间内的频率;条形图的纵坐标为频数或频率,把直方图视为条形图是常见的错误.

11.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1.相关性

(1)通常将变量所对应的点描出来,这些点就组成了变量之间的一个图,通常称这种图为变量之间的_______

(2)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些点会有一个集中的大致趋势,这种趋势通常可以用一条光滑的曲线来近似,这样近似的过程称为_______

(3)在两个变量x和y的散点图中,若所有点看上去都在一条直线附近波动,则称变量间是__________的,若所有点看上去都在某条曲线(不是一条直线)附近波动,称此相关是___________的.如果所有的点在散点图中没有显示任何关系,则称变量间是__________ 2.线性回归方程

(1)最小二乘法

如果有n 个点(x 1,y 1),(x 2,y 2),…,(x n ,y n ),可以用[y 1-(a +bx 1)]2+[y 2-(a +bx 2)]2+…+[y n -(a +bx n )]2来刻画这些点与直线y =a +bx 的接近程度,使得上式达到最小值的直线y =a +bx 就是所要求的直线,这种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2)线性回归方程

方程y =bx +a 是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a ,b 是待定参数.

⎩⎪⎨⎪⎧ b =

∑n i =1 (x i -x )(y i -y )∑n i =1 (x i -x )2=∑n i =1x i y i -n x y ∑n i =1x 2i -n x 2,a =y -b x .

3.回归分析

(1)定义:对具有________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2)样本点的中心

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中,________称为样本点的中心.

(3)相关系数

①r =

∑n

i =1 (x i -x )(y i -y )∑n i =1 (x i -x )2∑n i =1

(y i -y )2

=∑n

i =1x i y i -n x y

(∑n i =1x 2i -n x 2)(∑n i =1y 2i -n y 2);

②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_______;

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_________

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_________.

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_______.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

4.独立性检验

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

变量A :A 1,A 2=A 1;变量B :B 1

,B 2=B 1;

2×2列联表:

构造一个随机变量

χ2=n(ad-bc)2

(a+b)(c+d)(a+c)(b+d)

.

利用随机变量χ2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

当χ2≤2.706时,没有充分的证据判定变量A,B有关联,可以认为变量A,B没有关联的;当χ2>2.706时,有90%的把握判定变量A,B有关联;

当χ2>3.841时,有95%的把握判定变量A,B有关联;

当χ2>6.635时,有99%的把握判定变量A,B有关联.

[方法与技巧]

1.回归分析是处理变量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主要解决:(1)确定特定量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如果有就找出它们之间贴近的数学表达式;(2)根据一组观察值,预测变量的取值及判断变量取值的变化趋势;(3)求出线性回归方程.

2.根据χ2的值可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的可信程度.

[失误与防范]

1.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只有在散点图大致呈线性时,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才有实际意义,否则,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毫无意义.根据回归方程进行预报,仅是一个预报值,而不是真实发生的值.

2.独立性检验中统计量χ2的值的计算公式很复杂,在解题中易混淆一些数据的意义,代入公式时出错,而导致整个计算结果出错.

12.1随机事件的概率

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1)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的_____________

(2)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2.频率与概率

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_______.这时,我们把_______叫作随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3.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互斥事件:在一个随机试验中,我们把一次试验下发生的两个事件A与B称作互斥事件.事件A+B:事件A+B发生是指事件A和事件B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立事件:不会______发生,并且___________发生的事件是相互对立事件.

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

(2)必然事件的概率P(E)=____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____

(4)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①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________________

②若事件A与事件A互为对立事件,则P(A)=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

[方法与技巧]

1.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_________, 因此可以用频率f n(A)来估计概率P(A).

2.从集合角度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

从集合的角度看,几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彼此的交集为______,事件A的对立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_______.

[失误与防范]

1.正确认识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关系: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是互斥事件中的特殊情况,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互斥”是“对立”的__________条件.

2.需准确理解题意,特别留心“至多……”“至少……”“不少于……”等语句的含义.

12.2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_______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的和.

2.古典概型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的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_____________,每次试验只出现其中的一个结果;

(2)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__________

3.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

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1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括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 ________ .

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事件A 包含的可能结果数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

. [方法与技巧]

1.古典概型计算三步曲

第一,本试验是不是等可能的;第二,本试验的基本事件有多少个;第三,事件A 是什么,它包含的基本事件有多少个.

2.确定基本事件的方法

(1)当基本事件总数较少时,可列举计算;

(2)列表法、树状图法.

3.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可灵活运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简化运算.

[失误与防范]

1.古典概型的重要思想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一定要注意在计算基本事件总数和事件包括的基本事件个数时,它们是不是等可能的.

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P (A +B )=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使用中要注意:(1)公式的作用是求A +B 的概率,当AB =∅时,A 、B 互斥,此时P (AB )=0,所以P (A +B )=P (A )+P (B );(2)要计算P (A +B ),需要求P (A )、P (B ),更重要的是把握

事件AB,并求其概率;(3)该公式可以看作一个方程,知三可求一.

12.3几何概型

1.几何概型

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内随机地投掷点M,若点M落在子区域G1G的概率与G1的面积成正比,而与G的形状、位置无关,即P(点M落在G1)=___________,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中的G也可以是空间中或直线上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_______之比或_________之比.

3.借助_________可以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方法与技巧]

1.区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最重要的是看__________的个数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

2.转化思想的应用

对一个具体问题,可以将其几何化,如建立坐标系将试验结果和点对应,然后利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

(1)一般地,一个连续变量可建立与_____有关的几何概型,只需把这个变量放在坐标轴上即可;

(2)若一个随机事件需要用两个变量来描述,则可用这两个变量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它的基本事件,然后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能顺利地建立与______有关的几何概型;

(3)若一个随机事件需要用三个连续变量来描述,则可用这三个变量组成的有序数组来表示基本事件,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与_______有关的几何概型.

[失误与防范]

1.准确把握几何概型的“测度”是解题关键;

2.几何概型中,线段的端点、图形的边框是否包含在事件之内_________所求结果.

12.4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将随机现象中试验(或观测)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都对应于________,这种_______称为一个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取值能够______________,这样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

机变量.

(3)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取值为a1,a2,…随机变量X取a i的概率为p i(i=1,2,…),记作:_____________ (i=1,2,…),

或把上式列表:

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4)性质:

①p i___0,i=1,2,…;

②p1+p2+…=___.

2.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设有N件产品,其中有M(M≤N)件次品.从中任取n(n≤N)件产品,用X表示取出的n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那么

P(X=k)=______________ (其中k为非负整数).

如果一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由上式确定,则称X服从参数为N,M,n的超几何分布.[方法与技巧]

1.对于随机变量X的研究,需要了解随机变量能取哪些值以及取这些值或取某一个集合内的值的概率,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分布正是指出了随机变量X的______以及取这些值的______.

2.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首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X的取值情况,然后利用排列、组合与概率知识求出X取各个值的概率.

[失误与防范]

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须注意:

(1)分布列的结构为两行,第一行为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得的值;第二行是对应于随机变量X的值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看每一列,实际上是上为“事件”,下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不过“事件”是用一个反映其结果的实数表示的.每完成一列,就相当于求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要会根据分布列的两个性质来检验求得的分布列的正误.

12.5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1.条件概率

在已知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叫作B发生时A发生的___________,用符号

P(A|B)来表示,其公式为P(A|B)=__________ (P(B)>0).

2.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两个事件A,B,如果有________________,则称A、B相互独立.

(2)如果A、B相互独立,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相互独立.

(3)如果A1,A2,…,A n相互独立,则有:P(A1A2…A 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项分布

进行n次试验,如果满足以下条件:

(1)每次试验只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结果,可以分别称为“成功”和“失败”;

(2)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均为p,“失败”的概率均为1-p;

(3)各次试验是___________.

用X表示这n次试验中成功的次数,则

P(X=k)=_____________ (k=0,1,2,…,n)

若一个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上所述,称X服从参数为n,p的二项分布,简记为X~B(n,p).

[方法与技巧]

1.古典概型中,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条件概率公式为P(B|A)=____=_____,其中,在

实际应用中P(B|A)=n(AB)

n(A)

是一种重要的求条件概率的方法.

2.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区别

相互独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互不影响,计算式为____________.互斥事件是指在同一试验中,两个事件不会同时发生,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

3.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可看作是____个互斥事件的和,其中每一个事件都可看作是__个A事件与____个A事件同时发生,只是发生的次序不同,其发生的概率都是_________.因此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C k n p k(1-p)n-k. [失误与防范]

1.运用公式P(AB)=P(A)P(B)时一定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只有当事件A、B相互独立时,公式才成立.

2.独立重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即某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并且任何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注意“恰好”与“至多(少)”的关系,灵活运用对立事件.

12.6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正态分布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a i)=p i(i=1,2,…r).

(1)均值

E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X刻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差

DX=_______________为随机变量X的方差,它刻画了随机变量X与其均值EX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

若X~B(n,p),则EX=_____________,DX=______________

3.正态分布

(1)X~N(μ,σ2),表示X服从参数为__________的正态分布.

(2)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图像关于___________对称;

②_________________决定函数图像的“胖”“瘦”;

③P(μ-σ

P(μ-2σ

P(μ-3σ

[方法与技巧]

1.均值与方差的性质

(1)E(aX+b)=__________,D(aX+b)=_______(a,b为常数).

(2)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EX=___,DX=_______.

(3)若X服从二项分布,即X~B(n,p),则EX=_____,DX=________.

2.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的基本方法

(1)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它的均值、方差,按定义求解.

(2)已知随机变量X的均值、方差,求X的线性函数Y=aX+b的均值、方差,可直接用X 的均值、方差的性质求解.

(3)如果所给随机变量是服从常用的分布(如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等),利用它们的均值、方差公式求解.

3.若X服从正态分布,即X~N(μ,σ2),要充分利用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和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____.

[失误与防范]

1.在没有准确判断分布列模型之前不能随便套用公式.

2.对于应用问题,必须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要将问题中的随机变量设出来,再进行分析,求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然后按定义计算出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

计数,概率,统计与分布列知识梳理答案10.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 N=m1+m2+…+m n 2 .N=m1×m2×…×m n

10.2排列与组合

1. 一定的顺序

2.(1) 所有排列(2) 所有组合

3. (1) n(n-1)(n-2)…(n-m+1) ,

n!(n-m)!

(2) A m n

A m m,

n(n-1)(n-2)…(n-m+1)

m!

,

n!

m!(n-m)!

(3) 1 , n!(4) C n-m

n , C m n+C m-1

n

10.3二项式定理

1.C0n a n+C1n a n-1b+…+C r n a n-r b r+…+C n n b n, r+1

2. (1) C r n=C n-r

n .(2)中间项,

n

2+1 ,

2

C

n

n,n+12, n+32,

1

2

C

n

n

-

,

1

2

C

n

n

+

.

(3)2n 2n-1.

【知识拓展】

(1) n+1. (3) 降幂, 升幂(4) C0n, C n n.

11.1随机抽样

1.(1) 调查或观测, 推断(2) 全体, 一部分(3)①迅速、及时;2.(1) 相同.(2) 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4. 等距,简单随机抽样, 分组的间隔

11.2统计图表,用样本估计总体

1.表达, 分析, 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茎叶图

2.(1) 最多, 最中间, 1

n(x1+x2+…+x n).

(2)

1

n[(x1-x)

2+(x

2

-x)2+…+(x n-x)2],, 样本容量, 平均数, 平方, 样本容量接近总体容量

3.(1) 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 频率

组距

, 各小长方形的面积, 1 (3)中点, 顶端中点(4) 可以随时记录

11.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1.(1)散点图.(2)曲线拟合.(3)线性相关, 非线性相关, 不相关的.3.(1) 相关关系(2) (x,y) (3)②正相关, 负相关, 线性不相关, 越高

12.1随机事件的概率

1.(1)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

(4)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2.稳定性, 这个常数

3.不能同时, 至少有一个发生,同时, 一定有一个

4.(1)0≤P(A)≤1. (2)1. (3)0. (4)①P(A)+P(B).②1-P(A).

[方法与技巧]

1. 概率P(A)

2. 空集, 补集

[失误与防范]

1.必要不充分

12.2古典概型

1.(1)互斥(2)基本事件

2.(1)只有有限个,(2)相同

3.m n.

[失误与防范]

2.P(A)+P(B)-P(AB) 12.3几何概型

1.G1的面积

G的面积

2.体积,长度3.模拟方法

[方法与技巧]

1.基本事件

2.(1) 长度 (2) 面积 (3) 体积

3. 不影响

12.4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1. (1)一个数,对应

(2)一一列举出来

(3) P (X =a i )=p i

(4)①__>__ ②_1__.

2. C k M C n -

k N -M C n N [方法与技巧]

1.取值范围, 概率

12.5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1.条件概率, P (AB )P (B )

2. (1)P (AB )=P (A )P (B )

(2)A 与B 、A 与B 、A 与B

(3)P (A 1)P (A 2)…P (A n ).

3.相互独立 , C k n p k (1-p )n -

k [方法与技巧]

1.P (AB )P (A ), n (AB )n (A )

2. P (AB )=P (A )P (B ), P (A +B )=P (A )+P (B ).

3. C k n , k , n -k ,p k (1-p )n -k

12.6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正态分布

1.(1)a 1p 1+a 2p 2+…+a r p r , X 取值的“中心位置”.

(2)E (X -EX )2,平均偏离程度.

2. __np __, np (1-p ).

3. (1)μ和σ2

(2) ①直线x =μ;②σ(σ>0)的大小③68.3%;95.4%;99.7%.

[方法与技巧]

1.(1)aEX +b , a 2DX (2)p ,p (1-p ) (3)np ,np (1-p ).3. 1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13章-统计-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13章:统计-知识点 1、在统计问题中,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个体,总体中所含个体的数量称为总体的容量。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所含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容量。 2、按照收集数据的不同方法,可以将数据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3、普查是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对总体的每个个体分别进行调查,优点是能准确反应总体的情况,缺点是调查范围大,耗时耗力,有时候还会破坏调查对象。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数据的精确性较差。 4、简单随机抽样:逐个抽取的方法,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同样的概率被抽中,适用于个体之间差异较小和数目较少时,包括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5、分层随机抽样: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个部分组成时,先把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不同的部分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适用于总体情况复杂,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单位较多的情况。 6、系统抽样:先编号,然后分成若干段,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出一个编号,然后依次加上间隔数,直到获取整个样本。该方法操作简便,不易出错。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又称全距,每个小组的区间端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组距,组距的选取决定了组数的多少,极差=组距×组数。将样本分组后,每个小组内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频率=频数/样本容量。8、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坐标是频率/组距,所以,计算某一组的频率时,一定要记住用纵坐标去乘以组距,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为 1 。 9、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从左到右依次连接各矩形上底边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10、茎叶图:适用于数据不多的时候,先把数据分 成“茎”和“叶”两部分,然后把“茎”由小到大, 由上往下写成一列,并在其左边和右边画一条竖直 的线,最后把“叶”写在它所属的“茎”的同一侧, 由小到大排成一行。 1

高中数学高三分布列知识点

高中数学高三分布列知识点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分布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技巧,它用 于描述随机试验中各个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分布列的研究可以 帮助我们理解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并且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一、概念和基本性质 分布列是指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及其对应的概率。在计算 分布列时,我们需要确定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并且计算每个结 果出现的概率。 分布列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1. 概率的非负性:每个结果的概率都是非负数,不会出现负值。 2. 概率的和为1:所有结果的概率之和等于1,表示必然事件 的发生。 3. 互斥性:不同结果之间是互斥的,即只能发生其中一个结果。

4. 可列性: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可列的,即可以一一列举。 二、常见的分布列 1. 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的概率分布,适用于只有两个可能结果的试验。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为 P(X=k)=C(n,k)p^k(1-p)^(n-k),其中n表示试验的次数,k表示成功的次数,p表示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2. 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一种离散的概率分布,适用于描述单位时间(或空间)内某事件发生的次数的概率分布。泊松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X=k)=e^(-λ)λ^k/k!,其中λ表示单位时间(或空间)内事件的平均发生次数。 3. 几何分布:几何分布是一种离散的概率分布,适用于描述在独立重复试验中,试验成功之前所需的失败次数的概率分布。几何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X=k)=(1-p)^(k-1)p,其中p表示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4.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的概率分布,适用于描述大 部分事物的分布情况。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x)=1/(σ√(2π))e^(-(x-μ)^2/(2σ^2)),其中μ表示均值,σ表示标准差。 三、应用实例 分布列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其实用性。 1. 投掷硬币问题:假设我们进行10次硬币的正反面投掷试验,每次成功的概率都是0.5。我们可以通过二项分布计算出在10次 试验中,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这个分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在多 次试验中,出现特定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2. 车站候车问题:假设某车站每小时有平均λ辆车进站。我们 可以通过泊松分布计算在某一小时内,进站车辆的概率分布。通 过这个分布,我们可以估计不同时间段内,进站车辆数量的可能 范围。

高中数学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概率及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1.概率及其计算 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以用数值表示。计算概率时,可以采用几个互斥事件和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如果事件A1,A2,…,An两两互斥,则事件A1+A2+…+An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 P(A1+A2+…+An)=P(A1)+P(A2)+…+P(An)。如果事件B与事件A互为对立事件,则P(A)=1-P(B)。 2.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随机变量是指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所对应的变量。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包括二项分布和超几何

分布。二项分布指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 的概率为C(n,k)p^k(1-p)^(n-k),事件A发生的次数是一个随机变量X,其分布列为X~B(n,p)。超几何分布指在含有M件次 品的N件产品中,任取n件,其中恰有X件次品的概率为 C(M,k)C(N-M,n-k)/C(N,n),其中m=min(M,n),且 n,N,M,N∈N*,称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称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 2.条件概率及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 的概率。一般地,设A,B为两个事件,且P(A)>0,则 P(B|A)=P(AB)/P(A)。在古典概型中,若用n(A)表示事件A中 基本事件的个数,则P(B|A)=n(AB)/n(A)。相互独立事件是指 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互不影响,即其中一个事件的发生不会影响其他事件的发生。如果A,B相互独立,则P(AB)=P(A)P(B)。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A与B,A与B,A与B也都相互 独立。 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高中数学必修3统计与概率

统计 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②随机数表法③计算机模拟法③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4)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5)随机数表法: 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高一数学必修三,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知识点及题型

第四节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考点一概率与统计图表的综合问题 [典例]学校将高二年级某班级50位同学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均为整数)分为7组进行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估计该班级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2)现准备从该班级数学成绩不低于130分的同学中随机选出两人参加某活动,求选出的两人在同一组的概率. [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所求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85×0.06+95×0.1+105×0.24+115×0.28+125×0.2+135×0.08+145×0.04=113.6, 故该班级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约为113.6.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数学成绩不低于130分的人数为50×0.08+50×0.04=4+2=6,其中,分数在[130,140)的有4人,分别记作a,b,c,d,分数在[140,150]的有2人,分别记作m,n. 从该班级数学成绩不低于130分的同学中选出2人共有15个基本事件,列举如下:ab,ac,ad,am,an,bc,bd,bm,bn,cd,cm,cn,dm,dn,mn.其中,选出的两人在同一组的有7个基本事件,分别是:ab,ac,ad,bc,bd,cd,mn. 故选出的两人在同一组的概率P=7 15. [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数,其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

(1)如果X =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数的平均数和方差; (2)如果X =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的概率. 解:(1)当X =8时,由茎叶图可知,乙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数分别是8,8,9,10,故x =8+8+9+10 4 =354,s 2=14 ×????????8-3542×2+????9-3542+????10-3542=1116. (2)当X =9时,记甲组四名同学分别为A 1,A 2,A 3,A 4,他们植树的棵数依次为9,9,11,11;乙组四名同学分别为B 1,B 2,B 3,B 4,他们植树的棵数依次为9,8,9,10.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其包含的基本事件为{A 1,B 1},{A 1,B 2},{A 1,B 3},{A 1,B 4},{A 2,B 1},{A 2,B 2},{A 2,B 3},{A 2,B 4},{A 3,B 1},{A 3,B 2},{A 3,B 3},{A 3,B 4},{A 4,B 1}, {A 4,B 2},{A 4,B 3},{A 4,B 4},共16个.设“选出的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为事件C ,则事件C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为{A 1,B 4},{A 2,B 4},{A 3,B 2},{A 4,B 2},共4个. 故P (C )=416=1 4. 考点二 概率与随机抽样的综合问题 [典例] 已知某中学高三文科班学生共有800人参加了数学与地理的水平测试,现学校决定利用随机数表法从中抽取100人进行成绩统计,先将800人按001,002,003,…,800进行编号. (1)如果从随机数表的第8行第7列的数开始向右读,请你依次写出最先抽取到的3个人的编号. (2)所抽取的100人的数学与地理的水平测试成绩如下表:

高中数学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概率及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一)概率及其计算 1.几个互斥事件和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①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P A B =()()P A P B +. 推广:如果事件1A ,2A ,…,n A 两两互斥(彼此互斥),那么事件12n A A A +++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 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12n P A A A +++=()()()12n P A P A P A ++. ②若事件B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则()P A =()1P B -. 2.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二)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1. 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二项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可能取值为0,1,2,…,n ,且X 取值的概率()P X k ==C k k n k n p q -(其中0,1,2, ,,1k n q p ==-),其随机变量分布列为 则称X ,X B n p ~(2)超几何分布 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事件{}X k =发生的 概率为C C C k n k M N M n N --()0,1,2,,k m =,其中{}min ,m M n =,且n N …,M N …,n ,M ,*N ∈N .此时称 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称随机变量X 服从超几何分布.

2.条件概率及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I.条件概率 一般地,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0P A >,称()() () P AB P B A P A = 为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在古典概型中,若用()n A 表示事件A 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则 ()()()() () n AB P AB P B A n A P A = = . II .相互独立事件 (1)若,A B 相互独立.则()P AB =()()P A P B . (3)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都相互独立. III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为(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p )() C 1n k k k n p p --,事件A 发生的次数是一个随机变量X ,其分布列为 ()01)2()C 1(n k k k n P X k k n p p -===-?,,,,,此时称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 学科*网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均值)与方差 (1)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列为 则称EX =1122i i n n x p x p x p x p ++++?+?X . (2)若Y aX b =+,则EY =aEX b +,) (D aX b +=2a DX . (3)若()X B n p ~,,则EX np =.()(1)D X np p -=. 4.正态分布 (1)正态曲线的性质: ①曲线位于x 轴上方,与x 轴不相交;②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 μ=对称;③曲线在x μ= ;④曲线与x 轴之间的面积为1;⑤当σ一定时,曲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概率本章知识体系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数学学案

第三章概率 本章知识体系 专题一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例1】甲、乙两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共有5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3个,判断题2个,甲、乙两人各抽一题. (1)甲、乙两人中有一个抽到选择题,另一个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2)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思路探究】用列举法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或考虑互斥及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 【解答】把3个选择题记为x1,x2,x3,2个判断题记为p1,p2. 总的事件数为20. “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情况有:(x1,p1),(x1,p2),(x2,p1),(x2,p2),(x3,

p1),(x3,p2),共6种; “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情况有:(p1,x1),(p1,x2),(p1,x3),(p2,x1),(p2,x2),(p2,x3),共6种; “甲、乙都抽到选择题”的情况有:(x1,x2),(x1,x3),(x2,x1),(x2,x3),(x3,x1),(x3,x2),共6种; “甲、乙都抽到判断题”的情况有:(p1,p2),(p2,p1),共2种. (1)“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6 20=3 10, “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概率为6 20=3 10, 故“甲、乙两人中有一个抽到选择题,另一个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3 10+3 10= 3 5. (2)“甲、乙两人都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2 20=1 10,故“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 题”的概率为1-1 10=9 10. 【规律方法】“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都是就两个事件而言的,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是其中必有一个要发生的互斥事件,因此,对立事件必须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当一个事件包含几种情况时,可把事件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并事件,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计算.求“至多”“至少”型的概率问题时,先理解题意,明确所求事件包含哪些事件,再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或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解决. 某服务电话,打进的电话响第1声时被接的概率是0.1;响第2声时被接的概率是0.2;响第3声时被接的概率是0.3;响第4声时被接的概率是0.35. (1)打进的电话在响5声之前被接的概率是多少? (2)打进的电话响4声而不被接的概率是多少?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2020-2021备战高考《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

高中数学《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 1.从1,2,3,4,…,9这9个整数中同时取出4个不同的数,其和为奇数,则不同取法种数有( ) A .60 B .66 C .72 D .126 【答案】A 【解析】 【分析】 要使四个数的和为奇数,则取数时奇数的个数必须是奇数个,再根据排列组合及计数原理知识,即可求解. 【详解】 从1,2,3,4,…,9这9个整数中同时取出4个不同的数,其和要为奇数,则取数时奇数的个数必须是奇数个: 所以共有1331 545460C C C C +=种取法.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排列组合及简单的计数问题,属于简单题. 2.将一颗骰子掷两次,观察出现的点数,并记第一次出现的点数为m ,第二次出现的点数为n ,向量p u v =(m ,n),q v =(3,6).则向量p u v 与q v 共线的概率为( ) A . 13 B . 14 C . 16 D . 1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将一枚骰子抛掷两次共有36种结果,再列举出向量p u r 与q r 共线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利用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将一枚骰子抛掷两次,共有6636⨯=种结果, 又由向量(,),(3,6)p m n q ==u r r 共线,即630m n -=,即2n m =, 满足这种条件的基本事件有:(1,2),(2,4),(3,6),共有3种结果, 所以向量p u r 与q r 共线的概率为31 3612 P =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共线的条件,以及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其中解答中根据向量的共线条件,得出基本事件的个数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总结1 第一部分 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nA 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 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 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nA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n ,它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 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 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第二部分 3.2.1 —3.2.2古典概型 (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高二数学人教版必修3知识点梳理(算法初步 统计 概率)

高二数学人教版必修3知识点梳理〔算法初步 统计概率〕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小编准备了高二数学人教版必修3知识点,详细请看以下内容。算法初步 (约12课时)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①通过对解决详细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含义。 ②通过模拟、操作、探究,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详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根本逻辑构造: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根本算法语句:经历将详细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根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根本思想。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开展的奉献。 高中数学统计 (约16课时)

(1)随机抽样 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②结合详细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搜集数据。 (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②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③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根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④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根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根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 ⑤会用随机抽样的根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下面将对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概率基本概念 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表示。在计算概率时,我们需要先确定样本空间,即所有可能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并且需要利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1.1 样本空间与事件 样本空间是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样本空间中的元素称为样本点。事件是指样本空间的子集,即某些样本点的集合。 1.2 子事件与互斥事件 子事件是指事件的子集,即由某些样本点组成的事件。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 1.3 事件的概率 事件A的概率表示为P(A),计算方式为事件A的样本点数除以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且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 二、概率计算方法

概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古典概型、频率概率和条件概率等几种常用方法。 2.1 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适用于随机试验的样本点数有限且相等的情况。在古典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A) = m/n,其中m为事件A中样本点的个数,n为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总个数。 2.2 频率概率 频率概率适用于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频率概率是指事件A发生的频率,计算公式为P(A) = lim(N→∞) (m/N),其中m为事件A发生的次数,N为试验进行的总次数。 2.3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是指在一个事件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三、排列与组合 排列与组合是概率与统计中常用的计数方法,用于求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个数。 3.1 排列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分布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分布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而其中的概率与统计分布则是数 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概率与统计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事物背后的 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概率 与统计分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第一部分:概率 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在概率的世界中,我们关注的是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随机事件是 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而样本空间则是指 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通过确定样本空间,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事件 的发生概率。 2. 概率的基本性质 概率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 率为0,互斥事件的概率相加等于各个事件概率之和。这些性质在计算概率时非常有用。 3. 等可能概型 等可能概型是指在一个试验中,各个结果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况。 在等可能概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数的方法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4.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条件概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的计算可以使用乘法法则。 5. 事件的独立性 独立事件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相互不影响的事件。当事件相互独立时,它们的概率可以通过乘法法则计算。通过判断事件的独立性,我 们可以更好地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 第二部分:统计分布 1.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是指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变量。概率分布是指随机变量的 各个取值及其对应的概率。在统计分布中,我们可以通过概率分布来 计算随机变量的各种统计指标。 2. 离散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指取有限个或可列无穷多个值的随机变量。离散 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通过分布列或者概率函数来描述。 3. 连续型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是指取值范围为一个区间或者数轴上的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通过密度函数来描述。 4. 二项分布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 一、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五.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 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六、对于样本数据x 1,x 2,…,x n ,设想通过各数据到其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来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那么这个平均距离如何计算? 思考4: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一般用s 表示.假设样本数据 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 七、简单随即抽样的含义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有N 个个体, 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N), 如果每次 12|||||| n x x x x x x n 22212()()()n x x x x x x s n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统计。统计是研究如何从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学科。在高中数学中,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概率分布:这是统计的基础知识,它描述了各种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例如,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反面朝上的概率为0.5。 2、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例如,通过样本的平均值来估计总体的平均值。 3、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检验一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学方法。例如,我们想要检验某种新药的疗效是否优于安慰剂,可以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来进行假设检验。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概率。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工具。在高中数学中,概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事件的关系包括互斥、独立、不独立等,事件之间的运算包括并、交、差等。

2、概率的性质和计算:概率的性质包括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等,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利用公式计算等。 3、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例如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在应用方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金融、医学、工业、农业等。例如,在金融领域,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股票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在医学领域,可以通过概率方法来预测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之,统计与概率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一、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与概率和统计相关的问题。例如,在掷骰子时计算点数、在班级中选取学生、或者在评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概率和统计的理论。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详细学习这些理论。本文将总结高中数学中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2020-2021备战高考《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复习知识点(1) 一、选择题 1.某校组织由5名学生参加的演讲比赛,采用抽签法决定演讲顺序,在“学生甲和乙都不是第一个出场,甲不是最后一个出场”的前提下,学生丙第一个出场的概率为() A.1 3 B. 1 4 C. 1 5 D. 1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概率的公式与排列组合的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 由题意得学生甲和乙都不是第一个出场,甲不是最后一个出场的概率 113 333 15 5 C C A9 A20 P==,其中学生丙第一个出场的概率 13 33 25 5 C A3 A20 P==,所以所求概率为2 1 1 3 P P P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排列组合的方法求解条件概率的问题,属于中等题型. 2.甲、乙两类水果的质量(单位:kg)分别服从正态分布()() 22 1122 ,,, N N μδμδ,其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类水果的平均质量 1 0.4kg μ= B.甲类水果的质量比乙类水果的质量更集中于平均值左右 C.甲类水果的平均质量比乙类水果的平均质量小 D.乙类水果的质量服从正态分布的参数 2 1.99 δ= 【答案】D 【解析】 由图象可知,甲类水果的平均质量μ1=0.4kg,乙类水果的平均质量μ2=0.8kg,故A,B,C,正确;乙类水果的质量服从的正态分布的参数σ2 1.99,故D 不正确.故选D.3.设某中学的女生体重y(kg)与身高x(cm)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 , i i x y() 1,2,3,, i n =L L,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

高中理科数学各类型 概率统计、分布列解答题

高中理科数学概率统计、各类分布列解答题类型 以随机事件概率为背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 【背一背重点知识】 1.随机变量所取的值分别对应的事件是两两互斥的,各事件概率之和为1. 2.求随机事件概率为背景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公式 3.注意事件中所包含关键词,如至少,至多,恰好,都是,不都是,都不是等的含义.【讲一讲提高技能】 1、必备技能:分类讨论要保证不重不漏,且相互互斥.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相应方法进行计数.等可能性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计数及求概率过程中严格保证事件的等可能性. 【练一练提升能力】 1.某中学高一年级共8个班,现从高一年级选10名同学组成社区服务小组,其中高一(1)班选取3名同学,其它各班各选取1名同学.现从这1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3名同学,到社区老年中心参加“尊老爱老”活动(每位同学被选到的可能性相同). (1)求选出的3名同学来自不同班级的概率; (2)设X为选出同学中高一(1)班同学的人数,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一种抛硬币游戏的规则是:抛掷一枚硬币,每次正面向上得1分,反面向上得2分.(1)设抛掷5次的得分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求恰好得到分的概率.

3、某厂有台大型机器,在一个月中,一台机器至多出现次故障,且每台机器是否出现故障是相互独立的,出现故障时需名工人进行维修.每台机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概率为.(1)问该厂至少有多少名工人才能保证每台机器在任何时刻同时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进行维修的概率不少于? (2)已知一名工人每月只有维修台机器的能力,每月需支付给每位工人万元的工资.每台机器不出现故障或出现故障能及时维修,就使该厂产生万元的利润,否则将不产生利润.若该厂现有名工人.求该厂每月获利的均值. 以二项分布为背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