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是指在语法、用词、句式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句子。而病句辨析则是指对病句进行分析和辨认,找出其表意不明的地方,并加以修正。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表意不明的病句及其辨析。

1. 这句话的意思我没懂。

这句话的意思我不明白。

2. 他说的话让我有点困扰。

他说的话让我感到困惑。

3. 这本书我看不懂。

我看不懂这本书。

4. 我的家人都很好。

我家的人都很好。

5. 这个问题他解释得不够清晰。

他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不够清晰。

6. 这个故事令人感到好奇。

这个故事让人感到好奇。

7. 他们都认为我不会成功。

他们都认为我会失败。

8. 我们应该对待学习认真。

我们应该对待学习态度认真。

9. 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来。

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来。

10. 我觉得这条路线比较迷人。

我认为这条路线比较迷人。

11. 我很后悔当初的选择。

我对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

12. 我有许多的朋友。

我有很多朋友。

13. 我对这个问题很疑惑。

我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

14. 这个电影我很喜欢。

我很喜欢这个电影。

15. 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他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表达所要传达的意思不清晰,难以让读者或听众理解。在写作中,表意 不明的问题是很常见的,例如错误的语法使用、难以理解的词汇、不连贯的句子结构等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表意不明的病句,我们分别分析其原因并进行修正。 1. “它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它”指代的物体未被明确说明,这会让读者无法理解所叙述的对 象是什么。修正方法是在“它”的后面加上一个名词,如“这些鸟类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 2. “这个问题既复杂而又深刻。”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使用了重叠词汇,导致语义表达不清晰。修正方法是将其中一个词 汇删除,如“这个问题既复杂又深刻”。 3. “这个组织极为重要,因为它很有价值。”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使用了空洞的词汇,没有具体说明这个组织的价值在哪里。修正方 法是具体说明这个组织的重要价值,例如“这个组织极为重要,因为它通过提供教育和援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4. “这个花园有很多漂亮的花朵,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使用了过于笼统和一般化的描述,缺少细节和具体色彩。修正方法 是举例说明花园中的花朵类型,如“这个花园种植了五颜六色的玫瑰、牡丹和桃花,它们 都是花朵的代表,形状各异,颜色斑斓,色彩缤纷”。 5. “这本书很好,我很喜欢它。”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没有具体指出为什么这本书很好,为什么喜欢它。修正方法是举例 说明书中的某些内容或者情节,以表达对它的喜爱和赞赏,例如“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简洁 易懂,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我非常喜欢它。” 6. “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因为它对社会有贡献。”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没有具体说明这个工作的意义和对社会的具体贡献。修正方法是具 体阐述这个工作的意义和贡献,例如“这个工作涉及到环境保护领域,通过研究和推广环 保技术,可以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这对于保护地球的未来和我们子孙的健康有着很大的 贡献”。 7. “他是个非常好的人,但是有时候不太友善。”

病句六种类型分项讲解表意不明

病句六种类型分项讲解:表意不明 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一)指代不明 主要指代词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另外,句子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通常采用“是……还是”“……或(者)……”“有……也有……”等句式结构。 句子“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感觉上好像是病句,属于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其实是没有语病的。但是如果把“和”换成“或”,或者把“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变成“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也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色情内容”,后面的句子“这”就犯了指代不明的语病。 人称代词“自己”在句子表达中,既可以指文字叙述的作者本身(即“我自己”或“我”),又可以指句子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自己(即“他自己”或“她自己”);如果句子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那么句中的“他(她)”就有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本身,也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宾语本人,也可能指句中人物之外的第三者。 例:(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3)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 巩固练习: (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3)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 (4)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5)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6)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7)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二)对象不明 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1)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_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_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修改病句是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欢迎欣赏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1 1.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2.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3.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4.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5.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6.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7、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8、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9、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10.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答案 1. “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2.搭配不当。“电影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将“这”改为“这种状况”; 3、“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 4、“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 5、“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是指在文章中使用不当的句子或者语法结构,导致表意不明、语义混乱或者与意 图相悖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表意不明的病句,以及其辨析和修正的方法。 1. 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很多是博士。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很多是博士”,不清楚是说有很多老师是博士,还是说有很 多老师都是博士。修正的方法可以是:“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其中很多人是博士。”或 者“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其中许多人都是博士。” 2.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非常模糊。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他的观点非常模糊”,不清楚是说他的观点模糊,还是说他 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模糊。修正的方法可以是:“关于这个问题,他的观点非常模糊。”或 者“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非常模糊。” 3. 他们的家乡山水优美,风景如画。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他们的家乡山水优美”,不清楚是说他们的家乡被山水环绕,还是说他们的家乡的山水优美。修正的方法可以是:“他们的家乡的山水优美,风景如画。”或者“他们的家乡的山水和风景优美。” 4. 出租车司机觉得专车服务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专车服务对自己的影响不大”,不清楚是说专车服务对出租 车司机的影响不大,还是说出租车司机对专车服务的影响不大。修正的方法可以是:“出 租车司机觉得专车服务对他们自己的影响不大。”或者“出租车司机认为专车服务对出租 车行业的影响不大。” 5. 这本书写了朱自清先生的有关经历。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这本书写了朱自清先生的有关经历”,不清楚是说这本书中 包含了朱自清先生的有关经历,还是说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写的关于经历的书。修正的方 法可以是:“这本书描述了朱自清先生的有关经历。”或者“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写的关 于他的经历的书。” 病句是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修正病句可以提高文章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在写作 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仔细审查和思考,确保句子的意思明确,避免病句的出现。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指的是在表达时存在错误的句子,常常会导致语义不清晰或者表达不准确的问题。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表意不明的病句。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 的病句,并进行辨析和修改。 一、主谓不明确 1. 这个问题应该解决。 这个句子中,主语“这个问题”和谓语“应该解决”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楚。应该明 确问题的解决者是谁,可以改成“我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2. 他们开始学习英语。 这个句子中,主语“他们”和谓语“开始学习英语”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应该明确他 们是谁,可以改成“小明和小红开始学习英语”。 二、主宾不明确 1. 我会写文章。 这个句子中,主语“我”和宾语“文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应该明确文章的作者是谁,可以改成“我会写一篇文章”。 三、主从不明确 1. 她告诉我在这里等她。 这个句子中,主从关系不明确。应该明确她告诉我什么,等谁,在哪里等,可以改成“她告诉我她去买东西,让我在这里等她”。 2. 他昨天偷走了我的书。 这个句子中,主从关系不明确。应该明确偷书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改成“他昨天在图 书馆偷走了我的书”。 2. 这件事情我一直在想。 这个句子中,语序不明确。应该明确“想”和“一直在”的关系,可以改成“我一直 在想着这件事情”。 五、重复冗余

1. 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男孩子。 这个句子中,使用了两个形容词“非常”和“特别”,表达的意思重复了。可以修改为“他是一个特别的男孩子”。 通过辨析和修改病句,可以使句子的表意更加明确和准确。在写作和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避免使用表意不明的病句,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辨析病句——表意不明(含练习)

辨析病句——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造成表意不明的原因】 1、一词多义造成表意不明 例1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一个多钟头。 例2 开刀的是她父亲。 “开刀”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例3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起来”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2、指代不清造成表意不明 例1 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谁对谁笑?怎么理解都可以。 例2 经理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明天去北京参观。 “他”可以指经理的助手,也可指副经理的助手。 3、结构切分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 1 夸奖小李的作文。 如作动宾结构,该句表示小李的作文受到了夸奖;如作偏正结构,则作文的内容是夸奖小李的。 例2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例3 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4、成分省略也能造成表意不明 例1 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 可理解为“我”6岁,也可理解为“你”6岁。 例2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 例3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谁提着皮包?可以是张原,也可以是老人。 5、词语兼类造成表意不明 例1 小明的自行车一直没有锁。 “锁”有两种解释:a.名词,自行车的锁子;b.动词,用锁锁住自行车。 例2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如作连词,“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作介词,“他”的行为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例3他原来住在这里。 “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6、标点不当造成表意不明 例1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既可理解为我们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也可理解为所有问题我们全部解决。 例2 收购站营业员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所以遭到迫害。 本句可理解为:a.收购站营业员没有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b.收购站营业员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

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意思和例子

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意思和例子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之表意不明,欢迎阅读 病句之表意不明1 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一)指代不明 (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05年黑、吉、桂高考卷) (3)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05年湖北高考卷) 【注】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二)对象不明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

分高兴。(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A项) 【注】“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是“离休干部李大伯”的行为)。 二、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 一是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 (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 【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 二是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所作的句子成分当然有别。 (2)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全国高考卷第4题A项) 【注】“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 三、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即读音两可。 (1)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注】“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欢迎阅读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1 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2).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3).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 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2、停顿歧义 (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指代不明:

(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4、修饰两可 (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2 1、下列各题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去汇报。 b、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存在歧义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的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挂在走廊两边墙壁上的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 2、下列各题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类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句类型表意不明,欢迎阅读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1 1,指代不明 我们认为,应该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不要再滥用,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的学习增加困难。 (“这样”指代不明,应把“这样”改为“否则”) 2,句子某个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1)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不适当地管教”可以理解管教的方法不正确,态度粗暴,也可以理解为管教的程度、次数不够,放任自流。) (2)刚才来的那几个演员,他们会不会表演? (“会不会”可以理解为“擅长不擅长”,也可以理解为“可能不可能”。) 3,句中某个词语有不同用法,造成表意不明 (1)他制订了五年的防护林规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 (“五年”可以理解为“制订”的补语:他制订防护林规划花了五年时间;“五年”也可以理解为“防护林规划”的定语:他制订的是五年防护林规划。) (2)复旦大学演出的话剧《快乐的圣诞节》,邀请了日本、加拿大、德国和挪威等国留学生同台演出,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 (“和”如果认为是连词,那么“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可以理解为“中外人民的友谊,中外大学生的友谊”;如果认为“和”是介词,那么“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意思就是“中外人民跟大学生

二者之间的友谊”。) (3)对学生会提出的建议,我举双手赞成。 (“对”的宾语是“学生会”还是“建议”?是“向学生会提的建议”还是“对于学生会提出的建议”?) 4,短语、句子的结构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1)大家不由地热烈鼓掌,望着慰问团走进会场。 (“望着慰问团走进会场”,可以把“慰问团走进会场”这个主谓短语当作“望”的宾语,那么就是慰问团走进会场;也可以把“慰问团”当作“望”的宾语,那么这个句子是连谓句,是“大家一边望着慰问团一边走进会场”的意思。) (2)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了。 (谁和你一同去?“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如果理解为兼语句,那就是“妈妈和你一同去”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连谓句,那就是“我和你一同去”的意思。) 5,省略了不该省的成分,造成表意不明 陶行知指定了生活教育社中的几个共产党员负责筹备建校,并担任学校领导工作,又请了一些进步人士当教师。 (谁“担任”?谁“请”?是“陶行知”,还是“几个共产党员”?应该补上不该省略的主语。)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2 1.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2.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 “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3.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病句——表意不明

病句——表意不明 语病辨析修改——表意不明 主讲人:赵静 一、理论基础 常见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包括指代不明、语法歧义两种。 (一)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此)或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她们)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 [误例]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辨析]“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到底是指“学习写作一定要多读多写”呢,还是指“学习写作不需要多读多写”。 (二)语法歧义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运用双关修辞格以外,如果同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那么这句话就是歧义句。造成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辨析]动词“批评”施动方向不确定,是别人“批评”他发表的文章,还是他发表的文章“批评”别人, 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误例]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辨析]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3.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美国对伊拉克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辨析]介词“对”使得原句有两种理解:A.美国进攻伊拉克,是早有准备的;B.二是“伊拉克进攻美国, 美国对此是早有准备的。虽然我们都知道客观事实是第一种情况,但是从语法的角度看,这句话 确实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理解的歧义句。 4.修饰两可而造成歧义 [误例]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记者。 [辨析]究竟是“三个记者”,还是“三个报社”,修饰两可有歧义。“个”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可改为 “报社的三个记者”。 5.由同音词造成的语音歧义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书面语中并不会产生歧义,但在口语交流或广告、广播稿等具有口语性质的文体中,如果运用了同音词,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误例]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人民的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 活动。 [辨析]这句话是从广播稿中节选的,广播稿必须做到通俗化,尽量避免用同音异义词,以免产生迥然不同的理解。“震灾”和“赈灾”就是同音异义词,应该换成别的说法来避免歧义的产生。 6.由停顿造成的语音歧义 在同一句话里,由于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因句子比较长而需要停顿,若停顿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意思上的很大差异。 [误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的病句及答案50句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指代不明的病句及答案50句 在考试中病句辨析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类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表意不明这种题目应如何做。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以供大家参考!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首先表意不明即句子表达意思不明确,让人产生多种理解,产生歧义。表意不明往往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一字多音 汉字中存在很多的多音字,但笔试中句子中的字词由于只见其形而不闻其声,会产生多种读音皆可的现象,也因此产生不同的理解。 例如:他这个人好说话 在这句话中,好可读第三声,意为他这个人性格好;也可做第四声,意为他这个人喜欢说话。 二、一词多义 一些词语由于词性、语音轻重、试用环境等的不同,有多种含义,产生不同理解。 例如:我要热饭中热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形容词; 复习一个月他就考了90分中就可轻读表复习效果好,可重读表复习效果

差。 三、指代不明 当一句话中出现指代词时,而指代词前有多个对象,容易产生指代不明的歧义。 例如:小赵在路上遇到了李老师,他把这星期天照常上课的事告诉了他中两个他前有小赵与李老师,产生指代不明。 四、限定不明 常因为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不明确产生歧义。 例如:五个学校的领导中量词五个可修饰学校,也可修饰领导,因此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便通过两道题来稳固一下表意不明的运用。 【例1】以下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一踏进办公室,就看见几个工厂的负责人正焦急地等着他 B.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也不过才八九岁,如今已长成大人了 C.世界上的许多大学,正利用信息技术频繁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D.小伟把一张纸条交给我,纸条上写着一行字:还欠款500元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病句之表意不明】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病句之表意不 明】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句之表意不明,欢迎阅读 病句之表意不明1 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一)指代不明

(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 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 要继续努力。(05年黑、吉、桂高考卷) (3)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 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05年湖北高考卷) 【注】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 ?其次,“哭泣”“遭遇” 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二)对象不明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A项) 【注】“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是“离休干部李大伯”的行为)。 二、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 一是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 (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XX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

【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 、“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o)” 二是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所作的句子成分当然有别。 (2)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全国高考卷第4题A项) 【注】“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 ;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 。 三、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即读音两可。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1.指代不明 例1.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句中“这种主张”到底指哪种主张并不明确,可把后一个分句改为“我同意前一种主张”或“我同意后一种主张”。 例2.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分析:句中的“他”是指“刘度”呢,还是指“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2.词义不明 例3.离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不得享受此种待遇。 分析:句中“离退休不到五年”具有多义性,可理解为“离休或退休不到五年”,也可理解为“距离退休不到五年”。 例4.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分析:句中“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可理解为“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也可理解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3.修饰两可 例5.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 分析:句中的“十块”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修饰“汉白玉”,也可修饰“浮雕”,因而造成歧义,可将“块”改为“幅”,以消除歧义。 例6.团支书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很关心我们。

分析:在“其他学校领导”中“其他”作定语,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造成歧义。可以将其改为“学校的其 他领导”。 4.停顿歧义 例7.他们买的苹果,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分析:这里可理解为“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或“小个儿的孩 子/都不要”。 例8.爷爷看见我俩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分析:句子由于停顿不同而产生歧义,可理解为“爷爷很高兴”或“我俩很高兴”。 5.语义费解 例9.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分析:既然是“参观”,又怎么是“归途”呢?令人费解。 例10.这次需要下岗的人数多,这些人都是“什么人”的“什么”,叫哪个下好呢? 分析:“什么人的什么”只是说话人心里明白的一个隐含概念,令人费解。 6.模棱两可 例11.现在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分析:如果全渠共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就不能说完毕,应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例12.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 分析:可以理解为“619万多人都淹没了”,也可以理解为“直 接淹没了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