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无极桩、混元桩、马步桩杂谈

太极拳、无极桩、混元桩、马步桩杂谈
太极拳、无极桩、混元桩、马步桩杂谈

太极拳、无极桩、混元桩、马步桩杂谈

站桩、定式、单操、盘架、推手、散手、太极粘杆.....。这个过程不要改变才好。

太极拳是内家拳,讲究内气充盈,以内御外,不能象铁皮柜盛着玻璃球子,浑身上下肌肉,充满卫气,但被劲透体内,就一崩既溃。站桩是养气练气的基本功,必须从一开始,培元固本。

定式,是由师傅为你摆架势,太极拳每一式都有自己亮相的动作,或者蓄势,或者发劲,是每一式的要义所在。这个架势,是师傅纠正出来的。这里师傅可能有两种教育法,一种根据形体来纠正,另一种根据经络来纠正。前者多能讲出几何比例角度关系,后者凭依对气路顺遂与否的感觉。前者教出来的姿势划一,但神态不同;后者教出来的则姿势不一,神态完足。前者可能是名师,后者必然是明师。

单操,单独打一个拳式,反复打,称为“单操”。老师还是上面说的老师,学生自然只能是上面所说的学生。不同的教授方法,在学生身上,在规矩和自由之间,刻出了界限。

盘架,将单操贯穿,丝丝入扣,一气哈成,就是“盘架子”。平时所说的打太极拳,大多认为如此如此而已。殊不知,学了点架子,无非有了官态,能端出来唬一唬,只是猴戴官帽,变不了人。同样盘架子,有很多种方法,或者说

层次:形体上的太极体操、力上的盘、劲上的盘、气上的盘、意上的盘、神上的盘;外形有形的盘和外形无形的盘;有折叠的盘和无折叠的盘。凡此种种,都还是你在打老师的架子,打别人的架子。人经络不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老师绝对正确的架子,当你打得绝对像时,正是似是而非之时。只有自己自然发动,顺应周围的各种场,外感内和,内动带外动,出来的才是你自己的拳。推手,两两相对,你来我往,推的不一定是手,称为“推手”。脚、膝、胯、腰、肩、肘都可以推,却没有人称为推别的什么。先定步,后活步;先正后斜,先大后小,先紧后松,先散后整,先瘪后实;先有后无,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先有的是力,后有的是意。先有的是后天的,后有的是先天的。什么都没有了,是太极的。散手,没有固定的线路,为散。接手的散推,不接手的散打,统称为“散手”。散推难,散打更难,由散推到散打尤其难。难在封手接手,非明师不能教育。

太极粘杆,练的不是大杆,是身体的延伸,更是意气的延伸。根、节、梢,梢打杆头。以臂使手,以手使杆,道理一致。以臂使手易,以手使杆难;以杆为臂,以杆头意气为手最难。其他,剑、刀、枪,都是粘杆演变成的。会了粘杆,能粘住大杆,并用大杆粘住,就无所谓什么了。堪怜雨露生成力,借得乾坤造化机--桩功

太极精神,是天人合一,守静生动。第一步,要学会守静。

同时,作为内家拳,必须养气练气,先养后练。既能守静,又能养气的方法,就是站桩。站桩是基础,站桩同时是真正太极拳演练的开始,入门功夫。

站桩是外养形态,内固精神。站什么桩呢?应该站“无极桩”

为好。太极拳论中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桩是基础中的内核。什么是无极桩?无极桩的上桩口诀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桩的状态

为“无我无他,无天无地。虚无缥缈,运行无始。”;还有说

的是“挂衣架”和“西山悬磬”。是开始。后面定式、单操和盘架实质是活桩。整个架子似打非打,保持桩的状态才是真打。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能达到无极桩态。其基本过程是先松后静,我总结为“中正,平衡,去对峙,等,忍,时,忘,无”是进

步的过程。形状姿态,可以千差万别,心法恐怕会是归一的。形状姿态,可以千差万别,就保证了任何时刻均可以,生活在无极桩态中。这时更重要的是心态,而非体态。

话虽如此,总要有一个框框才好跳进去。下面就勉强画一个,但愿你还能记住这是画的,不用跳就应该能出来。出来时,你就自由了。

无极桩练习法:

该桩法简单易学,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均可练习。不讲究行气,更不会出偏差。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对治疗慢性疾病和强健身心均有显著的效果。

练法:先自然站立,想象面前是一潭静水,波澜不兴,深而清冽,是所谓“如临深渊”。水面一层薄冰,刚刚能支撑自己,而自己将站到冰面上去,所以有恐惧感,有利于提气,是所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先提起一脚放在冰上,再将另一脚轻轻放上,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自然站立,身体中正。两眼向前平视,两肩松开微前合。两手下垂,腋下自然留有余地,手指自然松开,中指轻贴两腿外“风市穴”(初学者两手可任其自然下放)。视线从远处收至眼前一尺许后轻轻闭目或留一缝也可,自然呼吸。

站定后,从上向下节节调整,使之平衡轻松。然后从两脚涌泉穴开始,向上经两踝、两小腿、两膝、两大腿、两胯、腰、前丹田、后命门、前胸、后夹脊、两肩、自然由双臂及手,节节放松,最后到大椎骨。到两胯时,注意检查臀股上肉坑要添满,就是臀部上肉是平或外鼓的。到命门时,注意命门松的方向是向后,俗称“添腰”或“塞腰”,也有称“命门外努”的。到上面,注意要开胸和开脊。放松的过程,象脚底涌泉有两团气膨胀腾起,又象两眼泉水涣涣注入浑身三百六十穴,以及八万四千毛孔,舒通畅快。颈部自然放松,俗称“强项”或“贴衣领”,因为脖子轻轻碰到后衣领时,位置最佳。下颌微含,如果舌尖出现上挺,且流出津液,称为金津玉液。可自然咽下,最好分三次,汩汩有声。头部要正直虚领,做到“三点”一线,既两脚涌泉连线中点、尾闾、大椎三点连成一线,并

呈铅垂线位置。该线向上指向天空,仿佛天上有线将你拎起,称为“挂衣架”或“西山悬磬”。松静自然,物我两忘,达到“无我无他,无天无地。虚无缥缈,运行无始。”最好。

无极桩要点:

1、不要意守。初学者难以屏除杂念,可以想象绿原大海青山流水,或守窍,或数吸,或念经。但是,具备一定定力后,应努力驱除意守。此节是与各种意拳相区别的关键所在,切切谨记!有意,则停留在有界。只有无意,自然生出真意,才能跨越无、有无、有三界,才能无极生太极。这是太极拳与其他内家拳的大差别所在。不知道这一点,功夫依然进步,只是你说你练的是太极拳,实际上却是别的什么。当然,别的内家拳,一旦悟透关节,能够破除心意,立即也就会了太极拳,尤其是个中高明者。

一般,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指的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环境熏陶造就的认识基础上自己的主观想法,如果任由自己的想法主宰自己,则真正希望心灵和肉体回归于自然的目的,就成了南辕北辙,由于后天思想的添满和坚守,而永远不能达到了。

而我们追求的意,可称真意,是能真正含有能量,或者能指导激励产生能量的意识流。意,只有你在想,它才存在。真意,不论你想不想,它都在运作。我们学习修炼的目的是:求得后天与先天得沟通,最终达到用后天意指挥先天真意。

意为外在,属于阳,真意为内有,归于阴。相互沟通,阴阳相合。

2、不可用百会穴上领。既三点连线,不要用百会代替大椎。否则,可能出偏。虽然表面上功夫进展更速,却离邪法不远了。当然,若老师高明,能够护理,也无不可。很多门派常讲“顶头悬”,对其认识,多为悬百会。这里可能有更好的法门,我不知道。对于读我的书,帮助理解和修炼者,还是不用百会为好。时机发动,顶头自然会悬。

3、不要强迫自己舌头上接,既“搭鹊桥”。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了渡客,才需要船家。该接的时候,自然就接上了。否则,舌头就松不下来,而且可能接错了位置。不要瞎操心,无为而为,会有为你答理一切的。要真诚地崇敬和感谢上苍,崇敬和感谢如果存在的造物主,他们恩赐我们的,精美的自己能够管理治理自己。

4、三点连线向上领,是上桩过程中的一步。不能一直想象着,这将违背第一条要点。以后只是跳出自己,加一个观照自己的意念后,就力求去掉意念。这时六祖惠能法师的“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老子李耳的“能婴儿否”,“来者不追,去者不留”,会帮助你的。

5、“前一后二”。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房事前一天,房事后两天。不能站桩,这是古训。由于一般练功者,不超过数十分钟,尚不剧烈。“前半后一”可矣。

收功:做三次微深呼吸。呼气时意想将全身的病浊之气排出体外;吸气时意想把自然界的精华之气收进体内。然后张开眼睛,稍做散步,或作摇橹功等基本功。

练功时间、次数、方向:时间因人而异,可长可短,初学者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若连续百天站桩一、二小时以上,且不行房事,称为“筑基”。方向朝南。一日早晚醒后睡前各一次为好。

上面谈的是上桩下桩的方法,其实并不全面。虽然够用,但还没有涉及内在的变化过程,没有涉及入静守定的心法。“应景自然,物我两忘”八字,确实是根本。但说的说了,听的听了,真正的过程,还是不甚了了。愚以为用为“中正,平衡,去对峙,等,忍,时,忘,无”来描述,比较细致。“中正、平衡”不消说了。最重要的是“去对峙”。什么是对峙?对峙是相对加上执着。相对的好坏,松紧、大小、左右、有无等等,为进入无极态,自然要去掉。尤其要去掉前面的中正与否、平衡与否,因为这些本身都是后天强加的名相。一旦有了比较,心上就悬着计较,实在害人。而执着物象,尤其是执着于相对,更是要不得的。去不掉,就等。等不了,就忍。忍不住,靠时间。到了一定火候时候,终于忘却。无天无地,无我无它,无往无来,无始无终。这是我个人的心法,它永远不涉及我现在到了几阶几层、进步退步,我就是我。几阶几层,是相对的东西,不破除,就一定会象毒蛇缠在心口,

你喘不过气来。

太极拳真正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结晶。可惜能真正体会个中真味的太少。一旦用心去练太极,就会发现太极不只是一项运动,而是生命的一部份。公园里大部份人练的与其说是太极,不如说是体操。太极拳其实质是“活桩”。正确的呼吸是

进入真太极的钥匙。静桩时能进行正确的呼吸都已很不容易,更何况“活桩”。呼吸涉及肩胛骨、胸椎、肋骨、尾椎的牵连

配合,稍一不慎,便会“紧张”。稍一“紧张”,便会“起意”。从表象上看,太极拳的关键在于“呼吸”是不错的。

常说“道路就在脚下”,我说“悟性就在脚下”。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

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

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颔内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

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处的统一。

5、要求: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6、作用: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

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无极桩太极之始,双足平行开

立与肩宽,头上领脚下踩手下垂,后靠下坐腿微曲。不可拘泥于形体的要求,主要是体会身体与周围的呼应。尽量使

精神与肌肉放松,意想周边的空气像水一样的挤靠你的身体,放松与意想的过程就是桩功的过程,只要你按要求做了,随着体感的不同你会感知桩功的奥妙的。在无极桩基础上将

双手抬起,置于胸前,要求同无极桩,只是有了抱气球的意念,想象力量大了球会破,力量小了球会飞了,就这样一个想象的力会使你很快进入练功状态的。中国太极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4931283.html,混元桩是道家的养生方法。其练习简单效果非凡,故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练习时双脚与肩同宽、双膝微弯、提肛夹臀、双臂于胸前抱圆状、双手斜向内似看书状、沉肩坠肘、头颅正直、头颈领脊椎、舌抵上颚、目视前方、练习时间5至20分为宜。无极桩是太极文化传播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也是传统太极拳体系中的入门功夫。无极桩的基本站法:两脚并拢,均匀地放松地平铺于地,身体稍微前倾一点点,重心在前脚掌上,命门微微向后突,两手自然下垂,手指松开,中指肚轻贴在两腿外裤线处(也可微微弯曲两肘,掌心向斜后方),两膝呈自然状态,含胸拔背,下颏略略回收,好象要去寻找自己的喉头一般。头部要虚虚

的领起来,要有和蓝天融为一体的意思,或者,想像着头顶有一个小细线轻轻从天空云层中落下来,把整个身体都提起来了,这就是虚领顶劲,这个过程中,要立身中正,做到三正:身体中正,头部中正,目光看着正前方。进步阶梯:把两眼的目光轻轻放出去,好象从脑中心放出风筝一般,目光的连线,隐隐约约地一边连着脑中心,一边连着开地交合处,眼前有高楼大山树木等阻隔时,要通过想像的办法,使目光穿过这些障碍,这样看天地交合处1-5分钟,不要眨眼,流眼泪也不要眨眼,要看到忘了自己,看着看着,甚至头里边会有一点点特殊的感觉(没有也不要追求),随之,把目光收回,收到眼前1米远的距离,用意念造型的方式,凝聚成一个小小的气球,圆圆的(比乒乓球小一点)既透明又不透明,要用眼两侧的余光扩视,兜过去,使整个立体的气球凸现在自己的视野中。看片时,目光收回,收到脑中心,把两眼轻轻闭合。自然呼吸,收视返听(眼睛看着脑中心,耳朵听着脑中心,舌尖点向脑中心)。此时,思想意识要把体外的虚空与体内的虚空合二为一。到了练拳场地,应先习练无极庄,无极庄可使人从不练拳的状态进入练拳的状态,相当于播种,而练拳之后顺势进入无极庄的境界,则相当于收获,相应的,练拳就是耕耘了。混元桩(也叫浑元桩)跟无极桩有区别

混元桩训练方法如下: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左右重心平分双腿,前后重心在双脚脚心部位略微偏后的位置。腿部微微弯曲,膝盖有前顶上提之意。臀部后坐,如坐高凳。上身直立,头要正直,头顶似有一根丝线吊起,身体悬于空中;眼平视前方,嘴角向两旁略为拉扯,似笑非笑,牙齿似扣非扣;两手抬至胸前,屈肘环抱,手指分开,略微弯曲,手心斜向内,指尖相对,两手相距两拳,距胸部大约一尺或略小,做抱纸球状。

训练窍要:

训练者身体一定要在保持间架不变形的情况下呈高度

放松状态,尤其腕部、肩部要彻底松驰下来。视觉上训练者要先让眼部从盯住远处一目标物开始,做到似看非看形成波视(眼向体前斜上方看,同时略有含纳之意)。进而逐步达

到用意念将物体乃至自已的眼耳口鼻全部收于体内,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头部要正,不要低头也不要仰头,而是头部抬起后,颈部略微后靠(微靠即可,后仰、靠多了或特意用力都不对)。耳根略有提意,口部要微微张开,呼吸自然,可鼻吸鼻呼,亦可鼻吸口呼,总之切莫用意引导,纯任自然,日久功深自可由息息归脐而到息息归踵进而达于忘吸,此种表现并非呼吸之功实为人体放松层次、境界的一种体内感像,两者互为表里,我认为也是反婴天赖(后天返先天)的一种身体表现。浑元桩双手抬起后略高于肩,双手中指挑起,手心略有抱意。脊椎正直(正直并不代表脊椎是笔直一

条线)要做到层层叠落,站桩的外形是训练者的身体原有自然曲线仍在,只不过弯曲度小了而矣,并非站桩时一定要把脊椎捋直站立之说,而是随着练功量的积蓄遂步达于脊椎层层叠落的境界。浑元桩心法上,不必追求太多的意念,只要有抱球的意思就可,力求意念简单整体。大道至简,大道无形之理古人早已明示后学,可惜后人总是画蛇添足用意念把自已捆得严严实实,到头来事倍而功半,本能尽失,徒劳无益。

浑元桩初站不要求力,甚至想都不要想。因为心一动,身体一定会有用力反应,恐欲速而不达。初站要多在松、静、自然中去修习、体味,切莫做作。浑元桩只有站得松、静、自然了,人体方有气血川流不息之感,此时筋肉得以温养,神经不练而自然贯通;同时肌肉含氧量得以大幅提高,为使训练者在技击上达于神经肌肉的高度协调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训练时间:

就锻炼经验而言,120分钟/日为达标,连续坚持一年,内在的本能劲力可见雏形。浑元桩习者要生命存在一天即要站一天,因为练习者既使将来不求技击,此桩于养生也有莫大裨益。浑元桩有得者多有面色红润,血脉充足之表相.

训练准则:

浑元桩在间架保持正确的前提下,总体训练应遵守以下

16字准则。

精神集中、肌体放松、呼吸自然、神经贯通。

功法位置:

浑元桩实为内家拳之母桩,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武术内功之母式,因此习练者足可见其所占训练地位之重要,此桩一定要练到松沉笃实透空之境地。训练者逐步要练到由饱满而达松沉、透空、忘我之境。

附:芗老浑元式歌诀一首,可谓上上之作,一语道破天机,同道细细品味。

练功时切莫发急,先找个适宜场地,凝神静心,调息站立,身躯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浑身关节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点意思,内空灵外清虚,两手慢慢轻松向上提,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怀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此范围里,不计较姿式好坏繁简和次序,须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来极平易,这种运动也算真稀奇,不用脑,不费力,行站坐卧都可练,这里边蕴藏无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钻研起来天生妙趣,谁能知这种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茫茫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头顶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醉如迷,如疯如痴,虚灵独存,悠扬相依,浸在海阔天空涤万虑,管他日月星球在转移,只要恒心去站立,

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此即前人不传的秘决。无极桩、混

元桩、马步桩(2012-01-16 19:38:59) 无极桩、混元桩、马步桩,三者其要点基本相同(见前文《练马步桩的几个要点》),不同点只是手式不同,劲力的侧重点不同。无极桩,

两手向下,松垂于身体两侧;劲力侧重于沉劲,稳固下盘。混元桩,两手合抱于胸前;劲力侧重横劲,以横破势。马步桩,两手平举,坐腕,掌微前送;劲力侧重竖劲,气贴于背,力发于脊。以上三桩皆为静桩。静桩外似静止不动,

枯燥无味,而其体内无时不充满神奇变化。十三势总论曰:“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当你体验到这种神奇

变化的时候,你定会迷上桩功。练以上三桩,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序,顺序,程序。可先练无极桩,再练混元桩、马步桩。练一段时间后,可以交替进行,自行掌握。无论站桩,练拳,都要以练整劲、内劲为目的。孙存周先生说的好:“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切记太极拳奥妙无穷,有诗云:“果能识得其中理,

妙手空空冠当今。”练拳,不求功夫冠当今,但要功夫能上身,功到用时能自卫,益寿延年才是真。练马步桩的几个要

点(2012-01-06 10:59:31) 马步桩(静桩)是太极拳习练者最常练的功法,其方法简便,功夫上身较快,老少皆宜。练马步桩要掌握以下要点:一、立身中正,气沉丹田立腰竖顶,管住中盘两头,既能做到立身中正;要随时调息,防

止内气上浮。二、舌顶上腭,眼神内敛舌顶上腭,作用有二,一是接通内气沿任督二脉周天循环运行,二是易生津液,防口干舌燥。眼神内敛,即内视返听。三、垂肩坠肘,松腰开胯坠肘意念要重一点,肩才会松垂;松腰开胯,要点在开胯,胯(骨盆)要横向撑开,成盆状。胯一撑开,背自然撑开,有内在联系。四、双膝微屈,踝关松开视腿部力量,膝微屈30度,45度左右皆可,最好不要成直角或锐角,那样老年人易伤膝;踝关节被筋腱包裹,实难松开,一旦松开,弹簧力即出,要着意练习,功到自成。五、手掌前送,脚掌平展手成坐腕,微前送,内气充盈,五指饱满;脚掌平展于地面,似黏在地球上,重心在脚掌(落在涌泉穴),不在脚跟。练习桩功时间,由短到长,逐渐增加,至一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为好。如此练习长年坚持,拳技会有明显提高,精气神充足,身体健康状况明显增强。当然这离太极大家高手的功夫,还有很大差距,欲求高功,还要请大家高手指点。正本清源,造福社会

——谈混元太极拳三项原则的现实意义张吉平“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养练结合,以养为主”——这是一代太极宗师、混元太极拳创始人冯志强先生聚数十载武学经验而概括出的珍贵的奠基之法。冯师多次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其内容,北京志强武馆1999年出版的《混元太极》创刊号中,第一次将这三条并列作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

拳法特点。正是这三项原则,奠定了混元太极拳的科学基础,使其不但继承了我国太极拳学的优秀传统,同时又代表了这一传统文化在现实发展中的最前沿。以下围绕这三项原则,就我自己追随冯师修炼混元太极拳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三项原则,一言以蔽之,是个“内”字。“内外俱练,以内为主”不仅位列三条之首,其它那两条亦是为“内”所驱从的。这个“内”就是指内功。谁都知道太极拳是内家拳。而冯师称太极拳是“内功拳”,改一字而独具匠心。在其力作《陈式太极拳

入门》(以下简称《入门》)开篇,便以“内功拳”来界定太极

拳的性质,指出:太极拳以修炼内功为本,内功的威力是靠内劲来体现的,而内劲是以精气神为物质基础的,精满气足神聚,则内劲浑厚虚灵,所以内功为根本,得其一而万事备(详见“入门指导”第6页)。进而,冯师进一步指出,练内功首先是练内气,气为劲之体,劲为气之用。对于如何养练内气,冯师从站无极桩开始,直至各种动功、养生内功、太极棒功等,总结编创出一整套的性命双修的功法。从而形成了混元太极拳以内功修炼为本,着重养气行气,旨在培元壮元,使之从传统太极拳传承的无序状态中脱颖而出,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科学的学练方法。以内为主”鲜明地指出了太极拳学什么,练什么,还原了太极拳修炼的正确方法。这里所以用“还原”二字,是针对现在社会上太极拳普及中的时弊而言。24式简化太极拳及各竞赛套路的推广,使太极拳在国内进入

了群众性的普及时代,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这些套路的传播普及,尤其是太极拳进入竞技体育,出现了重套路、轻功法的倾向。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太极拳的功法为何物,似乎套路便是太极拳的一切,套路横天下。各地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中,功法亦有被忽略的倾向。谈到陈式太极拳,人们知道的似乎只有一路、二路。许多学练太极拳的朋友,不是从内功着手,而是先学套路。结果是套路学得多,忘得快,时逾数载仍不入太极殿堂。所以,冯师告诫门徒,“宁可先练功,不可先练拳”。这就是从内功着手,从站无极桩开始,直奔主题,立竿见影。二,“动静相兼,以静为主”,使你摆脱“舞蹈化”的影响,使你安排更多的时间来真正练功。“动静相兼,以静为主”说的是两点:其一,在演练套路时,求动中之静;其二,套路与功法的安排,功法要重于套路。首先,演练套路是站桩的延续,是动功的延续,是“活步桩”,其目的仍然是练气养气。所以要求“静心慢练”、“以意行气”、“气行全身”。《入门》一书中“入门说要”的十二条,基本都是针对套路演练的,特别是最后强调“静心慢练是活桩”,明确提出了以动桩功法统御套路演练的理念。所谓“动中求静”,就是慢中求静,唯静才可至内。冯师专门有一篇文章《心意混元太极功夫修炼秘诀》(俗称“练拳十六似”,刊登在《混元太极》第一期23页),里面用16种切身感受作为例子,真切地告诉你打拳时应感悟的是什么,这“16似”都是

让你在动中求静,最后都是为了一个“内”字。如果你担心自己的拳式不漂亮,如果你庆幸自己的拳式很漂亮,或是你不了解打拳是为了什么,还是你已了解打拳是为了什么,都应当来拜读这篇文章。冯师特为此文冠上“秘诀”二字,并在文尾辍言“以上是我六十余年的积累”。所以混元弟子不可不读,读之不可不品。而当你感悟到磅礴大气的太极拳式不是“做”出来的(或“舞”出来的),当你一心踏实地打拳只为修炼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当你对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的评分标准不屑一顾时,可以说你的层次开始提高了。其次,混元太极拳有套路,也有功法。套路有一路、二路、精练48式,简化24式,38式炮锤,器械套路等;功法有养生类的无极桩、基础内功,单操练习(属动桩功法),还有技击桩的训练等。我们安排练功法的时间要多于套路,这是“以静为主”的第二个含义。因为,混元太极拳并不把各种功法只当作“基础”这么简单,实际上它们既是基础,亦是主体,功法即是拳。这也是冯师传导给我们另一个重要理念。比如无极桩,初学者要天天站,学有所成者仍要天天站,因为你离不开它。打拳起势前,往那一站,便进入无极桩,不经过它,拳式起不了,拳也打不好。在《入门》一书中,冯师特别强调无极桩的重要作用,指出“练内气的功法很多,而静站无极桩是练内气的首要功法和筑基功法。通过静站久站无极桩,就是要先培养和壮大内气,充实丹田,行通经络,布满全身。通过久站无

极桩,可使上体更为虚灵,下体更为稳固,上虚下实,沉重如山……内外严整,上下合一,周身一家。”所以功法的修炼是“静中求动”,即外静内动,“全凭心意练功夫”。在无极桩的基础上,混元太极内功开始由外静到外动,但动作也很简单,只是意念运动的辅助,仍然是求内动。再接下来便是单操练习,套路中的拳式均可单个拆出,静心慢做,反复无休,仍然是在外动的前提下求内动。而单操却是演练整个套路前的过渡,尤为重要。单操练习属于动桩功法,多已为世人忽略而无人问津,而在混元太极拳中,它是其科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冯师惯用拳谚告诫弟子:“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拳不敌法,法不敌功”。三,“养练结合,以养为主”——不仅宏杨了中国养生传统、将太极拳修炼升华至人格塑造之层次,更使太极拳自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更完美,更鲜明。换句话说,它既提高了练功人的层次,也完善了太极拳的形象。这条主要是说,一个人每天练功的时间尽竟是短暂的,而在不练的时间里便要“养”,养气养神,修身养性。《入门》开篇宗义便指出学拳“不可不知养”,“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以养为本。”在“十六似”一文中,冯师阐述道:“练拳练功的过程是修心养性、静养身心的全过程。求无极、养内气、练桩功、调阴阳、通经络、运开合,吐故纳新,这些都是与修心养性分不开的。人有三宝精、气、神,又有七情和六欲。……人

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欲之扰,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宝。到成年后,人体之眼、耳、口、鼻、舌、心、意七窍的活动逐渐增多,太过了则三宝逐渐有所损伤,导致阴阳之气不平衡,阳衰阴盛,身体渐衰,抵抗力减弱,若受到六邪外感与七情内伤,就会生病。……以修身养性之法静养三宝,炼化三宝。清心寡欲,心胸开阔,遇事能容人。修太和之气,养浩然正气。”冯师讲得多么具体而真切啊。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说难则难,说易也易,全在一念之隔。而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实现“行走坐卧,不离这个”。相形之下,我们在武林界亦可随处见到以下现象:师兄弟间、拳友间毫无关爱,推手争强斗狠;三句话未尽便开始摘贬他人,唯己独尊;为争竞赛名次煞费苦心,走左道旁门;蛊惑伪科学、伪气功,蒙哄他人;练功时好一会,过后不知谁是修炼人等等。诸如此类,不外乎名利熏心,不仅误己,更使外人对太极拳的印象蒙尘。而针对于此,“养练结合,以养为主”,无引经据典,恰继承传统养生道德;不讲大道理,却升华人格塑造层次。冯师的弟子多有这样的体验,未见冯师前有种种揣测,心里臆想其大师的风范。而见面少许后,冯师的豁达胸襟和仁爱之心,使你可亲可敬。只要随冯师在小区内行走,无论楼内楼外,所遇男丁妇幼,无不应答问候,一派和谐,其乐融融。这情景演绎出古老京城的文化底蕴,使你顿悟:这才是大师生生之所在,以太极修炼自己,以仁爱善待他人,阴阳合德,利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入手学习的第一项内容为下气桩,没想到的是,一向体弱多病的我,下气桩一站立即感觉胸口有一气柱,缓缓下沉于丹田……此后的两年中,我基本没有生病,而且晕车的毛病不治而愈……是什么功夫如此神效,且立竿见影呢?据杨辉先生所说,这是郭云深祖师所传授形意拳的下气桩! 据师门传说,太师爷是河北深县人,自幼体弱多病,二十几岁的时候还肩不能抗、手不能抬、头疼脑痛时常来,且家中贫困,不但无钱求医,就是生活都难以维持。一次郭云深祖师路过太师爷的家,并在其处留宿,太师爷谈起自己饱受疾病之苦。在郭祖指点下,立志以武强身,并得以留郭祖处小住,得到一些传授。当时的太师爷从未接触武术界的人与事,并不了解郭祖的武学成就与名望,只为一股求生的欲望,用功勤奋,很快就有了收获,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太师爷不但不再生病,且力大无比。能够做工养家。在战乱的年代,太师爷于兵慌马乱中数次死里逃生,都是因其身俱武艺。在其晚年,社会趋于安定,太师爷开始与武林人士接触,才知道郭云深祖师的来历,以及在武学上的成就与声望。偶与人动手试艺,则有胜无败,逐渐成了乡里与家族中小有威望的长者。太师爷晚年感郭祖传艺之德与再造之恩,在家族中挑选了师爷作为传人,从小培养,并叮嘱师爷将所学传下去,为郭云深祖师传名! 师爷是家庭中后辈中最伶俐、最懂事,也最受宠爱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太师爷选中,接到家中培养,其青年时代,为完善所学,又常年奔于山西、河北、京津之间,访求明师(师爷一生经历很难考证,但以其寥寥数语留下的线索看,他所学所访求的,除了受到宋氏后人于《内功四经》上的指点外,基本都是郭祖在山西、河北所传的传人以及后人)。大概在“文革”初期,其不知为何,心灰意冷,流落东北,在黑龙江省尚志某乡村一好心的老支书帮助下落户,从此以务农为业。其晚年以种地、授徒、访友为乐。我师杨辉,是师爷晚年打服的弟子。大约1999年9月底老人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水米不沾,三日后竟不药而愈,此后一个月,老人分别向弟子交代后事,在为众弟子讲解武学疑难后,独自远行,不知所踪,三年后,逝于山西某古刹,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 杨师自小习武,八岁筑基,十三岁正式拜师,对百家拳法都有涉猎,尤精北派实战形意拳法,一次在齐齐哈尔和平厂小花园练形意拳(这个小花园是尚氏形意拳传人李文彬前辈授拳的地方)有一位老爷子驻足观看,惊讶道:“现在很少有这么练拳的啦!”杨师停下与老人攀谈,开始时谈得投机,可谈得多啦,杨师对老人一些见解不甚赞同,于是老少二人试起手来,老人轻描淡写,便将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气的杨师打得一溜跟头,最后老人说,大道平常,你同意,则咱们有缘,你可以到尚志某地找我,不同意,则缘尽于此……杨师在极度沮丧中度过了三天,然后下定决心,到尚志求师,一学就是三年。杨师初入师爷的门下,心情很忐忑(因为初遇师爷的那一次,偷袭过师爷,怕师爷怪罪,不教他真东西),当时师爷教他第一个桩是四平马步的下气桩,而他的师兄们都在站三体式,于是他向师爷提出质疑,要求站三体式,师爷毫不犹豫地同意啦,但杨师站三体式的时候,师爷走到他身后,不知怎么地按了按他的肩,力量并不大,很轻,但杨师却一屁股坐倒在地.起来再站,再按,还是一屁股坐倒,如是三番,杨师老老实实地开始站起了马步下气桩,师爷也详细讲解要领,悉心传授,大约七八个月后,再站三才桩,任师爷怎么按也不再坐倒,从此功夫进步神速。 我与杨师结缘是由我弟弟介绍的,杨师与我弟弟开始是因为交换武术资料而结识,后来听说我学习卢氏结构武学,是卢氏武学再传弟子,便开始了交流。当时我弟弟问我练拳的体会,我说,要么是按科学的方法练拳,要么是按传统的秘要练拳,因为当时杨师的观点是“古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是太极拳内功中的一种养生桩法,也是进入太极高境界的一种功法。如果说无极桩是静桩,那么太极拳架就是一个活动的太极桩,无极桩所具备的要求,在打太极拳的时候都要具备,所以练习无极桩不论是养生,还是打太极拳都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时无极桩不易自学,有明师或者练成者带习最好。 起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全脚踏地,双手自然下垂,松腰松胯,立身中正,全身放松!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 要点如下: 1、百会穴虚领顶劲(百会上领的感觉就像一个挂勾挂着你一样,身体其他部位全部放松,百会上领不能用力往上顶,切记!) 2、松颈部,松两个肩、两个肘,放松两个手,手指要自然的伸展开,不要卷曲。 3、放松胸和背部,在胸、背放松的基础上,由内向外,胸腔要自然舒展开。 4、放松腰和腹部,腹部尤其注意丹田(肚脐下三指是丹田)的放松,腰部注意命门(肚脐正对着的腰部是命门)的放松。 5、从命门、骶骨、尾骨向下松垂,百会上领、尾闾下垂全部用意识,不能用力!(脊柱上有很多的神经,百会、尾骨这么一拉,督脉的气血就容易畅通,而且脊柱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颈椎、腰椎都有很大的调理作用!) 6、松两个胯(髋关节、腿窝之处),胯非常重要,它是连接上身和下身的关键之处,可以说如果胯不放松,整个身体都会处于不放松的状态。 7、膝关节在髋关节放松的基础上,膝关节不要内扣,不要外撑,更不能前跪,自然的舒展开就好。 8、身体的重量在整个脚掌上,脚趾抓地也要用意识,不能用力。 9、眼睛闭起来,耳朵听身后,舌尖抵着上颚,牙齿合,嘴唇闭,你的意识就是检查你的身体哪里还没有放松,没有放松的地方就要放松下来。 收式 一松胯,双手慢慢放下来,身体不要起来,全身放松,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双手劳宫穴与丹田相对,然后转丹田。转丹田的时候双手随着重心的转移在腹部转动,胯不能有起伏,这样就可以收势了。(站半个小时以内的话,左右各转26次,半小时以上,左右各转36次,转动的时候双肩、双胯一定要注意放松,立身要中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围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以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林墨根 余自从跟式太极宗师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

练习太极拳17个注意事项

练习太极拳17个注意事项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太极拳17个注意事项。 欢迎阅读!简述练习太极拳17个注意事项1、太极拳和其它武术锻炼一样,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 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 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2、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练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 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 3、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可立即练习。 4、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 5、胡萝卜、柠檬、苋菜是首选的蔬果,多食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6、避免正中午气温高阳光下去练功,上午应在太阳出来后,吃过早餐后在阴凉通风处树荫下适当去练,下午三四点钟以后或是在傍晚。 7、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

8、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9、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否则容易引起扭伤、碰伤、骨折等。 10、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练拳,练习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无缓解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缓解疼痛,及时去医院检查。 11、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但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有益于推手技术提高。 12、服装没有具体要求,宽松、便于活动即可,不要穿带跟的鞋,平底舒适为好,如布鞋或运动鞋等。 13、初练太极拳者自身带有僵力(劲),不要刻意下沉祛除僵力(劲),保持架势中正,僵力出于自身动作不协调,过于拿捏动作所致(要做到自然放松、虚灵顶劲、松肩坠肘、含胸塌腰、虚实分明、五趾微微抓地),等到招式娴熟后经老师指导可去僵力。 14、初练太极拳者可配合练习太极桩功的浑圆桩,站桩时做到立身中正、自然呼吸、松肩、坠肘、含胸、塌腰、松垮、双臂平抬至胸部,双臂打开与肩同宽,两掌心相对,五指相对,呈抱球式。 两腿平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脚趾微微抓地。 站此桩可协调自身呼吸去除僵劲,锻炼毅力,静心神养元气。

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一、大道论 (一)上篇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是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是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充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 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物玄微之理。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汞铅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

42式太极拳图解教程

( 1 )起势 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 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 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 直,两腿缓缓屈膝 半蹲;两掌轻轻下 按,落于腹前,掌 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 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 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 (2)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手向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 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 掌。

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 前臂。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 地。(6)上体继续右 转,重心前移成右 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 臂。(7)上体微右转, 右掌前伸,掌心翻 转向下;左掌同时 翻转向上,伸至右 腕下方,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 体微左转;双掌向 下后捋至腹前;目 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 肘横于胸前,右掌 心向内,指尖向 左,左臂内旋,左 掌心转向外,掌指 附于右腕内侧。

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五行、无极及太极

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五行、无极及太极 五行学说把客观世界归纳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最基本的构成。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 相生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什么五行会相生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水能滋润树木,木燃烧后能产生火,火燃烧后能生成灰土,土里面能找到金属、矿物,寒冷的金属表面润泽,能产生露水,而且五行中唯有金属遇热熔化后变成液体状态。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链。 相克指的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为什么五行会相克呢?古人认为:水能够灭火,火能够熔化金属,金属制品能够砍伐树木,树木的根能够穿透土壤,土能够吸收水分使之消失。 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构成一个循环链,周而复始。五行与阴阳结合,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风水学,乃至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如:中医、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等学科的总原则。有了阴阳五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推动和维持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变化与消亡。 八卦也具有五行的属性,他们分别是: 乾、兑属金,霞、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 外一篇: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无极和太极 无极是无,用于象征道体本源(实物发展的本源),这是混沌的境界,也是最完美最有秩序的状态,一切的可能性,都可以从无极中

爆发。完美以一个没有内容物的圆形代表无极最完美,由于尚未划分,这自然不能和风水学有什么关系。 当无极发色很难过变化衍生,由一变二,就成了太极,这时尚未正式一变成为二,只是在一之中,含藏有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对立。如《道德经》中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太极。 太极图的形象,是圆形二分为阴阳,以白象征阳,以黑象征阴,但白色的部分中有一点黑,黑色的部分中有一点白,这有如两尾鱼互相拥抱和合,但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关于太极图之含义,一种认为:太极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再一种是“虚无本体为太极。”认为“一”为太极,此“一”不是数,而是“无”。还有一种,认为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天地阴阳,古今万物,始终生死之理,太极图尽之。”如图2-2所示: 这即是说,阴和阳不可以绝对的区分,在阴的部分,可以划分为一对阴和阳,在阳的部分,又可以同样地划分为另一对阴阳,如是可以无穷二分,永无尽头。 风水学最基本的,是把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就是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一:站桩功的作用: 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 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现论述于下: 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

(一)无极桩(二)浑圆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一)无极桩 动作练法: 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 百会上领头顶悬 眉宇舒展眼平视 舌抵上腭唇微启 下颌微收神内敛 虚灵顶颈耳听后 松肩沉肘左右抻 含胸拔背脊骨直 松腰沉胯收尾闾 两膝微屈微外撑 两脚踏实劲在中 百会会阴要垂直 呼吸自然气下沉 心静体松上下通 针对性作用:规范身体各部位姿势,调整气息,放松身心,增强腿部力量,增强意识的引导以及意识对肢体的控制力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难得一篇太极拳步法好文

难得一篇太极拳步法好文 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傅!手势两扇门,全靠步赢人。可见步法在武术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去研究太极拳的步法,一是失传的原因是许多的练拳人知道步法的练法,二是一部分人只是在哪傻练,看不起步法!这个不足为奇,看不起步法的练太极拳的,教太极拳的我见过好多,他们只想着自己站的多稳,怎样使套路好看,优美,推手时怎样支撑八面,他们认为散手技击,器械技击跟推手一样,左右画画圏就行!其实太极拳远非那样简单。 太极拳的步法有很多种,重要的有太极步(也叫太极龙形步),三角步,半步,进退步,九宫步,弧形步等等!当然如三角步,九宫步,在八卦掌,形意拳,莫家拳,永春等拳种都有,只是再练起来手型上略有差别!首先,我们讲清楚,传统武术中所讲的步法不是简简单单的招式,或者是几个步型。正真意义上的步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功夫之上的,不是老师告诉你几个脚的摆法,或者是迈步的方法,三两天就学会的!步法练得好叫“上步不见步”,“步步不断劲”,“虚步是腿法,实脚犹生根”,轻灵自然,迈步犹如定步一样,周身相随,拳脚都能随步法的调动发的出劲!但是这是很高的境界了,没有十年的纯功夫,就是一点体会都不会有的!而且在太极拳中,练好步法的前提是周身必须有一定的松活劲,

身子初步有些整合,否则练起来劲沉不到脚上,动起来站都站不稳,或者步动腰不动,腰动腿提不起来,身动手不能相随,东倒西歪,上下散架,这样的步自己一动就想摔倒,交起手来必定挨打!所以练太极拳的人,基本功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要抽出时间,专门的修炼步法。当然,在套路中也可以,不过最好是多体会一种步型,比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我讲一点我对练搂膝拗步的一点建议,练之初要由慢开始,可以先不用动手,手摆个浑圆桩的手势,步法初步掌握后再体会手步的配合!其他步多说,我就讲一下练功夫的要领。一,不管是定式还动步身子必须中正,弓马分清;二,迈步需轻灵,犹如猫行;三,提后腿时必须用腰胯去提,即丹田去提,腰一动后退必须同时离地。不能靠人体的重心去提,即人在中正,前腿小腿保持正弓步,人体不许起伏的前提下提起。否则就不是功夫!当然就这一点就很难,我以前也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看到自己的老师师兄做的那么好才坚持练下去,将近两年才能初步做到!四,要慢,要不断的体会步与步的虚实变化,先力求自己站的稳,之后求连贯,慢慢的再去感受快走自己能不能做的好! 当然,我讲的只是皮毛,也很难讲的很清楚,这里就是简单的介绍,全做抛砖引玉!我的老师为了练好太极步(也叫太极龙形步),入门学拳四十年来在私下里几乎没很少走过正 常的步,常常会有人误解他是腿脚有病!有时恩师高兴示范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可参造化先天妙, 无极由来太极生 ——品极品月饼?金月娘?,谢80后美丽女孩的情谊 初五,离中秋还有十天。然,好友的太太——一个美丽的80后女孩(比我儿子大两个月),出差台湾回来,送我一盒宝岛王师父的极品月饼——金月娘。 早在八月中旬,王师父饼铺就在网上致歉:……预购额满,无法再接受预订。在此对没预订到的顾客,致最深的歉意,祝大家中秋佳节愉快! 且不用说这月饼不易得,就是这入口即化的月饼娇气的碰不得,实难携带。然而,这小姑娘硬是穿洋过海,毫不走样地平托着送给了我,只叫我如何舍得独自享用?! 我母亲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在台湾定居后再移民去了美国。文革后,舅舅每年都托人带或邮寄台湾食品给母亲品尝,母亲也总是要与我们晚辈们共享的。舅舅去世后,没人再寄送了,我就去台湾食品展销店去买母亲喜欢的凤梨酥。可母亲说,总没舅舅寄过来的新鲜可口。我有点失落,但很理解母亲,却无可奈何。就如,鲁迅先生在结束他的《社戏》时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那夜的豆是饱含着再也回不来的童趣和情谊的。 自然,这次来之不易的?金月娘?,我也是要与父母亲共享的。 我的闺蜜都去过台湾,唯独我一直想去都没去成(签证都办好了)。她们都对我说,你是研习易经,爱好国学的,去台湾是最值得当的旅行,因为在台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很真很纯很美很浓很有韵味儿! 来自宝岛的王师父饼铺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美味的:?……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

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细细品尝王师父用心制作的糕点,入口即化,溢满馨香滋味,生活中最满足的时刻,源于品尝美食的刹那,生活中最幸福的滋味,全都藏在私房极品——金月娘?。 品尝着金月娘,不由想起上周日,儿子和儿媳冒雨驾车,给我父母和我们送?无糖果素冰激凌月饼?,并再三吩咐?冷藏,三天内享用完。?敏感的我,除了感动,除了感觉出两代人生活水准、能力、要求的差异,我还觉察到:这个中秋节,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安排了。我一个电话追过去,果然,他们得应邀去赴儿媳家亲戚家的婚宴。得知此情,我心疼他们了——长辈太多了。心疼之余却充满着欣慰:他们非但不啃老,还很顾老、敬老、爱老。 其实两代人的关系融洽,是要不断交流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坚持相互扶持的。我儿子的母亲做了一辈子的教师,虽然是被迫的,但却是尽心尽责。送我?金月娘?的小姑娘的父亲是做基础教育工作的,而他的夫君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金陵一支笔?。我一直是坚信因果报应的。这是种美的追求和坚持,就如炼就青花瓷的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品尝着金月娘——入口即化,溢满馨香滋味,生活中最满足的时刻,源于品尝美食的刹那,生活中最幸福的滋味,全都藏在私房极品——金月娘。此生,不会再吃到这种滋味的?金月娘?了,我细细品,深深藏,永远惜! 由衷感谢带给我这美好享受的那位好友和他的太太——美丽的80后女孩。

太极十三桩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清末著名太极拳家河北武清县李瑞东学生所传。李瑞东人称“关东侠”“鼻子李”。李有三子均精太极拳术,尤以三子季英最为杰出。李季英于1949~1961年间,在天津传习太极拳术达11年之久,得艺者甚众。笔者从天津张兰夫妇处习得此技,并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整理,从1982年以来,先后在承德离宫及各厂矿举办辅导站,习者逾千人,健身祛病效果显著,故颇受群众喜爱。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太极拳门派中以保健强身为目的的站桩功。它是以动脉相兼,内外兼修并采用站式进行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但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采用坐式练功。该功法由十三个基本桩式组成。定式呼吸是吐纳,姿势变换是导引。这样在吐纳与导引变换的过程中就大大地减轻了人体为维持某一个姿势的负担量,所以练功者的情绪由始至终总是饱满的。这就给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功法简明易学,只要掌握练法要点即可自行练习,而且无意外弊病。长期练功可使人精力充沛,睡眠安适,食欲增加。脸色红润。对一般慢性疾病和非活动性疾病也有明显疗效。 练功初期会有臂腿发抖,手心发麻。这是必经过程,自是呼吸调整之后反应自然消失。稍后又有出虚恭,打嗝,出汗。发热都为好现象。日久每次练功口津增加有清甜之感。全身舒畅精神饱满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提擎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伦,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足捋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心旷神怡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 第一节预备式 1无极式:两腿并立,两手下垂,摒除杂念闭目合神,头部轻松上顶,颈椎脊柱自然垂直周身无一处存在拙力要求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外无动态,内无想象纯任自然毫不牵强守我之静,内外合一,进入无思无虑的境界。 2太极式:接无极式,左脚向左跨步,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身似一棵大树;头正顶直,虚灵顶劲,形如树梢向上自然伸展;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双臂形如树枝自然下垂;松腰落胯,有向后贴靠高登或坐炕沿之意;两膝放松,立而不挺,重心略向前,脚趾轻抓地面,足心含虚,如树生根;目光平视内敛,齿轻叩,口轻闭,舌轻舔上腭,肛轻提,呼吸采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此为基本式,请熟记。 3松静功(顺气法):接太极式,先深呼一口气,两臂经体前手心朝上缓缓上举至头顶,然后手心朝下,松肩坠肘,缓缓下放至身体两侧成太极式,伴随动作,臂上举时吸气默念“松”字,臂放下呼气并默念“静”字。反复十次。 要点:初练功者,尤其体弱病老之人,大多气机散乱,上焦满浊,下焦虚陷,头重而脚轻。此功就是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升清降浊,练就上虚下实,使气血通达,经络通则百病消。它是练正式功法的基本功。气功练意气合一,此法为练习以意导气的方法。坐站皆可有无手动皆可,只要随呼吸默念松静就行,练功次数不限,至少早晚一次,练功时间逐步增加,持之以恒。 第二节基本功 1起式,接太极式先深深呼吸一口气,然后两臂缓缓想体前平举,高于肩平手心朝下,吸气。继而两腿屈膝下蹲,高度因人而异,要点膝关节不超过脚尖,次高度保持十三桩练完,上体自然正直,松腰落胯,不可挺胸突臀,同时两臂轻轻下按至腹前,呼气。 十三桩:1浑圆桩 接上式,两臂缓缓外旋,同时肘略向后移,使大臂与身体成45度,腋下约有一拳距离,小臂呈水平,虎口朝上,掌与肩同宽,五指自然分开,微屈如包球。身体不僵不懈,用鼻自然呼吸,呼气默数1反复10次。

二十四式太极拳高级图解教程(1)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教解 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 1 起势 2 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搂膝拗步 5 手挥琵琶 6 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转身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左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臂21 转身搬拦锤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 第一式起势 1.左脚开立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足距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成开立步(图2)。 起势 2.两臂前举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双臂自然伸直,肘关节向下微屈;两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图3)。 3.屈腿按掌 两腿慢慢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成马步;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上体舒展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图4)。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4.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手高不过肩, 肘略低于手,手心向下。左臂屈抱于腹前,手心向上,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右肋前抱球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图5)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上。(图6)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成左 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掌。(图7)

左右野马分鬃 5.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两手准备翻转“抱球”;眼仍看左手(图8)。 (2)抱手收脚:上体继续左转左手翻转成手心向下,在左胁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手心向上,在腹前屈抱,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左肋前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左脚踏实,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图9)。 (3)转体上步:上体稍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图10) (4)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同时左腿自然蹬直,左脚跟外展成右弓步;两手前后分开,右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下。左手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右手。(图11)

四十二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分解教学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要领分解教学 第一段 1、起势 左脚5261分4102开,两臂前平展,屈腿向下按1653拳。要点:左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举手下蹲成马步,身体要保持中正,端正的坐在自己的腿上,两手轻轻的按在腹前。 2、右揽雀尾 转腰抱球,提脚向前上步,弓步棚手,抱球收脚,右转身向前上步,弓步棚手,挥臂前摆,坐腿后捋,胸前搭手,弓步前挤,坐腿摆臂平云,转身丁步收脚,按拳。 要点:向正前方弓步堋手,再抱手,两手抱好象抱球一样,要圆满,左手臂成弧线,抱一个比排球大的球,右转身,弓步堋手,方向正西,坐腿后捋到腹前。 搭手前挤,挤,两手要堋满,力点在前臂上,向后平云,后堋转腰,单手提按,丁步按掌,前脚实,曲蹲,后脚轻轻的辅助支撑,左手轻轻的贴在右手的腕部。 步形主要是弓步,随着动作的需要,后坐,重心落在后腿上,再弓到前腿,后腿自然蹬直,前腿膝盖和脚尖相对,前脚尖直向前,后脚尖斜向45度到60度,转身上步,随着蹬后腿,后脚跟向后蹬转,重心在两腿之间前后移动。 3、左单鞭 勾手提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拳。 4、提手 坐腿转腰摆臂,坐腿挥臂虚步,前脚跟着地脚尖翅起(合手)。要点:坐腿摆手,坐腿再微微的带回来,右前方两手相合,两臂相对,侧立掌,(合手屈臂)前手指尖与眉间同高,方向右前方30度。 5、白鹤亮翅 转腰摆手,右侧脚,坐腿转腰分手,虚步亮掌。要点:转身摆手,后脚微微的向后移动,坐腿分手,虚步亮掌,两手(臂)仍然半屈成弧,重心在后腿,前脚掌虚点地面。 6、搂膝拗步(二)

摆手转腰,挥臂交叉摆手,上步向前,弓步搂手推掌,撇脚转腰,挥臂收脚,上步屈臂,弓步搂手推掌。 要点:摆动两手,腰向右转,提脚上步搂推手;撇脚转腰,上步搂手推掌。弓步时,为了保持稳定,注意两脚保持一定的宽度,以利于松腰松跨,重心稳定,不要踩在一条线上,上步时骑在中轴线上。 7、撇身捶 转腰撇脚,收脚,摆臂握拳,斜前方上步,弓步撇拳,方向左前方45度左右。要点:撇脚转腰分手,收脚握拳,举拳上步,弓步劈打,目标是对方的头,力点在拳面,方向是左前方,正东偏北45度。 8、捋挤势(二) 扣脚、穿掌、弓步、磨掌、收脚后捋,搭手出脚上步,弓步前挤。第二个捋挤势,扣脚摆手穿磨掌弓腿,捋手收脚,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两个弓步前挤的方向都是斜前方45度左右。 要点:扣脚穿掌,抹掌过渡,捋回来,收脚向前上步,第二也是扣、穿、抹,捋手,收脚,上步搭手,弓步前挤。捋时两斜相对,搭手在胸前,挤时有个由曲到伸的伸满过程,腰腿臂三者的力量合在一处,动作平稳,均云,柔和,连贯。 9、进步搬拦捶 撇脚转腰分手,收脚握拳,摆脚搬拳,转腰挥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正前方。要点:撇脚转腰分手,收脚握拳,搬拳(搬而后压)撇脚,摆手收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弓步也要有一定的宽度。 10、如封似闭 插手翻掌,坐脚引手到胸前,弓步向前推按,后脚跟步成丁步。要点:插手旋臂曲收,翻转到胸前,弓步双手前按,步伐用了孙式的收脚跟步的步伐,上体保持正直,曲腿落胯。 总之:第一段在步形中起脚要轻,重心要稳,落脚时要点起点落,身形身法保持中正安舒,支撑腿要曲坐,叫曲腿落胯,上身端正的坐在腿上,一般来说,重心虚实分明。必免猛起重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 第二段 11、开合手 转身开手,提脚合手。 要点:转身开合手,一,后脚跟内转,上体转90度,同时,左脚尖内扣,(分别以一个脚的脚跟为轴,一个以脚前掌为轴),同时两手打开,成两脚平行的并步,二,合手,与头同宽,把右脚提起。在做开合手时腕部不要松软,保

太极拳的桩功

太极拳的桩功 太极拳的桩功 太极拳桩功根据其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 第一, 按照拳种的不同分类,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滚球桩、缠绕桩、开合桩、浑圆桩和无极桩等。一般而言,由于太极拳主要是以防御为主的,所以太根拳桩功主要是以练习守中用中、重心居中的浑圆桩为主的。 第二, 按照拳势的动静不同,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动式桩功和静式桩功,其中动式桩功有滚球桩、升降桩、开合桩和缠绕桩等,静式桩功主要有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第三, 按照练习的目的不同,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技击桩功和养生桩功。其中技击桩功有缠绕桩和托按桩,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而练习的。养生桩功主要为了强身健体而联系的,主要有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武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当今的众多武术门派。而促使这些武术门派不断延续发展,其主要动力就是内功。内功的修炼主要是以站桩来完成的。 所以,我国太极拳桩功的文化起源于古代的吐纳和导引等养

生之术。导引和吐纳都是起源于2000多年前,拥有悠久历史。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其智慧结晶。 太极拳桩功的产生直接与内功有着密切联系。在太极拳桩功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导引和吐纳等养生术的影响,无论是在外在的身姿还是内容在意念,以及呼吸,都对其进行全面的吸收,创设了独有的太极拳桩功,例如浑圆桩等。 伴随着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太极拳桩功也在不断发展,并得到更多武术爱好者的重视。太极拳桩功是从我国传统武术桩功中产生的,并且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武术体系,更是拥有内外兼修、形神具备、以气运身、以意领气等良好效果一直被传承至今。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的练拳方法 要练好太极拳,于理须明无极、太极的含义,于拳则须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方能成功。 太极者,无极而生,阳之母也。无极之义,无形无象,无声无臭、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含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机,遂太极 生焉。无极一动即是太极,太极成时必分阴阳,动静便是阴阳,阴 阳便是太极。 若将太极之本义引伸开去则无处不在,广之堪比宇宙,狭者可喻人身,均无不恰如其分。古之学者将太极之形状虚拟为一硕大无朋 的圆球,其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滋生万物,并将其形诸于图,这便是相传至今的太极图的由来。 若将无极、太极之理借喻人身,则人身亦为一小太极,这小太极中的阴阳代表即为心、肾。心属火在上为阳,肾属水在下为阴,通 过太极拳的.练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阴阳调和则百病不侵。 宇宙之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济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将此三才之义借喻人体则有三身之谓。三身即精、气、神。精足、气满、神聚方为健康之相。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中丹田为气海。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乃生 命之根,造化之源。当太极拳练到功形圆满时,凌神于天门则身轻 如羽,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注神于气海则可得其中和之道。 练太极拳必先求无极。这是修炼太极内功的基础。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练拳之前站无极桩,可渐使自 己心定神安,继而便可感觉到体内如同虚空无物地一般,两腿负载

之感也随之尽消。待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气动则太极生。要息气宁神地在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在无形之中渐渐感而遂通,则功力、灵气与日俱增。意念、感应灵通一气,渐臻妙境。综观练习无极站桩的益处如下:一能静养灵根,培植本元;二能养气养性,气满丹田实;三能内外严整,沉力重生,固若磐石;四能身心共静,周身虚灵,绷劲自然而生。 练习太极拳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练拳时尤要注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逐步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若能细细体察其中奥秘,功必大进。 2.用劲要刚柔相济、阴阳参半。太极拳的用劲要符合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练功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功,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习练方可得“太极劲”。 3.不可用拙力。周身肌肉紧张,对于用力部位和着力点不加选择的盲目用力为“拙力”。练太极拳绝不可用拙力。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以致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绝密件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在推手中若用出力,必为能手所乘,以致倾跌。若双方均用拙力,必发生顶抗的毛病,不能体现太极拳沾、连、粘、随之特点。 4.练拳亦不可努,努则力刚易折,且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 5.练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否则气逆行而上,不能归丹田。气血上冲则双足似萍草无根,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阳不和。久之会影响健康。 6.练拳不可心存打人之念,以示速成。否则必为神气所拘,好勇斗狠而失心和。更有每日苦下功夫练数十遍拳者,亦不知已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中伤,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便

太极拳真谛

太极拳真谛 作者:冯志强 寓太极理论于拳术之中,故名为太极拳。欲练好太极拳,于理则须明无极、的指导太极的含义;于拳则又需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方能成功。我青年时从太极拳陈公发科学艺,即深爱此拳理精法密,本于太极正理。四十年来,虽每日细玩太极图,犹觉“太极”二字奥秘难穷,故我与太极拳之点滴认识,甚觉肤浅,仅为太极拳之皮毛耳。在此公诸于众,诚恐贻笑大方,尚祈有识个中真窍之同道不吝赐教是幸。 首先,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太极拳是怎样一种拳术?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性质?我认为,概括为一句话: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性命双求也可称为心肾双求,心主性,肾主命;心象火,肾象水。性命双修就是要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身体内部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从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理论,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在我国,从它出现到现在的二十多个世纪中,吸引了无数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使这个理论日趋完善而严密。太极拳的创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广,使它和武术运动相结合;使练武者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焉。所形象喻,太极为一大皮囊,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生万物。古之学者形诸于图,即太极图的由来。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无极太极之理而象诸于人身,则人体亦为一太极;既为太极必有阴阳,而阴阳的代表即为心、肾。心属阳,阳中有阴,肾属阴,阴中有阳,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相济,太极为真,人始得以长寿。 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调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行之于人体则有三身,三身的含义即为精、气、神。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为天门(百会穴),下为地户(会阴穴),中为气海(丹田穴)。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充足,即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这些含义,练太极拳时必先求无极。“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学者练拳之先必站无极势,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洞无物,以至绝象觉明,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则太极生焉。随则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之间拳术已具。开始练习时,尤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精气神为人身至室,习练得法功必大进,实为练拳之最紧要处! 其次,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明白拳术的法则。过去有句话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由此可见拳术理法的重要。练拳者千千万,大成者实寥寥无几,其不成者多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虽小道,亦本乎正理。学者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