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介绍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

课程。本套PPT课件是全套课程的完整版,旨在帮助学生全

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课件目录

1.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

2.材料与力学基础

–材料工程概述

–材料的力学性能

–弹性力学基础

–塑性力学基础

3.物体的几何参数

–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

–构建三维几何模型

–几何参数的计算与分析4.连接零件的设计

–轴的设计

–轴承的选择与设计

–轴承的寿命计算

5.传动装置的设计

–齿轮传动

–带传动

–传动装置的计算与优化6.结构件的设计

–结构件的设计原则

–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结构件的计算与优化

7.机械设计的检查与验证

–设计的检查原则

–设计验证的方法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

8.机械设计的案例分析

–常见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机械设计的创新与应用

学习建议

1.注重课堂笔记的整理,重点记录课程重要概念和公式。

2.完成课后习题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3.多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拓宽机械设计的知识

面。

4.参加实验室和工程实习,锻炼机械设计实际操作能

力。

5.加强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学习、提高。

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是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快速全面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独立进行机械设计与分析。希望本套课件对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学习顺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讲解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为专业背景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欢迎批评指正。 一、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1、本课程定位 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合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数控编程、CAD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等一线工作。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求学生具备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和工程计算的能力,具备常用机构和零部件设计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职业能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系列课程。其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先修课程,“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后续课程。 2)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机械设计基础》是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承担了本专业的职业基础能力培养的任务,为今后学生从事本专业的设备操作、设备改造、一般性的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此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学生从事工作的能力。 2、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①知识目标 (1)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 (3) 掌握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2)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为从事本专业的设备操作、设备改造、一般性的机械设计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③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其功能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5了解机构组成原理,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和运动条件的判定。 6了解机构运动和受力分析方法,并能用于简单机构的分析。 7掌握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基本设计和计算方。 8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动平衡原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9了解其它常用机构和组合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传动特点。 10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 11建立机械设计的总体概念,掌握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的概念和公式,学会用图解法确定零件的极 限应力,了解零件接触强度、摩擦与磨损的性质。 12掌握螺栓联接的基本知识、结构设计原则和受力分析,以及相关的计算。 13了解键联接的类型、结构和应用,以及失效形式和强度校核方法。 14了解带、链、齿轮、蜗杆等各类传动的原理、特点、失效形式和计算则,会进行受力分析和强 度计算。 15了解滑动和滚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以及选用和相应的寿命及静强度计算方法。 16了解轴的分类、用途,掌握其结构设计方法及强度计算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ON MECHANISM DESIGN 授课对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后继课程: 《暖通空调》《建筑施工》 开课教研室: 施工与机械教研室 执笔人: 刘朝英 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目标 1 .任务和地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理论、机械材料、机械加工工艺和简单机械运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2 .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冷热加工工艺、热处理和常用机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选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为学习后继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具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 3 .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简单机械的运动和结构,以及设计简单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同时对有关机械问题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基本技能和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机械基础概论 1)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 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2)机械工程材料 1)金属的机械性能 2)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 3)铁碳合金相图 4)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5)钢的热处理 6)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 (3)公差与配合 1)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2)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 3)形状与位置公差 4)表面粗糙度 (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平面机构的组成

机械设计基础——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单元设计教案

任务二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为了便于机器的制造、安装、维修和运输,在机器和设备的各零、部件间广泛采用各种联接。联接分可拆联接和不可拆联接两类。不损坏联接中的任一零件就可将被联接件拆开的联接称为可拆联接,这类联接经多次装拆仍无损于使用性能,如螺纹联接、链联接和销联接等。不可拆联接是指至少必须毁坏联接中的某一部分才能拆开的联接,如焊接、铆钉联接和粘接等。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都是利用具有螺纹的零件进行工作的,前者作为紧固联接件用,后者则作为传动件用。 一、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是螺纹联接设计的基础。根据联接的工作情况,可将螺栓按受力形式分为受拉螺栓和受剪螺栓。针对不同零件的不同失效形式,分别拟定其设计计算方法,则失效形式是设计计算的依据和出发点。 1.失效形式 工程中螺栓联接多数为疲劳失效 受拉螺栓——螺栓杆和螺纹可能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 受剪螺栓——螺栓杆和孔壁间可能发生压溃或被剪断 2.失效原因: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促使疲劳裂纹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设计计算准则与思路 受拉螺栓:设计准则为保证螺栓的疲劳拉伸强度和静强度 受剪螺栓:设计准则为保证螺栓的挤压强度和剪切强度

(一)受拉螺栓连接 1、松螺栓联接 这种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以前螺栓不拧紧,即不受力,如图所示的起重吊钩尾部的松螺接联接。 螺栓工作时受轴向力F 作用,其强度条件为 []σπσ≤== 4 21 0d F A F 式中d1为螺栓危险截面的直径(即螺纹的小径),单位为mm ;[σ]为松联接的螺栓的许用拉应力,单位为MPa 。 由上式可得设计公式为 []σπF d 41≥ 计算得出dl 值后再从有关设计手册中查得螺纹的公称直径d 。 2、紧螺栓联接 ⑴只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联接 工作前拧紧,在拧紧力矩T 作用下: 复合应力状态:预紧力F0 →产生拉伸应力σ 螺纹摩擦力矩T1→产生剪应力τ 按第四强度理论: ()σσστσσ3.15.03322 22=+=+=e ∴强度条件为:][4 3.12 1σπ σ≤= d F e 设计公式为:[] σπ0 13.14F d ⨯≥ 由此可见,紧联接螺栓的强度也可按纯拉伸计算,但考虑螺纹摩擦力矩T 的影响,需将预紧力增大30%。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介绍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 课程。本套PPT课件是全套课程的完整版,旨在帮助学生全 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课件目录 1.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 2.材料与力学基础 –材料工程概述 –材料的力学性能 –弹性力学基础

–塑性力学基础 3.物体的几何参数 –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 –构建三维几何模型 –几何参数的计算与分析4.连接零件的设计 –轴的设计 –轴承的选择与设计 –轴承的寿命计算 5.传动装置的设计 –齿轮传动 –带传动 –传动装置的计算与优化6.结构件的设计

–结构件的设计原则 –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结构件的计算与优化 7.机械设计的检查与验证 –设计的检查原则 –设计验证的方法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 8.机械设计的案例分析 –常见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机械设计的创新与应用 学习建议 1.注重课堂笔记的整理,重点记录课程重要概念和公式。 2.完成课后习题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3.多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拓宽机械设计的知识 面。 4.参加实验室和工程实习,锻炼机械设计实际操作能 力。 5.加强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学习、提高。 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是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快速全面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独立进行机械设计与分析。希望本套课件对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学习顺利!

机械设计基础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重点):平面机构中, 1.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 2.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3.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例1:计算如下机构的自由度 分析:,这是一对心尖顶凸轮机构,可动件数目为2,低副2个,高副1个,所以其自由度为: F=3n-2P L-2P H =3×2-2×2-1=1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一例说明): F =3n-2P L-P H=3×7-2×9-1=2(正) F=3n-2P L-P H=3×8-2×11-1=1; 或F=3n-2PL-PH=3×8-2×10-1=3 (错误) 复合铰链: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用转动副相连接,该处则构成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处的运动副数目为:K-1(K为构成复合铰链的构件数目)。 1.局部自由度:机构中与输出构件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或称多余自由度),计算自由 度时应减去。

2.虚约束:对机构起重复约束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或消极约束,计算自由度时应去掉构成虚约束的构件及运动副。 @出现虚约束的几种情况(补充): @1.两构件间形成多个轴线重合的转动副,轴与轴承在同一轴线上形成两个转动副;两构件形成多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 @2.机构中两构件未联接前的联接点轨迹重合, 则该联接引入1个虚约束。 @3.若两构件在多处相接触构成平面高副,且各接触点处的公法线重合,则只能算一个平面高副。若公法线方向不重合,将提供各2个约束。 C-C‘,B-B’虚约束; @4.对机构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引入虚约束。

典型例题解析: 3-局部自由度;8-9-10复合铰链;7两者之 一为虚约束。 解:几种特殊情况如图上所示,可动件个数为9,低副12个,高副2个。 F=3n-2P L-P H=3×9-2×12-2=1 (作业答案)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 1.11 题1-1解图图1.12 题1-2解图 图1.13 题1-3解图图1.14 题1-4解图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由于两相对运动表面的加工不平度,轴的刚性及轴承与轴颈的几何形 状误差的限制,hmin不能无限缩小,因而提出了许用油膜厚度 [h]的问题。为了工作可靠,必须满足式(12-25)。 ④学习轴承的热平衡计算这部分内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首先要搞清为什么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其次,再搞清楚为什么热平 衡计算最后归结为控制其泊的入口温度,即应满足35°≤ti≤40℃。 b)在式(12-28)中,轴承的耗油量系数也是一个无量纲量。由于计算单 位时间内的耗油量很复杂,精确计算耗油量应包含三个部分,即承载区的油 泄流量,非承载区的油泄流量以及油沟处的油泄流量。故在轴承设计中往 往采用大量分析计算 作出了不同B/d时的 Q?VBd曲线,学习时应注意B/d、χ耗油量系数与B/d某的关 系,并对曲线的变化形态作出物理解释。 c)在式(12-28)中,有关轴承中的摩擦系数计算公式的推导,请参阅濮 良贵主编《机械设计》第五版中304页。 ⑤学习参数选择这一部分内容时,主要应理解宽径比B/d、相对间隙 ψ和粘度对轴承工作性能的影响,并掌握其选择原则。 6)§12-8简介了无润滑轴承、多油模轴承及液体静压滑动轴承等。 教学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无润滑轴承大多采用各种工程塑料制造,应了解这些材料的性能及 特点。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原则和承载能力的简化估算方法。 ②多油模轴承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③液体静压轴承的承载原理及特点(包括定量供油和定压供油)。要了 解多油腔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对于节流器,重点在于搞清节流器的作用。教材中虽然仅介绍了毛细管节流器的结构简图,但其它型式的节流器,如小 孔节流器、滑阀节流器、薄膜反馈节流器等,不难从有关阐述静压技术的 书籍中查到。 三、本章教学工作的组织及学时分配 本章的教学内容安排4个学时。以多媒体手段介绍结构图,以板书推 导和实物共同完成该章的教学任务。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一、本章主要内容、特点及学习要求 1.本章主要内容为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轴承装臵的设计。 2.本章特点是:滚动轴承是一个多种元件的组合体(部件),是由专门 工厂大量生产的标准件,而且是用试验与统计的方法按90%的可靠度来规 定它的基本额定动载荷的,因而在计算理论和方法上都与其它各章有着较 大的区别。 3.本章的教学要求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要能正确地选择轴承的代号(包括类型、结构、尺寸、公差等级、技术性能等特征);二是要能根据选 定的轴承(代号)合理地设计出轴承装臵,以保证正确地使用轴承。 二、本章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

一、填空 1、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体;零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体;部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体。 2、平面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低副又可分为转动副和挪动副。 3、运动副是使两构件接触,同时又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平面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4、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 。 5、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等于主动件数目。 6、在机构中采用虚约束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机构的工作情况和受力情况。 7、平面机构中,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8、机构处于压力角α=90°时的位置,称机构的死点位置。曲柄摇杆机构,当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无死点位置,而当摇杆为原动件时,机构有死点位置。 9、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从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10、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等速转动时,摇杆往复摆动的平均速度不同的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 11、摆动导杆机构的极位夹角与导杆摆角的关系为相等。 12、凸轮机构是由机架、凸轮、从动件三个根本构件组成的。 13、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将螺旋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14、为保证带传动的工作才能,一般规定小带轮的包角α≥120°。 15、链传动是由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绕链轮上链条所组成。 16、链传动和带传动都属于挠性件传动。 17、齿轮啮合时,当主动齿轮的齿根_推动从动齿轮的齿顶,一对轮齿开场进入啮合,所以开场啮合点应为从动轮齿顶圆与啮合线的交点;当主动齿轮的齿顶推动从动齿轮的齿根,两轮齿即将脱离啮合,所以终止啮合点为主动轮齿顶圆与啮合线的交点。 18、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为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19、_齿面磨损__和_因磨损导致的轮齿折断__是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20、渐开线齿形常用的加工方法有仿形法和范成法两类。 21、在一对齿轮啮合时,其大小齿轮接触应力值的关系是σH1= σH2。 22、斜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大于直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所以斜齿轮传动平稳,承载才能高,可用于高速重载的场合。 23、在蜗轮齿数不变的情况下,蜗杆的头数越少,那么传动比就越大。 24、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是指:通过_蜗杆_轴线并垂直于__蜗轮__轴线的平面。 25、普通圆柱蜗杆和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_ m a1=m t2、αa1=αt2、λ=β_。 26、假设键的标记为键C20×70GB1096-79,那么该键为C型平键,b=20,L=70。 27、轮系运动时,所有齿轮几何轴线都固定不动的,称定轴轮系轮系,至少有一个齿轮几何轴线不固定的,称周转星轮系。 28、轴的作用是支承轴上的旋转零件,传递运动和转矩,按轴的承载情况不同,可以分为转轴、心轴、传动轴。 29、机械静联接又可以分为可拆联接和不可拆联接,其中键联接、螺纹联接、销联接属于可拆连接。 30、.螺纹联接防松的目的是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运动,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有三种防松方式:摩擦力防松、机械防松、其它方法防松。 31、平键的工作面是键的两侧面。 32、楔键的工作面是键的上下两面。 33、滑动轴承中所选用的光滑油,其粘度越大,那么其承载才能越大。 34、普通平键的剖面尺寸(b×h),一般应根据轴的直径按标准选择。 35、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大家好我是机械工程学院周延昌;今天我进行的是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我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说课:1.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过程;4.教学方法与手段;5.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6.教学评价.. 一、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由静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4门课整合而成.. 内容:典型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相应的国标;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本课程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之一;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是后续将要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普通机加实训、数控编程与操作、机床结构等的基础..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典型机械插齿机的构造..该机械中包含了齿轮传动;带传动、四杆机构、轴、螺栓等.. 参照该机构本课程打破了以陈述性知识讲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将整个课程分为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内容设计由简单到复杂进行编排;前6个学习情境组合在一起就是第7个学习情境——减速器设计..整个过程基于工作过程模式进

行课程设计;采用学做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采用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对每一个学习情境进行单独考核..不再考核简单的背诵和记忆力;而是考核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7个学习情境中每个情境的知识内容与要求、技能内容与要求如图所示..通过该图表明确了所学知识点.. 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有一定的资源支撑;教学资源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硬件资源1校内有CAD室4个;配有专门的绘图软件..2绘图室1个;图板、绘图工具若干;足够胜任设计任务..3校内有机械传动实验室;普车铣加工车间;数控车铣加工车间;学生设计完之后可以进行实际加工.. 软件资源:有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视频和自编的学习材料.. 三、教学过程 在该图表中给出了各学习情境的课时分配;在理论教学讲解完之后;直接进行设计;真正实现“学、做”一体.. 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是设计过程;所有知识都是为了设计为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做一体化”..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4步即: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点评;学生改进.. 以减速器设计为例 整个设计过程分为:各部件设计过程;讲解减速器设计过程;指导学生设计;设计答辩;总结6个步骤..其中各部件设计过程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代码:54E01325 学时分配:32学时 赋予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且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对于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开展定向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时分配 按照课程内容,分成15个教学单元,各单元的课时安排如下表。

2、教学内容安排绪论 【教学内容】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了解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培养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对机械设计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第1单元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教学内容】 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并判断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正确理解速度瞬心的概念 •掌握瞬心法对简单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培养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明确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度及运动链等重要概念,对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有清晰的认识。 第2单元平面连杆机构 【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导学案

《机械设计基础》导学案 机械设计基础导学案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 供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本课程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 原理、方法和流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技能,并培养其创新 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2. 理解机械设计中的力学、材料学、热学等基础知识对设计的影响。 3. 学习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 1. 第一单元: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1.1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分类 1.2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 1.3 机械设计的相关术语和标准

2. 第二单元:力学与机械设计 2.1 静力学基础 2.2 动力学基础 2.3 结构强度设计原理 2.4 动力系统设计原理 3. 第三单元:材料学与机械设计 3.1 材料力学基础 3.2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选用 3.3 非金属材料的性能与选用 3.4 材料表面处理与涂层技术 4. 第四单元:热学与机械设计 4.1 理想气体热力学 4.2 传热与传质基础 4.3 热工性能计算与设计 5. 第五单元:机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 5.1 CAD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5.2 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

5.3 CAD辅助分析与优化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3. 计算机辅助实践:通过操作CAD软件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小测,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与实验:布置设计作业和实验任务,通过作业和实验结果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 1. 《机械设计基础教程》王春乾著,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2. 《机械设计基础》李某某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概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课程设 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第一次 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其目的为: (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 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际设计训练,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独立设 计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训练、计算、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 设计能力,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规范等)。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任务 1、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选择齿轮减速器为设计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拟定、分析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2)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轴、轴承、联轴器、键等;(4)绘制减速器装 配图及典型零件图(有条件可用AutoCAD绘制);(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程设计的任务 本课程设计要求在2周时间内完成以下的任务:(1)绘制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图纸); (2)零件工作图2张(齿轮、轴、箱体等任选2个,A3图纸);(3)设计计算说 明书1份,约6000字左右。三、课程设计的步骤 课程设计是一次较全面较系统的机械设计训练,因此应遵循机械设计过程的一般规律,大体上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和条件,认真阅读减速器参考图,拆装减速器,熟悉设计对象。 (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拟定传动总体布置方案,选择原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传动件设计计算设计装配图前,先计算各级传动件的参数确定其尺寸,并选好联轴器的类型和规格。一般先计算外传动件、后计算内传动件。 (4)装配图设计计算和选择支承零件,绘制装配草图,完成装配工作图。 (5)零件工作图设计零件工作图应包括制造和检验零件所需的全部内容。(6)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包括所有的计算并附简图,并写出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时间分配如表1-1。 表1-1 课程设计步骤次序 1 2 设计内容设计准备拟定设计方案时间分配(天) 0.5 0.5 3 4 5 6 传动件和轴的设计计算装配图的设计设计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1.5 4 2 1.5 四、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原始数据见表1-2。 运输带工作拉力F=_________N 运输带工作速度V=_________m/s 卷筒直径 D=___________mm 每日工作时间T=24h 传动工作年限a=5年 工作条件转动不逆转,载荷平稳,起动载荷为名义载荷的1.25倍,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表1-2 原始数据参数运输带工作拉力F/(N)运输带工作速度V/(m/s)卷筒直径D/(mm) 第二节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拟定传动方案、选择原动机、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以及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一、拟定传动方案 机器通常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部分组成。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动力和运动传递给工作机,合理拟定传动方案是保证传动装置设计质量的基础。课程设计中,学生应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近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设计简单机构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内容:机械设计基础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机械设计概述。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内容: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速度瞬心和其应用。 3.平面连杆机构 内容: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4.凸轮机构 内容: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特点及应用;常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5.齿轮传动 内容: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及传动比;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与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齿轮的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齿轮传动的精度;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轮的结构设计及齿轮传动的润滑。 6.其他常用机构 内容:螺旋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其他间歇运动机构; 7.蜗杆传动 内容: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蜗杆传动的材料和结构;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8.轮系 内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轮系的应用。 9.带传动和链传动 内容: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V带和V带轮的结构;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滚子链的结构及标淮;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方法;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及润滑。 10.连接 内容:螺纹连接;键和花键连接;销连接。 11.轴 内容: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12.轴承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绪论 学时分配: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 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3.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学时分配: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熟悉运动副及其分类,明确运动链和机构的区别。 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明确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机构及运动副的概念、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 自由度计算,虚约束。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2. 明确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3.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 4.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按给定的连杆长度和连杆的两个位置设计四杆机构、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2. 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 3.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

第3章凸轮机构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能按运动规律绘制S-ф曲线 2. 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的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特点,刚性冲击,柔性冲击,S-ф曲线绘制 2. 凸轮轮廓设计原理—反转法,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概念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浙江大学《832机械设计基础》基础班讲义

浙江大学 832机械设计基础(基础课程内部讲义) 海文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9065032.html,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第二部分专业与就业解析 (4) 2.1机械专业综合介绍 (4) 2.2机械专业就业分析 (5) 2.3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就业情况 (8) 第三部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内部信息深度解析 (9) 3.1报考数据分析 (9) 3.2复试信息分析 (9) 3.3导师信息分析 (10) 第四部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初试专业课复习资料分析 (11) 4.1参考书目 (11) 4.2海文专业课标准课程内部讲义—海文专业课学员享有 (11) 4.3考前三套模拟试题及其解析 (11) 4.4典型与重点题及其解析 (11) 4.5真题及其解析 (11) 第五部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深度分析 (12) 5.1真题分析 (12) 5.2参考书目知识点分析 (12) 5.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14) 第七部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点框架梳理及其解析 (16) 第一章绪论 (16) 第二章联接 (18) 第三章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20) 第四章链传动 (21) 第五章齿轮传动 (22) 第六章蜗杆机构 (25) 第七章轮系、减速器及机械无级变速传动 (28) 第八章螺旋传动 (30) 第九章连杆机构 (31) 第十章凸轮机构 (33) 第十一章间歇运动机构 (36) 第十二章轴 (37) 第十三章滑动轴承 (41) 第十四章滚动轴承 (41) 第十五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45) 第十六章弹簧 (46) 第十七章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46) 第十八章回转件的平衡 (46) 第八部分结束语(祝福语) (48)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高职)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人才需要的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普通机床操作工及相应的安排工、工艺员、制图员、基础零部件装配工等岗位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结构、运动特性、工作原理、类型及应用特点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对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通用零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有一定了解;同时具备查阅标准手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能力。从而满足本专业的学生对机械方面基础知识的需要。 3.课程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应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注重能力的培养、贯彻加强基础、重技术应用及前后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注重内容的典型性、针对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今后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学习专业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和一般设计方法; (2)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应用。2. 能力目标 (1)能够对各类常见机构的运动特性、工作原理进行基本分析; (2)具有机械设计所需的数据处理及计算、绘图、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分析和处理机械一般问题的能力; (4)初步具有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